是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大部分人不一樣?有沒有人認為自己就是平庸大眾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

這個問題我一直感到困惑,想問,但因為問題涉及到很多人內心最根本的對自我的評價,所以在現實中問的話往往得不到真正認真的回答。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覺得自己最美(帥)、最聰慧(笨拙)、最明智、最幸運、最悲慘、最無聊、最有品位、最功利或最不功利、最有追求或最沒追求、想法最特別理念最特殊…………無論好壞,是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大部分人不同(只不過有的人敢把這不同表現出來,有人不敢)?

或者這麼問,有沒有人認為自己就是平庸大眾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


是的。

在我們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情更關鍵,通過自我的觀察,我們可能會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這個叫作 焦點效應 。

人類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自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

但是實際上注意我們的人比我們認為的少。可我們總是很敏銳的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於是就會出現 透明度錯覺。

比如你今天心情不好,你覺得大家都會注意到你。可是實際上不一定有很多人會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我們也同樣會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誤和公眾心裡疏忽的明顯度。

比如你今天上班,衣服穿反了。你心裡可能會非常苦惱,但是實際上別人可能連注意到的人都很少。

由於我們傾向於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因此我們會高估別人對我們行為的指向程度 我們經常把自己看作某件事情的重要負責人,而實際上我們只是在其中扮演很小的一個角色。

我們周圍的其他人會幫我們樹立富有或貧窮,聰明或笨。高或者矮的標準。我們把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並思考自己有什麼不同。這就是社會比較。

我們的生活的大部分是圍繞社會比較進行的。

當別人丑時我們就覺得自己帥。別人笨時我們就覺得自己聰明。當我們評價某人的表現時,自然會把他做比較。因此我們可能會為別人的失敗而暗自高興,特別是我們嫉妒的人 遭受到失敗或者不幸的時候。而且當我們不太可能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

當和競爭對手做比較時,我們常常認為競爭對手佔優勢,以保護我們動搖的自尊心。

其實我們是很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的。而且與我們的自我概念有關的並不是別人實際上如何評價我們,而是我們覺得他們如何評價我們。如果我們高估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我們就會自我膨脹。

當我們意識到群體對自己不滿時,我們會感到羞愧並做出低自尊的行為反應。

自尊,是我們對他人如何評價我們的監控並做出相應行為反應的心理學尺度。

當我們加工和自我有關的信息時,會出現一種潛在的偏見。我們一邊輕易地為自己的失敗開脫。一邊欣然接受成功的榮耀,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把自己看得比別人好好。這種自我美化的感覺使得多數人陶醉於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爾會遭遇到其陰暗的一面。

成功者往往認為成功源於自己的能力,而失敗歸因於壞運氣。

這種就叫做自我服務偏見。

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們自我的形象,我們常常表現出一些奇怪的傾向。

過分的高估或者低估他人會像我們一樣的思考的行事。在觀點方面,我們過高地評估別人對我觀點的贊成度以支持我們自己的立場,這種現象被稱作為 虛假普遍性效應。好像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就是常識。

而在能力方面,當我們幹得不錯或者獲得成功時,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才智能力都是超乎尋常的,以滿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這個就是 虛假獨特性效應。

簡單來說,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失誤是普遍的。但是我們的優點是獨特的。

人們總是在失敗的時候怨天尤人而在成功時安享榮譽。我們在一些主觀性和盲目讚許性的特徵和能力方面,往往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要好。過分相信自己,使得我們顯現出對未來的盲目樂觀。我們還容易高估自己的觀點和弱點的普遍性(虛假普遍性),同時低估自己能力和品德的普遍性(虛假獨特性)。

你可以看下《社會心理學》中的 社會的自我。

手打的 可能有錯別字。將就看吧。


小時候看到的一句話至今還歷歷在目』小時候我以為我獨一無二,長大後漸漸活成了別人的盜版『』小時候我真以為我獨一無二,長大後我真的感覺是別人的盜版


推薦閱讀:

如果實現了醫學上的永生,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實世界與遊戲世界有什麼區別?
如何看待一個人生長環境與地域對於這個人一生的影響?
中國人口密度真的大嗎?為什麼出門這麼擠?
學習社會學需要掌握哪些軟體?

TAG:心理學 | 哲學 | 社會學 | 社會心理學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