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計委寧願降低兒科的准入門檻,也不願意提高待遇吸引人才?

眾所周知公立醫院的兒科體系已經瀕臨崩潰,衛計委先是降低兒科錄取分數線,而後又宣布兒科不夠內科來湊。但是很明顯待遇低下,工作壓力才是兒科吸引不來人才的根源,如果提高兒科待遇,加大補貼,吸引更多的人才,不就可以明顯地緩解壓力嗎?衛計委不這麼做背後的根源在哪裡?


衛計委,不是醫生組成的行業協會

更不是醫生代表,勞方代表

是政!府!部!門!(自行×n,n≥3)


很認真地說,習大大上台後,所有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的收入都被大幅度砍削,福利待遇大規模縮減。公立醫院別說加工資了,不扣工資就很不錯了,現在全國上下四風運動,誰提加工資,領導的烏紗帽立刻就不保了。誰不知道有些行業增加一些待遇有利於國計民生啊,但在一刀切的政策下,沒人敢提、沒人敢做,久而久之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連醫院都寧願降低門檻來招人,估計各種體制內單位都會有這個趨勢,嫌待遇低的就像廣大噴子說的那樣愛乾乾不愛干可以滾,有能力的敢打拚的會陸陸續續下定決心跳出體制謀求個人發展。也就像廣大噴子說的,你不幹多的是人來干,於是大不了降低入職門檻。首當其衝的就是醫生這種需要技術人才的職位,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近年來辭職壓力大的公職單位還有法院,越是業務紮實的人才越是留不住,真正的法律人才跳出去做律師做法務甚至自主創業完全就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傳說中的「文盲、法盲、流氓」這樣的「三忙」法官是沒本事跳槽的,可以想像,外面私立醫院高薪挖走的,肯定也首先是醫術最高的那部分人才。還有政府單位,混日子的絕逼不會走,有能力的長了閱歷積了人脈再出去創業的例子現在也不少了。

不得不說這盤棋下得真精彩,大社會環境下,廣大噴子口中的「愛乾乾不愛干滾」的理念正在不動聲色地真實運行著,不過體制內各大不同單位都非常默契地首先流出最有能力最肯乾的一批人,等到人才一批批流出,招聘難補上缺口的時候,門檻會一降再降的,總有一天門檻會降低到廣大噴子都可以輕鬆入職,噴子們每天占著公職領著低薪混著日子上班對著電腦繼續找噴點的社會,一定會很有趣。


有一計可緩兒科醫師短缺之急:

令各大醫學院校特設兒科學專業,不設分數線,報了名沒招滿就能讀,二本線上北大不是夢。限定名額,必須足額招滿,沒招滿就把報其他專業落選的調劑過來。學費減免。讀研不能讀其他專業。本科直接規培就業,小醫院規培都可以免了。只能考兒科醫師資格證,不能轉改到其他科室。

國家只用把部分學費給解決了,就吸引能多好多不明真相瞎報志願的孩子。和直接提高兒科待遇吸引高端人才比起來實惠多了,完美複製了軍醫大學和免費鄉村定向醫學生的小錢辦大事的模式,豈不快哉。


方案一:政府補貼提高醫生待遇

結果:醫患受益。衛生部門支出加大,觸動其他政府部門利益。

方案二:提高醫療資源價格以提高待遇

結果:醫患受益。患者對政府的不滿度增加,官員政績受影響。

方案三:不補貼,也不提高醫療資源價格。

結果:醫患受害。醫生工作困難,紛紛出走,醫療質量下滑,患者對醫院的不滿度增加。政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你是政府,你會選哪個方案?


沒錢


推薦閱讀:

如果急救病人在急救前無法付款,通常醫院會急救嗎?
協和醫學院和港大醫學部哪一個更好?
為什麼病人已經搶救無效死亡了,病人家屬依舊不肯離開醫院???
有哪些高深的醫學用語實際上指的是不起眼的小病?

TAG:醫生 | 醫院 | 兒科 | 醫療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