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交易系統和資金管理的書籍?或者自己如何處理的?

請問除了海龜交易系統,還有沒有介紹制定交易系統和資管策略的書籍,包含盈虧比,盈率,回撤幅度,建倉離場原則,全面的系統化交易的書籍,或分享下自己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


這個問題我想著重的回答兩個問題,因為單純的交易系統和資金管理系統都太過複雜,牽扯的知識實在太多,我就逃選一個相對重要的問題嘗試進行探討。

為什麼低勝率交易系統比高勝率交易系統更成功?

這裡強調的是,低勝率交易系統的止損必須要求短,高勝率交易系統則相反,止損往往寬過盈利。或者更合適的說法是,將止損限制在很短的範圍之後,交易系統必然是低勝率的,但是用追求高賠率來補償。而加寬了止損的結果是頭寸的生存周期延長,但是一旦擊中止損傷害也很高。

假如兩個交易系統,系統A勝率0.1,賠率30,那麼依Kelly formula,最佳下注比例為:(30*0.1-0.9)/30=0.07。也即是每次使用0.07倍的在總資產做賭注。假定每10次交易恆定贏1次,那麼輸掉9次之後資產剩餘0.93^9=0.52,然後一次贏得0.07*0.52*30=1.09,10次交易之後,資產增加到1.61。最大資金回撤48%。

系統B勝率0.8,賠率0.5,那麼最佳下注比例為:(0.8*0.5-0.2)/0.5=0.4。假定每5次交易恆定贏4次,那麼贏得4次之後資產為1.2^4=2.07,然後一次輸掉後剩餘2.07*0.6=1.24。10次交易之後,資產增加到1.24^2=1.54。最大資金回撤40%。

似乎兩個系統相差不多,長期增長率顯示A系統更好,但是其回撤更大。從賭博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但是交易系統和賭博並不相同。Kelly formula的運用範圍是勝率賠率固定的情況,在實際交易中,勝率賠率不可能固定不變,嚴格的說,止損或者止盈是基本可以固定的(跳空和價格滑動例外)。但尤其是賠率,實際上依賴於歷史數據,而交易的對象是未來,未來能夠多大程度上重複歷史,是一個關鍵。

在現實交易中這兩個系統的下注規模都應該降低,否則回撤太劇烈超出了承受力。真實交易中尋找Optimal f的努力非常困難,很多時候還取決於交易者感覺情緒等目前我們無法量化的因素。當然我們也可以將時間分為大段然後觀察每一個大段不同參數下的運行結果——但是這一點又被市場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所影響。如何評估此一影響也很困難。最後我們還是不得不依靠很多感覺行事。

不同於系統化交易者,對主觀交易者而言,並不依賴於特定的交易系統,所以連賠率都不是固定的。預期賠率會出現在交易計劃里,但是預期賠率和實際賠率又不同,所以統計起來更為困難。

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即便是系統化交易者,其對系統的了解也基於統計數據,也就是歷史。這樣看,似乎兩種系統的可信度都受困於歷史和未來之間的聯繫,然而實際上,正是這一點讓低勝率交易系統得以脫穎而出。

反脆弱性是低勝率系統的特徵

從反脆弱性的概念理解兩種系統的差別,就容易理解之前提出的結論。因為,低勝率系統依靠短的止損,對歷史經驗之外的未來,有了更強的抵禦力,而對收益一端的開放性,使得低勝率系統更有可能從黑天鵝事件中收益而不是受損。相反,高勝率系統依靠寬的止損,則容易在止損方面依賴於歷史經驗,結果更可能在黑天鵝事件中受損而不是收益。總而言之,低勝率系統具備反脆弱性而高勝率系統則是脆弱的。

進一步的,我們還可以研究資金曲線波動平緩時以及資金曲線波動劇烈時交易者的學習行為是否受到影響。我自己的結論是,相比資金曲線劇烈波動的情況,波動性更低更容易持續的學習。而過度的波動很容易導致情緒和非理性行為。

歷史進程或者說交易並不是一個彈簧,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它並非是受力越多越容易向相反方向反彈。它總是同時受到自我加強和自我削弱的因素影響,判斷它的順時方向極為困難。正向一個國家可能長期陷入混亂而找到不原因,反而可能陷入非理性的泥潭。交易者應該避免的是財務上的嚴重受損,或者更精確的說,巨大的波動性。這麼做是為了保持更好的學習曲線。

在自然界,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低勝率交易系統具備反脆弱性的例子:基因的競爭機制,又或者是風險投資的策略——限制損失規模但是追求無限收益。基因的競爭機制也是如此,通過勝者繁殖和複利的機制擴大成功者優勢,通過死亡個體的方式限制損失一端。結果是整個生物系統是反脆弱的。實際上,有限責任公司組成市場機制的原理和之前兩者相同。相反的,由我們眾多「太大而不能倒閉」的國有企業組成的特色市場經濟為什麼缺乏創新一端的超額收益,也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我總是認為,今天就為什麼在經濟制度領域要尊重傳統,而不是天天摸著石頭過河,老子比現代人聰明得多。據傳,老子在孔子問禮時說: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正向哈耶克那本書的標題,特色市場經濟也不過是建立在Fatal conceit上。

------------------------------------------8月15日更新--------------------------------

2)控制回撤的重要意義和難度

控制回撤是追求長期最大增長率這個最終目標之下的一個之目標,所以,控制回撤的程度依據長期增長率表現而定。KF所計算出的最優f沒有考慮到控制回撤這一問題。實際上往往其給出的f值使得回撤過大,致使交易者大部分時間處於恐懼焦慮之中。在現實中,加碼頭寸和表現之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原因在於對交易者而言,情緒控制的難度非線性的增長。所以,雖然控制回撤只是追求長期增長率的之目標,仍然要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必須成為設計交易系統時一個重要的參考量。

一個典型的賬戶大概花費65%的時間從回撤中恢復,於是為了提高增長速度,我們假定降低恢復時間可以取得效果,這就要求控制回撤在很低的程度。但是,這一努力仍然是有限度的,控制的越細緻,就越需要移動止損以及重新入場計劃,於是那些善於盈利的機會被完全分割,交易變得碎片化而少有趨勢性機會的利用。所以,提高回撤控制的努力是應該適可而止的,以不打斷好的趨勢性機會為前提。

但是,為追求高收益率,依據KF,每一張頭寸的止損幅度和建立頭寸數量就呈現反比關係。也即是說,為追求同樣的長期增長率,止損設置越寬,可買入頭寸就必須越少。但是,高收益率必然需要盡量的動用槓桿,那麼結論顯然是,止損必須足夠短。當短到一定程度,理論上交易者是可以滿倉操作的,但是其他方面需要交易者具備的條件顯然還很多,所以有句話叫「重倉必爆倉」。

然而理論上的知識在現實運用起來仍然有一道鴻溝。那就是交易者對機會的嗅覺要足夠敏銳,否則試錯的過程也能夠讓交易者身心俱疲回撤超出規模。所以我的建議仍然是,尋求最優f的努力應該是漸進的,而不要急於求成。因為有很多知識隱藏在錯誤里,等待交易者去認識

在回撤過程中,往往先期造成的因素是偶然性使然,但是隨著回撤變大,交易者容易進入情緒化的狀態,開始非理性交易,於是性質更危險的回撤就會產生。最好的交易者可以在回撤過程中平衡自己的心態,一方面害怕繼續損失,一方面又急於恢復。但是,當有信號顯示自己正在情緒化交易時,當務之急就是馬上結束交易,恢復到理性的狀態,否則不過是自殺。在這個時候,交易者必須控制自己報復的本能,你可以對市場報復,但是不是這個時機與方式,當時機正確,你也不覺得需要報復了。

所以,隨著回撤規模加大,降低交易規模是正確的方式,也是最安全的方式。回撤是時時刻刻都避免不了的事情,必須以平常心看待。回撤出現立即增加槓桿,極端非理性的表現。這實際上是提示交易者應該暫時結束一切交易的信號。

最後,當控制得了一定範圍內的回撤時,可以逐步的試探追求更高增長率擴大回撤範圍是否可行,觀察自己是否可以駕馭更高的回撤。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交易質量是否有所下降——可以依據比如Adjust sharp ratio或者Total Gain/Loss ratio來觀察。

關於這個答案,我現在認為實際上沒有最後的最好的答案,每個人從此走上一條路,一條只有你自己聽得到自己心聲的路,而這條路實際上是沒有盡頭的。

-----------------------------------------------------------

2017年4月29日更新

針對反對觀點,修正表達,強韌性是低勝率交易系統的特徵,反脆弱性可能是連帶獎勵但不必然。系統可以實現強韌,但反脆弱性不可能產生於機械的系統。在表意過程中,這個邏輯沒有表達充分。另外高低勝率為相對,如果所有其他參數不變,任何人都希望勝率更高這毫無疑問。具體內容見專欄文章:

系統勝率、分散度和火雞問題 - 知乎專欄


拿出點乾貨了發發年貨了,分享下自己的一個交易系統,再通過自己是如何開發這套系統和制定資管策略的來回答下樓主的問題了。還有就是這是本人自己的交易系統,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哦。

先回答問題再介紹系統,首先這裡說一下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的書市場還是有一些。但是交易系統的書,還真沒發現有什麼優秀的書籍,如果真有豈不人人都捧起一個聖杯了?那麼這樣我闡述下自己是如何推理交易系統以及構建資金管理的過程。

首先再制定一個交易系統是需要大量復盤總結(下面我會附帶自己的一個交易系統以及推理過程),十年,二十年歷史數據,不斷修正不斷重新復盤,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或許需要幾個月不停的復盤,或許需要半年更有甚一年到幾年。而資金管理是通過系統推理出來的,通過幾十年的數據統計,找出最多連損,最大回撤,從而確定倉位,我個人是採用固定虧損金額進行交易的。比如下面介紹的系統,十年歷史最大連損是六單,按照華爾街投資者要求資金回撤不得超過20%,那麼也就是說只要最大連損範圍不超過總資金20%就算滿足華爾街要求。那麼單筆虧損控制3%-4%範圍就OK。倉位是就是這樣由系統反向推理的。再說說盈虧比與勝率,除去交易成本1:1盈虧,勝率55%以上就能達到盈利,1:2盈虧勝率35%就可以盈利。以此類推。其實不需要書籍,系統成立夠你自然會根據系統特性去進行資金管理。

那麼我接下來介紹的系統,盈虧比1:2以上,針對貨幣,黃金,歐美,磅美,澳美,美日,美加,原油。希望大家可以復盤去測試下勝率。

一:對於市場的認知(系統理念篇):

每筆 交易需要具備的三要素:①確認方向,②尋找點位(入場,止損,止盈),③倉位(資金管理)

1.本系統核心追隨主流資金流向

2.市場構成任何金融市場的波動都是基於買倉和賣倉資金博弈所導致。

市場在每時每刻均存在無數空單與多單,當空單額度大於多單額度市場呈現下跌,當多單額度大於空單額度市場呈現上漲。所以無論任何交易品種最主要的就是去分析市場主流資金動向。

3.交易者構成:

1:基本面交易者

2:技術面交易者(技術面交易者又分為趨勢交易者,指標交易者,K線形態交易者等)

4.資金構成(持倉周期)長線資金,中線資金,短線資金。

如何追隨主流資金流向,那麼你必須了解各類投資者資金容量,以及持倉變化周期(下面會以資金流向闡述各主流交易方法),作為一個交易者不僅要關注盤面橫軸價格波動變化,而同樣縱軸資金流入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上面已經說過,市場的波動是因為交易者買倉和賣倉構成的,也就是所謂的資金流向。

首先我來分析下基本面交易者

我把基本面分類為:焦點事件,和一般事件。

但不論是焦點事件還是一般事件,他們的資金構成都是由長線,中線,短線資金構成的。唯一區別就是各個交易周期資金構成的容量,相對於焦點事件,如QE,各類危機,加減息,就業等,可視為焦點事件,是可以改變趨勢的事件我稱之為焦點事件。這類事件里中長線資金容量較多,而一般事件如每日的數據:GDP,CPI,PPI,ISM, PMI,ISM,IFO,貿易經常帳,每周失業金,密歇根指數,房價指數等日常數據。這類數據短線資金容量較多。

其次我再論述一下技術面交易者

技術面交易者基於不同周期的不同圖形,會呈現不同的資金周期與容量,比如日線,周線,月線那麼這些交易者的資金周期較長,為長線資金。4H,1H,周期為中線資金。1H圖形以下我定義為短線資金。(這裡的周期定義論據是基於基本面資金周期與容量定義的)。

前面所說的只是一個鋪墊,那麼現在我們探討一下如何做好交易,無論你是數據交易者,技術形態交易者,K線形態交易者,指標交易者,那麼你都是市場的一小部分,那麼要盈利的話我們就需要結合兩類,或者三類以至於更多交易方式來達到跟隨主流資金的目的,當你結合的各類資金容量超過大於50%那麼你在這個市場就可以獲得收益。就好像,很多指標交易者,結合兩類,或者三類指標進行交易一個概念。但卻有不同,因為指標永遠是具有邂逅性的。有些指標交易看上去可能會有良好收益,但實際操盤,你會發現並非如此,因為後面形態未達成,指標的形態也就沒有構成。如同看著已經走出來的形態去在說這個形態就應該如此去走。

但是這裡又出現個問題,很多人會覺得那麼我們去把所有的交易方式都考慮進去,那麼豈不是就不會虧損,或者更大化的減少損單,但市場並非如此,因為金融市場在每一個時間節點,各類交易者比例並非是一個固定的比例,在不同經濟狀況下是會有所改變的。並且如果你太過於苛刻完美可能你一周甚至一個月或者永遠都無法交割,因為當市場所有投資者看法一致時,所希冀的點位是無法到達的,51%比例就會出現反向,那麼100%看法一致的點位就是無法觸及的點位。如同拔河一樣,一邊有人一邊沒人,那麼拔河這件事件都是不成立的,市場是建立在相互博弈的基礎上,沒有博弈的點位也就沒有價格,所以做單只需要追隨大多數的資金流向就可以了。

二:分析(模型介紹)

下面介紹數據面和趨勢形態結合交易策略

舉例

僅基本面資金流入例子案例(其中框框為數據發布所造成市場波動)(圖1)

第二類,基本面和技術面(趨勢)結合的案例 (圖2) 註:方框為數據波動範圍,藍線為趨勢線

基本面與技術面同向(趨勢向下,基本面利差)延續趨勢(圖3

註:黃色方框為數據波動範圍,深藍線為趨勢線

基本面與趨勢反向(趨勢向下,數據利好):這樣會走出兩類形態A反轉,B趨勢線(通道)的改變

A:趨勢向下,數據向上(反轉形態)(圖4)註:黃色方框為數據波動範圍,深藍線為趨勢線

B:趨勢線改變或通道的改變

三:案例舉例

基本面與技術面方向同向案例:黃金2015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一小時K線圖

紅色圓圈為入場點,圖內可見

基本面與技術面反向案例--趨勢線改變通道改變--黃金12月1日至12月18日一小時K線圖

基本面與技術形態反向案例—反轉形態—黃金12月18至16年1月6日一小時K線圖

從前面講述可以看出來------基本面改變技術形態,技術形態制約基本面。

前面講述的僅為基本面與趨勢線的結合應用,交易還可以去將基本面和各類技術形態結合(如三角形態,旗形中繼,楔形,蝴蝶形態等),以及基本面和指標,基本面結合K線形態,技術形態和K線等等,其實交易本身就是個相互容錯的過程,追隨主流資金,組建出交易系統後再通過大量復盤制定資金管理。

更新一下帖子了,有朋友提出,我的舉例劃線過於簡單,我這裡稍作解答一下。

首先寫這個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為大家提供另一種思考市場的方式,希望大家認真去看,理解其中思路,而並非是要大家生搬硬套。

第二:我個人認為進行交易的盤面也沒必要做的很複雜,我個人交易是完全根據裸k,形態去以及基本面分析的。

第三:當然我這裡只是一個舉例說明,所以只採用了一個周期。方便大家理解思路。但是實際操作里,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大周期技術形態阻力適應與小周期,小周期阻力位不一定適應大周期,進行技術形態分析時,我們是需要從月線-周線-日線-四小時-一小時。在不同周期里找到各周期的阻力位,那麼進行交易時,我們只去做阻力位之間的利潤。還是非常安全的。也就是說在一小時圖上我們是需要同時關注,月線,周線,日線,四小時周期阻力位的。

有朋友提到想要了解資金管理和風控

大家可以看看這個連接,有如何處理資管,和風控的內容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405184/answer/86435285

同時歡迎關注公眾號:waihui18k


這個問題,最近我確實看過一本書,還是很不錯的,也很合乎邏輯,確實也把交易系統當中的需求都列舉了。是本好書,但是現在只能在淘寶上買到影印本了。絕版了。《高勝算交易策略》羅伯特.C.邁納著。張意忠譯。萬卷出版公司。

然後再說一下你的目的吧,不打算說很多。

首先,你要清楚地是,交易系統必須針對你個人而言是有效的。

比如說,李逵和宋江,用花榮的打架方式一定會很菜。相對應的,花榮也用不了李逵和宋江的打法。因為用的人是你自己,一切的行為都是你的內心、思維、邏輯……展現出來的,所以,在找到你的交易系統之前,你必須清楚你要做的是什麼?你是什麼樣的人?然後你想要什麼樣的市場行情?對應這樣的市場行情找到你的交易系統。你的系統必須你自己來總結,這個絕對沒有捷徑,書籍只能給你提供參考,別人的系統也能是參考,除非你把錢給他讓他去做。

第二,它必須合乎邏輯性,獨一的,目的明確的,簡單易複製的。

我親眼見過很多的交易員自己都不能描述清楚他的交易系統,各種條件往上堆,力求能嚴謹明確!比如如果把江恩和艾略特的理論都弄清楚後,會發現裡面有很多內在的邏輯矛盾,如果照搬的話,你會很快破產。越是複雜嚴謹的東西,就越沒有可操作性!交易系統其實說的簡單些就是:在什麼特定情況下我有持倉,如果不在這個我的特定情況下就沒有持倉!這個條件裡面必須包含:趨勢、時間、空間。很多我身邊交易非常強的人,往往就是用簡單的突破震蕩,然後每天看收盤價是不是順應趨勢就好。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切的交易系統,交易策略必須是建立在資金管理政策上的!

如果你沒有資金管理方案的話,勸你什麼都不要學,學得越多,錢就越失控!如果你沒有資金管理方案的話,一定不知道在系統什麼情況下如何開倉的。所以資金管理是你的地基,其它的可以學習,而這個必須是要養成你的觀念和習慣的!

第四,在嘗試和學習的過程中多復盤,一定要做好資金曲線圖

我之前帶過一個學生,非常聰明,人也勤奮,學過的交易系統都要嘗試一下,從來不交易,就是每天按條件記錄,假定自己已經在交易了,同時嘗試幾個交易系統。半年後,他就能告訴我這些系統的優缺點適合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用。最後只需要基金經理做策略分析他就能用相應的方法提案了。你去看看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也就知道,傑西里費摩爾也是這麼乾的了。

人類學習的過程就是先做加法,然後再做減法歸納整理。你的階段的話,還是先多去看書,別挑,在你開始經歷和嘗試之後才能慢慢找到那些是所謂的好和不好的。而且那才是對應到你的本身的,才是合理的有效的!

交易,沒有捷徑的,別迷信方法,系統。多去鍛煉你自身,了解你自己。這些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反脆弱」一書關於資金管理內容:

1.說明「需要資金管理的原因」--

將「單一重大風險衝擊」

分散為「多個小風險衝擊」。

以下原文:

猶太文學中有一則故事,

可能源自早年近東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

說的是一位國王對他的兒子大發雷霆,

發誓要用大石頭壓死兒子。

可冷靜下來後,

他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

國王一言九鼎,

食言未免有損權威。

於是,

國王的智囊團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他們把大石頭碎成小石子,

隨後就用這些石子投向國王頑劣的兒子。

1000塊小石子和同等重量的大石頭之間的區別,

是說明脆弱性源於非線性效應的一個有力例證。

「非線性」是指

反應無法直接估計的、不呈直線分布的效應。

所以如果你將葯的劑量加倍,

藥效可能大大高於或者低於兩倍。

如果我朝一個人的頭上扔了一塊重達10磅的石頭,

它造成的傷害要

比一塊5磅重的石頭所造成傷害的兩倍更嚴重,

比一塊2磅重的石頭所造成傷害的五倍嚴重得多。

對於脆弱的事物來說,

衝擊帶來的傷害

會隨著衝擊強度的增加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直到達到某一水平)。

2.說明「隱藏交易部位爆倉問題背後的原因」--

把備余壓縮到最低,

看似節約成本,

但小小事件,就可能造成大的問題。

情境轉換成「交易」:

把槓桿用到最高,

看似賺錢加碼資金最大化效益,

但小小回測,就容易爆倉。

以下原文:

這對當今世界的一個核心問題 --

那些致力於創建「高效」和「優化」系統

卻忽略非線性反應,

給了我們啟發。

例如,

歐洲的機場和鐵路負荷都很重,

因為它們似乎過於高效了。

它們以接近最大容量的負荷來運行,

將備余和閑置容量壓縮到最低,

因此成本能夠為人接受;

但是,

只要乘客數量稍微增加,

比如

起降時間稍有延誤,

空中多出5%飛機,

便會造成機場混亂,

乃至讓怨聲載道的旅客在機場過夜。

3.說明「爭取備余的資金,是交易生存的關鍵」--

以下原文:

一層又一層的備余,

正是自然生態系統核心風險管理特徵。

我們人類有兩個腎臟、額外的器官—

許多器官還有額外的容量

(比如肺、神經系統、動脈)。

然而,人天生卻不喜歡備余—

人類歷來喜歡欠債,這與備余完全相反

(將5萬美元閑錢存入銀行,

或更好的是將錢藏在床墊下,這就是備余;

欠銀行同等數額的資金,即欠債,

就是備余的對立面)。

備余是個含糊不清的概念,

因為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

它似乎就是一種浪費,

除非發生意外情況。

然而,意外通常會發生。

另外,

備余不一定無用,它可能非常有用。

例如,

如果你為了保險起見

在倉庫中儲備了多餘的化肥,

恰好由於化肥生產國發生動蕩導致化肥短缺,

那麼你就可以以高溢價出售多餘的庫存,

獲得厚利。

或者,

如果你有額外的石油儲備,

你也可以在油荒時獲取高額利潤。

現在,事實證明,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過度反應:

它就是某種形式的備余。

九頭蛇怪長出的另一個頭

是額外的—也就是看似多餘的—

與人類的腎臟沒有什麼不同,

與承受額外壓力的額外能力也沒什麼區別。

如果你誤吞了15毫克的有毒物質,

你的肌體可能會做好為對抗20毫克

或更多的毒物的準備,

因而會變得更加強壯。

你能承受的這5毫克額外的毒

與你貯藏的其他重要或必要的物品—

比如說存在銀行的閑錢,

或者存儲在地下室的食物—

並沒有什麼不同。

讓我們回到創新的驅動力上:

從挫折中產生的強於常人的動力和意志力

也是額外的能力,

與儲備的額外食物無異。

一個過度反應的系統一定會

採用超額模式,

建立起額外的容量和力量,

以因應最糟的結果,

以及對可能發生危險的資訊有所反應。

這種多餘的容量或力量,

一旦機會來了,

本身當然有其用處,

我們稱這為「機會性備余」。

所以即使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

這種多餘的力量也能帶來一定的益處。

告訴你碰到的下一個工商管理學碩士(MBA)分析師或商學院教授,

備余不是防禦性的;

它更像是投資,

而不僅僅是保險。

再告訴他們一句,

他們認為「無效率」的事物

往往是非常有效率的。

待續---

2017.03.27補充

4.「做」而不僅是「想」-- 試錯

在不確定性中去試錯,

由錯誤所得到的訊息去逼近目標。

以下原文:

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描述

脆弱性、錯誤和反脆弱性之間的關係。

當你脆弱的時候,

你往往傾向於墨守成規,

盡量減少變化—

因為變化往往弊大於利。

這就是為什麼

脆弱的事物需要明確的預測方法。

反過來說,

預測體系帶來的只能是脆弱性。

如果你想做出改變,

並且不關心未來結果的多種可能性,

認為大多數結果都會對你有利,

那麼你就具有反脆弱性。

另外,

如果能夠理性地進行試錯,

將錯誤當作一種信息源,

那麼,

試錯過程中出現的隨機要素

其實並沒有那麼隨機。

如果每次試錯都能讓你了解到

什麼是行不通的,

漸漸地,

你就接近有效的解決方案了—

這樣,

每一次努力都變得更有價值,

更像是一筆支出而非一個錯誤。

當然,

在此過程中你將不斷地有所發現。

試錯法

有一種人們還未理解的首要價值:

它其實不是隨機的!

由於可選擇性的存在,

它需要一定的理性:

它需要你以一定的智慧

來識別有利的結果,

以及知道該放棄什麼。

5.識別出自己益損不對稱優勢--可選擇性

是交易由「生存」到「厚利」的關鍵。

以下原文:

具體來說,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選擇權:

選擇權 = 理性 + 不對稱性

理性

就是你知道要

保留好的,拋棄壞的,

知道如何獲取利潤。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大自然,

它有一個過濾機制來

保留優質嬰兒、摒棄缺陷嬰兒。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間的區別

就在於此。

脆弱的事物沒有選擇權,

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

需要選擇最好的,

即做出最佳選擇。

大自然最美妙的特性就是,

它在做選擇以及

為自己挑選最有利的東西時

表現出的理性——

這多虧了進化中的測試過程。

與害怕嘗試新事物的研究員不同。

每當大自然看到不對稱性,

它就看到了選擇的機會。

大自然就是這樣逐步進化的——

生物系統會鎖定

比前一個狀態更好的狀態,

這就是我早先所說的路徑依賴性。

在試錯過程中,

其理性之處就在於

不拒絕顯著優於從前擁有的某種東西。

以下畫個圖總結:


我是來發廣告的,請大家原諒,當然側面回答下這個問題。

—————————————————————

在我的《白矮星》一書中的第五章里說到了不可能三角理論,這個理論的框架是我自己搭,當然我並不認為已經很完善了,我想我擅長也只能是構架。

簡單來說,構建一套交易系統其實就是在,勝率,盈虧比,交易頻率,這三個要素里互相平衡。書里已經說的很詳盡了,這裡我再另外補充一點。

我想先引入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這一詞,即所有的交易系統策略都應該圍繞機會成本去做相應的側重。

由於市場的未來行情不可預測,因此任何機會的盈利情況都是不清楚的,而機會成本是可以知道的。

根據不可能三角理論,我把交易者的系統簡單的分為三類(都確保是正期望值的系統):

A、超高盈虧比、超低頻率、低勝率

B、稍高盈虧比、中等頻率、稍高勝率

C、超低盈虧比、超高頻率、高勝率

以上3個系統中的A基本就是我所知的趨勢交易者,雖然B類也有可能是趨勢交易者,但是A顯然是周期更大的趨勢交易者。

(下面的成本分析暫且不考慮結構化產品,僅以單個品種計算)

對於A類系統來說,要成功的捕捉一次機會他需要付出,

佔用這筆資金的時間(包括了這筆錢存入銀行利率、生活消費、投資債券收益等等,通常2年是最起碼的)

低勝率所帶來的止損虧損(通常一次虧損在5%~10%左右,按照普遍30%左右的勝率,可能在贏之前會先虧25%~30%)

錯過一次機會的時間(如果你錯過了這次機會,那麼之前的等待時間就浪費了,並且再下一次機會出現之前你還要再等待差不多的時間,錯過一次要付出雙倍的時間去等待,按照A類的周期來看可能就是1年了)

持倉時間(在盈利沒有成長之前A類系統仍然得不到足夠的回報,通常持倉時間又是和等待時間差不多長,也差不多要8個月到10個月)

手續費(這個很少,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顯然對於A類系統來說,他的單次交易機會成本是很高很高,在三類系統里是墜高的。因此A類系統的關鍵之中的關鍵就是,絕對不要錯過機會!

即在面對捕捉機會時,我們的止損幅度,止損次數,等待時間都是可以妥協的,一切的其他因素都要為能捕捉到大行情而妥協。

群里有位朋友問我,跟蹤止損和保護性止損要不要上,我說如果是A類這種機會成本非常高的系統的話,最好不要上跟蹤止損和保護性止損。因為在捕捉到了大行情後,你還需要長時間的持倉去讓利潤增長,行情的走勢是五進三退,總是有回撤出現的,而在趨勢還沒結束前,任何的回撤都是為了更大的趨勢而準備。如果因為害怕利潤飛走而提前止盈,那麼之前的機會成本可能就都撈不回來了,或者可能就只贏了一點點利潤。因此對於A類系統的人來說,跟蹤止損和保護性止損反而是有害的,最多稍微減輕一點倉位。

題主所說的海龜交易系統我覺應該是屬於是比較接近A類的。

在自然界里這種系統就類似於鱷魚捕殺策略,平時一動不動耐心等待,關鍵時刻,就搞個大新聞。

B類系統是屬於小波段類的操作,他的機會成本要比A類小的多,

佔用這筆資金的時間(B類普遍在10個月左右)

止損虧損(通常一次虧損在2%~5%左右,按照普遍60%左右的勝率,可能在贏之前會先虧10%~15%左右)

錯過一次機會的時間(2個月左右,隨著交易周期的縮小,等待的時間會翻倍的縮小)

持倉時間(差不多1個月左右)

手續費(如果經紀商開的不高的話也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B類屬於四平八穩的系統,沒有哪一個因素是比較突出的。其實周期的縮小就是把原本一口氣吃掉的行情現在分段吃。原本A類系統一口氣吃掉的行情,B類系統分成三到五次去吃。

也就是把一局定勝負的策略變成了五局三勝的玩法,那麼我認為對於B類的系統最關鍵的就是要保護盈利,及時止盈。

因為B類的系統是把一大段行情分成好幾段吃,那麼B類的機會就要比A類的多,同樣的一大段行情,A類系統只有一次機會,而B類可能有六次到八次機會,所以B類系統並不是那麼的害怕錯失機會,哪怕連續錯失二次的機會成本也可以通過第三次給撈回來。因而只要B類系統每一次開倉都有所斬獲,那麼幾次獲利下來總體就是大贏了。

而由於B類的盈虧比並不比A類高,勝率又普通,所以很容易一個回撤就把大部分盈利都吐出來,如果每次都是要等到回撤來了確認再走,那麼基本上根本撈不到什麼好處,所以及時的止盈,設置保護性止盈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五局三勝的玩法求的就是穩,盈虧比不高,勝率不高,但是每次我都能狠咬一口,連續幾口下去也很快就飽了。

在自然界里這種系統就類似於狼群捕殺策略,輪流上去咬幾口,幾次下來也就都飽了。

最後是C類系統,他和A類系統走了個反面極端。

佔用這筆資金的時間(短的一個星期就能見效果,慢點也就一個月)

止損虧損(好的回撤控制的非常小0.2%到0.3%左右,差一點的1%也有,較好的高頻90%的勝率可以確保,由於勝率太高回報來的太快,基本虧了一次下一單就贏回來了)

錯過一次機會的時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持倉時間(非常短,快的話剛進去就出來了)總感覺有什麼不太對勁。。。

手續費(這基本就是C類系統的最大成本來源了,不給返佣的賊瘠薄難贏回來)

只要手續費壓的低,C類系統的單次交易機會成本就是最低的,因此高勝率是C類的核心條件,如果做不到高勝率,那麼提高頻率就是在迅速送死。相比起A類和B類系統,C類系統是最容易在短時間內就積累起大量利潤。C類最不缺的就是機會,但是容錯率實在太低,犯個幾次錯誤利潤基本都沒了,所以最適合的就是程序化了。

C類系統最關鍵的我認為是控制止損範圍,如果說有些人維持高勝率的方法是選擇把止損放寬,長期來看這樣的做法是很難持續下去的,一天內積累的盈利可能幾次止損就打回原形,再加上手續費的固定成本很容易就輸光,對於心態上的打擊也非常嚴重,產品的業績也很難迅速做上去。因此如何在把握好在適當止損範圍內把勝率維持住就非常重要。

趨勢的定義不僅僅是在周線,日線這樣的大周期內,在日內,在一秒內,甚至一納秒內也存在趨勢,只是相對於我們人類的感知速度並不能察覺到,維持高勝率的關鍵也是要尋找在小周期內的趨勢並加以迅速的止盈。

在自然界里這種系統就類似於青蛙捕殺策略,面對千千萬萬刁民,每次只欽定一個,要的就是快准狠,讓他難再續。

————————————————————

最後我覺的建立交易系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無論是什麼樣的系統你不對自己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是不行的,對於行情的規律認知沒有足夠的了解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盯他個五十年盤、練他個一百年日內、看他個一萬本書、回測他個一億次。

——————下面是廣告(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只想讓你們看下面這段)——————

《白矮星》一書的介紹傳送門我的處女作品:白矮星 - 賽博格Cyborg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早年的時候火線出過十大外匯交易系統。一個pdf的書,裡面很詳盡的介紹了交易系統的由來,發展。如何構建,如何盈利等等問題。

百度網盤

如果本文對你略有幫助的話,希望大家點個贊,給我這個小透明一點點鼓勵。


不清楚你具體是什麼水平,只要不是資本大鱷,一本海龜足夠你研習的了。

做好交易本質上就2件事,一個是建立交易系統,一個是資金管理。您這一張嘴:通通給老子拿來。誰會給你?人家傻嗎?自己動腦子琢磨吧,天上掉不下來餡餅,更砸不到你頭上。


Active Equity Management

http://www.amazon.com/Active-Equity-Management-Xinfeng-Zhou/dp/0692297774

By Xinfeng Zhou,對, 看的沒錯,就是寫綠皮面試書的在Point72的Xinfeng Zhou. 近年來最好的寫Quant Equity的書了,乾貨很多。


逛別人空間看到這題,我覺得資管就那點東西,實在沒什麼好說的,打打德州撲克就大概明白了,雖然交易不太一樣。

照例懟下排名第一的答案。

先說一下反脆弱的問題,反脆弱指的是能從傷害中獲利,而不是有更強的抵禦能力,這個只能是強韌,而強韌不代表反脆弱,鋼棍比人的肌肉強韌,但人的肌肉才具備反脆弱性。

再說主要問題,「 低勝率交易系統比高勝率交易系統更成功 」這個結論我是完全不贊同的,並且論證過程基本是胡扯。

舉例的兩個交易系統,期望完全是不一樣的,a的期望為2.1,b的期望為0.2,結果兩者在凱利倉位下的收益和回撤都是接近的。這說明了什麼呢?

首先期望越大,越難以實現,假設兩者的收益和回撤是接近的,也就是策略總體的表現近似,但a的實現難度比b完全高了一個層級,你說哪個策略更成功呢?

如果一定要比較高勝率策略和高賠率策略的優劣,那麼起碼期望是一致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大多數系統里,勝率和賠率其實是完全可以互換的,但期望是不會變的。那麼按a的期望標準,在b勝率仍然為80%的情況下,賠率應為2.875。這時候不用計算也知道,按舉例中的演算法,b的收益必然是遠超a的,而且例中對於回撤的計算也是完全扯淡,凱利公式可以粗略看作是一個策略理想狀態下最大風險的倉位,長期回撤可以統一看做100%,並且這個收益以及回撤是根本不受規律分布均不均勻影響的,當然前提是資金無限可分。

那麼在期望一致,回撤一致的情況下,b的收益遠超a,可以說明b遠優於a,同理我們也可以降低b的倉位來達到收益向a看齊來比較,比如倉位為0.1,按其答案的演算法(錯誤的),10次交易後凈值為6.11,最大回撤為10%。可以看出比a優秀了多少。。。

為什麼說期望越大越難以實現呢,在期望為0的情況下,勝率0.1賠率應為9,勝率0.8賠率應為0.25,期望為0的意思就是沒有任何優勢但也沒有劣勢,想像一下輪盤賭,每場1元押10場應該很容易理解,那麼在交易系統中,通過調整止損止盈來調整勝率賠率是很容易的,但期望的提高就只能通過獨特的優勢才行。例子里的a是勝率0.1賠率30,b是勝率0.8賠率0.5,那麼是把賠率變成3.3倍難還是賠率變成2倍難?

回到問題,資管拿出來單獨說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因為要根據系統的特性去做,總體來說無非和打德州一樣,牌面(勝率)越大,底池(賠率)越大,越值得下更多的注碼,具體到現實的交易,應根據不同的資金承受能力以可損資金來計算倉位。


1.海龜海龜海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別聽滿地說海龜已死的,別聽說有人拿所謂的龜湯在狙擊就嚇得不敢露頭……趨勢系統之所以永遠有效是因為有時候無效。

3.另外海龜當中的重點不是唐奇安!是資金管理是風險控制!!!

4.突破依然好用,覺得不好用的是因為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做的不到位,太陽底下永遠沒有新鮮事,正著看反著看都是如此。

5.手藝不精的話,多品種組合也不要過半倉。

森林裡最老的驢子 這是個用海龜的仁兄,可以借鑒。


交易系統:

1選股標準

2買入時機

3.確定風險

4確定買入數量

5.確定是否上移止損

6.確定是否加倉減倉

7確定平倉

一.選股

符合canslim原則

萬華化學:當季業績增長390%,當季銷售增長108%

去年業績增長:128%,銷售增長54%

ROE:24%

基本面情況符合歐奈爾原則,列入觀察。

二,買入 扣動扳機

三.確定風險

風險為總資金承擔的風險,不是個股本身的風險比例。

6月·7日,大盤繼前一日的反彈態勢繼續走強。

風險採用最大的2%(當大盤弱勢卻又想買股票時,這個風險比例可以降低到1%以下)

四.確定買入數量

個股風險比例=(23.18-22.3)/23.18=3.8%

可以買入倉位比例=2/3.8=53%

基本上是可以買入半倉。

如果你有10萬元,之前的股票不存在風險,那麼你現在可以買入5萬元的股票。

五。確定是否上移止損

1.初始止損22.3,為前期低點之下一點點

2.6月12日,盈利已經超過10%,不想再虧損。將止損點上移到買入位置,23.2

3.6月21日再創新高,將止盈提供到24.6

目前雖然迭創新高,止損暫不上移

六.加倉減倉

我的系統習慣於初始按止損額度買入足夠的股票,中間不在同一隻股票上加倉。如大盤持續走好,更多關注其他剛啟動的股票。

減倉:因大盤持續走好,個股表現也很好,目前沒有減倉動作。

七.平倉

根據歐奈爾的八周規則,這樣表現良好的股票會持有八周。

江南的變通:未來幾天如果需要部分減倉,我會將剩下的一般倉位持有八周,同時有一個內在的保護價位。


資金管理就好像汽車的油門,有個類比可以說明:小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120碼的速度算是安全舒適的話,那麼每增加10碼,其事故出現的概率將會呈現指數上升;當速度達到220碼以上,不論駕駛技術如何,事故出現的可能性提升至百分之百。

就資金管理而言,自由與安全之間應當有其統計意義上的平衡點。實踐經驗表明:當資金的利用率達到30%時,對於外匯交易而言是最恰當的。儘管投資者技術水平的高低可適度調節這一比例,但30%的利用率是資金管理的基準原則。在實際交易時,應當樹立「安全第一、盈利第二」的思想,並做到:⑴總體交易持倉要適當,以心裡不擔憂為佳;⑵分批次動用資金,降低整體資本金的風險度;⑶如需加碼,必須堅持在首批頭寸已獲利的前提下;⑷設定最大下單額度,杜絕超量的任何念頭,如能做10手單不妨下7手,別搞得好像與市場有仇似的;⑸在行情的爆發點位可適度放大單量,但前提是當日收盤有利於持倉。

可以說,資金管理狀況是交易者內心世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資金管理有助於投資者與市場維繫和諧的關係,有助於交易者水平的充分發揮,有助於交易質量而不是數量的提高。其實,所投入的資金就是一粒種子,並不需要多大的量,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生根、發芽、開花和結出豐碩的果子。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急功近利——總是試圖加大保證金量的投入,希望短時期取得優異的戰果。這種急於求戰求功的浮燥心態,導致危險、恐懼與失敗的陰影從未離開其左右,直至被徹底打敗。其實,掙錢的奧秘在於時間與平和的心,在於投資者耐心等待與分享趨勢的伸展。空間的打開需要時間,時間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

交易系統就是海龜交易,不要小看它,它是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交易系統披露!

資金管理方面可以以開車為例,路途平直,油門自然加大;路途曲折,油門自然降低。看清當下的市場處於趨勢還是盤整,不要胡亂踩油門,容易出車禍哦。


短線交易資金風險管理明細:

每單虧損不超過2%

每日虧損不超過8%

每周虧損不超過12%(否則暫停交易一周)

總資金虧損不超過40%(否則暫停交易一個月)

盈虧比達到1:1.5

勝率達到70%(方可操作)

當我們的總倉位盈利超過100%,取出盈利部分的20%,以備急用

注意事項:如果倉位重,止損小,會被毛刺來回掃,如果倉位輕,止損大,達不到盈利目的,設置最適合自已能承受的倉位,方為上策。


我現在還沒看到比海龜更好的系統,把海龜研究透了足夠行走江湖了。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完全滿足題主需求


~~~根據題主的問題,最適合你的書是《一個交易者的資金管理系統》沒有之一。該書詳細介紹了交易系統的建立和資金管理風控等內容,通俗易懂。友情提示題主,不管你覺得一個答案如何有道理,只要在答案中出現了聯繫方式,請不要相信。


不要把問題搞太複雜了,你關注的這些點都沒錯,但是把它都簡單化,真的交易沒有那麼多複雜的理論。

系統可以學一個,但要在操作中靠自己的實踐來培養和建立使他符合自己的要求。關於盈虧比,我理解至少要1:2以上才值得去做,但是也不是很死板的就是1:2,不同的行情,不同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盈虧比。資金管理要根據自己對風險和收益的預期與承受能力來制定。

交易是一個非常靈活的事情,需要的事應變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但是無論你怎麼做掌握一個大的方向和原則,概率和風險控制,任何方法任何操作都必須圍繞著這個原則和方向來做,那就不會出大的偏差。


我看過幾部 關於交易系統的書籍 建議 作者澳大利亞 奔富 (交易聖經)


關於交易和資金管理,推薦幾本經典書籍,如果好好閱讀就足夠了。

書名:

高級技術分析

超越技術分析

通往財務自由之路


隨便一個。偷懶就海龜,不偷懶就纏論。

最簡單的上穿5日線買,下穿5日線賣。

加倉位管理就穿5周線加減倉。

盈利真不靠這個。

不過也得有,沒有不行,哪怕它再簡單。


推薦閱讀:

受聘的交易員需要在公司內部公開操作系統嗎?
為什麼工農交建均盈利,中行會三年匯兌損失 93 億?
為什麼美元連跌 6 個月?
非經濟學專業如何系統學習各國經濟數據對外匯匯率的影響?
投資外匯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TAG:股票 | 期貨 | 外匯 | 金融 | 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