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哪裡?比如拜占庭時代時,「土耳其」的意思是什麼?


謝邀。知友 @Tim Ji 的答案已經很好了,我補充幾點內容吧。

第一個問題是,türk和中文中的「突厥」 是否是完全等價的概念。

國外突厥學(Turkology)的研究者往往把從古至今所有使用或可能使用(比如不太確定的匈奴啦、匈人啊這些)突厥語族(Turkic Language)語言的民族都算成是türk,而國內的許多學者則傾向於把中文史料中從替柔然打工開始發家的那個突厥汗國的直系後裔才算作是突厥,而回鶻等等都不被算作突厥,進而認為國外的那種分類方式存在問題。

傳統上國外突厥學界把中亞東亞的草原游牧民族統歸於「突厥」或「韃靼」這樣的名下的研究方法的確有其問題所在,這不僅在於混淆了區分民族共同體的語言、血統、文化這三個要素,還在於把至今語言尚不確定的匈奴人和匈人(這兩個民族的語言究竟是突厥語、烏戈爾語還是葉尼塞語系學界尚無定論)這樣的民族與一系列的現代民族划上直接的關係。但是國內的許多學者的這種分類方式就是正確的嗎?

首先,在中文史料中出現「突厥」一詞之前,就已經出現「鐵勒」、「敕勒」等西北部族名稱。而觀察這兩個詞的中古漢語擬音,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鐵勒 *t?etlok

敕勒 *??iklok

(中古音按嚴實博士 @polyhedron 的拼音系統,潘悟雲教授的擬音,下同,特此感謝 !)

考慮到中古漢語對音往往用入聲的-t尾對外來語-r,捲舌的?對應的一般是tr-或tVr這樣的輔音簇(V表示母音),這麼說來「鐵勒」或「敕勒」或許有可能就是türkler(基本上所有現代突厥語中türk的複數形式)或türükler(古突厥語碑銘的寫法)的譯音。換句話說,türk一詞或其更古老的形式在「突厥」這一概念形成之前就應當已經出現了。往前追溯,我們可以看到這麼一條史料:

高車,蓋古赤狄之餘種也,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敕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

赤狄之」赤「以及」高車「一般認為是漢語意譯之名而非音譯,但」丁零「、」狄歷「、」狄「音譯的可能性均較大,根據鄭張尚芳先生上古漢語的擬音:

丁零 *r-tēngrēng

狄歷 *dēgrēg

狄 *dēg,或作」翟「 *dreug

」丁零「、」狄歷「或許反應了當時的一種雙聲音譯法,加上陽入對轉(在這裡就是-ng、-g可能發生互換),以及藏語對其北方民族drug-gu的稱呼,可以大致確認這些名稱指向的也是某一個或一些自稱接近türk的民族(唯一存在疑問的是漢語和藏語中詞首的濁音,鄭張先生認為當時türk的語言中可能詞首就是濁音,不過目前尚未看到其他的證據支持這一觀點)。反過來看」突厥「*t??otk?ot這一譯音,如果只是對譯türk的話,後面的入聲音節似乎不太好解釋,存在對譯類似*türker這樣的從türk派生的詞語的可能性。當然,這也有可能是雙聲對音。不過,總體來看,漢籍中的」突厥「是türk的一個子概念,就像türkman那樣,似乎比把」突厥「等同於türk更準確些

第二個問題是,中西亞突厥化(Turkification/Türkle?tirme)的成因以及相關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可以寫好幾篇論文了,我就大概扯一點自己的看法吧。很多時候這一帶」突厥化「和」伊斯蘭化「會被混淆,其實這是兩個很不同的過程。首先突厥語族下的語言基本可分為兩類:共同突厥語(Common Turkic Language)與烏戈爾語(Oghur Language)。我們現在熟悉的絕大多數突厥語,不論是土耳其語、維吾爾語、土庫曼語、哈薩克語、塔塔爾語、柯爾克孜語,都屬於前者,所以接觸過這些語言後往往有一種」突厥語之間都很相近「的感覺,使用這些語言的民族在現代也以穆斯林為多。

但如果接觸過烏戈爾語下的語言,比如楚瓦什語,你就會覺得這一語言」不太像常見的突厥語「,比如楚瓦什語的複數後綴是-sem/sam而共同突厥語的全都是-lar/ler,還有表示」長生天/神/真主/上帝「的固有詞,共同突厥語的都是tengri/tangr?(即使有區別也是等位前後母音的區別而已),而楚瓦什語則是tura,不僅中間ng脫落,母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烏戈爾部的突厥人,比如保加爾人、楚瓦什人、可薩人,都是較晚接觸伊斯蘭教,穆斯林比例一般比較低的(可薩人中從猶太教皈依伊斯蘭教的也基本上被土耳其人同化了)。拜占庭最早接觸的」突厥人『,也應當是這一批烏戈爾部的「非典型」突厥人,這時候希臘語Tourkia這樣的詞,似乎民族的意味更強於之後宗教的意味。

分子人類學的相關數據還在閱讀中,目前還不敢給完全確定的說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中西亞,尤其是土耳其、伊朗、俄羅斯南部的說突厥語的民眾,乃至南疆的維吾爾族,基本上就是歷史上當地民族的直接後代,而鮮少最初的游牧民成分,甚至王族(如塞爾柱、奧斯曼)的來源都很難說。比如土耳其西部在Y染色體類型上和希臘基本一致,伊朗的亞塞拜然人和波斯人基本一致,南疆的維吾爾族在血統上應該主要也是歷史上西域三十六國印歐人的後代。

突厥化的形成和印歐語的形成有著十分相似的過程,這兩種語言共同體的語言或文化因素遠大於血統因素。突厥化的形成,可以大致描繪如下:由少量使用原始突厥語的游牧民,不斷擴張,每到一地往往當地在語言上會逐步替換為突厥語,進而這一新的共同體繼續向外擴張。而這種語言代替的誘因,不一定是與武力強迫等有關,我個人更傾向於是游牧民語言的統一性和覆蓋範圍的廣闊性使得定居居民,尤其是語言較為繁多駁雜地區的定居居民,更傾向將這種適用範圍廣泛的語言作為通語(lingua franca),進而在使用原母語所獲得社會價值低於學習成本的時候就會將母語轉變為通語。這種情況的典型例子就是托爾斯泰在《哈吉穆拉特》一書中記載的車臣人和阿瓦爾人等語言互不相同的高加索穆斯林居民,使用一種類似土耳其語的突厥語(托爾斯泰稱之為「韃靼語」)作為通語。而歷史上發生語言突厥化的地區,一般都是語言代替較頻繁、語言分化較明顯的地區,在一種通語逐漸分裂不相通之際,就有可能會採用另一種征服者的通語。

這種突厥化形成的可能性也使得我們能夠類比猜想印歐語的形成過程可能也是如此,因為印歐語的形成同樣也是一支南歐草原的游牧民的擴張與分裂所形成的,而且所征服的地區也是定居的農業民族(今天土耳其西部在約一萬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最早種植小麥的地區,這應當是早於印歐語形成與擴張的年限的)。

而漢藏語系的形成,則更有可能和閃米特語相似,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關於「突厥」一詞的起源爭議較多,先憑印象扯兩句吧。。

接受度比較高的說法是turk起源於古突厥語türük(受生,受造,強大的),可能與詞源türi(祖先,根基,湧現)有關,相關辭彙還能追溯出與聚集,種類/種族,律法習俗有關的一批概念。

另外的記載來自《隋書·突厥傳》:「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與這個記載相關的一個說法是:

#完全不確認這個說法靠不靠譜!#

埃蘭語詞源tar(頭),通過伊朗諸語言傳播入歐亞內陸的游牧人群,衍生出諸多辭彙。有認為突厥一詞(頭盔/寬邊帽),突厥語的tegin,蒙古語的toolek可能共享這一來源。

#完全不確認這個說法靠不靠譜!#

至於拜占庭資料中的「turk」指代的人群其實蠻複雜的,首要原因就是拜拜活得比較久。。最初一些資料可以追溯到古典時期,當時有相當數量資料將亞速海-黑海北側的草原/林地稱為turkae/tourkia/turukha等名稱,但這些辭彙是否與後世突厥一詞有關,或是與古典時期活動在克里米亞-亞速一代的伊朗語部落tauri有關,亦或是兩者本身就有一定聯繫都還有待解釋。不過習慣上,羅馬資料中對黑海北岸地區和人群更普遍的稱呼還是「斯基泰(人)」,不論他們操的是伊朗語還是後來的突厥語,這一習慣一直延續至羅馬咽氣。

最早開始和羅馬打交道的突厥語人群可能是匈人(存疑)或保加爾人(確定),其實也很難講清兩者是不是一回事。。這一時期羅馬來源的文獻資料里似乎沒怎麼出現類似「突厥」的稱呼,此名稱真正意義上出現,恐怕要等到突厥汗國在東方興起後。

直到八世紀以後,羅馬人才開始把turk的對應辭彙扔在新興的可薩汗國及相關人群頭上,不過從九世紀開始,這個詞主要指的是從可薩汗國中流竄出來的馬扎爾人以及後續的匈牙利國家(烏拉爾語人群),對可薩人及下屬/後續一攬子欽察突厥語部族反而是以部族名或skuthai(scythians)稱呼。

十一世紀羅馬經歷了反王時代的混亂,又在亞美尼亞一場脆敗,於是賽爾柱突厥人橫掃小亞,此後turk相關辭彙才被用來稱呼這支突厥語人群以及後續一系列賽爾柱國家;也是在這一時期turk等辭彙成了全歐洲對各賽爾柱國家(主要是奧斯曼)的稱呼。反倒是奧斯曼內部一般以宗教作別,其主流群體人口通常自稱「穆斯林」,turk一詞是對邊遠地區游牧人群的蔑稱(見「被土耳其」的庫爾德人),大致相當於「那群放羊的鄉巴佬」;直到凱末爾民族主義立國才從西方援引其族群意義建立認同,並發展為泛圖蘭主義虎皮大旗的根基。


這問題幹嘛扯到丁零高車啊的媽

題目明明問的是土耳其(Turkey),拜占庭視角,不是突厥(Turk)啊

簡單點說,土耳其=Turkey=突厥國≠Turk=突厥(部落)

土耳其人=突厥國的人≠突厥人

Turkey源於拉丁語 Turchia圖爾奇亞 ,意思是(歐洲人眼中的)突厥國。在土耳其語里,他寫作Turkiye。這個詞發明的相當晚,基本就是曼齊刻爾特戰役之後發明的。雖然拜占庭打過很多突厥人像保加爾歐諾古爾阿瓦爾可薩佩切涅格波洛維赤,但是這些人統統都只是突厥人,而不是土耳其人。

如果保加爾歐諾古爾阿瓦爾可薩佩切涅格波洛維赤都是土耳其人的話,那麼瓦拉幾亞也是圖爾奇亞,摩爾多瓦也是圖爾奇亞,烏克蘭也是圖爾奇亞,南俄也是圖爾奇亞,伏爾加也是圖爾奇亞,克里米亞也是圖爾奇亞 ,特蘭西瓦尼亞也是圖爾奇亞,潘諾尼亞也是圖爾奇亞

那 圖爾奇亞到底在哪?

講個笑話,阿富汗境內的土耳其人,害怕.jpg

第一個突厥國(圖爾奇亞)就是塞爾柱,之前壓根是沒有圖爾奇亞的。然後才有羅姆贊吉阿爾圖格卡拉曼奧斯曼。除此之外的突厥人,統統都不能稱為土耳其人,因為他們建立的壓根不是穩定的封建國家而是部落聯盟,沒有文明,最起碼沒有文字

那麼問題來了,像喀喇汗伽色尼不也是突厥人建立的國家么,為什麼中亞不被稱作圖爾奇亞,為什麼喀喇汗人伽色尼人不被稱為土耳其人?

因為離拜占庭遠啊。拜占庭眼中的圖爾奇亞,必然是在歐洲周邊建立的,而一旦在歐洲周邊建立土耳其國,其文化背景就必然帶有歐洲和羅馬的色彩。換句話說,你只要比普通的歐洲定居民更加突厥一些,你就是土耳其人。

所以就出現了小亞細亞、巴爾幹的突厥語穆斯林市民、貴族(而不是游牧民族)被稱作土耳其人,他想表達的就是「比小亞細亞巴爾幹原住民更加突厥」這麼個意思。土耳其人的學名其實 是Anatolian Turks或者Balkan Turks,這才是土耳其人,而不是僅僅是突厥人

土耳其人、其實是異教徒的意思,而不是野蠻人的意思。

——————

那為什麼,如今的土耳其人或者說圖爾奇亞人,會被簡單的稱為突厥人,倒退到草原上去呢,因為凱末爾唄

凱末爾認為從匈奴人到奧斯曼人的所有民族都是一個民族,那就是突厥人(土耳其語:Turkler),或者是土耳其人,這倆詞在現代土耳其語里是一個詞,連匈奴人都是奧斯曼人了,區分這個還有必要麼?

這實際上是後來被泛突篡改了歷史之後產生的誤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圖爾奇亞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突厥人,歐洲人也從來不會把普通的突厥人稱為圖爾奇亞人(反過來倒是有可能


其實這個問題要簡單看待的話,就是西方人籠統認識上的游牧民族的泛稱問題了。

土耳其、土庫曼等等的詞源還真的都是突厥,也就是說,基本上可以視為一回事兒。

西方人也是喜歡追根溯源的,但受控於信息缺乏啊。就像中國古代把歐洲人籠統地稱為「拂菻」一樣,拂菻這個詞應該源於法蘭克,然而西方人都是法蘭克嘛?肯定不是嘛。認識到這一點就明了了。

古希臘時代,希臘學者就追根溯源,甚至比波斯人還確切地將中亞游牧民族區分了,然而還是白搭,那就是斯基泰人就成了游牧民族的泛稱,無論什麼都是斯基泰。

拜占庭時代,突厥人很牛逼了,於是拜占庭學者忽然發現,這些游牧蠻族應該都是突厥人統治的,所以就泛稱突厥了。

而到了蒙古崛起的時代,西方人又統稱游牧民族為韃靼了,突厥這詞兒就沒人說了。

這就是個泛稱的問題。

其實中國人自己也有這問題,譬如在西方人泛稱游牧民族為斯基泰人的時候,我們泛稱為胡人。

西方人泛稱為突厥的時候,我們泛稱為蕃人。

西方人泛稱韃靼的時候,我們泛稱為韃子,居然在這方面有了共鳴23333.

至於土耳其和突厥的問題,這就是泛突厥主義興起後的民族再構建了。

而廣大游牧民族,實際就充當了吃瓜群眾的角色,誰叫他們在古代史山一直處於蠻族地位沒有話語權呢。


1、烏孫人

烏孫人與匈奴人同俗,都以狼為圖騰,但不同種。早先是匈奴的藩屬國,後來是西漢的藩屬國。

2、突厥出世

南北朝後期,突厥與西魏聯姻,打敗了當時的蒙古帝國(柔然),開始雄霸草原。

3、突厥西遷

唐朝時期,打敗突厥,突厥人開始向中亞和西亞遷移,在公元十世紀開始接受或者說開始皈依伊斯蘭教。

4、蒙古人西征

(突厥人在全球的分布)

伴隨著成吉思汗進入中亞和西亞,在中亞和西亞活躍的突厥人,或稱為蒙古人的僱傭軍,或者繼續西遷,這就是突厥人進入小亞細亞半島。

5、突厥中興

什麼塞爾柱帝國、羅姆蘇丹國、奧斯曼侯國一律略去,直接上奧斯曼土耳其。突厥中興

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被阻斷,歐洲需要新的航道,這就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新紀元。

奧斯曼帝國(突厥人)強勢崛起,控制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壟斷、控制了東西方貿易,他們一度打的歐洲諸國無還手之力。對內他們包容、開放,用猶太人當自己的財政大臣,用宗教自由和泛民族主義控制國家,在地中海、印度洋、西太平洋他們實現了絕對控制,他們的知識分子可以自由的學習歐洲各國的文化和文明,甚至還有人專門研究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哲學,在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西安、洛陽、南京有穆斯林聚居區,奧斯曼帝國甚至攻下了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並把伊斯坦布爾作為新的首都,把東正教最大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用以彰顯意志和決心。

6、十全武功

而當時的歐洲還處於矇昧無知的狀態,東方的中國還在無止盡的燒書殺人,日本還在研究所謂的蘭學,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是繁榮、開化的,那就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甚至出現這樣一幕,奧斯曼帝國的士兵拿著火炮、火槍和騎著戰馬,拿著長矛、弓箭的歐洲士兵會戰,最後輕而易舉的消滅那些技術落後的歐洲邦國和民族。我們只知道拿破崙和希特勒遠征莫斯科,其實1571年奧斯曼帝國就焚毀了莫斯科,並計劃征服俄羅斯。

7、帝國危機

伴隨著開明、強勢君主蘇萊曼一世的死亡,一些極端保守的知識分子和極端排外的宗教人士浮出水面,並控制了這個國家,開始出現後宮干政、排猶主義、殘害少數民族、思想控制、原教旨主義、軍國主義、軍權世襲等弊政。在此情況下,土耳其逐步滋生了改革派。塞利姆三世也試圖嘗試改革,但這個時候的既得利益者已經羽翼豐滿,最終塞利姆三世死於自己的改革之下。此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類似於中國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的社會改革,但是由於既得利益者的不配合和反對,奧斯曼帝國所有的改革都失敗了,甚至改革走向了反面,不但沒有改變國家存在的問題,反而使既得利益者的勢力越發強大。18世紀初期艾哈邁德三世的「鬱金香改革」,19世紀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軍改革,繼起的馬哈茂德二世改革,都以歐為師,但他們不是被廢,就是被殺。20世紀初青年土耳其黨人推動的君主立憲也失敗了。究其原因,土耳其的改革充其量是一種改良運動,雖然推動了傳統社會的改造,但是學習只停留在「技術」的層面,無法完成制度的革新,更不要提對文化的改造。希臘、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先後獨立。奧斯曼帝國已經無法實現北非的有效管理。1798年埃及先後被法、英兩國佔領,1830年阿爾及利亞被法國佔領,1881年突尼西亞被法國佔領,1912年利比亞被義大利佔領。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的君主立憲和憲政改革又一次的失敗了,也加劇了帝國危機。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1911年失去黎波里和昔蘭尼加。

8、無上光榮

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列裝火炮和火槍的國家,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空軍的國家,曾經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甚至一度向西歐公派留學生。改革無效,唯有革命。1922年土耳其終於想通了,廢止了精神社會,驅逐了蘇丹及其王室,稱其為不受歡迎的人。經過二百多年的掙扎與反思,土耳其終於選擇了凱末爾式革命,在確立現代制度之後,進行文化革命,開始選擇脫亞入歐。

9、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伴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的衰退,希臘、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先後獨立,1912年10月9日巴爾幹聯盟組成聯軍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大有瓜分小亞細亞半島的氣勢,這就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土耳其大敗,被迫簽訂倫敦條約,放棄巴爾幹半島大部分主權和領土訴求。這次戰爭保加利亞獲益最大,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經濟規模都有了東歐大國的氣勢。

10、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由於俄羅斯對塞爾維亞的支持,以及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獨立後可能出現腹背受敵情況的預判,於是奧匈帝國策動保加利亞攻擊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為了自保,聯合希臘組成同盟,後羅馬尼亞見有利可圖也加入同盟,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接壤,為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也加入了同盟。戰爭一開始就出現四打一,一邊倒的局面,於是保加利亞戰敗,被迫接受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了一半的領土,這個所謂的東歐強國保加利亞曇花一現,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11、奧匈帝國的覆滅

第一、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都是大贏家。前面是野心勃勃的沙俄,背後是乘勢崛起的塞爾維亞,奧匈帝國有點坐不住了,於是想肢解塞爾維亞這個所謂的大國,於是就出現了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皇儲的事件,一戰爆發了。

12、一戰前

1914年1月,歐洲很少有人能想到,7個月後,世界將發生一場災難性的戰爭。當時的歐洲,英國正忙著應付愛爾蘭自治運動。巴黎人在關注「卡約事件」。聖彼得堡的焦點是格里高利?拉斯普京(Grigory Rasputin)的人品問題。與此同時,一個身無分文奧地利青年畫家(24歲)正在慕尼黑逗留,以逃避祖國的徵兵。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13、英國的狂妄和恐懼

英國通過幾個世紀的努力,終於成為世界的主宰,並通過現代金融手段以黃金為基礎的英鎊金本位體系控制全球經濟,通過強大的艦隊和海外殖民地,形成了日不落帝國,但是英國懂的,陸權理論始終是英國的噩夢。

14、孤立主義

美國前期的孤立主義和戰後攻而不佔的政策

戰爭早期的美國有兩種人反對戰爭,一種是德國人,一個是愛爾蘭人,這兩種人是美國第一、第二族裔,他們高調的反對戰爭,促使美國陷入孤立主義的窘境。

15、武王舉鼎

德國不怕英國,即使英國再強大些,德國也不怕。德國怕的是俄國,俄國已經有效控制了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當時的俄羅斯開始減緩軍事擴張的步伐,開始準備國家全面的工業化,德國當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不管是在市場經濟競爭還是國力、資源等方面比較,德國絕對競爭不過俄羅斯這樣的超級大國,德國的命運必然是像波蘭那樣變成附庸,最後被吞併,所以德國做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先發制人。戰爭從一開始就變成了魔鬼的遊戲,德國為進行廣泛的戰爭動員,開始實行軍國主義,並在1917年宣布了無限制潛艇戰,這觸及到美國商業利益的底線,隨後美國加入一戰,德國戰敗。

多少年後,當蘇聯開始工業化,希特勒不可避免的開動了戰爭機器,其實道理很簡單,假如今天俄羅斯遷都聖彼得堡,或者有資金實現大規模的電氣化、工業化、信息化,那德國將以最快的速度武裝到牙齒,德國的國家戰略沒有選擇。

這就是德國發動戰爭的源動力。

16、法國式的炮灰

法國絕不容許一個歐洲陸權大國的出現,假如有這樣一個國家,那就一定是法國。法國在一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社會對戰爭破壞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這也導致了法國在二戰中不戰而降。英國之所以要把法國拉進聯合國,目的是為了制衡自己親密的盟友------美國。

17、俄羅斯的態度

其實俄羅斯的工業化,完全就是個鬼話,俄羅斯內部太多的民族問題需要消化(蘇聯解體的主因),由於疆域過於龐大,導致行政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根本就沒有能力去發展所謂的工業化,即使在若干年後的蘇聯,也面臨這個問題,行政管理成本過高。

所以俄羅斯需要這場戰爭,打仗叫少數民族去,死誰都是好事情,最後俄羅斯完成了巴黎公社沒有完成的任務,建立了第一個人民政府。

18、奧匈帝國的如意算盤

奧匈帝國內部長期存在南斯拉夫分離主義,而且有證據表明俄國支持這些活動,奧匈帝國希望通過和德國結盟對內可以無底線的鎮壓南斯拉夫人,對外可以抵擋沙皇俄國的軍事進攻。戰後奧匈帝國覆滅,現巴爾幹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都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上徘徊,所謂歐洲經濟一體化完全就是冰火兩重天。

19、奧斯曼帝國的重生

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政策就是屠殺,性質堪比納粹,從戰爭的角度講奧斯曼帝國是失敗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國家轉型成功的範例。新的國家土耳其誕生了,大量的邊疆地區被放棄,土耳其沒有奧斯曼帝國那樣多的民族問題,沒有過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大學、圖書館、歌劇院等拔地而起,新的世俗國家體製為新的國家塑造了新的生命力。現在一些沒有政治頭腦的土耳其政治家妄想恢復奧斯曼帝國,就行政管理學的角度講是很荒謬的。

20、國父

講到土耳其,就要講到凱末爾,他是土耳其的國父,是土耳其外交、經濟、文化、軍事政策的制定者。土耳其在中東的優勢最大,但在全世界土耳其是一個有野心的小國。從宗教上講,土耳其是穆斯林世界的多數派,即遜尼派。從大國政治上講,土耳其,或者是奧斯曼土耳其,不是沒有能力統一穆斯林世界,而是奧斯曼土耳其明白,大國不容許他統一穆斯林世界。從軍事上講,奧斯曼土耳其取得的軍事成就是中東其他國家不可企及的。從民族獨立開始說: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聰明的多,早早的就開始排斥精神社會,並著力構建世俗社會,這在中東相當於脫亞入歐的日本。他明白土耳其打不過英國,以及英國的繼任者,所以土耳其放棄並非、中東、巴爾幹的大部分領土,安安心心的韜晦待時。而英法德美俄為了爭奪這些地區,紛爭不斷,也很長時間的卻保了土耳其的國家和地緣政治安全。突厥人是一個好鬥的民族,突厥人是一個有野心的民族,裝了整整一百年的慫,終於裝不下去了?

21、瓜分庫爾德

凱末爾構建的中東戰後秩序,是用庫爾德作為一個緩衝器,連接法國管理的敘利亞,與波斯人、阿拉伯人不直接接觸,同時還能造就波斯人、阿拉伯人內部的不穩定和動蕩。今天庫爾德人建國已經是板上訂釘的事情,這是誰都阻止不了的事情。那庫爾德人還在等什麼?庫爾德人還在等沙特、土耳其、伊朗之間爆發的局部戰爭。以下是庫爾德人的戰略推演,是沙特和土耳其的聯盟進攻伊朗?還是土耳其和伊朗的聯盟進攻沙特?假如是沙特和伊朗聯盟進攻土耳其,那劇情就太狗血了。庫爾德人說:我能說養寇自重這種沒品的話?還是要和沙特、伊朗、土耳其搞好關係!,雖然我是中東第四大民族,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所以說大家都是混這一帶的,都知根知底。呵呵。

https://www.zhihu.com/people/wuweilxl/answers?order_by=vote_numpage=2


答案可以非常非常簡單,因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就叫這幫人突厥人。只要是突厥蒙古式的歐亞草原游牧(有些什麼都不是游牧)部落,都可以被稱為突厥。網上看過一本翻譯的書,去西藏收購麝香的阿拉伯商人寫的,吐蕃人党項人,都是突厥。。。這就好比漢人稱呼草原上的人為韃子,其實韃靼是幾百年前的一個部落,當時還有很多其他的部落。

民族理論解釋起來,過程有點複雜。我說個關鍵性結論,土耳其這個國家的民族主義選擇了突厥,所以接受了突厥之名。土耳其的族群歷史太複雜,沒有一個主流的族群稱謂,類似漢人這種。最後就只能接受外人稱呼自己的突厥之名,並且把奧斯曼蘇丹家族的歷史作為國家民族的歷史敘事主線。實際上,就血統而言,土耳其人離突厥的距離比伊朗遠多了。伊朗的突厥成分遠多於土耳其。


【歪解】說一個很不知乎的觀點,史書中倒是有一個和土耳其非常接近的詞「屠耆「。據《史記》載:匈奴部落中的輔佐可汗的王被稱為「賢王「匈奴語的發音就是「屠耆「,《史記》中有多處記載提到,一般都是兩個賢王被稱為「左屠耆「「右屠耆「。

個人猜測會不會是匈奴在漢朝不斷的打擊下其中之一的某賢王部落以此來自稱,不斷西遷,後來建立了土耳其


推薦閱讀:

拜占庭帝國的名字「拜占庭」是怎麼來的?
是否可以稱拜占庭帝國為羅馬帝國?
烏爾班大炮如果不投降奧斯曼土耳其,拜占庭能靠這個恢復羅馬帝國全部疆土嗎?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對十字軍的援助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東羅馬帝國後期的官方名稱是?

TAG:歷史 | 突厥 | 土耳其 | 拜占庭 | 古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