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嫌家裡窮該怎麼辦?

是親戚的女兒.小學五年級

昨天在家裡大吵大鬧 嫌家裡窮 什麼也買不起 什麼都不如別人家

親戚是開計程車的 每天都很累 累死累活的供他女兒讀書 每個周還去彈鋼琴 一個小時一二百 什麼也沒學著就回來了 還學跳舞 學畫畫 親戚一共兩個孩子 還有一個兒子 今年才一歲多 可想而知壓力多大

親戚女兒長得很漂亮 每次都被誇 我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這麼小就這樣?這樣的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育?是什麼教育的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結論先上,我個人認為教養方式最好和家庭經濟環境一致。所以沒有什麼應該窮養和富養的分別。我討厭窮人家的孩子打腫臉充胖子去富養,也不贊同有錢的家長故意挖坑讓孩子去體驗什麼「挫折教育」。

那怎麼判斷過不過量呢,我自己的觀點是這樣,打個比方,家庭年收入刨掉房貸之類的固定支出比如還剩30萬,一家三口,在孩子身上支出超過10萬我就覺得過量了,在我的印象里反正大家都該一樣。孩子的重要性不應該超過家長本身,也不應該低於。

因為經濟條件和行為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很難偽裝的。家裡沒有這個條件這個氛圍,真的不要強行搞。雖然原理上講你的唉聲嘆氣,你的不堪重負,你不經意之間對孩子的埋怨。有些不需要說,孩子都是能感知到的。首先不用去腦補其他答主幻想出的的可能出現的家庭場景。

因為我不太贊同其他答主的預設立場,我認為開出租+工作辛苦 ≠ 家裡窮。題主所描述的內容里這些論據不足以推導出這個女孩「家裡窮」這個結論。當然存在這個可能,但是很難百分百確定。講道理,據我所知在一二線城市裡如果是本地人開出租辛苦歸辛苦,但是貧困的比例並不會太高。因為家裡窮根本就不是問題的「關鍵點」,因為家長是開出租的,在題主親戚眼裡看來他們很辛苦,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拿得出三門興趣課的支出,同時持續了長達5年之久,無論是在一線還是二線城市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興趣班我個人推測是早就開始了,而不是5年級了才開始學)。

但是問題不在於投入,問題在於家長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但是卻忽視自身。比如有的家庭里經常做一桌子菜有些菜就只能孩子吃,別人一碰就鬧,這樣孩子就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家庭中心,家長為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不做就是欠我的。極易後期對家長產生怨恨。

教育技能才藝方面的投入,如果要有一個具體目標的話那也應該是「希望有一個相對其他孩子的特長,同時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來源於實力,來源於某一方面實體強於其他人。可是三門課程都太分散了,彈琴 畫畫 跳舞。5年級的孩子課外的時間還要分配到另外三樣才藝上,哪一樣可能都很難成為優勢技能從而達到上面那個目標。因為孩子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由於技能熟練度不高,可能每樣都很難得到誇獎,於是乎在這個孩子眼裡。而經常能得到誇獎的方面竟然是「漂亮」。

到這裡這個孩子的心態就已經有些跑偏了。這個孩子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美貌」這個技能點上。「美貌」可以帶來誇獎和關注,那我自然就想要更多。所以所有能夠強化「美貌」這個技能的相關物品對孩子來說都屬於「強需求」如:衣物 配飾 化妝品等。而且這個需求已經產生,是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比如說教去消除的,解題思路只能是「滿足以及如何滿足」。凡事只想通過話術雞湯或者現身說法之類的虛招來解決問題,你們先把這碗雞湯自己先一口乾了,然後再看看自己的物質需求有沒有什麼變化。

那些永遠都只想通過說教來解決問題的家長就像永遠扯情懷畫大餅的領導一樣讓人討厭!

其實對成年人來說小額金錢或者物品的區別並不大。但是在孩子有限的價值觀體系里,5毛錢的貼紙和2塊錢的貼紙區別就已經非常大了,簡直就是奧迪和奧拓的區別~~~~而且滿足這個需求的代價並不高,極小的付出帶來極高的滿足感。適度滿足是非常有必要的。真的不用去考慮什麼「孩子會被金錢腐蝕之類的」扯犢子理由,無論是消費也好,玩手機之類的事凡事有度只要不過量就沒有危害,不要拋開劑量談毒性。

雖然「美貌」不是一個5年級孩子應該著重關注和發展的「技能點」。在孩子看來,她抱怨的根本就不是家裡窮,家長沒投入。她在抱怨資源為何沒有集中到對她來說增益最大的強需求之上,她在抱怨的是為什麼要把錢花在哪些她根本就不感興趣的內容上面。她真正想說的話就是:

~~~~~~~~~~~~~~~~~~~~~~~~~~

「我這麼漂亮不給我買那些同班女孩的漂亮衣服,卻花錢逼我去學哪些沒有卵用的東西!!!」

~~~~~~~~~~~~~~~~~~~~~~~~~~

可是孩子如果確實就是很漂亮,萬一是這樣的呢:

強行去說教「我們要關注心靈美,學習最重要,外貌不重要」那就是不尊重事實,是毒雞湯。哪怕你們不去誇她漂亮,周圍人也會誇。特別是周圍的小男生····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堵疏結合,我的方案和建議如下:

1.三門課外輔導跳舞 彈琴 畫畫,讓孩子三選一,孩子自己選的,往往就是相對於其他兩門更有興趣和動力的那門課。剩下課停掉。減少關注點有可能培養出新的強勢「技能。分散對於「美貌」的注意力。(決策時不考慮沉沒成本)

2.關注點始終放在課堂學習上,作為親戚和家長,孩子那門課好就誇哪門,不好的不要提。

3.五年級已經已經有了初步的金錢概念,而且孩子已經有了物質上的需求(購買喜歡的小物品,五年級喜歡的東西應該也貴不到哪裡去),這個需求一定要適度滿足。把之前停掉的兩門課的20%的課時費直接給孩子做零花錢,絕不增加。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要買什麼,如果不夠也有途徑可以去滿足,如學習成績提高或者攢幾個月或者做家務。

4.設置金錢獎勵,學習成績在班級綜合提高5名,獎勵為零花錢的50%(少了強化作用太低)。

5.剩下的錢要麼留著,要麼家長花到自己身上,而且要當著孩子的面花掉,向孩子傳達出「這些錢的支配權是家長,我養育你,投資你不代表我欠你的,在家庭里我們的重要性是平均的」。切記:說教沒卵用,執行才能起效。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你親戚花了大把的錢給孩子報特長班,對孩子來說只是花錢增加她的勞動量。

有什麼值得她高興的呢?

你的老闆跟你說,公司投資了一千萬,讓你工資不增每月多干20小時,你樂意不?

老闆說,『小李,你看,雖然你多幹了,但公司也投資了很多嘛!工資雖然不漲,但公司的競爭力提升了好多倍。你的飯碗就更牢了!將來加薪升職的概率大了好多倍嘛!就算不升職,公司比同行辦的好,你基本工資也更高嘛!更別說其他優勢……』

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但你肯定不樂意增加工作量。哪怕那對你真的有好處。

————————

『窮』未必真的會導致小孩『嫌家窮』。

因為『捨得給孩子花錢』和『捨得給錢讓孩子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小孩很單純的,他對自己家富不富認識很粗淺。可能兜里多幾塊零用錢就是土豪了。

在孩子的社交體系里大家換著玩玩具,也是一種社交。他玩具很少,也許就給他自己造成印象『家裡很窮買不起玩具』了。實際上可能這個玩具可能根本不值錢。(根據描述你親戚明明幾百一節的課都能負擔得起,顯然不可能多窮。)

如果方方面面一直都積累這種負面印象,最後的結果就是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陰影。讓他非常自卑。(其實可能他眼中的條件很好的家庭還不如自家有錢,但家裡有錢管什麼用呢?不捨得拿出來也等於沒有)

·


一切,都開始於四年級的一個下午。爸爸媽媽開門進來,對我第一次打掃的房間視而不見,我隱約猜到。這是因為媽媽懷裡包裹的嚴嚴實實的一個小生命,我的弟弟。

從我記事起,我就是家裡的小公主,享受著爸爸和媽媽的疼愛。我還記得那時候,媽媽會一字一句的給我講公主和王子的故事,爸爸上夜班回來後,會摸著我的頭,說他明天多接幾單好賺錢給我買我心愛的花裙子。我並沒有那麼多的零花錢,但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真的是最幸福的小姑娘。

我在一天天的長大。一天深夜,我隱約聽到爸爸媽媽在房間里聊天,聲音很小,但是我聽到一個爸爸重複了好幾遍的詞語,傳宗接代。

從那以後,生活開始慢慢的不一樣,爸爸媽媽經常會有意的避開我,一起商量著什麼,我一回來,就戛然而止。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四年級的一個下午,媽媽抱回了弟弟,噩夢開始了。

家裡一瞬間變得一團糟,隨時都會響起的啼哭聲,晾衣架上滿滿的嬰兒用品,幾乎佔滿整個客廳的墊子,洗手間里堆放的尿不濕,還有,還有爸爸媽媽眼睛裡,我從來沒見過的不耐煩和埋怨。這一切讓我感覺到陌生,每天聽到的除了咿咿呀呀的尖叫,就是爸爸媽媽的唉聲嘆氣。

我還在奔波於音樂,美術和舞蹈班上,但那已經不是我的興趣愛好,而是我的負擔。疲憊的媽媽偶爾有空理我的時候,說的話也是:「我和你爸爸為了培養你,花了這麼多錢,現在又有了你的弟弟,你要是學不好,你對得起誰?」 手中的畫筆和背包里的舞蹈鞋第一次讓我心生厭惡。恨不得馬上丟掉。

我也開始聽爸爸埋怨,為什麼補習班那麼貴,如果上課好好學了,還用花這個錢做什麼。

突如其來的改變讓我恐懼,但是真正擊潰我的,還是昨天的下午。

端午班級組織夏令營,每個同學交二百塊作為交通工具和一整天的食宿,到家和爸爸說了之後,他的回答讓我措手不及:「錢錢錢!就知道要錢!花了那麼多錢報那麼多班,也沒見你學到什麼東西!我一會給你們老師打電話,跟他說咱家沒錢!夏令營別去了,在家學習吧!」

這一刻,壓抑了許久的委屈終於忍不住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平生第一次對他大喊:「每天說話,除了沒錢就是沒錢!什麼時候開始,咱們家變得這麼窮了!?」

我衝進卧室里鎖上門嚎啕大哭,哭了很久,也覺得並沒有那麼難受了,打開門剛要和爸爸道歉,就聽到爸爸和一個親戚打電話:

「我一個開出租的,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學,學美術,學畫畫,容易嗎? 怎麼五年級的孩子 就開始嫌家裡窮了呢!」

--------------這是更新的分割線-----

評論區可能有些朋友有點誤會,我並不是這個提問里的小姑娘。我只是一個答題的路人,看了最開始的問題描述(不是現在的)然後結合自己身邊見過的經歷,給大家提供另一個思考這件事情的角度。

首先,我相信自己是善意的,身邊太多重男輕女的例子,有了男孩之後,家裡女孩子的地位開始邊緣化,女孩子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委屈,日積月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是比較有影響的。這一點我相信還是有很多父母沒有注意到。

還有就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你想讓她的思想覺悟高到什麼地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一系列表現里,有許許多多父母的影子。出現了溝通上的分歧,也應該在自己的教育上找找原因,如果單純的給孩子扣上「嫌棄家裡窮」這頂帽子,未免太沉重了。

最後,這只是我編的一個故事,可能立場你不喜歡,可能文筆不好,但是,跑來人身攻擊的,門在那邊,慢走不送。


在我看來,錯並不在孩子。

讀書彈琴畫畫舞蹈,這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日程表!

這爹媽是多想 「上進」 啊。

然後,這麼一個多才多藝又漂亮的小姑娘,你總不能拿幾件換季處理的衣服來搪塞她吧?

這時候嫌貴了?

有意思的是,這家人還要養一個弟弟。

弟弟以後娶媳婦,家裡要負擔首付吧?

想過沒有,計程車司機收入不高,這筆錢該從哪裡湊?

不會真覺得,以後兒子的首付能從姑娘的彩禮裡面賺回來吧?

你想從孩子身上獲得的越多,孩子對你的要求也會越多。

這就叫公平。

別跟我說,送孩子去各種輔導班,完全是為了她好,沒有半點私心。別跟我說,「女兒長得很漂亮,每次都被誇」 的時候,心中沒有竊喜。

孩子是大人的鏡子,大人的虛榮和算計,最終都會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

最後,兩句忠告:

1,有多大的能力,開多大的灶,量力而行。

2,不要把上升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靠你自己。


你給孩子花錢報了一千個班,認為給孩子花錢 = 愛, 這就是你"愛"孩子的方式,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嫖客對於小姐的愛也是這樣的。

你要用錢來表達愛,那你一開始就輸了,世界這麼大比你有錢的多如牛毛,即使你身家千萬,也肯定有比你在孩子身上花錢更多的,對不?

在孩子看來,有錢人父母比沒錢人父母的「愛」要深的多了,這是財富觀問題。

財富觀是需要家長每天身體力行,潛移默化教給孩子的。

孩子的財富觀就是大人財富觀的反映,孩子身上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是大人不注意傳染給他們的。

================================================================

為什麼有很多人說,有了孩子之後,我成為了更好的人。

因為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我們不得不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小孩學你的壞習慣壞思想學的最快,你可能沒注意到而已

以前我們家的衣服襪子,要攢一個星期才洗,有了孩子以後,我們再累當天的衣服當天洗完。

以前我們家的地面一個星期掃除一次,現在孩子要在地上爬,我們一天擦三遍,威露士消毒預防手足口病。

以前我們經常在家說一些負面情緒的話,爭吵,現在有了孩子,我們在家裡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話去辦公室說,有架去辦公室吵,盡量不把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以前我啤酒能喝一箱,現在只是孩子睡了我才喝一個易拉罐

如果你作為家長都無法控制自己約束自己,你怎麼要求孩子自律呢?

千年老煙民的你能戒了煙,你的孩子就能戒了電腦遊戲IPAD,手機遊戲

所以,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我們身體力行的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有樣學樣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更好的孩子。

孩子會看到我們的優點模仿我們的優點,什麼背三字經,道德填鴨,灌輸教育都是很二的教育方式,那是我們上一代才用的方式。

人都有優點有缺點,在孩子面前我們要盡量發揮自己的優點,掩藏我們的缺點,這樣他們才能吸取我們思維行為眼界態度之精華,成長為比我們更優秀的人。

如果你去巴結跪舔比你有錢的人,厭惡並數落比你窮的人,孩子學的最快了

=================================================================

孩子每天放學,你有沒有和他聊一會兒天:

今天過的怎麼樣,開心嗎(了解孩子的情緒情況思維狀態)?

孩子說今天有個什麼什麼事兒?你問他你怎麼看這個事兒?(了解他的思維方式)

他說我覺得怎麼怎麼樣?然後你說

A 恩,很對,你做的真棒 (正面鼓勵,讓他更自信,心態更陽光)

B 我對這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因為xxxx,所以xxxx,所以我覺得你應該xxxxx,這樣比較好,你覺得呢? (及時糾正,宣講道理,引導價值觀,深入改造他的內心世界)

不要小看這幾分鐘的聊天和溝通,如果你能把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兒堅持做下去,你就會成為你孩子的最好的朋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有什麼事兒都會跟你說,你可以第一時刻了解到孩子的思維動向,並及時糾正。

如果你每天只是給孩子錢讓他/她花,報班讓他/她上,而不關注他所關注的東西,溝通了解他內心的想法,那他肯定會和你越來越有隔閡。由於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的困擾無處釋放積少成多,總有一天會成倍爆發出來,那時候你還會覺得這孩子這麼不懂事兒,本來工作就苦,身體很累,聽他這麼一說心情差到極點,忍不住要教訓孩子一番,孩子非但不會服氣,還會更逆反。

你心情越差,你就越會帶更多負面情緒的情緒,你就越教育不好孩子,這是個惡性循環。

=================================================================

而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不對的教育方式就是-----道德綁架

你看爸爸每天開出租30個小時,一口水都沒時間喝,身上的衣服都是10年前的,然後給你報了三個學習班(未必是他/她喜歡並適合他/她的),爸爸這麼愛你,你還不滿足,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兒,你看誰誰家的孩子xxxx,你看看你xxxx

經你這麼一打擊,有的孩子聽話了,但是自信心沒了,有的孩子更不聽話,逆反心大發,走個極端也未可知

你要懂事兒,爸爸多麼多麼不容易,多麼多麼苦多麼多麼累blablabla。。。。。還不是為了你,都是為了你(英諺:地獄之路是用良好的意圖鋪就的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

你說的沒錯是為了他,但是有些話是不適合說的。尤其在他的這個年齡,過多的灌輸這些,你除了給他帶來壓力,自卑,沉重,負面的情緒,對他沒有任何幫助,他的困擾還是沒有解除。

他不得不接受我有個窮爸爸的事實(so sad),本來只是困擾,現在經你一陣語重心長,又憑添了很多自卑情緒,一個自卑的孩子是註定不會成功的,請注意,性格決定命運。

因為你不和他/她溝通,他/她感覺不到你愛她,所以他/她不會理解你,你也更不會理解他,這就是每天少跟孩子聊這十分鐘所帶來的後果。

如果你們彼此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溝通,他/她自然而然的就會替你著想了,孩子一張白紙,可塑性都很強的

孩子是否自信,並不在於家裡錢多錢少,而在於有愛他/她的父母,隨時陪伴在他/她左右的父母,給他出主意支持他/她的父母,像朋友一樣溫暖的父母,給他/她帶來安全感的父母,而不是除了用錢不知道怎麼表達愛的父母,用錢表達感情是最低級的,不論對窮人和富人來說,都是這樣,家庭並不是一個靠利益關係維繫的場所。


見識不足。

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增長見識。

見識不是跳舞、畫畫、彈鋼琴,

而是知道世界有多大,窮人有多窮,富人有多富,錢是怎麼來的,錢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快樂是什麼,自己是誰...

小孩會因為不斷增長的見識,而變得自信,而對未來充滿信心。

當然,教給孩子見識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家長自己都沒見識,都沒思考過,怎麼教給孩子呢?


爹說:你看別人家孩子上的重點大學,畢業了一年幾十萬房子也買了婚也結了,家裡一點也沒操心,父母都接去北京享福了,你看你,整天讓我們操心。

兒子:那為啥人家爸爸當時花錢給人家上重點高中?大學畢了業又是安排出國留學又是在北京給安排工作,家裡好幾套房子孩子從小吃穿不愁呢?

爹:你說這話太讓我傷心,反了你了!!!

………………………………

看到有這麼人評論,是找到了共鳴了嗎?其實內心肯定還是對父母感恩的,只是在有些時候不太認同父母對子女的一些理念。

最近看到這張圖很有意思。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人就住在羅馬,還有好幾套大房子。有的人告訴子女做飛機去,以及如何去坐飛機。有的人告訴子女跑過去,不跑的話就打死你。

所以要努力讓自己的孩子生在羅馬,或者離羅馬近一點的地方,而不是還要和自己現在一樣疲於奔波在路上。


8歲想要的玩具車 17歲想要的花裙子 27歲得到了也不快樂。去掉1門興趣課,把學費給孩子買點她想要的。小本子,卡通貼,漂亮衣服,這都不是浪費。在合適的年紀讓她知道 可以有合理的慾望 合理的慾望可以得到滿足 比報滿興趣課重要。童年的快樂 是成人後的幸福的基石。

物質太匱乏,如何好好學習。別讓孩子擔心生存。

大人不易,夫妻扶持,加油。

---------------------------

看到另外一個答案說,別剝奪孩子貧窮的權利。

貧窮是無法被剝奪的。

貧窮是無法被剝奪的。

在極致的寵愛溺愛之下 我們會勸父母讓孩子看見更多的現實。可是這裡,孩子已經覺得痛苦了。

我想說的是,別剝奪孩子擁有的權利。


我只想說,一個孩子五年級,另一個才一歲,花錢的路只是剛剛開了個頭,後面的路長著呢。

我倒不認為一個五年級的孩子認為什麼東西貴的大人買不起。至少我五年級的時候,心裡痒痒的最想買的只是漂亮的本子、娃娃、筆之類的東西,多說200元絕對能買下了。

等孩子越長大,特別是漂亮的小女孩,她所能看到接觸到的物質會越來越多。就算是喜歡口紅化妝品護膚品,至少上百,時尚品牌的衣服,多則上萬。更別提還有包包和高根鞋,鑽戒項鏈甚至上百萬的都有。

所以我覺得這個孩子說大人買不起,只不過是大人不捨得買在她眼裡變成了買不起。家長可以說這個東西我們不需要,但爸爸媽媽有能力買到。如果孩子就是想要,可以作為成績好的鼓勵買給她。

至於家長,不要覺得給孩子花了多少錢孩子就欠你的了。花這些錢是你自願的,是你不想讓孩子成為和你一樣不會鋼琴,不會畫畫,不會舞蹈的人,這是你的選擇不是孩子的選擇。孩子學了鋼琴卻一事無成,只能說孩子打心裡也不喜歡彈鋼琴。我小時候也被逼著學鋼琴和美術,我不是自願的,但家長管得特別嚴。最後被逼著學完了鋼琴,也拿到了十級證書。家長不要覺得花了錢孩子就有這項技能了,孩子是要真正學進去才可以。孩子自控力不行,家長就要嚴管。

至於孩子這種覺得自己家窮的想法,和她周圍的小夥伴們非常有關係。當這個圈子裡的小孩都能用好的穿好的,而這個小姑娘長得好看卻不能打扮,她自然會有心理落差。這個無可避免。孩子如果想縮小這種心理落差,只有自己好好學習,讓自己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才能找回一定自信。是家長把孩子送到了一個不符合他家教育環境的圈子裡。家長是好心,也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這對孩子來說也會是一種傷害。如果孩子的課外特長學不出來,不如放棄那些所謂的特長,用這些錢滿足一下孩子的物質需求,讓孩子在朋友面前盡量平等。小孩子也是有面子的。但是要注意引導,不要讓孩子太過於在乎外在的東西,可以把物質的升級作為對孩子的獎勵。讓她知道這些東西來之不易,且不可多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得到。

最後再說一句,既然已經這個條件了為什麼還要生兒子。


從小到大我們家對我的培養就是這樣,教育上的花費一毛不少,從我五歲開始,也就是本世紀初,我每個禮拜在興趣班上的花費大概是鋼琴課80元,聲樂課60元,奧數班40元,跆拳道40元,民族舞30元,作文課20元,繪畫課20元,買書之類的從來不含糊,之所以我能記這麼清楚,是因為學費從來都是我去交的,而每次他們為了讓我好好上課,都會一遍又一遍地向我強調開支有多少以及供我上課的不易。

上的學校的學生組成部分基本都是軍官商的二代三代,學費不便宜那種。

但我家裡給我買衣服買玩具的開支,幾乎為零。

家裡有個大我兩歲的表姐,我的玩具和衣服都是撿她穿剩下來的,小學我的所有衣服除了撿她的其他都是他們在布店扯塊燈芯絨布給我做的,還都是磚紅色、深咖色、深灰色、藏青色、軍綠色之類的顏色,還要做大兩碼,理由是耐磨還禁臟,過兩年還能穿。可我上補習班上到連玩泥巴的時間都沒了,我要那麼耐磨的衣服幹什麼。

毛衣都是我外婆織的,今年的短了明年拿兩件拆一下拼起來,所以小時候我的毛衣都是紅色拼綠色,袖子管顏色都不一樣的。

上課的時候熱了我都不好意思脫校服,因為雖然我沒錢但是有審美,那毛衣真的太難看了。

書包是在市場買的十塊錢一個的,背帶又硬又磨人,扣鎖還是壞的,背了三天就壞了,我只能抱著書和包回家,然後他們給我用針縫一縫又接著用。鉛筆盒還是我舅舅用剩下來的,用了三年,別人都有筆袋,我的鉛筆盒每次都很難打開,上課的時候掉在地上發出乒鈴乓啷的響聲都會被老師罵。

悠悠球是從我表姐的玩具箱里淘出來的殘骸,自己修一修接著玩,別人的悠悠球能催眠,我的一丟下去就死後長眠。

修正帶都給我買一塊五一個的,當時的高級修正帶都是三塊五一個,拉起來特別順滑不會卡,而我那個一塊五的修正帶拉到一半就會斷,所以以前上課很多時候我什麼都不幹,就只修修正帶。我幫全班人修過修正帶,然後放學了他們會請我吃五毛錢一個的真知棒,以至於到後面學物理學到齒輪什麼的我做得都比別人好。

我每次想要點什麼想問家裡要,他們都搪塞我說家裡窮,買不起,你不要和人攀比。

上舞蹈課要統一買小白鞋,50塊一雙。我外婆非要給我在軍用的鞋店買15塊一雙的發黃的那種,一點都不白,拿粉筆塗一塗冒充小白鞋。

合唱團要穿白襯衫,也是她拿以前部隊的襯衫改一改給我穿。

每一次上課我都要被老師罵,說我怎麼一點都不講究,說了有規定有標準怎麼你就是不聽,學費每次都按時交,一件襯衫你都不買,你家就缺這兩個錢嗎還是沒帶耳朵來,長得挺好看的怎麼穿著打扮一點都不講究。

我也很委屈啊,我難道不想穿得漂漂亮亮的嗎,我也喜歡人家鋥亮的小紅皮鞋和帶蕾絲花邊的襪子,可我兜里一毛錢都沒有,我能決定些什麼呢。

回家我問外公外婆,他們就說你小孩子穿那麼高級的幹什麼,長得快穿半年一年就穿不得了,這些有什麼不好的嗎,讓你去學這些是要你去學本事的,不是讓你去虛榮的,你肯定自己表現不好,還要怪在自己沒有白襯衫小白鞋上。我們就是普通家庭,你不要跟別人比,我們買不起。

我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其實真的還是要比一部分家庭要好的,至少在那個年代給我買小几萬的鋼琴樂器之類的都沒眨過眼睛。

可他們就是不願意花一毛錢在我除了教育之外的經費上。

所以我逆反了,合唱團要去省里表演叫我去我不去,什麼鋼琴比賽我也統統不去。老師打電話給家裡面問我為什麼不去,他們掛了電話問我,我說我沒有小白鞋沒有白襯衫,合唱團老師不讓我做領唱讓我站在最後一排去,我丟不起這個人。

他們又開始給我扯什麼你去參加是為了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又不是去選美的,不要一天到晚去和人家比較,你讀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我說人家去鋼琴比賽都穿的小西裝小公主裙,聚光燈打下來都blingbling發亮,我啥都沒有。你們為了不讓我扎頭髮買漂亮髮飾把我的頭髮剪得和男孩子一樣短,最後還要怪我一點女孩子樣子都沒有。

我從小最羨慕的就是在我家門口開雜貨鋪的,那小男孩成績不好但是衣服都很好看,四驅車都是最高級的跑得比別人都快,每天都能吃兩個可愛多。你們大學教授有啥用,我不如嫁給開小賣部的,這樣最起碼我能有最新版的悠悠球還能有帶水鑽的發卡。

所以在我的小學時期,雖然我的成績什麼的都挺好,素質教育一點都不比別人差,但我就是特別自卑。就因為我家裡人跟我說,我們是普通家庭,我們都省吃儉用送你去上最好的學校給你搞素質教育了,你不要和別人家比。

後來還是五年級的時候,我在家樓下哭,被班上同學他爸看見了,他問我為什麼哭,我說我家窮買不起衣服和高級修正帶,他哈哈大笑說你外公外婆騙你呢,他們退休金比我們工資都高,你還真相信啦。我把你送回去和他們說說。

他和我外公外婆談了半天,最後還要塞幾百塊給他們說叫他們給我買點衣服什麼的。最後我外公外婆推了半天把他送走了,沉默了好久把我叫過去,說以後一個月給我100塊零花錢,叫我別在外面哭丟人了,愛買什麼就買什麼。

拿到錢之後,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文具店買了五個修正帶,最貴的那種,還有十塊錢一支的自動鉛筆和不會把紙擦破的橡皮,買封皮漂亮的本子,拿筆記本打草稿。靠,居然可以這麼好用,有錢真好。

我可以自己買了,我不用給人家修修正帶了,也不用嫁給小賣部老闆的兒子了。

有了自動鉛筆我的作文都寫比別人快了,不會寫到一半鉛筆斷了忘記自己要說什麼了。

我有了白襯衫和小白鞋,老師再也不說我了,還誇我唱的好,感覺世界都亮了。

到後來我不缺錢花了,還是會報復性地買很多文具本子,用都用不完那種,到現在我抽屜里還塞滿了初中時候的筆記本,可能我一輩子都不會用它們,但還是莫名的有安全感。

到後來錢再多一點,就拚命買包買鞋買衣服買化妝品,講道理真的是很多衣服買來可能就只會穿一次,但就是實在忍不住,知道是浪費還是會去買。

這種壞習慣真的是童年陰影造成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我長大以後,我才發現當年學的那些東西多多少少都是有用的,我開始對當年他們在我身上的教育投入心懷感激,可是在童年我上著很貴的興趣班、成績好這些給我帶來的喜悅,全然不如一件白襯衫一雙小白鞋和一個三塊五毛錢的修正帶。

在孩子眼裡,會鋼琴會跳舞畫畫,真的不如一條漂亮裙子來得高級,他們的價值取向和評估標準,和大人眼裡一點都不一樣。

大人總是打著我們省吃儉用拼死拼活送你去讀書,你不知感恩不好好學習卻要我們買這買那,真是白教育你了的旗號,可孩子不懂,孩子只會覺得別人有的自己沒有,因為家裡窮。

窮能帶來的自卑感真的是會如蛆附骨的,一點不假。

望女成鳳沒錯,但之前不如先掂量掂量自己家底幾斤幾兩,盲目把孩子丟在自己無法供給的經濟水平的圈子裡,怪不得孩子被流言蜚語所傷回家找避風港。

順便弟弟不是女兒想要的,這個家庭辛苦也沒可能強行讓一個十歲的小孩子理解。經濟水平過差還要多生一個孩子,要求十歲的孩子懂事體諒家裡少提要求,真的要求有點過高了。畢竟在她眼裡父母口中要她要懂事節約的那個源頭——還只會哭鬧的弟弟,可能還不如一個芭比娃娃帶來的快樂感強。


果然,

你們這些大人只懂得替大人說話,

而從不站在我們孩子的角度想想。

是不是在你們眼裡,

我們孩子不愁吃不愁住,

生活應該毫無煩惱、毫無壓力,

任何你們眼中的「大吵大鬧」就是因為使性子,

不懂父母的辛苦?

若是真不懂父母的辛苦,

若是真的想使性子,

我們幹嘛還乖乖地去上什麼鋼琴班、舞蹈班、繪畫班,

幹嘛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在你們這些親友面前表演,

只為你們誇我父母懂得培養孩子。

父母有壓力,

可以對子女說:

「我每天累死累活就是為了你啊,

所以你必須好好學習,

不能辜負我,

否則就是不孝!」

那我們孩子身上的壓力,

父母又何時在意過。

小紅的父母給她買了好看的裙子,

小明放學後同學們爭著玩他的遙控飛機,

小霞興沖沖地告訴我這周末父母要帶她去泰國旅遊。

和他們一起上課,

我能不感到自卑,

我能沒有壓力?

你們大人總說這是小孩子玩的東西,

長大了你就不喜歡了。

但是我看你們大人也沒比小孩強多少,

你們喜歡跑車,喜歡包包,喜歡名表,

用這些東西作為自己身份的標籤,

這和我們這些小孩子喜歡玩具有什麼本質區別么?

我當了九十九天的好孩子,

然後就發了一天的脾氣,

父母就可以一臉恨鐵不成鋼地向親友們抱怨我如何如何不懂事了?

是不是只有那種不哭不鬧,

受了任何委屈也憋肚子里不說的小孩,

才是你們心中最理性的孩子?

但我也要讓你們知道,

我不是你們實現夢想的工具,

我也有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我只是個還在讀小學的孩子,

我唯一能想到的表達情緒的途徑就是哭鬧!

我不管,

即使明知你們無法滿足我,

但我就是要哭要鬧。

我要買衣服,

我要買玩具,

我要你們關注我的公眾號:鬼木知

我要小姐姐你當我的女朋友,

我要抱抱,要舉高高!

埋胸!

我要埋胸!


由於寫答案的時候心情不太好,用詞比較偏激。評論里很多人的闡述會比我更加詳細一些,非常中肯,謝謝大家。

分割線…………………………………………

不行了,傻叉答案看多了差點把自己看爆炸,我得先冷靜一下。

什麼都買不起,我家裡這麼窮!孩子哭鬧有錯嗎?我說句實在的,同事買了阿瑪尼在你面前飄過還有意無意的邀請你看她的古馳,你心裡不酸嗎?成年人尚且如此,你讓一個孩子怎麼辦?而且孩子的世界要遠比大人的世界殘酷的多!

在大人的世界裡,你接觸到的,無非是跟你家境相當的同事朋友,最有錢的也無非就是老闆了對吧?孩子呢?同一個班級里,家境十倍百倍差距的大有人在!而且孩子是不懂客套與面子的,是最需要自豪感也最敏感的!

而你們真的有去了解孩子到底為什麼嫌棄家裡窮了嗎?真的就是同桌有蘋果7我沒有?

說孩子虛榮的,說教育出了問題的幾位,你們有因為沒有其他孩子都有的悠悠球而被排擠的經歷嗎?你們有老師讓交班費只有自己拿不出的經歷嗎?你們小時候有被其他孩子指著鼻子叫窮逼的經歷嗎?你們什麼都不懂有個屁的資格說人家孩子?

我受到了這些不公平的對待,明明不是我的錯,卻要被人嘲笑我的衣服難看,我的頭髮難看,我的鉛筆文具是垃圾貨,我沒有玩具別人不願意跟我玩!難道我這個孩子不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嗎?我回家哭鬧一下你們就這個反應,你知道學校里有多少孩子笑話我嗎?

套用一個梗——我承受了多少我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痛苦?我憑什麼就不能哭鬧?難道因為貧窮,有所付出有所無奈的就只有家長嗎?受到了這些不公平的待遇,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就應該坦然接受並告訴父母我一點都不在意,我每天很開心嗎?

同樣是學鋼琴,我一個星期只能彈兩個小時,人家回家想怎麼彈就怎麼彈,還有父母在一邊鼓掌,我呢?回家戳氣泡板子嗎?

這就好比我小學的時候,學校鼓勵練習打字,我發現很多平時學習成績很差的同學打字都很好,我不解啊,結果一問,人家家裡都有電腦,平時就在用這個聊天,那麼請問,我沒有人家打字厲害,真的就是我的責任嗎?

明明受傷的是孩子,孩子的家長還要在知乎里詢問是不是這個孩子教育的不夠好?如果我是這個受了委屈的孩子,我看到了這個問題,我要怎麼想你這個親戚?

哭鬧就是不對了?拜託,成年人受了挫折也不免灌醉自己一次,撒潑打滾吧?就非得要求一個孩子從小做聖母瑪利亞?視金錢為糞土?

更新一段,畢竟很多人看了答案問我是不是沒做到首富就別要孩子。關於這類人,我的建議是好好讀讀馬斯洛需求層次相關的書,實在看不懂文獻就看科普,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義務手把手教你變聰明。

所以,來知乎問計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跟孩子交流一下,至少了解一下孩子到底為什麼說出家裡窮家裡什麼都買不起這樣的話,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這麼痛苦,以及這個痛苦到底怎麼才能排解掉。

至於錢的問題,不能滿足孩子的奢侈需求,那要教育孩子,不能滿足孩子在同齡人里的基本需求,要對孩子說對不起。


我突然想起來我曾經關注過一個鏡像問題,挺有趣的:

"如何看待這個現象:窮人的子女總認為父母付出很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98426?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ge13_1utm_division=ge13_1from=singlemessage

有一類孩子,出身貧窮,總認為父母養育自己特別辛苦,對原生家庭總有一種虧欠感,所以在成年後總是想著要回報父母,於是有了前些年討論得特別火的"鳳凰男"話題。

還有一種孩子,也出身貧窮,卻不體恤父母,總是在物質上對父母提出超過能力的要求,或者在內心裡埋怨自己的原生家庭對自己的拖累。

我看相關新聞時,注意到專家對這兩種現象都是持批判態度的,認為不管是前者或者後者,都是不健康的人格。

我想,要不讓這兩類家長互相認識一下,介紹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再中和一下,是不是就好了?

作為一個窮人,我還真認識不少"類鳳凰男"。感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親身參與過父母掙錢和勞動的過程。

比如農民家庭的小孩,他們都有放學放假後去地里幫忙收種莊稼的經歷。他們知道一畝地能收多少稻子,一斤稻子才賣多少錢,以及怎麼樣的辛苦才能收穫一斤稻子。

有個朋友家裡是養魚賣魚的,他就有非常豐富的一大早起來捕魚再去菜市場蹲一整天的經歷,還曾經在假期離整夜整夜地住在魚塘邊的窩棚里看魚(防偷捕),體驗夏天的蚊子冬天的風。

有朋友家裡是賣早點的,他說他小時候看一塊錢從來不是一塊錢,而是四個包子:是他媽凌晨起來和面擀皮包餡再上鍋蒸熟賣出去的四個包子。他早上還要幫著媽媽把那個放蒸籠的車從家裡推到路口再去上學。所以他說他再渴也不會花一塊錢買礦泉水,寧可忍到放學回家喝白開水。

當然,我也見過幾個題主所說的這種孩子。與"鳳凰男"們相反,他們家裡往往對他們保護得特別好,不願意讓他們看到生活的殘酷,想要把所有的苦都自己扛,讓孩子過上與其他中產家庭孩子相比並不差的生活,比如送孩子去學音樂,學美術等等。

這樣的家長其實更辛苦,對自己也更苛刻,只可惜,他們的子女卻並不了解他們,更談不上理解他們。

我曾經和這樣的父母交流過,他們的心態和那種"富養女兒"的文章中說得很像,就是希望保留女兒純真的心態,讓她儘可能多地體驗生活的美好,並把自己作為防火牆,屏蔽一切他們工作中的卑賤和辛苦,不讓那種煙火氣污染了孩子。

但很可惜,他們雖然儘力想讓孩子面對同齡人時不自卑,但自身經濟條件擺在那,孩子自己是能體驗到差距的。

這樣的孩子,他們被父母強行托在了一個不屬於他們的地方。

往上,他們的手根本夠不著他們看到的那片天;往下,他們的腳也沒有踩著堅實的地。他們的父母嫌地臟,或者是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其實只是站在一個坑裡,所以用手托著孩子,讓孩子不許往下看。

他們就這樣被辛苦地托著在半空,往上看時,感受到的是絕望;往下瞟一眼時,發現自己腳下是被父母模糊處理過的一個黑乎乎的看不清的洞,他們感受的不是父母的辛苦,而是恐懼。

還不如大大方方站在坑裡,腳踏實地,手腳並用往上爬來得舒服呢。


我小時候情況跟這個很像,我來列舉一下小孩子嫌棄家裡窮的這種負面情緒來源有哪些,題主你可以稍微留意一下。

我是5歲開始學小提琴,到小學後天賦還可以還被美術老師指定了跟他學畫畫,平心而論那時候家境不差,父母都是銀行員工,但我那時就感覺自己是個窮逼,在班上的地位也很低,基本上馬上就要落在被男生用來嘲諷「XXX是你老婆」那樣的地位上。

我以下列舉的都是小學/初中親身體會,情緒最為黑暗最為深刻的一些方面,雖然很多可能和窮沒有直接聯繫,但是相信我,對小孩子來說他們就會把這些歸功於「我家窮」。

第一,髮型髮飾。我媽小學不讓我留長發,那是2000年左右,超級女聲之前,還沒有李宇春沒有周筆暢沒有中性風,女生短頭髮基本上就是自短一級,班上最受歡迎的女生群體全都是受老師喜歡的長髮乖乖女,延伸出來的頭花髮飾攀比就不用說了,當時流行的是那種孔雀或者花朵造型的大水鑽頭飾,班級小公舉人頭一個無一例外,我這短髮黨連攀比門檻都進不去。

第二,家裡總是讓我穿哥哥們穿不了的衣服。

小學階段性別意識正是非常敏感又蓬勃的時候,女生就該用女生的東西,男生就該用男生的,任何越界都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初一最糟糕的記憶莫過於要去參加最好的朋友的生日聚會,而那天我媽逼我穿我哥給我的一件已有磨損的土黃色皮衣,我當時已有概念這不是衣服本身價值高低的問題,我就只是單純的覺得我家裡窮,所以連一件好看的裙子都不能隨意給我買,所以我要在我最好朋友的生日聚會上穿一件又丑又土的男生舊衣服,還是短髮,其他人連我是男是女都分不出。

講真,我真的是非常討厭大人強迫小孩子穿家裡哥哥姐姐舊衣服用舊東西的行為,在有一些情況下小孩子碰巧很喜歡,但在另一些情況下,這些「過時」的以及「性別不匹配」的物件會極大的影響小孩子在朋友圈裡的評價和地位,這對於小孩子的社交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打擊,他不會去怪罪同學「拜金」他只會怪家裡窮。

第三,零食,文具,書包。

兩毛錢的辣條和五毛錢的辣條對大人來說有區別么?對小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階級的差距。

我初中第一次買兩塊錢一瓶的改正液的時候還自我感慨終於揚眉吐氣了,因為小學只有富裕的小孩子才用改正液,其他統統用改正紙和膠帶粘。可是兩塊錢一瓶的改正液幾乎可以用一整個學期了,而我小學卻花了三年去嫉妒那些有改正液的孩子。

這也直接導致了我上初中後把幾乎所有的零花錢全都花在買貼紙買本子買筆上了,買到用不完還要買,只為獲得那種滿足感。

講真,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如果只是希望每年開學的時候可以換新筆袋,買一套新本子,零食均價提高一級(比如從五毛速食麵升級為一塊的),那就滿足吧,我不知道這對大人來說有多大的困難,但對於小孩子來說這些細節就是確認自己階級的時候。

這玩意兒對我的影響一直持續到高中,

高中閨蜜每次去小賣部買零食都會買兩塊五一瓶的可樂,我滿腦子想的都是那一瓶可樂夠我吃一星期速食麵。

第四,課外書,流行文化。

這個確確實實要跟小孩子交流,同學之間流行什麼書,流行哪些奇奇怪怪的「高級藝術消費」(其實對大人來說高級啥啊…)。

不要認為小孩子攀比的都是直接物質,精神食糧一樣非常重要。

我小學就極度嫉妒那些家裡給辦了漫畫屋借書卡的同學,漫畫可是五毛一天啊!而他可以天天看柯南!而我只有市裡圖書館的免費借書卡,而那圖書館第一不是每天開,第二全都是十萬個為什麼這樣的老、土、舊。

文化流行,舉幾個其它例子:去電影院,去游泳館,去遊樂場,去一個小時要兩塊錢的乒乓球場。

這些看起來很搞笑的地方,小孩子也是敏感的不行,而大人往往已經忘了。

你覺得送孩子學鋼琴學畫畫才是高級消費,但是萬一這不是小孩子圈裡的高級消費呢?

你一周帶孩子吃一次35塊的西餐給他帶來的心理感受可能遠比60塊一小時的鋼琴課要高級。

先寫到這裡了,如果有想起來的再補充。


媽媽同事阿姨家裡的女兒L青春期那會兒,家裡買了一輛車,小姑娘嫌棄家裡車檔次太低,堅決不允許父母開車去學校接送她,怕丟人。

「都是因為你們沒用,家裡才這麼窮」L的這句埋怨幾乎貫穿了整個青春期,比如買車事件,比如想本科自費留學。

那輛「檔次太低的車」裸價20w出頭,L的父母都在Top10高校工作20餘年,父親是某科系主任,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家裡數十元一斤的水果隨便吃;更貴的車不是買不起只是不想太張揚,本科出國留學咬咬牙也不是供不起,只是擔心孩子年紀太小捨不得。

可能有很多同學看到這裡會覺得這小姑娘這麼貪得無厭不知感恩,長大以後還不知道會如何禍害父母呢,是的,當年聽到她的故事的時候,虛長她幾歲的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數年過去的今天,L在中科大就讀,在學校里有一位感情穩定的高富帥男友,已經得到了雙方家長的認可和祝福;而且度過叛逆的青春期後,她和父母的關係又開始好轉,變得和睦融洽。

而且,客觀的來說,L甚至算不上是一個漂亮姑娘。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現在的我特別想說,孩子嫌棄家裡窮沒什麼大不了的

L特別嫌棄家裡窮的那會兒,她考上了南京最好的高中,和京東老闆娘曾就讀的南外類似,這所學校的很多學生都是非富即貴,L的家境在這裡只能算得上中等偏上。

所以相對的「貧富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很多答主在討論該不該生孩子/生二胎,以及該不該把孩子送到更好的環境里去(學習琴棋書畫),私以為這樣的討論是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的,也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相對的貧富差距無法通過任何方式規避——即便如L富足的家境,也有大把的機會遇到拼不過、比不過的對象。

所以客觀存在的「貧富差距」,對於孩子來說看得見也摸得著的真實的東西,卻強迫孩子必須假裝看不見,假裝它不存在,我反而認為這樣的「教育」非但不是良好的家教而且還虛偽和有害

即便我們這一代絕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曾有膽量對父母說出「你們怎麼那麼窮」這句話,但是這是否能阻擋我們對於家庭經濟的無能為力感事實上顯然不能,當別人有我們沒有的漂亮裙子、blingbling的髮夾、迪士尼限量版的包包,當發現小夥伴的家是自己家的2-3倍大、有少女心爆棚的獨立卧室,當同學能夠毫不猶豫的填寫海外修學旅行的申請單、毫無壓力的考慮出國深造,在這些時刻,一面是深深的羨慕,另一面就是對於家境拮据無解的自卑和深深的無力感

但是伴隨著所有的這一切我們也還是順順利利的長大了,即便少年時期的很多煩惱埋在心裏面不曾為人所知。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們其實無可避免的會意識到家裡「窮」(至少在某些瞬間),承受了因為「窮」而帶來的很多遺憾(不敢擁有的裙子/不敢喜歡的人/不敢去的地方/不敢追逐的夢想),我們曾經為這種「窮」而感到羞恥和自卑是正常而坦蕩的甚至對其抱有一定程度的嫌棄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長得的過程,同樣也是慢慢意識到父母不是超人的過程,他們能力的局限客觀的擺在那裡,特別是等到我們慢慢的長大,當我們也清晰的認知到我們能力有限甚至註定平凡的時候,我們會比年少的時候更加理解他們更加愛他們

所以題主,你家親戚家的姑娘在家吼一句「你們為什麼那麼窮」,實際上並不是什麼要命的事情,既不證明姑娘明天就回和父母斷絕關係離家出走,也不意味著她轉眼就會為了錢墮入風塵自毀一生。就跟做父母的成天「你為什麼那麼差,看看別人家孩子」,也並不意味著父母即刻就打算拋棄孩子——只不過她吼出的是多少代做子女的不敢說出的一句話而已你敢說你不曾有一刻思考過「我家為什麼不像XX家那麼有錢」這個問題么

然而等我們長大以後,反思之後我們會發現,相對於「窮」的事實和由此帶來的自卑和無力感,真正會傷害孩子摧毀親子關係的是作為成年人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遮遮掩掩的態度

「性」是猥瑣的東西需要避而不談同樣「窮」也是骯髒的東西必須緘默不語

所以反而,現在的我很欣賞如L一般非常早的就能明確的認知到自己需要什麼的孩子

L中學時期曾經和一個家庭條件一般但是極其聰敏的學長走的很近(據說相貌也極其出挑),從懵懂青澀的高中一直到大二,時年不到20歲L說消費觀不同,學長絕非她的良配。

也許很多人會說作為一個不到20歲的女生,L是否太過於現實?但是其實我想說的是,即便內心多麼拒絕長大現實還是會在我們的青春年代中猝不及防的席捲而來對此越早做好充足準備的人才有更好應對的能力

我見過很多很多的姑娘,甚至包括部分的我自己,從小成長在一個「談錢不體面」的家庭里,以「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家庭和睦幸福」為傲,從來就沒有任何機會正視過「錢」的現實問題——以至於長大以後一遇到有關錢的問題就磕磕巴巴:比如和HR談薪酬,找老闆要加薪;比如朋友請吃飯,男朋友送禮物;比如喜歡的東西不敢爭不敢要,覺得自己配不上;比如被別人提出過分的要求,但是不知如何拒絕怕被人說小氣;最要命的是,無法正視自己的訴求和慾望,在失去機會之後只能追悔莫及。

遠房親戚家的小表妹,因為父母身體不好,所以從小生活於「不富裕但是很幸福」的家庭,大學時和一個家境更加清貧的男生戀愛,被父母反對的時候反駁道:「我們家也不富裕,可是生活的很幸福;我爸爸也不咋地能賺錢,但是真誠善良;從沒想到你們竟然也是嫌貧愛富的人。」

但是實際上,富有和幸福並不是對立的,反而因為物質的貧乏才必須承受更多艱難的考驗;財富和人品也不會形成反比,因為有能力的人才具有更多照顧他人的底氣。

25歲的小表妹在這個夏天碩士畢業,開始認識到錢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品,要努力工作好好賺錢,才會更強的力量守護家庭的幸福,而曾經的男朋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了不起,也沒有以為的那麼勇敢,他已經成為了過去式——20-25歲,小表妹用一個女生非常珍貴的5年時間明白了L在不到20歲就懂得的道理,雖然非常可惜,但是也要慶幸還不算太晚。

有些答主說「窮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的效仿中產階級,讓孩子學習琴棋書畫」——但是他們同樣轉而也會羨慕:「卡羅爾·米德爾頓好勵志,從礦工的女兒到英國女王的親家!」(凱特王妃的母親)

今天很多答主都會嘲笑題主的這位親戚,但是如果有朝一日,這位小姐若真能得益於今日習得的琴棋書畫飛上枝頭變鳳凰,那這些嘲笑者自然也會換上另一幅笑臉相迎。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儘可能的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環境儘可能的為家族階級向上跨越積聚力量這是為人父母自己的選擇,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只不過,如果儘力之後仍,發現自己力所不能及,不妨坦誠的與孩子聊聊家裡「窮」這件事情:「爸爸媽媽很努力但是我們能力有限我們已經給了你我們能給你的最好的一切尚不如別人的你要靠自己去爭取。」

其實很希望在自己年少的時候,能得到父母這樣的坦誠相待。

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她20歲出頭的最窮逼的那幾年,遇到一個陽光通透的女生有幸結為知己好友,結伴Shopping的時候女生看上一件衣服,詢價後撇嘴道:「真好看,就是太貴了我買不起,便宜點我就買了。」

我的朋友驚得合不攏嘴,從小她的母親總是這樣教她:「如果覺得喜歡的東西貴,那就要假裝不喜歡,說這件東西並沒有那麼好,多挑挑毛病,這樣店主說不定就便宜賣給你了;即便不降價,咱也不跌份。」——朋友說瞬間,她就明白了別人的陽光和通透是哪裡來的而自己活得那麼自卑和謹小慎微原來差別不在於「窮」的事實而在於面對「窮」的態度

對自己嚮往但是此刻暫時沒有能力得到的東西不要刻意貶低這件東西的價值不要欺騙自己說不想要真心的喜歡的話可以努力的去爭取即使最終沒有成功也不用後悔——我想這就是我們對待「窮」這件事情應有的態度,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無論是為人子女還是為人父母。


你不要見得風就是雨,孩子說"什麼都買不起。"就給她一個嫌棄家裡窮的定義。知道嗎?

小孩子能想要多貴的東西?跑車?別墅?鑽石?LV包包?

你知道為什麼挑食僅限於小孩嗎?因為家長不會買自己不愛吃的東西知道嗎?


這樣就很危險了

因為在私有制經濟下

美貌和年輕

是可以快速換錢的


環境的緣故,小朋友(以及不成熟的大朋友)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

首先就是父母,父母可能會有意無意之間把一種攀比焦躁的心理傳達給孩子。

其次就是環境,現在似乎很流行把孩子強行塞進一個更高的層次去,比如全家勒緊褲腰買高價學區房,比如一窩蜂的上什麼雙語班、學鋼琴、學跆拳道。

但你們或許記得有一個問題討論了第一次發現貧富差距時的情況,裡面很多大朋友甚至到了上大學的年紀,還會被貧富差距深深的震驚,甚至感到痛苦、自卑、無所適從。

讓一個小孩子在他的腦袋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單獨面對這些,真的有益處嗎?

人遲早要面對社會,以及一些很糟糕的人生真相,但當這場試煉來之前,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應該提前給孩子裝備足夠的思想武器,讓他能夠在面對社會種種黑暗和誘惑的時候,不至於輕易迷失自己。

如果家長自己也迷失了,就毫無辦法了。


你說:爸爸這麼窮,一方面有爸爸的問題,一方面也有其他問題。爸爸沒有什麼文化,只能開開車。就這樣,還要被計程車公司壓榨。現在嘀嘀打車神州專車霸佔我們的市場,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爸爸窮,是爸爸錯了。沒能帶給你富裕的生活,讓你忍受到今天(此處應該要下跪,最好聲淚俱下)。為了贖罪,爸爸從今天開始學習,一點點來。我先把經濟學原理看完,再去報個管理學培訓班,進修,爭取能向上級爭取,在公司考個主管。畢竟也開了挺多年車的了。

等以後有錢了,包個店鋪,或者開個餐館,穩定收入,讓日子好點。

但女兒你也要認識到,爸爸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生產力還不發達,社會福利沒有完善才能讓每個人都接受相同好的教育。所以女兒你必須熟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一路帶一路。不斷學習和提高自我,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最終提高社會生產力,讓大家都有條件過上富足的生活。(此處再次下跪)

小寶貝,お願いします。

如果連這點覺悟都沒有,就不要抱怨女兒說自己窮了。


從學鋼琴的角度談談。

我不知道題主親戚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到什麼程度,買沒買鋼琴,如果沒買的話,什麼都沒學著是必然的,一周多少錢一節課都沒用。

學琴這東西和學數學不是一回事,是一定要有深刻的肉體記憶和大量練習的——而忙於工作不肯陪孩子一起練,不肯花時間指出錯誤,就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瞎搞,是會鞏固錯誤的肉體記憶的。

甚至會產生更加惡劣的後果,因為改正錯誤比建立新的習慣還難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師不願意教有一定基礎但是學得不好的小孩一樣,因為一手的壞習慣要督促著改。

父母不幫著上課做筆記,就只指揮孩子「好好聽老師講回家好好練」是一樣的道理——根本記不住的,不存在的。一首稍微長一點的曲子,這裡表情符號那裡有錯音還有哪裡處理得不到位,你這兒重了那兒輕了你這塊抖手腕了!這個琶音要怎麼怎麼彈你那裡聲音粘連沒顆粒性要怎麼怎麼練……一周有好幾首曲子吧,而且就算聽的時候記得住練的時候也是經常顧不上這麼多的。

而根據經驗,同時學鋼琴,繪畫和舞蹈再兼顧小學五年級的課業……如果是我的話,這個要求對當年的我來說有點夢幻。

我琴學得一直都不好,自己沒有力氣,人也粗心。即便如此,粗枝大葉的學下去也沒餘力再去學學舞蹈之類同樣需要大量練習的項目了……畫畫倒是確實學過一點點,父母沒有要求,我也不怎麼聽講,周末爸媽要加班就當有教育成分的託兒所,沒有套路,畫的很醜,反正就圖一樂,每周帶著一身顏料點子就回家了。

所以如果這些東西,家庭環境不足以支持孩子在家練習或者父母有耐心和相關知識的陪練的話,很大可能性的結果就是孩子被師出同門的其他小孩吊打得體無完膚。

那這個學習過程勢必充滿了怨念。

另一個方面。

孩子對於窮的概念是什麼呢?

是我一天只能花五毛錢買包速食麵,她可以吃兩塊錢的雪糕。

我買五毛錢的小貼紙需要精打細算,她竟然可以有一本子的貼紙畫冊。

我穿著親戚的不合身的舊衣裳,同學戴著亮閃閃的新卡子(雖然可能地攤5塊錢,然而小學生的階級很有可能就是這麼回事兒)

最後一節課體育課下課,班裡的同學紛紛出門買了汽水喝,然而自己只留下了尷尬的微笑。

露天的運動會,大家一窩蜂去買了零食,自己主動坐在空了的場地上,給別人看凳子。

小夥伴們熱情地分給自己他們的吃的,然而自己無以回饋。

甚至可能被一些同學誤以為,這是自私。

同學們一起拿出了時下流行的家長不知道什麼玩意兒的小玩具,而自己根本無法加入參與。

孩子的社交也是社交啊。

而上述的所有東西,可能加起來都湊不滿一節舞蹈課錢。

這些說實在的並不難滿足,只是有沒有心而已。


推薦閱讀:

如何勸一個無心向學的孩子知道學習?
弟弟二年級,不愛學習。這孩子真不知道怎樣提高他的成績,現是班上倒數一名。我為他堪憂。求助知乎網友。?
幼兒膽小、被欺負怎麼辦?
為什麼幼兒園會布置需要父母高度參與的「親子作業」?
小孩哭了怎麼辦?是該哄他還是該讓他哭個夠?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