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純空間研究對於建築學學習的意義?

RT,本人西建建築學大二學生一枚。因為我所在的班級是不同於我們學校其他傳統教學模式的教改班,因此在設計過程中經常會遇見一些問題。例如我們現在大二上在進行一些類似體量操作的空間訓練,要求大家對一個立方實體用掏挖,推移等邏輯方式,僅用一種操作語言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豐富空間。然後再用板片的手法繼續深化在體塊階段得到的空間。就我觀察,大家似乎對這種方法都表示不解。雖然說空間是現代建築最關鍵的要素,但我總是不能理解這樣創造出的空間究竟意義何在。在我看來,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築師應該是能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做到建築里,將真實的自我塞到我的設計中。而不是做幾個體塊咬合,做些虛實關係。這也是我當初學習建築學的初衷,我感到純空間的研究似乎背離了將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做到建築中這一內涵,也許這種方法能創造出很多豐富而意想不到的空間,但總覺得這些空間缺少了一些意境。我也曾經聽過東南大學葛明老師對於體積法的闡釋,但總覺得這種所謂法的東西也許對於其他學科適用,而設計並沒有統一的法則。總是覺得用一種特定方法創造出的空間也許可以給人帶來視線,心理上的變化,但總缺少一種打動人的特質。因此現在十分疑惑,希望聽聽大家的看法。

==============================

2015.11.1

感謝大家在很短的時間內給我回復。我有很耐心地看你們的評論,並且虛心接受大家的建議。的確在各位前輩面前,我可能現在真的連入門都沒有做到。但我是真的對建築學抱有很大的熱情,並且認真去思考。我提出這個問題,質疑空間操作的意義,並不是為了給自己找偷懶的借口,如果那樣我大可不必多想這些只需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即可。我提出這個問題也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建築。希望通過自己小小的努力,為當下的精神世界多點亮一盞燈火。從做令人愉快的建築到做自己想做的建築,我們的確還需要太長太長的路去走。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記最初選擇建築學的時候的初衷。


謝謝學妹邀。從方盒挖填開始說。

它訓練你的審美

(知道挖填多大的比例才「好看」,也就是立面尺度的把握,挖一半和挖四分之一分別形成什麼樣的形體)

豐富對空間的認知

(明白什麼樣的孔洞有什麼樣的光影效果,對於之後建築單體的設計居功至偉)

提升空間語言的把握

(隨著挖洞邏輯的變化組成不同的空間節奏,為組合空間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這兩天一直在賢者模式,覺得建築設計是一個特別自我中毒的行業,做出來自己特感動的甚至是設計立身根本的概念其實使用者根本啥都感受不出來(我沒學建筑前覺得大師作品都是奇奇怪怪的建築)後來有老師告訴我,這純屬想太多,學生時代能接收的東西太少也想的太烏托邦了,你真正理解你的受眾嗎?真的能把手法應用到位嗎?

在本科期間能排出合理的平面,均衡的形體,就是一種成功。至於什麼是「好看」,就在於你現在做的這些看上去沒多大卵用的空間設計上了。

像你說的打動人的特質,每個人的感動點不一樣,不然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一個樣。至於感覺手法單一,想必你還不懂每每覺得自己有個很棒的構思完全是書讀的不夠多的意思…

像從茶到室這種單一功能的概念性獨空間設計,從個人感受出發做小體塊推敲,受尺度限制為追求純粹使用一種手法。但我們不會一輩子做概念設計。比如對商業建築,受眾多樣,要求空間豐富,基地特殊功能完整還要合乎安全規範,不做訓練,只從「感受」出發,能組織好流線,主輔空間,做出一個打動「所有人」的建築嗎?

你這個階段問這個很機智,我覺得咱們學校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只知道按教學日曆讓我們做卻不說原因目的,就像教了認字卻沒教造句就直接讓寫作文了。至少我覺得我的大一累的要死但全是無腦動手,現在領悟了訓練的目的可惜已然錯過。

再推薦一個袁老師的其它答案,可能對於適應國情的建築設計學習所面臨主要學習方向有所幫助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842082/answer/31712852


題主說的對建築的理解:

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築師應該是能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做到建築里,將真實的自我塞到我的設計中。而不是做幾個體塊咬合,做些虛實關係。

這個是正確的。

但是,建築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只有一個(是實踐建築師,不是理論學家):將自己的想法建築化。這就是建築師表達自己的唯一方法。

低年級現在所做的,是打好基礎,培養自己對建築的理解能力,學會一些普通的設計手法,也就是「建築化」的具體方法。

先學會走路,再學跑步。連空間都不會做,那你有再多再好的想法,也僅僅是想法。


將自身認知貫徹物化成為建築實體和空間,這個叫做優秀的建築師。而大部分學生只是把自身認知同與其毫無關係的空間牽強附會捆綁銷售。低年級的課改真的不錯,我們很多人都覺得生不逢時恨不得晚上學幾年,這個階段還是少質疑多學習吧


我覺得,重要的不是情懷有幾分,重要的是情懷能讓人感受到幾分,而這個能讓人感受到美的過程必然要求建築語彙的積累,也就是手法的嫻熟,說到底也就是現在你所經歷的東西——這些空間操作。其實這課程的設置與你想要表達的情懷完全不矛盾,你完全可以在空間操作中融入你的東西,只是你自己將其狹隘化了,站在一個似乎課程不理解你的思想的一個略帶自負的高點去審視這個問題。於是才出現這個疑問,覺得自己的思想高於課程的訓練,這東西沒意義。然並卵,真正好的作品是除去那些意向圖紙的表達(對,我在說那張新人戰的圖),去除設計說明,即使以寫實化的方式即使只有平立剖 透視,也會讓人感受到筋道!不由自主得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的作品~


@春逝 前輩說的沒錯,我也很感謝您真誠的提點。的確我之前對建築的理解過於感性和片面。在我看來,真正優秀的建築一定是那種可以打動人,有感情在其中的。也許我這樣的觀點在您看來很幼稚,但這確實是我當初選擇這一行的初衷。因此我還是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夠更有意境一些,不是僅僅空間的組織。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建築日本的金閣寺,我認為它的美可能更多的不是來自於空間本身,而是整體意境的營造,尤其是後期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更加升華了金閣的美,那種日式的恬靜與幽寂讓我深深陶醉。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認為三島的小說和金閣寺本身已經是不可分離的一體。它們深深的打動了我。

在我們大一的訓練中,並沒有採用空間訓練的方法。當時我們的作業是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為3米的茶室。我們全班根據茶葉的不同被分為很多小組,而設計的起點正是每一個人所品的那一道茶,我們是通過建築的手段去讓每一個進入茶室的人都能還原我們當時喝茶的感受。

這是我當時的作業。我選擇的竹葉青這種茶。就茶葉本身而言,它清新,自然,有著特殊的泥土芬芳,並且沖泡於水中時,顆顆茶葉獨立,親密而不失莊重,保持著一種若有若無的距離。它也讓我想起了日本民間傳說《竹取物語》並想為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設計一個茶室。這些都是我最初的概念。

在具體操作時,我使用了大量的桿件,並在桿件中用嵌入的方式劃分了兩個獨立喝茶的空間,營造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受。同時又以源頭活水命名整合方案,還原了故事中天真活潑的童趣。這個方案也獲得了2015建築新人賽中國區前100。另外,我們班的另一個同學做的茶室,基本也是按照上述的邏輯思維,在剛剛結束的在越南舉行的亞洲新人賽上獲得了二等獎,是中國學生取得的最好成績。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宿舍改造的項目,進行一些空間體量操作,純粹的空間研究。老師告訴我們要找到一種清晰的邏輯語言,並且最好能將需求和這種語言結合。這種語言可能是體塊的掏挖,推移,板片搭接等等。我就是很疑惑為什麼一定要採用這種方式,直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或給使用者高於他需求的設計不是更好么?


(個人認為)這是希望你以後設計的房子有空間感而不僅僅是幾層樓板上外加幾面隨機的牆,並且設計出的這些空間是有目的性且是在掌控之中的

幾乎所有大師在作品中都很注重虛實關係,隨便看看steven holl, siza,koolhaas就能發現了


是建五的孩紙吧~

看過你們的作業 ,其實我們很羨慕你們有機會得到這樣的訓練~據我所知這是參照香港中文大學顧大慶老師的教學方法衍生出的體系?

我覺得這算是一種對空間比較直接的感受和純粹的體驗,感性到理性的轉換,融合……大一的時候聽說建五的孩紙一學期就只做一個茶室,還各種喝茶,覺得好酷~這才叫做靜心做一件事吧哈哈,而不是趕著完成一個看起來像樣的作業。

我是景觀的可能對建築本身的認識比較淺顯,但我個人而言比較喜歡簡單純粹明晰的空間關係,從最本質出發,衍生千變萬化的可能性,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你的經歷你的思想你的情懷,都是在這基礎之上建立的,相當於你想要完成一幅畫作,首先要練習最簡明的素描,黑白灰,形體關係……而你的經歷你的想像你的情懷不會沒有地方施展噠放心吧~這需要一個過程,莫心急。

我覺得你們很幸運啊~好好把握機會,靜下心體驗每一次心動的時刻~加油↖(^ω^)↗


首先我要說的 可能會有些答非所問= =

其實我挺喜歡現在這種方法的 原因就是 邏輯 邏輯的美在建築中的體現 而且我覺得這個也可以些許回答你對我總是不能理解這樣創造出的空間究竟意義何在」 這個問題的疑惑

我覺得 建築所擁有的不應該只是感性的美 也應該有理性的美

從我自己的理解角度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

就比如有人覺得藝術家們所創作的畫作 雕塑等等是美的代表

但是不能否認 科學家們探索出的理論 比如一個數學公式或者物理定理 這些也是美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

最後 補充一下 現階段 不同於大一 我真真切切覺得我還是一個理科生 我所做的事情還需要理性的邏輯思考 建築比純粹的藝術作品更有魅力


空間操作這種東西,是否有意義尚且存疑,根本也不是拿來炫耀的東西,最看不慣拿虛實體量空間往死里吹的。

空間操作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就是你家裡炒菜的鏟子,鏟子有什麼好炫耀的嗎?

這個有關於教學體系,在這個現行體系中,它就只教你用鏟子炒菜,這是從德州騎警,ETH,顧大慶那裡來的套路,東大吹了好幾年。

這就只是設計過程的一小部分而已。

建築這種東西,每個人想法不一,這個個性融入整個設計過程,而又在某一點上特別突出。根本就不存在一般性方法。

這種點太多了,結構與空間的統一,漂浮的盒子,需求與人性化......

什麼年代了還在說「嚴謹的傳承」,建築吃棗藥丸

你想要「真實的自我」,當然只能由你完成。空間本來就是空的,放進去東西,空間才有意義。你覺得好那就好,你覺得不好那就不好,你若是不了解就沒辦法說好或者不好咯。所以得多看。

至於當下的精神世界點個火什麼的想法,且行且珍惜

〈設計與分析〉 盧本

〈安藤忠雄論建築〉

〈靜謐與光明〉

〈作文本〉張永和 (力薦)


老師讓你做的事基本功。別小看這些。有些人一輩子都玩不好這個方盒子。有些人只玩好方盒子就夠了。遠的不說,先把蘋果專賣店的方盒子搞明白怎麼玩的就算初步入門了。至於對社會的理解,你連方盒子都不能理解,還談什麼理解社會。飯要一口一口吃。等你把方盒子玩透了,自然對社會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當然,你們老師也應該讓你們在玩盒子的同時,給你們點理論引導,把純粹的玩盒子和背後的價值意義解釋一下。估計你這樣的疑惑就少了。


謝邀。明天設計課,暫且說點有的沒的,長文待補。

說實話,某個老師讓我用花泥做9個有意思且不一樣的模型的時候,我曾經也這麼想過:到底啥是有意思。。。因為第一,這種操作當時實在體會不到什麼空間,只是形式和法則;第二,簡單的操作我天真的以為這種空間想像還需要模型,簡單的平面剖面就一清二楚。

實在是too naive.

等到過些時候,也許都不長,我覺得就超有幫助。當你捉急的找不到空間概念去表達你要的東西的時候,當你的手法匱乏到要去看效果圖的時候,當你迫不及待的在最初的草圖概念階段就不得不區分顏色材料的時候,這種純粹的空間語言就會發揮作用。假使你當時的體會略深,就會知道空間的各種奇奇怪怪的表現力都是怎麼產生的。

關於這個訓練,不必刻意,旨在體驗。玩弄空間,發揮想像。建議有幾點:當作建築,一定要放人進去;充分的運用模型的質感和靈活,杜絕二維視角;人眼觀察,邊想像邊調整。另外用葛老師的話強調一點:空間流動是結果,不是手段。

關於那個人,還是親自聽他教誨才好,因為貌似每個人理解的都是九牛一毛,毛湊的再多,終究看不到牛在哪裡。


作為建築師,空間應當是你的專業特長。建築行業也有更為細緻的分工,有工程師,有包工頭,有藝術家,有項目經理,有效果圖公司,有監理,有BIM經理,但是純空間研究,只有建築師能做。

項目里一個設計決定通常是各方商量做出,那空間角度的意見來自誰呢?只能是建築師

所以對空間的把握是建築師的核心價值之一。當代建築教育就是建立在「空間」這個詞上的。其他專業會為了他們各自所關注的東西而犧牲空間,這個時候建築師必須站出來制止他們,並說出其中的道理。


同在一個教室,我大二同時期卻還沒有你這樣思考過,還是很崇拜你的,覺得你很有思想。老師大一讓我們從身邊的實際生活出發,從樹葉,樹榦等出發,去發現空間,感受空間,做花泥,塑模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提高我們對生活的關注,對建築的興趣,而不是以前那種枯燥的基本功練習,因為建築離不開人,人離不開生活,自在具足,生活才是設計的起點大一下學期做的茶室也只是讓我們基本了解體驗設計的完整過程這個是茶室的主要目的大二上學期的宿舍算是空間操作練習吧,板片、體塊、桿件(桿件因為太難所以去掉了)都只是一種操作手段(操作手段各式各樣,說白了只是一種工具),為的是鍛煉我們創造空間的能力,因為操作手段簡單單一,所以出來的空間形式感會統一,邏輯也會很純粹,比較適合我們低年級學生控制自己的設計,設計有時還是得節制一下的。大二下學期的客舍,第一次有個真正的場地,而且地段也很特殊,在回民街的高家大院,需要考慮到對周邊場地的影響和對文脈的感知,這個可能是這學期的目的。大三上學期就是大師作品名建解析,了解認知一些大師,一些經典的建築,算是對我們前兩年相較於非課改班,在這方面缺失的補充。我也就學到這,也只是說說我個人對教改課程的一些看法,我們學校的教學還是在很多地方有脫節的,而且建築本身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不可能指望畢業了就能成為建築師,有這些問題和想法都是好的,多思考多看,加油~設計周了,我頹會兒。。。


對建築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我大二也有你這樣的糾結,幸運的是那次設計從製作建築的角度開始。遇見一個老師讓我學習藤本壯介和文丘里的作品模仿再表達。最後對空間有了自己的思想,現在做設計都是在那些對空間研究的基礎上再探討和深化。前段時間還專門跑到鄭大聽葛明教授的體積法講座(還有董豫贛可惜他沒講製作建築)時間原因雖然沒聽完(遺憾吶),但對空間有了又深的認識。


啊喲,活捉一隻學妹。

我覺得簡單來說,現在的空間訓練就是你以後想真正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建築時的那隻筆。你體驗越多的空間,做過越詳細繁雜的空間訓練,學會更多的空間操作手法,你就越能將自己的想法落實。

茶室太簡單了你必須要承認,無論是宿舍還是以後你們要做的小客舍,他們的空間需要你熟練的空間手法作為基礎來實現。

現在只是打基礎,並不是真正的建築。我大二時候我們專業課老師陳靜老師說過一句話,我不是要你現在做出一個一百分的建築,我們可以試錯也可以犯錯,等你畢業的時候能做一個一百分的建築那我的教育就是值得的。

共勉。


推薦閱讀:

拼好的高達模型該如何擺放才顯得少且不亂?
好的公共空間設計與建築之間有哪些關係?
零基礎如何自學3Dmax,可以去應聘展覽展示設計師、空間設計師、店面設計師?

TAG:建築學 | 空間 | 建築設計 | 空間設計 | 建築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