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書?讀書太少,想多讀點書?

哎~一把年紀了才發現讀書太少、見識太短,想惡補吧,也知道不可能,腳踏實地一點點補起來,又不知道從哪下手,大神們支支招吧。


我覺得大家有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我想讀書,但不知道讀什麼,所以不讀了,我要讀書就要讀能讓我讀了就變聰明的,讀了就懂很多道理的,讀了就能侃侃而談的,讀了就能馬上變成現金的書。。。。。

我只能說,請從你手能夠到的第一本書開始讀。


很多人經常會有這個問題,如何選一本好書閱讀呢。

這是一個很基礎也很重要的問題,閱讀作為提升自我的一個重要途徑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時間是人最寶貴的財富。根據我的閱讀經歷,滿足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都可以算作一本值得你去閱讀的好書:

1一個你崇拜或者很欣賞的人在看或者看過並認為值得去讀的書。舉例來說,比爾蓋茨的成就遠遠超過普通人,所以比爾蓋茨的一小時比大多數人要珍貴得多,假設比爾蓋茨的一小時值100萬美元,那比爾蓋茨願意花他寶貴的一小時去閱讀的書,價值必然遠遠超過100萬美元,所以這也是你值得一讀的書。特別喜歡看書且推薦的書質量很高的一些名人,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博爾赫斯、本傑明富蘭克林、毛澤東、馬斯克、魯迅。當然這個方法也適用於你身邊的人,比如你崇拜的老闆在看的書,你欣賞的朋友在看的書,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本書必須是他真的自己花時間看,這點非常重要。

2豆瓣高評分的書。由於書籍不是電影,沒有什麼水軍,所以豆瓣上的書籍評分非常可觀公正,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我看了很多很多的書籍,基本上都符合我心中的評分。7.5分以上就值得一看、8分以上好書、8.5分以上品質很高的書。

3名人自傳。但凡一個成功的人,必然有值得述說的經歷,閱讀名人自傳,聽他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經歷,本身就是十分享受的事情,比如本傑明富蘭克林、理查德費曼等人的自傳,都是品質非常之高的作品。特別推薦歐文·斯通寫的名人傳記,梵高、米開朗琪羅、佛洛依德等,傳記界的巔峰。

4經典著作。大家一般看到這個,首先會想到「世界名著」,比如《傲慢與偏見》、《戰爭與和平》等等,這些當然是經典著作,但只能算是文學領域的經典著作,還有大量其他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經常容易被忽略,比如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物理學、數學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生物學)、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經濟學)、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心理學)、老子的《道德經》(哲學)、保羅約翰遜的《摩登時代》(歷史學)、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學)等等,全世界有非常多非常多各領域的經典著作,這些作品往往高屋建瓴,對某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閱讀這些作品能夠快速了解該領域的重要思想理念,作為人類最寶貴的精華,非常值得一讀。

5一本你欣賞的書中提到的書,比如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提到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那《國富論》大概率是一本好書(:-D),因為一個了不起的作者不會願意在視為兒子般的作品中提及低品質的其他書籍,如果提到其他書,基本上是作者本人非常認同或者讚賞的書籍,既然你喜歡這位作者,那他欣賞的書也值得你去閱讀。

基本上滿足以上五條中的任何一條,都是值得一讀的書,如果滿足多條,就可以立馬買來看了。


我也來談談自己是如何選擇書的。

一、讀書和我對讀書的偏見

讀書是一件個人化的事情,選書方法也因人而異,可以說「橫看成嶺側成峰」,怎麼說都有理。我雖算不上「買書如山倒」的書蟲,每個月也會入手二三十本。關於如何選書這個話題,可大可小,從大方面來談,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從小處來說還是有規律可循的。現在我就自己選書的幾個方法,與大家分享。

首先有一點先要提到,就盡量不讀在世的中國人寫的書。這是的確是我的偏見。在讀一本書之前,我會本能地去搜索作者信息。如果發現作者是還在世的中國人就堅決不讀,哪怕別人極力推薦,豆瓣評分再高也不會去讀。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看到「他們都說好」的書,我就急不可耐地閱讀。

我為什麼盡量不讀在世中國人寫的書?一是與作者同處於一個社會大環境下,容易看見作者的時代局限性,即使勉強讀下去也對自己無益;二是在世作者,身邊必會有一群利益相關者和信徒,這群人會通過各種手段,比如造勢和刷評價來把一本爛書捧起來,容易誤導人

況且我也不太相信,一個只活了幾十年的國人能寫出多麼偉大的作品來。為了節省有限的時間精力,我甘願錯過其中為數不多的好作品也不願去冒險讀一本可能浪費時間的爛書,更保險的方法是選擇讀那些歷時百年甚至上千年,至今仍公認的偉大作品。

二、圖書等級與專題閱讀

接下來要對圖書劃分等級,對號入座。我把現藏圖書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神作、一般和垃圾。神作是人類出現文字記錄以來,歷經時間檢驗仍存於世的經典書籍。這類書百讀而不厭,耐人尋味,常讀常新;一般作品是指,自己會猶豫在可讀或可不讀之間,有時間就翻一翻,沒空翻閱也不會記掛著,放下也不會感到遺憾;垃圾作品是指剛試讀了幾頁,就渾身不適,有扔之而後快之感,此類書便會一入冷宮深似海,不願再看第二眼。

買書前,我先下載 PDF 電子書或者在線試讀一部分,再行判斷是否值得購買。這一本書我不管買與不買,都會把它劃入相應相等級中,可以說「蓋棺定論」了。被劃分為垃圾等級的書,就不會有「翻身」機會了,這樣可避免再次被此書干擾。神作則立在金字塔頂端,數量極少,每遇一本,就要盡量買下。即使當時不讀,我也會陶醉在與神作相伴的美妙感受中,這種雅興是一個讀書人不能倖免的美好。

對於專題閱讀,可好壞兼收。這一點和以上兩點並無矛盾。我每年的專題閱讀,除了將經典納入書單外,還會找一些該專題下劃為垃圾的書。這樣,一個專題讀完後,便會在對比中,找到好書與垃圾書的差距。從這個差距里,看到自己當前的水平和所處位置,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查理 · 芒格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兒,那我一輩子都不會去那裡。這是反向思考。如果我們知道哪些事情會導致失敗,就不要去做那些事。對於垃圾的書也是一樣,當你知道垃圾書長什麼樣子,思考作者為什麼寫得差,如果你來寫,怎樣才能寫得更好。這是讀垃圾書的益處。

如果只讀一個專題的經典好書,沒見過爛書,所謂「經典」與自認為的「厲害」就被架空了,沒有了參照物,將無法正確判定閱讀該專題後,自己真實水平的高低,也有可能自己水平非常差,卻不知不覺地高估了自己。如果翻一翻該專題中的爛書,就會知道從差到優逐層遞升的過程中,在哪個環節出現了斷層,以及找准自己的水平定位。

三、論文引用與出版版次

除了讀書,我平時習慣查閱幾個感興趣行業的學術論文。常用的平台是 CNKI 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深圳圖書館免費給我提供了這些平台的數字資源。閱讀論文,不僅可以更深入了解一個學科,還可以通過每篇論文附錄里引用的參考書目和作者,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比如十月份我看了 200 篇專業論文,就會統計出被引用最多的十本書。而這十本書,必定是該學科里極具影響力之作,值得全部買來精讀。

除了參考書目,我還會統計論文中引用次數最多的作者。這些作者已不是靠出版一兩本科普書來唬人的淺薄之徒了,而是該領域裡舉足輕重的人物,諸如學科帶頭人,泰山北斗等級別,那麼就可以選擇他們一部分作品來研讀。

關於出版社和版次問題。我買書主要集中在這幾家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和三聯書店,還有一部分繁體中文書來自是港台網路書店。買古書我主要選擇偏重於辭書典籍的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三聯書店則側重於出版思想性、文藝小資類的小書;購買漢語詞典類和漢譯名著系列時必選商務印書館。

雖是同一本書,同一作者 / 譯者,不同出版社出版,風格差別極大。比如馬可 · 奧勒留的《沉思錄》,同是北大的何懷宏翻譯,聯書店出版的藍色封面,憂鬱且帶沉思特質。而中央編譯版,封面花花綠綠,書腰還借名人之光來宣傳,這艷麗的色調,嘈雜的宣傳,如何能讓人安下心來沉思!這敗筆的書腰,我會直接扔掉或剪成書籤。

再如列維 · 施特勞斯《憂鬱的熱帶》,已出了三個簡體版本,前兩版由三聯書店出版,我都買了。同一譯者,版次不同,閱讀感受也會千差萬別,買到第二版時已沒有閱讀的慾望,重讀還是喜歡 2000 年一版一印。第一版封面釅綠與土黃擱在一起的封面,像身處巴西橡膠園的感覺,原始而性感。而 2005 年再版的淺色封面,已無法讓人萌生遐想。最糟糕的是人大版的列維 · 斯特勞斯文集,十五本書封面千篇一律,像批量生成待價而沽的商品,失去了書本原有的墨香。

作為一個讀書人,我越來越看重再讀時的體驗,封面、紙張、出版社和版次等細微之別也可以撩動著讀書的心境。

四、最佳版本與圖書渠道

我們經常看到網上有人問某本書最好的版本是哪一版。這個問題要花時間去查證,最簡便的方法是去豆瓣看評論,缺點是評論人水平參差不齊,不太靠譜。比較可靠的方法是親自泡圖書館,把在架所有版本翻出來,一本本閱覽、對比。另外,還要看該領域研究權威人士的文章和訪談,看他們對此書的評價如何。

比如《紅樓夢》,我參考了紅學家的訪談和文章,購買了兩套當前公認優秀的通俗讀本,分別是鄭慶山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和吳銘恩匯校的《紅樓夢脂評匯校本》。鄭慶山的《脂本匯校石頭記》,是我在孔夫子舊書網花了幾百塊錢買到的一版一印。

至於是否最佳版本,是否一版一印,對於藏書愛好者來說很關鍵,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卻無所謂,大多數人不也是從路邊攤買來很多書,一樣讀得津津有味嘛!但我還是願意花時間去找當前最佳版本來讀,喜歡上一本書不容易,一定不能委屈了那顆虔誠閱讀之心,一定將它安放在最好的書本里。這不也是對自己讀書的一種負責任態度嗎?

關於找書的渠道,我主要是網路書店,比如亞馬遜、孔夫子、京東和淘寶閑魚(淘寶二手)等。淘寶閑魚可以淘到非常便宜的絕版書。有一部分書在實體書城和網上書店找不到,我會去淘寶買影印版,如之前買的《青年王陽明》和馬丁 · 布伯的《我與你》。有些書只有 PDF 電子版,沒有影印版,而我又不喜歡閱讀電子書,只能下載 PDF 版再找淘寶商家裝訂成書。這類書我有二十幾本了,比如高華教授的《在歷史的風陵渡口》和紅太陽等。

我很少去實體書城,因為之前每一次去都被安利直銷人員和手拿著一張紙裝成聾啞人乞討所騷擾,除非刻意去找書才會光顧。去年我要買齊張光直系列九本,但在網上只買到八本,最後一本《美術、神話與祭祀》則在深圳中心書城 24 小時書吧找到了。

不過我從未在書城看到好書了用手機拍下來再到網上購買,而是當場買下來,雖然比網店貴一些,但人家這麼用心經營書城是應該支持的,所以每去一趟書城都不會空手而歸,不然逛書城幹嘛呢?

最後談談自己對讀書的看法。自從活字印刷術發明以來,尤其現代印刷技術日趨完善,圖書發行量越來越大,每年出版圖書總量一個人一輩子也讀不完。稍有名氣的專家學者已把出書當成了升職評職稱的籌碼,而肚子里沒多少油墨的阿貓阿狗們也坐不住了,為了一夜成名而粗製濫造,造成了圖書信息承載過重,人們越來越難以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了。

反觀古代讀書人,由於時代印刷技術所限,沒那麼多書可供選擇,科舉考試範圍主要是四書五經,總計才 40 多萬字,其中《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這四書僅五萬餘字,卻本本都是精華。

我們可借鑒古人讀書法,反覆朗讀經典著作,甚至背下來,把一本書吃透相當於我們泛讀十本甚至上百本了。可見讀書並不在數量多少,也不要過分誇大了博覽群書的作用,比起選擇讀什麼書,做什麼樣的人更重要。


這個問題我在我的個人公眾號里已經寫過了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啊,反正關注一下也不會怎麼滴~

  1. 怎樣挑選一本好書?

前期做一期推廣,發現大家並不想要免費的書啊,幫忙推薦的不少,但後台回復書籍的人好少,知道大家一時想不起來要看什麼書,所以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樣挑一本高質量的書。

招數一:看封面

好書都會有比較優秀的封面設計。一本好書,絕不會吝嗇花精力在封面設計上。有以下幾種情形的基本不是啥好書:

一眼看過去,封面非常花哨,隨便從網上找幾個圖片拼湊加上十八流的設計師簡單的PS處理;

整個封面用了超過五種顏色;

滿封面寫著各種唬人的文字,諸如:「看過的都說好,不看的都在找」、「全世界精英都在看」。

將誰誰的一段「名言」赫然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無非說明一點,這本書的作者對自己的銷量沒有信心,想找人站台來提高銷量。真正有料的人,不會隨便為別人站台推薦書籍。如果是各種商界人士的名字擺在上面,大家就更加要小心了,別忘了,商人是最唯利是圖的。

招數二:看書名

如果標題是包含各種數字的,比如成功人士的7個法則,不得不知的21條做人道理,麥肯錫精英人士必備的39個習慣,3天搞定網站設計等;或者包含諸如成功、不得不知、再不看就晚了、矽谷禁書、做人等明顯的雞湯和成功學、陰謀論性質的字眼,慎買,慎看!

大部分是用來忽悠鬼的。說的都是些正確的廢話,看完還是一腦的漿糊,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招數三:看作者

看書就是和作者的思想對話,如果作者名聲不響,不要緊,花幾秒鐘百度一下,也許是大師太低調。除此之外,作者在專業領域鑽研時間不長的,明明是個商人卻來寫書的,一年能產出五六本書的,那些人的書,質量堪憂,不是快餐書籍就是帶有明顯銷售意圖擴大版軟文。

招數四:看再版次數和首次發行量

再版是對書的修訂和校正。再版次數越多的書,質量越好。首次發行量越少的,說明書籍整個銷售期望不高,連作者對自己作品都沒信心,讀者更沒必要給他信心。

招數五:看書評

好的書籍讀者都會讚不絕口,會自發為喜歡的書宣傳,到豆瓣上看看書籍的評分和別人寫的書評,看看是不是符合你對這本書籍的想像。豆瓣目前而言還是比較公正的,不排除有個別找水軍寫書評的情況,但基本上是可以靠得住的。

招數六:看注釋和參考文獻

寫作嚴謹的作者,和尊重版權的作者,寫出來的書不會差。比如最近在看的熊逸寫的《春秋大義》,平均每頁都有兩個注釋說明文中文字的出處。特別是讀歷史書籍,嚴謹是必須的。參考文獻越高端的書籍,本身質量也會越高,水漲船高的道理。

招數七:看原版

如果是外文書,有英語底子的人建議去挑戰一下英文原版書籍,這也是我覺得英語絕對不能丟掉的原因。保持對語言的熱愛,就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過神奇世界的大門。如果是古文建議讀原版,太難不要緊,藉助工具書邊讀邊查字典,耐心點,不要怕麻煩,如果直接看後人的注釋版本的話,會帶有感情色彩和或多或少的偏見,容易被誤導。

招數八:看書的字數和排版

好書一般字數比較多,字體不會很大,字間距也是正常字間距,不信可以去對比教材和爛書。而比較差的書呢,會想方設法的增加書的頁數,通過加大字體,設置兩倍以上行間距,瘋狂的插圖和使用寬大的頁眉和頁腳。這都說明這本書的發行方想通過增加書的厚度來讓大家誤以為這是本有深度的書。好書是不需要靠賺這點錢來謀生存的。

招數九:看是編著還是編寫

編著是只有部分是作者的觀點和看法,大部分是別人勞動成果湊起來的,作者不是原作者,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而編寫則是作者自己的原創,這個字眼可能很隱蔽,但一定不能被忽悠,想想去年被群眾手撕的宋鴻兵,真是悲催,最好笑的是《貨幣戰爭》裡面的內容據稱是謠言,我還好長時間信以為真。

從哪裡去找書?

一、找該領域牛人推薦的書單

有很多優秀的公眾號會不定期找牛人推出各自書架上的好書,或者列出清單,這種經過別人篩選的書單肯定要比網上排行榜要靠譜一點。也可以直接找身邊從事該領域工作的朋友,總會有一兩個會樂意為你推薦一些適合你看的專業書籍。

二、使用各種搜索引擎

比如以下幾個學術搜索引擎:

1.Google Scholar 谷歌學術搜索工具,免費的

2.Web of science ,美國大型綜合性學術資料庫

3.ResearchIndex NEC研究院的學術論文數字圖書館

4.CNKI 中國知網 不用多說,寫過論文的都想免費下載

5.百度學術 這個……在完善中,還是會有收穫的

三、生活中的積累

比如在書籍中會提到有名人或者偉人提到正在看什麼書,有些什麼感受和收穫,那個時候還沒有軟文的概念,相信說話的人不缺這個錢。在看綜藝節目《天天向上》時,汪涵就會時不時推薦一些好書給觀眾,我看過他推薦的《泰吾依山會語》最後崩潰了,需要太多的知識功底才能看懂,如果對國學感興趣的,力薦。

四、書中參考文獻

能夠被稱為參考文獻的書,一般是該領域的經典,可以順著參考文獻的目錄去查找好書,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

五、讀經典

很多人反感大部頭,看見就感覺看到了一座高山,但我所了解到的功底很深的人,都喜歡看大部頭,敢於與經典對決的人,遲早是高手。而古代經典著作更是被大多數忽略,總是問該看什麼書,那麼多盛行不衰的經典著作就一座座寶庫啊,裡面沒有營銷也沒有成功學,只有知識的厚重感。晦澀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資本論》遲早是我要攻克的目標,曾經動過念頭最後不了了之,不說了,該面壁去了。

就知道你們懶得動!

最簡單的方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踏石留印,我會給你高質量的書單。還有機會獲得紙質書哦~

我不賣書,不軟文,只要你跟我一起讀書。


不請自來。 對於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首先我先拋出幾個問題: 1、你知道自己為閱讀付出的最大成本是什麼嗎? 2、你是否常常在閱讀過一本書籍後,才發現不是自己要看的那一本? 3、你是否常常發現書架上很多書籍都是一時衝動買下,直到現在一字未讀? 4、你是否常常感慨書籍的價格太貴,兩百多頁的書,值三十多元錢?

①我們一般在選購圖書的時候,往往把成本支出的焦點放在書價上,其實不然。時間才是讀者付出的最大閱讀成本。 閱讀的時間成本=選擇圖書所花費的時間+閱讀圖書所花費的時間+誤讀圖書所浪費的時間。

②選擇合適的圖書類別。目前市場上的圖書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類,五小類:

1.引進圖書:引進圖書來源於國外的出版公司,多為從其他語種翻譯成中文而出版,反映國際發展狀況,但與中國的實際結合較弱,這其中包括三小類:

a )教科書:這類書理論性比較強,體系完整,但多為學科的基礎知識,適合初入門的、需要系統了解一門學問的讀者。

b)專業書:這類書理論性、專業性均較強,需要讀者擁有比較深厚的專業背景,閱讀的目的是加深對一門學問的理解和認識。

c)大眾書:這類書理論性、專業性不強,但普及性較強,貼近現實,實用可操作,適合一門學問的普通愛好者或實際操作者。

2.本土圖書:本土圖書來源於中國的作者,反映中國的發展現狀,與中國的實際結合較強,但國際視野和領先性與引進版相比較弱,這其中包括兩小類,可通過封面的作者署名來辨別:

a)「著」作:這類圖書大多為作者親筆寫就,請讀者認真閱讀「作者簡介」,並上網查詢、驗證其真實程度,一旦發現優秀的適合自己的作者,可以在今後的閱讀生活中,多加留意。系統地了解幾位優秀作者的作品,是非常有益的。

b)「編著」圖書:這類圖書彙編了大量圖書中的內容,拼湊的痕迹較明顯,建議讀者仔細分辨,謹慎購買。

最後,閱讀圖書最大的收益,來源於獲取知識後,應用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獲得品質的改善和提升,由此,油然而生一種無限的滿足感。

碼字太累~有點亂~最後不要臉的請大家點贊。。。。。(撲哧)


陳章魚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32514/answer/15997386

我當時為了找書把陳章魚的答案鏈接保存為書籤,以避免以後想讀書卻不知道去哪裡找書。後來發現根本不必如此,讀了兩三本書後就不用別人推薦書了,你自然而然可以找到你想讀的書,而且一般是讀不完的。


1、從喜歡的地方開始,吃貨就看看怎麼做、怎麼吃、看看遊記,跑步愛好者就看看跑步聖經、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跑步時如何呼吸,「特困生」就看怎麼睡、怎麼睡得好、怎麼布置卧室,工作狂就看經營管理類的、工作直接相關能用得上的書;

2、先讀起來,堅持讀下去再選書。不要試圖去讀《資本論》、《資治通鑒》、《莎士比亞全集》這種大部頭,先讀好玩的、容易找得到的、你看的下去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先讀起來,堅持讀下去再選書!

先讀起來,堅持讀下去再選書!

先讀起來,堅持讀下去再選書!

一點小建議:可以從比較易讀的類型開始,漫畫、繪本、小說,重要的是先讀起來;

3、不要總是試圖記住書中的東西,不要試圖背誦,甚至,不用試圖去回憶你讀了什麼鬼,讀得開心就好;不用擔心忘記了就沒用,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走過的路,會沉積在腦袋裡,總有會起作用的;

4、不要讀雞湯類、成功學類的書,這些書可以短期」充氣「但不能長期壯實你的身心;

5、去跟人交流,不要總是自己宅在家裡讀,QQ群、微信群、親友團等,現在讀書的人還是不算太少的。跟同好者交流可以讓你不會顯得太寂寞太孤獨,而且可以互相推薦好玩的有意思的有用的書等等;

6、讀完一本再看下一本。「讀完一本」指的不是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讀完,而是結束一本的意思,解釋請看下一條;

7、不是所有的書都要求讀完的。

有些書,初看會覺得不錯,但是後半部分的內容累贅、重複或者不是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那麼大膽捨棄吧,不要浪費時間去讀沒必要的文字,更不必懷著上學時的愧疚感了。還有些書,適宜作為詞典類的工具書出現,讀者只需閱讀其中一部分,獲得某些信息即可,並無必要完整閱讀。

8、在固定的時間閱讀,通過相對固定的行為(如倒一杯水、到陽台發發獃等)築造一定的儀式感,這會更容易讓人專註並形成習慣。

9、當你讀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可以去看那個作者在書中推薦的書,自此你就不必擔心找不到好書可以讀了。

10、喜歡上閱讀之後,可以考慮進行系統閱讀了,這是另一個話題,下回問了再答。


1.先從自己喜歡看的書讀起,這樣才不會覺得枯燥,才能慢慢提起對讀書的興趣,提高自己讀書的品味。

2.所謂的經典,一定有它的亮點,可以多看看。那些勵志的還是默默跳過吧!

3.個人覺得,哲學類、心理學、歷史之類的書還是有必要讀的。


當你在考慮如何選書的時候,你就覺得,所選擇的書是適合自己的。而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生活言行中多流露出的。所以,如何選一本書,你應該問問你自己。當你發現某一方面只是欠缺,你可以記錄在筆記上;當你發現自己見識不夠,是什麼樣的見識不夠? 人文還是地理,這些都要自己來回答,而且你要記錄因為不管你對一件事有多關注、多感興趣,如果不馬上記下來,很容易就會忘記。

據數據統計,2016年1月1日至12月27日,全國出版單位共申報出版319147種圖書 ,除此之外,大量的電子圖書也正在出版。

面對海量的圖書,從中選購到一本真正想讀的,應該讀的書並不一件簡單,如何能夠為自己選擇合適的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里介紹的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到你在選擇時,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所記錄的信息,選取合適的書籍.

《如何有效於閱讀一本書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提到,選購圖書是一個慢慢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過程。如何選購到自己真正想看的書籍呢?選書和買書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呢?

簡言之。選書包括:收集信息、及時記錄、合理利用書評、紐帶書;購書包括:儀式感、購書清單格式。

購書方法簡略流程

生活里,大多數人對於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是摸稜兩可,並不確定的。 我們希望通過別人介紹,快速找到適合的書籍,相較不看書,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最了解適合自己的 ,是自己一言一行所表現出來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盡量去收集信息,並把自己所感觸的點記錄下來,儘可能多的去了解自己。除此之外,閱讀書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而「紐帶書」則指的是「書中推薦的書」。對於購書而言,就是記錄下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列為「購書清單「。

在通過自己的記錄後,明確了」購書清單「,購書清單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備註。

接下來就是購買。書中提到一個技巧:讓購書充滿儀式感,方法之一就是在書店確認購買,儀式感使你再一次明確了如何你的閱讀需求,並在內心督促你閱讀的動力。當然,網路購書也能夠讓你增加儀式感,但會比實體店購買稍遜一籌。

購書的過程中的儀式感,不僅能讓自己再確認意識」我是否真的需要這一本書「,還會讓你再一次確定你所閱讀的目的,帶著理由去讀書時,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都會隨之提高。

購書清單並不是購物的備忘錄,而是作為自己一個不斷促進自己了解自己,主觀購書的矯正裝置。在不斷更新的列表中,不斷了解自己的需求,靠近自己最適合的那一份東西,看清自己的閱讀需求。

生活中很多事情,看似無據可循,但仔細體味好像就是一門學問。不論是在購買書籍,還是在其與東西的選擇中。 你可以用小小的改變,來不斷提升自己的選擇,慢慢的會發現這些微小的改變對於造成的巨大改變。

去選購一本真正想讀的書吧! 去多了解自己一些吧!


有個不敬的標準:看作者死沒

作者的文字和思想能夠穿過時間塵埃來到你面前 必定不是市場吹捧起來的浮華無實的書


沒讀過幾本書 不過還是想把自己近期的見解寫給親 就當作為參考吧~

讀書好比看劇,你為什麼看這一部而不是那部,全因為你對故事梗概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哪怕被捧上天炒作的在紅火你也不用強迫自己去讀,因為就算錯過什麼對你的生活人生也不會產生什麼大的影響

古今中外佳作一輩子也看不完,能讀一本便是一點收穫,如果你把讀書作為娛樂,一個類型也無妨,如果想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儘早去讀一本百科全書,很多人說讀書是為了不走彎路,但那樣活的太辛苦了不是


評論里看到有人推薦「如何讀一本書」。這裡再附上知乎另一個專門討論此書的帖子,希望有幫助。個人以為這本書作為非小說類書籍閱讀的起點不錯。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31409


《人生最大的捷徑是閱讀一流的書 》今天看過的文章 王強(新東方院長之一)寫的 希望對你有用


給你推薦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這本書上寫了怎麼選擇一本書,怎麼閱讀一本書,讀書的具體方法等等……希望可以解決你目前的困惑。


第一,從手邊書看起,尋找自己的興趣點。最好是對自己日後發展有大幫助的,娛樂性質的不算。第二,找到這方面比較牛的大師著作,那些東拼西湊的慎看,還不如看一本積澱深的有過來人經驗的。最後,最需要你自己的毅力,想提高必須自控力強,不受無謂的干擾


主要是看喜歡的話題和書看的非常多的人推薦書單。

另外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比如生活,健康,工作需求等有針對性的去看書。

我在豆瓣上看書:)


隨便挑吧,大概看看梗概,了解一下內容,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推薦小說吧,比較容易帶入情節讓你愛上讀書恩。個人覺得評價是一種主觀臆斷,十個人十個腦子一百種思想,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客觀的評判…公婆家理由各執一詞……每個人都想得到心理認同,才會有圈子辯論爭吵。書是什麼?可能是作者信手拈來隨筆題注,可以是反覆推敲錘鍊華麗的辭藻,可以是一路走來的所思所感,可以是曲折離奇破朔迷離的一個腦洞,可以是挖空心思搶奪商機的巧妙手段。每個人都有評價的權利,但每個人也都沒有評判的資格,任何推薦介紹都是以自己為基礎,從哪裡開始,不知所起的迷茫只能靠自己看下去才得以知。


讀書是個很私人的問題,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要讀的書,當然也不是光讀有用的書,也不妨讀一些無用之書,先博後專,先廣後深,先泛後精,先讀後寫,邊讀邊用,讀書要與實際工作或需要結合起來,否則就成了死讀書,讀死書,那就很不好了……個人意見,僅作參考


先從感興趣的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先讀小說,小說比較有情節性,能吸引住人。比如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家族的故事,幾代人的命運浮沉,裡面有最痛苦的命運,最凄美的愛情,最純真的夢想,總的來說事一本非常能吸引人的小說。再比如追風箏的人,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一個美麗的國家,但是被戰爭摧毀了,一個主人與僕人之間的故事,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閱讀小說,特別是引人思考的小說是一個愛上閱讀的好起點。隨著自己理解力的提升,閱讀品味的提升,你自己會去選擇書籍,閱讀更具思維深度的書籍。最後,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愛上閱讀,並養成閱讀的習慣,不管在什麼時候。閱讀的多了,思考的也多了,你的氣質思想會體現在你的言行中或是寫作中,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可以先試試看偵探小說。這一類的小說大多邏輯嚴謹,懸念豐富,比較能勾起人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我現在也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靜下心來讀書?
戰隼(warfalcon)老師讀了那麼多書,是買的還是借的?讀完的書如何處理?
為什麼教材看不懂,如何提高看書自學的效率?
有些人一個月能讀20、30本書(不是網路小說),請問是怎麼做到的?
「好讀書,不求甚解」與「囫圇吞棗地讀書」有什麼區別?

TAG:閱讀 | 讀書方法 | 讀書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