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它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他是怎樣製作的?
我想知道他的詳細步驟!
最近所以實地去拍攝了一下陶瓷的製作工藝流程 ,所有照片全部是本人實拍。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陶瓷。其色澤極為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色系。濃而不俗、淡而有神。畫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瑩潤澤,具有飽滿的水份感。裝飾紋樣造型簡練,結構嚴謹。所以,要成為一件優秀的釉下五彩瓷也是需要高水準的修養的。
一般釉下五彩瓷選用的都是高嶺土,它是一種非金屬礦產,是一種以高嶺石族粘土礦物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用其燒制出的瓷器,強度高,色澤明亮,強度高,且無有害物質
把泥巴放入做好的模具裡面,通過機器自動做好杯型
把泥巴放入做好的模具裡面,通過機器自動做好器型
修掉泥胚的多餘邊角料,讓杯型更加的圓潤,飽滿。
將陶瓷不同的部件給結合起來進一步將陶瓷打磨的更完美
精洗是把風乾後的泥胚表面的灰塵洗掉,避免燒制之後瓷器上出現的「小氣泡」。
讓陶瓷表面覆蓋一層「釉」
將底部也補上釉, 保證泥土裡面的礦物質不流失
通過近900度的溫度進行素燒。把泥土裡面的水分徹底烘乾。醴陵瓷器一般要素燒2次,第一次素燒是在第一次洗水後,胚體呈灰白色,是為了把胚體硬度燒上去。
由高級美術技工先用鉛筆在素燒後的泥胚上畫好模型,再用毛筆用墨勾線。
汾水是醴陵釉下五彩的精華之處,由高級美術大師通過毛筆把不同的顏色填在開始畫好的泥胚模型上面,讓泥胚把顏色吸入其中,這樣燒制好的瓷器,其圖案彷彿天然生長在瓷器之中,與瓷器融為一體。讓人感覺看得見,摸不著。
在畫好的泥胚上在噴上一層薄薄的釉,這樣不僅可以隔離顏色里含有的化學物質,還可以保證瓷器永不退色,無鉛毒,環保。噴釉工藝還可以讓燒制好的瓷器表面色澤明亮,光滑,像鏡子一樣最後一次煅燒是在1380度的高溫下燒制,這樣燒制出來的瓷器耐酸鹼,耐腐蝕,耐高溫。
在杯口的地方上口釉,這樣燒成後瓷器與皮膚接觸的時候才會感到光滑而舒適
因為釉下五彩瓷「薄如紙」的特點,燒制出的成品極易變形,所以最後還需要質檢人員的精挑細選,選出沒有任何瑕疵成品,這個流程專業術語就做檢瓷。
如果您想更深層次的了解醴陵瓷器,請關注我們公眾號:釉下五彩瓷 或者直接添加 Chinaliling為微信好友。願能 為你了解瓷器的世界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據說今年瓷博會會在9月份召開,歡迎大家來醴陵!
http://weixin.qq.com/r/v3X44FbEcwsMrRKD9yC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唯一授權給微信公眾號:釉下五彩瓷
景德鎮制瓷的72道古工序分享!(一)批量生產
制瓷「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這是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寫的。
那麼喜愛景德傳統名瓷的朋友,想知曉景德精美的瓷器是怎樣經過72道工序製成的嗎?一起來學習了解下:一、加工工序(8道)
選礦→原料處理→配料→裝磨→運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1、選礦:尋找礦源、礦點,挑選合適能用的原料。2、原料處理:(1)用輪碾機對石質原料進行粗碎。(2)土料露天堆放,通過常年風吹、日晒、雨淋、冰凍等進行風化。(3)根據工藝需要,對有些原料事先進行預燒。3、配料:分別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種類進行稱重配料。4、裝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裝進球磨機中。5、運行:球磨機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時間要求開機運行。6、放磨:泥漿、釉漿達到規定的細度後從球磨機中放出。7、過篩入池:泥漿過篩入漿池,釉漿過篩入釉池或釉缸。8、陳腐:泥漿、釉漿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時間,以使其更加好用。二、造型工序(2道)
設計→造型(旋模子兒、雕塑)1、設計:根據藝術構思或客戶要求畫出作品圖樣。2、造型:根據設計圖樣,圓器類作品用機輪旋出模子兒;人物、動物或異型類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兒。三、制模工序(9道)
打漆→分線→閘子兒→打油→和石膏漿→注石膏漿→修模→揭扇→制套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兒上刷上調好的清漆,以利於翻制模型。2、分線:在打好漆的模子兒上合理地畫出模型分塊線。3、閘子兒:翻制第一扇模型時,未翻的部分須先用泥閘起來。4、打油:澆注模型前,在模子兒上刷一層油以利翻模。5、和石膏漿:在石膏桶中倒入適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攪拌成一定稠度的漿。6、注石膏漿:把攪拌成的石膏漿注入閘好的模子兒待翻處。7、修模:待石膏漿凝固後,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8、揭扇:按以上步驟,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9、制套:利用翻製成的第一套模型製成外套,可大量複製同樣的模型。四、成形工序(29道)
(一)、注漿成形(12道)清模→合模→量濃度→過籮→注漿→放漿→開模→修坯→粘接→打章→乾燥→抹坯1、清模:把模型內外全部清掃乾淨,以免混入雜質。2、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對起來,不留縫隙並捆紮牢固。3、量濃度:把漿缸中的漿打均勻,並用濃度表量出所需的濃度。4、過籮:把合適濃度的漿起入注漿桶時過籮,保證漿中不混入雜質。5、注漿:把漿注入合好的模型中,並注意經常添漿。6、放漿:注漿到一定時間,待坯體達到所需厚度時,把模型內多餘的漿放出來(實心注漿不放漿)。7、開模:模型中的坯體硬化到一定程度時,把模型打開。視具體情況取出坯體或稍頃再取出。8、修坯:對具有一定硬度的坯體按照形體要求進行修整。圓器一般要在機輪上旋削坯體,人物、動物及異型類則手工修整。9、粘接:把坯體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坯體。10、打章:修好的坯體在底足部列印上窯廠或製作者的名號。也有的把名號章預先制出,然後再粘結在坯體上。11、乾燥:修整好的坯體放在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12、抹坯:乾燥後的坯體用海綿蘸水把坯體表面抹光,使其符合精坯要求。(二)、拉坯成形(8道)
泥漿脫水→練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乾燥1、泥漿脫水:拉坯泥須先使泥漿脫去一定的水分,變成軟硬適中的泥料。2、練泥:把泥料練得均勻一致,不含空氣或含很少空氣。練泥有機器練和人工練兩種,機器練用真空練泥機,人工練用手工鏟泥殺練。3、揉泥:把練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適的泥塊。4、拉坯:把泥塊放在轉動的輪子上,根據預先的設計,用手拉出各種器型,即為毛坯。5、旋坯:在機輪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適、造型美觀的坯體。6、粘接:在坯體上粘接耳、足、鼓釘等附件。有的還在坯體上進行捏塑裝飾,使其更加美觀。7、打章(刻字):在坯體底足內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8、乾燥:對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三)、印坯成形(9道)
清模→合模→搓泥條→印坯→開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乾燥1、清模:把模型工作面清除乾淨,以防雜質進入坯體。2、合模:把分塊模型合對起來。在印坯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有的先合模,有的邊印邊合,有的分模印坯後再合,不一而足。3、搓泥條:(搓泥條之前也先經過泥漿脫水、練泥這兩道工序,因與前面手工拉坯項重複,這裡就省略了。)把練好的泥拍成泥餅或搓成粗細合適的泥條。4、印坯:把泥餅或泥條放入模型內,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體。5、開模:待坯體硬化至一定程度時,打開模型。6、修坯:把坯體表面的泥紋或高低不平處修平整,圓器並要進行旋削。7、粘接:把耳、腿等附件粘接在坯體上。8、打章(刻字):在坯體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9、乾燥: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成形工序中還有其它一些成形方法,如盤泥條、泥板圍接、徒手捏制等,這些都屬於現代陶藝創作手法,本文省卻不論。五、素燒工序(7道)
驗坯→支棚板→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1、驗坯:對入窯的精坯,按照精坯標準進行檢驗,合格者方可入窯。2、支棚板:按照所裝坯體的大小調節棚板的高低和架層,在窯車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穩。3、裝窯: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種不同分類裝在支好的棚板上。4、入窯:窯車裝好後,緩慢而勻速地推車入窯,並關閉窯門。(也有較小的氣窯,不用窯車,可直接在窯內裝窯。下釉燒入窯同)。5、燒窯:按照素燒的升溫曲線進行氣燒操作,達到燒成溫度時止火。6、冷卻:按照素燒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以防素胎驚裂。7、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溫度時,打開窯門,拉出窯車,取拿燒成的素胎。六、上釉工序(8道)
檢素胎→上水→量濃度→撈釉→上釉→乾燥→刷釉→清足1、檢素胎:把素胎逐個進行檢驗,剔除不合格素胎。2、上水:合格素胎逐個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結合緊密。3、量濃度:把釉缸中的釉漿攪拌均勻,並用濃度表量出合適的濃度。4、撈釉:用籮撈取混入釉缸釉漿中的雜質,以保證釉面質量。5、上釉:採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內外皆有釉。6、乾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7、刷釉:為達到要求的釉層厚度,乾燥後的釉坯上再塗刷上一層釉。8、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餘的釉子清除掉。七、釉燒工序(8道)
支棚板→清棚板→灑砂→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1、支棚板:按照所裝釉坯的種類,支平支穩合適的棚板架層。2、清棚板:棚板支好後,把棚板上面磨平,下面清凈。3、灑砂:在棚板上灑一層薄而勻的耐火粉砂,以防止產品燒後粘足。4、裝窯: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種裝在合適的棚板上。5、入窯:把裝好釉坯的窯車緩慢而勻速地推入窯內,並關閉窯門。6、燒窯:按照氣窯釉燒工藝制度進行燒成操作,到最高溫度時止火。7、冷卻:按照釉燒窯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8、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的溫度時,打開窯門,拉出窯車,取拿成品。八、檢驗工序(1道)
檢選分級:把成品逐個進行檢驗,按照標準進行分級,對於正品以上的登記入庫,對於殘次品進行缺陷分析後作銷毀處理。以上是批量生產的瓷器現代由於市場化的運營,除了每道工序的核心工藝尚有師傅把握,一定做到精益求精之外,其他的非核心工藝都隨之簡化了。以我這兩個產品為例吧,簡單介紹一下:
4.2寸蓋碗一時不知道怎麼講起,那從上往下吧
蓋子,上面的蓋帽是在土坯的時候蘸點泥漿粘在一起的,蓋帽是石膏模注漿的方式做的,看下圖(這個是這個帽的模具,看得出來形狀吧,嘻嘻)注漿-等待凝固(這個蓋帽是實心,因此不用翻模,意思是等他干到一定程度再打開模具,石膏模吸水,因此與石膏接觸的地方先凝固,類似杯子這類容器若是按注漿方式來做的話,需要等他凝固到一定厚度,再把泥漿倒出來)-修坯(注漿口需要切平整)-靜止 保持濕潤不至於太乾燥。
蓋子
除了注漿方式,另一種就是滾壓,上面這台就是滾壓機啦,上面那個白色的塑料被稱作「塑料王」,可以定做什麼形狀,這個可能其他答案也有介紹。上面這個就是壓蓋子的,接著就是蓋帽和蓋子的粘合,要注意兩個部件的乾濕程度要一樣。粘完後要用海綿擦拭一下,讓接合處顯得自然平整....這麼說同學們會理解嗎
下圖這個是打線的,大家看看,這個再上一次釉水就可以燒了
跑題了...
接下來是蓋碗的碗和碟子做法一樣,滾壓
然後就是放著乾燥啦,一些簡單的擦拭,修補後,就是上釉了。釉水的種類太多,可以上網查查看。
工人在上釉...除了上色釉,一般上透明釉,是比較健康環保的!
上完釉就可以進窯子了,夏天這個工作是很艱苦的。
燒完之後的白瓷要貼花紙
會不會太模糊...
這個是花紙...浸泡後黃色那張會脫離出來,溫水浸泡杯子,會比較好貼吧...嗯,就是醬紫!
這就跟手機貼膜一樣,花紙貼上去,要把裡面的氣泡、水分刮出來,這個是工具...
之後成了這樣子
還有這樣子...然後注意不能太濕進窯,不然燒的時候水分蒸發,容易起泡,導致花紙燒掉。
然後燒成就是這樣的(還沒出完,還有一點我趕緊拍...)
這個是打雙線的
出來就是這樣子的啦!
對了忘記說了,以上這些是釉中高白青花(1300多度),也有釉下和釉上的,釉上家裡人一般不愛用。
現在日用陶瓷競爭太大了……宋代五大名窯現在也是很多人喜愛。高白青花就變得有點慘淡,但是家裡人還是堅持做高白青花...也用慣了,不吹不黑,也比其他產品健康。
以上台上十分鐘 台下十年功……省略一些,瑣碎的一些修坯補坯、選瓷挑瓷的工序,只談簡單的流程,那摸,就是這樣吧……想要更多了解...來德化找我...我請客!嘻嘻先是原料,原料一般用高嶺土,原料經過水力分選後可以得到顆粒級細的高嶺土。有白色與黑色兩種土,最後燒完就是白色的陶瓷。陶瓷製品根據器件的不同,使用的原料與工藝也不一樣。最簡單的為瓷磚,將原料用壓機壓成磚坯,上釉料燒成即可。大型的陶瓷件比如馬桶浴缸,需要用鑄模法。將原料漿液倒入石膏模中,石膏模吸水後就留下了泥坯。對坯體上釉,燒成後就可以得到馬桶了。而家用的瓷碗,花瓶對原料要求就要高點了,要求粘土能夠有一定的強度和可塑性。用機器或人加工後坯體保持不變形。一般的加工方法為壓模法,將坯料放入模具中擠壓得到坯體。最後上釉燒成。或則利用轉機將坯料拉成花瓶坯體。當然,還有一種最簡單粗暴的陶瓷製備法。你把粘土捏成泥條,用泥條捏出你想要的形狀即可。
1. 練泥:從礦區採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鐵鎚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這一環節在古窯里我沒有見到,深感遺憾,於是我在前往三寶村途中仔細尋覓,有幸親眼目睹。這種瓷石加工方法歷史悠久,應與景德鎮制瓷歷史同步。
2. 拉坯: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縮率。景德鎮瓷土總收縮率大致為18—20%,根據大小品種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軟硬程度予以放尺。由於景德鎮瓷泥的柔軟性,拉制的坯體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率,而且還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較大尺寸的製品,則要分段拉制,從各個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師傅的技藝好壞和水平高低。景德鎮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材質、工藝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除當地「天賜」的優質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藝將這些普通的「東西」變成了人類的「寵物」。由此,真正被「神靈」護佑著的正是這制瓷技藝的不斷分工、進化和傳承。這千年相傳的技藝造就和組成了人類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環,這光環讓人炫目,也讓人敬畏。
3.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體內形弧線旋削而成的,將晾至半乾的坯覆在模種上,均勻按拍坯體外壁,然後脫模。
4. 利坯:將坯覆放於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坯體厚度適當,表裡光潔,這是一道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並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內外修坯是景德鎮制瓷工藝中一個極為重要並優於其他窯系的成型技術,是形成景德鎮陶瓷風格的一個獨特的技術保障。利坯工不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練掌握造型的曲線變化和燒成時各部位的收縮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來說,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體厚度各不相同,因為不同部位在高溫燒成時的收縮率和受力情況不一致,因而利坯時應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燒造時變形。利坯時對於坯體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識別方法,是掌握利坯技術和確保利坯質量的關鍵。按一般經驗,測定坯體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撫摸並輕輕彈叩,聽其不同部位的響聲。坯體較厚者,彈之發出「咯咯」之聲,修至中等厚度時則發出「咚咚」之聲;高檔瓷坯體修至適當薄度時,彈之則發出「卟卟」的脆聲。
5. 曬坯:將加工成型後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6. 刻花:用竹、骨或鐵制的刀具在已乾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
7. 施釉:普通圓器採用醮釉或盪釉。琢器或大型圓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製品均需經施釉後才能進窯燒造。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薄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景德鎮陶瓷裝飾大致可分為釉下裝飾和釉上裝飾兩種基本類型。釉下裝飾是指直接在泥坯上進行藝術裝飾加工,並上釉燒成的瓷器,因其裝飾圖案位於瓷器釉層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紅和釉下五彩等。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進行裝飾加工的工藝,則稱為釉上彩,包括古彩、粉彩、墨彩、新彩等。還有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的「鬥彩」裝飾。實際上自元代以後,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歷史,基本上是以景德鎮瓷器發展史為主要脈絡的。釉里發出紅色是景德鎮具較高聲譽和影響的名貴品種
8. 燒窯:首先把陶瓷製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製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製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污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9.
彩繪: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800度。
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里紅等,則稱為釉下彩,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退色。
10. 瓷器的彩繪與一般繪畫不同。因為畫工在坯體素胎上施釉和作畫時所見的顏料色,在經過高溫燒制和烘烤後會發生很大變化。看到一件件顏色暗淡、貌不驚人的半成品,經過爐火的燒煉竟會呈現出如此絢麗奪目的色彩,這本身是奇妙的;而與此同時也便可以得知,為瓷器作畫是需要怎樣的特殊經驗和想像力了。
何不baidu後再來補充下問題細節?
推薦閱讀: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都集中在國外的哪些博物館?
※現在的藝術品市場究竟如何,藏品在國內是否真的有價值?
※劉嘉玲收藏了哪些藝術品和珠寶?
※為什麼羅丹的思考者是藝術品而不只是雕塑?
※達芬奇《救世主》4.5億美元成交,怎麼看名畫和別墅越來越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