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倉頡輸入法?
如題,為什麼港澳台同胞那麼愛用?純屬習慣還是另有原因?
唔,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我還得給倉頡辯護一次。
怎樣評價倉頡輸入法呢? 我的答案是:倉頡是非常優秀的輸入法。他以其獨特的輸入規則,巧妙地使電腦漢字輸入擺脫了來自漢字書寫的影響,從而降低了漢字輸入的難度,並且為原本枯燥的漢字輸入增添了不少樂趣。
倉頡和五筆不一樣。請注意,倉頡不拆字,倉頡只拼圖。
倉頡輸入法其實是一個拼圖遊戲。至少作為使用者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待他。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倉頡字母」(專有名詞,又叫「字碼」下文有資料供參考)看作基本圖形,把「輔助字形」看作基本圖形的變形與引申,最後,按一定的規則把這些圖形拼接起來,便完成了漢字輸入過程。
無論字形是繁複還是簡單,倉頡都遵循著簡單的拼圖原則。正是這種原則,使得倉頡具有超強的兼容性,讓他能繁簡通吃,而且可以做到在輸入過程中繁簡無縫轉換。
以上就是倉頡輸入法優秀之處。
小貼示:
為了好學和好玩,我們可以把倉頡看成拼圖遊戲,然而實際上,倉頡的輸入理念來源於字母文字。創製人朱邦復先生深知字母文字在電腦領域所體現出的效率,於是他設想用有限的組字部件,仿照字母文字那樣簡潔的組合方式,實現漢字的準確錄入。換言之,倉頡作者想做的事情是「像拼寫英文單詞一樣『拼寫』漢字」。這事還真干成了。倉頡輸入法就是成果。事實上,那些稱為「倉頡字母(碼)」或「輔助字形」的東西真的可以看成漢字「字母」,因為他們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與西文字母一樣,只是多了一個方向性(從外至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所以,倉頡字母的叫法,以及「日月金木水火土」鍵位按排不是為了裝X,而是有其實際作用 。 參見朱先生自己的文章 :序附錄:倉頡與五筆:雖然同屬形碼輸入法,但兩者從根兒起就不是一種輸入思路。查紙質漢語字典時,我們都知道至少有三種檢字法可以使用:拼音、筆劃和部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第四種方法可以用,名曰「四角號碼檢字法」。用這法子檢字一不靠讀音,二不依筆順,三不求部首,乃憑漢字四角之形狀定字,故名。其檢字效率奇高,會用的都知道他的方便。可不知為何,這種好用的檢字法卻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倉頡的景況如出一轍。如果說五筆字型是輸入法世界的「筆劃或部首檢字法」,那麼倉頡就是「四角號碼」——獨樹一幟,好用到爆,可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其易學易用的特點卻鮮為人所體會,實在可惜。----------------------------
答案中有網友以「龜」、「興」二字說明倉頡拆字的難,實話說這兩個例子舉得不合適,因為形碼輸入有個普遍特點:一個字筆劃越多,其錄入反而越容易。這個特點在倉頡身上尤為明顯。難的是那些筆劃又多又怪異的字,而這正是倉頡的長項。以下是早年我和網友們交流時遇到的一些難寫字。這些字用倉頡的拼圖思路很容易輸入。懂倉頡的朋友相信很容易就能反推出他們是如何編碼的。(但是,如果非要按傳統書寫筆順來考慮這幾個字的拆分方法的話……請吧,我會為您祈禱)以下是更多的倉頡資料供參考:
倉頡字母表,請留意各部件的變化,其本質無非就是基本圖形的變換、翻轉。這些變化都是固定的,而且大部分與基本形相差不遠,從圖形的角度而不是字根的角度記住他們是很簡單的事情:
倉頡輸入法/倉頡字母與輔助字形拼接規則在這裡。大體的原則是,各圖形部件,按從外向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能順接起來的就順接,實在不行的就重疊(比如「束」字是圖形「木」和「中」的重合),要極力避免的是交叉筆畫的出現。:
倉頡輸入法/取碼原則 最後想再重申一下:不應從傳統漢字書寫的角度去評價倉頡輸入法,因為倉頡錄入漢字不依賴傳統的漢字書寫系統。換一種思路,倉頡會好學、好用、有趣得多。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台灣人愛用倉頡?
不是的,人家老早就不用了,人家一般用注音輸入法,原理和拼音打字差不多。港澳人愛用倉頡?
不是的,我們不是因為愛用才用的啊,我們是因為不會拼音啊(?_?)。下面很不詳細地展開介紹一下倉頡,如有錯處,肯定是我記錯了:
(1)倉頡是台灣很早很早發明的,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難用了。
倉頡和五筆一樣都是給字拆碼,作為同時學過倉頡和五筆的我必須說,五筆的效率比倉頡不知道高到哪去。五筆的碼按"橫豎撇捺折"將不同的筆畫放在鍵盤的不同區域,基本上中文的連續兩個碼是屬於不同區域(連續兩個字碼左右手的情況好像比較常見),打字時可以用不同手指連續按。所以五筆的字碼及其位置是有考慮打字效率的情況下設計的。而倉頡字碼的設計純粹就是為了裝逼,"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ABCDEFG",大家都知道鍵盤上英文字母的排序是為了迎合英文單詞的拼寫習慣(這句話是錯的,英文字母如此排序恰恰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詳細請看 @范雅楠 的評論,真是萬萬沒想到啊,裝逼被打臉了),而中文這樣排在打字速度上顯然沒什麼卵用。比倉頡優秀的五筆都被拼音淘汰了,何況是倉頡。
(2)拼音輸入法遠比筆畫輸入法好用。
很久以前,大家流行用五筆,會用五筆的還能鄙視用拼音的,那是因為當時拼音打字法太渣了,不能打出片語或者那些片語太不人性化了,只能逐字打,然而一個拼音對應多個中文字,再慢慢選。這時候倉頡/五筆的優勢就出來了,基本上一個字碼組合只對應一個中文字。尼瑪,這其實也是缺點啊,這就意味著你要打對一個字,必須打對所有字碼啊。現在拼音能打片語了,還可以記錄用戶習慣,完爆不會進步的倉頡。評論中也有幾位表示五筆更好用,這個見仁見智,用得開心就好。
(3)倉頡拆字碼真心難。
"明"簡單,"日月"。那"龜"呢?那"興"呢?那不記得怎麼寫的字呢?再加上香港人中文就不是學得特別好。。。反正我讀書的時候,倉頡打字是要專門開課來教的,學了一年,大多數同學還學得不怎樣,如果讓一般同學打一篇作文,那是滿清十大酷刑啊!
(4)倉頡的代替品"速成",更渣。
上面提到倉頡打字必須要會寫那個字,會拆那個字,還要每個碼都拆對,才能打出一個字。那如果有個字不會打怎麼辦?其實網上是有倉頡字典的,這個東西我們用了好幾年,只要把那個字輸進去,它就會彈出正確的倉頡字碼,教你怎麼拆字。等等,那我們怎麼輸入那個我們不會輸入的字?用速成,速成就是取倉頡的首尾兩個碼的一種輸入法。只有兩個碼,這就回到了早期拼音雞肋的那個問題上去了,兩個碼打進去,就會出現好多個字,然後你要按"+",進入下一頁,直到選到自己心動女生。如果一個字連它的首尾兩個碼都不會拆的話怎麼辦?可以用速成打出那個字前面的片語,比如我不會打「面」,我可以打「前」,再利用打字法的聯想功能,選擇「面」。其實還有各種很有創意的方法,這個要各顯神通了。
介紹完倉頡是多坑的東西,我在來說說為什麼香港還用倉頡吧,如有說錯,算我錯了:
(1)我們不會普通話拼音啊。
雖然現在中小學都會教普通話,口語我是覺得說得還可以(可見我的要求是多麼低),但是拼音真的還不行啊,大多數人是沒有能力打普通話拼音的,我的同學大概25左右的樣子很少有打拚音的(我剛剛大學畢業不久),40以上估計說普通話都不太利索,記得中學的時候,我的英語老師跟我們炫耀,他身為英文老師還會用拼音打字,真是學貫中西呀。╭(°A°`)╮
小朋友我就不知道了,以下資料來自@Peter Chu (一個來自香港的中學生)的評論:話說普通話拼音個度,其實香港年輕人大部份都識嘅
老一輩唔識好正常。宜家新一代慢慢都識?啦!有都應該係少量人。(我問平時會用普通話拼音打字嗎)
看來我已經老了,嗚嗚嗚嗚嗚,他都不把我包括在年輕人的行列里了,嗚嗚嗚嗚嗚!不過他說的會普通話拼音應該不是像內地人精通普通話拼音(正確率99%以上),估計也只有少數人能像內地人一樣流暢的用拼音打字,比如Peter就在他的回答中提到他用「九方輸入法」和「廣東話拼音輸入法」。
我都唔識漢語拼音。由細學到大都係唔識,次次考普通話拼音我都係唔合格……
我講梗嘅係趨勢……
他表示自己雖然從小學普通話拼音,考試還是考不好(不過他的拼音在同學中應該屬於學得不好的了),這點和我的同學一模一樣。(其實我只是想證明我果然還是年輕人嘛~ lalalala~)
我目測我身邊嘅同學漢語拼音水平大概可以打啱七、八成字
再補充一下,Peter同學在評論中更新(多次誤會你的意思真系唔好意思),估計他的同齡人(現在的中學生)拼音水平能打對7,8成。這個平均成績在我的同學中是難以想像的!!!但是不得不說和內地人用拼音打字(99%的正確率)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一個輸入法的正確率只能達到4分之3還是很蛋疼的,每打100個字就要拿出25個字想想怎麼拼,怎麼改。不過我相信以後大家會學得更好的,特別是在倉頡那麼難用的前提下,如果能堅持一段時間打拚音的話,正確率很快就會提上去了。
(2)會拼音也"冇燃用(沒卵用)"。
為什麼呢?上面已經回答了你了,你知道"冇"的普通話拼音怎麼拼嗎?跟我讀"mao"。而在網路上用粵語對答是很常見的。下面這句話隨機取自某論壇,有好多字都不知道普通話怎麼念吧?" 如果我係果個咩都唔識,淨係識貼新聞既風生水起,睇到篇野真係會HIGH到幾日都訓唔著覺"。
(3)會拼音還是有卵用的,不過是廣東話拼音。
以前和一些不會打字的同學聊天常常會收到廣東話拼音文。類似這種, suo yi luen gum ping jar。不過這裡有個bug,第一我不一定看懂,第二他不一定拼對。然後下面是重頭戲,為什麼說會廣東話拼音有卵用呢?大概兩年前吧,Google推出了廣東話拼音輸入法,那時我的同學們正好上了大學,學了廣東話拼音(香港要在上大學後才會正式學廣東話拼音,但是廣東話拼音的難度遠比普通話拼音大),終於可以愉快地打中文了,當時這個輸入法火得不得了,我的Facebook都被我的小夥伴刷屏了。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又回復平靜,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發現自己的廣東話拼音正確率也不怎麼高-_-||。
說了那麼多,那在香港我們到底怎麼打字呢?
(1)英文,包括港式英文
(2)倉頡,會的人不多也不少,你看看香港的招聘網站,常常會寫要求會打中文字。(? ??_??)?你們肯定以為這是基本技能,但是在香港並不是大多數人掌握這個技能,熟練的就更少了。我在一家中資機構實習過,認識一個經濟研究員,碩士畢業,寫中文報告是拿起手指在鍵盤上逐個鍵慢慢按的。還有簡易版倉頡,也就是速成,這個用的人比較多。我猜是因為大家拆碼的能力並不怎麼樣,本來學校都是教倉頡的,但是學得不不好,很多字都不會拆,但是拆首尾兩個碼還是可以的。在學校的時候並不一定要打字,因為都是手寫的嘛,所以沒有逼著自己學號倉頡。但是工作需要打字時,發現自己倉頡忘得七七八八,只能用速成了。(3)廣東話拼音文(4)谷歌廣東話拼音輸入法(5)手寫板(6)拼音打字法(7)九方輸入法,就是諾基亞手機那種只有9個數字鍵,按筆劃打字的。那個方法發簡訊很爽啊,還可以盲打。但是想想用諾基亞手機打幾千字的報告,那酸爽~~~不過還是有不少人用九方的,因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能打字呀,而且在旁邊的人連打字都不會的情況下,我一分鐘40字的速度是飛快了好不好。這個你們肯定不理解,因為絕大多數香港人根本就沒有體會過用普通話拼音打字1分鐘120字甚至是180字的速度呀,所以心理也不會有什麼反差,原來打字是可以那麼快的!?你猜我這篇是用什麼輸入法寫的?當然是拼音,如果是倉頡的話,我會惜字如金,只會答"不愛"。所以倉頡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沒有我那麼多廢話XD倉頡很好用~基本上只要看到那個字怎樣寫~ 就能打出來~
作為澳門人~
雖然不懂拼音~但是我也可以簡體字喔~就是因為我把倉頡拆字法配到簡體字內~超過九成的簡體字都能輕鬆打出來~我用倉頡打字速度很快的~基本上不用思考就可以打字出來~連鍵盤也不用看~作為香港人的一份子,我極度厭惡倉頡。為此,我學了九方。然則,它是商業軟體。我不想我以後的打字生涯被它所捆綁。所以,我學了粵拼。現在在用。我用粵拼打字沒有用九方打字般流利。不過嘛,我的打字速度正在進步。
基本上九成人都不會用。
殘廢版的速成(只取倉頡的首尾碼)比較多人用。其次是九方(有人有誤解以為是電話上的筆劃,其實不是,是基於字形分割的),熟練者大約40wpm。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學會普通話拼音和粵語拼音。
拼音輸入的最大優點我覺得是輸入的聲母和韻母可以自成顆粒,令詞組搜索變得準確。而倉頡和五筆這種字碼過於散序的輸入法會令提示欄利用效率變得很差。其次,在輸入時按空格已經完全成為多年以來上百萬次的肌肉反射,要轉移到連續輸入對本來已經為數不多的倉頡用家的大部分來說都是頗有難度的。
如果是日常輸入,因為詞組關係,我覺得拼音有很大優勢。
要說倉頡的優勢,除了古文輸入之外。
就要從缺點中找了,散度高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進行輸入糾正。這是拼音很難做到的。拼音的知識庫是基於正確的輸入而推測可能的詞組,但一但輸入有誤(不是z/zh 這種發音錯誤,是a和s這種旁打失誤),顆粒組成就會失效。而散度高的輸入法,反而可以用知識庫和演算法反推作為輸入糾正。所以,五筆和倉頡是作為為數不多可以在智能電話上進行盲打的輸入法。
但實際上,因為難度和速度,也沒有多少人愛用。
我只是因為盲打而繼續倉頡的。但一邊看資料一邊輸入的感覺,實在好。好用,因為不用選字
本人最近在學速成輸入法(為了入鄉隨俗和增加找到更好的工作的機會)來到香港後,剛開始也是拒絕學倉頡,速成等的輸入法,因為覺得很麻煩,要記住左右的倉頡碼和輔助字形,而且我覺得只要用到我自己熟練的一種輸入法不就足夠了(普通話拼音),這樣工作效率不就更高嗎?但是後來發現這個想法在香港行不通啊,當你要應聘文書類的工作時,幾乎所有公司都是要求能中文打字,面試時還要測試你的打字速度,最最頭疼的是它提供的電腦上輸入法只有「倉頡」或者「速成」,如果好運的話有些公司的電腦上可以找到「微軟拼音輸入法」,這樣或許就能過得了關。如果你打字不過關,一般這個工作就與你無緣了,像我,之前面試了很多間,在打字這關就直接fail了。。所以,現在終於下決心,我要學好本地常用的輸入法,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By the way:其實速成也不是很難,只是要記住一些倉頡碼和輔助字形而已,只要你不是嚴重失憶患者都能把它記住的,慢慢來,一天背一點,然後每個字慢慢摸索,你就能逐漸掌握到它的拆碼規律了。
本來早期學會的是五筆輸入法,然而當時的 iPad 及 iPhone 並無自帶五筆(注意不是純筆畫輸入法的「五筆畫」),反而有自帶倉頡。由於當時不會用,又看到拆字的規則較繁瑣,只好把它當玩具來玩了。
其後我加了某個繁體字交流群,規定群內交流必須用繁體字,而我對音碼類的輸入法有些厭惡,即選字相對不自由。這時開始試著使用倉頡,看到不會拆的字臨時看字根表,從最常用的字開始慢慢攻下。時間一長自然也習慣了,發現也沒複雜到哪裡去。然後我提一下速成,即倉頡的只取頭尾二碼的版本。這個對不願意學習倉頡的拆字瑣碎規則的人來說也是件好事,不過我要提的一個致命缺陷,不是重碼多,而是「包圍省略」的問題:(漢字——倉頡碼——速成碼)
鍋——金月月口——金口橋——木竹大月——木月不難發現,在倉頡碼中,因為「鍋」的「咼」下面的「口」能在字身限定的三碼內取到,所以正常取碼;而「橋」的「喬」下面的「口」卻不能在字身限定的三碼內取到,按照「包圍省略」規則,尾碼要取外面包圍的「冂」,即「月」。關鍵是如果一用戶只學速成碼,只知道取頭尾二碼,而不知倉頡的取碼規則的背景,那麼必然會困惑於上述兩個例子;即使了解倉頡的規則,在不熟練時也得花一定時間來預判是否需要「包圍省略」。光是把筆畫拆斷這一條,倉頡輸入法就不能稱之為優秀的輸入方案。「出」這種字,小時候學寫字的時候著重強調不是兩個山。牽強理解成五指伸開也決對不能理解成兩個疊在一起的山。
看到好多說倉頡難學、不好拆字的,所以這應該算是倉頡的一個缺點吧~
但倉頡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提筆忘字」的現象。
而且習慣之後倉頡的效率也是滿高的。
個人觀點認爲這些輸入法,比如倉頡、注音、拼音、五筆,對了還有粵拼,凡是習慣之後都是可以用的很流暢的。
當然現在都流行「智慧型輸入法」嘛,所以不管是倉頡類的還是注音類的都會很好用。
對了,這個問題是「如何評價倉頡輸入法」嘛,我個人給出的評價是:
雖然學習和人門成本比較高但是很強大。
有些領域(比如古籍錄入)用倉頡就會事半功倍。
日常使用習慣就會很快。
以上。我時常寫文言文,用吳語、老國音、北京方言、國語、中古漢語思考,有時還會把多種方言音混用,而且不喜歡選字,所以拼音類可以排除。在形碼輸入法里,只有倉頡是 iOS 內置的,所以用倉頡。後來就成習慣了。我覺得 OS X Rime 的倉頡最好用,再是 iOS 內置的倉頡,Windows 自帶的倉頡難用又難看,所以也用 rime。目前電腦上統一用 rime,手機上用谷歌注音輸入法的倉頡(android)和 iOS 內置倉頡(iOS),漢語拼音為輔助,輸入簡化字語體文時用。
我知道的用倉頡的人,大多用第三代倉頡和大新倉頡。但使用形碼輸入法的人,使用無蝦米的更多。如果想學倉頡,推薦大新倉頡的教材,我當初學大新倉頡不到一星期,就可以日常使用。
以我的經驗來看,澳門那邊日常都不會用到拼音,連粵語的拼音都很少用,而學校裡面一般都會向學生教授倉頡輸入法,所以我身邊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是用倉頡。但是要適應倉頡輸入法的取碼規則和對應的字元,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有些上了年紀的人,會比較喜歡筆劃和手寫輸入,因為不用記很多規則~
當然,如果忘了那個字是怎樣寫,那就完了……一旦深入研究,就會発現坑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多。
倉頡不是那麼容易的東西,隠蔵規則和輔助字形是一個大坑。
有些隠蔵輔助字形我們問了沈奶奶才知道,例如「冎」的上部,就是「月」的輔助字形,所以「冎」要取「月月」。但是民間碼表就不知道這個輔助字形,所以就錯了。
這作為隠蔵字根,不知道本身沒什麼問題。
但有些人甚至連微倉的錯碼都覚得是対的,例如這個回答。
所以有些人自詡「精通倉頡」,実際上可能水平也不如我這個初中生罷。
[Tsuzuku]
推薦給港澳的小夥伴,筆畫輸入法(筆畫鍵盤)特別好用!上手快,只要知道筆畫就行!
倉頡好是好,但是重復打一個字[擬聲字]個人覺得好麻煩,比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貌似他們現在手機都用注音的更多了,不過我們辦公室有個電腦鍵盤上是標倉頡的。不過我看他們打字還是會一臉懵逼。。總覺得倉頡與注音都比拼音難得多,對我這種只會拼音,連五筆都不會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書。。。
在通用簡體字的內地,要用繁體寫論文大概只能用倉頡吧……總感覺搜狗繁體版不靠譜不過麻煩是真的,導師啪啪啪啪啪才能打一個字
易學 ,手感好,能通過倉頡學習漢字。
倉頡?
天雨栗 鬼夜哭 思念漫太古「全世界的房子大概有十億棟吧?」但會被我們記得的房子並不多。 「巴黎鐵塔、東京鐵塔、杜拜塔……。」你 開始蜷著手指算了起來。塔代表了人類的渴望、驕傲、野心,想要爬得更高,想要看得更遠。曾經,全世界的人聯合起來,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塔。 這件事情觸怒了神,他用一陣轟天巨雷把新建到一半的塔推倒, 並且把所有人類都震聾震啞,各自四散天涯。 人類失去了共通語言,孤獨的盤據在各方。 沒有語言,戀人無法絮語,於是人類又想盡各種方式重新創造文字。 但,倉頡不只有一個,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 創造著各自的文法。我心裡的文法跟文字,跟你的一樣嗎? 幸好愛情是繞過文字與語言的魔法。免費、系統內建而又不算太複雜且具有簡化方便學習版本的字形輸入法。(雖然說我還是學不來)
推薦閱讀:
※2016年人均GDP台灣22K大陸8K(忽略小數點;美元計),請問大陸什麼時候會超越台灣?
※台灣籍的人如何逃兵役?
※從 2014 年 3 月來看,台灣經濟的現狀是怎樣的?看好其未來恢復的趨勢嗎?
※如何看待「台灣遊客阿富汗受傷,PTT網友:趕緊去找中國大使館」這一現象?
※民主體制要怎樣實踐才算是成功 (有關台灣民主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