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是暴利行業么?
寫在前面:本題原來的題目是:醫療是暴利行業嗎?我的回答是針對原題的,不管提問者原來是怎麼樣的心態(我妄測有一定「惡意」),我的回答都是認真從經濟學層面來寫成的(我非經濟學專業出身,所以用詞不當請專業同學海涵)。
由於題目被 @Zampeli Diana女士修改——恕我直言,修改極為無理,不尊重我認真回應問題的態度且把值得探討的題目換成了純粹的藥物經濟學問題——所以,本答案不會再作後續更新。專欄文章對本文作了補充和修改,麻煩請移步:醫療行業是暴利行業嗎? - 洪言若輕 - 知乎專欄
————————————————————分割線———————————————————
這個問題,我的看法也許和同僚不同:醫療行業必然是一種暴利行業。
任何非市場經濟的行業都有可能成為暴利行業,古今是,中外也是。醫療行業恰恰就是非市場經濟的行業,因為:
1. 顧客的需求永遠是醫生定義的(進行何種檢查、使用何種治療手段)——你們見過市場經濟下,是由賣方指定需求的么?圖樣圖森破。2. 價格都是由第三方指定的(中國很明顯,國家定價;國外其實也一樣,保險行業會定價,請大家不要忽視這個「手」)這兩個點決定了醫療行業必然有獲取暴利的基礎。
西方的診療費多貴?檢查多貴?藥品多貴?想來大家應該知道,但是人家有比較好的保險制度。你看,美國喪心病狂的新保險法案,多少利益相關的企業反對?估計前途不怎麼看好。
我舉個例子,阿法替尼這個靶向葯,9萬刀一年的治療費用,要是沒有保險,美國估計用得起的人的類型和國內也差不多吧——都是有錢人。
然後有人要爭辯國內診療費這麼便宜,這個當然是事實,國家指定價格而已,而最終這個畸形價格其實還是會轉移到藥品加成上。而且由於商業保險不發達,還不是患者最後買單?於是一方面患者說看病貴,另一方面醫生說我窮死了。真正拿到這個錢的,醫院、政府和某些收回扣的人吧。
國外診療費貴,但是沒有藥品加成(保險公司其實會監控的,要是保險拒賠,醫生可不會傻到給你開),而且商業保險完善,所以有保險的人覺得不貴(但是照樣有看不起病的人,而且不少,這些人有額外的政府保障計劃覆蓋)。
以上兩種,不過是朝三暮四的把戲而已。但是後者市場經濟發達,引入了多方博弈機制,所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事實上是暴利行業的事實。其實有心的話,大家可以去看看,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老祖宗在哪裡?誰推動的?就應該知道這裡面的把戲了。
先說這麼多,其實有很多好探討的。想到再補充。你肯每周幾次花幾百塊錢吃一頓飯,卻不捨得得病的時候去掛個專家號,嫌幾十塊的挂號費太貴;你肯每年1次甚至多次花幾千塊錢買個手機,卻不捨得給自己和父母去每年做個常規體檢,嫌幾百塊檢查費太貴;你肯花幾萬塊錢買個包包買個衣服買個戒指,卻不捨得為得病的自己或者親人做個手術,嫌幾千塊的手術費太貴;你肯花幾十萬塊錢買個車,幾百萬買個房子,卻不捨得為了拯救你那寶貴的心臟用個支架,嫌幾萬塊錢的材料費太貴……那麼問題來了,在邊遠地區和大部分二三線小城市大家工資普遍幾大千以上,而挂號費普遍幾塊十幾塊,大部分藥品幾十塊錢一盒的情況下,究竟是醫療行業過於暴利,還是一些人在投資健康方面實在過於小氣?
與醫療相關的保健品,某些非必需藥品,黃牛,醫鬧等等均為暴利行業。而醫療本身並非。
顧客認為自己所需要的好多東西,都是沒事什麼卵用的。
1.國內醫療比國外便宜太多太多。在歐美治個小病貴死,還不能立刻看病,要等很久預約。國內治病相比來說便宜,不算暴利。(雖然國家補貼可能相比歐美弱一些,不過這不是醫院和醫生的錯吧,不敢多說)
2.醫生:程序猿般的工作強度,配上普通工薪階層的工資。(病人半夜有情況,醫生敢拒絕加班?)
3.國內醫生是高危行業,面臨被砍死捅死錘死的生命危險,治不好就該死,要隨時留錢備著自己的後事。
4.一個ct機1000多萬,280做一次。15萬的車租1天還400呢,3萬的相機租一天還要400呢,上一節鋼琴課還要500~1000呢。
5.你吃的葯,不知道多少科學家開發了幾十年,生產過程有無數的規矩,一點馬虎不得,生產設備極其昂貴。藥品製造可比食品複雜多了。。。很多時候,同樣價格的藥品和食品,大家往往心甘情願去買食品,但是覺得藥品是暴利。你去參觀一下藥品生產工藝有多複雜~設備你買一個看看有多貴。
5.你看一次病,用到的設備動輒上千萬一台,給你看病的主任醫師,主刀醫生,麻醉師,他的父母花了一百萬供他讀書到三十歲,讓他讀十年大學,三十歲博士畢業,可能還賄賂了領導才當上重點醫院的主任。一棟一流醫院裡,隨便開一槍,打死3個博士,1個科研專家,打壞幾台設備,每台能抵一家小公司價值。你住院的時候,護士、醫生、藥房、設備、手術室、24小時全年無休等著搶救你。成本實在不是你能想像的,什麼暴利公司都沒這麼大成本。
因為醫院背負著道德壓力,賺錢了那是違背道德的,治不好那是該償命的。
而事實上確實可能還是暴利的,但暴利沒被真正用心醫術的醫生賺去。而是被。。。再說我要被抓捕了。。。有一件東西,進價10塊錢,賣100,你說暴利不,確實暴利。但是你一年只能賣1000個,一年到頭,掙到兜里的錢也就不過幾萬塊,你說,這個生意暴利不?言歸正傳,醫療行業是否暴利要看從什麼緯度去看。1,醫療行業是個小行業看了這張表大家就明白了,全球300億美金不到的公司就已經穩居國際巨頭了。國內最大公司也不過百億人民幣的規模。一款產品,能賣個幾千台,就算是賣的不錯了,上萬的都是爆款了。
銷量小,這就註定了醫療產品的毛利必須高,否則養家糊口都困難,更別說持續性的研發投入了。
2,說到毛利高,也只是個相對的概念,整個行業的毛利水平都在50%以上,但是凈利潤水平僅有不到20%了。當然,這比傳統家電和消費電子要好多了,可然並暖,別人賣100個,你能賣一個都不錯了。這個世界不存在所謂的暴利行業,只是某些行業的隱性成本我們局外人看不到,讀不懂而已。醫院一台儀器多少錢你知道嗎? 單單一台CT機800-900萬元,無痛胃鏡機400-500萬元
你知道暴利二字本身就代表了你的立場,利潤率是2%也好200%也好,數字本身是沒有感情的。所以基於你認為醫療「暴利」不太合理這件事,我想說:如果在完全自由的市場,你並不會對一個利潤率高得嚇人的行業產生負面情緒,一招鮮吃遍天嘛!再所以那些我們覺得擰巴的「暴利」行業多數都出現在不自由的市場。
暴利一詞本身就含有貶義。
而且這種問題無法斷定是或者否。
如果你只想得到一個答案,我只能說自我洗腦是幸福而危險的。僅對醫療盈利說一點點。利益相關:三甲醫院醫生,工作四年。首先,如果把醫療做為商業來看待,那麼,它區別於多數商業行當的地方有兩點:
1、它並非利用了人的慾望,而是利用了人的恐懼。2、它並非用商品和你交換,而是用信息(知識)和你交換。同樣利用人恐懼的行業,有保險業,可保險業專業性(也就是第二條)太差。
同樣利用信息(知識)進行交換的行業,還有:教育,律師,諮詢。
在這些行業,由於信息的極大不對稱性,導致」顧客的需求只能由服務方定義「。這也是我們對醫療和教育行業職業道德要求很高的原因。
但這不代表醫療行業不能商業化,完全可以,就是用內行去評審內行,可是這個評審是有門檻的,不可能你找一個醫生看了病都再找一個醫生問問前面那個看的對不對(其實也有很多人這麼做,特別是對於惡性疾病,很多患者都會去北京的醫院再做一次檢查)。
而這種信息不對稱性也導致醫患關係的緊張。不得不吐槽一句,為什麼古代醫療事故就少呢,私以為是那個時候治癒率很低,大家默認得病就會重,搞不好就會死,而現在治癒率提高後,大家的心理預期提高了,認為應該能治好。
有的答案說藥品的定價權在國家,這個我不了解,但我感覺不是這樣。只是價格受到監管,而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就像火車票,景點門票一樣。
最後回到問題,據我所見,醫療行業是一個龐大的行業,而單純就診療過程主要還是技術工種,而非商業行為。但很多行業依附在上面,這些行業則完全是商業模式,從而導致了一些額外成本的提高。
並且,隨著社會的轉變,醫療行業的從業者也會和其他人也一起變得唯利是圖。大家都是人,不要試圖過高期望或綁架任何人。也許人性本來就有可怕的一面吧。我是做診斷行業的,是國產企業。我來說說醫院在檢驗診斷方面的利潤。
跟做葯的相比,我們做診斷試劑的真是太窮了。為什麼呢?因為藥品是按照賣價進醫院的。現在取消藥品加成了,醫院多少錢買來的葯,基本上賣給患者就是多少錢。
而我們做診斷試劑的呢?儀器要虧本賣給醫院。然後試劑呢?100塊的檢測項目,出廠價大概20塊,20塊不是賣給醫院,而是賣給經銷商,經銷商交完稅以後,50塊左右賣給醫院。醫院100塊賣給患者。也就是說,醫院的毛利潤在50%左右,進口的產品利潤率會低一些,這也是醫院用國產產品替換進口的動力所在。在扣除耗材、人工、房租、水電、稅費之後,最少有40%的利潤。這個利潤比較高,不過也算不上暴利。為什麼醫院不直接從廠家採購試劑呢?比如,3折採購,廠家和醫院都能多賺錢。因為醫院採購是權力導致的行政壟斷,沒有關係很難賣的進去,廠家必須找第三方來賣,要不然年銷售業績會低的很感人。所以現在診斷實驗室成為醫院的重大財源之一。但是因為診斷跟藥品銷售相比,整體的生意規模規模不大,能夠給醫院貢獻的利潤還是有限的。所以這樣的利潤率是暴利還是平利?就看個人的理解了。答,不是再答,與醫療有關的都是。譬如各種神奇的神奇的神奇的保健品醫院周邊,陪護成本。等等
不是說好的非營利嗎,怎麼成暴利了,OMG
很多時候,在中國,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提問會是:百度是個暴利公司嗎?很顯然,答案是肯定的。
是的,國計民生的事情,不僅考慮價格高低,還有救濟,弱勢群體。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醫生不願意和病人聊天?
※外科醫生拒絕給重症病人做手術的動機是什麼?
※如何看待醫生搶救時剪壞患者衣物 救完人被家屬索賠千元?
※在醫院住院為什麼會有病人逃單?如何制止這個問題?
※醫生在做手術時突發疾病,應如何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