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考慮過完全殖民化中國嗎?


中國沒有被全盤殖民主要是位置不好。從歐洲出發,中國和日本正好位於所有航線的終點。

地緣環境也很差,北邊有俄羅斯,東邊是正在崛起的美國,南邊英法已經在競爭了,而且荷蘭還有一定的勢力。

與中國類似的一個例子是美洲,因為距離近,列強都能插手,打的那叫一個昏天黑地,最後各大殖民地全獨立了,法國還革命了。

對比印度,東南西北四面無鄰(喜馬拉雅山脈在19世紀可以視同太陽系以外了),接壤的幾個國家都在英國控制之下,而且下手很早,在法國還沒來得及插手的時候就被英國收入囊中。

英國有過在中國扶植傀儡政府的想法。但也只是個想法而已,議會都沒深入討論過。其實當時太平天國就是現成的替代政權,二把手還親西方,但是西方人最終選擇扶植剛被自己打趴下的清政府。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如果是為了壓榨和剝削,一團散沙是最糟糕的情況,北洋軍閥時代就是證據,高效廉潔而又專制的中央政府才能最大限度壓榨人民。各大列強開拓殖民地無一不是努力建立統一的政府,像印度完全就是靠英國人的武力才實現統一的。

還有一點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是,如果中國分裂,那殖民成本最低的俄國必然佔據最大份額,就光憑這點,也不能讓中國分裂了。

神告訴他,可以滿足一個願望,但是他的鄰居都會得到雙份。

他想了一下說:請挖去我的一隻眼睛。


1首先太大 沒有哪個國家在當時有實力 一個吞下 所以劃分勢利區域

2我們的思想上 人文上 還有物質上 基本已經有幾千年的牢固社會

如果他們直接把清政府或者中國性質政府搞掉

讀書人首先不同意,而在當時尤其漢族人已經突破八旗制度 拿到兵權(在這點上,雖然後面有造成軍閥勢利分裂混戰,但是得感謝慈禧)人文的統一,使我們大致劃分出哪些是屬於我們(清朝/中國國土)是我們的堅決是我們的!只能在中國人手裡,中國人里誰當領頭另說。(和現在台灣等問題一樣。只要是中國人領導,不分裂就可以。它喊喊口號,我們就抗議。

但是上台的要不是中國人……後面就不說了。)

3投入太多和西方列強收穫的利益不符(投入過多 得到的少於投入)

4西方列強本土還有各種糾紛,自己的國土就是自己的立足之根本。關注點還是在自己國家上(比如改革,革命,和他國的糾紛等)

5當時是商人操控政治較多,不會像維多利亞時期,帶有濃厚的佔領土地性質。貴族,資產階級關注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以上我想到的!


因為你要參看世界史來分析

一、中國是距離歐洲列強最遠最後一個被入侵的大國。

二、殖民這事,不是說一說就成了,需要大量的軍事力量投入,所以不是說隨便來個西方國家,就能殖民的,在鴉片戰爭時期,還可能有力量對外殖民的,只有英、法兩國。

英國確實是和中國開打了,並且簽了條約,同時你還要注意到,英國在阿富汗還有戰爭,如果過多投入在中國上面,阿富汗怎麼辦?歷史上印度幾次被攻佔,都是來自阿富汗的政權。英國人不可能冒著印度有失的風險,過多的投入到中國上來。

法國七月王朝的政局更加不穩,工人運動和民主共和運動開始高漲,拿三在1840年發動政變還被捕了

三、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英、法、俄還在打克里木戰爭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時候中國內戰,倒是一個瓜分的好時機,但是,英國又在鎮壓印度大起義,美國又開始內戰,法國又在干涉墨西哥。


別因為戰敗過和自稱第三世界就真把中國當成非洲拉美啊,那些地方連輪子都沒發明,我大清怎麼說也是個高度發達的封建帝國了,更像是奧斯曼這種。好歹清朝還打贏過法國沙俄,國力也算是當時一強,不是說吞就能吞的下的。


1.文化原因。首先,我們說文化。中國自漢朝以後,確切的說是自漢武帝劉徹之後。統治者便一直以一種文化作為統計階層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儒家文化。這是不可動搖的。無論是歷代的中原文明還是受中原文明影響頗深的塞外文明,比如遼、金、西夏他們都是堅定的儒家文化的倡導者。比如西夏,這個由党項人所建立的異族國家,同樣將孔子奉為至聖先師。甚至比中原更為崇敬的將孔子奉為皇帝-文宣帝。我們反觀印度,印度在莫卧兒時代便是多種思想交織的社會。比如他們統治階層信奉Muslim,但同時呢,他們也提倡印度教本身的文化價值。固然這造成了文化的多樣性,但同時也削弱了一個國家面對外來文明時的文化抵抗力。《左傳》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這種情況下,要徹底顛覆幾千年以來中國人世代信奉的儒家文化,其難度肯定比顛覆一個融合了多種文化的國家要困難得多。我估計當時的西方人未必就那麼了解中國,肯定對這句話也未必知道。但本能的感觸告知他們,中國的文化對外來文明的抵觸情緒是很強烈的。通過當時在中國的傳教之艱難便可見一般。

2.政治原因。自Vasco da Gama發現印度次大陸以後。所謂的神秘東方的面紗便開始慢慢的對西方揭開了。到19世紀的時候,印度對西方已經沒有什麼神秘感了。但相對遙遠的中國還是頗有一種神秘的韻味的。神秘意味著未知,而未知則意味著多變。在當時誰都摸不透深淺的情況下,西方列強也都不願意過多的進行政治上的這種未知的試探。況且中國在清末人口便達到了4萬萬,試問當時那個國家有這種能力和決心來徹底統治中國呢。至少這龐大的人口基數對它們們來說就是恐怖的。而且在當時,西方列強在瓜分在非洲和南美的殖民地的問題上已經是彼此搞的精疲力盡了。誰也沒有能力一口吃下中國。如果這一口吃不下而大傷元氣的話,非說是中國得不到,恐怕已有的殖民地也難保。我們說鴉片戰爭,中國慘敗,其實我們看看對中國宣戰的國家當中,除了日本是動了真格的外,其他的都沒有派主力參戰。英國最後也不過才4000人。開始的時候要不是中國差點餓死了英國那一船外交官,英國甚至壓根就不打算開戰。

3國家實力原因 大清在19世紀並沒有像其他弱國一樣 武器裝備的也沒有代差,包括後來的洋務運動提升了軍事實力 和對法國對俄羅斯的軍事勝利 末年的中興 都讓帝國主義國家對吃下這個清朝沒有把握 到八國聯軍時期 帝國主義還看到了義和團,之前的太平天國 讓帝國主義覺得一個穩定的清國比什麼都來的實在 除了日本外,歐洲各國對清國沒有佔領土地的慾望和企圖心,(毛子例外 歐亞雜交斯拉夫種)


奧斯曼土耳其離列強那麼近也沒有殖民化啊,你把清帝國看的太扁了


瘦死駱駝比馬大,單個列強沒能力吞掉中國。日本算最接近吞併中國的,結果被列強群毆,現在還被壓著。美國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策略,也排斥單個列強支配中國。因此中國是半殖民地。


這是錯誤的理解。英國之所以是世界大國,就是在當時英國以貿易本身立國!英國的殖民統治最簡單的方法是扶植傀儡政府,英國人間接統治。英國人直接統治的可能性很小。具體到中國,世界大國從來沒有想過把中國殖民化,但想過把中國分裂成許多小國家。換而言之,西方各國要的是利益,並不必然是殖民統治。


西方列強考慮沒考慮不清楚,但是中國東邊的「列強」倒是考慮過並行動了


推薦閱讀:

法官是人民的代表嗎?法官應該有(更多的)少數民族或女性嗎?
為什麼英國很多從親戚繼承遺產的故事?
英國到底哪裡好?
有誰了解英國大學的 Creative Writing 課程嗎?
丘吉爾在競選講演中引用了哈耶克的話攻擊工黨候選人艾德禮真的是他敗選的重要原因嗎?

TAG:歷史 | 英國 | 鴉片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