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古文有哪些好處?
從書店出來的時候,門口的大媽看著我抱了滿懷的書,很不屑的看了我一眼:「XXX小學沒畢業也當了大老闆,看這些書有什麼用啊,還不如多打一份工。」我笑了笑沒有說話。這是倖存者偏差,你讀過書就明白了。我想起以前我的室友也用過這種眼神看過我:
「你讀這些雜書,有什麼用嗎?」
我依然笑了笑什麼都沒說。你多讀一本書,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當你欣賞沿途風景時,只會說「卧槽好美。」我則不露聲色的在照片角落配上隨心的幾筆絕句七言。當你看到身邊美女時,只會說「卧槽好美。」我會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當你被人坑過吃虧時,只會說「******。」我早已用博弈論和經濟學得出了最優解免於上當。當你抱怨時事制度時,只會說「******。」我已經看清了它的實質,不會因為無知所以抱怨。我讀過了很多的書,也確實忘記了很多。
就像孩提時吃過的食物,雖然絕大多數已經忘記了味道。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化作了我的血肉筋骨,成為了我的一部分。就算那些高數、物理、化學、馬哲等與生活平行的東西,對我而言也有深遠的意義。是的,買菜確實用不到它們。但它們能決定你去哪買菜,買什麼菜。更何況,不學這些,你的所受的高等教育難道要教你買菜嗎。在我不能遠行的年紀里,閱讀為我照亮了窗外的世界。在我懵懵懂懂的年紀里,閱讀為我構築了正確的三觀。在我渴求關愛的年紀里,閱讀為我帶來了安靜的陪伴。在我涉足世事的年紀里,閱讀為我精進了生存的技能。因為閱讀,所以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感觸。
面對挫折,知道如何堅持。面對機遇,懂得怎樣把握。面對惡意,更加處變不驚。面對世界,總會心懷謙卑。一直到有了一種名為「書生氣」的東西,對不能釋懷的事情開始變得從容淡定了。筆記上的封面有一行燙金小字:「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自己。」面對一個劣性的人,也許不能這樣輕易的離開。但一本不好的書,我可以從容的將它放回書架。很喜歡馮驥才先生的一句話:
「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看著那些人的人醉生夢死,庸庸碌碌,伸出手抓向你的腳踝,想把你拉到深淵和他們一起。但是對不起,這個世界,至少還有人是清醒的。韓愈的《原毀》亦云:「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旅途中從來都不缺少惡意,所以應當存留一份堅守。那些射向你刻毒的言語,雖然使你傷痕纍纍,但卻是鞭策你的笞杖。我尊重你看不起我的權利,但也保留我當你是傻X的權利。「荒唐的是你,看不穿卻說我可憐。」轉載自 @晏墨涼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讀書萬卷始神通,腹有詩書氣自華。唐太宗曾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往事已逝再去追究他對與錯已經沒有意義,但至少會告訴我們這樣做會有怎樣的結果。以史為師,對而行之錯而改之,這樣才能更好的規劃好自己的路。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古文可以提高自己對古代人的理解,了解古代文化傳承。同時也可以增加閱歷,精鍊談吐,氣質由內而外更顯高端。
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老家是南方的一個氏族村落,有請一群老婆婆到自家念佛的習俗。有一次輪到我家,時辰到了,但我奶奶還沒到。那時年紀小,不怕羞,我便頂了空念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其餘的老婆婆們臉上都是一個大寫的「驚了」。等我奶奶到了。把我替下的時候,我奶奶露出的慈祥目光彷彿是give me five。
.大學的辯論賽,辯題大概是「過河拆橋義與不義」。自由辯論階段。別人都是馬克思說、弗洛伊德說、富蘭克林說、韓非子說、王陽明說......而我的一個"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得到了對方辯友一個清晰響亮的「哈?」
.--------------------------------------------------------------我是分隔符--------------------------------------------------------------
好了,我們來說正經的了
.
讀古文的原因:在我的書單里,作者死一百年及以上這一大類里,他們說話都是這個調子(外文除外),我又想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麼,所以只好讀了。
.
但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候,除了一部分連我都覺得很水的,大部分書里我都能看到作者的影子在說「年輕人喲.....」
.
每次被他們虐翻的時候我都會叫囂「這麼多人打我一個,算什麼好漢!」於是他們商量了一下,開始排好隊,換成單個虐我。漸漸的,我被打出了快感,繼續叫囂著「下一撥!」
.
讀古文的好處呢
.
比如說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笑點,舉幾個栗子
.
初中時看《陳涉世家》會覺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是司馬遷當時一咬筆桿寫得那麼燃,陳勝原話可能還是施耐庵寫俺鐵牛比較寫實「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介於當時的緊張氣氛,以及反動集團平均義務教育水平很可能再加一句「媽了個巴子的,反了!」嗯,自己想想,覺得非常的有道理。
.
草聖張旭的《肚痛貼》
看介紹,昌黎先生說: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工部說: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讓我們愉快地看原文吧: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突然不能好好地欣賞書法了。
.
形容如來相貌,用的是「面如滿月」,形容武則天,或曰「月面」。用「月」字來形容相貌,有三義,一是白,二是圓,三是陰晴圓缺。但我希有師尊的是滿月,那月面就......估計阿武婆收到「月面」兩字還挺高興,嗯,又白又圓。不得不說文人都是高端黑啊。
自嗨呀。。哈哈哈。。
高三的時候。愛上了一篇古文。
《陶庵夢憶》的序。那是我在外地念書的第六個年頭。被當時最好的朋友兼最愛的人拋棄。學習成績穩居倒數。大學好像沒有什麼希望。神經衰弱,晚上睡眠極差。每天被各種各樣的小病痛折磨著。
那樣的情況下,最難受的是孤獨。身邊的人都在往前,只有你留在原地。晚上睡前想著,就這樣睡過去吧。「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械械如野人。舊故見之,如毒藥猛獸。愕致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絕。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窯,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妝點語也。」
「余夢將唔,尤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尤思驀塌二王,以流傳後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尤燒之不失也。」沒事幹就一遍遍的讀。看吧,很久很久以前,還有一個人的心情和自己相像。你不是一個人。與前人同喜同悲,人生百感皆有前跡可循,雖是百年孤旅但也不會感到太寂寞
作為幼兒園開始背《勸學》,到了初中已略略看過《詩經》、《易經》、《道德經》,上了高中又背過《朱子治家格言》、《心經》(高中那麼緊你懂的),大學暑假封閉一個月把《論語》讀了一百遍的人來舔著臉回答一下。
1、整個人氣質會變!
整個人氣質會變! 整個人氣質會變!這個自己是覺不出來的,但是周圍人會感覺到明顯的變化。
2、和各年齡段人溝通基本無障礙啊無障礙!(個別除外)
(尤其討媽媽輩兒的人喜歡)3、更有耐性,做事情更靜,堅持的時間也長。
4、偶爾會眼裡揉不得沙子。
要是有人看我再來更吧。讀書是為了明理,而非謀生。
為什麼要好處,我只看它喜歡。
我來回答^O^/我是一個學生,今年剛好大一,雖然大學裡沒有了語文,但我還是十分偏愛語文的,當然包括古文。 就寫作來說,讀古文可以鍊字,古文裡面幾個字常常就是一副畫,「半江瑟瑟半江紅」短短几個字所描繪出來的場景用白話豈是七個字就可以完成的? 就閱讀而言,讀古文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因為現在的很多成語,典故都是出自古文的,舉個栗子「不速之客」已經被用的很普遍了,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速」是邀請的意思呢? .◢████◣ █ >_ < █ ╰—┰—╯ ┕█┙ ∏接下來就是裝逼了,啊哈哈哈「你咋不上天呢?」換成古文試試,「閣下何不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慢慢的逼格,有木有,有沒有。好友送別,自己挖空心思說了幾句話,對方回一句「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路迴轉不見君,雪上空流馬行處」看看看看,幾句古文描寫的送別場面,,,,,,,,,自己剛才說的是什麼嘛,好恨自己書讀的少。(ノ=Д=)ノ┻━┻
很多古文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讀,都會讓你連連稱妙。
當時讀可能覺得不痛不癢,經歷過相似的事,有了共鳴,你才會恍然大悟:啊,原來也有一個人和我一樣,經歷過這樣的事。
1.個人最喜歡的《湖心亭看雪》。
全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如此風景,一場雪,一個人,一葉舟,一座山,一片天,一湖水,一壺酒,便是浮生若夢。
仰天不必長嘯,觀景不需作詩。
偶遇同道者,贈我一杯酒。問君姓名住處,其餘隱私不深尋。下船時我想,以後再遇到,便如斷萍流水,互不相識。
而一生遇志同道合者,如此之痴,寥寥無幾。
可遇,不可求。
古人如此,今人亦是。好多和我們一樣的人,遇到了,告別了,都沒有預兆。若是沒有這場雪,或許我們不會遇見,雪停了化了以後,我們也要各走各路。
雖然你讓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但是很可惜,我們只能走到這一步。過了這一步,我就該忘記你了。2016.3.21——————————(一條可愛的分割線)高大上的回答好多,我來寫個接地氣的,因為學中文,接觸古代文學古代漢語還蠻多的。
我個人感覺比較有意思的是自H,高中時候,每天吃晚飯看到心上人,老會腦補各種打招呼劇情,然後自敘旁白: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雖然一次也沒用上哈哈《西廂記》不算是難理解的古文吧,戲曲大多還挺白話的,不過今天剛上完這課就突然想起這件小事。有人講過類似的話,談八卦也是一晃一天過去了,看電影聽歌一天過去了,看書看看一天也過去了,沒什麼好不好處,說到底,就在於自己覺得值不值得。其實我覺得,立志大學補完電影啊番啊歌劇啊和錢先生立志橫掃圖書館在某一方面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hey baby你做到哪一步啦?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僅僅就是喜歡。它的魅力是白話文所沒有的
但凡生活中有人比較鄙視的說這種話,
我就會針鋒相對地回應:
你不懂,
其實我是個傻逼。新買了鋼筆試水默的是三弄想男票寫的是別賦看到江面的霧氣和花燈想起來素氣雲浮路過三爻不會念成三bo
感覺古文一個字頂倆字。懶人喜歡。對,就是我。
安寧。
推薦閱讀:
※怎麼讀懂一本哲學書?有沒有適合普通人閱讀哲學書可以推薦?
※為什麼現在能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的人如此少?
※買書的時候,相對於內容,書的封面和設計對你影響有多大?
※有哪些勵志的書籍適合送給好朋友?
※平時不愛看書的人有必要買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