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公司和小公司做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點?
最好能分析下要求、經歷等
2014年12月一個小的創業項目正式啟動,完整體驗從0開始,目前(2015年1月)基本上我是團隊的產品、運營、BD、測試……把目前體會到的分享一下:
大公司:寫規劃,過規劃,老闆那邊又沒過,鬱悶
小公司:沒人管了,自己決定做什麼,誰來告訴我這麼做到底對不對,有人來噴噴也好啊,找噴都是要錢的(至少得請人吃頓飯吧)大公司:競品分析,那個誰誰也做了類似的東西么,nnd,我大XX怕過誰,滅了他
小公司:那個誰誰也做了類似的東西么,大公司?額,怎麼避開他……小公司?找他聊聊,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大公司:用戶研究,申請用研團隊的資源呀,輸入目的,拿到報告
小公司:直接約人聊,吃飯,喝咖啡,聊天,隔兩天,繼續約人吃飯,喝咖啡,聊天,所以,只能做對目標用戶比較熟的事兒了大公司:評優先順序,最好我提出來的都是最高,把別人的需求pk掉,哈哈哈
小公司:沒有「別人」,先做哪個自己說了算,但反而要更認真的想——能不能再砍一點,再砍一點,特別心疼開發在沒那麼重要的功能上花時間,越是能低成本驗證,成功率越大么大公司:需求文檔,按模板寫啊,誰知道這次分配到哪位來開發……
小公司:自由流太舒爽了,我是excel寫邏輯,visio畫圖,axure示意Demo,完事兒大公司:老闆給的開發資源不夠啊,走,吵架去
小公司:算算現在幾個全職幾個兼職,開銷多少,再加人一個月又要多幾萬塊成本,更充分體會「時間就是金錢」,都是資源,容我糾結一下……大公司:怎麼還有這種低級bug,測試幹什麼吃的
小公司:自己測,自己測,總覺得測的不完整漏了什麼,擔驚受怕,為啥不找個測試?什麼階段說什麼話,能省就省……
大公司:需求變更,發現一個地方可以簡單優化下,可能要走流程什麼的,妹的省省吧
小公司:如圖,幾分鐘解決大公司:產品數據不好看(但也是「萬」為單位),找運營聊聊,給點力小公司:自己琢磨,用戶和內容,怎麼0成本冷啟動,找各種資料補課大公司:團隊組建,產品1:設計2:技術5:測試2:運營2:……
小公司:比例一樣,只不過,產品0.3:設計0.3:技術1.5:測試0.2:運營0.2:BD0.2,有零有整是因為有兼職同學,都得自己找,還有我自己是劈開來用的大公司:參加聚會,別人過來搭訕,你們正在做什麼呢?
小公司:只參加「有用」的聚會,目的性特彆強的去主動搭訕,嗨,我們正在做什麼什麼大公司:上班上知乎,偷個閑,嘿嘿嘿
小公司:連回答這個問題都是有潛在目的的,不說了……大公司:睡覺前想想,今天沒幹什麼又收入幾百塊
小公司:睡覺前想想,今天沒幹什麼又燒了幾千塊好像很多都和錢有關?不過還好啦,暫時不缺錢。只是一種新體會,兩種狀態下的同學都應該好好享受、珍惜,互幫互助、祝福彼此……很有意思,未完待續……大公司產品跟技術可能是不認識的。所以要寫很完整的文檔,要各個部門撕逼,產品的東西都有上級給你安排分解好。小公司講究快速,文檔寫重點,原型能看就行反正開發就在旁邊經常口說。同時產品還經常要兼職項目管理,測試,運營,分析,設計,甚至自己上馬寫代碼的我都見過。所以大公司練級下來整套體系比較全,小公司就是做事,倒閉後比較麻煩。還有大公司隨便做個什麼都有幾千萬用戶,出去也有逼格,你看知乎簽名掛著產品經理的基本都是騰訊裡面出來裝逼的
蟹妖
B家不到兩年經驗,400人左右中型公司不到三年經驗,相對比較小的公司呆過兩個,都是未滿一年
先說相同點:- 甭管大小公司,說穿了產品驅動的本質還是老闆驅動,只是有的公司的老闆會彈性一點,給大家一點掙扎的機會,或者是照顧一下大家的自尊心偽裝成「老闆只是提了個可能性,你們自己論證一下是不是可以做,當然最後論證的結果一定是可以做的。」也許還有極為罕見的老闆錢多任性人懶,那就真的是員工自驅動了。
- 目前無論大小公司,都開始講究方法論了,但是至於是玄學、神棍、海吹還是真材實料這個看運氣,尤其是看項目組和直屬領導的水平,跟公司大小關係有限,當然大公司或者好公司領導水平高的比例大一些。
- 大家都有可能一個項目周期很長,也可能一個項目周期很短,當然這背後的原因還是有差別的。
- 大公司一般項目流程很長,主要是要走前前後後各種流程,從架構組到經理到相干不相干的其他團隊都要周知一遍,確認沒有什麼問題了才能申請到人力,沒錯,PM跟攢電腦似的,申請立項完成之後才能挨個經理要人,1份UE、1份FE、2份後端RD、1.5份QA、0.25份運營,這麼配方子一樣的配出來一個產品。你說你全能神武開發設計一把抓都能做?沒戲,你就算做完了的話也過不去流程,上線你得拿各級經理確認好的郵件才能申請LR,如果不是人家做成的,你根本線都上不去(自己單獨做個工具或者demo的不算)。
- 小公司一般項目流程短很多,老大一拍腦袋我們要這麼搞,那行吧說搞就搞,只要RD、設計不掉鏈子,直接稀里糊塗就開始幹了,做出來再看。
- 大公司也有流程短的時候,假如是robin拍板,底下的人絕對一路綠燈開下去,只要你能拿個robin的話哪怕是微信截圖:「咦,那個XXX做的XXX不錯啊,怎麼我們沒有?」,那你就是拿了尚方寶劍了,各環節經理擠也給你擠出人力,什麼審批流程CI期限,那都是分分鐘搞定的。
- 小公司也有流程長的,主要是隊友掉鏈子,或者是老闆突然一拍腦袋發現自己沒搞明白,那就一攤子人都眼巴巴乾等著,或者做著做著無疾而終。
其次,要求不同
- 進大公司你的原型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你想的有多少,想得有多遠,想的是否有邏輯」,至於原型會不會畫,無所謂,有UE呢,我見過不少百度呆了很多年,原型畫不出來的
- 進小公司原型之類的基本功會看重,因為沒那麼多UE、用研、BA給你用,當然小公司也分高bigger或者低bigger,高bigger那種對設計之類的要求直逼專業水準,低bigger的話……你敢要求么?至於方法論之類的也會要求,但還是兩極分化,高bigger直逼BAT水準,低bigger,面試官自己都是神棍了,聊產品方法論跟玄學似的。
再次,工作內容不同
- 大公司雖然你要人要的很痛苦,但是產品確實主要做的也就是交付需求,需要會的東西不是特別多,我不止一次遇到B家的pm跟我抱怨:「哎呀,那些UE弱死了不就是把我們給的原型描一遍么」,每次我聽到,再看看他們的原型,我都只能呵呵。同樣的,技術方案之類的PM是不應該插手的,PM架構師也會三令五申:「你是產品你就不要跟我提技術的問題,有技術的問題你拖你技術負責人去找技術架構師談,我們只談產品。」好處當然是有的,產品不會妥協給技術,但問題是……你也不可能真的撒了技術可行性不管。
- 小公司的話動不動突然沒人了,PM得自己往上頂,什麼亂七八糟的活都有可能出現,沒有交互PM頂,沒有技術PM頂,沒有測試PM頂,沒有商務PM頂,工作範疇是一切皆有可能。好處是大家都是多面手,壞處是……忙到一定程度你還記得你原來的產品是要幹啥的么。
在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做過產品。
大公司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只是小公司產品經理工作內容的一個很小的子集。
畫原型、寫文檔、分析數據、把控進度、和業務技術溝通,這些大公司產品經理做的,在小公司也要做。依據個人經驗重點說說小公司的情況。
什麼都做的產品經理
哪有交互設計?哪有美工?哪有文案?哪有測試?哪有運營...只是在創業公司, 產品經理把寫文檔和業務部門開發部門扯皮的時間騰出來罷了。P圖、寫段子這種自不必說了。為了拉業務去過三線城市的工廠作坊;為了推廣聯繫明星經紀人、在地鐵CBD發傳單;為了融資,約見各種大佬投資人。除此之外,還有招人,還得帶人。必要的時候,還得提交幾行代碼。高風險的產品經理
公司越早期薪水越低。跟大公司打工相比,基本上是30% - 70%差距。沒有健身房,沒有免費午餐和班車,甚至可能會沒有年終獎(我去年的年終獎就是帶著團隊去射擊館每人打了50發子彈)為什麼還要來創業公司?因為心裡有一顆種子,希望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把它養大,使得更多人受益。為了參與其中,願意付出汗水和等待。這種選擇的理念使得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更加大膽,在推廣產品的過程更加「不要臉」。另外。現階段來說,用戶量就是估值,就是股價。那是真的產品經理
在小公司,一個產品經理是真的能代表一個產品的,就好比馬化騰之於QQ, 張小龍之於微信。QQ 微信有多少人掛著產品經理的title?但哪個能說自己代表微信?百度的某產品天天挨罵,百度那麼多PM哪個有羞恥心?如果有,哪個能夠做出改變呢?如果你說我的產品很爛,我會去改。
從前——
問:你做啥的?答:我是##產品經理。問: ##是原來是你做的啊?答:不是。問:那你是做啥的?我就微笑,不支聲了。現在——問:你做啥的?答:我是##產品經理。
問: ##是幹啥的?答:哈哈哈,##是%¥#%#¥%¥%小公司首先學會做事大公司首先學會做人
我的體驗,異同點如下。
1. 在工作流程方面,大公司講規矩,小公司看效果。
大公司是講規矩的,流程出了紕漏,問題很嚴重,整個機器就運轉不起來。
舉個例子,同樣是淘寶,你是做商品展示的,卻偏要對支付環節指手畫腳;再或者你是做用戶研究的,卻偏把交互也幫忙做出來了。蘿蔔不在自己的坑裡,結果就是會亂套。
人越多的團隊、部門越多的公司,越容易因為這個扯皮。
而小公司更看重效果,你願意多做些,那就多做些。惹人不高興了,我開掉不高興的人就是,你把事趕快做好最重要。
我見過很多技術強行參與產品設計,很多產品強行參與運營決策,甚至有前端產品經理兼做 HRD 的團隊。只要這事兒做出來了、有效果了,那就是大家認可的。
雖然這麼操作不可持續,但資源緊缺、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效果一定是最優先的。這也是小團隊動作快的原因,同時也是小團隊問題暴露得多的原因。就跟用電池一樣,用得久有用得久的辦法,用得狠有用得狠的辦法。
2. 大公司看的是經驗、資歷,小公司更看重是不是聰明、執行力強不強。
大公司的用人會考慮到很多因素,某個部門的領導一定程度上會有公關或者給部門做品牌的作用(『我們部門老大是 8 年工作經驗/搜狗輸入法創始人』),除了本身能在產品經理方面創造的價值,還要考慮是不是能很好地成長、適配未來的崗位,在這個公司有健康的工作狀態,甚至對公司夠不夠忠心。
小公司則會為了儘快得到收益,只看重這個產品經理立刻能產出什麼。是不是能畫圖?你上!是不是可以寫文檔?你上!是不是可以跟項目?你上!這時不會太在意剛才提到的那些,也不在意具體的方式合不合理,流程正確不正確。
所以這裡多說一句,小公司的成長其實建立在近飽和的工作狀態下,同時也建立在做的事情很雜、很亂、有時還很匪夷所思的基礎上。對於內心強大並有充足學習能力的人來說,這是極好的成長途徑,但對於尚未有概念的產品新人來說,每天專註在工作量繁重的細枝末節上,未必有精力很好地總結、很好地成長。
3. 在策略方面,大小公司都是老闆定,小公司里產品經理是有機會參與的。
所謂的點子或者主意,肯定都是由老闆來出。策略級別的事情是永遠不會交給普通產品經理的,至少也需要是產品合伙人。
小公司里,發聲會更容易,更能夠『上達天命』,也就更有在老闆面前表現、被老闆器重的機會。大不了有想法了在公司門口堵老闆。你到阿里堵一個馬雲試試?
4.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產品設計流程,都會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大公司出現不合理的狀況,原因一般是中間信息傳達步驟過於冗長、溝通繁瑣、各方推卸責任,尤其在產品設計上,如果是通過一些文檔、格式化的信息來傳遞想法,必然會有錯漏,不如一個人能從頭到尾跟進下去。
小公司的產品設計出現不合理,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拍腦門太多。小公司的老闆會比較閑,有精力參與細節,經常會愛想(能表現自己聰明才智)的點子。同時,因為用戶研究這塊的缺失,產品經理也沒有能力和資源來做更多驗證,只能硬著頭皮做了。
減少抱怨。糟心事總是會遇到的,好的產品經理在哪都能遊刃有餘,而糟糕的產品經理只會吐槽自己生不逢時。
5. 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會接觸到很多雜七雜八的事。
在接觸到大公司之前,我以為只有小團隊的產品經理才需要三頭六臂、會三十六變。後來發現就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特殊性而言,真的是什麼都得會做。
大公司里流程健全、機制複雜後,很多事情都得需要去推進。有時候給別人講方案得做好幾天 PPT 請設計師同事幫忙做圖,資源調配不平衡得去別的部門求幫助,甚至運營團隊不給力也得自己下地發傳單......這些倒真的不分公司大小。
大公司的環境相對有優勢,因為雜七雜八的事情裡面,幾乎都是跟產品強相關的。小公司的甚至會有搬桌子、買器材這樣的事,有自己去搞招聘、組織團隊活動等...在大公司,至少行政、人力和後勤的工作是不用操心了。
6. 大公司和小公司做產品是不是靠譜,在於是不是存在很有經驗的人。
很多人會猶豫自己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有人說大公司制度全、做事專業,有人說小公司成長快、見識廣,有人說大公司牛人多、學習機會多,有人說小公司接觸面大、參與感強......我倒覺得判斷時沒必要想太多,就看一件事:這個地方牛人多不多、你能不能跟他學。
你認可的牛人,也會是你想成為的榜樣,那跟他學習,不就是往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過去專業的、牛逼的產品經理都是在大公司,這幾年已經逐漸開始外流。有的小團隊雖然資源不全,但有專業的人在,做事的方法至少能保證是用正經的方法來做的,不是瞎搞的。
最怕的就是,你原本是到一個團隊鍛煉的,但老闆也不懂產品,讓你自己 hold 住,美其名曰更好的成長機會,但其實每一步都沒人懂該怎麼做,然後每一步都是大家扯皮和撕逼,結局無非也就是老闆說得算,你就成了炮灰。
7. 大公司的產品經理是被塑造的,而小公司是可以自塑的。
換句話可以說成是:大公司的產品經理必須要填已經挖好的坑,而小公司的產品經理,要自己挖想填的坑。
大公司里,崗位編製都特別清晰細緻,你作為某個角色進去,那很可能就會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做下去了,即便是部門換崗,肯定也是雷同的角色。而小公司的優勢是,有試錯的機會,感覺目前的定位不合適,完全可以試著做點別的事情。
比如我見到很多朋友在創業期間發現了自己最合理的定位,之後的事業就一帆風順了,但在大公司這樣試錯的成本就成倍地增加,公司才不管怎麼幫你找到自己定位,公司只關心你現在能不能值你的工資。
隨便列舉了幾點,希望能提供參考。大公司做的時間比較久,創業小公司剛剛加盟,說說這點時間的感受。
大公司的產品經理分幾個層次:1)最基層的負責執行,也就是能在中級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將方案落地執行即可,這中間會有人將方案的大方向、框架、甚至大部分細節都確定好,資源、項目時間也已基本協調到位,你要做的就是拿著方案去找各方做出來,做的過程中還會有各種的指導和評審,保證你做的東西不至於出錯。2)中級的產品經理,也就是能獨立負責大產品中的一個大塊業務,或者一個中型產品。這時候會接觸一小部分產品的方向決策,但是對於大方向的話語權比較小,主要在於拿到方向之後,去規劃、協調、處理方案設計、設計/開發/測試資源,以及制定項目執行計劃,隨時把控進展和質量,向上彙報等事情。3)獨立負責產品的PM,這個時候整個產品基本都處於你的掌控下了,產品的年度/半年計劃,資源預算,KPI,團隊管理等等事情都得操心了,應該算是在一定限制下有了比較大的自我裁量權了。接觸到的小公司結構都非常扁平,基本也就是幾個創始人各自負責一個業務模塊,其餘的大夥更多的就是在幹活,所以小公司的產品經理應該算是偏執行吧。基本就是產品方案的設定,運營活動的策劃,用戶反饋的跟進,研發進度和質量的把控等等,說到底就是把事情做出來的過程,而且一人兼多崗,隨時去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綜合看下來小公司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就是能幹活,什麼活都有意願去干。小公司踏實做事,或許就能讓領導看到你的成就和努力,在大公司或許根本在意不到你;小公司哪裡需要就去哪裡,負責的事情多,職權相對大些,在大公司你只負責一個螺絲釘,你還不能自己做主;小公司同事間處世工作簡單些,大公司相對複雜很多
就當吐槽好了。我就是一個小公司的產品經理,實際上我啥也不懂,面試時我提了一下以前被我做的亂七八糟的項目和談了一下偉大的理想就被老闆委以重任了。剛進來以為能跟別的產品經理一樣揮斥方裘什麼的,誰知一進來就是一個光崗司令,要我又做淘寶店長、又做品牌策劃、又做seo、又做微博運營。提出了想法老闆就說「小楊,好樣的!你自己先試試,成了我們在調集人員跟你干!」而這兩天老闆辭了兩個同事,老闆喊我到會議室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了很多心靈雞湯,之後重點來了,「小楊,為了讓你更深層次地了解我們的運營模式,我們決定給你兩個旺旺號兼做客服鍛煉一下,你要加油,我看好你!」。總的來說,小公司給我感覺各種頭銜區別不大,我們的美工兼做客服,我們的總經理啥都兼,不過小公司干著真沒什麼意思,當初在學校創業即使不賺錢也激情滿滿的,現在收了錢反而不怎麼清心。
這個問題一直關注,年終也分享下一家之言吧。對於在創業公司的這一年,也是一份成長記錄。由於見識的小公司都是創業公司,我這姑且小公司=創業公司吧。
- 微觀上:小公司產品更需要操心全流程,注重產品方案好執行
原因之一是小公司資源有限,做不得大廠一個蘿蔔一個坑,沒產品經理時老闆要出來畫原型都不鮮見。更別提產品兼任運營、測試了。
但即使相對人員齊備的小公司,產品經理作為項目owner、驅動者要操的心往往也比在大廠多得多。這是因為,在大廠專業線上往往都有足夠給力的人去把控分環節的效果——比如UE和技術leader不僅專業上有足夠的成熟度,而且在大廠能做到這些leader位子上的往往都不只是靠專業上的兩把刷子,而是有足夠的產品業務導向意識,懂得從業務最優的角度去調控自己的工作。所以比如說在百度,產品經理被教導的是,專註於吃透用戶需求提出產品需求,盡量避免對UE作品的措辭是「不好看」,以及不要去想去技術實現——而技術leader確實也會再拆解梳理,根據需求優先順序和實現困難度和產品一起確定最終做什麼,以及實現某些需求的具體形式調整成啥樣。但如果是小廠,不一定有專業線上足夠資深的人來輔助你,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技術默默去啃你的需求,但工期不合預期,質量不合預期(不是工作責任心的問題,而是你的方案所需要的技術能力階段性超過其可以供給的了)。技術啃完了你的需求,但其工作周期90%的時間花在你覺得重要性只有10%的事情上。以上情況,一定程度可以靠更密切的溝通解決,或者某些懂點技術的產品占點優勢。但是,我覺得這種情況壓迫產品經理去拚命簡化克制,倒也是產品能力本身的提升。在大廠的時候,提方案雖然也強調重點清晰,但因為:1)成熟型公司和產品本身的求穩氣質;2)經歷各種review會後各路人馬的指點補充,最後產品經理出來的方案往往還是「求全」型。而在小公司,砍到不能再砍吧。- 宏觀上:越來越不能靠產品設計吃飯了,資源和項目的把控能力是成敗關鍵,小公司更突出
回顧過去多年的產品生涯,在大廠里花在產品策略嚴謹性、產品設計打磨上的時間真是多啊。打個相對好的底子沒壞處,但總體這個時代產品設計的重要性降低太多了。一是移動設計上,安卓和IOS的規範+實踐已經提供了太多的範式讓大家更容易生產出設計合格水平之上的東西。二是這已經也不是移動互聯網紅利期了,靠好的產品idea突進更困難,大家在做越來越多複雜的、需要產品、技術、運營、市場等協力支撐事情。產品經理的範疇也擴展得越來越廣了,不少產品的架構不乏近似的,設計本身難拉開差距。
發現越來越多早年的技術同事在兼管產品和技術了,不少做的不錯的。方向第一,需求大於產品(說起來產品經理從業年份不一定代表在視野、方向感上比技術同事更有優勢)。然後合格的設計能力在市場上是比較容易得到的,拼資源把控和執行能力,有時候還真是感嘆平均來說技術出身的人更有優勢啊。至於說小公司更突出,原因還是回應之前說的小公司更一窮二白,但是owner往往可倒騰空間也更大,比如人事上更深度的權力。至於很多人說的產品經理意見VS老闆需求,我覺得也算是納入「把控能力」吧,「老闆」這個資源甚至算是大前提,得讓老闆支持且穩定的支持,甚至讓老闆在你覺得重要的事情上領軍發揮足夠大的作用。btw:產品經理找到合適的老闆真心不容易,「老闆不合適做不成事」我覺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離職原因。但從人的漫長職業生涯來講,人是擁有選擇的主動權的,這不該是個經常出現的excuse。實在不行自己要去當CEO也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么。。說起來認識太多優秀的產品經理都在當CEO了呵呵綜合性的資源把控達成目標的能力,這也是我個人離開大廠後最最倍感挑戰的地方。回顧起來過去更多年,大部分時間還是在享受業界一流的資源別人給你的情況了。- 大公司更容易上位能力全面無短板的人,小公司更適合能搞定跟你幹事的那幫人
在大廠要搞定一個事情,牽涉的部門、人員、環節太多了,往往非情商高者不能為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能搞定。但見過幾個哥們,在小團體內號召力感染力驚人,但個性上並不見能討得大部分人喜歡,也不喜歡把精力花在彙報溝通管理技巧上。那找一個志趣相投的地方做點產品是不錯的選擇。
- 做產品,大小公司的成長快慢不是絕對的
好像知乎上更多的言論是強調創業公司做產品的成長,雖然自己在創業公司,但一向還是比較反對美化小公司產品成長的一些言論。
這些年見過聊過的人不少,大概的認識是:1.創業公司的普遍性可折騰空間是大大高於成熟公司的,但成熟公司有時也會有些不錯的倒騰的機會。這些機會利用的好,成功率是優於創業公司的。因為創業公司不保本的概率大。2. 大部分的小公司公司產品上太無章法了,管理上水平偏低,人員上素質層次不齊,作為職場新人進入除非天資聰穎自我進化能力極強,要不恐怕比在大公司更耽誤。3. 大公司資源多戰線長,可能開的坑多,但資源配置到位的不多,擁有多開坑的快感事情卻很難真的做成。小公司往往就是一條主線,看你自己能不能志同道合,主線沒戲其他就沒別說了。——大公司可能項目成敗感受的強烈程度會差很多,但小公司成敗都是很爽。4. 大公司所謂的流程冗長、不注重實效的一些缺點,也要分兩面看。如果你進入一個人浮於事的大公司,快點撤沒錯。但很多時候,有些流程性的東西、更麻煩的溝通是有其道理的。我曾經很想擺脫流程等形式,最後犯坑不少。當人員在線性增長時,協調管理的複雜度是指數級增長的,過去反對的一些東西,更容易發現存在的合理性。即使在小公司一時之間不需要,將來等公司變大的時候也需要。小公司產品經理什麼活都得干。大公司的產品經理也許原型都不用畫,把PRD寫好就行,別的活有別人干,分工很細。有能力先從小公司各種活干起,然後到跳槽大公司專註一個領域或產品線,然後再創業一個小公司,繼續什麼都乾的命。
一直在小公司,所以只能說小公司。在小公司中,速度是唯一標準,接到需求後簡單想一下然後就要開始做了,可能不太會注意需求真實性,因為你執行的需求多半是公司的戰略需求。原型簡單用Axure畫一下,甚至你可以用紙畫一下只要開發能明白你的意思就好,文檔這東西你的過於複雜是沒人看的,浪費時間不說開發也沒有時間看,有條理性挑重點寫下來就行,文檔在小公司里多半是備忘用的。PM還需兼職很多,例如:交互設計師、項目管理、運營策劃、市場策劃、數據分析、QA。當然你也可以幫忙寫一些代碼,如果你有時間的話。
各有利弊把。我目前在大公司做產品經理。簡單說小公司自由靈活,很多想法實現起來快速。即使是失敗了。大公司流程標準,平台大。反應慢一點。我的計劃就是先小公司,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然後大公司鍛煉行業標準能力最後是創業合伙人!呵呵!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大公司與小公司之分,還是得看公司的部門大小和工作模式。
曾經某次緊急開發,直接拉著需求方、項目經理、技術、UI一起開會,不寫文檔,原型沒有交互,討論完,做了會議總結,就開搞了。可能因為配合多次,後來做出來的東西還不錯。此經歷至今依然覺得很神奇。
共同點:不認識技術的PM不是好PM,不對設計和開發人員負責的PM不是好PM。
異同點:產品導向型的公司/部門的PM會比較強勢,可控資源也比較多,但一般也分工明確,每人負責一部分業務,此方向會比較深入。業務導向型的公司,PM工作受制約性大一點,但一般如果不處於核心部門,會比較輕鬆一點,更自由一點,對整體產品把握度更高,而且一般也會兼任項目經理。小公司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實現老闆的想法以及給各種不靠譜的想法補坑。
經常聽我們產品經理喊「那誰,後台查一下」「那誰資料庫看一下」,過段時間就會出一個唯美的ppt,or原型圖,呵呵
大公司總有人喜歡跨級管事,八竿子達不到一撇的事,一個頂著高級VP的人都會插一腳,可能還只是某一個icon的配色!
小公司要看多小!我以前在途牛,當時途牛還沒上市,可以理解成小公司了(吧?),我就說說當時我在途牛涉及到的模塊:支付、會員、營銷、SNS社會化。。沒錯,有一個領導and我,兩個人干這麼多。。。後來現在的公司應該算真的小公司了,產品我來的時候就幾個人,對接兩個研發,其他資源共享,做企業erp和B端的一些需求。。整體來說。。。。研發太給力了,我每天耍耍問題就好。。我自己的項目組,應該算最最小的公司了。。財務是我女朋友,我自己產品。室友設計和rd,女朋友兼職測試,問題還是很多啦,但是總體說來,還是管錢的說的算。。。。先說結論:「產品新人」如果可以選擇不,那麼千萬別選擇直接進入小公司。
這裡的小公司是指沒有若干人組成的產品方隊或者連一個牛逼的產品過來人都沒有的公司,通常人數為20-50以下。這個結論只適用於互聯網產品崗,不能一刀切。下面是我的想法:
先說小公司為什麼會招沒有經驗的新人,事實是殘酷的,小公司初期希望低成本把想法實現出來,然後包裝拿投資,而新人其實並沒有提供不可替代的東西,所以公司所畫出的餅也僅僅是個餅,不能充饑的餅,如果真的拿到了投資,那麼會迅速擴充團隊,引進牛逼的產品總監,給你升職加薪,完成產品助理到產品經理的蛻變,這個過程通常在0.5年到1年,如果1年還沒成,那麼項目基本也就懸了。這麼看來,好像結果也不錯,升職加薪,「核心成員」....
可現實是,項目的成功率很低,如果萬幸項目成了,升職加薪,但考慮到新人的可替代性,曾經的口頭股權的可能大打折扣,畫的餅還是餅,依舊不能吃。如果項目失敗了,問題就來了,雖說小公司有大把機會去掌控項目,但由於沒有過來人帶,野路子摸索的速度還是慢,眼界打不開,形成不了自己的方法論,出去再找工作,0.5-1歲的產品高不成低不就,處境尷尬,大公司經理崗是不要的,助理崗是應屆生的天下,如果運氣不錯進了大公司,再從助理做起...運氣差點那麼又滾回小公司,回到起點,這就是宿命....
那是不是說沒玩頭了?也不是,進入小公司有兩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產品崗做到資深產品經理或者總監級別的,在項目啟動或者項目融到錢擴張時加入可能是不錯的選擇,做到這一級別只要深度參與了項目,風險與回報相較或許還是值得一試。
大小公司沒區別,產品經理都是畫原型,寫文檔的。真正做決策的都是高層。
我是小公司的,我們產品經理是這樣的
產品經理:這塊字看不太清。我:你點1:1看產品經理:哦。推薦閱讀:
※如何決定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工作?
※畢業後先去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
※在大公司里一般是什麼人升職為董秘的?可能經過哪些職稱的變化?
※怎麼杜絕「大公司病」?
TAG: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大公司 |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