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很難嗎?

試過觀呼吸和馬哈希禪法,在練習觀呼吸的時候,確實讓我減少了一些負面情緒,馬哈希禪法則沒有投入去修。還有慈心禪,好像比較難生起慈心(抑鬱症,平時一直就沒有什麼積極情緒)。

因為在修行上似乎沒有取得什麼大一點的進步,而實修最近又近乎停止了,所以反而生起「在修行上自己還沒入門」、「修行很難嗎?」之類的念頭,看到同修們都走在路上,又很羨慕,有點焦急了。。

請問我該怎麼辦?


【諸佛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無有是處。】

——達摩祖師

修行是一件特別艱難,特別枯燥,特別乏味,特別無趣,也特別不會在短時間見到效果的事情。

目的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方法,方法決定結果。

所以我總無數次地說,明白為什麼要學佛,這是世界觀;明白學佛要學什麼,這是方法論。

弄明白這兩個問題,方向對了頭,一步一層樓。

弄不明白這兩個問題,就永遠在自欺欺人和哄騙妄念里打轉,無有出期。

不管是上座部的,大乘的,密宗的,禪宗的,凈土宗的各位尊者大德菩薩們,

這就倆問題對誰都適用。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聊到這個問題,

很多古聖先賢高僧大德的著錄很多都是《XXX要》或者《XXX心要》。

《要》的意思就是這輩子我全部的修行總結,修行結論,只喊這麼一嗓子。

都是精華里的精華,重點裡的重點。

如果我有《要》,大概也就是這麼兩句話吧……

明白到底為什麼要學佛!明白學佛到底要學什麼!


不難,比如你試試專註一剎那,一剎那的專註很難嗎?

專註完這一剎那就再來一剎那吧,像這樣一剎那、一剎那的專註,就可以了。 (即是「活在當下」)

(以上可以參考上座部佛教的《一夜賢者偈》)

也可以多思維導向精進的八苦,讓修行的決心大於惰性。


以色界樂取代欲界樂,以平舍樂取代色界樂,以無作樂取代平舍樂,佛陀為我們架構了一套嚴謹、快樂、速通達的修行道路。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修行方法,讓修行很有樂趣,就不會覺得修行很難。


從你的的描述看,你沒有找到比較純的佛法,或者還沒有抓住佛法的關鍵。

無論修什麼法門,都要體會到其中的利益,快樂。這種快樂最直接的來源就是禪修時的放鬆感,舒適感,身體和心理的充滿能量的感覺。要在禪修的時候主動去培養這些,尤其是在初學階段。單純被動得去觀呼吸是不容易達到這個效果的。還有慈心禪,如果操作不當的話,是很需要心力的一個方法。


種糧食難嗎?只要你是把種子埋在土裡而不是瓷磚上,都不可謂難,只是收成多少的問題;但是,種在瓷磚上的話………………那就顯得很難


修行如果摸著石頭過河,自然是很難,因為跌跌撞撞我們要經過無數次碰壁,甚至沒到彼岸就死於河中。

但如果依過來人走過的路,沿著佛陀的腳印走過來,則大路朝天,直趨菩提。

那麼一定要具備對修行的正確認知。

在沒有正確的認知之前不用急於實修。

因為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多遠都要重頭開始。

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唯一能有的收穫即是:「知道他是錯誤」,從而知非即舍。

所以不要著急,人生有太多無常,誰也不能保證下一秒掉進哪個坑裡。

如此,有疑問便來追問。


建議系統學習一下修行方法,自己修容易出問題。修行四念住,也就是止觀,可以百度一下「南禪寺內觀報名」,了解一下。國內有好幾個中心,有內觀禪修十日課程,抽時間親自體驗一下比較好。願快樂~


難。。

難在六根不放逸


看來,你沒有明師帶領啊。不論學佛還是修道,應該有一位師父最好!


修行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的信心。


跟著知乎來修行嗎?還是知乎上座部的?呵呵,死了這條心吧,修行需要系統的聞,思,修,戒,定,慧,並找到可靠的如理如法的傳承,而並不是僅僅憑興趣自己盲修瞎練,至少先要做到理論通達,理論實修兩足並行循環往複。


推薦閱讀:

為什麼四聖諦一法成就四果聖人?
南傳佛教如何超渡?
學佛的人怕死嗎?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自在,持戒不是約束了自在嗎?
有時候蹲廁所隨機播放到佛歌或者隨口念佛怎麼辦?

TAG:上座部佛教 | 修行 | 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