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天津人不喜歡離開家?

高中在天津念的 天津人真的是太戀家了 大學基本上能在天津就不出去 要麼就去北京 於是把北京所有的學校分都抬老高 遠處的好學校反而分很低 大學之後了解高中同學的情況 一個班裡的同學都不在一起還互相戀愛 分分合合就這麼一小圈人我都覺得他們以後同學聚會不尷尬么 好像設定好了一輩子都要在這個圈子裡不要出去 我同桌還跟我講過一個親戚的故事 說不小心考了外地的大學 上了一年太想回家就不上了 回家復讀重新上了個天津的大學 想問問天津人 為什麼你們都那麼不想離開家 (也不是假定人一定要離開家 只是從比例來看天津的這種文化習慣非常強烈)


一般來說,考慮離開天津的人不得不想以下兩點

1,行政優勢是否會喪失。

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但天津的高考確實和北京上海一樣,處於全國第一梯隊。除非今後改革,否則定居外地後,後代知道你從天津遷到河北河南這類地區,會恨你的。

2,城市便利度是否會喪失。

各大二線城市其實都差不多,但,街邊煙酒店,早點鋪,天津很多,這絕對對生活有直接影響。

3,天津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距離家人父母太遠,可能會有遺憾。

綜上所述,全國合格的名單就是圖三左邊的帝都,其次是上海,再次是廣深。

都是二線,你去南京,杭州有什麼意義。。。

PS:天津出國的人不少。具體數據我沒有,但身邊同學已經有12個出國了。

你要說從天津到波士頓、東京、惠靈頓、赫爾辛基、巴塞羅那這種地方還可以,從天津到駐馬店,誰去。。


建議看下《其實你不懂天津人》這本書,基本上是天津人文百科。

簡單的說,天津是個特別「過日子」的城市,長輩教導小輩,往往是說要「長出息」,但是這個「長出息」往往指的不是做官或經商,似乎普遍意義是——「比現在更好」就行了。天津的民間,當官或經商的氛圍都很弱,大家似乎都挺認可平凡度日的,如果有天津人超出了這個主流意識,往往會離開天津,最多的是去北京了,終究近嘛,而且文化差異不會太大。而離開天津的人,年頭久了,似乎就很少再提自己是天津人了,而且天津人也不怎麼把他們當成天津人了。

而近些年,這種「守家」的氛圍似乎在變弱,原因很多,比如天津的工資太低,機會太少,而物價卻向一線城市看齊了,民眾的生活質量真心不如以前,大環境的壓力下,大家會慢慢變化的……


據我所知,只有窮山惡水的小地方才總想著外出打拚,大部分天津土著都不想無緣無故往外跑的。不想去北上廣深,難不成上趕著往後走嗎?


歷史造成的,經歷的戰爭太多了,希望穩定。

天津的真實歷史——可能大家不會相信,天津的歷史只和兩個字有關,就是戰爭。天津正是因為這個邪門的歷史,所以才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看了本文之後,我想大家會和我一樣為這個城市感到由衷的自豪。

東漢末年,曹操破袁紹後北征烏恆,出於軍事運輸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 先後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條運渠,這是天津地區歷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時起奠定了華北平原上300餘條大小河道匯流至今天天津地區,循海河注入渤海的區域水文形勢,同時還為這裡後來發展成河海交通咽喉準備了條件。

  曹操為天津的形成出了第一份力,隨後就是隋煬帝同學登場了。隋煬帝打高麗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慘案,如果說有什麼功績的話,那就是他再次為天津添磚加瓦。大業四年 (608),隨煬帝為東征高麗,命令開鑿永濟渠, 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從此形成。大運河把黃河、淮河長江和在海河入海的華北平原諸河匯成的水系(即今海河水系〕, 聯成水道交通網,遂使地近運河北端、兼有河海航運之便的海河的地位更趨重要。

  有了曹操和隋煬帝的合力建設(有點彆扭,都不是好人),天津終於具備了成為水旱碼頭的物質基礎,於是元朝有在這裡屯田(軍人種糧食),天津初步形成,但規模很小。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機會,到了明朝,一個人的造反,讓天津成為了城市,這個人就是朱棣。朱棣從北大關順利渡河打下了軍事重鎮滄州,於是高興之際,給這個渡口起名為天津(天子的渡口)。朱棣同學後來北歸,一尋思不對勁,天津這地方太重要了,要是別人也像他一樣順利的在天津過河然後再北上……朱棣想著想著脊梁背都冒冷汗,趕緊在天津一口氣設了三個衛,全國第一衛,16500人。

  問題來了,這些人不是從本地召集的,本地沒什麼人,這三個衛的士兵全都是江淮子弟兵。這是天津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聚集,也奠定了江淮子弟在天津的強勢地位。如果說這就形成了現在天津人的基礎那您太沉不住氣了,天津是N次戰爭歷練出的城市,現在僅僅是個序幕。

  天津衛雖然名字有了,也初具規模了,但仍舊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堡壘,就像北京郊區的宛平城一樣,看不到任何希望。這個時候天津東北方向的一場決定三個國家命運的戰爭打響了,天津也因為在此戰中作出的重大貢獻,而一躍成為舉足輕重的城市。這場戰爭就是萬曆朝鮮之戰,經此一役,小日本300年不敢過對馬海峽一步,我們要記住李如松等人的名字,他們以少勝多,打的相當漂亮。這一戰也把天津打成了一個魚米之鄉,一個漕運的樞紐、一個鹽業重地。

  首先打仗需要糧餉,天津是當時最靠北邊有可能產大米的地方,於是瘋狂的屯田就開始了。據記載,萬曆時期,全國屯田面積達到六十四萬四千餘頃,其中大部分在天津境內。同時朝廷也缺銀子,巡撫萬世德同學突然發現,天津介地方日照足,風又大,是曬鹽的聖地(早該發現了),於是大興鹽業,瘋狂徵稅,全力支持前線。據統計當時天津運往朝鮮的軍糧佔全國的1/3強,同時天津還上繳大量稅銀,製造大量槍炮,默默的全力支持這場戰爭。光押陣大炮就造了1670門,一字小炮達10000門;天津清江廠是國內兩大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縱橫黃海,露梁海戰中不乏開著天津船,操著天津炮,吃著天津大米,拿著天津餉銀的官兵,萬曆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對日本的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而天津為這場戰爭做出了驚人的貢獻。

  但現在很少有人提天津在此戰中的功績,萬曆之戰被稱為「萬世大功」,天津彈丸之地缺承擔了三分之一強的糧食,一半的軍火,這是天津人何等的榮耀?其實甲午戰爭中,天津依舊是最重要的糧食和軍火供應基地,每次和日本開戰,天津人就會開足馬力的支持。我們低調、肯干是優點,但忘記了自己的光榮是不是就有點過頭了?

明朝來的是江浙和安徽人,清朝來的的淮北人,反正差不太多,也用不著融合。這淮北人是嫩么個德行呢?數年前兄弟看過一個淮北人寫的東西,介哥們縮了,淮北人是中國最驃悍的人,為嘛涅?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梔,這是老祖宗在春秋時期對淮北的鑒定結果,窮山惡水養刁民。同時淮北是中國不生爐子不靠暖氣過冬的最靠北的地區,淮北的冬天尤其下雪的時候冷的出奇,但淮北人就是那麼生抗過來。在大學裡大家有這樣的經驗,冬天的時候南方人比北方人要抗凍,為嘛涅?因為南方冬天沒有暖氣,人家的耐寒能力比呆在18度暖氣房裡的北方人強的多,而淮北人正是這其中的佼佼者。窮山惡水,惡劣的環境,養出了中國最好鬥的悍匪。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霸王別姬,淮海戰役都發生在介個地方。所以淮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也給天津人帶來了大量天不怕地不怕,吃軟不吃硬的基因。

  淮軍實際上在滅了捻軍之後,也開始腐化了。但這支以天津為大本營的部隊在當時仍是中國最能打的一支主力。無論是台灣、朝鮮、遼東還是在天津,無役不從,當時淮軍敗則中國敗。而淮軍在天津開戰只一次,他們的對手就是八國聯軍。1900年的那場戰爭,主戰場就是天津,因為當時中國最能戰之師……聶士誠的武衛前軍,他們的任務就是守住這個天子渡口。

  武衛前軍是淮軍精銳和天津本地人在德國人的幫助下訓練出的一支勁旅(以蘆台為基地),可以說是天津的子弟兵。戰鬥力如何呢?我們看看對手的評價:華軍雖眾,皆不足慮也,所可畏者,聶軍門所部耳;蓋聶軍門所部,有進無退,前者斃,後者又進,其猛處誠有非他軍所可比擬者 雖及死不得退次一步。

  聶士誠帶著這隻子弟兵忠實的執行著朝廷發來的自相矛盾的命令。剿義和團,護送洋人入京,然後就是聯合義和團,和洋人宣戰。到後來聲勢浩大的義和團和清朝合作的條件就是:殺聶士誠!而洋人也清楚,不將聶士誠擊斃,武衛前軍必將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於是聶的命運也就註定了。在八里台,聶士誠前面有聯軍的進攻(專打武衛前軍),後面有日本人的偷襲,而義和團在天津劫走了他的老母,而最後聶士誠和他的馬不知道中了多少彈(對面的德國人認識聶士誠)。而天津城的陷落,與指環王2的場景幾乎一樣,日本人不斷的點著導火索,城上的官兵不斷的將其打滅,最後,一個日軍拿著火把跑過來點燃了炸藥包,轟開了城牆。隨後守軍仍沒有撤退的意思,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直到英國人使用了毒氣。縱觀有清一代,抵抗外軍最堅決的就是1842年的鎮江、1900年的天津。如果庚子年其他地方的人也像天津人這麼戰鬥,八國聯軍進不了北京。

1900年對天津絕對是個毀滅。李鴻章等人苦心經驗的天津大本營毀於一旦,最為可惜的是眾多的北洋學校。北洋水師學堂,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西式學校,張伯苓等人畢業與此,培養了甲午海戰的中堅力量。天津武備學堂,培養了吳佩孚、段祺瑞、張紹曾、靳雲鵬、馮國璋、曹琨等等北洋軍的核心力量,1900年同樣毀於一旦。但到目前為止培養國家元首最多的學校仍是這所天津的學校。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天津人辦事認真的態度,北洋武備學堂的教官師從於德國,因為從李鴻章到袁世凱都認為日式的軍事教育水平太低,培養不出高素質的人才;相比之下聞名中外的黃埔軍校,他們從教官到校長卻是清一色的日本留學生,從二者比較可知學生之質量。所以只有在北洋軍自己打的分崩離析之後國民黨才能北伐成功,只有在北洋武備學堂被毀27年,那些老學生暮氣沉沉北洋軍只剩下一個名字之後,才有人敢於發起真正的挑戰。無論是決死抵抗的武衛前軍還是名滿天下的六鎮精華,都打出了津門虎的威名。

沒過多久,清朝總算是完了,但到了民國,天津的運氣未見好轉,仍舊是一線陣地的命。一開始是小日本吸取經驗,37年先佔了天津,讓天津無法繼承抗日大本營的優良傳統,但38師畢竟在天津展開了凌厲攻勢,沒給天津人丟臉;然後就是49年,一個立功心切的將軍,在天津和號稱中國最能防守的晉軍展開攻防戰,連勸業場都成了碉堡。這一次打的最狠,值得慶幸的是,從此天津終於迎來了和平走上了建設之路。

  綜上所述,在歷史中逐漸形成了天津人的性格:

  1。肯干但不事張揚。這是軍人的一個特點,天津人從歷史上看很多都是軍人的後裔,保留了這一傳統;同時天津歷來都踏踏實實的種稻子搞洋務,開廠辦實業,踏實埋頭苦幹的作風世代相傳。

  2。吵架但不動手。為嘛不動手涅?天津人從1840年到1949年都給打怕了,我敢說天津是當今世界上見過最多軍隊的城市。八旗兵、北伐的太平軍、二次鴉片戰爭的蒙古騎兵、來安營紮寨的淮軍、八國聯軍時的武衛前軍、小站練兵的武衛右軍、1900年的義和團、辛亥革命中的北洋軍、復辟的辮子軍、直奉戰爭的國民軍、打跑馮玉祥的東北軍、吳佩孚的鄂軍、陳長捷的晉軍、抗日勝利後的中央軍、張自忠的29軍38師、東北解放軍、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皇軍、還有廣東僱傭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北糖登陸先頭部隊),民團就不算了,好么都跟著天津玩命。我估計以天津人的性格,不是不動手,而是看打仗太多了,膩了。所謂無知者勇,越是沒見過打架的越是成天上竄下跳,而天津人對動武沒任何新鮮感。

  3。樂和樂和得了。這其實是天津人最典型的心態,不叫真,引發出了小富即安的態度;同時,曲藝、文化等能帶來樂和的東西天津人也都喜歡。介似為嘛涅?天津人見到的血雨腥風太多了,城頭變幻大王旗,光看他們較真了。看著義和團他們屍橫遍野,看著滿街的屍骸,看著太多的真刀真槍的干,天津人多少有點逃避的念頭,較真有嘛用?樂和樂和得了。

  4。為人義氣,但比較沖。這個就是軍人後裔再加上淮北基因的必然產物,驃悍的人群,自然有驃悍的性格。

  天津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天津的歷史獨特,所以天津人也比較獨特,天津人真有點像在小站走出去的那六鎮精華,不事張揚,訓練有素,看著其貌不揚,但能縱橫天下;天津也像是聶士誠率領的那隻孤軍,堅決的執行命令,默默的承受苦難。

  從萬曆年間開始,這個年輕的城市已經通過超常的發揮給這個國家帶來一次次的驚喜,中國從來沒有哪個城市在歷次戰爭中既充當大後方又能親自赤膊上陣的搏殺。天津應該是日本最仇恨的城市,萬曆年間天津的槍炮米面艦船是前方將士的最堅強後盾,而甲午戰爭乾脆就是淮軍和日軍的單挑。一個如此年輕的城市缺承載了如此多的責任和苦難,數十年間一次次被摧毀,一次次又頑強的重建,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所以天津人在這個國家應該高昂著自己的頭,天津的強大,絕對是華夏之幸。津門虎這三個字不是隨便喊出來的,是天津人干出來打出來的威名,這個城市和那些江淮子弟的後裔隨時可以再次為整個民族立下萬世之大功!


拜託,天津已經是中國最頂尖的城市之一,天津人要出去,不是去北京上海,就是出國。上海我不了解,我周圍所認識的天津人,孩子在北京發展的非常多,出國的也很多,美國加拿大為主。

難道擁有巨大高考優勢的戶口,會捨得把戶口轉移到京津滬之外的地方?誰會白痴到把天津戶口轉到杭州、南京……這些省會城市? 這些二線省會城市,誰能發現京津滬遷移來的人?

不要以為天津在全國存在感低就覺得天津不好,悶聲發大財,全國罵高考不公平的都在罵北京,就沒人想到罵天津。


就吃不到正宗煎餅果子了啊…


因為別的地方的煎餅果子太難吃了(╥﹏╥)


如果是女生,正常。不管是哪裡,女生都不適合獨自一人闖蕩,太辛苦。

如果是男的,不是因為孝順,就是因為沒出息。

沒錯,我就是秉承著「是男的就該出去自己闖蕩」這種觀念的天津人。

愛怎麼噴我怎麼噴吧。


這樣的問題同樣可以問北京人上海人為什麼不愛出去。

因為城市足夠發達,本地土著不用削尖腦袋往裡鑽。

再說一個例子,身邊有個朋友,因為工作關係將戶口隨意的調去了深圳,再想調回來因為城市等級的原因調不回來了


想說基本很多城市都是這樣。比如說魔都上海。我在上海上學。當初報志願的時候老師就不咋提外地院校。我這種一心想北上的人還得去特地諮詢。老師說考這麼遠的地方妥妥的,但勸我還是留在上海,因為上海比哪都強。她自己就是從河南的縣城裡不吃不喝不睡熬出來考到的上海。他們一個省才幾所重點大學,考生卻是上海的幾倍。一個個都想往外跑,各省的限制都特別多,要求卻又高,能往外考真的不容易。

但在我看到的上海學生(當然不包括個別,只概括大部分現象)都很無所謂。學習狀態很鬆散,學校活動很多,課本又簡單,上課做學校活動的準備,下課去做活動。考試前聽幾門突擊課,看看老師自己整理的異常清晰的重點(有的時候還編成書),基本考出來都不錯

。初中那會兒,我在想上個職校多丟人啊,怎麼也得上高中考大學吧。結果交流下來,一姐妹兒說:我就報了衛校,就在我們家旁邊,可近了,以後可幸福了。最後各奔東西,有的去衛校,有的讀經管,有的去當空姐。然後在我高三苦逼的時候他們大多開始實習上班,有一個甚至連娃都抱上了。

高三的時候也有很大的比例去奔走大專院校,三月份參加春季招生連高考都不用經歷就可以投檔,剩下的小半年就在家玩兒。據我姐說從新疆考到上海的一個不入流的大專院校學一個不知名的專業在她們那邊分數需要接近一本線。沒求證是不是真有這麼誇張,還是她故意吹自己屈才了,但是差距肯定存在。

但當應聘的時候,上海人卻都偏愛上海人,一個上海的大專生有時候真的會比外地的本科生強。怎麼說也是誰的地盤兒誰作主。在自己的家鄉說自己的方言走自己從小長到大都走的路總歸比較吃香和踏實。比如說今天早上醫院醫生巡房的時候,有個新來的實習醫生不識相,被老醫生給盯了。問他是哪個學校的。說是長沙的哪所。老醫生瞬間扳臉,問長沙醫學院的怎麼會到我們醫院來實習。(我想他的意思是:你他媽外地的學生實習不分配到自己的地方跑上海來占實習名額!)然後人家小醫生立馬解釋自己是上海人,從上海考出去的,長沙那邊只給當地的學生分配實習醫院,他這種外地學生想辦法自己找單位實習。然後老醫生也就沒說什麼,算是接受了。一個長沙學校的能在上海找到實習,老醫生都這般驚訝了,人家家裡人是廢了多少關係和財力才搞到的機會,不是上海人能行嗎?如果你隻身一人在他鄉,你要費多大的波折和努力才抵的上人家的一句話、一隻煙、一杯酒、一頓飯呢?

總結一下就是因為:當地教育資源不錯;生活態度如此(不求拼搏,只求安穩如舊);當地人對當地人有偏愛;父輩或祖輩都在(人際關係在),只要有錢什麼事辦起來都是方便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視角,個人態度和個人分析。


我感覺 從歷史角度剖析的都是扯淡

而天津人不喜歡去外地闖蕩的原因是個綜合體 主要原因 有這麼幾個

1:天津學區資源很足,導致大部分孩子考大學都願意留在本地 而大學這4年本地孩子多了,

自然今後步入社會也就不想離家了

2:背井離鄉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城市發展已接近超一線城市

城市定位符合本地人價值標準, 不是說全部,但大部分天津人不喜歡削尖腦袋去外地奔前程,他們喜歡悠然自得,小富即安的生活狀態,在國家的規劃里 已經把天津歸為超一線城市而天津的城市發展雖不能與北上廣並肩 但是如果說天津是這些城市外的二線,那也絕對是二線的翹楚, 在城市供應一應俱全且發展前景不錯的條件下,大多人不願意付出 背井離鄉的痛苦 而換取北上廣所謂更好的城市生活 因為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畢竟,對於中國人來說 家在哪 哪才有歸屬感 ,所以有的二三線城市的人譏諷天津人沒志向,沒出息,不喜歡闖蕩, 天津人笑一笑 不以為然。

3:城市風格符合本地人身心狀態

天津又名哏都,在天津下到中學生,上到老大爺,言語之間骨子裡透著一種幽默,天津人拾逗,會逗, 不是說別的城市的人不幽默 但是天津人骨子裡的幽默和哏兒 你真的很難在別的城市體會,

所以, 哏兒=樂呵=開心=某種幸福感

4:飲食文化

中國八大菜系沒有天津菜,但是 天津人嘴刁 這個不得不承認,天津人的飲食文化不在狗不理,或北京全聚德這種大飯館,而在遍地叫絕的民間小店 還有 全國最豐富的早點,沒啥解釋的,你吃慣了天津的飯菜,去別的地方 就是不適應 不適應=幸福感降低

綜上4點, 基本詮釋天津人不喜歡離開的絕大部分原因


一個班裡的同學都不在一起還互相戀愛 分分合合就這麼一小圈人我都覺得他們以後同學聚會不尷尬么 好像設定好了一輩子都要在這個圈子裡不要出去 ——這難道不好嗎?這是很多打工省份,外遷省份求都求不來的,有什麼好尷尬的,生於斯長於斯,多麼好。


因為離開家能夠帶來的好處,還不足以抵消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當離開家的收益足夠大時,自然就會選擇離開了。

比如我中學的同學們,絕大部分現在都不在天津,有1/3左右都不在國內。


哈哈哈,已經在羅馬了,還找什麼羅馬啊,哈哈哈


籍貫天津,愛好回家。。。天津從小的習慣培養如此。。。 主要是,天津這個城市剛剛好。我認識的深圳人更戀家。。。 因為比他好的地方也沒幾個了


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小富即安,吃喝玩樂樣樣俱全,曲藝之鄉,骨子裡透著一股樂觀勁,最重要的是,那是家,有最愛的人在等著我,又有什麼理由離開呢


因為沒本事,缺乏上進心,能力差。


離開家出門闖蕩這沒毛病,但是得分去哪啊,從天津出去的話無非就是幾個選擇,國外或者北上廣深,選擇就不多,在這天津再寒磣也能算個准一線城市吧,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拋棄一個準一線城市裡的房子車子家人朋友去一個略微好點的一線城市租房子去打拚?


不是不想離開 高考那會 同等分數 如果報本地的 國家政策上照顧本地人 那麼同樣的分數你可以報的學校和專業更有優勢 比如考560如果去外地只能去中等偏下一點的 在本地可能去中等偏上沖一衝還能去好學校 再有 本地人經濟條件不行的也多 在本地呆著省錢 當然家長和孩子對於外界的畏懼和顧慮比較多 說白了就是沒見過世面 好多家長一輩子都沒怎麼出過一個區 還有一些別的綜合因素


在外地讀大學的時候十分想家

身邊總缺個捧哏的


推薦閱讀:

稅前月入一萬在天津生活的怎樣?
天津的爆炸真的是意外么? ?
天津有哪些好吃不貴的餐廳?
天津爆炸案誰賠錢?
天津發生爆炸,實際死亡人數是多少?

TAG: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