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接納海外華僑?

剛才看鳳凰衛視的紀錄片《唐人街》,其中《安身立命東南亞》一集中講印尼西加里曼丹島的日本溝的華人悲慘生活,其中一個片段是一個華人說「我本來就是中國人,不管怎樣我還是中國人,如果中國有心叫我回去,我就馬上回去。」

於是心生疑問,為什麼中國zf不接納海外華人,尤其是98年印尼排華和柬埔寨種族滅絕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說不干涉別國內政?


1華僑是具有中國國籍,但在國外定居的中國人。

2華人是有中國血統,但加入外籍的外國人。

中國從未不接受華僑,持中國護照回國只需要買一張機票,國外動亂撤僑天朝沒錢的時候是一說,現在有錢了都是第一時間包機接回。

至於華人,已入外籍,與天朝何干?即便如此,天朝zf在98年印尼屠華時期為了保護華人採取的是你願意來我就給你發籤證,不要財產擔保、不要帶錢就允許你來中國「旅遊」的變通方法,98年屠華持中國國籍者幾乎在暴亂前都全部撤走,華人不願意上飛機是因為當地華人多為親台灣的,不願意到淪陷區,等著灣灣救他們,結果灣灣沒出手。


第一次知友回答問題,若顯幼稚和偏頗,請見諒....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zf,不接受海外華人?

中國最主要的法律不承認雙重國籍,倘若,東南亞華人想入中國籍,或者大部分要放棄掉自己在東南亞國籍,和幾代人建立起來的基業,而且新生代華人對中國或許有文化上的認同感,但卻不等同於國家認同感...

舉個列子 東北的朝鮮族人,在中國生活幾代人,他們總會不會說,自己是韓國人,而不是中國人?即使他們可以接受,但絕大部分中國人無法認同他們的看法,中國人覺得朝鮮族人也是中國人。

其次,印尼98年排華,鄙人覺得越深入了解,越覺得這問題很複雜,和當時的政治環境,國際環境都有關係,甚至當地華人身上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就不在此一一闡述


印尼華僑對萬隆會議的貢獻

(原作者:林衛國)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勝利召開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是一次偉大的創舉,是亞非兩大洲歷史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亞非兩大洲國家人民與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鬥爭的產物,集中反映了亞非國家爭取政治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文化、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共同願望。

萬隆會議的成功召開,經歷了相當艱苦甚至危難的過程。印度尼西亞、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在倡議籌備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印度尼西亞政府和人民,為會議成功舉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政府代表團排除各種干擾出席會議,在會上提倡和堅持求同存異、平等協商的原則,對會議順利召開,牢牢把握「反帝反殖」的主題,發揮了巨大的正確導向作用。

鮮為人知的是,旅居印度尼西亞的華僑為萬隆會議的勝利召開,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專設機構精心籌備

鑒於萬隆會議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而由亞非國家自己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中國決定派以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出席會議。印尼華僑得到消息,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為了迎接祖國親人和保證會議順利召開,印尼華僑專門成立了「印尼華僑擁護亞非會議、歡迎出席會議中國代表團工作委員會」,在首都雅加達和萬隆設立了分會,而將工作重點放在會議舉辦地萬隆。萬隆分會主任委員由當地僑領、萬隆中華總會主席洪載德先生擔任,副主任委員由僑界知名人士房延凌、林仁木擔任,另有委員21名,都是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和僑團骨幹。例如洪載德先生,祖籍福建南安,是萬隆僑界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抗戰爆發後積極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主席的號召,籌款助賑祖國難民,策動抗日救亡工作;日軍南進佔領印尼期間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

又如房延凌先生,祖籍廣東大埔,是原萬隆中華總會主席、華僑中學董事長,出國以前早在1925年在上海時就秘密參加周恩來領導下的工作,1927年曾參加南昌起義。

「印尼華僑擁護亞非會議、歡迎出席會議中國代表團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人憑藉崇高的威望、巨大的凝聚力和嫻熟的工作經驗,把廣大僑胞團結在委員會的旗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當時萬隆華僑大約有8萬人,各種社團二三十個,華校十幾間。大家都懷著對新中國的熱愛,對共產黨領導的新政權的信任,不分幫派,精誠團結,為開好亞非會議而竭盡全力。

全力服務確保安全

當時國際形勢十分嚴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竭力阻撓會議召開。特別是台灣國民黨當局派遣大批特務四處活動,對新中國代表團實施爆破、暗殺手段,陰謀破壞亞非會議。4月11日下午,乘坐參會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和記者的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在航行中爆炸起火墜入大海,經查系國民黨保密局特務策劃在機上置放炸彈所致。遇難人員包括中國、印度等五國公民,其中有中國代表團工作人員三人、記者五人。這起國際案件震驚了全世界。因此,保衛周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的安全,成為最迫切最首要的問題。

祖國政府信任海外華僑,印尼政府也亟須當地華僑配合,於是共同向「印尼華僑擁護亞非會議、歡迎出席會議中國代表團工作委員會」提出要求。委員會把協助政府工作、確保周總理等萬無一失,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完成這項艱巨而重大的任務,以洪載德為首的萬隆工作委員會召開緊急特別會議,研究應對措施。首先經有關部門同意,放棄原來預定的周總理下榻的酒店,臨時借用華僑郭貴盛位於高坡上的一棟別墅,並做了精心的布置。別墅前面特地趕製一根較長的鋼管作為旗杆,懸掛五星紅旗,讓萬隆市民遠遠就能看到。周總理的膳食,也派專人負責。委員會還設立秘書、翻譯、保衛、迎送、記者、車輛、住房、食品採購、洗衣、傢具等小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從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為代表團做好後勤保障和服務工作。

有的華僑還自動讓出房舍、汽車、傢具供中國代表團使用。僅車輛一項,一下子就借到了100多台新車,並且都加滿了汽油,形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有許多華僑奮勇當先報名充當義工,擔任巡邏保衛。代表團在會內會外的外事活動十分繁忙,範圍廣泛。委員會的工作也就特別緊張繁瑣,但都做到嚴密有序,給代表團成員都安排了貼身保衛。任何異常情況都逃不出華僑保衛人員的眼睛,使企圖破壞大會的敵特無機可乘,無隙可鑽。

輿論造勢擴大影響

會議期間,廣大華僑和萬隆市民十分關心會議進展,每天都爭買報紙、收聽廣播,了解會議情況。特別是成千上萬的華僑日夜圍繞在周總理等中國代表團的駐地以及會議的幾個主要地點,一看到中國代表團出現,就熱烈歡呼。當會議出現個別國家代表干擾大會主流或攻擊中國時,華僑及萬隆民眾隨即表現出極大憤慨。周總理在會議上發言表示中國嚴正立場和誠意,強調:「中國代表團是來尋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民眾和媒體立即給予熱烈的響應和高度的評價。人心向背,一目了然。特別是周恩來總理崇高的品格、優雅的風度、睿智的思維和謙虛的精神,贏得了華僑及萬隆民眾的好感和尊敬,給他冠以「亞洲之父」的美譽,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遵循教導促進友誼

會議結束以後第二天,4月25日,萬隆中華總會和「印尼華僑擁護亞非會議、歡迎出席會議中國代表團工作委員會」萬隆分會在廣肇會館禮堂舉行隆重招待會,邀請中國代表團全體成員出席。只能容納400多人的禮堂座無虛席,會館外幾條大街在幾小時前也被成千上萬華僑圍得水泄不通。人人都想親眼目睹中國代表團和周總理的風采。當中國代表團到達時,人群中立即爆發出陣陣口號聲:「熱烈歡迎周恩來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在招待會上,周總理在熱烈的掌聲中對僑界人士發表講話。他對華僑給代表團的協助和無微不至的關心表示感謝。談到國際形勢和新中國的外交方針路線時,周總理說:「今天的中國已不是舊中國而是新中國,中國已經在世界上站起來了。」「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這次亞非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採取的就是這種態度。」「中國強大了,但中國人民不論在國內外,千萬不能因此而驕傲。我們對一切國家,不論大小貧富,都應平等對待。」「中國的國際地位越高,中國人民就應該越謙虛,不能有大國主義的表現。」

談到華僑在印尼的生存問題時,周總理諄諄勉勵僑胞,要尊重印度尼西亞國家主權和政府法令,與印尼人民友好團結和睦相處。關於雙重國籍問題,周總理說,中印兩國政府已簽訂有關雙重國籍的條約。中國政府鼓勵華僑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加入印尼國籍,也尊重華僑意願而讓他們選擇保留中國國籍。

周總理的教導使華僑大有撥雲見日之感,使自己今後的發展道路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眾多印尼華僑選擇了加入居住國的國籍,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他們與印尼人民友好相處,為印尼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多元文化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中國與印尼兩國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也使東南亞華僑問題得到破解

萬隆精神彪炳史冊

萬隆會議獲得圓滿成功,誕生了在國際上影響深遠的「萬隆精神」。何謂「萬隆精神」?就是出席會議的29個亞非國家的代表一致通過的萬隆會議10項原則,其中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全部內容,以及關於國與國之間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等。這10項原則以其鮮明的科學性、廣泛的兼容性和堅實的穩定性,經久不衰,完全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成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萬隆會議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萬隆精神卻在國際上影響深遠,永放光芒。

為了紀念萬隆會議召開,印尼郵電部曾發行了一枚亞非會議紀念郵票。鮮為人知的是,這枚郵票的設計者是萬隆華校的教師郭德剛先生(1904-1992)。他為了設計郵票,曾兩次到雅加達拜見阿里總理,聆聽他的指示。郭先生的印尼名為KOK TEK KONG,當時報紙上只報道設計者是 MR.KOK,很少有人知道他叫郭德剛。

山西省農科院退休副研究員陳佐良女士,是萬隆會議的親歷者。她1936年出生於印尼萬隆,1957年回國。召開萬隆會議時,她是萬隆華僑中學的教師,曾參與接待中國代表團和保衛周總理的工作。周總理接見萬隆僑界人士時,她負責給周總理敬茶。她事先領到一包茶葉、一個茶壺和一個茶杯。當周總理入座之後,她隨即把泡好的一杯茶水,恭恭敬敬地端到周總理的面前。陳佐良清晰地記得,當她把茶杯端到周總理面前時,周總理微笑著朝面前這個華僑姑娘點一下頭,那慈祥的目光彷彿在對陳佐良說:「你好!」陳佐良內心既激動又有些緊張,但仍保持優雅儀態緩緩退下,同時再看一眼周總理面前的那杯茶。多年後她想起此事,仍心潮湧動,激動不已。她說:「能夠為萬隆會議的勝利召開盡微薄之力,是我一生的榮幸!」

印尼華僑為召開萬隆會議所做出的貢獻,譜寫了華僑華人歷史的光輝篇章,成為炎黃子孫永遠的光榮!

(責編任志)


「於是心生疑問,為什麼中國zf不接納海外華人,尤其是98年印尼排華和柬埔寨種族滅絕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說不干涉別國內政?」

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請你好好研究一下史實,依據事實提問。

1955年,中國同印尼立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該協定允許印尼華人保存雙重國籍,同時允許他們選擇中國籍或印尼籍。事實上,印尼華人大多不認同大陸,故而選擇印尼籍。

另外,1998年印尼排華(「黑色五月」)發生之前,中國官方曾經警告當地華人社群,並向其伸出援手,建議他們赴大陸避險。不料此舉被當地華人領袖出賣;他們告知印尼政府,稱中國破壞兩國關係。事發之後,中國想方設法營救出數千名印尼華人,並將其安置於福建。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很奇怪?什麼叫接納?難道中國曾經拒絕過他們入境是怎麼的?還是只有中國政府哭著喊著求他們回國入籍才叫接納?入籍又不是逛公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再說很多華僑後代對祖國已經沒有認同感了,是他們自己先數典忘祖,這跟中國政府有什麼相干?再說華僑本來就是其他國家公民,他們在自己國家過得怎麼樣跟中國政府沒關係。如果中國政府插手,那就是干涉他國內政,要不然是什麼?話說回來,過得不好了才想起說自己是中國人,你不覺得這有點可恥嗎?想回來就回來唄,還說什麼要政府喊他回來,怎麼聽著那麼怪異?

這些人當初離開中國有很多原因,但是我想,這些原因絕不可能是為了自己祖國好而離開的。現在過得不好就想回來,還要他國政府求他們回來,怎麼看都像是把中國政府當成冤大頭了。當然很多人人可能就覺得政府應該是冤大頭。但那只是個人愚蠢的想法而已。據我所知,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當過或者願意當這樣的冤大頭。當然我也許孤陋寡聞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加州公立學校將華人分成台山人(廣東台山地區人)、廣東人、說普通話的人和台灣人 4 個種族?
緬北幾個華人背景領導下的特區(反政府武裝)對中國有什麼戰略價值?
如何評價2017年11月27日播出的電視辯論節目《世界聽我說——全球華人辯論大會》?
在外國的人們是怎麼知道知乎這個平台的?
現在美國的華人處境和二戰前歐洲的猶太人,有什麼相同之處?

TAG:華人 | 泰國 | 東南亞 | 印度尼西亞 | 印尼排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