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學習製造業的生產管理?

書籍、網路課程、報刊?


-------------閑著沒事更2017-3-6----------------

很多人要求共享資料,說明你們沒有認真看我的回答。

資料只是給生產管理的萌新一個方向,而方向是要你自己去摸索,當你有了方向,這些資料自然也就會出現你的電腦里,當你熟門熟路後,也就不需要我這些資料了。

--------------------------------------------------------

當初我第一踏入工廠管理(基層管理人員),也到處找很多生產管理資料,網上下,書店逛!

這是最初亂下的網路資料,各種看,各種研究,然後到工廠自己的小平台上去實施!

成就感倍增呀,特別是發現有6S這個立竿見影的工具時,覺得自己發現新大陸了!

後來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發現工廠管理簡直就是個雜貨鋪,什麼都得做什麼都得管。
人機料法環,吃喝拉撒睡。你以為呢!

慢慢的資料越來越多匯聚成下面這樣

每個文件夾里都有一眼看不完的文件.....

發現連最「簡單」的6S都特別難持續推行下去!

逐漸感受到了,工廠管理沒有一件簡單的事情

安全類:消防、職業危害、生產安全、風險評估.... 就一個滅火器擺放位置和數量就夠你煩的了!

還有一堆,截圖截不滿...

關於安全我在說個事情,我司有個設備運轉中出現故障,維修中需要兩人配合,一人按住停止開關不松(如果鬆開後果不堪設想,可惜維修工只讓操作工按住並未告知後果),另一人維修設備。這位機修工自認為配合默契,一個按、一個修,就在維修過程中!操作工的領導叫他遞個東西,這位操作工也是萌,就鬆開按鈕一秒,就這一秒,維修工這輩子的命運就改變了。

1、設備進廠一定要做風險評估。很多人不做,只能說你運氣好。

2、風險評估後一定要做生產安全培訓。培訓也很講究,下面我針對這事再說。

3、任何事情都有漏洞,所以我一直這樣跟他們說:兩樣東西一定要親力親為,自己的命和錢。

人力資源:職業等級管理評估(職工等級劃分,考核,評估),教育訓練(培訓計劃、培訓資料、培訓考核)

又是一大堆,做好了你都能去人力資源部任職了

關於培訓我再啰嗦兩句,很多工廠都是說沒時間培訓,要趕產能,停產之後又大批時間進行枯燥乏味的理論培訓。

之前說的安全事故,設備風險評估後怎麼培訓?直接把風險評估貼在設備上,有必要就直接寫SOP上,每天開機必讀!是讀,不是看。

我們公司工人多,離職率高,崗前培訓那一套還真的不是很放心。

老員工、新員工一定要做好區分,不是說三六九等呀!工廠運作快、人又多,不論管理者還是工人之間能一眼區分新老員工,都不是壞事。

還有很重要的6S管理,沒有哪家工廠不做的!

但是很多都是剛剛做很激情,再就沒有執行力,最後慢慢淡忘了,然後突然有一天老闆心血來潮又來搞一下!

又是一堆資料...有些涉及公司機密的就不截圖了

又是一堆資料...有些涉及公司機密的就不截圖了

6S管理說邊我是不想這麼說的,作為管理者一定要重視!關乎你的前程。

最最重要的工廠管理類:生產計劃、物料管理、製程式控制制、質量管理、異常管理、改善....這裡涉及到很多面的管理方法,最基本的是各類表單的填寫。

這裡涉及到產值、品質、成本,作為管理者主要的考核指標。

再說個案例,我們有一款產品其中一製程需要手工焊一個電子元器件,做靜電工程大概3萬塊。這個元器件一天用3000-4000個,一個近100元。其實相對於這批訂單元器件價格,靜電工程要不了幾個錢,最後決定一人發付靜電手套,壞了就說供應商產品有問題。項目做完,不良率5‰,找供應商談判賠償。做工廠真的賺錢很難,要學會節省,哪怕一毛錢!

當你慢慢接觸 到工廠很多管理行為的時候,你會發現一項很重要的管理方法——ISO(不是讓你去死讀ISO9000)

去學習理解ISO,帶著ISO的管理精神去理解你們公司的程序管理文件

ISO是每個工廠都會做,但每個工廠又都做不好的事情。

這還不包括不知道多少的文獻資料《精益生產》《豐田管理》那個管理大師德魯克..各種看似很牛逼的管理書籍。

還有數不過來的視頻教學(也是一些磚家)

太多了,現在都懶得整理了。

太多了,現在都懶得整理了。

這些有沒有用?我說沒用肯定是騙你的,但是說看完了就成管理專家了,那就成吹牛逼磚家了!

當你步入正軌,確實落實管理工作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事情煩而雜,無休無止!
公司每個人好像都能在你身上扒層皮,生產部門內部的、採購的、質量的、銷售的、技術的,你成了核心,這樣的核心會讓你喘不過氣——壓力!
你發現怎麼都是你的領導,連你管的員工都成你的領導了!操作工不好管理呀!

所以不要沉迷於任何管理制服,表單,你要學會的是溝通與協調。否則你會被領導鞭子抽著走,下面員工牽著走。你終將成為一名超級作業員,要麼被幹掉要麼被累死掉。

我在上面說了那麼多6S、人力資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不是讓你照著去看書,而是讓你多實踐,在管理實踐過程中學習這些知識,別整天對著書籍和電腦,那是學不會生產管理的!

作生產管理!不管是管理多少人,哪怕你不帶兵,你大小是個領導(對於操作工來說)!
所以這不是生產管理,是領導藝術!也別把村長不當幹部,別把員工當傻子。

說了一堆,亂七八糟,先寫到這吧。

最後送你一句話:

工人的價值在於產值,而管理者的價值在於影響力。


工廠物理學


我覺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先去工廠干管理一段時間...然後知道怎麼做生產管理...是計劃管理,物料管理,機器設備管理,是品質管理,直通率管理,模具管理還是人員管理...總使你再牛逼,碰到10幾個90後孩子愛屌不屌你..你都崩潰...

去工廠干吧...儘管很崩潰..你會愛上的...


很贊成上面的Tim Wong的意見,

製造業或者供應鏈看書是學不來的。多下車間,多做項目。不停的遇到問題,思考問題,然後再讀書,學習,最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這才是正路


生產管理就是庫存管理。

我眼裡看到的全是庫存

程曉華

2014-9-15

有很多學員不理解,說程老師您的課程為什麼叫《製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聽了您的課才明白,其實,所謂的「庫存控制」不是單純幾個安全庫存公式、訂貨點、MRP所能搞定的,所謂的「零庫存」其實是騙人的把戲,庫存控制是整個「需求與供應鏈管理」的事情。那您幹嘛不把課程的名字改的大一點?譬如叫什麼「集成供應鏈管理與庫存控制」?這是否能夠更加吸引學員?

有諮詢客戶就說,程老師,看您的簡歷,說您只做「TIM全面庫存管理」諮詢,結果做了項目,才知道,您其實就是在幫我們整合整個「需求與供應鏈」管理。

……

我說我從02年發表第一篇文章開始,到現在寫了大概有200多篇文章,包括我的專著《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都已經出了3版了,我就一直在給「庫存控制」正名,但現在看來還是有很多誤解。

第一,所謂庫存控制,英語叫Inventory Control,它不是倉儲管理,因為英語裡面,倉儲管理叫
Warehouse Management,它們有聯繫,但壓根兒就不是一會事兒;

第二,庫存控制也不是幾個公式就可以搞定的,如所謂安全庫存、訂貨點、EOQ(經濟採購批量)等;也不是所謂的VMI(供應商管理庫存)、JIT(及時制交付),有人說是「零庫存」可以搞定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有個適應範圍問題,不是可以隨便玩的;

第三,庫存控制是整個需求與供應鏈管理(Demand-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優化組織架構(People),優化流程(Process),優化ERP(IT),合理設計KPI(Performance),並結合業界最佳實踐(Practice),最終才能達到給客戶及時交付(OTD),提高庫存周轉率(ITO),降低獃滯庫存(EO)的目的;

在我看來,整個供應鏈,乃至整個需求與供應鏈鏈條(從客戶的客戶到供應商的供應商,再到你),大家玩的都是庫存,我眼裡看到的也都是庫存。

這個觀點也可以從SCOR(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得到證明,見下圖:

SCOR說無論是誰,你自己也好,你的客戶也好,你的供應商也好,大家都在做5件事情,所謂PBMDR,P就是Plan,計劃,B,就是Buy,採購,M就是Make,製造、生產,D就是Deliver,交付,R就是Return,退貨。

你在計劃什麼?無法就是計劃你需要多大的產能,需要買多少原材料,實際上你是在計劃庫存;

買來的原材料肯定是庫存;

生產出來的東西也是庫存;

交付出去的產品其實無非就是把你的庫存轉移到了你的客戶那裡,或者把你的供應商的庫存轉移你那裡,如此而已;

被你的客戶退回來的東西,或者你退給供應商的東西,那肯定也是庫存。

所以,我認為,正常的庫存是這個鏈條的粘結劑,非正常的庫存一定是你的流程出了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我定義我的諮詢項目就是TIM,Total Inventory Management,也就是所謂的「全面庫存管理」。我是從「庫存」的角度來看待你的供應鏈管理的所有問題,包括需求管理,計劃管理,採購與生產管理,交付乃至物流管理,以庫存為線索,整合整個需求與供應的鏈條,這個應該是沒有錯的。實踐證明,有庫存的地方,就是有問題的地方,多了是個問題,少了也是個問題,最終追求的是「正好」,也叫平衡(Balance),這永遠是無止境的。

所以,有人一聽說我是搞庫存控制的,就說,那您不是搞供應鏈管理的?我們需要的是優化整個供應鏈體系,提升整個供應鏈管理的績效,那就等我們有了庫存問題再找您吧!

我往往會說,您隨便,這說明您還真是不懂供應鏈管理。

您的錢都在哪裡?

那不都是在庫存裡面嗎?

庫存不僅僅是在您自己的倉庫、車間裡面,還在您的供應商那裡,還在您的客戶那裡,還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面飄著的
…… 這就是為什麼要做「全面庫存管理」。

有人從成本的角度,或者從快速反應的角度看供應鏈,這沒錯,但你仔細想想,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庫存問題。您的錢都在庫存裡面,獃滯、報廢、現金積壓,這都是成本。另外,沒有一個合理的庫存策略,您想做到所謂的快速反應,那也不可能,儘管我們不可能都是通過犧牲庫存來做到快速反應,但沒有庫存您怎麼反應?我們追求的不是所謂「零庫存」,我們追求的是「平衡」。

前面說過,所謂的VMI、JIT,它都是有一定的適應範圍的,不是所有的物料、所有的供應商都可以玩這個東西。盲目地區搞VMI、JIT,結果要不就是搞死供應商,要不就是搞死你自己,最終搞的都很痛苦。儘管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大客戶」都在搞VMI,但那往往是典型的「以大欺小」,搞不長久的,因為我們玩的是「鏈條」,痛苦、幸福,都是通過這個鏈條來傳遞的,最終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羊(供應商)都被你玩瘦(不賺錢)了,毛的產量、質量也肯定上不去,這個道理很簡單。所以,我們一定要「全面庫存管理」,作為鏈主,你不僅僅要看好你自己的庫存,還有你的客戶的乃至客戶的客戶的庫存,供應商乃至供應商的供應商的庫存。這其中的任何一個薄弱環節,都可能導致整個鏈條的崩潰。

如果鏈條斷了,現金流也就斷了,利潤也就沒了,企業也就玩的差不多了。

總之,一句話,全面庫存管理的精髓就是,死死抓住庫存這個關鍵點不放,優化整個鏈條的庫存,而不僅僅是局部的、你自己的那點東西。

作者程曉華先生,《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製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課程創始人、講師 ;「TIM-全面庫存管理」首席諮詢師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大野耐一的《豐田生產方式》,以及高德拉特博士的《目標》,對於精益生產以及約束理論有比較深的了解之後再去學習工業工程專業其他相關的書籍。


推薦一本:高德拉特著的《目標》,並藉此開始了解TOC的全面內容。可以與精益結合著學習。


看到生產管理的話題了,感覺找到了組織一樣,很開心,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討論。

既然是生產管理,那麼你首先要了解生產和管理兩部分,首先談談工廠生產。

工廠有哪些單位:企劃、工程、測試、品保、人資、資材、生產、廠務。當然,也有可能分類不同,還有些工廠可能分的更細(此處列舉單位不包括前段RDPM銷售等部門)。這些單位他們的日常工作執掌是做什麼,這個要了解。怎樣了解,通過部門間的合作溝通,閑時聊天等等方式,好好了解其他部門實際是在做什麼,這個比看書有用。可是有些人不好意思問,也有人很難接觸到所有其他部門的人員,那怎麼辦?這裡就要談到一個非常有用的東西了,那就是系統。。。。。。表嚇到,不是我們大微軟的Windows或是安卓等軟體。而是你一個工廠做事所依據的一個流程,也就是排名第一那位截圖的「一階、二階、三階」的文件,一階是品質系統,二階是程序,三階是作業辦法,四階是表單等。這些文件裡面非常清楚明確的規定了(不好意思,未必是清楚明確哈)工廠中每一件事情每個部門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樣做等等。舉個栗子: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不良品應該怎麼辦?文件中一定有一份會做出解釋(不合格品管製程序),這裡會規定生產單位要做什麼,IPQC要做什麼、QE、PE、IE、倉庫要做什麼,要開具什麼單據,裡面都有明確的作業流程規定。通過每一份文件的學習,你對各個單位的工作其實應該就有一個大致模糊的概念了,再配合你日常工作中所做所接觸的一些事物,慢慢地對這些概念清晰化。至於什麼精益生產啊、6個標準差啊等等,這些的話其實有個概念,知道是什麼就好了,說實話,這些東西要推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有個牛叉點的人來帶(不過確實有參與過6西格瑪的項目,通過它的一些工具對一個包材做過改善,真正實現了cost down)。同意第一那位的6S(有5S,也有8S,其實差不多啦),作為生產單位的話,做5S做的很好的話不僅僅可以讓員工有個很好的生產環境,作為基層主管也會得到上面大老闆的欣賞(誰看到自己工廠這麼乾淨整潔都會開心的)。請記住,無論哪裡,生產單位首要KPI就是產量,這是生產主管的第一使命,當你到了時間交不出來貨,哇,所有人都要跳腳了,哈哈!

好啦,然後我們來說下管理,那什麼,我自己也只是帶Team不久(不是帶生產),也在摸索中,就不做什麼長篇大論了,大家可以有機會一起探討哈(**)!


製造業的生產管理部門應該是最雜、最累的部門。涉及面廣,責任重大!

從生產現場、生產計劃、倉儲和物流、人力資源、供應鏈管理等各方面都要涉及!

很多時候,光從書上看的不一定就適合你現在的公司。

個人覺得,多點時間在現場(車間、倉儲部門等0,多點時間在管理一線(包括直接客戶、供應商等),多觀察和思考,學的會比較快。

多去同行和客戶那去觀察和學習,有很多可以借鑒。

公司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最先進的管理工具和理念就適合現在的公司。


你學習目的是什麼?正在從事這樣的工作還是準備從事這樣的工作?還有一個問題是你所在的層次是什麼?如果是基層,那麼你首先要做是去做,在行動中積累經驗,否則你再多的理論知識都不知道從何如手。如果你已有一定經驗,需要系統掌握,那麼建議你學精益生產。


《從優秀到卓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項目管理學》《現代生產管理理論和方法》《MBA教不了的創富課》《管理十誡》《基業長青》《執行力》

細分生產管理,中層培養類的書籍,一直在找,沒有找到。經常收到的垃圾郵件里,用生產管理這些吸引注意,而廣告內容一般是高額的管理培訓。 ╮(╯▽╰)╭


管理好生產線,首先要充分了解生產線,明確生產線的價值目標,並結合大量的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和控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生產任務目標。

一、生產線的定義

產品生產線是指從原料進入生產開始,經過製造加工、運送、裝配、檢驗等一系列生產活動構成的路線。狹義的生產線是指按生產的產品項目組織起來的、完成產品工藝過程的一種生產組織形式。

二、生產線的基本要求信息與指標

生產現場:熟悉現場設備和人員的布局、工藝要求、工序流程、物流通道、作業指導書、輔助包材、標籤和出入庫等。

生產人員:5S技能矩陣圖,培訓、出勤記錄、班組文化、學習園地等。

生產看板:原材料消耗表、班組生產報表、單位時間內成品數量、不良品、報廢品、標識和其他等。

生產任務:計劃完成率、成品完成率、人員效率、設備利用率、能耗指標、物料消耗庫存指標、入庫統計等。

工藝:工藝參數的穩定性、不良品的分析、成品周期、瓶頸工位、現場支援、精益生產、工藝持續改進等。

品質:首件、末件、巡檢、試驗品、偏差認可、樣件、GP12 過程式控制制、生產質量和完成率風險控制,各工序的可追溯性,返工、在線和離線識別等。

物流:原材料以及輔材的安全庫存,日和周生產計劃,周和月預測分析,成品周轉周期;物流周轉;成品裝車風險;庫存更新統計;物料數據是否與成本價值相關聯或風險等。

設備維護:計劃保養、預防保養、預見性保養、預測性保養、事後維修速度等,是否對生產線設備良好運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管理措施與建議

1、信息採集

  (1)一周內的生產預測,當天的生產計劃(有利於對原材料、輔助物料、人員變動、設備狀態、客戶產品交付、安全庫存周期以及其他情況的了解,便於做出備選方案,贏得其他部門協助的時間和生產風險的判斷和預警)。

  (2)各班組交接的細節(包括完成指標、設備狀態、入庫信息、班組突髮狀況、物料情況、生產異樣、注意事項等等)。

  (3)現場信息的收集(人員的信息、設備模具工裝夾具等信息、工藝條件信息、材料信息等其他信息)。

2、溝通協調配合

  (1)其他部門的信息(維護部、品質部、工藝部、採購部、物流部等其他部門)相關延期、協助情況,需要主動跟催併建立良性溝通交流機制或制度。

  (2)生產部人員(溝通方式、方法、情緒化的控制,給一線員工的協助和支援,管理者對時間管理、自我管理,提高威信的措施需要加強)。

能面對面溝通的盡量避免間接溝通,重要事情和緊急事情的處理需要妥善對待以及及時解決;處理的尺度需要把握,盡量保持好的心態和態度去與其他人溝通,這是現場的難點和重點;每個崗位不一樣,所面對的人群不一樣,需要溝通者聰明、靈活的面對,更是對生產管理者的情商和職場經驗的考驗。

3、根本原因的解決

  (1)生產管理者需要知道生產部門的績效指標,每個崗位的KPI指標。

  (2)生產管理者通過生產線的數據統計、分析,找到問題點,採取優化解決措施。

  (3)只有不斷的分析才能知道根本原因,進而採取短期和長期的措施。

  (4)不斷強化生產安全的培訓,崗位的技能培訓,彙報等流程機制等。

  (5)提高管理水平、主動性、溝通協調能力和做人處事能力等。

對於現場生產線上的管理者來說,面對的信息量較大,生產任務迫切,相關聯的部門較多,需要結合每個公司的各項制度、KPI績效指標、企業和部門團體文化、生產及時性、良品交付性、各級領導的要求等等,去主動、積極的處理並形成適合該人群的管理風格。

生產線管理的目標多是以完成任務指標為主,其他為輔。

在這裡給各位的建議是:企業里的每一個管理崗位,都是各種不同的管理理念、人品性格、生活觀念、目標價值、人生信念的交匯,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鍛煉的越多、經歷的越多、承擔的越多,你的成長就越快。同時要感謝批評和教育我們的人,在工作中給我們鍛煉和磨練的領導和同事,感恩每個人。

微信公眾號:智造家IMEfuture


工廠狗路過,從一開始簡單的工單開始,中期的庫存,採購,質量,到現在的搬運,掃地,貼紙片。。。。這真是讓人學不完啊,今天又學習了如何簡單省時用拖車快速拉貨裝卸的技巧。。。。。。

玩笑到此,正經說。

剛開始接觸這個工作,你會覺得事情不多嘛,只要做好日常生產計劃,以及各種報表就好啦。慢慢做起來你會發現,咦?這個供應商怎麼貨物送到時間和約定的完全不一樣?慢好多天,好,就這個問題,就要涉及開展供應鏈管理的步驟的,一堆大部頭先去啃了,啃完後你會發現TXT和EXE差別巨大啊,簡直是一個天上地下。。。這時候要懂得去繁求簡。供應商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交期和質量!至於採購價格,不是生管的事情,有老闆和採購去比對價格。交期和質量,設計到採購,財務(部分供應商付款條件)品檢部門這三大塊,採購應該是最好收拾的,採購部給供應商下死命令,嚴格按照合同交期走,否則扣款!基本到這步都能解決,要是這步還解決不了,可以考慮更換供應商啦。質量這個是很關鍵,首先必須由採購和品檢部門定期到供應商現場查看,查看對方是否是一家靠譜的公司,然後根據合同約定的質量條款由質量部嚴格執行!要是這中間執行有貓膩(通常企業多少都會有點)小問題,考慮到以後和質量部工作配合問題,睜個眼閉個眼,但是要按時敲打,大問題,馬上 @大boss,集體開會討論,按照內部員工守則,流程管理,供應商合同嚴格執行!

材料採購這塊基本這麼多,接下來你可能會發現,把供應商按下去了,尼瑪倉庫彈起來了。。。。庫存不準確,正常產品和不良品混放,現場糟糕等等問題,這時候就要跟倉庫主管先協商,看能不能通過協調,溝通,喝酒,吃飯,試壓來讓倉庫做好本職工作,要是不行?老規矩 @大boss,集體開會協商。倉庫由於不大設計灰色利益關係,比較簡單。

再接下來,車間不能及時完工,工模保養不良,機器保養不善,材料損耗超過正常值,員工來個大姨媽沒痛經都敢隨便請假類似此等問題。抓住車間主任,讓他自行提出整改建議,然後拿建議自己思考清楚,確定沒問題,讓車間自我改善,經過一段時間改善不明顯,這時候可以自己經常去車間蹲蹲,看看問題點到底是什麼?機器質量差?車間中層管理不盡興?員工態度散漫?技術培訓不足?還是最近天氣熱宿舍空調缺製冷劑了。這些問題挨個對應挨個去逼著車間主任去解決,解決不了, @大boss,協商!

銷售,銷售的想法就是我銷售主外,接來訂單,你個小生產就給我按時供貨就行,其他我不管咯。

要是銷售有這個想法,必須要按下去,一定要有客戶外交銷售說了算,廠內就是生產最大的自信!銷售訂單過來,要核算成本,交期,該推的訂單就推掉,銷售是不會管你開個幾百噸機床做個100個產品賣了賺50利潤的行為是否賠錢的,他只會看到他賺了50利潤,有5塊提成,至於你機器電費人工模具損耗等加起來哪怕要虧500他也不管,一定抗住,別被銷售幾句啥這客戶發展潛力好大,這客戶很重要之類的忽悠掉,真的好客戶,不會跟你一點一點訂貨的。萬一真的存在送樣,以及確實客戶先期試用等情況,那還是要支持的。

再接著說物流?物流就是要把我們經過全廠工人辛苦勞動的貨物安全準確的送達客戶手中,是廠內流程的最後一環節物流就是需要按訂單量和客戶應付款情況等情況及時把貨物準確打包發走,這個環節一般生產不大涉及,有問題溝通為主吧。

理論學習,大家說了好多了,做生產,理論學習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是溝通,和各個部門協調,溝通,心要平,氣要合,遇到大姨媽遞上衛生巾,遇到煙癮飯遞上煙和打火機,遇到有人發牢騷要陪喝酒解悶。。。。。

關係處理好了,工作也就順啦。祝願樓主在生產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


首先有個目標問題,學了是要幹嘛,是走上生產管理崗位?還是出論文?還是作為乙方去理解甲方?首先得有的放矢

如果是要做諮詢去出方案,首先各種光鮮的理論得背的爛熟,其次行業術語現場經驗,尤其是行業通病得多多了解,這樣成功打入敵人內部的概率能提高不少。

如果是要走上生產管理崗位,多看看理論也不錯,但大多數時候然並卵。大國企里,講究個權責分明,精通本行,一個行業專家比基層管理者有更大的影響力。私企里講究個執行力解決問題,多快好省還能承擔責任,就有帶頭大哥的風範。但通病是國企私企,人事管理大多都及其詭異。

嗯,以前開玩笑聽過,除了老闆自己,管理者如果有能力,利用制度漏洞搞點自己的利益,比費勁去維護這篩子似的管理制度容易多了。

不知道列位兄台意下如何?


理下思路,希望會有幫助。

1.生產管理是圍繞著Quality,Cost,Delivery展開的,即品質,成本,交期。管理人、機、料、法等輸入因素,達成以優化的成本,做出符合品質要求的產品,按時交貨。

2.現場管理的核心是把問題帶到表面上來。即精益生產強調的Bring the problem to the surface.注意這種「帶」是強制的,自動化的,不是跑到產線上去調查。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一下QRQC,看看會有收穫,注意體會強制這一概念的應用,工具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計的。

3.學會解讀目標,制定指標,設定具有引導性的獎懲體制。如果不想自己太累,這個好好學習一下。

4.了解一下精益價值流,明確製造只是供應鏈的其中的一環而且並不特殊。從大供應鏈的角度回頭看生產管理,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體會。

5.管理工具的應用。學習管理工具的使用也很重要,相關的書籍和網路知識多如牛毛。不擔心找不到,但要注意學會鑒別,尤其是現場管理工具的應用,以簡單,明了,有效為宗旨。舉個例子,把5s搞成7s和8s的,大部分都是搞不好,原因很簡單,理解偏差了。所以不是所有的書籍和網上介紹的工具都有用。怎麼鑒別,要看你導入工具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即目標。東西對不對,對比目標,看看有沒有幫助就好。


生產管理,工業工程,精益生產,豐田生產模式等……供應鏈管理,生產運營

如果想系統的學習生產管理,建議從英文原版教科書《運營管理》matching Supply with Demand開始學起。很多時候中文教材很難以理解很多名詞的說法。

比如OEE framework中,Loading, Availabi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踏實下來,才可以學到精髓!


工廠的核心銜接部門,把零散的多個部門串聯起來,啥都要懂,但是,很大的問題是,面對的那幾個部門跟自己是平級的,很多時候這個部門就是一苦力加黑鍋部門。各行業不同,建議親身體驗,書本的東西體會沒那麼深


實際做一下才好,生產管理一些基本的:生產準備、生產計劃、質量管理、團隊建設、安全、持續改善。至於一些IE方面的東西,先了解基本面再深入。上面有人提到精益生產,我認為看書必須結合實際才有效果。


不同的工廠,適合不同的管理模式。所以是沒有最佳管理方法這類一招鮮走遍天下的說法的。比如豐田模式、精益生產,拿到我們公司,就是拿大學教材去給小學生上課,完全是空中樓閣。


《運作管理》世界財富五百強成功經驗,大部頭,框架好,祝你順利。


推薦閱讀:

2016年,哪些事情讓你感覺到了經濟開始回升?
製造業怎麼應用大數據?
如何評價格力空調?
大數據對提升傳統製造業銷售有哪些幫助?
今後各類技工,是否都會被數控機床代替了?

TAG:書籍推薦 | 製造業 | 管理 | 管理學 | 生產 | 生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