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旅遊的興起,旅行社的出路在那裡?

旅行社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服務態度差,宰客情況嚴重,現在旅客和旅行社之間的關係有點像是醫生和患者之間了。

淘寶、同程、攜程等等訂票訂酒店比旅行社還要便宜了。


本人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中型旅行社企業任職,主要從事營銷方面的工作,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線上代替不了線下

近幾年各種旅遊網站,攜程、去哪兒等等做得很好,沒錯,但他們背後有大筆的投資,而且分析一下他們的業務比例,機票、酒店會佔據很大一部分,甚至超過了90%(網路數據)。

各位,自由行不是機票+酒店這麼簡單的。顧客要對目的地進行一定的了解,要搜集各種資料,要做各方面準備,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行程,這些都需要投入精力,客戶每去一個地方都要做各種功課,無形中消磨了客戶的積極性。而旅行社恰恰是這方面的專家。

網站當然可以做線上諮詢服務,但正如各位的了解,旅行不只是出去玩兒,客戶難道真的知道自己適合去什麼地方休閑么。有多少人出去後看到那些景色,也是「不過如此」而已。客戶需要面對面的交流,需要感性上的理解溝通,來幫助他們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當然線上一定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營銷途徑,微信微博更是用來做線上互動服務的有力工具。

旅行社需要轉變服務理念

國內的旅行社經營,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存在惡性競爭,根本原因在消費者自己身上。

國人的思維,尤其是80年代之前的人,出去旅行,就是出去看,看過就好,很少有人會有更深的心理上的感悟的。我來了,我看到了,至於感觸什麼的,還是回家掙錢要緊。這導致了,去相同的地方,看一樣的東西,當然是越便宜越好,旅行社為了客源利潤,當然降價。

產品是有成本的,當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要通過其他途徑來彌補利潤的不足,於是各種縮減成本的方法就出現了,各位都了解,不再多說。

長久下來,旅行社的經營手段當然是採購更便宜的產品,必然導致惡性循環,最終的受害者是買賣雙方,圖便宜沒錯,但一分錢一分貨不是顯而易見么。

《旅遊法》出台後,杜絕購物店,推自費等問題,確實糾正了一些不良競爭手段,使旅行社的經營重點漸漸轉移到正常的軌道上:做好服務。

作為典型的服務業,旅行社涉及到了酒店餐飲,交通運輸等,禮品等等方面,是一種資源整合行業,因此要求從業人員隨時了解這些信息以便提供給客戶,根本點在於:顧問式服務。旅行社要做客戶的顧問,為客戶量身訂做適合他們的私人旅行計劃,建立每位客戶的檔案,根據客戶的喜好來服務。不是簡單的詢問對方想去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有多少預算,而要通過不斷的與客戶接觸來總結每位客戶的特點,給客戶心動的產品。

設立旅遊體驗店,客戶進到店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互動,直觀的了解目的地信息。

旅行社的本質是服務,是人與人之間感性上的互動,要幫助客戶有更美好的生活體驗,甚至刷新他們的世界,這是旅行機構存在的根本,努力的方向,無可取代的理由。

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指正。


旅行社也有很多自助的產品的,他們幫定機票、酒店、地面接送、導遊服務等,實際上所謂的自助游還是團隊游,在國內區分的比較開,但國外可能會區別小一點點,他們的業務中,有很多小團隊的自定旅遊路線的業務的。

現在的旅行社,在很多海島游上面,就已經是半自助了。旅行社批量包機票,然後分銷,酒店也可以自己選,然後他們幫忙定,到了那邊,基本上都是自己玩了。自助有自助的好處,旅行社幫你代訂的也有他的好處,就是調換、售後服務等方面會更加好一些。

另外,旅行社以後會慢慢轉向團隊DIY旅遊,比如公司旅遊,公司組織的答謝旅遊等,他們都有一些常規的項目,也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所以這些旅行社會針對團隊的需求來定製不同的路線,這個體驗也是很不錯的。


那麼多人喊線上替代不了線下,試想一下,作為業者,你獲取信息的途徑在線下嗎?

一對一隻能賣產品,完全搞不了攻略滴親,只有線上才能圖文並茂,哪一點比嘴說的差?

看看門店的客戶年齡層就知道答案了。

所謂線上,其實是信息,這部分的內容就該線上完成。

所謂線下,就是人對人,這方面替代不了線上,之前簽合同,交錢總是要見面的,現在這兩塊也不需要見面完成了,還能有啥?


利益相關:進入旅行社半年,出境遊方面。

個人觀點:OTA電商壯大,年輕群體出遊人數增長迅猛,自由行主要衝擊國內游市場。

對於出境游市場,自由行多為單一目的地,遊客對當地不熟悉,難以安排長線路緊湊的行程,由於行李攜帶不便,酒店只會選擇一家,活動範圍受限。傳統旅行社在行程規劃、安排車、導、酒店方面相對自由行仍具有優勢。

未來在服務方面還要靠線下,具體表現在導遊,及線路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少貪便宜比價看各旅行社表面團費的一點點差別。有了更多不盲目追低價的遊客,組團社才會拿出更多的機位做更好的品質團,充分發揮在導遊和地接服務方面的優勢,呈現在消費者面前。這樣的市場環境則才會拉高旅遊從業者的門檻,公司更加註重員工知識水平、服務意識。


作為一個戶外旅遊組織者和經營者,我來回答我這方面的體會。我先說總結,為了節約大家時間,後面廢話太多:) 殘酷的是:總有一天傳統旅行社要成植物人,比電商與商場的對決還殘酷。

原因我分析如下:

1、首先信息渠道的扁平化。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的發展,得到需要的信息的方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只要拿一部手機出門,幾乎不會有任何問題(前提是有網路)。交通和住宿問題是現有旅行社比較依賴的贏利點。但OTA,在線旅遊代理的興起,各個互聯網公司正在一點點削弱旅行社在這方面僅有的一些優勢。除開旅行社包機之外,幾乎所有正常航班的低價都已經出現在去哪兒等OTA網站上。因為上面的銷售商本來就是這些航空公司的一級代理,旅行社不也是從他們手裡拿票么。另外航空公司越來越多的拓展自己的在線銷售系統也使得這些代理的日子也不好過了。美國加拿大航空公司已經完全實現了直銷。

2、社會的變化。如果說大叔大媽們有數字鴻溝,那麼對年輕人來說普遍從小接受電子設備,學會這些都不是問題。如果說有人沒用,那也只是時間問題,甚至只是他們還不知道。一但上手馬上就學會,而且使用很溜。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傳統旅遊行業旅行社想通過信息差生存已經沒有太大優勢。

3、人的變化。其實我真心覺得旅行社很NB,很多時候自己搞一個活動發現比旅行社來說成本高太多。而且他們很熟練,導遊詞說得很好很生動,我生生的佩服。但為什麼人們不願意選擇旅行社呢。第一是傳統旅行行業中幾顆耗子屎搞壞一鍋粥,媒體對進店等等傳說已經轟炸到眾人皆知的程度。以至於年輕人對於參團總是有一些不削一顧的態度。導遊們以前對遊客的那些招數(先哄高興然後帶進店也不會有太大反感)對於80,90的年輕人來說,呵呵,真是不管用的。

4、從旅行的本質來說。雖然我是戶外旅行的經營者,本質上也算個組團。但我內心深深體,旅行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所以組團其實除了節約費用其他並不科學。對和多人來說旅行是體驗,不在乎好壞和數據。有的人喜歡自虐,有的人喜歡人文體驗。只要他高興,他可以在草原上蹦蹦跳跳找牛糞燒火做飯。傳統旅行社解決的是傳統的旅行需求,但社會變了。如果客戶只是想休閑放鬆,旅行社未嘗不可。如果客戶需要的是更多呢。但是對很多生活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或者他們需要的並不是你的包辦,他們需要的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旅行的意義這種陳詞濫調我不想列舉了。據說最近一兩年書店最暢銷書籍就是旅行遊記類。從這一點上可以說明中國年輕人已經慢慢上路。

5、從國外旅遊業形態來說。據我實地觀察體會和詢問的體會如下。有的國家的傳統旅行社已經幾乎絕種,特別是美國以前只有2,3家大型旅行社幾乎弄斷了美國的旅行社生意。但他們利潤很薄,所以這個行業在美國幾乎死掉的沒生氣。但最近中國人去多了,很多華人開的旅行社有豎立起來。所以美國的旅行社,你可以這麼認為,是為中國人開的。原因我考慮過,大概推測如下(個人主觀推測歡迎指正)。他們從文化根源上就不一樣。從農牧文明開始,人家的運動旅行能力就比我們強。我們是農耕文明,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又把人固定於出生地。後來的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掠奪殖民地、蒸汽革命、汽車革命等等,我們中國都沒有經歷。在旅遊熱點地區的旅行社模式也不是咱中國這樣。幾乎只有專業項目服務供應商+門店招人的代理商。只有這兩層。而且專業服務商自己也是有銷售的。

6、政策法律風險來說。我為什麼說是植物人不是死。現有中國的法律法規對旅行社的註冊等等條件越來越苛刻,成本越來越高。另外很多資源集中在了國字頭大社手上,小本經營的沒關係的多半只有加盟大社搞個門面。加盟門店——總社組團——專線地接的模式層層盤剝,且無法控制質量。創新無力,只能拼資源拼關係,拼數量,這是一個螺旋形下降的趨勢。

呃,最後,差點忘了你要問的是出路。個人意見:1、就算是為了合服法律法規註冊或者掛靠了旅行社,打死我也不說自己是旅行社。2、多從客戶需求和體驗出發考慮吧。讀讀那些旅遊遊記什麼的或者有助於脫離慣有的旅行社思維。


第一,真正嘗試自助游的人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畢竟人都有面對未知的恐懼,還是願意被別人安排好;特別是很多老年人或者家庭游。

很多人既希望有人能幫自己安排好,又擔心被安排的人宰。隨著市場的規範化,會有值得信任的服務和品牌出現。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

第二,旅行社也是可以幫你安排自助游的,比如只管交通和住宿的。他有規模優勢,可以拿到比較好的折扣


其實我只是路過,(本人很懶,打字太費勁)看到這個問題跟我從事的工作有關,又看了那麼多有見解的回答,我還是來參與一下吧!(廢話不多說)

簡單來說,我從業5年了,從一名地接社的地推一直到現在自己獨立運營的旅遊地接社。(最終服務商)(本人並不是什麼大神,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卒,個人見解,多多包涵。)

出路也就是如何做出改變,做出調整,如何能正確對應遊客真正的需求?

我在一個5、6線的城市從業至今,每年經手的遊客數以萬計,這座城市是一座出了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很多人夢想中的天堂。來說說我的真實經歷吧!

服務了這麼多遊客,有的遊客認為你很好,各項指標都達標;有的遊客認為你啥玩意,就是一騙子。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從而練就了我們強大的看人能力,察言觀色。(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樣的一次案例:有一次在接待一個客人去雪山,客人走完了行程回來。(我們做的是散客地接,不做大團)跟我說她玩的很不爽,上海口音(這裡沒有針對性,只是簡單的闡述本次事件)。我就問:您哪裡玩的不爽了,是不是行程不太合理?她說:沒有。我接著問:那是不是車子什麼的硬體您覺得不好。她說:沒有。我又問:我說是不是您對服務不滿意?她說:沒有。我說那您對我們的什麼不爽了。她說:我就是不爽。。。好了,我懂了。我一臉黑線的賠禮道歉,送水果賠不是,最終讓此事平息,保住口碑。(從此我對上海人心裡留下了嚴重的陰影)

其實很多遊客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因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他鄉異地,你會對這個城市充滿了好奇與恐懼,你對這裡沒有認知。遊客只知道他們來到的這是哪裡?這個地方跟自己想像的是否一樣?攻略其實並不能給予太多的幫助,攻略最大功能也就發揮了地圖的作用。

有來過麗江的人都知道,在麗江這個地方,有一種職業叫管家。他們就是直接服務於遊客,滿足他們各種需求的一批人。他們跟酒店的服務員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客人需求在服務,讓客人選擇。另一者是懂得幫客人選擇,主動服務。

所以言歸正傳,一個好的旅遊服務者,是要懂得幫助遊客去認知,認知當地文化,認知歷史背景,認知客人所不熟悉的一切,這也就是安全感與信任的建立。從而引導他們做出自己所需求的選擇或幫他們做出選擇。

還有旅遊是一個超重的服務行業,所以如果你正在旅遊板塊做創業(我也是),或者你想要轉型。(個人愚見、班門弄斧、望請見諒)有一些坑就不要自己親自去跳了。你能想到的,別人早就玩剩下了。

千萬不要想著怎麼把旅遊做成標準化,或者做一些壓根就沒有什麼競爭優勢的產品,或者特別個性的。輕易的創新很容易做炮灰的。

你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遊客真的需求的是什麼?第二我做的這個是不是存在很大的競爭?第三我有什麼?(適合創業著,血淋淋的教訓總結)

還有一點,越簡單,越輕鬆的越好,先找到一個點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

好了就這麼著了,我要去處理投訴了。

......

第一次回答問題,不要噴,給鼓勵。

.....................


傳統旅行社是一個提供綜合性產品服務的中介性機構,專為遊客提供固定線路的旅行服務,這在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尤其是在顧客時間碎片化的今天,已經不能完全適應人們的旅行需求了。

另外,從旅行的規律來看,很少有遊客能夠在一個固定的路線上旅行超過兩次以上,縱使一個客戶跟某個旅行社的關係再好,他體驗完你全部的線路之後,基本就不會再跟你有任何聯繫了,除非你開闢了新的線路。這非常不利於旅行社積累客戶和增加客戶粘性。

湖南省委黨校研究旅遊與企業管理方向的講師陳志輝曾用4P理論分析的方法,總結出了傳統旅行社的四大問題,分別是:「產品同化、價格亂戰、渠道扁平、促銷單一」。這每一條都不利於旅行社的長期發展。

有問題自然就得解決問題,任何一個行業都不缺聰明人,目前市面上的傳統旅行社在經營中,採取了一種叫做「抱團取暖」的經營方式,具體做法如下:

1、若即若離,抱不緊型

他們是幾家旅行社共用一個場地,共同分擔一些成本,但業務還是各做各的,這種情況一般都做不大,其原因與三個和尚沒水吃一樣,最後基本是不歡而散;

2、親密無間,無人主事型

這種模式一般是幾家小的旅行社抱在一起相互取暖,認為眾人拾柴火焰高,其結果因為沒有人主事,方向很混亂,導致誰也不服誰,大家各干各擅長的事,最終還是像第一種一樣不歡而散。

3、領頭雁型

就是由一家旅行社挑頭,其他幾家旅行社只是在某一產品上形成合作關係,共同出資,共同進退,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大。這種模式從短期看,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選擇合適的產品是關鍵中關鍵。

大組團時代過去了

傳統旅行社如果還抱定一條巷子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態度經營,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死路一條。因為旅行社要服務的是客戶,而不是自己。這服務客戶就意味著,你的一切出發點要為客戶考慮,你所推出的產品或服務,要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是自己想當然的認為這種產品很好,我推這個產品客戶就會喜歡。閉門造車從來都是經商的大忌。

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呼籲「大組團時代過去了」,確實大組團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時代,「互聯網+」對傳統旅行社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在網路時代,信息更加透明,人們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精品化,人們的時間也越來越碎片化。因此,如何針對人們的這種現狀提供服務,如何打造更多「小而精」的產品或服務,是傳統旅行社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傳統競爭中那種一味搞同質化競爭,打價格戰,不為客戶著想的做法,其結果輸的都很慘。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不僅招不來客人,從長遠來看,對旅行社的形象和品牌會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互聯網+」能讓傳統旅行社站上風口嗎?:

面對難題,很多人提出了觸網的說法,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傳統旅遊要麼是做好產品,要麼是做「互聯網+」轉型,但事實上,傳統旅行社真的能憑藉「互聯網+」成功站上風口嗎?

傳統旅行社做「互聯網+」,無非是三種方式,一是自己建網站;二是把產品掛在OTA網站平台上;三是建立自媒體賬號,這些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王寧曾對對康輝旅行社進行過分析,結果發現他們「網路營銷層次較低、信息化建設不完善、技術手段低、缺乏有效信息集成」等各種問題。

由於傳統旅行社不懂互聯網,導致他們在互聯網上舉棋不定,今天做B2B,到了明天可能就變成B2C了,結果一直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探索之中,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向。

我們回顧過去可知,傳統旅行社向來是沒有互聯網基因的,即使是有那麼一兩家傳統旅行社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就是很難做的好。

首先說自己建站,對旅行社,尤其是對中小旅行社來說,你的網站再漂亮,你能從網站上獲得收益幾乎為零。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把互聯網神化了,習慣性的認為用戶會從網上報名參加我們的活動,但在成千上萬的萬維網空域里,他們根本找不到你。

其次,OTA平台,這些平台都是資本化運作的,與腳踏實地的旅行社相比,他們離旅行社正越來越遠。旅行社把產品掛上去,不僅利潤很低,而且還處處受到限制,非常不利於傳統旅行社品牌輸出和發展,似乎是為平台做了嫁衣裳。

第三,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今天,信息爆炸和過載已經是常態了,有統計稱,我們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約等於看了2萬份報紙,在如此大的信息量里,想讓用戶記住你實在是太難了。

那這麼說來,互聯網對於傳統旅行社是不是就一無是處了呢?其實也不全是這樣的,從用戶習慣來看,人們只是關注與自己相關的信息罷了,這就需要你在內容上做精準投放。從互聯網發展來看,運用互聯網提升散客的服務效率還是非常有幫助的,那麼傳統旅行社應該如何做「互聯網+」轉型,並做出價值呢?

從實際情況來看,傳統旅行社要做好「互聯網+」可以分三步走,但要做好每一步都很不容易。

第一步就是先建立自己的網站,網站上線前要經過反覆測試,確保各個環節、各個頁面和產品描述及圖片都沒有錯誤或打不開的情況;

第二步是用社交媒體平台(比如微信)做垂直化的內容,並吸引看內容的人(准客戶),點開引流鏈接,跳轉到你的網站上來(垂直引流)。

這裡有必要再補充的一點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平台有兩個,分別是微信和今日頭條。使用過今日頭條的朋友都知道,他們會根據你的使用習慣、時間和關注的內容,有針對性的推送消息,比如你看過體育方面的新聞,那麼你下次再打開的時候,第一條看到的一定是體育新聞。

而微信呢?完全靠我們自己傳播,看你內容的人也基本是與你業務相關的人,要麼是同行,要麼是同好,所以微信更適合做垂直內容。

第三步,就是將跳轉過來的人轉化成你的客戶,轉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網站上直接下單,一種是吸引到線下你的實體店裡下單購買。要完成轉化,你必須保證你公眾號和網站上的產品或服務的描述是一致的。一般來說圖文的轉化率比單純的圖片和單純的文字都要好很多。

旅遊行業風向標在地域市場:

為什麼說旅遊行業的風向標在地域市場呢?俗話說「斧打鑿柄鑿打木」,大多數批發商、供應商都是以收全國的同業市場為切入口的,省會城市的批發商,他的客人基本來自地域市場,而地域上旅行社收客的好壞會直接關係到上一級批發商的組團利益,因此,我們說風向標不在一線市場而在地域市場。

對於地域市場經營,選擇適合你地域屬性的產品是非常關鍵的,廣告做的再時尚,拉不來客人也是沒用的。有些高大上的產品,並不一定適合地方旅行社,因此,地域旅行社還是要腳踏實地做好適合地方旅遊市場的業務。

傳統旅行社放棄做長線,專做活動,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但做活動一定要有創意,在產品方面一定要打造出適合不同人群的低價量產產品。這裡所說的低價,是真正的低價,比如說49元每位的產品,而不所謂的負地接。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長線產品就不做了嗎?不做也沒什麼壞處。對旅行社來說,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做什麼賺錢就做什麼。

傳統旅行社如何轉型?: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曾經說過,在馬車時代,如果你問大家,要如何跑得更快些,他們會回答說,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但事實上,當時誰能想到汽車會比馬車跑的更快呢!傳統旅行社同樣也是如此,一定要跳出自己固有的圈子,打破自己的思維禁錮。

眾所周知,如今做好旅行社的關鍵是「產品+營銷+客戶」,積累客戶是很多機構都想做的事情,但也是非常頭痛的問題。前邊提到了,傳統旅行社的客戶積累比較差,但現在為情勢所逼,旅行社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積累客戶和重複利用客戶了。

縱觀全局,現在市場上的旅遊格局一是平台化,二是資本化,第三傳統旅遊,這才旅行社所在的位置。因此從市場格局來看,旅行社離平台和資本都很遠,是完全沒有依靠的,你唯一可依靠就是區域客戶,這也是傳統旅行社轉型的唯一目標。

要轉型,你只有把區域客戶牢牢抓在手中,對人群進行細分,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研發出不同類別的對應產品,然後再通過堅持不斷的做活動加強和鎖定客戶關係,這樣你才能積累和重複利用客戶。

在研發產品時,應該以短線為主。既然是短線就有一定的靈活性,活動可以適當保持在一定的頻率上,但一定要堅持做下來。

等到客戶關係熟稔之後,再根據客戶需求或積累的數據,有選擇的做季節性長線旅遊產品和出境產品,每年只需要做幾次就夠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盤活傳統旅行社,為傳統旅行社找到出路。

未來,一定是智慧旅遊的天下。「智慧旅遊,也被稱為智能旅遊,就是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藉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遊資源、旅遊經濟、旅遊活動、旅遊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時發布,讓人們能夠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遊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遊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旅遊教學研究者李雲在一篇論文里說「智慧旅遊的發展不但能夠使遊客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而且能使整個社會的信息資源和旅遊資源實現共享,從而帶動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文化需求。」

有人說未來已來,對旅行社來說,如何搭上智慧旅遊這趟車,是他們面臨的又一個重大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思考。

文正轉自微信公眾號「俱牛戶外運動經理人」。

其實,說到底還是旅行產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用戶體驗比較低。在這裡給大家一個課程 http://mp.weixin.qq.com/s/Y8mQCp_oob8UsTaLrZYHyg


有句俗語說莫道君行早,意思是說有利起早的大有人在。同樣的,在經濟政治發展嚴重失衡的貴國,還有大量的人遠遠滯後於你我。

據我所知,目前業內居然還有為景區、酒店代理OTA的組織。OTA是什麼?在線旅遊代理商,或稱分銷機構,而他們是代理的代理,分銷的分銷。

這種怪胎為什麼存在?

因為產品的供應商,也就是景區、酒店等機構自主營銷能力薄弱,自主營銷意識寡淡,受制於各種渠道,包括OTA和旅行社。

而這些產品供應商,也就是景區、酒店的經營者,雖然信息少,應變慢,但是有實業、錢多。反應迅速求新求變的旅行社就利用這個「時差」,來把持渠道,同時賺取土豪供應商們和無自助能力的遊客的錢。

只是,這種狀況能持續多久,不知道。如果旅行社把寶押在景區、酒店身上,受消費大環境影響,具有新自主意識的遊客茁壯成長,中小旅行社洗牌死一批,各景區酒店奄奄一息,OTA趁機坐大,收拾殘局,一統江山。像其它了解海外情況的知友所說,在線旅遊代理覆蓋美國,而旅行社死絕。


旅行社員工一枚。

傳統旅遊的客源目前主要是40歲以上和18歲以下的人。

針對年齡稍大的一定要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旅遊是奢侈消費。

年齡小的是因為本身和父母方面一些因素,注重安全和樂趣。寓教於樂。感覺孔子帶眾弟子周遊列國不是很爽嗎?

業務的話,目前就是票務+酒店。關於這2方面,我本人不太看好。一方面來自互聯網的擠壓還有許多酒店和景區也開始直接面對遊客,一些小中型的社的利潤越來越薄,(如我所在的這個掛靠3人組---經理+經理夫人+我),目前這邊客戶全靠親戚朋友+老客戶轉介紹,當然還有網路推廣。在內陸2線城市,餓不死也做不大。

目前我在考慮旅遊業該投身哪一塊?

景區,酒店,旅遊地產,哪一塊的大頭兵都不好做。默默說一聲:加油!!


傳統旅遊肯定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首先我們分析自駕游、自助游對於參與者是有局限性:一丶有充沛的體力;二、滿足自身的獵奇心裡;三、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四、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其次:傳統旅行團模式:一、價格優惠;二、由旅行社安排一切旅遊活動,方便簡單。綜合以上幾項,自駕、自組游符合的人群是,一、70後、80後為主體。90後基本剛剛參加工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50、60後沒有足夠的充沛的體力去完成。而傳統旅行團的模式符合大部分旅遊需求者。尤其是中老年人,這個群體人數多,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濟實力,是整個旅遊客源的主體。傳統旅遊就應該抓住這些客源。十月一日新旅遊法實施後,傳統的以價格競爭逐步被以產品競爭所取代。有針對性的做好自己的旅遊產品是今後各旅行社的重中之重。產品包括旅遊線路,接侍能力等等。


旅行設本質上是服務中介機構,其本質工作內容是信息諮詢、產品組合打包,與實際現場服務。對於各種個性化的需求,線上只能提供知識和信息上的幫助,對於機票,酒店,景區門票,線上可以幫助客人方便的完成採購,但是無論如何,而不能真實現場服務。所以,線上,線下結合才是出路。作為旅行社,應該避開線上企業的優勢(大規模,標準化的產品優勢,比如機票,酒店,景區門票等),而是應該和線上合作,充分利用線上的遊客資源,做好線下服務才是出路!


前陣子自己出去旅行,買的景區門票、訂的酒店、參觀的活動,全都是在網上訂的,這算自助遊了吧。

去哪兒排列出來的搜索結果,很多導向地方性的網站,這些網站其實都是旅行社的;做的還不賴,技術上很一般,下單有的連支付都沒有;但服務很到位,直接有客服跟你聯繫、確定訂單;攜程什麼的鋪點鋪的再廣,不可能所有區域都有很多人員去維護與商家的關係,地方區域市場就是本土旅行社的的優勢。

等我到了旅遊地,在和商家對接上,商家還是和旅行社更熟、資源給的更多,這些都是很多年積累起來的。

從創新上,旅行社也可以做電子商務嘛,和垂直搜索對接好了就行,垂直搜索引擎的出現對非巨頭是有好處的啊,帶來很多介面流量。從競爭壁壘上,國外市場的確自助游不適合多數人。


作為旅行社這種團體出遊 折扣和優質服務

即使沒有國內還有國外市場 這就不是一般人都能自助游的

旅遊之前做好各種功課 確實能做到比旅行社更省錢 不然就跟團圖個方便


不管是自助游還是傳統旅遊都是有存在的意義的,自助游近幾年較為火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或者擔心導致很多人還是會選著旅行社,只是針對的人群不一樣,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市場的透明化及規範化傳統旅行社需要的是加強自己的產品及服務,個人感覺他們的危機不是來自自助游的崛起,而是怎樣在這麼多的同行中存活下來,畢竟旅遊線路不是不可複製資源,那麼客人為什麼選擇你的產品就是關鍵了。


各有各需求啊,例如中老年人出行就圖個方便,市場還是很大的


發展線上旅行社啊,線上線下一起收客肯定有利啊!跟據目前的旅遊市場情況,散客多,分散、自駕游多,可以首選在網上收客,例如和途牛、頎頎旅遊網等等合作,都有機會收客,但是只能上產品銷售,對長遠發展促進不大,比較理想的是來旅行系統,零投入,線上線下結合,收客手段多,但是他要求必需是證件齊全的合法旅行社,如果你手續齊全,可以下載零旅行軟體,提交入駐申請,就可以靜等客服聯繫你了。


沒出路,等著被淘汰!旅行社從業人員和導遊抓緊時間轉行


隨著網路行業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事業也得到全面的推廣,從未來的事業發展前景上來看,傳統旅遊業也受到一定的衝擊,那麼,對於一些旅行社的發展來說,他們在運營模式上應該有哪些突破呢!大連康輝旅行社的小編就已一個旅遊人的身份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其實拋開這個問題不講,我們單純從國內的旅遊事業上來看的話,根據目前的發展形勢來說,目前旅遊事業也是在得到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對於假期旅行來說,其數量也是在不斷的增加,可見他們的未來發展前景還是非常美好的,尤其是對於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對於電商行業來說,隨著電商行業的崛起,在這方面它們的增長速度也是在不斷的提升。

那麼傳統旅行社的出路在哪裡呢?想要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從他們的運營模式上進行改善,這樣的話才能夠從根本上處理好這個問題。當然對於目前的旅行市場來說,他們的發展速度也是在不斷的提升,隨著網路旅遊事業的不斷完善,在進行運營的時候,他們的操作模式也要進行不斷的改創新和改革,尤其是對於吸引一些年輕的遊客們來說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這方面他對於未來的發展前景也能夠起到個性化的操作影響,真正的讓旅遊行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當然根據我們國家目前旅行社的發展數量上來看,雖然整體的發展速度也是在不斷的提升,但是對於傳統的旅行社的發展模式來說也受到一定的抵制,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國內外遊客的增長幅度進行對比,,一般來說,對於西方國家由於網路事業的不斷發展,他們對境外旅行模式也備受關注,所以對於傳統的運營模式來說可能會備受冷落,那麼在受到這樣的衝擊之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對於目前的旅行社發展來說,在進行市場pk時候,一定要注意創新的帶來的優勢。

而且對於一些旅遊散客們來說,他們的數量雖然比較多,但是存在零散性的特徵,所以不為了能夠真正的凸顯出旅遊計劃的個性化以及高端化,那麼對於傳統旅行社來說,在制定旅遊計劃的時候,也要考慮到不同團體的需求,這樣的話才能夠真正的放眼未來,受到更多遊客們的重視。

想了解更多旅遊行業乾貨,關注公眾號:幻旅VR


傳統旅行社越來越難做,主要在於沒有用新技術,新思想武裝自己。OTA能佔領市場,是敢於變化,裝備新武器(互聯網,信息化建設)。所以人家用的是火箭大炮,我們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人家打造的是新型的互聯網人才體系,我們還一直沿襲著那套表格文化在苦苦支撐,被淘汰是自然的!


推薦閱讀:

日本的瀨戶內海沿線深度游,可以怎麼玩?
京阪神地區安藤忠雄建築之旅的詳細路線是怎樣的?
在日本自由行怎樣住宿性價比最高?
江蘇和江蘇人在你們眼裡是什麼樣的呢?

TAG:電子商務 | 旅行 | 網路營銷 | 自助游 | 旅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