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飛機的材料經歷了哪些演變過程?

聽說最早的材料是木頭的,然後有鋁合金的,現在是那些材料呢?主要有那些演變過程呢?


最古老的材料:木頭。自從飛機發明以來,木頭就作為飛機製造的重要材料之一廣泛存在。一直到30年代,出現全金屬飛機之後,才逐漸被取代。但木頭作為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材料,目前仍然有飛機應用。而且近幾年,有一些人提出,木頭具有良好的隱身性能,未來會不會在軍機上重新得到廣泛應用也不得而知。

最常見的材料:鋁合金。塑性好,強度高,易於加工,重量輕。所以自從1915年德國人容克斯(Junkers)製造出第一架全金屬飛機之後,全世界的飛機設計師和飛機製造廠都開始廣泛接受這種新型材料。直到現在,絕大多數飛機還是以鋁合金為主。缺點是不耐高溫不耐磨,在一些超音速飛機上顯得不夠用。

最堅固的材料:鋼,主要是不鏽鋼。鋼材成本較低,強度大、耐高溫,但是重量也大,所以在飛機上並沒有廣泛採用,只是在一些需要承受比較大的負載和需要耐受高溫的地方少量採用。由於新型材料的出現,鋼材在飛機上的應用現在是越來越少了。大量應用不鏽鋼的量產飛機貌似也就是MiG-25這一個怪胎了。

最糾結的材料:鈦合金。鈦合金重量輕(密度大概是鋼的一半)、強度大(超過很多鋼材)、耐腐蝕(濃硫酸都不怕)、耐高溫(在500攝氏度依然能保持高強度),缺點是冶煉和加工特別困難,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少量應用。想想也是,不怕高溫不怕腐蝕的主兒,冶煉起來肯定不容易;至於說加工困難,我自己有切身體會:用銼刀打磨鈦合金製品,挫下來的鈦末兒一會兒就「糊」在銼刀上,能直接把一把銼刀廢掉。由於加工技術不斷長進,越來越多的飛機開始大量採用鈦合金,比如F-22有40%的結構是鈦合金製作的。

最新型的材料:複合材料。複合材料其實是很多種材料的統稱,最典型的就是玻璃鋼,此外還包括碳纖維啊凱芙拉啊陶瓷啊之類的材料,甚至連編織袋刷樹脂(相信我,有的飛機蒙皮就是這麼弄出來的)都能算複合材料。由於複合材料種類實在太多,所以很難說哪種最好什麼的。但總體的特點是重量輕、強度大;由於是類似塑料的材料,耐腐蝕性能肯定也不錯;由於幾乎可以任意塑形,加工起來難度也不大,有的材料甚至可以用膠水粘起來。由於相比鈦合金更容易加工,所以也在現代飛機上廣泛採用。

此外還有帆布,伴隨著木頭,曾經廣泛作為飛機的蒙皮使用,但隨著鋁合金的廣泛應用,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與木頭不同的是,由於帆布表面粗糙,會極大的增加飛機表面的粘性阻力,而且成本不比刷上了樹脂的編織袋便宜,所以沒有像木頭一樣還半死不活,而是基本上沒人用了。


我印象里大致上有這些重要節點:

  • 繩索、帆布、木材;

  • 金屬波紋板蒙皮;
  • 承力的曲面鋁蒙皮、金屬梁框結構、懸臂單翼;

鈦合金和非金屬複合材料都是戰後的事了。航空領域的複合材料主要是環氧樹脂/雙馬來醯亞胺樹脂與碳纖維。

另外,這些東西並不是絕對的。比如二戰時候蘇聯除了Yak3之外的前線飛機,都使用木材做外翼段與尾部,以節省鋁材的消耗。


撿幾款比較典型的吧,

英國的蚊式戰鬥轟炸機,

前蘇聯的米格25截擊機,

以及目前最火的民用客機之一波音787

德·哈維蘭-蚊式戰鬥轟炸機,簡稱蚊式轟炸機,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The Wooden Wonder),其自重低,身輕如燕,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被大量生產和改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蚊式轟炸機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蚊」式飛機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輕質的木頭,蒙皮,就創造了一個奇蹟,

當然二戰蘇聯也使用了大量的木質戰鬥機,用斧子就能生產。

米格25截擊機,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夠突破3馬赫的飛機。鎳基合金鋼,質量大的驚人。然而卻突破了熱障,令當時的西方驚恐萬分,事實上,簡單的鋼材以及強大的推力,以及卓越的焊接工人。是米格25成功的關鍵。

波音787,越來越多的複合材料得以使用,使得舷窗可以越來越大。更快,更輕,更多,更遠也許不再是夢想。

倘若有一天,複合材料全面突破金屬材料的屏障,我想客機超音速一定會再現!


嗯,結構上一般都是這些,還有帆布,這個也是一種,做蒙皮的,現在的大多數都是鋁合金的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非知名某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本科學生,哪些東西是所必須重視學習的?
高分子材料的科普讀物(睡前讀物?)?
電阻怎麼會為0?
黑磷和石墨一樣為層狀結構,有沒有可能把黑磷製成黑磷烯?

TAG:飛機 | 材料 | 材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