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方舟子微博質疑李開復造假?


上面都是對方舟子的表面看法。


方舟子是這樣一種人:算是一個一直熱衷於副業且有成就的人吧。


1,寫過俠客行這款遊戲。


2,搞過詞牌的音律歸類,且是當時網上最權威的文本。

3,做科普做了10+年。特別是生物學的。


4,反神學基督教也是當年最熱衷的事。反FL功一度是方的大事了。


5,出國美國電影史的書。


6,打假其實是一個偶然事件的偶然結果。


在古代或者近代,這樣的人會被稱為「博物學家」,這也是他為什麼最熱愛達爾文


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人選擇一件事情:


首先是在於是否熱愛,是否有趣。不考慮結果有何意義(當年很多網友對其最大


的規勸就是反FL功,反宗教有啥子意義?)。


其次在做事的過程中,不認可權威,只認可事實。

最後這種人是雖千萬人吾往也的性格。


中國社會推崇的恰好是與之相反的人吧。這個社會推崇職業經理人成為成功人士然後


做導師來做社會地位。


中國社會推崇變種的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創業,學而優則賺錢,學而優則社會地位等。


類似方舟子這種學而優則玩,恐怕是很多人無法認同的主要原因。


以上算是一個同樣熱衷副業的同好的認知吧。


首先,李開復是公眾人物,有人質疑並不奇怪,他也有義務要澄清別人的質疑;

其次,方舟子不是憑空指責李開復,而是根據其自傳的內容,有邏輯有證據;

再次,天使會的一幫替李開復背書的人幫倒忙了,把李開復推到一個無法下台的境地;

最後,李開復的危機處理能力不夠,小事鬧大了,現在奧巴馬同學一類的問題接踵而來;

而我認為,開復同志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拿不出AP的聘用證明。也就是說他在CMU根本就沒當過AP。其它奧巴馬同學啥的,就當扯淡了,好比我們說跟哪個大官一起吃過飯一樣,套個交情。

總而言之,沒退休或者不是行將入土之前,不要寫啥自傳;大家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凡人,不要把自己包裝成天降大任於斯的聖崽;牛皮總有一天是要吹破的,這些吹之前就該意識到,不要怪方舟子手賤喜歡考據。


對於方舟子這種執著的揭露他人語焉不詳之處的做法,我十分欣賞。雖然開復老師一直是我的偶像,但是我更希望看到一個真實的開復老師。無論方舟子質疑誰,我都毫不懷疑他純潔的動機。同樣無論方舟子質疑的結果是對是錯,我都依然敬重開復老師在互聯網方面的貢獻和造詣


同意采銅的意見,"方舟子幾十年如一日扒別人的皮,斷然不是炒作、嫉妒,我的理解,這是他的人生樂趣所在,他樂在其中,無法自拔,就這麼簡單"

同時,針對不少回答中的 "李開復這麼成功,根本沒有造假或吹牛的必要和動機" 的說法補充一點自己的意見。

李開復是有造假或者吹牛的動力的 - 因為他有可能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最"來美化自己的職業生涯,製造人生導師應有的光環 (當然李開復已經很優秀了,但即使優秀的人也會有失誤和遺憾,也會希望自己的經歷能更光鮮一些),"進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而李開復的第一份工作是稍有遺憾的, 會被他的一些同學兼校友比下去。


李開復自己的說法不同, 拿 CMU 的 Assistant
Professor沒有任教年份限制的,李開復的很多校友一畢業就直接拿到了本校計算機系的 Assistant Professor, 沒有做 RCS
過渡 (比如 Avrim Blum, Roni Rosenfeld). 這個RCS實際上是個「試用" 職位。如果幹不好的話就得走人,或者永遠在
non tenure track 幹下去。李開復為什麼要迴避 RCS 這個稱呼呢?
因為使用的話很容易會被他的校友比下去,同時那個"最年輕的副教授"的光環也就不成立了.

李開復的導師為什麼要說因為李在讀博期間獲
得卓越的學術成果,才破格給予 RCS 職位呢? 按常理推測, 因為李開復的導師需要保護自己的學生。
他不可能在明知會被李開復公開的信件里赤裸裸地說,李開復雖然很強 (強過需要畢業後做留校做博士後的人),但沒有強到可以直接給 Assistant
Professor 的地步 (就像 Avrim Blum, Roni Rosenfeld 那樣),所以需要先給個 non-tenure
track 的 RCS 職位試用一下,同時讓李通過研究工作進一步證明自己
(當然李在兩年後確實證明了自己)。這種話,如果你是李的導師,在李寫信尋求公開支持時,會把後半句說出來嗎?

最後,用李開復在 2004 年和記者採訪時說的一句話來結束,「我很確定微軟是我服務的最後一個商業公司因為我的目標是做一個有巨大影響力的人沒有其他的任何公司能幫助我達成這個願望。」 說完此話後一年,李開復跳槽去了 Google, 並在法庭上指控 Bill Gates, Steve Ballmer 和微軟公司過去幾年的種種不是。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7/22/content_3251661.htm

---------

補充,請不要在看了上述回答後產生誤會,覺得是在捧方舟子,貶低李開復。我不認識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同時對他們兩人都非常敬重。我只是覺得李開復在媒體和互聯網上太過追求完美形象,有時甚至到了試圖展現一個連自己都無法支撐的完美形象的地步。


其實,采銅引用的並不是李開復的話,那是李開復引用其書翻譯者的話范海濤的原話。在2009年底范海濤就翻譯李開復的書後,寫了一篇博文,裡面她有很多關於中英文翻譯上的感慨,她也提到了關於很多英文辭彙能如何在書中翻譯得更恰當的感受。范海濤在博文里把美國的教授是如何分等級的,寫得很清楚,而且也說明了「Assistant
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的區別,並不像方舟子所說的,她對美國大學教授職稱制度不了解。


從李開復公布他的導師圖靈獎得主 Raj
Reddy的email中來分析,他的確是獲得了「Assistant
Professor「。而且李開復的這個職稱也與一般的「Assistant Professor」有所不同。從email的內容可以分析出當時李開復因為在讀博期間獲得卓越的學術成果,所以學校決定破格讓他直接晉級為「Assistant
Professor」,直接跳過博士後這一關。而這個「Assistant Professor」與眾不同的是,他是帶著一個將來可以成為終身教授(Professor)的名額。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的理解是,美國對大學終身教授的要求有是兩方面的,一是要在學術上獲得一定高的成就,其二,就是要在本校任教的年份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應該就有被評為終身教授的資格了。而普通的「Assistant
Professor」的職稱是不可能保證你會被評為終身教授,因為條件一,有的人是可能一輩子也拿不到的。


而李開復的情況是,他滿足了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就是只能等到年限夠了就可以 了。而且在Email里最給力的一句話就是「Whether
RCS or Assistant Professor, your 2+ years of service counted towards your
tenure track「也就是說,如果李開復一直在CMU,然後變成終身教授,那學校是認同他把1988-1990這兩年的研究教學經驗算上終身教授的經驗里的,在他的簡歷上,他就可以寫他的終身教授資格是從1988年開始。當然李開復後來放棄了這個機會,去了蘋果,所以他也沒有在書中說他是個有終身教授資格的人。


方舟子最想「揭露」的就是李開復是不是獲得了「Assistant Professor」的資格,如果這一點方舟子能證明,那麼李開復的確是作了假。然而李開復給出的證明是非常「給力」的。方舟子在這個最具「破壞力」論點上可以說是「完敗」。這從方舟子的微博上可以看出,在李開復給出了這個證據以後,方舟子就再也沒寫關於李開復是否獲得了「Assistant
Professor」,而轉而求其次地置疑李開復從1988-1990期間沒有拿到「Assistant
Professor」,方舟子的想法是,李開復只能在學校批准他的「Assistant Professor」職稱那一刻起,他才能稱自己是為「Assistant Professor」。因為學校在批准「Assistant
Professor」職稱,要走一遍程序,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如果這個職稱是在李開復離開,去了蘋果之後才批複,那麼李開復就不應該在書中說他在校的那兩年是「Assistant
Professor」,那麼方舟子的前面的說李開復做假的論點,就仍然在理論上是成立。但他卻因此鬧了一個笑話,因為Raj
Reddy的email里的那句話說,學校甚至可以承認李開復那兩年里教學研究是作為終身教授的職稱。方舟子像是沒有仔細看Raj
Reddy的email,在提出過這樣一次置疑之後,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在這之後,方舟子則開始置疑 「Assistant
Professor「怎麼可以翻譯成副教授。在這一點,任何有些英語基礎的人都知道「Assistant
Professor」的直譯是「助理教授」,而書中為何翻譯成副教授,在2009年底范海濤(本書的翻譯,合作者)的博文寫得很清了。原因是如果把「Assistant
Professor」直譯為「助理教授」,意思就「薄」了。因為中國的助理教授顯然沒有美國的「Assistant
Professor」地位高,而且李開復的情況更為特殊,他的「Assistant Professor」是直接帶著終身教授的名額的, (李開復在微博稱為」 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track 「),所以范海濤在權衡了李開復的實際情況和參閱了《英語輔導報》做出的決定。


而顯然方舟子就此博文一無所識,在李開復給出博文的後,方舟子作出的反應是,范海濤對美國教授職稱「不了解」,這是對博文作者是一個不客觀的評價,因為在博文中,范海濤是這樣寫的「美國大學老師分為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assistant
professor; lecturer; teaching assistant
。」這比方舟子在自己微博里寫的「美國教授分三檔: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full professor
」要更為詳細。而且把《英語輔導報》則直接定論為誤導,這更不知是從何說起。

從范海濤的博文中可以看出,作為一位翻譯者,她的心態是要把自述者的內容如何在中國語言的環境里表達得清晰和到位。這也是作文字工作的人一個正確的心態,不偏不倚,不厚不薄。心態決定一個人做事的動機和出發點,所以從文中,我並沒看出范海濤有刻意去「撥高」李開復的想法。

看待每件事物的心態不一樣,角度也不會一樣,不一樣的視野,感受也就一樣了。在我看來,范海濤在「副教授「一詞上的推敲是一種職業上負責的態度,對翻譯的文字追求精確並不失其意。如果作為一個翻譯者,不能將其對象的所表達的意思完美的轉達給讀者,對翻譯者來說也會是一種遺憾。假如李開復真的是要在書中抬高自己,又何苦在「副教授」後面附上英文原名呢?

對於方舟子,我敬佩他為中國打假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和努力。不過有時候換一個心態,不是以一種你非白即黑的態度去面對他所置疑的人,也許效果會更好。比如說,如果他能以「開復,如果能在你的最年輕的Assistant Professor後面加上「之一」,意思會更準確「這樣的話開場,那麼今天微博上的仇恨會減少很多。


1.方舟子就是做這個的,談不上所謂的炒作,嫉妒.

2.因為他做這個的所以他質疑一下,你沒問題的,那就證明一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只不過媒體,大伙兒把這個當事兒,好像很嚴重一樣。

老師在監考的時候,過來看到某同學考卷下面放了張紙,老師很懷疑他在作弊,一看原來是張餐巾紙,這事需要這麼起鬨嗎?


Assistant Professor就翻成講師就OK了,系裡面的講師寫英文簡歷的時候都自稱
Assistant Professor


方舟子是科學界的潔癖,在他眼裡科學就是所有,這根本不是科學的思維。


方舟子的質疑如果配得上冠之以純潔,那麼他的商業模式——依靠選擇性打假獲取商業利益就無法發揮作用了。最清晰的一個明證是: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楊煥明從歸國之初就一直是方舟子的重點打假對象,但方的質疑絲毫沒有改變楊煥明在基因領域的形象和地位,而是越打越牛,楊煥明已成公認的行業翹楚。與此相反的是:搞轉基因大米製備人血清白蛋白的楊代常,明明是該技術風險完全不可控、在美國都不允許做的事情,方舟子卻視而不見,絕不打假。對於方舟子這種人,不要玷污了「純潔」二字!

參考鏈接:《方舟子「打假」,只有三個目的:第一,求名;第二,謀利;第三,報仇》http://tieba.baidu.com/f?kz=1263606254

順便再多說一句: 方舟子 痛恨 李開復 的原因就在於後者曾經說了這麼一句話——「與其寫一堆廢紙一樣的論文,不如做幾件改變世界的事情」。剛才簡單看了一下:李開復在微博上的粉絲數,新浪微博這邊大約8倍於方舟子;在騰訊那邊,則是數十倍。兩人在爭奪青年上的分歧是巨大的。前者強調創業,把科技變成價值;後者鼓吹論文,強調美式標準不可侵犯。競爭關係十分明顯。


對於方舟子我喜歡不起來,有時候甚至厭惡其嘩眾取寵的行為,但其行為對社會而言是有積極意義的

他的暴力打假這就好比是對社會道德誠信的革命,革命必然會傷及無辜並有負面影響,但整體長遠來說不是壞事


1. 開復老師能在CMU計算機拿到tenure track教職的確是值得驕傲的。

2. 以開復老師的職業發展路線和如今的地位,沒有造假的動力

3. 我不認為assistant professor翻譯成"副教授"有什麼不妥,國內沒有對應職稱,給定多年以來高校內部約定俗稱的講師-副教授-教授級別,這個翻譯應該是恰當的。


首先,人無完人,是人都有陰暗面,其次,社會需要方舟子這樣的人,不管是做為監管還是娛樂,都能帶來不平衡的效果,平衡和諧的社會會出很多問題


面對這件事情如果真的要做到客觀,那就把李開復的成就聲望擺到一邊吧!

因為李開復的地位就為他開脫說好話,道德上過的去嗎?

我不覺得方舟子做的事情沒有意義。雖然他沒有創造出什麼產值,提攜過什麼公司。但他求真的精神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的氛圍,而且對象是李開復這種人物。除了產業和互聯網經濟,還有社會道德。難道這裡的虛偽還不夠嗎?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批評不對的,讚美正確的。這應該是很基本的道理吧?

有人引用Peter F. Drucker的話來解釋互聯網。

In a few hundred years, when the history of our time will be written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it is likely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historians will see is not technology, not the Internet, not e-commerce. It is an unprecedented change in the human condition. For the first time -- literally -- substantial and rapidly growing numbers of people have choic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will have to manage themselves. And society is totally unprepared for it.

這是互聯網最偉大之處,信息爆發讓我們處於時刻處於矛盾之中。於是我們不得不獨立思考,作出判斷與選擇。我們得到的管理自我的機會。managing knowledge means managing oneself

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大家擺脫盲從,擺脫個人崇拜,擺脫精英主義的銅臭。

真實和獨立是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精神。作為互聯網業界不是更應該尊重這份精神嗎?

最後,業界的各位對這件事怎麼看。是業界道德水平的試金石。


哈哈,的確說方舟子好人尚早。


這整個事情就是李開復的一個小問題被一個考據派抓住不放的問題。


引力波來了,快逃吧"方粥仔


我來從一個普通學生的角度談談這件事情吧

我的態度:

1,李開復老師有錯,但他的錯是小錯,非原則性問題。他跟之前唐駿最大區別在於唐駿是做了50分的事情,對外宣傳100分;而李開復則是做了90分的事情,對外宣傳100分;只有騙子會將50說成100,而只要是人都會將90說成100。

2,他已在微博上承認含糊其詞,誇大自己的事迹,並承諾在後續出版的自傳中更改。是小錯,已在公眾場合承認,夠了。

3,方舟子揪著這件事情不放,有點借開復老師名氣炒作的嫌疑。社會上存在大是大非的人那麼多,何必在這樣一個小事上鑽牛角尖?格調略顯不高了吧

最後結論就是:李開復老師有錯,已承認,可以原諒。方舟子有藉此炒作的嫌疑。


不管怎麼說,著實噁心了開復老師一把,俗話說「啦蛤蟆上腳背,不咬人噁心人!」,雖然不會對開復老師造成啥實質性的損失,但跟他胡攪蠻纏確實讓人很鬧心。方廝很有點「我是流氓我怕誰」的二逼青年范,有那個閑工夫還不如去挖一兩個貪官來得實在,也算是造福百姓,有功於社稷,方舟子,你丫真是閑的蛋疼。


如果玩過手辦的人會把方舟子稱為驗屍官。


在這個過程是讓我們不斷認識一些「名人」的真實容貌。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沒人去邀請微博上這麼紅火的方舟子鬥士?
方舟子有後台嗎?如果有,有多硬?
崔永元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多人餓批崔永元?
方舟子和韓春雨杠上了?
羅永浩和方舟子現在的戰鬥緣起於何?你怎麼看?

TAG:李開復人物 | 方舟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