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黑咖啡的人比放糖放奶的人更懂咖啡嗎?


  • 咖啡不需要人懂,它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飲品,喜歡就去喝;

  • 喝咖啡歷史更久的外國人也會加糖,「不落座站在吧台旁,點一杯 Espresso 加糖攪幾下,一飲而盡,杯底還剩下許多沒化開的糖……」這應該是國外咖啡館很常見的情景;

  • 沒法否認咖啡是有苦味的,有人可以接受苦有人就喜歡加糖,總之所謂「懂咖啡」其實是指品的出咖啡的「香」,而不是非要和自己對味道的喜好戰鬥,那樣太自虐了;

  • 巴爾扎克喝咖啡喜歡放一點鹽。


個人喜好問題。不過:

咖啡其實是水果,咖啡果水果的種子,烘培精良,新鮮烘焙的好的咖啡豆做出來的黑咖啡其實是不苦的,國人由於其實這麼多年能喝到好的新鮮烘焙咖啡的幾率不多,所以印象中咖啡就應該是那種特別苦的,理所應當的加糖。我們開店的時候的頭一個月特意在試營業期間店裡根本就不提供糖,看看有多少客人需要糖,我們驚奇的發現,絕大多數客人在喝了之後都沒有要糖,極少數客人尋要糖,其實還沒有喝上一口,在鼓勵先嘗試一下之後,基本就沒有還需要糖的了。

加不加奶是純屬個人喜好我覺得。


哈哈哈,這個問題我一定要答啊一定要答。

以前開店的時候,至少見過一打以上的這樣的裝逼犯:帶女生過來喝咖啡,告訴人家:「我喝咖啡一般不加奶不加糖,我就是喜歡這種苦/香味。」

實際上呢,他們幾乎清一色點我店裡的美式咖啡,我這裡的美式是可以免費無限續杯的,而花式的則是一杯算一杯的價格的,所以。。。。呵呵。

——————————割———————————

認真答一下這個問題。

咖啡的種類和分類很多

可以按咖啡產地分;可以按沖泡器具/方式分;可以按不同花式分……

黑咖啡,這個提法本來就是模糊和容易混淆的。

如果這裡說的是單品咖啡——原產地出產的單一咖啡豆磨製而成,那麼我們品嘗時最好是什麼的都不加,因為不同產地的咖啡豆沖泡出來是具有不同的口味特徵的,當然前提是你沖泡方式正確和你能品嘗出不同咖啡豆的特性。

如果你說的是美式咖啡/滴濾式咖啡,或者像IKEA餐廳那種自動咖啡機出品的咖啡,那麼,不管你怎麼喝都沒有任何問題,完全看自己口味。

最後如果是Espresso,也就是意式特濃(其實這個譯法實在不敢恭維),比較專業的咖啡愛好者,能憑藉一小杯的量喝出咖啡師的水平。但是一般的飲用,推薦搭配牛奶和其他配料,可以變化出很多種花式咖啡。我個人就很喜歡摩卡,雖然這種又甜又膩料又多的咖啡在很多人眼裡是很不專業的。但是喜歡就好,有什麼關係?

——————————割———————————

這裡我補充一點,星巴克的美式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美式咖啡,是用Espresso加水製作的。最多只算美式口味。

其實正宗的美式咖啡,是麥當勞鮮煮咖啡那樣的,用滴濾式咖啡機做出來的。

為什麼這樣說?

普及一點小常識,不要以為咖啡是越濃,咖啡因含量越高。實際上,咖啡因含量高低取決於咖啡粉與水的接觸面積和時間、溫度等。原則上,咖啡粉磨得越細,在水裡沖泡時間越長,咖啡因含量越高。而滴濾式咖啡機,沖泡時間長,出品的咖啡看似清淡,但是咖啡因更高。

美國人最早是完全把咖啡當成提神、暖身的飲料來喝的,喝得量大,而且他們說咖啡應該「像魔鬼一樣黝黑,如地獄一樣滾燙」。傳統的美式咖啡館是那種經營咖啡和美式簡餐的,女服務員提著咖啡壺在餐廳里穿梭,看到你的杯子空了就給你添滿。

後來星巴克的創始人去了一趟義大利,被義大利咖啡的優雅所折服,立志於改變美國人這種「牛飲」的傳統,於是他把意式咖啡的做法,結合上美國人最拿手的標準化管理方式,變成了星巴克今天的樣子。我不敢說星巴克不專業什麼的,我只是覺得,他們大多數的咖啡師做咖啡都很不認真,基本是糊弄事,很多操作是嚴重影響咖啡質量的。

——————————割———————————

最後講一點關於咖啡的個人感受。

咖啡的烘焙、沖泡方式千千萬萬,而且還不斷有創新,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這是對技藝的精益求精。不過對於絕大部分愛好者來講,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享受它傳達的某種生活方式,它讓你興奮、愉悅;讓你慢下來享受一點悠閑時光;讓你和他人溝通交流……當然,這些也是我個人賦予的意義,形式從來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咖啡既沒有一些人想的那麼高端,也沒有像另一些人嗤之以鼻的那樣裝逼。它本身就是中性的。


有許多人在咖啡里加了伴侶後總有這樣的疑惑:這樣的喝法是否算專業?是否只有菜鳥、不會品咖啡的人才往咖啡里加「作料」?實際上往黑咖啡里加東西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專業和非專業之分,即便在歐美或其它咖啡市場較為成熟的地方,人們都可以選擇一些咖啡的伴侶加入黑咖啡之中,這是為了滿足咖啡飲用者的口味需求。目前國內許多咖啡愛好者都朝著咖啡品測師的方向奮勇邁進,因此往黑咖啡里加東西那肯定是不專業了。但在咖啡成為剛需的市場中,人們喝咖啡僅僅是需求,他們並不想當咖啡品測的專家,所以大家就怎樣適口怎樣來了。

咖啡中該加多少牛奶和糖是因人而已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謹慎的調入一些。牛奶的選擇也分為全脂牛奶、半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如果想保持身材,降低熱量的攝入,那麼脫脂牛奶是不錯的選擇。

在咖啡的諸多伴侶中,被冠以有「奶」字的東西實際上裡面一滴奶也沒有,都是植物油脂,至於這裡面是否含有氰化物和反式脂肪,各個品牌也各有不同,但豆叔在這裡建議大家慎用再慎用。


這問題我太想答了,因為最近也就這個問題請教過好多人。

簡單來說,咖啡愛好真的沒有高下之分的,你愛喝什麼那都是你的選擇。不管是Costa輕度烘焙的豆子還是星巴克深度烘焙的豆子或者是單品豆混合豆,不管是蘇門答臘還是哥倫比亞的豆子……研磨的咖啡……或者是美式咖啡(美國人愛喝)Expresso(義大利人愛喝)還是卡布奇諾(法國人愛喝)……愛喝什麼不體現品嘗咖啡的高下的,前提是咖啡本來就是一款飲品,就跟你愛喝健怡或者可口的可樂真沒啥兩樣。

不過有一點,咖啡店的老闆還是跟我說,如果一個客人進來,先要了一杯意式Expresso,再要了一杯卡布奇諾(這是咖啡味道最重的混合咖啡),那麼老闆心裡清楚,這是一個愛咖啡的人。

所以,從來都只有「愛不愛咖啡」的評判標準,沒有「懂不懂咖啡」。


似乎我比較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現在只喝黑咖啡,每天都要喝, 但是我完全不懂咖啡!!!本人自認為不裝B,但指出一點:刻意地不裝B也是一種裝B,對吧?所以別人真心感興趣,也不要簡單套上」裝「這個字。

我不認為愛喝個酒,茶,或咖啡什麼的一定要懂,當然是愛喝就喝,不必刻意。但總體而言,最好懂。這算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能力。好比說大美女一定比姿色平庸者懂化妝穿衣服么? 當然不一定,甚至都不需要。但最好懂, 有益無害。

我喝咖啡源於前女友現老婆在一家著名的咖啡館工作了多年,她有免費的員工咖啡,常常帶回家喝不完就倒掉了。實在心疼不過,二三十塊錢就一杯水呢!所以我慢慢接過來喝,然後就慢慢喝上癮了。

開始只喝拿鐵,黑咖啡太苦,我覺得完全就是中藥。我又不大喝甜的,可樂都不怎麼喝。所以諸如抹茶星冰樂,太妃榛果,卡布奇諾什麼的我覺得基本是糖漿,歸入蛇膽川貝琵琶膏一類。喝了至少有一年的拿鐵,慢慢覺得牛奶好像很膩,蓋住了咖啡的香味,黏黏糊糊的喝下去如鯁在喉。

對咖啡的味覺也慢慢在改變,中藥感逐步消失,咖啡獨特的苦香味越來越明顯。再加上長期喝,對咖啡因的敏感度大大降低,那段時間加班特別多,喝拿鐵基本相當於喝牛奶,喝完困勁兒就上來了,也的確需要強勁的咖啡因提神,所以就逐步過渡到只喝黑咖啡了。到現在為止,大概有5-6年只喝黑咖啡了。

機緣巧合,三年前定居澳洲。這地方大家都愛喝咖啡,一條街上三四家咖啡館,早高峰還大排長龍。有一種錯覺是老外偏愛喝黑咖啡,但其實他們一般都加奶。我只喝long black,人家也不覺得你就懂咖啡了,真心關愛問你『不加奶,這麼苦你喝得下么"?

英式茶好像很愛加奶。印度和英國的同事總是往立頓紅茶包里重重地倒奶,我覺得薑黃色的茶水托著白色的奶泡有點像拉稀,很噁心。我只喝清湯碧綠的毛尖,但他們有些人可以侃侃而談茶葉產地,日本的茶道等等,我都只能聽著。

我至今沒工夫也沒閑心研究咖啡的產地,烘焙深度,味道差別,如何搭配糕點等等這類事情。

我愛喝茶,也愛喝紅酒,也很想有些基本知識和理論支撐,但就是懶得研究。真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習慣,其實就是懶,比裝B大不如。

如果只喝黑咖啡的人認認真真研究過咖啡,神采飛揚但沒有惡意,只是想炫耀一下自身品味不凡。那麼我等之懶輩不妨且聽且學,順便慈悲為懷,放裝B一條生路。當然,沒事兒自然是少裝B更好。


奶和糖絕對是咖啡的絕配,雖然有加鹽加胡椒什麼的,一是那是相當原始或者非主流,而是那些也多是味道古怪的利比里卡種的豆子。

黑咖啡這種東西,不排除裝13的原因。

本人還是比較喜歡玩些手沖虹吸壺之類的,還是經常加奶加糖,這是個口味問題。

當然多數還是喝素咖啡,也就是黑咖啡。這主要是品嘗豆子的原味。因為單品咖啡都是嘗試不同的豆子,而相對於加奶加糖,黑咖啡當然更有利於品嘗各種豆子之間的不同。咖啡主要的味道有三種苦、甜、酸。有的還會有些別的風味。比如耶加雪菲就有些花香和檸檬喂。而非洲產的通常果酸味重些。相當有名的牙買加藍山一號則是三種味道完美均衡。

有點亂了,總之加什麼是個人喜好,純私人的,不用特意的彰顯我喝黑咖啡就了不起什麼的。一杯好的黑咖啡能讓人心情愉快,但炮製的劣質的就無異於一杯煙灰泡水。當然有些資深點的咖啡師看見自己精心炮製的咖啡,直接就被客人加了奶糖會有種吃了蒼蠅的感覺。但也是客人的自由。


這題我也可以答的樣子

自從我之前當過兩年咖啡師後,現在苦瓜都能吃了耶。

本人偏胖,能減少糖分攝取就盡量減少(剛開始從事的時候,還專門研究過····)``````

所以我喝黑咖啡一般不加糖,奶嘛,感覺和糖是一體的,你看,咖啡師只會問:「先生/小姐,您要加糖加奶嗎?」,而不會單純的只問一個,是吧?(胡說!)

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能讓我更快知道這杯咖啡怎麼樣,有的咖啡我喝了第一口就知道是烘的不好的豆子,焦味,澀味,我不喝就成。加糖加奶我得多用點時間分辨,無形的就會多喝幾口,多不划算,(又是胡說!!!)


在一般情況下,喜愛黑咖啡的會比喜歡加奶或者糖的更容易接受「苦」這個「風味」,但是有些人喝黑咖啡純屬是需要它的刺激性,並非喜愛咖啡本身的特殊風味,因此這種結論有點片面。

黑咖啡一般指單品咖啡或者美式(兌水espresso,請原諒我一定要加這麼一句),因此不同產地,烘焙程度和水溫時間都會對風味造成影響。

其實很多單品咖啡可以說根本不苦,不喜歡喝黑咖啡可能是因為對焦苦的市售羅布斯塔種速溶咖啡的慣性維導致的。

喝espresso,cappuccino,或者單品咖啡完全是根據個人的口味喜好。咖啡本來就是一種飲品,區別在於風味和質量。享受自己喜歡的咖啡就足夠,何必管這麼多呢?


喝黑咖啡才顯得專業嗎?

品嘗咖啡的最好方法是喝「黑咖啡」嗎? 有一種說法是懂得喝不加奶、糖的「黑咖啡」,才是品嘗咖啡的行家。其實咖啡並沒有固定的正確喝法,如中東或非洲國家的咖啡,還以添加肉桂、姜等香科為特色。以一杯好咖啡而言,黑咖啡的品嘗方式的確可以享受到其原有的均衡濃郁風味,而奶能夠除去一些澀味,加糖則可以將苦味轉換成甘味。總而言之,加不加牛奶或糖,全憑個人的喜好決定,選擇你所喜愛的咖啡就能夠品嘗到其中樂趣。


毫無懸念地告訴你,對,事實就是這樣的,直面素顏,才分得清美醜。


不是。這個問題問的不好。

因為黑咖啡分類很多。不同的咖啡特點不一樣。

比如你喝一個新鮮烘焙的精品咖啡例如耶加雪菲G1,在製作方式恰到好處的情況下,你獲得一杯入口感受接近高級紅酒、紅茶的飲品,豐富的花果香味、檸檬酸味層次分明分段明顯卻完全不苦,順滑可口,回甘強烈。成本大概在十塊錢200毫升。加上你自己或者咖啡師精心製作的環節,每一小口都彌足珍貴。這種情況下,咖啡是完美的「黑咖啡」。

放奶後,它變成一塊錢一份的雀巢速溶……

這就等同於,馬爹利兌康師傅冰紅茶,杜康加奶。

……

你有錢任性也不是不可以其實……

做手沖的時候偶爾會把咖啡做壞了,今天的穆莎莎紅波旁跟廁紙一樣……又捨不得倒了,只好加點全脂牛奶,配合小蛋糕當下午茶,愉快地吃了。

Espresso也一樣,不是特別好的豆子,我也必須加兩勺白糖,一飲而盡,再悶一口冰水舒坦喉嚨。

好的豆子可以不加糖,因為這25ml的一個shot就是我每日的配額。毀了就沒了。

綜合以上,好咖啡不需要放糖放奶。放了就是暴殄天物。

其它的咖啡,愛怎樣喝怎樣喝。


一句話回答:放糖放奶,是喝咖啡的習慣,好比你喜歡用筷子,還是用勺子一樣的,沒人會因為你用勺子而不用筷子,就說你不懂吃飯。

懂咖啡對於喝咖啡的人來說,懂得品味,懂得欣賞即可。就像品酒,你不需要知道酒的製造過程。

懂咖啡對於專業人士來說,要了解咖啡的產地,歷史,味道,烘培,製作流程等等....


和清咖的人未必懂。但是每次都加奶糖而且從未喝過清咖的人想必不懂。

就像上好的紅茶也可以調成冰紅茶的味道,但只喝過冰紅茶,顯然不算懂紅茶對嗎。

最好咖啡是全世界人民的飲料,不必很懂,好好享受就夠了~


不戴套的人比戴的人更懂ML么?


不能一概而論,他們都可能懂,也都可能不懂。———為什麼———懂的人分兩種,一種愛單品也就是黑咖啡,一種愛意式,也就是加奶的和奶、糖都加的,他們都愛咖啡,都懂咖啡,只是類型不同,並沒高低之分。———專業分割線———而不懂咖啡的人呢?他們有些人喝黑咖啡和加奶加糖咖啡沒差,要麼是解渴(個人並不覺得喝咖啡能解渴,越喝越渴啊),要麼是解困。有些人喝黑咖啡是因為乳糖不耐受,所以只能點黑咖啡。因為愛甜的,所以加糖。喜歡看拉花雕花的,所以點加奶的。另外還有喜歡裝逼,所以點黑咖啡的,尤其是第一次來店裡還點濃縮咖啡,喝一口然後買單走人的,簡直不能忍,不懂裝懂最惹人煩。


有的人是口味問題,有的人純粹是裝的吧???

我很愛喝咖啡,但是不懂咖啡.....

而且,我喜歡喝甜咖啡,聞到咖啡的香氣就覺得滿足。

幹嘛跟自己的味蕾過不去呢?

喜歡什麼不是自己決定的嗎?

黑咖啡或者其他的什麼口味的咖啡有什麼不好?

讓生活率性一點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裝B已經很愚蠢了,在意這些裝B的人對你的看法就更愚蠢了。

如果你喜歡甜咖啡,就去他娘的黑咖啡,什麼懂不懂的....


應該講,懂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放糖的。但並非不放糖就是懂。

--------本來想這麼答就OK了,看了下面的回答還是想說清楚一些事情-------

有的朋友說,這件事沒有什麼懂與不懂的,喜歡什麼口味就喝什麼口味咯。硬著頭皮喝苦咖啡的都是裝逼。

我實話不敢恭維。首先,鑒於很多人並未真正一睹咖啡的真容,這裡確實存在一個懂與不懂的分別。例如一些流行歌曲總是拿苦咖啡作為意向,認為咖啡的特點就是苦,喝咖啡的人就是去尋求苦味的刺激,那就屬於不懂咯。

不可否認咖啡確實存在苦味,不同品種、同一品種不同烘焙級別的豆子苦味都有所差異。但是幾乎沒有一個真正愛咖啡的人是奔著苦味去的。

我所謂的懂咖啡的人,是指了解這款豆子可以體現出什麼樣的口感、味道、如何做到最佳口味的體現。也就是說,他們要的是這款豆子該有的最佳表現。所以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用糖去干擾自己的味覺對這款豆子或這次製作的評判。和喝酒不加糖是一個道理。

以上大多數就單品(單一品種的咖啡豆)而論。

但並不是說,加糖就不懂了。比如說有一個烘焙師烘焙了一鍋豆子,火候有點過了,味道有點苦,有點雜味,但是其他還好,總不能倒掉,放點糖湊合湊合喝了。再比如說有一個食客買的豆子時間久了、沒啥風味了,湊合湊合兌糖喝了,其實也蠻好喝。當然也不是說不加糖就懂,不加糖硬著頭皮喝一杯難喝的咖啡確實是裝逼。

另一種情況就是花式咖啡了,要加很多材料。這種情況下,咖啡體現的是咖啡師要表達的思想。他願往裡加啥就加啥。奶、肉桂、煉乳、巧克力、香草、威士忌…至於味道怎麼樣也不一定了。

ps.拿鐵這個東西的真面目是"風味牛奶"就是蒙牛出的那個"奶特",咖啡拿鐵就是咖啡味牛奶。所以用拿鐵來評斷咖啡的好壞確實算是不太懂的。


我在品評咖啡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品嘗過黑咖啡後,壓縮espresso級別的shot後做成拿鐵,或者加上一半的牛奶做密斯朵品嘗。

所以沒有絕對,我個人參考咖啡的時候,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某款咖啡對牛奶的融合度,是否提升醇度,降低酸度,體現咖啡風味。


四年來,每天手沖兩杯以上,一周烘一鍋的豆子的發燒友告訴你,喝咖啡的最高品味就是3個字。趁熱喝。

自己覺得好喝才是王道。有的咖啡還得加點糖風味才能更明顯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咖啡壺 | 黑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