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文化輸出嗎?
有。
越南言情小說熱火嚴肅文學式微 中國小說在越受禁
為何中國言情小說遭外國封殺?
近來年,中國網路文學在越南受熱捧,其中言情小說最暢銷。當地媒體報道稱,這些書籍佔據發行商大部分銷量,定價也比其他種類的書籍高。
據參考消息今年3月報道,有研究發現,自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間,越南翻譯出版中國圖書的品種為841種,其中翻譯自中國網路文學的品種為617種。中國網路文學代表作差不多都被翻譯成越南語出版。
近些年來,「晉江文學城」「榕樹下」等中國網路文學站點成了一些越南文學愛好者的關注熱點,他們緊盯著自己喜愛的中國文學作品更新,不懂中文用翻譯器,先知道個大概,等懂中文的「好事者」翻譯成越文版再細讀。
晚上好各位,我有一個沉重,但是最後的結局給我帶來了歡樂與欣慰的故事要訴說。盡量長話短說。2014年,我和相處2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在那之後我……我遇到了點麻煩——我開始吸毒了,對可卡因逐漸上癮。今年2月份我在吸食最後一行白粉時,突然心臟狂跳,左邊身體彷彿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直接垮下來。我以為自己心臟病發作了,急救人員卻沒有找到任何毛病,說我只是焦慮症在作怪……從那一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經受那樣的折磨,有時候壓力陡增我感覺自己思維變得遲鈍,連頭都抬不起來。接下來幾個月去了急診所5次,每一次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的心臟沒有任何問題……從二月份開始,每天都承受的那種無形的壓力究竟是什麼?那時候我仍然渴望可卡因。我知道如果不找點能讓自己忘卻毒品的東西,事情就會變得很糟糕。盤龍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拯救了一位國外青年的一生。 並且證明了西紅柿比可卡因更能讓人成癮。直到有一天,有人給我介紹了讓我一見鍾情的《盤龍》。
喜歡上盤龍之後,我又去找了《修羅武神》,《逆天邪神》,《我欲封天》……玄幻小說基本上佔據了我的所有時間,然後我發現自己一點也沒有吸毒的慾望了……大概一個月之前,我感覺到那股壓力開始減輕了,我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翻譯錯了。。應該是:)視界和思維都變得清晰了,有時候我會就覺得腦海里有涓涓流水的平緩聲音。最近,我意識到那股周身上下的無形壓力似乎是從腦子裡產生的……換句話說,也許那更像是一種腦損傷而不是心臟病。幸運的是,現在那種壓力逐漸消散到幾乎感覺不到了……但是如果一開始我沒有發現玄幻世界,無法戒除毒癮,後果怎堪設想?我想說,玄幻小說也許拯救了我的生命,真的真的萬分感謝。
作為東方最古老的文明,我們如何會沒有輸出的能力?只是目前做的還不夠好罷了。
我相信在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中國文化蓬勃發展的景象,到那個時候,全世界的年輕人對中國的印象不再是單一的「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或是「貧窮落後的國度」,而是真正了解中國,喜愛中國文化。伴隨全球化及多樣性需求,會像以前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那樣,必然會有輸出。但是如果提高到紫薇女士的「價值觀」這一高度,那還沒有,畢竟現在輸出一個青花瓷已經沒多大意義了,去賣土特產不算文化輸出吧,輸出除了你有什麼外更重要的是人家要不要。很好的對比就是日本,不過有一個,作為觀察研究樣本的價值,馬克思主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日本早已是「西方文明」了。
上世紀的殭屍電影系列算嗎?在國外也挺火的。
有,上次在廈門鼓浪嶼旅遊時發現了一個外國小哥,衣服很是亮眼。如圖:
肯德基新出的什麼老壇酸菜雞塊飯
看了上面一些回答,我來舉幾個帶數據的例子吧,具體到輸出出去多少,覆蓋了海外多少受眾,還有外國人看過之後的一些反饋。這樣大家對文化輸出,是輸出多少,在心裡也算有個數。
先淺談下關於「文化輸入」、「文化輸出」
就前陣子薩德事件,除了日常抵制韓貨,不去樂天等等,更深一層的是開始意識到和反思過去幾年韓國對我們國家的文化輸出問題。無論韓劇、音樂、整容還是泡菜,有一說一,我們一直在被動地接受了多年他國文化輸出。毋庸諱言!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進程,我們在對外開放中最大的失誤之一是失去了文化自信;所以現在大掌柜和中央大力提倡 「 四個自信 」 ,其中有一個就是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廣泛和最深厚的自信。它不僅影響與制約著中國道路的歷史與現在,更在改變與創建著中國道路的未來。
從前的「輸入」
筆者正是成長在 境外文化輸入 的時代,在沒學習地理之前,小時候我知道了美國、日本、韓國。
美國是通過好萊塢電影、遊戲、西餐牛扒、漢堡可樂、信息科技產品;
日本是通過動漫、SONY、KONAMI遊戲、家用電器;
韓國都是通過音樂、韓劇、明星、綜藝節目;
港台地區是通過流行歌曲、影視、飲食、新聞用語、明星偶像、等等。
慚愧坦白,小時候學國畫、寫書法不情願,感覺不洋氣,這可能就是沒有文化自信。
如今想想,幸虧我們祖國有著深厚的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才沒被從外湧來的文化洪水所徹底淹沒和摧毀。
如今的「輸出」
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文化輸出從線下加入線上,數不勝數的成功案例。(開始肥答啦!)
線下
孔子學院
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476所孔子學院和851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目前仍有70多個國家200多所大學正在積極申辦孔子學院。截止於2016年4月。
中華美食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在海外風靡已久。
紐約人金伯亮到北京學藝,回美後創立了"老金煎餅",風靡美國街頭;
夫妻肺片變身"史密斯夫婦",獲評《美國2017餐飲排行榜》年度開胃菜;
"熊貓快餐"迅速擴張,發展為擁有1500餘家分店的跨國餐飲巨頭……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海外中餐廳遍布世界各地,店面總數約55萬家,總體產值可達2500億美元。
線上
前陣子電影「戰狼2」刷屏國內媒體的同時,藍海雲拍攝的一部視頻《這裡只有孩童,沒有盲童》一則關於武漢盲童學校老師張龍激勵盲人學生追逐夢想的故事,也刷了海外媒體的屏!並且在各個外國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
視頻講述了武漢盲童學校張龍老師和她的學生們,突破身體的限制,努力追求夢想的故事。在視頻中,觀眾將會了解到,張龍老師在教學上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和壓力,無論是來自學生本身,還是孩子的家長,而她又是怎樣用自己的熱忱和關懷,克服困難,帶領孩子們走向尋夢之路的。
視頻:《這裡只有孩童,沒有盲童》
武漢張龍老師的故事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重點來了,輸出的數據。
在藍海雲平台上傳播後,截止目前,故事已被 338 家不同類型的海外媒體採用。媒體類型包括跨國媒體通訊社、電視台、多媒體內容發布平台、新媒體和社交媒體等。同時通過內容推薦引擎工具,將視頻推送至 1261 家網站的首頁,包括每日郵報、MSN、印度時報、紐約每日新聞等著名媒體網站。傳播地域包括美國、歐洲、土耳其、東南亞、印度和非洲,抵達的海外受眾達 3.1 億。
這個有普世價值的公益故事被多種海外媒體複合傳播後,引發了各地觀眾、自媒體人的熱烈討論。
外國知名媒體人的反饋
美國和加拿大的幾位著名媒體人表達了他們的對於視頻的想法。他們認為張龍的故事非常感人,盲童們的藝術才華也極大地震動了他們。
來自法國及東歐的一些著名博主對內容進行了轉載,並發文闡述了他們對於該故事的感動。
更有許多專業的媒體人也紛紛留言表達他們的對這個故事的看法與意見。
公益往往連通著東西方的文化,海外媒體及觀眾對中國公益故事有濃厚的興趣。這次傳播,引起了海外媒體的強烈關注,掀起了一場對於張龍、武漢盲童學校的熱烈討論,體現了中國軟實力的不斷提升,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成功案例。
中國文化輸出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今天,作為中國文化自信的現代性表達,我們必須能夠藉助已經輸出的中國文化符號,如孔子學院,不僅輸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全球倫理黃金法則,更要在各種文化產品輸出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輸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現代性價值本質。只有這樣,才會慢慢改變與影響既定的世界文化價值發展秩序。
有的,清末和民國時期,中國在文化輸出領域很出彩,主要方式還是著書立說,比如陳季同的《中國人的自畫像》、《中國的娛樂》,還有後來的辜鴻銘等人。
現在,台灣是傳承和推廣中華文化的主力軍,從漢字、書院(台灣孔子學院),到文藝、國學等等領域,對此國台辦曾有過表態:弘揚中華文化不存在競爭,所以,海峽兩岸還是分工蠻明確的,大陸買別國國債、送大筆訂單、闊氣辦奧運、拍國家形象廣告片……
當然,國內近年來由政府主導的文化輸出行為正在加強,探索了多種途徑,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亮點更多地集中在中國古典文化,民間自發的文化輸出,既缺乏支持,數量也太少。有輸出,但絕大多數都是千百年前的老古董了。現在的中國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更別說給世界帶來什麼有意義的價值觀了。中國文化需要先現代化才能找到新的突破點。
有.比如, 記得聽BBC有一期講女性權利問題. 西亞還是非洲的一位從事女性權利爭取的社會活動家, 引用了中國的一句話, 翻譯回中文就是: "女人能頂半邊天".
我在紐西蘭留學,對這個問題也有一定了解。
答案是有,肯定是有的。(雖然黑的也有不少)
老師上課的時候會talk about china,made in china 常常會出來秀一把存在感。我們的教學用具上常常會出現漢字,學校有的china trip————-
還有,同志們,你們最喜聞樂見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普通話在很多學校已經成為了必修課程,我們高中的選修課程裡面也有普通話,還有考試,甚至有孫悟空孫大聖的出現!
不過影響最大/廣為人知的還是道教,我們的美術教室里就掛著一個道教的圖案。(主要是喜歡那種寓意,並非真的了解)
後來才知道道教標誌甚至已經作為一種設計上了領帶,初中的甚至高中的學生們動不動就在筆記本或者美術作品上畫一個道家圖案,好像覺得那很有逼格一樣。
ps:我們的英語老師曾經帶過那個領帶教課。。。。。。他還有另一條,事大熊貓的......
至於黑的部分————呵呵,帝都的霧霾嗆你一臉
僅僅兩百年前,清朝官員去越南朝鮮根本不用帶翻譯,想想這是多麼強大的文化輸出,那幫蠻夷連自己的文字都造不出來,而我們有最少三千年從未間斷的文字檔案。你要是去看外國博物館,中國區旁邊,日本區朝鮮區越南區,可以很輕蔑的說那都是些什麼破爛玩意兒,天皇用的東西趕不上中國土老財用的
近現代以後中國的文化輸出就不行了,大概是因為西方那套賽先生德先生論調能讓人活得更好。人只會接受能讓自己活得更好的觀念
所以中國還是先讓自己的生活變好,再回頭討論文化輸出
功夫電影啊,只要你是中國人在國外必然會被問到:你會功夫嗎?
有啊,你看外國人也管鞋叫孩子。
網上看到的
中餐,茶葉,麻將
現在的中國開始注重國家崛起過程中的軟實力建設,從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到與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年活動,再到國家形象宣傳片在國外的播出,都能說明國家對文化輸出的重視。最近的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算是中國文學的一種輸出吧!
真的要說文化輸出的話,梅蘭芳先生是一定可以佔一大頭的。天知道當年」梅博士「在美帝引起了多麼巨大的轟動。今日那些世界巡演的華人,
除此之外好像沒什麼好提的,中國人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所起的作用,恐怕還不如那些漢學家。比如高羅佩。還有費正清先生。連我作為中國人對於中國史相比而言最採信的還是《劍橋中國史》,其次才是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之類的香港書籍,話說最新的港版十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至今無緣得見,著實令人遺憾。題主,在youtube上搜:
任意中文歌曲名+Vietsub
任意粗製濫造古裝劇名+Vietsub
你看看結果還有評論。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開學第一課》?
※如何看待高曉松最新一期節目對中餐和日餐的對比?
※有什麼講祖國的令人熱血沸騰的句子?
※為何感覺相當一部分日本音樂中的古風比中國的更濃烈?
※日本文化如何影響了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