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歸北,南人歸南」,秦檜這個提議要怎麼理解?
很不理解,有些人居然認為,這句話是「把南逃的北人遣返回北方」。依據是,前面提到過的「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
當時南宋高層,軍隊基層,大都是南逃的北人,要是有人敢當眾這麼提議,不怕被當場打死嗎?(ps,之前跟」喪心病狂劉老師」網友爭論這個問題,確實是我看漏了這句「河北人……」,反而說對方胡攪蠻纏,在此道歉)
謝邀。
咱們理清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事自然就水落石出了。一些歷史發明家的慣用手法,就是掩蓋事情前後因果關係,然後選擇性運用史料去忽悠別人。所以咱們就說幾個問題:
1.秦檜提出「北人歸北,南人歸南」前後發生的事情
建炎四年十月,秦檜逃回南宋。
十一月丙午,提出「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主張南北議和。
高宗大喜,「試禮部尚書,賜銀帛二百疋兩。」
三個月後任參知政事。
然後大家注意了:
紹興元年二月,除參知政事。七月,宗尹罷。先是,范宗尹建議討論崇寧、大觀以來濫賞,檜力贊其議,見帝意堅,反以此擠之。宗尹既去,相位久虛。檜揚言曰:「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或問何以不言,檜曰:「今無相,不可行也。」八月,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宋史
到這個時候,秦檜依然沒說出自己「二策」的具體內容。那麼這段時間他都幹了些什麼呢?
政治鬥爭唄,抓權唄。而他這段時間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呂頤浩為左相的情況下,拉幫結夥,向高宗提出二相分任內外的意見,搞走了呂頤浩,把持了朝政。
那麼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正式的向高宗推出了自己的「二策」,也就是「上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綦崇禮入對,出檜所獻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如斯而已。」
所以你看到這,你覺得秦檜白痴不?高宗他們白痴不?
一點都不白痴,是那些忽悠你,給你講「秦檜一回來就公然兜售「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政策」的人,想把事情的前後因果都忽略掉,然後讓你覺得他們太白痴,從而兜售他的觀點。
現在咱們重新理一下這個邏輯,你就能很清楚的看明白了:秦檜回到南宋之後,以和談為幌子誘惑了高宗,然後不斷利用這個胡蘿蔔掉著高宗的胃口,玩弄權術,最後達到獨攬大權的目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不肯將自己的所謂「二策」明示於人,只有當他覺得掌握住了權力之後,才將他的計劃向高宗和盤托出——他只是低估了高宗對這事的反應而已。
不過沒關係,高宗最後還是會低頭的。
2.關於「北人歸北,南人歸南」的史料記載問題
前一日,上召直學士院綦崈禮入對,示以檜所陳二策,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帝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宋史
上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綦崇禮入對,出檜所獻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如斯而已。上謂崇禮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又檜言臣為相數月,可使聳動天下。今無聞。』崇禮請御筆付院,上即索紙書付崇禮。崇禮退未至院而麻制已成。翌日,制責檜曰:『自詭得權,而舉事當聳動於四方;逮茲居位,以陳謀首建明於二策。罔燭厥理,殊乘素期。』——宋史全文帝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綦崈禮入對,出檜所獻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還金,中原人還劉豫,如斯而已。帝謂崈禮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續資治通鑒
所以「北人歸北,南人歸南」的解釋,既不是我做出來的,也不是別的什麼人做出來的,而是人家原本就直接給出了解釋的。
實際上跟著這份史料一起的,還有一個詳細的實施計劃,秦檜甚至連詔書都起草好了:
若用檜為相有二事可以聳動天下一則與南北士大夫通致家問一則糾率山東河北諸郡之人還之北方 既相擬詔草以進曰軍興以來河北山東忠義之徒自相結約立功其後敵兵深擾逐頭項人漸次渡江各令所在屯聚就糧議者欲興兵討伐朕惟黎元騷動罪在朕躬既未能率以還北豈宜輕肆殺戮應河北山東渡江無歸之人並令所在招撫開具鄉土所在當議遣官糾率起發其南方士大夫因守官北地隔絕未能還鄉及北方士大夫因守官南方以至避難渡江想其念國保家之心彼此俱同雖有一時從權衛身之計必皆出於不得已度其深謀逺慮亦豈在人下應欲書問往來並令朝廷差人發遣——金佗續編卷二十
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覺得這些都是你隨便在網上不知道哪粘來的東西,經不起推敲,我也就嚴謹一點,貼點原始來源上來:
3.關於金人對「北人歸北」訴求的史料記載
從宋金兩國交涉史來看,「北人歸北」一直都是金國的主要訴求之一。金國從建炎元年就開始提這事,一直提到紹興議和時
希尹乃以國書授雱等還,書中索河北人之在南者及為夏人請熙寧以來侵地,又欲於河陽置榷場以通南貨,雱受書以歸。——續資治通鑒
乙亥,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何鑄等至軍前,金都元帥宗弼遣鑄往會寧,且以書來索北人之在南者,因趣割陝西餘地。——續資治通鑒
而其目的也十分簡單,一來「欲取降附人誅之以懲後」,二來當時南宋軍隊多以北人為主,「北人歸北」則無異於自毀長城,三來補充人口,安定金與偽齊秩序。至於春雨先生說什麼秦檜會不會急不可耐的做漢奸,趙鼎等人是否弱智,這個我不敢斷言。只有一點:假如北人歸北符合南宋利益,那麼為什麼這個建議確是由金國提出的呢?
況且不要忘了,議和告成之後趙構向金廷上《誓表》,其中「北人歸北」的文字篇幅佔了整個誓表的四分之一:
淮北、京東西、陝西、河北自來流移在南之人,經官陳理願歸鄉者,更不禁約。其自燕以北人現行節次遣發。今後上國通亡之人,無敢容隱,寸土匹夫,無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國之境者,不能進兵襲逐,但移文收捕。——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這個政策賣不賣國,我不評價,咱們就說一點:金人從建炎元年開始提這事,一直提到紹興議和,然後秦檜當上宰相以後提出來的恰恰就是金人一直主張的這事。
我說他沒賣國的心思,你信不信?
4.我們看看淚痕春雨是怎麼說的
首先,淚痕春雨在最開始是這麼評論「北人歸北,南人歸南」這個問題的:
而淚痕的的回答,無非是從他所謂的「常理」來推斷,第一,當時江南的環境比較糟糕,高宗希望有個和談的環境。第二,張浚是主戰派,張浚願意支持秦檜復出,說明秦檜的「北人歸北,南人歸南」並不是完全的賣國政策。既然這樣,所以他就必須無視史料,自行腦補一個解釋出來:
咱們來點簡單的,直接看看秦檜傳就得了:
三年,韓肖胄等使還,洎金使李永壽、王翊偕來,求盡還北俘,與檜前議吻合。識者益知檜與金人共謀,國家之辱未已也。
五年,金主既死,撻懶主議,卒成其和。二月,復資政殿學士,仍舊宮祠。六月,除觀文殿學士、知溫州。六年七月,改知紹興府。尋除醴泉觀使兼侍讀,充行宮留守;孟庾同留守,並權赴尚書、樞密院參決庶事。時已降詔將行幸,檜乞扈從,不許。帝駐蹕平江,召檜赴行在,用右相張浚薦也。十二月,檜以醴泉觀兼侍讀赴講筵。七年正月,何蘚使金還,得徽宗及寧德後訃,帝號慟發喪,即日授檜樞密使,恩數視宰臣。四月,命王倫使金國迎奉梓宮。九月,浚求去,帝問:「誰可代卿?」浚不對。帝曰:「秦檜何如?」浚曰:「與之共事,始知其暗。」帝曰:「然則用趙鼎。」鼎於是復相。台諫交章論浚,安置嶺表。鼎約同列救解。與張守面奏,各數千百言,檜獨無一語。浚遂謫永州。始,浚、鼎相得甚,浚先達,力引鼎。嘗共論人才,浚劇談檜善,鼎曰:「此人得志,吾人無所措足矣!」浚不以為然,故引檜,共政方知其暗,不復再薦也。檜因此憾浚,反謂鼎曰:「上欲召公,而張相遲留。」蓋怒鼎使擠浚也。檜在樞府惟聽鼎,鼎素惡檜,由是反深信之,卒為所傾。鼎與浚晚遇於閩,言及此,始知皆為檜所賣。——宋史
這能說明什麼?這說明秦檜就是個赤裸裸的小人啊!而且是小人里最陰險、最奸詐、最卑鄙、最無恥的那種啊!張浚受到蒙蔽,支持他的後果是什麼?是後悔不及啊!是反被其害啊!你說張浚是不是白痴?我說他未必是白痴,只不過他實在不夠卑鄙陰險,沒法揣測到秦檜這種人想法罷了。(不過很顯然,我們的淚痕春雨先生就能理解秦檜的苦衷)
所以有人給這種人孜孜不倦的洗地,我也不太理解。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
以上。
前一日召當制學士綦崇禮諭以檜二策仍出其元奏云:以河北河東人還金虜(刪此字)以中原人還劉(刪此字)豫如斯而已令載之制詞至四年虜(改作金)使李永壽王翊來聘首言此事正與檜語合
前一日,上召直學士院綦崈禮入對,示以檜所陳二策,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帝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
臣構言:竊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體方述職,邦國之永圖。顧惟孤藐之蹤,猥荷全存之賜,敢忘自竭,仰達殊恩!事既繫於宗祧,理蓋昭於誓約。契勘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 鄧二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為界,屬鄧州;其四十里外,南並西南,盡屬光化 軍,為敝邑沿邊州軍。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所有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納。 淮北、京東西、陝西、河北自來流移在南之人,經官陳理願歸鄉者,更不禁約。其自燕以北人,見行節次遣發。今後上國捕亡之人,無敢容隱。寸土匹夫,無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國之境者,不得進兵襲逐,但移文收捕。
沿邊州城,除自來合該置「射糧軍」數並巡尉等外,不得屯軍戌守。上國云云,敝邑亦乞並用此約。 既盟之後,必務遵承,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早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
難道不就是
把岳飛送回湯陰種地去?
韓世忠送回綏德去?
楊沂中送回代州崞縣去?
張俊和劉錡打包送回天水成紀去?
白紙黑字記下來,寫的清清楚楚,並且在稱臣誓表裡再次強調一遍,斷絕遺民南歸之念,還要怎麼理解?
說到「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一種非常權威的解釋是:目前居住在南宋政權統治區域之內的,不論是官僚豪紳或士兵百姓,凡是原籍貫在河東、河北、山東、陝西等地的,都要使其返歸金政權的統治下;凡是原籍貫在中原的,都要使其返歸偽齊政權的統治下。
按這種解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自然是赤裸裸的賣國政策。因為這樣一玩,南宋當時就得玩亡國了。
一切是顯然的,南宋當時最著名的文臣武將(呂頤浩、朱勝非、趙鼎、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吳玠、楊沂忠、岳飛)都是北方人。如果把這些人都打發回北方,南宋還拿什麼玩呢?更有甚者,趙構也是北方人,如果把趙構也打發回北方,南宋還怎麼玩呢?[注]
[注]:帝謂崈禮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
所以,秦檜這種言論一出,當時就惹得朝野嘩然,於是趙構明令開除秦檜,並且表示永不錄用秦檜。[注]
[注]:檜既免,帝乃諭朝廷終不復用,仍榜朝堂,檜入相凡一年。
其實呢,類似的解釋,根本經不起推敲;相關的史料,也經不起推敲。
第一、如果相關解釋可信,相關史料可信,秦檜估計當時就讓人打死了。要知道,按這種解釋,所謂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就等於公然高呼要解散南宋政府。
第二、如果相關解釋可信,相關史料可信。張浚為什麼還會被秦檜迷惑呢?事實上,秦檜後來複出,與張浚的支持分不開。[注]
[注]:張浚以檜在靖康中建議立趙氏,不畏死,有力量,可與共天下事,一時仁賢薦檜尤力,遂推引之。
張浚絕對是南宋主戰派的旗幟性人物,秦檜死後,主戰派再次得勢,張浚作為主戰派的領銜人物,終於如願以償的主持了一次大規模的北伐,但是很不幸,這次北伐以失敗告終了。[注]
[注]:孝宗即位,召浚入見,改容曰:"久聞公名,今朝廷所恃唯公。"...孝宗見俊卿等,問浚動靜飲食顏貌,曰:"朕倚魏公如長城,不容浮言搖奪。"......顯忠至靈壁,敗蕭琦;宏淵圍虹縣,降徒穆、周仁,乘勝進克宿州,中原震動。孝宗手書勞之曰:"近日邊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克捷。"....當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為辭。如若等言,是誠何心哉!"聞者聳然。行次余干,得疾,手書付二子曰:"吾嘗相國,不能恢復中原,雪祖宗之恥,即死,不當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訃聞,孝宗震悼,輟視朝,贈太保,後加贈太師,謚忠獻。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當時的南方反政府武裝,到底有多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南方反政府武裝,加起來沒有一二百萬,也得有百八十萬。關鍵是,南宋中央政府的嫡系軍隊有多少呢?說它只有三五萬,或許有點太過誇張,但是說它能超過十萬,也實在太高估趙構的實力了。
當時的南方,最著名的反政府武裝首腦,自然是李成。
李成有多牛,我們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李成割據江淮六七個州,大有席捲東南的架式,更主要的是,李成公然打出了取代大宋帝國統治的旗號。[注]
[注]:時李成乘金人侵略之餘,據江、淮六七州,連兵數萬,有席捲東南之意,使其徒多為文書,符讖,幻惑中外,朝廷患之。
第二件事,李成後來投靠金國,封郡王封公,並且在《金史》上留下了傳記。[注]
[注]:宗弼再取河南,.......成遂取洛陽、嵩、汝等。.....正隆間,起為真定尹,封郡王,例封濟國公。卒,年六十九。
當時南方第二著名的反政府武裝首腦,應該是曹成。
曹成的勢力有多大,我們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知道了。
第一件事,在圍剿曹成時,岳飛手下大將韓順夫死了,岳飛的親弟弟岳翻死了。[注]
[注]:賊黨楊再興率眾直犯順夫之營,官軍退卻,順夫為再興斫臂而死,飛怒,盡誅親隨兵,責其副將王某擒再興以贖罪。......會張憲與撞軍統制王經皆至,再興屢戰,又殺飛之弟翻。
神勇無敵的岳家軍,圍剿曹成叛亂時,也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曹成有多牛。
第二件事,曹成接受招安後,他和馬友的軍隊,一共被政府收編了8萬人。[注]
[注]:世忠言提舉官董日攵,招馬友、曹成之眾得八萬人;詔戶部侍郎姚舜明往衡、邵、辰、沅等州揀其軍,仍應副沿路糧食。
當時南方第三著名的非政府武裝首腦,應該是張用。
張用接受南宋政府招安時,被改編的軍隊,就有5萬人。[注]
[注]:拱衛大夫、相州防禦使、新除舒蘄鎮撫使張用,有眾五萬在瑞昌。後數日,俊親揀其軍,精銳者留之,老弱者許自便。
這樣簡單一盤點,曹成、張用、馬友幾支非政府武裝,被政府收編時,就有13萬軍人。李成當時那樣囂張,怎麼也得有五六萬人馬。這樣一算,僅這幾股反政府武裝,就有近二十萬了。
問題是,在收編這些叛軍後,南宋中央軍有多少呢?答案是:十六七萬罷了。[注]此前的中央軍有多少,我們可想而知。
[注]:己巳,呂頤浩屢請因夏月舉兵北向以復中原,且謂:「.......臣上考太祖之取天下,正兵不過十萬,況今有兵十六七萬,何憚不為!
當時南方第四著名的非政府武裝首腦,應該是桑仲、李橫。桑仲李橫有多牛,我們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那就是桑仲、李橫曾割據襄陽長達四五年時間。
雖然在此期間,桑仲、李橫一度掛著南宋的大旗,但表現在外始終是標準的軍閥作派。因為他們在南宋勢力範圍內一再攻城略地,甚至有殺入川蜀的意思,被王彥(岳飛的老上司,也是桑仲的老上司)率軍阻止,終於沒有殺入川蜀。[注]
[注]:仲既陷均、房,有窺蜀之志,擁眾犯金州白土關,彥以官軍保長沙平。仲故為彥部曲,以書請曰:「仲於公無所犯,願假道入蜀以就食耳。」.......彥曰:「今敵在陝西,若賊至安康,則四川腹背受敵矣。敢有言避賊者斬!」
後來桑仲被南宋政府誘殺,李橫面對李成(當時已投降偽齊)的壓力,於是不戰棄守了襄陽,接受了南宋政府正式收編,到此為止,襄陽才算正式淪陷。當然了,隨後不久,就是岳飛大敗李成,收復了襄陽。
第二件事,李橫在正式被南宋政府收編前,曾率軍北伐,一度收復了穎昌。[注]
[注]:「李橫復潁昌府。」「潁昌捷奏至。詔李橫再進翊衛大夫,加賜空名告身一百,京西山寨並聽橫節制。」
只要我們知道這兩件事,大約就可以知道,桑仲、李橫當年有多牛了。
上述這種排名,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且未必準確,更顯幼稚,我這樣寫,只是為了讓大家對當時的江南局勢,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所以接下來介紹的叛軍首腦,就不再排名了。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非政府武裝首腦,還有馬友、李宏。
在汴梁時,馬友、李宏與張用、曹成是相提並論的軍頭。
到南方後,馬友、李宏的江湖地位顯然不及張用、曹成了,但也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後來,馬友被李宏火併了,馬友的小弟依然率領2萬軍隊,四處縱橫。後來被政府軍改編時,挑選出來的精銳就有七千。[注]
[注]:時馬友之將步諒,有兵二萬,掠衡山,泊吳集市。綱留統制官韓京屯茶陵以扼賊,而親帥大軍自白沙潛涉江,諒不虞其至,遂出降。至是以聞,詔綱精加揀汰,得七千餘人。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非政府武裝首腦,還有劉忠。劉忠有多牛,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當時說起江南的叛軍首腦時,就有曹成最強,馬友、劉忠次之的說法。[注]
[注]:呂頤浩、秦檜進呈,因言:「湖廣大寇,曹成為首,馬友、劉忠次之。數賊相與交結,為輔車相依之勢。」
第二、劉忠被南宋中央軍打得大敗,其軍隊在他小弟的率領下接受了南宋政府招安;劉忠則率領幾十人投靠了劉豫,依然是高級軍政長官。[注1]
[注]:丁亥,初,劉忠既為韓世忠所破,復聚眾走淮西,駐於蘄陽口,世忠前軍統制解元以舟師奄至,襲忠,大破之。忠與其徒數十人遁走北去,附於劉豫;以忠為登、萊、沂、密等州都巡檢使。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還有張琪。
張琪的勢力有多大,我們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張琪一直反覆叛亂,一會兒接受招按,一會兒又造反,最後被趙構親自點名,絕不可以再接受他的招安。[注]
[注]:甲辰,初,朝廷以張琪、邵青反覆為盜,命諸將毋得招安。
張琪被打敗後,張琪的小弟李捧率眾接受招安,可以挑選出來的精銳,就能達到萬人。[注]
[注]:初,張琪既遁,捧等乃以所部就劉洪道招安......既而洪道言:「捧所部精銳,可得萬人........。
當時南方比較大的叛軍首腦,還有邵青。
邵青也是一直反覆叛亂,一會接受招安,也讓趙構親自點名,絕不可以接受他的招安。[注]
[注]:甲辰,初,朝廷以張琪、邵青反覆為盜,命諸將毋得招安。
邵青更牛的地方還在於,因為有人對趙構說,邵青有幾千艘船,你把邵青逼急了,可能會把局勢搞砸的。於是趙構又下令,允許前方統帥招安邵青。[注]
[注]:後二日,右司諫韓璜亦奏謂:「青擁舟數千艘,而朝廷未有舟師制御,恐轉入海道,驚動浙東。且浙西正當收成之時,青若倏來,必誤國計。又,師老費財,或金、齊侵江,藉青為用。」凡可慮者五事。疏奏,遂趣光世招降之。
靳賽也是類似於此的,靳賽今天高興了,就接受南宋中央政府的招安,不高興了,就造反。關鍵是,這樣反反覆復,南宋中央政府也只能接受。最後靳賽終於成了劉家軍的一員。[注]
[注]:初,賊靳賽來就招,朝廷因以賽統制本部軍馬,會邊報日急,乃命賽與統制官王德屯真州。
初,以靳賽為淮東馬步副總管,屯揚州,已而復叛。淮東副總管靳賽,以所部詣御營副使劉光世降,光世因以為將,就統其軍。
當然了,後來南宋中央政府試圖改編劉家軍,靳賽一生氣,跟著酈瓊一塊投降偽齊了。[注]
[注]:是日,酈瓊至汴,劉豫御文德殿見之,偽授瓊靖難軍節度....靳賽為左軍統制。
當時南方比較大的叛軍首腦,還有酈瓊。
酈瓊開始跟著宗澤混,後來在中原局勢越來越差時,也是一個勁的向南轉進,到達江淮時,已是擁有上萬軍隊的大佬了。[注]
[注]:比渡淮,有眾萬餘。康王以為楚州安撫使、淮南東路兵馬鈐轄,累遷武泰軍承宣使。
酈瓊接受招安的過程,大約比較簡單,因為從相關史書去看,好像沒有看到中央軍大規模的圍剿酈瓊。
因為酈瓊接受招安的過程比較簡單,但是酈瓊顯然擁有巨大的獨立性。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所以酈瓊振臂一呼,直接把劉光世的軍隊,帶走了多一半。
酈瓊也在金史上有傳,酈瓊投降偽齊時,帶走軍隊四萬,百姓十多萬。[注]
[注]:「瓊遂以所部四萬人渡淮降劉豫。」「至是穎昌馳報喜旗至,言淮西百姓十餘萬來歸附,已交收器甲接納矣。」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還有徐文。
徐文也是北方的義軍首腦,後來北方局勢越來越差,於是就帶著5千人馬,150艘海船南渡,並得到了中央軍的番號。[注]
[注]:至是文自稱忠訓郎、權密州都巡檢使,.....以所部五千人、海舟百五十泛海來歸。詔各進一官,赴行在。.....丁丑,詔合門宣贊舍人崔增、樞密院準備將領趙延壽、單德忠、李振、徐文、武功大夫李捧、樞密院水軍統制邵青所部兵,分為七將,以御前忠銳為名,內增、青仍作水軍,並隸侍衛步軍司,非樞密院得旨,毋得擅發,仍鑄印賜之。
但是,徐文後來一個不高興,又率軍隊北上投靠偽齊了。[注]
[注]:八月,丙戌,初,忠銳第八將徐文既叛去,以所部海舟六十,官軍四千三百,泛海至鹽城縣,遣使臣闞中納款於偽齊......是日,授文防禦使、知萊州,以海艦二十益其軍,令犯通、泰等州,且至淮南與大軍會合。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還有孔彥舟。
孔彥舟有多牛,我們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孔彥舟在江南時,就絕對稱得上一個大禍害。[注]
[注]:「武經大夫、濰州團練使孔彥舟自淮西收潰兵,侵據荊南、鼎、澧諸郡,秘閣修撰、知荊南府唐愨棄城去。」
第二件事,隨著南宋中央軍越來越強大,孔彥舟最後率軍北上投靠偽齊(金國)了;而在《金史》也留下了傳記。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還有郭仲威。
郭仲威在金軍第三次大掃蕩時,曾被南宋中央政府分封在揚州、真州。但是它的政治可靠性非常低,所以他在中央軍的脅迫下,雖然接受了招安,依然被殺害了。[注]
[注]:光世知其反覆,遣前軍統制王德往捕之,宣言游徼淮上,至維揚,仲威迎謁於摘星台,德手擒之,遂並其眾。詔斬仲威於平江市。先是仲威焚掠平江,邦人怨甚,故就誅之。
當時南方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還有韓世清。
韓世清是苗劉舊部,在金軍殺入江南時,這位老兄曾經玩了黃袍加身的把戲,把一件黃袍披在一個宗室身上。但是因為周圍的人都不支持,所以沒有敢繼續。[注]
[注]:世清聞金渡江,是日,將吏會於州沼。世清有酒,即取黃衣,被兵馬鈐轄趙令晙於東廳,俾令晙即皇帝位。令晙號呼不聽,褫其黃衣。知蘄州、朝請郎甄采等共勸之,世清乃止。
南宋在擴編中央軍時,韓世清以為自己也有機會接受改編,卻沒想到,他接受招安後,就被殺害了。[注]
[注]:世清將迎謁,其濠寨將曰:「不可。李尚書往淮西,而下寨甚嚴,非過軍也,必有謀耳。」世清曰:「我何罪?」遂將親兵千餘人來謁。.......光又得世清所用舟九百艘,帛七十匹,遂執世清以歸。
當時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還有李允文。
李允文也認為自己有機會接受改編,卻沒有想到,他接受招安後,依然被殺害了。[注]
[注]:初,俊被密旨並收李允文,恐其拒命,乃與神武后軍統制陳思恭謀之,思恭言允文兵尚眾,須以計取。
冬,十月,丁卯,詔直秘閣李允文就大理寺賜死,坐擁兵跋扈,擅權專殺也。
其實呢,南宋當時最牛的非政府武裝首腦,應該是楊幺。楊幺有多牛,大陸上過中學的人,應該都非常熟悉。
在傳統歷史上,平定楊幺,是岳飛最重要的功績之一;在一個特定階段,平定楊幺,是岳飛人生最大的污點,沒有之一。[注]總而言之,岳飛是金光閃閃的大神,那是因為他沒有遇到楊幺,遇到楊幺,岳飛也得靠邊站。
[注]:岳家軍的這次出征,雖是去要完成一樁血腥罪行,但在整個行軍途中,紀律卻極為整肅。」
楊幺當時的有多牛,我們都不用細介紹,因為我們看看另兩個知度遠低於楊幺,卻同樣帶有農民起義性質的非政府武裝首腦有多牛,就可以知道楊幺有多牛了。
另外兩個同樣帶有農民起義性質的叛軍首腦,一個是王宗石、一個是范汝為。
王宗石的勢力有多大,我們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圍剿王宗石的叛亂後,官軍那是一頓瘋狂屠殺,以至於趙構都感覺太殘酷了。據說,因此死了20萬人。[注11]
[注11]:辛卯,大理寺奏魔賊王宗石等款狀,帝曰:「此皆愚民無知,自抵大戮。朕思貴溪兩時間二十萬人無辜就死,不勝痛傷。」......德等凡屠兩縣,所殺不可勝計。帝聞之不樂,故有此諭。
范汝為的勢力有多大,我們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據說當時范汝為聚眾十多萬。[注]
[注]:壬午,福建民兵統領范汝為入建州。汝為據建安,眾十餘萬,至造黃、紅傘等,制置使辛企宗用兵連年不能制。
因為這種帶有農民起義性質的叛亂,才是統治者最害怕的叛亂力量。所以韓世忠大敗范汝為後,一開始是計劃屠城的。只是因為李綱在附近,所以勸止這種行為。[注]
[注]:初,世忠疑城中人皆附賊,欲盡殺之,資政殿大學士李綱,時在福州,見世忠曰:「建州百姓多無辜。」世忠受教,及城破,世忠令軍人悉駐城上,毋得下。
總的來說,在政治宣傳中,人們自然會把皇權說得神秘而且神聖。但是在現實的政治運作層面,誰也知道,沒有實力,什麼皇帝不皇帝的,那就是狗屁。對此只要看一下中國歷史上眾多被弄成傀儡、被廢被殺的皇帝有多少就可以了;對此只要看看南宋初年,南方有多少非政府武裝就可以了。
上面寫了一大堆,實在如同流水賬了。我這樣寫,只是希望大家對秦檜回到南宋時的江南局勢有一個基本了解。
許多人總認為趙構一聲令下,就能如何如之何。其實,當我們處於趙構的角度看當時的形勢,誰也不會這樣樂觀的。是的,趙構是大宋皇帝,但是趙構一聲令下,有多少軍隊會聽他的呢?
許多人總認為,趙構是皇帝唯一倖存的兒子,所以擁兵大佬就會無條件服從他。問題是,只要我們看看當時遍布江南的非政府武裝、叛軍,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江南,絕對是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
江南如此,北方地區更不用說了。因為在金軍、偽軍控制的範圍內,有多少擁兵大佬,會把趙構當回事呢?
我們必須得知道一件事,趙構可以統一江南,是因為金軍不再大規模進攻了,所以南宋有機會逐個圍剿、招安這些非政府武裝(義軍、軍閥、流寇、土寇、叛軍)。如果宋金大戰一直繼續,趙構不要說抵抗金國了,就是內部的叛亂,他也無法應付。
只要我們知道上面的基本歷史事實,就會知道,誰處於趙構的位置上,也會迫切的希望與金國達成和談的。
說到這裡,我們再思考秦檜所說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大約就比較好理解了。
秦檜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說得通俗點那就是侈言抗金者殺無赦;那就其攘外必先安內。說得具體點,就是我們必須得想辦法與金國和談(為此不惜承認金國佔領河北、偽齊佔據中原的事實),然後集中精力控制好南方,否則,北方自然是難以恢復,南方也有可能會無可救藥的。
這種政策是不是賣國政策?相關言論,是不是漢奸言論?嚴格的說,自然是賣國政策、漢奸言論。就如當年老蔣高呼侈言抗日殺無赦、攘外必先安內時,也被人們唾棄為漢奸、賣國賊。
問題是,這種政策,顯然有一大套冠冕堂皇的理論支持,而且也能得到許多人的理解。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秦檜發表這種言論,受到朝野撲天蓋地的抨擊,主戰派的領銜人物張浚,卻依然願意支持秦檜復出。
我覺得應該不是把以前南逃的人趕回去,而是從此之後不在接納南逃之人。南宋建立的時候南方很不穩定,急需時間穩定自己的統治,金國更是蛇吞象,在雙方根基都不穩的情況下和談雙方都不在鼓勵和支持對方的反抗者是雙方都樂見其成的,雖然金國境內反抗軍不少,但是宋朝也有很多,宋金合議之後南宋很快完成對內部的整合,金國卻一直鎮壓不下去反抗者,我覺得這合議可能對宋有利,但是自從合議之後,宋朝對南來的義軍一直不好也大大挫傷了民心。
承認淪陷區,換取和平,不過也是皇上和當時zhengfu的意思。
怒不可遏,你說這些大萎們的支持者都是什麼玩意! @小步 你自己覺得寒磣不?
…………………………………………………………………………………無非就是認可吃點虧,先把內部穩定下來。北人歸北也不可能是把南逃的人都攆回去,畢竟朝堂上大部分都是北人。頂多就是不再接收南逃者了。執行起來跟現在的韓朝類似。………………………………………………………………………………也請大家鑒賞一下某些大V的做事方式,是非自己判斷。
順便問一下您一口一個主子奴才,對得起你這幾萬粉絲嗎? @喪心病狂劉老濕 您倒是跟某個怒風行為相似,是不是您這些「高尚人士」商量好的?宋代版何梅協定
可以有效的解決區域黑的問題。
用地理概念混淆政治概念,喪失立場。
我覺得比較過分畢竟我們廣東人認為廣東以北都是北方
不才我先答一個吧,權當引子,其實這個問題引起爭議就是歸字該怎麼解讀,到底是北方人都會北面去,還是目前這種狀況北方歸北面管。
就是把投奔自己的支持者都趕走,妥妥的賣國投降政策啊!
這還有人洗就奇怪了!
推薦閱讀:
※在中國,高句麗還被稱為高麗?
※為什麼只有山西省的城市地名保留了古國名「晉」,而其他各省城市名則很少甚至沒有再保留有古國名?
※史書中的北周皇帝宇文邕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中國皇帝即位叫登基?
※歷史上有哪些不為人所熟知的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