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座部佛教弟子喜歡爭吵?

上座部佛教弟子見藏傳佛教弟子爭吵,上座部佛教弟子見漢傳佛教弟子爭吵,上座部佛教弟子見不到藏傳佛教弟子和漢傳佛教弟子,上座部佛教弟子之間也在爭吵。


問:為什麼上座部佛教弟子喜歡爭吵?

回應:

此刻筆者舉出以下五種假設,不排除有更多的可能;

一、並非上座部佛教弟子喜歡爭吵,喜歡吵架的人跟上座部無關,因為吵架的人只是誤以為自己是上座部弟子。

二、真正上座部的弟子,理應是懂得修「四念住」,如果能夠掌握,決不會跟人爭吵,更不會只研究歷史、口蜜腹劍。

三、部份喜歡爭吵的人,常以上座部身份自居,所以給社會一種喜歡吵架的印象。

四、舉例:假設每20人中,一有人用粗口罵人後,然後說自己是信「主耶穌」,就會給社會一種「信主耶穌的人,就喜歡用粗口罵人」之錯覺,誰知道信主耶穌而「溫文儒雅」的人有20億,而這20億人卻並未公開說自己是信主耶穌。

五、假設本來就喜歡爭吵的人,其根本「不是依從上座部的修法」。或者有一批人,扮作上助部的人而「刻意抹黑」上座部,讀者絕不能排除有這個可能。

說是小乘,未必是小乘,更可能是外道。

說是大乘,未必是大乘,更可能是神棍。

因所說的人,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甚至招搖撞騙。故此,我們不必太認真,遇上這些人,可以敬而遠之,適當的正面交流仍無效果,離開他們便是,不必浪費光陰。

故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

聽言必審其本,觀事必挍其實,觀行必考其跡。

參三者而詳之,近少失矣 。

~節錄自《卷四十九傅子》

內涵大意:

1)聽取言論,倒不如觀察事情。

2)觀察事情,倒不如觀察行為。

3)觀察行為,必須要追尋蹤跡。

  • (聽取言論,必須審察言論的來源、動機)
  • (觀察事情,必須檢驗、證實事情的實際狀況)
  • (觀察行為,必須考察其行為的蹤跡) 
  • 若能把以上三方面綜合來詳細分析,面對人事物,將便會較少出錯機會。

如果對於事件的「來源、動機、檢驗、證實事情的實際狀況、蹤跡」,皆沒有了解過,如此一來,誤會及矛盾必容易發生。人的言行可反映其心,與其滯留於他們說什麼,不如觀察他們做什麼。

P.S 筆者說句公道,本人接受「凈土法門」,但並不認為坊間部份人「自命修浄土法門」的人確實正在修浄土法門,世上有很多事情,並不是說出來就必然等同「事實真相」。


拒絕巴哈伊式、一貫道式的圓融罷了,但在外道看來這種不肯合作、拒絕被收編的態度就是搞事、好諍了。藏傳有辯經傳統,漢傳和尚也是從印度辯到國內,這怎麼就不叫爭吵了?叫增上相助是嗎?

對這種態度不習慣的基本上都是沒看過佛經,佛陀在面對婆羅門教信士、耆那教教徒、苦行者時也是撇清干係的。有弟子在外宣稱佛陀說五蘊是我,佛陀也沒有說「對對對」「好好好」「都一樣」「別著相」,而是嚴厲斥責:「如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你又怎能妄稱呢,愚痴的人啊,你將因此陷於長久的不利與痛苦」。

就像一個金鏈大漢忽然傍上來摟著我肩膀說,咱倆誰跟誰啊。那我扭臉問他,你誰啊?他肯定想打我。

打我我也不認識你啊,你誰啊?


知乎上最為政治正確的一句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在下是學大乘的,但也感覺到了這個問題本身滿滿的惡意。話說,爭吵是雙方面的,即便真有這種情況,如果學大乘、藏傳的不接茬,怎麼有「爭吵」的現象???為啥大乘、藏傳的說話叫正當表達,上座部的說話就叫爭吵了???


感覺有被上座部用經律懟的說不出話的人,不少。


正信不怕爭辯,全都統一思想就滿足某些人意願了。


講真,我敢打個賭。

閉卷考試。默寫三十七菩提道品。

我相信,上座部的弟子都能對答如流,所謂大乘的弟子起碼一半兒抓瞎。

我所看見的,所有上座部弟子講的都是佛說,做的時候佛說;做不做的圓滿可以具體分析,但是總綱沒毛病。而不少於五分之四的號稱大乘的弟子,講的都是意淫,做的都是苟且……

佛說了小學,大學。

踏踏實實上學聽講認真做作業的小學生,比自己畫個大學學生證的幼兒園孩子,可愛多了……

舉著大學學生證的幼兒園孩子調皮搗蛋被正品小學生罵了。對罵罵不過了回過頭來說人家喜歡怎麼怎麼不好了……

學佛的招牌挺大,心眼兒咋就不大……


上座部弟子希望尋求正法。末法時代相似佛法偽經猖狂是公認的事實,理不辯不明,雖然我也厭倦辯論,但也沒辦法,畢竟沒有生在正法時代。

當然大乘弟子也不乏尋求正法者,但是小部分大乘學友的畫風是:

「對不起!我認錯!你們下地獄都是我的錯!求你們不要誹謗xx經了,求求你們停止吧!我懺悔!」

遇到這樣的人隨喜隨喜讚歎讚歎會少很多事啊。


一直以來,知乎上的上座部佛教都被一群喜歡惹是生非的毫無底線的佛黑代表了。至於都有哪些人,大家都心裡有數。

我還是那句話,真修者不管那個宗教(當然,僅限正教),都忙著修行,忙著渡人渡己,誰閑來沒事一天到晚懟這個懟那個?

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

願大家精進修行,一起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傳燈渡人渡己,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幾年前,去尼泊爾藍毗尼的中華寺拜訪。

那裡有不少國內的居士住寺修行,遇到一位年約四五十的優婆塞,口氣不小,自稱要做一派之祖,編寫新時代大藏經。

這位優婆塞得知我是學南傳佛教的,一下子來勁了,不管不顧開始批判南傳,雖然他對南傳並無什麼了解,宣說的也是傳統漢傳批判南傳那一套,什麼焦芽敗種,小乘自利之類的。耐著性子聽了一些就聽不下去了,末了她看出我有些不快,趕緊說:我說你們小乘之類的話是完全沒嗔心的,你若因此有嗔心那你的修行實在不過關。

這就是我與某所謂大乘佛子交往一事。


哪裡有人爭吵?不過都是菩薩教導我們而已。當然有時候菩薩喜歡說說笑話,有時候喜歡說說鬼話,有時候說說人話而已。當我們放下我見,則見菩薩們的慈悲之心。

佛經早有開示:

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凈則佛土凈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凈?而是佛土不凈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凈耶?而盲者不見。」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

「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凈,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凈,而汝不見。」

六祖云:非風動,非帆動,仁者心動。


人為什麼會爭吵?

1.意見不統一。

2.各執己見。

3.讓對方認同自己的意見。

4.覺得自己委屈。

5.引起別人注意。

6.心量狹小。

如何消除爭吵?

1.求同存異。

2.放下成見。

3.自己先接納對方。

4.找到自己的位置。

5.保持自信。

6.放大心量。

至於上座部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那是他們修行人的事。每個上座部佛教學人、每個藏傳佛教學人、每個漢傳佛教學人都修好了,也許就沒事了。


我覺得爭吵也要爭論的有涵養,有智慧,像底下某些匿名用戶動不動 上座部信仰者說 大乘非佛說 是沒有智慧、愚痴,然後還詛咒其下無間地獄的,你真的是修佛的?你還是先修做人吧!

當然了,詛咒別人下地獄是某些大乘佛經的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什麼樣的教本就會育出什麼樣的人,某些大乘佛經就像深處的潛意識,折射了其中的人性的陰暗面


不當老好人。這些知乎上的上座部佛教弟子由於善根缺乏、愚痴無明的關係整日宣揚大乘非佛說,還自以為是在護法,全然不知、不信自己已經造作了三界中最重的的惡業,成為一闡提人,未來世果報慘烈。這些宣揚大乘非佛說的回答,正信弟子一定不要點贊或者在回復中表示認同,要知道即使是隨喜讚歎一下這種無間地獄的惡行,果報也是很慘烈的。

阿含、般若、唯識、如來藏這些不僅是佛說,而且是佛在世時親口所說,且不可相信這些一闡提人所說認為佛在世時只說了阿含部。這些所謂的上座部佛教弟子對大乘佛教恨之入骨,大乘佛教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將大乘佛教打倒批臭連根拔起是這些所謂上座部佛教弟子的心愿,這些所謂的上座部佛教弟子正是毀滅佛教的魔子魔孫。


可以不吵,讓佛法繼續被污名,信眾繼續被誤導。

也可以吵,讓拒絕學習思考的繼續自嗨,讓有心查明真相,且為之付出努力的,發生可能的、好的轉變。

很幸運,我自認為屬於最後一種。感謝一路走來所遇到的,正直的、智慧的、好辯的佛弟子。


可能是對「老實打坐」四個字的認識有所退轉。上座部弟子遇到的魔難是最多的,這是由其原教旨的性質決定。


正常討論,明辨是非和義理,是慧根的體現。

如果討論的時候,言辭激烈,起了嗔心,才是吵。

從這個角度說,多數學南傳的不是吵,而是對基本的法相義理道次第了解地更清楚吧。


同是藏傳,紅教和黃教誰是正法?漢傳派別山頭更甚,簡直一個軍閥混戰。發現一個南傳,終於可以抱團把鍋甩給南傳弟子了嗎?沒有南傳,漢傳藏傳就能不鬥爭了?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真理越辯越明

——毛澤東


個人見解:

我是個實用主義者,不屬於任何宗派,南傳巴利三藏、各類禪修書籍,大乘中觀、唯識各類經論都在學習當中,學的雜不精,認知難免膚淺。

但我認為,以理論理的討論問題是非常值得的,不辯不精,而有些人偏偏抓著個別的事例,以偏概全,乃至攻擊整個宗派。真要就事論事的話,恐怕誰的屁股都不幹凈。

雖然我也不喜歡藏傳跟凈土,但各有各的修法,為啥非要相互攻擊呢?你去攻擊他人的這個過程,五大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後四個全佔了,有啥修為都吃肚裡當個屁放了。


1、愛爭吵的「上座部弟子」,從修行層次來說,他們雖然對佛義基礎知識掌握較多,但修證進展不大、層次較低,或者未入流,所以比較著急、比較缺乏信心,要爭爭吵吵尋求自信。

2、愛爭吵的「上座部弟子」都很認真很執著,他們只認同巴利三藏規定的法門,心裡不能懂得還有其他法門,這是各人根器不同的結果。除非日久年深他們修得進益,否則,他們的偏見一輩子都不會變,根器如此。

3、真正修行的上座部弟子,應該懂得他山之石可攻玉,應該融匯貫通精進修行。哪裡能死守著經典上哪句話說啥說啥然後去戰鬥別人呢。要說經典,都是佛滅數百年後口口相傳N代才結集的,還被翻譯來翻譯去過,主要精神教義是有留,但死守哪句話哪幾句話,一副拿雞毛去當令箭做派,肯定不妥。

4、總之,一切在修為。上座部成就者,你一眼就可認出他。大乘成就者,站在你身邊,你卻非常可能以為他就是個普通人。有修為了,才能知道別人深淺。沒那修為,再怎麼說,他也還是不懂理解不到,總是隔了那麼幾層。

5、歇了吧。


推薦閱讀:

細微上講,好爭辯的本質是什麼?
請推薦關於漢傳佛教造像的書籍?
轉世靈童是怎麼回事?小孩為什麼可以記得另一個人的生前細節?
有什麼渠道驗證上師真偽?
阿含經里五蓋為什麼沒有痴?

TAG:上座部佛教 | 禪宗 | 藏傳佛教 | 漢傳佛教 | 凈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