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選擇一輛旅行車,為什麼?

奧迪A6 Avant正式引入國內,就在剛剛我們公布了奧迪A6 Avant的售價:459,800元~499,800元。

在歐洲市場,旅行車車型一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除了本身更強的實用性外,還有更好的公路行駛性能。

但在中國,旅行車仍屬於小眾人群的選擇。曾經有人說過:SUV更適合中國市場,那麼未來旅行車還有機會get到中國消費者的「內心」嗎?

你是否會選擇一輛旅行車?你對這類車型有著怎樣的認知與情感?


謝邀

我覺得旅行車在國內的地位變得尷尬其實媒體要背鍋。作為一個實用性特彆強的車型,它本應不該和「情懷」扯在一起,也不應該是一款小眾車型,這在朗行的銷量上就能看出來。國外家庭出行和採購的需求很高,而且在路況較好的歐洲對車的通過性要求也並不高。所以符合這些需求的車型毫無疑問是各種wagon。

我不是一個瓦罐迷,甚至可以說除了MPV外,絕大多數車型都可以在我的選擇範圍內。但必須要說,在經歷了多代的設計進化和車身尺寸的加大後,如今的旅行車姿態比原來好看多了。比如看C5那代旅行車:

因為要保證後備箱空間,D柱做得很立,所以後面就顯得很方,有些「貨車」的意思。

如今得益於汽車尺寸的加大,不必為了行李箱的空間而犧牲造型的動感,所以D柱的傾斜角度很大,並不必Sedan車型的後窗傾斜角度小。所以現在旅行車尾箱部分的體量就不會那麼大。

同樣,A4 Avant也跟隨了這樣的設計,讓整個車的姿態更加運動。結合動力、設計、實用性和價位,A4 Avant一直是我的目標車型之一,但從我的阿三(MG3)手裡接過崗位的很有可能是一台A4 Allroad,因為A4 Avant雖然早早在國內發布而遲遲不在國內上市。

而旅行車在國內的尷尬地位也跟尷尬的市場價位有關。比如各種轎車因為國產化,所以即使官方定價較高,但市場終端優惠力度比較高,所以最終落地反應出的價格差異非常大。比如寶馬3系,330i的Sedan和Touring市場價差在10萬以上,賓士C級Estate也是同樣的情況:對於消費者來說,10萬的價格差距只帶來一個一個更大的行李箱,然而前臉還是那個前臉,不像SUV完全換了一套內外飾,會更容易顯示出價差。

當然說到這裡,關於旅行車ABB有各自不同的叫法。奧迪叫Avant,寶馬叫Touring,而賓士叫做Estate;再加上大多數廠商常用的wagon,這裡隨便一數就有四種叫法了……如果稍微注意一下還能看到大眾的旅行車叫做「Variant」。另外我在寫這篇回答時查閱各種網站的時候發現歐洲最成功的旅行車其實來自斯柯達,而斯柯達的旅行車叫做Combi。

Estate的意思是后座後面加大空間的(強調空間),「房產」也可以用這個詞語來表示,所以有一些豪華的味道。這個詞除了賓士外,沃爾沃也在最近幾年在V90這一級別車型上使用,豪華的意向也符合沃爾沃給予90系列的品牌旗艦地位。

Touring不用多說,當然是強調使用情景,這個用法也和寶馬的slogan比較搭配,類似sheer driving pleasure這種「態度」或者寶馬自己最喜歡用的詞語——「調性」。

Variant,大眾1973年的第一代Passat旅行車就開始用了。而國內汽車媒體和論壇上的情懷代表「桑旅」則是Passat Variant的第二代。這個詞是變種的意思,簡單的說,當時和轎車基本上同時推出的旅行車作為轎車的「變種」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

Combi,有一種說法是這個詞源於英文單詞combination,是「結合」、「組合」的意思,展現出車輛的多功能性。另一種說法是這個詞來源於德語的「Kombi」,不過意思也一樣。這裡我提第三種說法,就是這個詞是不是可能來自於捷克語?

Wagon 的使用範圍最廣,本來就是指四輪馬車。比如英國老佛爺現在還在坐的馬車就可以叫做Wagon。當然如今Wagon這個詞已經有泛指汽車的意思了,汽車中的n種都可以用什麼什麼wagon來表示,要不然「大眾」也不會叫「福斯瓦罐」。當然,從市場宣傳的角度上講,你可以說wagon是一個古代歐洲貴族乘坐的馬車才叫做wagon……

Avant從單詞上講最跟車搭不上。如果你見過把「360 Spider」翻譯成「360蜘蛛」的雜誌,那麼在那樣的雜誌里,A6 Avant大概會被翻譯成「A6先鋒版」……至於這個命名的原因是什麼,大概只有奧迪本尊來回答一下才能說清楚。但從我個人理解上來看,旅行車是一個偏重於實用的車型,它的產品形象非常保守。所以為了打破這種保守的形象,所以奧迪乾脆用一個反義詞來定義它旗下的旅行車,所以取名為「Avant」。而且結合一下奧迪的slogan,「先鋒」的意向和「科技」也是一個味道的。

我同事出差去英國,他們說無論倫敦這種大城市還是伯明翰這種小城,見到的奧迪A6什麼的幾乎都是Avant,反而Sedan特別少。以至於我以為在歐洲這樣「成熟的市場」,旅行車是穩壓SUV的。然而這個世界上對SUV狂熱的不僅是中國,在全球市場SUV的銷售勢頭都非常兇猛。

在旅行車可見度非常高的歐洲,SUV在2010年後就超越了旅行車,銷量一路猛增。

即使在旅行車最受歡迎的德國,根據預測,銷量趨於穩定的旅行車在2017年就會被銷量持續增長的SUV追平。至於其他市場,SUV更是份額早就超過了旅行車。所以旅行車比SUV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用上綱上線到「消費者不懂車」這樣的結論。

同時另一方面其實可以想想,旅行車在歐洲和德國非常穩定的銷量代表什麼?代表這個市場已經成熟,供需處於穩定狀態,人們購買旅行車的主要原因不是首購,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置換,像一個必備的消耗品一樣

老生常談的一般來說,轎車平台對應的SUV要比轎車貴出半個到一個級別的價格。市場上也是如此,在一般消費者的眼中,Q7和A8是同一個價位區間的車型,然而Q7對應的其實是國內的A6L還有本題目的主角A6 Avant。

雖然沒開過這次上市的A6 Avant,但它的親兄弟A6 Allroad和進化版的RS6 Avant我是開過的。雖然動力性能不能和A6 Allroad的3.0機械增壓V6和RS6的4.0雙渦輪增壓V8相比,但底盤性能和車內空間都是可以參考的。作為旅行車,它的後備箱空間只有百萬級別的中大型SUV才能媲美。

旅行車雖然不常見,但這兩款車型在路上的其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高的回頭率。尤其內心期望值比較高的RS6其實只有真正認識這款車的人才會停頓一下:一周的時間裡我只看到過兩位奧迪車主和幾個性能車車主在紅綠燈間隙降下車窗來特意看或者拍照。

所以人們大概不必為了「裝」而去選擇,因為大多數人其實只懂這台車「很能裝」而已。

以上


首先很支持@阿卜杜拉丶趙肆的說法,旅行車在國內的尷尬媒體要背鍋,起碼背很大一部分鍋。當我們看到文章標題里就有「情懷」兩個字的時候,都不用看,八成又是寫旅行車的……

「情懷」這兩個字在其他領域的含義我不追究,放在車這裡,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對普桑、捷達談情懷,通常是一些你小時候有,長大後還有,以後卻快要沒有的東西(對了,自吸、大排量、手動擋之類的也屬於這類),這時候你收一台二手的,這是一種情懷。

還有一種,是對保時捷、對阿爾法羅密歐之類,通常是一些你小時候只在雜誌上見過,對它們的車型和歷史如數家珍,卻在長大以後才等到引進(比如阿爾法),或者雖然早已引進,但發現自己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買不起(比如保時捷)。如果說旅行車對中國消費者還算是一種情懷的話,情況大體是後者。

2000年左右,有點面子的私家車基本都是三廂車,因為那才叫車,富康夏利奧拓之流,雖說那時候也不便宜,但也是跟面子掛不上勾的。隨後,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開始接受兩廂車,因為比三廂更短更好停車,而後備廂的使用方便程度實際是好於三廂車的,加上審美的接受,polo、福克斯、騏達這些兩廂車率先流行了起來。再後來,2010年左右,SUV風潮颳起,有些人喜歡霸氣的外觀、有些人看中高坐姿和大空間、有些人覺得通過性好,最近幾年已搶佔了不少本該屬於轎車的市場份額。而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MPV這類更適合全家使用的保姆車開始被家庭用戶所接受,放在十幾年前那就是人們眼中的「麵包車」。

那麼旅行車在中國為什麼是小眾?我們來看看過去我們在國內都能買到哪些旅行車,先不說豪華品牌,那麼依次有桑旅、賽歐SRV、凱越旅行版、派力奧周末版、馬六旅行版、高六旅行版、邁旅、速尊、英速亞……肯定會有遺漏,但是看看布局,前四款是國產的,初了桑旅這個奇葩,其他國產款都是比較入門的車型,廠家推出旅行版只是為了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大儲物空間給出的備選,完全是從功能性出發,所以根本和「情懷」兩字不沾邊。桑旅這個車,很多人後來也談起了情懷,但當年可基本都是被刷成黃色的工具車。進口的那些,都只是廠家的試探行為,不求成功,更不求上量,二手市場上也只有馬六旅被「情懷黨」認可,主要還是因為好看,並且是少數的日系旅行車。

為什麼豪華品牌一直都對在中國市場推出旅行車很謹慎?因為在所有廠方(主要來自德系BBA)的人看來,旅行車本身是一個強調功能性的車款,對豪華品牌來說,他們不認為引進旅行車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買賓士寶馬為什麼要買個後備廂能裝的?所以直到廠家們意識到豪華旅行車在中國成為了一種「情懷」,他們才覺得該放手試一試了。

普遍的說法是,在中國購買旅行車的人很多具有留學背景,所以他們認同旅行車,旅行車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海龜普遍收入比較高吧,也可能在國外發現了旅行車實用的本質。而目前讓很多知道旅行車實用的人不買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價格,豪華品牌無一台國產旅行車,而旅行車往往都是三廂車基礎上的衍生車型,三廂款在國產的背景下賣的好好的,自然不可能有很多人多花十萬去買一台前臉沒區別、儲物能力大一些、往往車身線條不如三廂版優雅的旅行版。國人購車還是很在乎顏值的,有時候蓋過對實用性的追求。

如何才能讓更多人選擇旅行車?很簡單,哪家豪華品牌的旅行車第一個國產,那先機就可能被搶佔了,未來的幾年,中國汽車消費越來越趨於成熟,當人們對豪華品牌已經習以為常,實用性的需求就會放到第一位。如果相同價格,一台旅行版和一台轎車版,為什麼不選旅行版?朗行這類車就是一個例子,只是這個現象還沒惠及到豪華品牌。但如果有攪局者,那就是SUV。

SUV如今在北美和歐洲都開始流行了起來,因為旅行車的儲物空間,SUV也有,而各個品牌對SUV外觀的設計也越來越嫻熟,所以造型也足夠有吸引力,加上更高的離地間隙帶來的通過性優勢,旅行車的部分優勢確實在被擠壓。

而我還是願意選擇一台旅行車,因為我不喜歡高高在上的坐姿,在我看來,坐的高看得遠實則帶來的是更多盲區,跟何況旅行車和轎車無異的駕駛感受也是高重心的SUV所做不到的。另外,旅行車的後備廂台階比SUV低不少,取放物品還是比SUV更省力的。

但我不會急著選擇一款旅行車,旅行車其實是一種適應各個年齡的車型,在不考慮跑車這種不具實用性且不會作為唯一一台車的情況下,我覺得除了20多歲擁有一台兩廂車之後,剩下的幾十年開車生涯都可以開旅行車了。

考慮到把旅行車作為自己的第二、第三、第四台車,買豪華品牌的可能性還是更大一些,我們看看目前豪華品牌的旅行車選擇。BBA中,賓士相對保守,僅有C旅一款可選。寶馬則提供了3旅和5旅,布局還算全面。奧迪可能本身就比較擅長做旅行車,這從他家高性能版的RS4和RS6隻推出旅行版本就能看出來,所以國內可以賣到的奧迪旅行車包括了A4 allroad、A6 allroad、A6 Avant以及RS6 Avant,唯獨少了和3旅、C旅正面對抗的A4 Avant。另外還有幾個小眾選擇,沃爾沃家的V60、V60CC和V90 CC,沃爾沃似乎是學奧迪的套路,先引進的是更具跨界風格的版本,以彌補旅行版通過性不如SUV的劣勢。還有一個更加小眾的不知道現在還賣不賣了,捷豹XFSportbrake。更高端的還有賓士CLS Shootingbrake以及panamera sport turismo,當然這兩款車有比旅行車更高端的說法,獵裝版。當然這也和歐洲可合法持有獵槍相關,後備廂至少得放得下一桿獵槍才夠格。

所有這些車裡,我開過其中兩款,3旅和A6 Avant,剛好是兩個品牌兩個定位的產品。除了外觀和功能性,你在駕駛的時候不會感覺和普通3系和A6有任何的駕駛感受上的區別,但當你載著四個人進行自駕旅行的時候,旅行車的意義就體現了出來。A6 Avant帶著我們一行四人出發,你可以輕鬆裝下每個人不算精簡的行囊,同時享受著來自BO音響的聽覺享受,與A6同級的隔音效果也保證了這一點。一車人、一堆行李,2.0T高功率版配合7速雙離合加上quattro四驅系統,在夠用的基礎上還挺給力,雨天過彎也信心十足。

A6 Avant是一款在國內市場值得考慮的行政級別旅行車,考慮到我不到30歲的年紀,我下一台旅行車的選擇其實還是更加期待未來應該會引進的A4 Avant:


謝邀。

首先表態,我是瓦罐迷,同時也是性能迷,所以在這類範疇裡面,逃不開一台神車,就叫RS 6 Avant。

聊聊旅行車吧,誕生之初就是一種非常接地氣兒的車型,卻在中國市場被「妖化」了。在國外市場,旅行車為了能裝,裝什麼?裝人,裝貨。而在中國市場呢,也能裝?可惜,是裝B。不確定真正開上旅行車的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至少在很多還沒有買下旅行車的人的眼裡,旅行車所代表的意義太豐富了。比如:品味、時尚、生活方式,甚至留學背景等,而面臨中國市場旅行車全進口所帶來的稍高的售價來看,最能代表的一點就是——有錢。

這個「有錢」指的不試絕對意義上的貴,而是相同的價格,你可以買到更高配置或是更強動力的普通版車型,所以為什麼要選擇旅行車?

這些天朋友圈和微博都被A6 Avant刷著,去年夏天奧迪用RS 6 Avant作為引進中國市場的第一款標準旅行車,把情懷和格調一下子拉倒頂峰,可真正能消費得起的人很少。而一年後,算得上是將情懷落地吧,售價在50萬以內的A6 Avant上市了。

1.8T,190匹,前驅,45.98萬;

2.0T,252匹,四驅,49.98萬。

並沒有提供3.0T的版本,這又讓一部分當時喊著「不妥協allroad,只等Avant」的人開始回味allroad的333匹3.0T了。我算是奧迪瓦罐忠實粉了,先後開過三代RS 6 Avant(最後有配實拍圖),以及國內上市的兩代A4 allroad和A6 allroad,昨天也剛體驗了A6 Avant。說說這台車吧。

很多人認識旅行車,都是因為那些高性能的旅行車,而旅行車誕生之初是為了生活需要。北歐和德國是旅行車最為盛行的地方,他們對旅行車的需求就像美國人對皮卡車的需求,裝載貨物以及生活用品,同時保證車內5個人的舒適乘坐。還有部分旅行車,會提供第三排座椅。特別是在北歐,一出門可能就是一個禮拜半個月。

A6 Avant作為一台C級車底盤的Avant車型,是我認為最得體的尺寸。4.95米的車長,1.87米的車寬,旅行車,就應該有足夠的尺寸,設計服從於實用性,不需要有太溜背的車頂線條,讓後排的人舒服同樣很重要。從整車設計角度來看,Avant的整體性更好一些,沒有那種車尾拖了一些車廂的感覺。三台車對比,A6 Avant的側面最協調,5系其次,E級看著怪怪的。

在動力板塊,2.0T這套動力總成也出現在很多車型上,比如A4L四驅高功率版,A4 allroad或是A7上,252匹、370牛米的輸出,搭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搭配quattro四驅系統,這個是目前奧迪普通版車型最高級別的動力總成了。0-100km/h加速時間為6.7秒,夠不夠力大家自己判斷吧。D檔和S檔模式下,有著明顯的區別,但總體來說,這套動力的輸出偏舒適,畢竟這是一台旅行車,或者說叫——買菜車。

A6 Avant更適合多人的出行,實用性是它最讓人有好感的地方。就像之前RS 6 Avant的一周體驗中,滿載四人,一整個後背箱的行李,那一趟旅行回來,最大的印象不是有多快,而是這個車真的很實用,也很舒適。後排是標軸車型的水準,後備箱的裝載能力和裝載便利性是旅行車最大的特色。

A6 Avant的兩個型號中,我會更推薦40TFSI四驅的版本,因為相差4萬的價格,換來更高功率的發動機,核心的四輪驅動,19寸輪轂,運動套件,alcantara搭配真皮的座椅等裝備,還是值回票價的。全LED大燈是標配,還有全景天窗、電動後備箱、導航這些都是。同時,A6 Avant還提供充分的選裝裝備,比如座椅通風加熱,全景影像,BO音響,ACC自適應巡航,矩陣大燈。為了更匹配旅行車的需求,座椅通風加熱和ACC是比較推薦的,BO是個好東西,可A6上的BO可比A4/A3上的貴出不少啊。BO選裝是8萬+,BOSE還行,1萬3+。

目前德系車依然是旅行車的主力,分為B級車底盤和C級車底盤的,我們就稱之為小號和大號吧。小號旅行車有:寶馬3系,賓士C級,以及A4 allroad。大號有:A6 Avant,寶馬5系,A6 allroad以及RS 6 Avant。可能在今明兩年,三大品牌還將引進A4 Avant,新5系旅行,新E級旅行,其中E級旅行有可能是All-Terrain版本(類似allroad的全路況旅行車,標配四驅)。

然而,旅行車接受度不高的問題,會隨著購車受眾群越來越年輕而開始變得慢慢普及。當然,比這個來的更直接的是——國產化。德系三大品牌,加上沃爾沃(沃爾沃歷史銷量中旅行車佔據1/3,無品牌能及),哪個品牌願意將旅行車國產化,可能會嘗到頭口水,小賺一票不說,還能帶起旅行車的潮流。

作為瓦罐迷,不管這車未來能不能風靡,這不重要。我們自己喜歡,而有朝一日,賣到自己最中意的那款,這個比較重要,也比較實在。

OVER!


會否,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問題關鍵在於,為什麼選它?

因為它和RS6同樣來自內卡蘇姆工廠,德味濃,

因為它擁有當時所有旅行車中最美線條,盛世美顏,

更重要的是,它便宜……

且慢,明明所有人都在說

「買旅行車就是情懷」

「人家歐洲人就是把旅行車當工具,到了我們這裡就貴得變成了逼格的象徵,呵呵噠」

難道不是嗎?

縱向同品牌對比,作為C級車的A6,給你提供了機械增壓V6,四驅,空氣懸掛,卻仍然比同樣C級的2.0T的Q7便宜,你會怎麼選?

橫向跨品牌對比,和同為3.0T 的,現在面臨換代535和當時面臨換代的E320對比,更便宜,你會怎麼選?

甚至降級,僅僅335價格都和它近似,攤手。

去年冬天,開著它來了一場買車時便計劃好的江浙滬包游——別問我為什麼不游江浙閔,買不起保時捷——333馬力讓駕駛者愉悅,空氣懸掛讓乘坐者放鬆,末了還帶了滿滿一後備箱的各種食物回家,就這一點任何三廂轎車都是絕做不到的。


在我還沒有駕照的時候,覺得旅行車堪稱完美。

保留了轎車的操控和舒適,又有超越同級SUV的裝載能力。既可以做城市通勤,亦能遠航。

關鍵是,b級以上的旅行車,放到後排,大部分都能當床睡。

這時,腦補上,搬磚一日之後,獨自開車到郊野公園,癱在後備箱里,打開車門,達到人與自然的大和諧,公德圓滿。

再加上雜誌上汽車編輯的大肆鼓吹,旅行車成了我心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典型。

時不時在朋友面前,痛批車企,把旅行車拿到中國來販售,有那麼難嗎?

如今的我,已淪落為難以興奮的老司機。

也漸漸明白,旅行車賣不好,不是我們的錯,更不是車企的錯。

而是源於 不匹配。就像失敗的婚姻里,很多時候,大家都沒有做錯什麼;錯的是,不是一路人卻上了一條船。

旅行車 對於我就是這樣一個錯的人。

如是只在城裡晃悠,旅行車那碩大的後備箱空間,絕大部分時候是無價值的,徒增停車煩勞。

如是遠行呢?和轎車一樣的通過性和走破性,讓我的信心消失殆盡。

如果你的車從未離開大城市和高速公路,恐怕會過分的高估中國的路況。

更不用說武漢這樣的巨型工地。

哪怕一台緊湊級的城市SUV,在破損路面的舒適也遠好過B級旅行車。(關鍵是懸掛行程)

這時駕駛著旅行車,感受著彈簧被壓縮到極限帶給菊花的一次次衝擊,只能通過不停減速換取一絲安逸,我的腦子裡,早就把操控性忘到九霄雲外,再也記不起來了。

在看看,對比三廂車,一些進口旅行車高昂的價格,嗯,這個逼代價有點高。

(這一代A6 allroad在國內有個諢名叫草原狼?)

假如一定要選擇旅行車,我大概會選傲虎,或者奧迪allroad 這樣更加狂野的跨界旅行車吧。


先說句可能「政治不正確」的話:在中國好像買輛旅行車就能顯得自己特懂車!

甚至不用買,只要表現出對路上旅行車溢於言表的喜愛之情,仿若馬上就能得到「懂車光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喜歡SUV就是「中國特色智商稅」,喜歡旅行車就是「低調內涵有品位」?

被吹捧的所謂情懷,上至CLS Shooting Brake,下至老掉牙的大屁股桑旅,中間當然包括十年前不好賣的馬6旅、小批量進口的斯柯達明銳旅、還勉強算銷量不錯的上代C旅、二手車市場上滿含信仰光環的大眾R36、定位和價格都是夢想級別的RS6,當然還有現在的3旅C旅5旅,還有題目里問到的A6 Avant。

A5發布會的時候,Audi那個我也沒記住title的高層發言時候說的一句話印象頗深,大意是:「皮卡、旅行車、三廂轎車、Coupé、敞篷——這些車型按排列順序功能性越來越弱、時尚性越來越強。」這又一次證明在德國人看來,旅行車本來是個實用性大於時尚性的存在

在德國的時候也能明顯發現,鄉村小鎮路上的wagon很多很多,大城市裡除了小車,反而SUV佔比多了一些,尤其是BBA新車。

在慕尼黑喝酒的時候和BMW工作的哥們聊起這個話題,哥們說是的,隨著技術的發展,SUV的駕駛性越來越好,越來越多fashion的城市人開始更多的選擇SUV。其實全人類的審美也算是共通的,往往覺得SUV看起來更威武豪華一點(尤其是完全拋開任何信仰加成的吃瓜群眾)。要知道在十年前SUV在德國那種動輒200+時速的路上高速駕駛是累心的,wagon正好兼顧了高速駕駛穩定性和裝載能力,所以當時歐洲人除了三廂轎車,更實用的選擇是買wagon——說白了還是實用主義取向。

不過這種實用性傾向,到中國經常能在各種汽車公眾號上見到動輒「旅行車是歐洲人身份的象徵」這種充滿了yy成分的語句……其實,旅行車也算是身份的象徵——不過不是在歐洲,而是在中國。

(也不是針對什麼,就是正好看到一篇推送,其實這樣的文章超級多)

小時候還記得大屁股桑塔納,那時候還是真真正正國產的旅行車。經常看見塗裝成鮮艷的工程車,或者拉個貨,小時候會覺得這就是個麵包車啊,只是長了個有點眼熟的長鼻子而已。

然後是賽歐旅行版叫SRV,我經常逗我開上代C旅的哥們,在路上看到SRV就叫「看,C旅」。尾巴是蠻像的。當時10w左右,便宜又能裝——在旅行車家族裡算是賣得好的。

一汽馬自達也推過馬6的旅行版,最近這車在二手車市場又有人在炒什麼情懷。當年可是苦於售價高而銷量慘淡。

09年前後斯柯達進過一小批旅行款,當時是做xx自行車國際比賽的後勤車,還有一些是給4S店做外出修理的後勤車,因為能豎著放得下大大的工具箱——都不正式對外銷售。

以上可以看出來,旅行車一開始確實是「實用性」取向的。

(上個月去盧森堡吃個晚飯偶遇xx國際自行車賽也是斯柯達旅行的後勤,他們真的是有這個傳統。)

那時候中國汽車文化也不算成熟,大家買車還是要顧及面子。很多年前兩廂車根本沒人買,三廂才是車,旅行車?那麼能裝、那麼實用、那麼像個麵包車,就是個工具啊,反而不是買車主流的選擇。

所以旅行車那時候銷量慘淡,廠商沒有動力大批量進中國,更不要提國產。於是這是個不太好的循環:不國產,就更貴。

而在歐洲車子的工具屬性更高,大家對車子習以為常,不太在乎面子問題。而且歐洲人假期多啊,polo後面拖著個房車都不稀奇,旅行車更實用,又不太貴,所以歐洲人買旅行車理由充足。

後來,BBA也開始進口旅行版,畢竟攤子鋪大了,邊緣的車型也就能直接進口來賣賣。上代C旅算是BBA里比較早的,比如同是2010年款,C200旅指導價43.00w,配置上只比34.8w的C200優雅多了前排座椅加熱、電動後視鏡摺疊和多碟CD,還少了中控彩色大屏。貴了足足8w多。還有當年印象極深的5旅售價:2013款530i領先型旅行版,67.4w;而華晨寶馬530Li領先型只要55.96w指導價,這12w多的價差都快貴出了一輛小車。

所以幾年前這些旅行款都是進口,價格更貴、配置選擇往往也就一款。能好賣才怪,必然路上稀少。

反正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旅行車那是外國才有的東西。中國人又普遍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所以旅行車必須B格滿滿。

在中國,你多花幾萬買進口Tiguan而不是上汽大眾途觀,會被人說傻。

但你多花20萬買5系旅行而不是華晨寶馬5系加長,會被人說有情懷。

也許差別在於旅行車比較容易看出來?

在車型里所有人都遵循一種奇怪的邏輯:如果只是因為貴而成為小眾車款的車,車主一定是有情懷並且懂車的。——當年旅行車正好符合這個條件。

旅行車這個名字也起得很恰到好處,其實在英語里,旅行車有很多叫法,比如wagon是馬車的車棚;Kombi是本意是混雜,客貨混雜。英國叫estate,本意是財產,好像稍微還高端那麼一點;義大利語里會叫Familiare本意是家庭;菲亞特喜歡用Weekend周末。Audi的Avant本意是先鋒;擦邊的Shooting Brake叫獵裝其實是為了打獵能放的下鹿——但這些好像都沒有「旅行」兩個字撩人(BMW的旅行款倒是就叫Touring)——中國現在還有種氣氛就是開口就是旅行和遠方,打開朋友圈就是全世界——好像不旅行都沒法聊天,不能真去還必須一直在朋友圈裡表達嚮往。所以SUV構建的「外出去浪」的情懷很打動中國消費者,旅行車也是,從名字就贏了。

各種廣告里都是雪橇、滑板、帳篷、燒烤架——不會有人真的給你拍個搬家的情景在廣告里。開輛旅行車就好像有種每天在路上的錯覺。

(說起搬家,好像我每次去歐洲,基本都租的是旅行車——也不是什麼信仰,只是因為從來都是去幹活的,想裝下三個人的行李和各種攝影器材腳架滑軌,打開後蓋還能坐人拍攝,旅行車比SUV往往租金更便宜。)

————我要加條分割線——————

吐槽之後,說說現實:

當年願意多花10萬買旅行款的,一定是不差錢的土豪——說「土豪」不太對,接觸下來這些車主們往往是個性獨立、對車有自己的理解、一般有海外經歷、一般也不是家裡第一次買車——說白了,確實是「懂車」的那一批。

有個側面的例子:在二手車市場上,10款C旅往往大多是精品車況,與同年代的C級三廂相比,車況好的概率明顯大的多。A6 Allroad和5旅也是這樣的現象。

這就很意思了,我開篇提的那個問題其實也許這就是答案:

那時候走在前面的旅行車車主真的是懂車的那一批。不是因為買旅行車所以說他們「懂車」,而是因為懂車,所以不用管別人都買什麼,可以信任自己的選擇……這其中有些細微的差別,想想很有趣。當然也是不差錢~

所以,回到真正的問題:在中國我會不會買一輛旅行車?

答案還真是:會!

因為:現在的旅行車不貴了啊!

就說剛發布的A6 Avant的價格,拿入門版比:1.8T, 45.98萬;相同排量相似配置的A6l大概是45.65w的廠商指導價——就貴了幾千,還是進口的……

要是家裡用,開著A6l總覺得像是偷了單位的公車——所以沒法買A6l。但是A6 Avant完美解決這個問題,會顯得自己低調、內涵、有品位,還特懂車——你看我發現了潮流的bug之後的選擇,當然是順應潮流啊【捂臉跑】,難道要憑藉一己之力與之頑抗不成?

而且還能裝,能放得下我的雪板帳篷燒烤架——來讓我做個雲淡風輕的微笑臉。

所以Audi聰明啊,趁著那兩個B用旅行車打下口碑還沒反應過來平了旅行車價格的時候,降低Avant的售價,直追三廂——所以現在正是買旅行車的好時候。趁著大家還認為旅行車車主特懂車,還沒意識到好像旅行款也沒那麼貴了,又不用真的多花那麼多冤枉錢的時候,果斷買啊。

這個認識的遲滯會持續挺長一段時間,之後呢?估計總有一天大家對旅行車的信仰光環會衰退到合理範圍。那時候買旅行車就像A3你是選兩廂還是三廂,或者是白車耐臟還是黑車好看,完全是個人選擇,不再有什麼「哇他買了兩廂他好懂車啊」之類的神奇光環了。

所以,買旅行車要趁早,嘿嘿。


因為無法接受高重心suv的那種笨拙感,所以買了傲虎


旅行車還有機會get到消費者的內心嗎?我覺得是有機會的,旅行車在我看來更像是「放鬆、休閑生活」的象徵。所以旅行車想要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還需要合適的房價推波助瀾一下,畢竟生活中許多壓力的源頭都可以歸結到現如今高昂的房價上。

@李老鼠 桑旅神車

R36

有三輛旅行車在我心中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也代表了我對旅行車喜愛的過程,分別是桑旅、R36和RS6。前者是因為80後車迷都對桑旅有特殊的感情,那個年代有車就很了不起了,更別談什麼所謂的生活態度,現在回頭再看桑旅,又有一種值得回味的韻味;後兩者則是因為扮豬吃老虎的低調,也包含著那麼些從歐洲傳遞而來的信仰。

其實旅行車的造型在國內飽受爭議,也是一些人不選擇旅行車的原因。設計的一小點偏差都能導致兩輛車截然不同的風格,屬於進一步粉身碎骨,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一點表揚下奧迪,不論是A4 Allroad、A6 Avant還是RS6 Avant,造型設計的都非常討喜,這也是為什麼之前路上的A4 Allroad遠遠多於競爭對手的原因。

分析了一下,尾部的線條是決定這輛旅行車好看與否的重中之重。

先說結論:車尾線條越平緩、流暢,這輛旅行車越好看。

這次我把A6 Avant、5系旅行版和E級旅行版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主要標註出了這幾輛車尾部線條夾角的度數。

奧迪A6 Avant

寶馬5系旅行

賓士E級旅行

通過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到,奧迪跟寶馬角度接近,分別是152°和153°;而賓士則與他們相去甚遠,只有137°。而事實也證明,E級旅行車的側身線條確實不如另外兩位競爭對手。

另外我又將E級旅行版與賓士的另一款進行了拼接(由於這兩輛車車長相差200mm左右,所以我將E級旅行版的那部分等比例放大了一些)。

毫無違和感有木有...大家能猜到另一輛是什麼車嗎?拼接的部分很明顯,主要看車尾。你說我買一輛別的車壓扁了的車型幹什麼?真不是我黑賓士,確實是E級旅行版的線條設計的不咋滴,不過內飾依舊杠杠的。

其實賓士最好看的旅行車在這裡:cls獵裝版,但這個價格,也是杠杠的。

【關於A6 Avant】

奧迪是豪華品牌里引進旅行車最多的一個品牌,現在中國旅行車慢慢熱起來,其中一部分功勞非奧迪莫屬(功勞也算 @李老鼠 一份,FMC改的桑旅是真牛掰)。下到親民的A4 Allroad,A6 Allroad;上到國內地表最強旅行車RS6,產品線可以說算是比較豐富的。這次又引進了A6 Avant,奧迪搬出來的旅行家族更將對手遠遠的甩在身後。

A6 Allroad

A6 Avant

許多人不知道Allroad跟Avant的區別,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定位。Avant在奧迪的語境中是標準旅行車的意思,就是基於轎車版本衍生過來的旅行車。而allroad是基於Avant而來的跨界旅行車版本,可以理解為「取Avant和SUV的中間值」,這也是為什麼A6 Allroad會標配空氣懸掛的原因,A4 Allroad由於價格原因,目前並不提供空氣懸掛。此外,Avant車型提供前驅和Quattro?四驅版本,Allroad車型一定是 Quattro? 四驅的。

我覺得A6 Avant相對於A6 Allroad更符合大眾的審美。我個人認為A6 Allroad上那一套跟原廠黑色車身都有色差的越野風格塑料輪眉+後包圍挺丑的,這簡直就是輛越野取向的旅行車,和心中完美的旅行車形象背道而馳。雖然全系標配了LED大燈和全景天窗,也算是給顏值錦上添花。

很多年前泡論壇的時候,就看到許多人提到RS6並呼籲引進國內。一年前奧迪終於引進RS6,作為國內第一輛真正意義的、高性能標準旅行車。但高昂的售價讓許多愛好者望而卻步,畢竟消費情懷是需要錢的,有實力才能讓情懷落地。這不,奧迪終於引進了價格只有RS6三分之一的A6 Avant,說實話,我真的很期待國內有人能將奧迪Avant改裝成RS6的風潮。

這次奧迪A6 Avant上市的兩個版本是1.8T時尚型和2.0T運動型,售價分別是45.98萬和49.98萬。差價4萬,卻有著62馬力,百公里加速相差1.5s以及四驅系統的差別,其他還有零零散散的方向盤換擋、運動座椅、19寸輪轂等配置區別。我想稍微懂點性價比的都會選擇更實惠的2.0T運動型吧,畢竟奧迪的看家本領Quattro?四驅搭載在2.0T車型上。而奧迪也很機智的沒有提供3.0版本,為A6 Allroad留下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作為Wagon的愛好者,我覺得旅行車可以流行但不要泛濫,這樣可以保留一些Wagon車型對於車主附加的特立獨行的特性。風靡與否,別人的眼光與否,都不重要,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會,因為很早就感覺旅行車很對自己的口味。

但看到是奧迪君提問的,我只能遺憾的說,就算買旅行車也肯定不會是奧迪。

原因很簡單:

窮~


選擇一輛旅行車?WHY NOT?

SUV的確是賣得超級火爆。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16年SUV銷量比去年增長了44%,SUV的銷量佔總體的37%,逼近轎車的49.8%。SUV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追趕甚至超過整個轎車市場呢。

旅行車是轎車中的一個小分支,是小眾中的小眾,和SUV其實沒有什麼正面競爭啦。

對於車廠來說,肯定大眾車型走量才能賺錢,但對車主自己來說,小眾才是個性才是品味好不。

舉個例子,有預算50萬要買豪華品牌,一般主流的選擇來說都會是A6L這樣的轎車或者Q5這樣的SUV吧。

A6L在去年賣了13.79萬輛,Q5賣了13萬輛,什麼概念?常見的中級車銷量冠軍邁騰賣了18.8萬輛,凱美瑞賣了10萬輛,豪華品牌A6、Q5和同級的5系、C級、GLC,年銷量都超過8萬,都已經是街車啦,在街上屬於低頭不見抬頭見。

不得不感嘆中國人真有錢啊!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主流車款滿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長的格(bi)調(ge)需求。

對於我這種不甘於隨波逐流的漢子來說,買個路上到處在跑的街車也太沒有意思了吧。個性小眾一點,買個轎跑夠拉風,但我這個奶爸會嫌不夠實用。旅行車呢?比轎車線條更修長,外觀更大氣,一看就知道不是尋常貨色,完全可以考慮。

由於從事視頻拍攝工作,經常要清空整理後備箱也是一直以來的糾結。周末和家人逛公園逛商場後備箱放的嬰兒車,到了工作日就要清空,以備外出拍攝放器材。如果要坐滿人滿載,還要提前一天在家裡拆好兒童座椅。說實話挺累的。

如果是旅行車如A6 avant,行李隔板下的空間就有565升,放了嬰兒車,剩餘的空間依然媲美標準三廂車。臨時需要拆下兒童安全座椅,也可以直接塞到尾箱去。

▼ A6 avant滿載4人的行李,2個拉杆箱+1個橫包+4個背包+一箱純凈水,只佔用了下部空間,上部還有富餘。

如果不是我這種苦力搬運工,後備箱里放上車載冰箱和冰鎮烏龍茶,豈不是美滋滋?
旅行車的行李架是最好的行李架,平整又長的車頂,放自行車和旅行裝備太好用了,而且車身高度低,比SUV更方便,過收費站也不容易超高啦。

上面這些SUV也能做到啊?是啊,所以我也正在開SUV啊。

但旅行車更好開也更舒適啊。

行走在顛簸多彎山路上,談舒適,別說同級SUV,更高級的Q7也不是A6avant的對手。同樣的速度山路過彎,後排乘客坐A6 avant非常放鬆,而坐Q7就要緊握扶手了,側傾完全是兩個水平,操控上旅行車也是更有信心,無他,重心低啊。

高速上不用說,旅行車完勝。

後排空間,A6 avant比同級的Q5腿部也要寬敞一些,如果A6 avant搞本土化再加長一些,那就可以吊打同級的SUV了。

▼ A6 avant 司機位坐著185身高壯男,183身高的我在後排膝蓋仍有空間富餘。

配置和可玩性,也不會比轎車差,標配Quattro全時四驅,可選配自適應空氣懸掛,升高後通過性不會比SUV差多少,降低後進入比A6L更低的「低趴模式」。

如果實在手癢要改裝嘛——修長的旅行車更容易改出效果來。

但真要讓我選的話,我自己可能還是傾向底盤更高,造型更硬朗的A6 allroad吧,畢竟經常要上山下鄉呢。

未來旅行車還有機會get到中國消費者的「內心」嗎?

SUV的裝載力,轎車的公路性能,只要價格合適旅行車其實很適合城市用戶,但習慣的力量十分巨大,大部分人買車的時候壓根沒考慮旅行車呢,畢竟來自歐洲的旅行車在中國還是個新生事物,認知也需要一個過程啊

高端市場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也更樂於嘗試個性新車型,而豪華品牌主流的奧迪、賓士、寶馬,本來都是擅長做旅行車的德國車廠,也有不少的旅行車款可供選擇,我很看好旅行車在高端市場的增長

低端市場有寶駿310W搞局,4-7萬元轎車差不多的價格,遠勝轎車的強勁裝載力,而且比這個級別十分火爆的五菱宏光一類廉價MPV更有顏值,更適合跑公路,還沒正式上市就已經收到過萬訂單了。

中端市場不太看好,除了本田傑德外,可供選擇的旅行車基本集中在大眾/斯柯達品牌,定價普遍比同級轎車貴上1-2萬以上,而這個價位的SUV選擇非常多,對於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吸引力就不是很大了。

以上實拍圖片來源自本人參加的奧迪試駕活動,奧迪A6avant詳細體驗文章近期放出。


想!因為旅行車的視界是這樣:

這樣:

這樣:

這樣:

還有這樣:

在線等奧迪給我打廣告費,急!


有些車,放在心裡就好。

姑娘我要把你的名字刻在我的帆船上,帶它去遠航;

姑娘我要把你的樣子畫在我的旗幟上,帶它去飛翔;

姑娘我要把你的氣息留在我的引擎上,帶它去流浪;

可是姑娘,我喜歡的車,它TMD說不入華了。

幾個月前,我的朋友泥巴終於買了一輛奧迪A4 allroad。

作為一個萊卡愛好者,泥巴也很愛旅行車。

他說,旅行車是美好的,像數萬個氫氣球吊著小木屋飛上天空那麼美好。

所以剛畢業那年他就發誓要買一輛旅行車。

那是2008年的仲夏,梔子花開了一地。

泥巴和同學們拿著畢業證書從大學裡滾出來,在朴樹老師的歌里散落在天涯。

泥巴進了本地的一個汽車網站,工作就是做車友會運營。

周一到周五在論壇跟車友扯淡,周六周日帶車隊出去搞活動。

腰裡別著對講機,手裡拿著小紅旗,像個稚嫩的導遊。

泥巴喜歡跟人說,我是個汽車網站的編輯,我是學企業管理的。

對了你知道企業管理嗎?喂,這位車友你怎麼不按次序走,趕快歸隊我還沒介紹完呢······

泥巴經常很彷徨。

好像自己大學4年學的不是企業管理而是車隊管理。

然後那一天,他看到了一輛車。

當時這輛車離他還有200多米,是一位論壇版主的車。

那天活動,這位版主正好做頭車,當時整個車隊要左轉進入一個岔道,但對向來車不止。

版主一車當先,把車橫在了對向車道,從車窗揮手讓車隊趕緊左轉。

這個瞬間定格在泥巴的腦海里,他想起了天龍八部里隻身赴會雁門關的喬峰,欺山趕海踏雪徑未曾彷徨。

最關鍵的,是版主的那輛車,一輛藍色的凱越旅行車。

橫在馬路中間,像呂布同志的赤兔馬,在夏日的陽光下閃閃發光。

我一定要買一輛旅行車。那天,泥巴狠狠對自己說。

那是2008年,凱越作為國民家轎正當紅。

而旅行版,比普通版還要貴2萬,售價11萬7千。

當時泥巴的月薪是1800,不吃不喝65個月能買上。

那天下班泥巴沒有坐公交,一路走回了家。

像一隻一貧如洗的狗走在夕陽餘暉里,一直走到城市的燈逐漸亮起來,霓虹搖曳如招魂的旗。

那段日子泥巴很憂傷。

直到有一天,接到一個活動邀請。

邀請函上只有四個字:貼地飛行。

信封右下角的LOGO他印象很深,SAAB,像發音被拖長了的SB。

然而這個SB徹底讓泥巴開了眼,原來車是可以這麼開的。

這個來自斯堪的內維亞半島的汽車品牌,把汽車造得像戰鬥機,在場地上飛來飛去。

而泥巴更喜歡其中一輛,安靜地躲在角落裡不曾出場的,外表內斂,氣場卻強大得像一架等待起飛的F22戰機。

泥巴查了資料,知道它叫SAAB 9-3,旅行版

「試了這輛車後,我腦子裡就全是它了。」泥巴說。

SAAB 這輛旅行車,真正詮釋了什麼叫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那台2.0T的引擎能夠提供210匹馬力,300牛米的扭力。

在那個年代,超過200匹的家轎不多,210匹基本以可以秒殺街面上的多數車。

而且,它是旅行車。

旅行車在泥巴腦海里,就是橫槍躍馬停在馬路中間吞風吻雨葬落日的喬峰和赤兔馬的形象。

泥巴把目標定在了這輛SAAB 93旅行車。

「你想像一下,那種直抵人心的快感,嗯,就像信天游。妹子站在陝北高原上,唱一句「白個生生的奶子,紅個艷艷的B。直接,坦蕩,遒勁,蒼涼,又摻雜著嫵媚和生的慾望。」

泥巴說,這是一輛滿足了他對生活的各種美好設想的車,一定要買到它。

這輛車當時的售價為45.9萬,泥巴的工資依然是1800。

不過泥巴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和SAAB人車合一,貼地飛行。

幾年後,泥巴把他的日產騏達買回了家,默默在後視鏡上掛上那年SAAB陸地飛行秀現場發的「貼地飛行」勳章。

那一年,SAAB倒閉了,所有車都停了產。

泥巴還沒存夠SAAB 93旅行車的錢。

我跟泥巴在一次酒後聊過2008年那一場陸地飛行秀。

那個下午很燥熱,泥巴說那個下午他心靜如水,某處堅定地像個忠貞不二的烈女。

可是還沒等他長發及腰,心愛的人就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這結局要是放在電視劇里,絕對哭死一大幫無知少女。

「市面上不是還有一些二手車嗎?「我勸泥巴。

「結婚可以是二婚,你見過夢想有二手的嗎?「

很多人無法理解泥巴的這種喜歡。

那輛車給了他一道光,然後從一道光變成了一顆種子,又從一顆種子變成了一個蛋。

喪得淬不及防。

「各種不經意和無奈間,我們就和夢想擦肩而過,不是我不夠努力,真是這世界特么變化快,我TMD都來不及。」

那晚喝了不少酒,泥巴已不是那個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少年,出落成了杭城知名的媒體老師。

他端著酒杯,面白微有須,胯下有肉,酒吧的光線在他的鼻孔里穿來穿去,很滑稽。

後來的這些年,泥巴就再也沒提旅行車。

每天他都開著他那輛掛著貼地飛行勳章的騏達上下班,泥巴結了婚,生了兒子,換了好幾台萊卡相機,日子一天天淡出鳥來。

逐漸沉迷於朋友圈曬萊卡相機和照片撩姑娘,跟多數女文青似的,電影、音樂、歲月靜好。

我們都覺得他已經忘了旅行車這回事,忘了那種像幾萬個氫氣球吊著小木屋飛上天空美好。

直到2個月前,泥巴大半夜給我發來一條連接,我打開看了。

是一款旅行車,像幾萬個氫氣球吊著小木屋飛上天空那種美好的旅行車。

然後泥巴又發來一條:我艹他大爺,我等了大半年,結果這車不進口,進來的是TM跨界版。

跟一箱子架高了放在底盤上一樣,一點都不協調,完全沒美感。

我去汽車之家網站看了一下他說的這輛沃爾沃引以為豪的旗艦車V90cc,跟純粹的旅行車V90比起來,確實有點不三不四。

雖然各種參數都很完美,也是沃爾沃最新的設計和工藝,但就是覺得哪不舒服。

不純粹,走樣了。

「我以為你忘了旅行車這事了呢,原來還惦記著呢。」

「哥們也是年輕過,這些年向生活妥協了不少。但我還是想要一輛旅行車。」

「那你還買旅行車嗎?」

「我想好了,我要訂一台奧迪A6 avant。」

「我靠,為什麼是奧迪?不是還有寶馬5旅,和賓士E旅么?」

「你知道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嗎?」

「為什麼。」

「因為西北有高樓。」

「靠,什麼意思?」

「就是5旅和E旅也都不入華,目前看來,只有奧迪A6 avant最適合我。也一把年紀了,相對要優雅些,舒適和腔調都得兼顧不是。不能負了生活。」

一個月的等待,終於到月底了。

「哎,我們都錯過了很多好多好車,可能是時間不對。」

「有些車,留在心裡就好了。」


一生奧迪粉。剛加完班回答下,想到更多再補充。

﹋﹊﹋﹊﹋﹊﹋﹊﹋分割分割﹊﹋﹊﹋﹊﹋﹊﹋﹊

我覺得需要旅行車啊。最心儀的是RS6,但是買不起,可能是一輩子的夢想。最喜歡的車第二位還是旅行車,大眾R36旅行車。先上波圖吧,我的車,雖然是1:18的模型。

喜歡的原因無非內在和外在。

外在:敦厚的外表,但是該張揚的地方張揚,該低調的地方低調,適合我這樣的大叔。宜家宜商,大屁股能裝,一家出遊的好伴侶。開著它去買菜沒問題,想上賽道也不是不可以。中國人講究中庸,我想RS旅行車算是做到了一點吧。

內在:西裝暴徒,甚至說是暴徒大叔。想體驗一把速度與激情,一腳油門就能get到你的high點。對於喜愛車的人來說,幾乎滿足一切需求(除了越野)。特指奧迪RS6的話,發動機的配置到位,隨叫隨到的加速感,愛車的男人絕對會愛上這種體驗。對於A6Avant來說,有點遺憾的是用的依然是四缸1.8t和2.0t,如果有能用上A6 Allroad Quattro的3.0t 333馬力 六缸發動機的車型就好了。不過理性來看,用RS6三分之一的價格圓一個奧迪旅行車之夢,似乎情懷黨也可以接受。

沒辦法,心頭好。對於汽車真的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我個人覺得旅行車達到了實用與性能的平衡統一。

ps: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我還是很在意車內空間,特別是裝運空間的,所以在買車的時候,選擇了斯柯達昊銳,掀背車。我真是對掀背車情有獨鍾。

﹋﹊﹋﹊﹋﹊﹋﹊﹋分割分割﹊﹋﹊﹋﹊﹋﹊﹋﹊

再補個有趣的圖,我覺得說的就是我,旅行車我肯定選奧迪了:


旅行車的優點就像擁有了SUV的裝載能力,卻沒有SUV的通過性。

其實SUV的通過性95%的情況都用不上,主要是SUV具有高坐姿,以及裝載能力吧。

話說,其實旅行車的裝載能力95%的情況也是用不上的。

所以我覺得A6這個級別的旅行車,必定是小眾車型。包括中級車帕薩特及以上的旅行車,都會是小眾車型,原因還是上述95%的情況都用不上。

我覺得旅行車比較適合緊湊級大小的車,例如速騰,德原朗之類的。(朗行號稱自己是旅行車,我覺得差點意思,屁股要加長20公分,至少要跟三廂朗逸的屁股一樣長)

最適合旅行車造型的,我覺得是Polo這種A0級的車,之前Polo有三廂版本(三廂真的丑的無法直視)現在取消了。我覺得如果Polo開發一個旅行版,屁股跟以前的三廂一樣長度。肯定是個牛逼的車型。(不過,貌似這樣Polo比高爾夫還大了)

高爾夫也很適合旅行版,高爾夫旅行版是進口車型,價格較高。

國產了一個嘉旅,但是整個比例完全失調,就像小號途安,實在是丑爆了。

搞不懂一汽大眾幹嘛捨近求遠,如果一汽大眾直接國產高爾夫旅行版,我覺得會是一個火爆的車型。

綜上,旅行版只有一個裝載空間優勢,而裝載空間95%的情況是用不上的。所以旅行車是一個小眾車型。

相反,A0級的Polo,以及緊湊型的三廂車,空間吃緊,反而旅行車造型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我喜歡A6 All Road,通過性更好。A6該大改款了,等新款上市還得幾年,我再忍忍。


從桑旅開始就愛上瓦罐了。

今年19,希望25之前能開上A6 Avant吧。

說實話,Avant比Allroad好看多了…


會。

前提是價格不要比三廂高太多,高5%左右可以接受。


已經選了。

我想要大尾廂,不需要7座,不想要SUV帶來的額外的重量、風阻、高重心和價格。

我個人還覺得大多數比三廂版好看。

不是什麼情懷,真的是從自身需求出發。

大學畢業時,所有家當都打包裝車,空間還有富餘,三廂車打死也裝不下。

那一刻我甚至開始懷疑三廂車存在的意義。

不過不是奧迪,不好意思……


這次的A6 Avant發布會和自駕團,收到邀請我挺猶豫,這兩月手頭瑣事太多。

動了小心思,想起有美景、好車、知乎友人,自己何德何能得此機會,應該去。去了還要找到奧迪負責人,當面好好表揚奧迪、感謝人家、順便:買A8能私下狠折不?

沒失望,在雲南駕駛一輛奧迪A6 Avant旅行車真是種享受。

飛行-酒店,無聊的事情怎麼才能有趣?

坐飛機要關電子設備挺無奈。還好有準備,有本買了五六年的台版書,超級枯燥才看了二十頁。沒事幹更枯燥,飛機上逼著自己看了三十頁。掐指一算,兩三次這樣的旅程可以看完,免得為250大洋的購書款心痛。

(別看我有,你就也去買,嘿嘿。全書無一張示意圖,看三頁睡著了我不負責叫醒:)

為備戰高原自駕游,臨行前買了塊智能運動表Gear S3。長沙起飛、飛行兩小時,飛機落地昆明、趕往酒店兩小時,在酒店和其它知乎er一起吃飯和參加發布會兩小時,人身的大起大落,居然也可以用科技手段記錄了。

(別看到我有,你就也去買,嘿嘿,除了高度計和顏值外這表就沒啥用了,三星的Tizen系統APP少到令人髮指。:)

嗨,埃維瑞巴迪,身為知乎西裝話題排名第一的答者,這次我穿成這樣,驚不驚喜?

穿運動裝、沒戴金絲眼鏡、沒留西裝頭的我.jpg

照片已經刪除,臉上居然有青春美麗疙瘩痘,太不符合我的大叔定位了。

——如果擔心下次錯過我的內容發布(知乎只會把我的一小部分內容推送給粉絲,許多內容你在時間線上看不到),請在知乎APP中找到我,開啟「他的內容通知」,就是把「關注」旁邊的灰色小鍾刷藍。

@LiuS 小姐就很驚奇,說以為我會穿唐裝來。

我:蟲合?

..................黑人問號臉.jpg

活動說明有說將配發運動外套一件,估摸著調性是運動風。如果我梳著油頭穿個PITI范,在一群銀色快乾衣和黑色短T恤之間......想來很有交際花范,還是算了。

入住的是撫仙湖希爾頓,房間還不錯。就是好像少點什麼。

下次我裝浴室也這樣搞,和卧室打通,開闊敞亮。

碎覺,一夜無話(想起來少什麼了,單間一人,沒美女)。

哎呀,差點忘了正事。睡覺前奧迪開了個發布會,內容記不清了,大概有.......

等開始,美景、美酒。還有許多美人,我不好意思拍。

有個美女等著唱歌,後來真的唱了。

邊上有台奧迪A6 Avant,這麼搭配是說,這車目標是愛生活有品位和鑒賞力的人,不就在說我嘛。(不服來咬我呀)

演出開始了,正眼看,舞台酷炫。

低頭看,蠟燭燈不錯,加了商標名稱後就像獎盃。

回頭看,酒店前鬼影憧憧,還好沒看到熟人。

有個人在台上拿著麥說,A6 Avant上市僅售45.98-49.98萬!

據說不論是價格還是配置(單指四驅)性能,都能讓寶馬5旅尷尬。

這個等我閑下來了再核對。

對,就這麼多。晚安。

啟程,自駕,一路美景

第二天起的比較早。

遠山青黛。

自駕說明會。注意那個定位,說的又是我(漏說了一點臉皮厚)。

老外的白鬍子不錯。我就長不出來,可能真的是臉皮太厚。

準備粗花。

這麼多奧迪A6 Avant旅行車一起繞山還是挺威風的。

前座兩小鮮肉(四個人輪換開),後左邊大叔我,右邊大哥張。

這段旅程基本上是在他們三個關於音樂逼格的爭吵中度過的,

讓偶感到了深深的代(惡)溝(意):)

停車瓷中幻,此情此景,我覺得這個男孩應該戴個書生帽、梳個轡髻。

漸入佳境。

桃花亂入迷人眼。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外景地,美呀。

等等,這桃花是假的,仔細看,捆的假枝。

俺啥都不說了,胸口痛.jpg

這裡的廁所也是原生態的茅坑,贊。

@汽車奇談高小強 @魚非魚 等你們兩個點完贊我再刪。

想起一故事:

一個女澡堂失火了,好多女人都沒穿衣服就跑出來了,兩隻手遮住上面就露下面、遮住下面就露上面,怎麼也遮不嚴。這時一個老大爺說了:遮臉就行了,身體長的都一樣!

這個老大爺真是用心險惡。

差點忘了,你們兩個不點贊我就把馬賽克改打下面。

嗯,開奧迪旅行車在山野間行駛,感覺真的很好。

作為傳統的行政級賓士E級車主,說說在雲南山路上的A6 Avant駕駛體驗吧(體驗評點要湊夠五百字,唉,吃人家嘴軟)。

A6 Avant在公路上還不錯,只是在高速併線的時候,感覺到「大屁股」和傳統行政轎車不同,車頭動作之後,車尾不能迅速跟上。

進入盤山路後,我以為這麼大的車,在山路里的表現不會很好,不過進山後覺得還好。

A6 Avant的推頭現象並不明顯,入彎時你可以輕輕含著油門(有點淫蕩啊),quattro?四驅系統就幫上了忙,此時車尾會有小小的滑動,來把車輛送進彎里。

配的是倍耐力P ZERO輪胎,抓地力好,當試圖快一點,再快一點通過彎道的時候,顯出遊刃有餘。激烈駕駛時,D擋和S擋還不夠力,必須切換到手動模式,出彎時可發動機可以保持較高轉速,加速會更加直接。

帳篷,黃昏,脫衣舞

先謝一下,奧迪公司這個戶外露營的流程安排得灰常、灰常、周到:)

露營地:普者黑天鵝湖,太陽還沒落山。

來,看看帳篷裡面。乾淨的出乎意料。

七點,正是黃昏最美時,還是出去看烘(風)景。

唉,夕陽真美。長沙每天灰濛濛的,可憐啊。

這邊是等肉吃的地方。

真的有很多肉唉。我是說台板上的。

吃完了有晚會,據說,少數民族舞者表演完正式節目後,會和大家一起圍著篝火跳......舞。

脫衣舞開始前,請欣賞我得意的手機拍照作品,這不是官方宣傳照。

你說脫衣舞的事?當然不能這麼公開。

這是深夜現場。

張然(偏中坐者)給我們講述了他為了完成夙願,不惜耗資一千五百美金,請十五個不同膚色種族的脫衣舞藝術家為他作私人貼身表演的故事。通過這次學習,我們深刻的理解了脫衣舞這門偉大高雅的經典藝術,以及張先生悶騷的外表之下,過於明騷的心。

大家對藝術有興趣可以關注這位知乎知名的脫衣舞藝術欣賞家:@張然 先生。

第三天回昆明,入駐洲際。流水記錄:

兩家酒店居然都有我和英女王愛喝的茶,不過她不方便住這。

評論里那個以為有故事的,這是茶包!茶包!茶包!

TWININGS不是DUREX,適用部位完全不同。

再說我也用不了這麼多。

再見昆明

我沒漏了什麼吧?

想起來了,我是來體驗車的。

做人不能太馬虎,我是認真控:

身為服裝設計師,典型的外觀控,奧迪車的外觀設計,我一向是欣賞的。

一貫的壓低車身的小包圍式設計,讓車身看起來更穩。同時削弱了前驅車前懸偏長的失衡感。

此外,奧迪車的外觀線條雖然流線感強,但走的是穩重路線而非前衛凌厲,所以更適合成熟人群。

這兩個設計特點,在A6 Avant上都得以保留。相比之下,我家的老款賓士E,都有所欠缺。

考慮到奧迪也即將換代,所以這裡都拿老款對比。側面看很明顯:前艙的俯衝感,不很適合用在一款面向成熟人群的豪華車上。

作為旅行車, A6 Avant的兩廂結構,跟外觀是比較協調的。

E級的話……屁股略累贅。

就算是新E的設計,用在旅行車上,也有點不協調感。曲線過度。

駕駛感受,和賓士E區別不大。

身為不專業的普通駕駛者,只能簡單說說。這次試駕,並未感覺兩款車之間有大不同。都是四平八穩的感受,都是不強求彈射效果的設計,定位符合成熟人群。

當然A6 Avant 起步就帶四驅,操控感和安全性會好很多。

不過呢,我遺憾的發現,這車的自動啟停系統,發動機停轉之後再次啟動,要比我的賓士動靜小多了……回家有空把賓士回爐4S看看,我的車是不是有點小問題。

A6 Avant的缺點是,像我用慣了賓士的方向盤撥桿換擋之後,就不習慣手排擋了。當然,這可能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關於是否該選擇一款旅行車的個人看法。

官方給這款車的定位是:事業成功,重視家庭。

我私人給這車的定位是:有錢不行,還要有閑。

靈活的兩廂設計,意味著大的行李空間。不光原生空間大,車頂還能裝行李架,後排座椅可以放倒!也意味著車上生活更方便了(你儘管向歪處想哈,說的就是你 @孫橙!茶包都能想像成杜蕾斯)。

三廂,以商務為主。

而兩廂四驅,則應該以休閑為主。

沒閑還想買這車,只能說明車主對閑適生活的嚮往了……如我。

旅行車,不止是城市和苟且,還有詩歌和遠方。

也是牛糞和沙塵。必須還有美女 @邪靜 (右座)。

讓我們以離開那天的陽光結束。

還有早餐照,我飯量不大。

真的結束了,美好旅程。

路上的這隻蛾子和客房牆壁上的蝴蝶是同款。意不意外?


謝 @奧迪 邀

旅行車從誕生起,就是一個多面手。

一方面,旅行車也是旅行轎車,是三種轎車車體之中的一種(其他兩種是三廂轎車和兩廂轎車)。因此轎車的穩定性、舒適性和經濟性,旅行車都有。

另一方面,旅行車與MPV和SUV一樣,也是廣義多功能車的一種,可以提供更大的內部空間。當汽車消費需求從簡單的運人向戶外、休閑等方向發展時,也就是這些多功能車型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二戰後美國和歐洲旅行車的流行,與8、90年代MPV在日本的流行,近幾年SUV在中國的流行,其實背後的趨勢是近似的。

旅行車最早在美國出現,並在二戰後大規模流行。但80年代以後被MPV和SUV所取代。但在歐洲特別是德國,SUV卻一直沒有超越旅行車成為多功能車的主流。德國高速公路有大量不限速的路段,旅行車以160kph乃至200kph的速度行駛時,能像其他轎車一樣,保持比較好的穩定性、操控性,風噪和油耗也比較低,而不像SUV因為重心高而在高速行駛時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德國的家庭來說,旅行車可以說是必需品。

下圖為1937年推出的雪佛蘭Suburban,這個車系後來逐漸衍變為SUV。實際上,SUV本身就是旅行車和越野車的混血兒,是在旅行車車體基礎上加高車身和離地間隙,增強通過性的產物。

下圖為1956年推出的克萊斯勒New Yorker Town and Country,是最早的現代旅行車。Town and Country後來變成克萊斯勒旗下MPV車系的名稱。

1961年推出的大眾Type 3 Squareback,是第一款在歐洲大陸推出的旅行車。德國雖然不是最早推出旅行車的國家,但後來一直是旅行車的最大市場。

1972年,奧迪推出的全新車系奧迪80不但有三廂轎車的版本,也有旅行車的款式,這也是豪華品牌推出的首款旅行車。奧迪作為後起之秀,為了與寶馬和賓士差異化競爭,也一直尤為重視旅行車的研發。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一台旅行車呢?我覺得可以將旅行車與同樣屬於廣義多功能車、而且同樣是增加行李空間而不是乘坐空間的SUV相比。一般來說,旅行車相比同價位的SUV有下面這些優勢:

  1. 往往採用更高等級的車型平台。比如採用緊湊型車平台的歐寶雅特(別克威朗)旅行轎車在歐洲的售價與採用小型車平台的SUV歐寶Mokka(別克昂科拉)的售價相似,採用中型車平台的帕薩特旅行的售價則與採用緊湊型車平台的途觀售價類似。而更高等級的車型平台往往有更好的懸掛和底盤結構,能夠提供更好的操控性、穩定性和舒適性
  2. 因為車身較低矮,重心較低,在高速行駛和山路上具有更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而且在高速行駛時,風阻會明顯小於高車身的SUV,因此油耗、風噪都會更低

同時,旅行車相對SUV也有以下劣勢:

  1. 沒有SUV的高視野和高坐姿。高視野會讓人乘坐時感覺更開揚,而高坐姿則使得SUV在比同價位的旅行轎車更短的情況下,在乘坐感受上往往並不吃虧。
  2. 同價位的旅行車車型平台等級更高,但在乘坐空間相仿的情況下,往往車身比同價位SUV要長,因此在城市停車時往往要難一點,轉彎調頭也要麻煩一些。
  3. 雖然城市SUV配備的四驅系統也並不適合越野,相反以奧迪Allroad和斯巴魯Outback為代表的跨界旅行車依靠強大的四驅系統反而可以在泥地、沙地、雪地有很好的表現,但一般來說,SUV因為離地間隙和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的優勢,以及車身更短小,通過坑窪、馬路牙子的能力還是要更好一些。旅行車的通過性則與轎車沒有區別。

那麼綜合上面這些,我覺得旅行車的目標客戶與SUV的目標客戶一樣,首先是對後備廂空間有一定的需求。或者是已婚有孩,一家人用車需要有比較大的後備廂帶各種東西,也會偶爾運送大件物品。或者是熱愛戶外運動,需要一台可以將後排座椅放倒後連成大塊行李空間的車。

然後進一步的,旅行車的目標客戶會與SUV的目標客戶有以下的區別:

  1. 旅行車車主會更經常的進行長途高速行駛,或者是開車去遠方旅行。SUV車主則更多地在城市內遊走,或者只是進行一些短途自駕。
  2. 旅行車車主在周末的時候更喜歡進山,SUV車主則更喜歡去野地。
  3. 旅行車車主更喜歡「開車」,享受的是人與車的溝通;SUV車主更喜歡「坐車」,喜歡的是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覺。

如果你符合上面三點中的兩點,大概就更適合旅行車而不是SUV了。

不過,以上這些分析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旅行車的價格要與低一級的SUV價格相仿。或者說與對應的普通轎車相比,溢價應該在6-7%左右。

因為國內目前國產的旅行車車型還非常少,因此往往價格是很貴的,比如大眾蔚攬(邁騰旅行)的起價高達26.68萬元,已經更接近同級別的大眾途昂而不是大眾途觀,性價比就低了很多,更多得是一個情懷而不是實用的選擇了。

相比之下,國產的大眾蔚領,售價只比寶來高了16.8%,比起很多合資小型SUV比如別克昂科拉的起價也更低,就要實惠的多。只不過蔚領尾部弧線下沉的設計與真正的旅行車仍然有些區別,更像是像斯柯達昕動、奧迪A3兩廂這樣介於兩廂和旅行車之間的Sportback的設計,只是蔚領的後備廂長度更長,達到了旅行車的標準。

至於題目中提到的奧迪A6 Avant,起價是45.98萬元,相比A6L三廂41.88萬元的起價,只高了9.8%,再考慮到後者是國產,前者是進口,可以說是將旅行車的售價拉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惠水平上。雖然國產A6L因為加長過,後排乘坐更為舒適,但A6L三廂車的結構則決定了它並不是A6 Avant的真正競爭對手。而相比起價40.04萬與A4同級別的Q5,A6 Avant的後排空間相仿,對於家庭使用都已足夠,而操控、穩定性、安全性、隔音、濾震都更好,油耗也更低,確實是一款相當值得考慮的車型。

旅行車要在中國流行,一定需要市場提供更多這樣的車型。雖然十幾年前中國曾經有過不少旅行車,但當時中國市場對多功能車型的需求還沒有形成。隨著2010年後中國汽車消費走向多樣化和成熟化,SUV作為多功能車的代表大行其道,旅行車也是有可能再度佔有一席之地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境外旅遊目的地是可以落地簽的?
去倫敦旅遊,買什麼紀念品送給朋友合適?
去英國旅行有哪些好的路線?
台灣自由行主要看哪些網站?
如果在法國進行一場電影主題的巡禮游,哪些地方是決不能錯過的?

TAG:旅行 | 汽車 | 奧迪AUDI | 旅行車 | 奧迪A6Av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