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90後廣東粵語人連日常辭彙的讀音都讀不準?

本人是土生土長廣東(粵語區)人,農村人。發現身邊有很多也是土生土長廣東(粵語區)的朋友,但是不管城市人還是農村人都對很多辭彙粵語的讀音都不讀不準。而且90後這部分人讀錯音的越來越多,有時走在街上不經意聽到他們對話,都能聽到他們讀錯音……反而90前的那部分人幾乎沒有聽到過讀錯音的。

例如崇拜讀成"蟲拜",肥沃讀成"肥禍",旗艦讀成"旗賤",救援讀成"救圓",循環讀成"純環"。還有很多朋友讀錯音的辭彙一時想不起來。。。


缺少粵語環境

現在學校都推崇普通話教育,特別是小學,還要學漢語拼音,更加會注重普通話教學。孩子成長在滿是普通話的環境中怎麼可能學的好粵語。

根據我個人親身經歷,小學是學習語言最快的階段而且對你今後的口音也會起很大的影響。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然而我粵語卻並不怎樣,語速快起來甚至會發錯音,平時聽自己語音也能聽得出——我一旦說太多粵語累了後就會開始有口音。

我老爸是醫院單位的,以前有那種醫院起的居民樓專門賣給自己職工的,因為地段好所以醫院職工有能力肯定都會買,這也導致了我的小學同學大都是醫院職工的子女。我爸他們單位很多醫生本身就是外省人不會說粵語,自然而然他們小孩也不會說粵語。於是我整個小學都浸泡在普通話的環境中,以至於我上到初中時連「頂(ding)你個肺」都能說成「deng你個肺」(不知為啥我當時聽不出兩個音有什麼區別),花了我整整一個學期時間才明白同學們在笑什麼。{這個特殊的成長環境也使得我後來出國留學時每次自我介紹我是廣州人很多人都很驚訝,我仍然記得那一副副目睹口呆難以置信的面孔,每次問他們不相信的原因都是我的普通話沒有一點廣東口音。確實,聽完別的從廣東來的同學說普通話,我自己都覺得自己的普通話十分666666}

我是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有意識要說回粵語的,然而當時我總是會搞混「一般」和「一班」「雞翼」和「機翼」的讀音,就連我爸媽都老是笑話我。「一般」「一班」我好歹在初一終於能分清楚不再混淆,但「機翼」「雞翼」我直到高二才能做到基本不搞混。

我曾問過我爸媽為什麼小學不跟我說粵語,明明我幼兒園時粵語都還說的很好。我爸說「你自己放學翻屋企同我地講普通話,甘你講普通話我地艮系跟埋你講普通話啦,唔通仲講廣州話答你咩,雞同鴨講甘!」 對,我爸媽就是這麼隨性,從來不逼迫我干任何事以至於我把粵語都丟了。不過也正是這樣,我上初中後說回粵語他們也很自然而然的跟著我用回粵語對話,現在不用粵語和他們對話我都難受,會有一種不是一家人的感覺哈哈哈哈哈哈。

說了那麼多還是想說,小學就要養成說粵語的習慣真的很重要,不然等長大以後再補救真的很容易被普通話的發音帶偏。


以下幾項原因的具體表現在各個答案的評論區中。—————————————————————————

缺少母語教育是很大的原因,但很多人的意識問題是更為深層的原因。

1、生於安樂和自暴自棄

簡單來說就是,厭煩改變習慣,覺得糾正讀音和懶音是上崗上線的做法,愛怎麼說你管我,少來這裡說教。

典型的樂觀者是這樣想的,他們一般認為:粵語不會消亡、很多人還在講、不需要保育而且還有港澳在撐比吳語閩語狀況好到不知哪裡去、花這麼多功夫作甚會說就可以不需要去搞清楚搞明白啦、你這麼緊張是在杞人憂天我才沒有被普化這只是一時的口誤、加上身邊的人都這樣讀這個音會不會是你錯了……

諱疾忌醫,非要等自己到末期的時候才要想起去看醫生是吧。

2、認同感不足

多發在非廣府片土著中,其中很多人會覺得廣州音跟自家的方言不同,甚至覺得「白話」是沙文的,是敵對的,孰不知這都是同一條船上,唇亡齒寒的關係。

(因為很多人沒有「粵語=廣府片+莞寶片+四邑片+勾漏片+羅廣片+高陽片+邕潯片+欽廉片+吳化片+等等」的概念,如果沒了勢力最大的廣府片,其他的死得更快。)

以至於也不在乎這個「粵語里的普通話」廣府片的讀音準不準了。

還有就是會對普通話認同感更大:國家規定普通話才是官話,白話名不正言不順的,反正我會我家鄉的話和普通話就夠了。

3、實用主義(但我仍覺得這是功利心重)

沒用啊、大勢所趨要消失、倒轉歷史的車輪、學校又不讓說,考試也不會考。

其實這也是屬於自暴自棄的一種,但這種借口聽起來是十分有道理似的;

可我也有一些說法,如果一百年後世界是英語壟斷,普通話沒什麼用的時候,也是大勢所趨要拋棄的,到時你還否認語言是文化之本,那真的沒話可說。

況且,你的普通話水平或英語水平不是取決於你的粵語水平的。

4、熱衷於帶節奏(或被帶)

綜上幾種情況嚴重起來之後,會不自覺地在這裡站隊。

於是產生無腦黑和無腦吹的人和被影響的人(沒錯,除了迷之優越感的土著,還有一部分土著迷之自卑感而專註黑粵語),或多或少對粵語產生自負自卑的心理,注意力是在這上面的人,也就不會在意糾正讀音和沉下來去了解了。

不卑不亢平常心就這麼難嗎。

好吧我承認我是有點跑題了在回答不重視保育粵語的原因。


一丶有邊讀邊,求求其其,唔識又唔求證, 有次見到成班阿叔系度探討「欽」字讀音,成班人系度估估下,系都唔去查字典。

二丶唔識粵語拼音,遇到唔識既字一味靠估,唔知點樣去尋求正確讀音

三丶家族長輩文化水平低, 方言受方言影響,比如著名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入面大部分主角讀音標準,是學習廣州話的絕佳材料。但仍有些人不咸不淡,例如阿彩呢個角色,據說是粵西口音,佢為左與人溝通夾硬講粵西口音的廣州話,佢四個小朋友可以唔受影響嗎?

四丶懶音。

五、最後, 廣東地區方言也分很多種,不是所有的廣東人都說廣州話的,很多年輕人為了工作成年以後才開始學習廣州話,要給他們一點兒時間。

舉幾個例子,括弧里是正確讀音,大家看看和自己的讀音差多遠:
1. 憧(音充)憬丶孩童(音同)
2. 黑(hak1)夜丶乞(hat1)丐
3. 擁擠(音劑)丶同儕(音柴)
4. 永恆(hang4)丶痕迹(han4)
5. 生(saang1)活丶終身(san1)
6. 盔甲(gaap3)丶革(gaak3)命
7. 你(nei5)們丶里(lei5)數
8. 失(sat1)敗丶堵塞(sak1)
9. 猝(cyut3;音撮)死丶士卒(zeot1)
10. 敗北(bak1)丶鉛筆(bat1)

介紹幾個好用的網站:
1.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是我用來查正確讀音以及學習粵語拼音的重要工具, 可能要翻

2. http://www.yueyv.cn/
不用翻的粵語發音詞典

3. http://rthk9.rthk.hk/elearning/speakpropercantonese/
了解常見的粵語懶音,內容有趣實用。肯定要翻

最後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客家北京人或者北京客家人。
普通話一級,北京話一級,客家話不及格。十幾歲時搬到南方來住,
廣州話真的是靠學習而來的。不敢自夸特別標準,比如p,k,t這些入聲我永遠掌握不好,

但是, 至少有收過純廣州人的讚歎"哇,好標準喎"

但是,至少我有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和求證。


針對評論區作幾點回應:

1. 語言的交匯融合,如粵語混英文詞、粵語混普通話詞,我都覺得可以理解,畢竟語言一直在相互影響,但必須要知道你所用英文或普通話表達的詞用粵語怎麼表達。因應語言的發展,因應大體使用人的使用習慣而作出的語音流變,無論是語流音變或者是共時音變,都可以接受。

2. 本回答在回答問題「連日常辭彙都讀不準」,重點不在辭彙,在於讀不準,是語音問題,是在使用粵語的時候的語音錯誤。評論區的很多朋友不知道是因為沒讀清題目還是我沒有把題目回答明白,還是他們閱讀理解不過關,很多在聊我上述第1點的問題。

3. 高考語文第一題考的就是普通話語音,廣播電視要求主持人上崗正音,可見語音的重要性。同等,粵語語音也很重要。所以覺得這個問題不重要的,是把粵語放在一個什麼位置?我贊成推普,我贊成使用標準普通話,也希望說粵語時使用標準粵語(可以體諒母語不是粵語的朋友的不標準),不能接受某一方對另一方在語音上的強勢吞噬。我不認為普通話是「中國話」,可以是「中國普通話」,中國八大方言,都應該平等相待。

4. 普通話不是我的母語,只有粵語是。

————————————————————

以下是原回答

最近感受很深也覺得很無力的一個問題。王者榮耀相信很多人都有在玩,其中有三個英雄,一個叫后羿,一個叫甄姬還有一個叫妲己。不知道看帖的你們是怎麼讀這三個英雄名的,但是我的隊友們,身邊一個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讀成「後翼」「真姬」「打己」。

羿ngai6〈藝〉

甄jan1〈因〉

妲daat3/taan2〈笪/坦〉

以上是正確讀音

每次我們開黑我玩后羿的時候,「後翼上黎幫我射佢!」我就會覺得很不自在,有一次我說「係后羿唔係後翼啊」,他們的回答是這樣的:「叼你又唔係喺你電台度播音,聽得明米得咯,而且後翼好聽啲咯。」畢竟摞人頭要緊,於是我也沒有回答。

只是後來每次他們依舊喊我後翼的時候,我依然覺得很不自在,只是怕再講又會被覺得「小題大做」,於是深感無力與絕望。

很明顯,以上三個英雄名的誤讀都是受到普通話語音的影響。這個時代,小朋友看的卡通片是普通話的,遊戲MC是普通話的,機器操作提示也是普通話的,一些較不常用的詞語就很容易被普通話「先入為主」,發音也跟著普通話的套路走了。

最根本的問題是,意識已經開始丟了,開始覺得我們的母語的發音已經不重要了,甚至就因為覺得好聽而去篡改了。我不怕他們讀錯,怕的是他們知道錯還不願意去改,擺出一副who cares的樣子。

我覺得很奇怪,小時候我們學普通話,因為粵語中松字有兩種讀音,一個是cung4〈從〉一個是sung1,於是小時候容易把普通話里的松(sōng)樹讀成「蟲(chóng)樹」,被別人糾正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丟臉,甚至覺得連字都不會讀有點文盲。為什麼到了今天,不會用粵語讀字,卻一點都不覺得羞愧?

我熱愛我所依賴生長的這座城市。什麼GDP什麼一線城市排位我可以一點都不在意,但是廣州人的歷史,廣州人的文化,廣州人的名片,我想大家都一起用心保護。

當我講ngo5 oi3 nei5嘅時候,係真係愛你。

我唔想過多幾十年之後,我愛你變成wo5 aai3 ni5。

講真,再這樣下去,真的藥丸。


缺少母語教育的結果唄。畢竟現在中小學基本上要求講普通話,作為一個95後, 我以前一直以為幀數的幀是讀「zam1」的,後來才知道讀半邊反而是對的...不過這個好像不算日常辭彙...


大多數人還是沒系統學過方言,不知道方言和普通話的讀音很多是不能直接類推的,有些不太常用的字可能就相當於從普通話借過來的了,還能類推而不是模仿讀音就已經很不錯了,對普通民眾沒法要求太高了,當然方言愛好者應該加強學習,不過就怕將來自己說的標準方言已經讓大家都覺著很奇怪了~~


我 90 年的。那時候不會讀的還會去找老人家問或者翻字典。而且強迫把普通話詞按照字用廣州話讀出而不是粗暴夾雜普通話發音。

譬如初中時候有個老師姓郝,讀 haau4 的話接近普通話,但是不好聽(姣婆的姣),問了原來是讀 kok3,也就是「確」。


我家鄉(非珠)的年輕人說廣州話比廣州年輕人簡直不要好太多…

其實其他的不會說還正常了,畢竟廣州是推普重災區,自身語言文化都要靠外地人維持。但是連「沃」字都能讀錯什麼鬼。。就算學校不學,也應該從小就聽家長「沃爾瑪yuk yi maa」「沃爾瑪yuk yi maa」地叫吧。。而且小學時男同學們不應該很熟悉「沃爾沃yuk yi yuk」???(我們戲稱為 凈系識得yuk1)


大環境已經變了,珠三角有了許多我這樣的新移民。我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但是讀小學去的廣州。我大概說說我的感想吧。粵語能說,但是不懂什麼是標準口音。說白了,講粵語的感覺,就和說英文一樣,只是說粵語不會忘記單詞不需要換簡單辭彙罷了。

很多學校,本身外來子女就很多。一般就是父母下海在廣州經商,廣州恰好對學籍沒有卡得那麼嚴重,所以正常的初高中也分布了全國各個地區的人。外地或許就屬湖南,江西,四川,東三省的人比較多了。加上,到處都是請講普通話或者推廣普通話。所以,為了班級交流方便,除非對方明確知道你是老廣,基本上都是以普通話開始,如果你開始用粵語,對方也會切換過去。一般還是比較尊重你說普通話的。

我們的父母由於都不會粵語,或者說完全不懂。所以回家我們自然只能講普通話。唯一學習粵語或者說提高粵語能力的地方,就是收看一些香港的頻道。廣州或許就有這個福利,閹割之後的翡翠,本港等香港本土頻道,還是可以收看到的。由於有一些節目質量還是比較高,會經常收看。這樣無形提高了粵語聽力。但是口語是要說的啊,沒有太多說的機會,只能憑感覺覺得怎麼樣發音是正確的,所以對於標準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或許,正是由於我們這些人的稀釋,導致了粵語環境變弱的原因吧。


如果真要說標準口音的話,wikipedia上是把廣州粵語作為標準音的。而粵語拼音有好幾種,包括耶魯拼音,粵拼,廣州音等等。可惜的是,粵語拼音在廣東地區普及度太低,不是有興趣的人甚至連粵語也有拼音都不知道,因此生活上遇到生僻字,年長者多數是有邊讀邊連猜帶估,小朋友則是乾脆以普通話讀音代替。廣州人民出版社有一本&<廣州音字典&>,編寫精良,內容翔實兼且售價低廉。然而這本字典基本上沒有年輕人會買,他們大概是覺得平日上課要學普通話讀音太過勞累,不想再為自己添加負擔。總之關於粵語拼音,不少廣東人唯一有印象的,恐怕是香港大量使用的英文地名了。粵語標準化,正音化之類的東西,在香港曾有不少成績,在廣東,彷彿從未有人注意。

大環境的壓力,讓廣東小朋友不再願意說粵語。

中國內地,推普廢粵的方針下,有的地方政府對粵語的打壓越來越強,[35]使保護粵語寸步難行。[36]粵語是官話和吳語以外最為廣泛的漢語,且是國內的強勢語言之一。外地人口之增,又見於廣西;粵語之邊緣化,本以廣府話為主的城市逐漸而衰,本地兒童變得不會唱粵語兒歌。文革後出生的父母則以為舊兒歌與現代社會不相襯,且也不教導子女粵語兒歌。近年,粵語不斷受到打壓,很多粵語廣播已被取消,粵語電視台和節目也被不斷縮減,在中國大陸推普廢粵的方針下,粵語在內地現在可以說是寸步維艱,面臨極大挑戰和困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A4%E8%AF%AD#.E5.8D.B1.E6.A9.9F


當然對於小朋友而言,教育才是最大的問題。在下還是相當幸運,中小學時的語文老師既會教普通話,也會教我們用粵語讀古文。而且我們那時候除了上頭派領導下來審查時會用普通話上課,平日都是粵語上課的。現在的環境可能沒這麼好了,甚至連課間休息閑談都要用普通話。因此會出現日常用字也讀不出這種現象,也不足為奇了。

還有粵語文化在千禧年之後的乏力,香港與內地的矛盾等等原因,就不細說了。


分享一個由香港中文大學製作的粵語審音網站。因是香港網站,要注意查詞的時候需要使用繁體字。搜尋結果會顯示該字音標,詞意,還有發音甚至可以搜尋相關音節的詞彙。有些詞彙存在文白異讀的情況,該網站亦會羅列出來,總而言之,十分強大。推薦給各位糾結症患者。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

的確越來越多年輕人包括我在內在使用粵語的時候會受到普通話影響而發出各種錯音。在我看來,對於非本土的粵語使用者來說,其實說出來能正確地交流信息即可。但是對於廣東人來說,我覺得瞭解正確讀音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既不是所謂的吹毛求疵或者裝逼,只是單純覺得這是對本土文化的一種起碼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以後子孫後代一口一個「兇炸」、「島羽」,我覺得真的很尷尬………


怎麼說呢,其實我個人看來這是一個語言逐漸接納和被同化的過程。

我小時候給予還讀jǐ yǔ,現在電視上都讀ɡěi yǔ了,完了還說和給與是同源詞,搞得好像我糾正了別人好多年都是錯的似得。同理還有很多被扶正的(看過科普,但是能想起來的就這一個了)

上海話也是,我們現在說得上海話和上一輩說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有好多東西我讀出來知道是什麼,但是自己說的時候已經習慣性被普通話帶過去了。上次看《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時候細細品味了一番上海話,真是有老上海風味的用詞啊……畢竟平日里有99%的時候我在說普通話,思維也跟著普通話走也就不奇怪了。

再者外國人也是如此的,long time no see這個詞你現在說給任何一個美國人聽他們都會和你打招呼(而且有時候他們之間也這樣打招呼,我目睹過),可不是什麼嘲諷Chinglish的玩笑話。

你回頭看看現代漢語和古文差別巨大,就連讀課本里魯迅的文字你也無法如同讀現在的報紙一樣順溜地讀下來。語言是在發生改變的,或多或少會受到其他東西的影響。比如普通話、比如科技社會的發展,都是毫無意外會影響到方言的,不然現在每天搞出幾個新名詞來,方言真的早晚就別說了啊……

我沒有辦法說這是好還是不好,大家當然是希望保護方言完整純正,但是發音問題說不定就和給予一樣以後就被扶正了呢(真不好說),多少英語單詞現在的讀法和以前差了十萬八千里呢。日常辭彙這種東西我說上海話還經常間歇性失憶用普通話給補上的,語言畢竟是交流用的,很介意的話就多動動嘴告訴別人吧,大部分人都不是說了不聽的。

不過我也很焦慮我現在自己說著一口洋涇浜以後怎麼教小孩上海話啊(感覺已經看到教學失敗.jpg)

(當然我覺得廣東話發音那麼複雜真的很難讀准啊((要求真的高(()


我也是一個土生土長廣州的,但是由於上學後在學校一天到晚都在說普通話,在家就說粵語,粵語很多以前會的發音,現在可能說錯或不會。現在不太標準,都不好意思說了(捂臉)


外行人嘗試說說自己的觀點:

1、標準難以框定

什麼叫標準的粵語?如果說「標準的普通話」,可能還有大量的文字規範之類的嚴格界定,加上專業的「普通話認證體系」來保持這個語言的純正。即便如此都不能說完美地界定「標準的普通話」,大部分人的普通話都能聽出味道來,一張嘴就能猜出來「這哥們是廣西人」,「那個妹子是東北的」,帶點口音讓大家不太習慣的湖南普通話算不算普通話?老北京兒化拖沓的片腔算不算普通話?發音沒問題啊,就是腔調有標籤而已。對粵語來說,這事兒似乎就更尷尬了,雖然我們也有粵語官方的認定,但實施起來又是怎麼樣的呢?題主也很難說自己所接受的粵語就是「標準」吧?

2、語言本身是發展的

這點可以拿英語來說。純正的英語或美語中是沒有long time no see的,在中國入鄉隨俗出生後居然回到了英語場景中。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會不斷升級、演化。有的所謂傳統標準發音就是太拗口,表達就是太深邃,為什麼不換個方式來表達呢?為什麼不幹脆用普通話辭彙甚至舶來的英語呢?這些改變當然不是我們主觀上希望出現的,但它們似乎是歷史必然,不管大家樂意與否。

3、人群特性

新生代(我也是)對新事物的接納程度本來就更高,拿網路用語之於傳統用詞來說,普通話面臨的危機可遠比粵語難堪得多。加上大環境變化,導致大家的成長環境遠不是過去那麼簡單純粹,可能學校老師是福建來的,樓下小賣部是香港人開的,甚至外婆家是重慶的,語言環境非常複雜。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與「標準」的粵語自然就更遠了。

愚以為,語言的變化是必然的,一方面我們需要有所保留,畢竟方言是語言之美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甚至是文化的關鍵組成,這部分工作更多應該交給政府和教育者們;但另一方面,也沒必要因為這些而過分擔憂,發展的眼光看世界或許更重要。


很多低贊答案根本在放屁,狗屎不通,一頓矯情。我猜樓主你想問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90後廣州粵語人連日常的辭彙發音都讀不準」吧?廣東那麼大,次方言更是數不勝數,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答,就兩個:1.大量普通話辭彙成為日常使用辭彙(大環境下)2.外來人口增多(即父母均非本地人)。我還真沒見到過20多歲的年青人使用語言發音不準的。


喂, 粵語的方言那麼多, 你先告訴我是湛江的發音標準還是佛山的發音標準...


因為用的不多,等到到外地上學就用的更少……不止粵語,大多方言都是這樣的消亡過程


因為我在深圳長大,粵語環境不是很好,我從兩年前開始發現自己很多書面辭彙讀不準,後來陸陸續續將讀錯的詞都整理了下來,並將同音字以及粵拼羅列如下,希望可以幫到那些有類似發音問題的年輕粵語人。如有不正請指教。

  • 循環 - "秦"環 ceon4
  • 崇拜 - sung4拜 (用"零"的聲調讀"宋")
  • 救援 - 救"緩" wun4
  • 徘徊 - "陪回" pui4 wui4,容易誤讀成"排懷"
  • 委婉 - 委"苑" wai2 jyun2,容易誤讀成"委碗"
  • 轟炸 - gwang1炸 (「轟」嘅發音:聽下「轟」喺粵語入面點讀),容易誤讀成"胸炸"
  • 曖昧 - 曖mui6 (「曖昧」嘅發音:聽下「曖昧」喺粵語入面點讀),容易誤讀成"外未"
  • 盾牌 - teon5牌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容易誤讀成"頓牌"
  • 纖維 - "簽"維 cim1,容易誤讀成"先維"
  • 衣裳 - 衣"常" soeng4
  • 輟學 - "絕"學 jyut6
  • 挑釁 - 挑"印" jan3
  • 猝死 - cyut3死 (「猝」嘅發音:聽下「猝」喺粵語入面點讀),容易誤讀成"速死"
  • 梟雄 - 「囂」雄 hiu1,容易讀成"燒雄"
  • 弓矢 - 弓"此" ci2,容易讀成"弓屎"
  • 貧民窟 - 貧民"忽" fat1,容易讀成""貧民姑"之類
  • 腐朽 - 腐"扭" nau2 或者 腐"有" jau2
  • 春蠶 - 春caam4 (蠶 = 用"殘"的音調讀"慘")
  • 河畔 - 河"伴" bun6,容易讀成"河判"
  • 孽緣 - "葉"緣 jip6
  • 嘩眾取寵 - "蛙"眾取寵 waa1
  • 遏制 - "壓"制 ngaat3/aat3
  • 酷熱 - huk6熱 (酷=用"局"的聲調來讀"哭")
  • 楷書 - kaai2書 (「楷書」嘅發音:聽下「楷書」喺粵語入面點讀)

還有一些別的辭彙: 最緊要正音:99%廣東人都會讀錯嘅粵語-粵語-有話講-羊城網-互聯網+粵文化 -


廣州人,廣州讀書~小學推行普通話教育,在學校講普通話久了,小時候回到家跟父母講粵語會不自覺地講普通話(因為會突然忘記那句話用粵語怎麼講┐(─__─)┌)現在長大習慣就不會了,但是粵語有些發音還是有問題的,一句話~環境問題啊!


95年生,廣東粵西本地人。

恕我直言,題主說的那幾個詞我都知道粵語發音,平時也不會讀錯。

但是在辭彙量還不大的小學時期,的確很多字詞是只知普通話發音而不懂粵語音的。

原因主要是上語文課,老師教我們新字時都是一遍又一遍地教普通話發音,卻連一次粵語音都不肯教一下,起碼的"順帶一提"都沒有。

導致我學了新字在平常說話(日常對話大家都是講方言)都說不出來,很憋屈,感覺跟沒有學一樣。

一直懷疑老師是不是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讀,所以連日常說話都沒說過。(明明是本地人)

還好可以看一些本土的電視頻道,還有父母都是掌握地道方言的老土著,於是慢慢的,很多困擾多年的字,也知道粵語發音了。

歸根結底,還是教育問題啊。


推薦閱讀:

既然智人在非洲就已經有了語言,為何各地語系還相差這麼多?
為什麼中國面積這麼大,卻沒有出現像歐洲那樣的多語言?
在外國人的眼裡中文是否好聽?
英語里有哪些一說出來就知道他要裝逼的話?
潮汕話使用什麼文字書寫?如何系統地學習潮汕話正字?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粵語 | 漢語方言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