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參觀博物館喜歡什麼樣的博物館講解?
國家博物館的帥哥大神講解員火了,如果去展館參觀都能有這樣的解說那逛起來一定很有趣吧!想做個探討~
之前在準備考研,雙旦休息了一周,今天來把以前欠下的債一點一點填上吧。
作為展覽設計從業人員,我就從展覽設計的角度來講一下展覽設計完成之後,前期策劃設計心中希望的講解員吧。展覽設計的時候往往有很多的內容想要表現,但是展覽的設計對於展覽節奏、觀展時長、歷史資料留存等問題,決定了展覽內容承載量與素材畫面表現有限,因此在策展流程中,往往會面臨兩個問題:1.策展的刪減從資料搜集開始,相關的展覽人員往往要經過大量的歷史資料整理搜集,尤其以歷史線索、歷史大事為主題的文史類紀念館最為繁複,我接觸到的項目大綱確定以後,往往一個展覽可能涉及檔案歷史資料、各類文獻、傳記幾百上千冊,很顯然,展覽是不能把這麼多的內容事無巨細的一一呈現給參觀者,參觀者也不會一點一點的去閱讀。這樣策展人員會將展覽按照某種線索整理出展覽大綱,將每個部分進行細化,針對對應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展覽的詳實內容以供設計人員進行設計。
像是這樣:設計部門接到策展大綱之後,針對大綱主題等內容進行歸納演繹,推演設計腳本像是這樣:其中包含著策展大綱的內容分布,展覽的版塊劃分,每個版塊的設計核心與主題,以及其他的設計元素等內容,形成了對整個設計風格、定位的指導文件,這個過程里不可避免的對大綱進行了進一步的具象化表達、刪減精鍊工作。
因此一個展覽完成以後,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往往不及策展全部內容十一2.史料的缺乏 每次展覽製作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某些主題因為歷史久遠或者相關物料缺失,沒有相應的內容進行表達,只能通過補充手段進行展現,而某些情況下,這些內容又不會被參觀者關注到,因此,會對整個展覽流線布置產生割裂感。由於以上兩個問題,我們通常會在展覽完成之後就策展大綱內容和一些設計形式將策展大綱撰寫人、設計負責人、備選拉到一些共同對展覽進行補充,共同撰寫第一個版本的解說詞,這個過程里一般會有這麼幾個對解說詞的要求,或者說對講解員的要求:1.完整的將展覽的歷史脈絡進行客觀表述,使參觀者能夠了解展覽主題與核心2.對展覽資料斷裂的內容進行補充3.對展覽最初的原始資料進行學習,補充必要知識,擴展展覽內容本著這幾個原則,各位講解員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對第一個版本的解說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再根據現場情況傳達給受眾。蘇州物館的特展《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展,據說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劍共聚一室!
排隊了好久才進去!!!(滿眼都是人人人!!!小學生估計預約了,不用排隊。。。)
到了特展廳!果然還都是人人人!!!天哪!博物館現在就想菜市場!!!
「夫差」造型倒是挺歡樂的!哈哈哈!
結果。。。遇到了樓上傳說的雲觀博,找了找手機,沒有詳拍,現場有個易拉寶。(請忽略圖左下角。。。很累的群眾吧。。。)
用起來感覺還可以,但是有些展品前面人太多,不太容易掃到!
越王勾踐劍我等了有5分鐘,旁邊沒人湊上去掃了一下。。。
再看看夫差的!
感覺還不錯。。。沒有語音的,有故事有圖片,就是人太多,現場實在太吵了!!!還有些其他的展品,就沒截圖了,隨意看一下,總體覺得挺有意思的,現在博物館體驗方式加強了,可是參觀的人太多,如果能再注意控制一下人流就好了!像這種有意義的特展你收費更好!可以屏蔽掉一大幫把博物館當菜市場逛的!!!
好的講解員應該是一個研究人員和老師。齊吉祥老師說過,好的講解員在講解中更多的是與觀眾交流而不是單方面的宣講,要做到這點,那麼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優良的交流表達能力是必須的。講解員不是導遊,不是全職接待,更不應該是銷售人員,但不少博物館的講解員因為各種原因不自覺地成了這三者。原因嘛,你猜猜准一線城市講解員的基本工資是多少?
卸腰。個人不太需要講解,所以很少聽。最喜歡的是三五好友一起在博物館展覽中學習和討論。
最好是隨身答題顧問
別瞎逼逼,我自顧看我的,有什麼想問的,問你了再告訴我,馬上能給出簡明扼要有洞見的解釋性描述性答覆。
人要帥,風度翩翩,中間吃飯或喝咖啡的時候再給我從頭到尾串一遍,最好再旁徵博引一下,語言風趣,抑揚頓挫,溫暖平和,吐氣芬芳。
尼瑪,大叔我就是這樣最好的義務解說員啊,還負責晚上送你回賓館。
歡迎來紐約,帶你逛大都會坐標蘇州,前段時間去了趟蘇博,發現最近上線了一個APP,叫「雲觀博」,簡直各種酷炫狂拽啊。聽說是全球首款AR識別的導覽APP。當時我保存了很多截圖,正好分享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當你掃描一件文物之後,頁面是這樣的
然後戳一下 i點,信息就會出來,挺方便的。
點左邊的小眼睛會出來AR動畫,大概十幾秒鐘吧,經箱打開了,裡面裝的是經卷。動畫我沒有截屏。給題主看看我同伴的使用情況。
重點是講解詞也寫得挺好玩。
個人感覺比傳統的講解詞更活潑、接地氣,然後會講很多民俗、歷史故事。就醬紫啦。好像說APP會陸續在各大博物館上線吧,大家看到哪兒有的可以體驗一下。
作為一名學建築的建築汪,表示去博物館從來不太看展品,都是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流線,空間感受等等…14年去四川建川博物館群落,20個館全是世界有名的建築師設計的,當時展品都是粗粗掃一眼,拍了1000多張照片都是建築…ˊ_&>ˋ
比如我川大博物館的講解員逃)
大部分時間就是聽導覽器講解而已,很少聽真人講解。
有一次在南昌起義紀念館裡,正好遇到講解,就聽了。霧草,那叫一個專業!一位身高一米八濃眉大眼的小哥,自帶音箱的嗓音共鳴效果,詳盡介紹南昌起義始末,帥到沒有天際啊!然而不讓拍照 大家有機會自己去看吧17考研黨估計再也不想去博物館了
回答一個哈:喜歡成都博物館的劉洋。美女姐姐大概是長這樣的喔……走到成都博物館二樓,聽到姐姐的講解,很棒的呢……今天還在四川電視台上看到她啦,嘿嘿,畢竟是敦煌藝術展今天開展,一直到四月十日,可以讓大家一飽眼福。然後呢,妹子我建了一個「博物館友」微信群,金沙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四川博物館......各種博物館信息,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交流、分享與學習,下面是我的微信號哈,^_^,期待與大家相遇……
(個人微信號:jsy20131002)
推薦閱讀:
※國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水平比起故宮如何?
※日本比較好的展覽館、科技館、博物館等文化類的展館有哪些?
※家傳文物捐贈博物館是一種什麼體驗?
※喜歡看博物館的人喜歡的是什麼?
※你在博物館見到過哪些讓人無語的觀眾或者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