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地理/地質方面的碩士或博士是怎樣一種體驗?

本科沒有上過地理地質方面的課,但是很好奇這個方向的授課內容以及職業選擇。尤其好奇什麼樣的方向可以去戶外又可以在實驗室做研究?謝謝了。


2008年地質學本科畢業,2011年構造地質學碩士畢業,2015年釋光測年博士畢業。關於題主好奇讀地質學是什麼體驗,我只能就我個人的經驗講講。

我2004年入學的時候,就被告知,地質學是艱苦專業,至於能艱苦到什麼程度,我至今也只是聽說,並沒有真的體驗過。兩三個月在野外風餐露宿,對我而言是不可想像的事。我在野外的最長時間從來沒有超過兩周,不論去到什麼地方,都是越野車,從來也沒有住過帳篷,最差也是民宿旅館。倒是自己會和好友們出去露營住住帳篷,爬爬山走上幾十公里之類的。搞區域地質調查的人肯定會指著我的鼻子說,你TM這樣出野外也算是搞地質的?

但是,我TM確實是搞地質的(哈哈)。

搞地質的第一條,便是眼見為實。地質學發展到了今天,依然不能把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給數字化,依然不能在野外直接測出粒度和礦物成分。這些都要靠鎚子,指甲,小刀,放大鏡,粒度卡等工具加上非常豐富的經驗來識別。岩石不是雷同的,就像人類個體差異一樣,岩石隨著地層的延伸,外貌就會發生變化,而現有儀器幾乎不能辨識它們之間到底是同一地層還是不同地層。只有大腦才能進行如此高容錯空間的工作。地質學講究眼見為實,薊縣系的剖面,見過了才知道是什麼樣子。即使書本上的地層柱倒背如流,到了野外也不一定認識。白堊系紫紅色粗粒砂岩,厚層狀,發育斜層理及交錯層理,類似這種的岩性描述在親眼見到之前,很難確信具體是個什麼樣子。紫紅色其實是偏暗的深紅色。來,看圖(岩層表面帶一層毛茸茸的綠色,是雨水淋濾的結果):

野外實習的時候,我們經常一幫同學圍在一個露頭旁邊,發表各種觀點:我覺得這個很像,我覺得這個比較符合描述,你說這個像不像斜層理呢?然後老師就走過來,你們圍著老鄉的院牆看啥呢?

上課-室內實習-野外實習(-獨立實習-生產實習),實習是地質學入行中最重要的一步,需要累積各種各樣的經驗。所以,地質學的暑假一般都是打五折的。當然,也會讓你去更多的地方,不一定是好地方,也不一定是你想去的地方。我本科去過,北戴河,周口店,燕山承德,貝加爾湖,宜昌三峽,常德張家界。有些地方足足呆一個半月,有些地方就是凌晨2點到,早上9點走。碩士去過貴州畢節,安順,黃果樹,茅台鎮,四川瀘州。沿懷化-麻陽-吉首-花垣-永順-桑植-龍山-咸豐-黔江-澎水-武隆-涪陵-長壽,像貨車司機一樣,一天換一個地方的跑完差不多一千公里(不要懷疑,是坐車,所以司機更累)。去過廣西融水,路過桂林,瞟了一眼喀斯特地貌,還有幸晚上被塌方堵在半路2小時。博士去過西寧青海湖,黃河龍羊峽,烏魯木齊天山草場,雲南昆明,大理,麗江,路過香格里拉,深入怒江峽谷到福貢,貢山。去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爬雪山到四千米,然後拉薩,羊湖三日游。到加拿大蒙特利爾開會,以及多倫多,尼亞加拉大瀑布一周遊。到澳洲阿德萊德開會外加墨爾本,悉尼一周遊。

總之,除了自費去台灣和歐洲玩之外,去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基本都是別人出錢,我出人。然並卵,不是所有學地質的人都能這麼high,我只是一個特例,幸運兒。因為我做的是大地構造以及新構造,所以會去很多地方,路上都是租越野車,住旅館,吃好吃的(30%的時候是吃好的)。路上的各種狀況說三天也說不完,你們在地質學習和工作中有什麼趣事? - Close Tony 的回答。這種感覺就是,只有到了那個地方,才能明白那個地方的風俗和邏輯。現在我已經練就了對景點毫不感冒,對美食極為挑剔(最懷念新疆的哈密瓜),對同伴極為寬容的一身硬本領~

接下來~上圖。好多照片放在老家的硬碟里,一時找不到,就找幾張手邊的貼一下吧。

1.周口店孤山口火車站

2.貝加爾湖最南端的小鎮

世界上20%的淡水都在這個湖裡面,水質潔凈,可以直接飲用。

3.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旁的南迦巴瓦雪山

其實就象徵性的爬了500米海拔(從3500到4000米),還是累得半死。

4.川藏線上的米拉山口

看到騎行川藏線的人吭哧吭哧的踩腳踏,表示不得不佩服他們。

5.怒江大峽谷

6.洱海

7.金沙江

遠處的雪山就是香格里拉,但我沒有去

8.金沙江旁

9.蒙特利爾

10.尼亞加拉大瀑布

11.澳洲,大洋路

除了最前面兩張,後面都是用魅族手機拍的(MX3和魅藍note),效果還湊合吧。

開心的說完了,來點負能量~

至於研究課題嘛。。。我能說我碩士論文裡面評審老師們一致好評的部分是,致,謝,么。。。博士期間因為課題比較前沿,每天都在焦慮和刷劇以消除焦慮,然後變得更加焦慮的奇怪循環中度過。。。所以,深坑慎入!

以下為回復題主的私信,我也貼到這裡,供對地質學感興趣的人參考:

這裡我要說的內容並不是想打消題主對地質的嚮往和積極性,只是一些客觀的因素。第一,出野外是需要地質基礎和經驗的,通常野外出得越多的人,越會被派到野外工作。也就是說,研究生時才轉行,除非你表現得非常有潛力或者導師給你很多的實習機會,否則出野外的時間會很少。地質學很講究系統學習,科班出身,至少在國內是這樣,基本的礦物岩石沉積地化和構造學課程是很重要的。歐美的情況,細節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博士如果是5年的話,頭三年可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學習基礎課程,碩士如果是2-3年的話,時間就會很緊張。第二,只要是進行深入的專業學習,通常都是枯燥乏味讓人興趣索然的。地質學也是一樣。研究內容除非是申請時跟導師商量好,否則說不定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深坑,研究了兩年才發現採樣都沒采對。第三,畢業之後就業非常之「窄」。先不說找工作難和工作有時候會很艱苦,關鍵是方向非常窄。你有CS背景及英文背景可能要好很多,但依然跑不出地質,礦產,環境等方向。最好的恐怕是地質公園或者博物館之類。當然從事科研工作也是一大選擇,不過極有可能是「博士」生活的延續,就看你喜不喜歡了。第四,現在是地質礦產行業低潮期,油氣同行都說了,石油比農夫山泉還便宜。所有的礦產價格基本是2010年打五折再送優惠券。澳洲的地質工程師就業率甚至已經低於75%,那可是一個以礦產為生的國家。短期內礦業沒有反彈跡象,俗話說觸底反彈,還沒觸底呢怎麼會反彈哈哈哈哈。我找工作時,入職工資已經比兩年前的師兄低了5k(在香港),就這樣還很多公司直接說我們不招人。

綜合以上,並不推薦題主以找工作掙錢為目的來學習地質學。如果有興趣而且還很有錢,就直接無視我好了。


地理≠地質

岩礦+地球物理方向在讀博士含淚答

12年地大本科畢業,同年同學校直博,岩礦;14年來歐洲混日子

算是戶外+室內吧

本科最多的記憶就是北戴河、周口店;PS:周口店是我至今為止連續野外時間最長的,北戴河是第二長的···此處應該有圖,分別來自北戴河、周口店(無辜上鏡的正臉背影們別打我)

至今念念不忘燕大外面的過橋米線

當然還有周口店的驢肉火燒

之後就是生產實習,總結就是,浙江的西瓜比江蘇安徽的的好吃

此處並沒有照片···

下面照片是本科畢業那個暑假,跟老闆參加的一個聯合野外,吃的好玩的好

本科上的課吧,傳統的構造岩礦古生物過了個遍,當然只是皮毛而已

測量GIS礦床填圖物探更是蜻蜓點水,只能說是知道有這麼個東西

畢業設計主微量鋯石這些岩礦最基礎的實驗走了一遍

————————————————本科博士分界線——————————————

12年9月,此處自行腦補浙江江西福建野外一周(我特么一個做華北的,跑這些地方···)

福建炒筍味道不錯,南昌火車站差評

13年7月,自行腦補安徽江蘇山東野外6天(就是這麼速度···)

淮南牛肉湯很給力

14年,下圖為秭歸當助教,秭歸的小土豆橙子還是很好的

剩下的時間基本就是室內混日子了,當然切樣碎樣之類的工作還是很苦逼,讓做地化方法的人直接看不下去的苦逼

——

出野外這事吧,本科就是跟著學校來,之後就是看老闆了,基本就是,出的越多,機會越多;不算5天以下的武漢周圍瞎溜達及純粹補樣,岩礦裡面我出野外不算少,當然比起生產項目來,我這全部算出去玩的···

感覺就是,對出去旅遊完全無感,對每個地方好吃的印象很深···

補充點室內的:

切樣碎樣太血腥殘暴了,沒圖

這年頭不通宵打幾次鋯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乾地質的

最後,珍愛生命,遠離地質···


我為你翻山越嶺,卻無心看風景。 ---- 《愛就一個字》


我現在的專業是地質學,方向是石油地質。

你知道現在石油比礦泉水還便宜了嗎?!!

現在就業差、導師項目也會受影響。整個行業都很低迷!扯遠了…

學地質,對於生活中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看什麼都是地質現象!更不能出去旅遊!因為走到海邊:哇好美的濱岸沉積!去爬山:哇這個斷層這個露頭好適合精細測量!

現在研二,從本科到現在出過四次大的野外。出野外不像你們想的那樣:就是旅遊唄!我要大聲的告訴你!NO!!

條件好一點的會在鎮子上,但是你實際勘查的地方就是鳥不拉屎,自己開天闢地獨一份的地方。你需要帶著足夠的水和吃的,因為中午不可能給你回去休息的時間,就只能睡在土地或者什麼蔭涼的地方。

最後一張是我們徒手爬上來的,碎石還在頭上有時會落下,腳底如果一滑,你就進嘉陵江餵魚了…

這是我們之前的一些照片,那次不錯還有個人家可以讓我們稍作休息。重慶的8月,中午的日頭,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野外回來還要做室內的分析,把石頭磨成粉末,大家再感受一下…還有顯微鏡下看東西等等,非常費時費力。反正簡單說來學地質 ,就是再美麗的人,也會變成村姑!


老師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四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地大女博士!!!!

大一北戴河,大二周口店,大三山東,大四新疆阿爾金,研一甘肅、新疆,研二福建廈門、江西九江、新疆西崑崙、內蒙以及新疆哈密,這些都是免費旅遊哦!!!然而,不要想得太天真!

新疆阿爾金,海拔最低4000米,住在鐵礦上,就我和師姐兩個女生。整整七天沒有洗頭,更別說洗澡,最後自己都嫌棄自己了。

江西九江,6月下旬,平均氣溫38度,我一個女生跟著師兄和師弟天天在毒蛇滿山的地方竄,一條濕毛巾搭在頭上,五分鐘就捂幹了。兩天下來,我就黑成了非洲小妞。有一天滿頭大汗地回到賓館,老闆娘都看不下去了,問我:「小姑娘學啥不好,非得學這個呢?」 當時我的心在滴血,苦笑著回答:「選專業的時候腦子進了水啊!!」

新疆西崑崙,一行加司機九個人,就我一個女生,平均海拔5000m!!!我會告訴你我在兵站被四隻狗圍攻著鬼哭狼嚎么?我會告訴你我每天晚上都不敢喝水,因為要出去上廁所,而外面有狼么?

我會告訴你我們一群人在人家地質隊門口,兩隻狗聞了所有人都沒事,走到我面前就呲牙亂叫把我嚇得嚎啕大哭么?都是淚啊!!!我會告訴你我讀到現在只是因為我找不到工作只好一直讀下去么??

地質苦啊!苦不堪言!

不過出野外也是很有樂趣的,你會見識到很多美景,每次出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穫,眼界也會開闊很多。

啊哈哈,苦逼的地質女博士一枚


本科資源勘查,碩士在讀地質工程。地理跟地質名稱相似,但其實實際相差還蠻大,所以地理不做評價。

題主是作為興趣人群來看待地質行業,其實無論什麼行業來說,興趣要比實際去做這個行業得到的快樂多。從事這個行業得到的不光是美的一面,還有辛苦的一面。授課都是方向專業課,地質其實應該稱作地球科學,都是些科學理論的東西。從業的話石油地質工作者去油田,物探等相關公司,煤田的去煤礦相關公司,普通地質的去研究所,研究院,地質隊等單位。說到戶外跟實驗室研究,可能普通地質的機會多點,但是現在分的也不是很清楚。而且我們去的是野外,不是戶外。。。要知道這兩個是有差距的。

作為不是本行業的人可能對地質最大的興趣就在於還能出去玩又能在實驗室搞科學這種模式,不過也只是你們的想法。同其他答案,地質的野外還是挺辛苦的,而且基本從事這個行業久了,對於遊玩各類地質景點基本再沒有樂趣。你們第一印象是好看,我們第一印象是這個露頭真是好,要看岩性,看層理,看地質現象。看到個山,哇塞,好雄偉壯觀,然後,它是什麼時期隆升的?當時的大地質事件是什麼?應力方向?構造現象?諸如此類,基本喪失正常人對景觀的審美,而且出野外很少去到真正的美的地方,大多數都是沒有景觀開發的山溝,做研究還要找露頭,山區在公路旁邊出露基本算好的,看的時候還要注意往來車輛,還要注意山上落石,所以每次出野外我們都要買保險。。。我們野外住還沒住過帳篷,不過有這樣的,吃的話基本就下午一頓,中午就在野外泡麵,麵包將就。行的話車去不到的就要走著去,有時候還是很危險的。而且我們不是抱著極限運動的目的來做這種事情,巴不得露頭都好找得很。去新疆的同學們還有因衣著太類似與暴恐而被警察菽粟調查的經歷,也有露宿帳篷,帶水帶糧的,沒有最辛苦,只有更辛苦。

做石油地質的野外可能還少點,大多數還需要去井上,岩心庫,這類地方更是沒有絲毫樂趣。

碩士跟博士來說,首要工作就是發文章。做室內實驗研究的話,因為我們還是學生,會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也是沒有樂趣,對著儀器重複做工作,採集數據,數據出來處理數據,而且問題是數據有可能用不了,不能用在文章上,那麼野外工作室內工作全部白費。做石油的同學就是畫圖,改圖,畫圖,再改,反正差不多就這樣。。

下面開始放圖

這是14年出野外的時候爬山被劃傷,這是罪魁禍首。

出野外得採樣品吧,這是作案現場跟作案工具。

跟戶外相同的可能是要是裹得不嚴實,一上午就這樣了,地點在寧夏。

不過好處當然有,空氣清新,經常能感受到自然的遼闊。會知道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是種什麼體驗。

有時候還是會進入景區,因為景區開發過,露頭比較多,而且還好。地點內蒙,Lumia920拍攝。

我們不是為了拍照爬到拍攝地點,是因為拍攝地點露頭好,順便拍張照。因為現在行業低迷,總的來說體驗讓我想起我倫的一句歌詞:想回到過去。。


自然地理學碩士即將畢業,主要方向是土地利用與景觀生態,屬於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範疇。

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們學校自然地理學專業一級大概十來個碩士生,研究方向大不相同。拿我們宿舍四個妹子的畢業設計題目感受一下:《中國北方果樹花期凍害的時空分析》、《三清池湖泊沉積記錄的全新世氣候變化及周期討論》、《城市道路樹木碳儲量及碳固定研究》、《中國高溫熱浪災害人群健康風險評估動態分析及情景預測》。楊妞研究物候方向的,時不時會跑去植物園觀測,對校園裡什麼時候什麼花開了特別敏感,跟她一起逛園子,總能收穫很多植物常識乾貨,整個一活的校園植物圖譜...宋妞偏向於地質測年方向,主要是跑野外(采土樣)與室內試驗(測孢粉、礦物磁性什麼的),她的野外一般比較艱苦,例如扛著非常沉重的儀器去太白山人煙罕至的3000多米海拔處挖土、打鑽~~bla~~bla~~年初寒潮的時候跑去最冷的內蒙古根河(-53℃)采土樣去了...唐妞研究的內容偏生態,經常去北京城各個公園測測樹木的半徑什麼的,回來算算行道樹的碳儲量。我主要研究城市化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自然災害問題之類,偏向於利用氣象數據、遙感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等手段做分析。

課程設置方面,碩士生的必修課比較少,主要是地理數學方法,自然地理髮展之類通用課程,但是可以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以及自身興趣挑選選修課,選修課涉及面比較廣,如區域開發、景觀生態、生態系統服務、遙感和GIS的應用等、也包括歷史地理、以及人文和規劃方面的課程。

出野外的機會每個組不一樣。我們組工作模式主要是論文+項目。論文或項目的話一般依賴數據處理(氣象、遙感、社會經濟...),主要是室內作業。我們組研究區主要是城市,所以一般在各個城市跑。出去戶外的目的主要是以下幾個:(1)項目區或研究區實地考察,找規劃部門、國土部門交接數據什麼的。我們組主要是深圳和雲南的項目,趁機去了大理、麗江、深圳、香港,並沒有太繁重的任務,都會有時間在城裡玩玩。(2)問卷調查。相對比較累,主要在村子裡跑,面臨的問題包括和村民不配合、溝通困難等,還要時刻堤防村民家養的狗~~~~(&>_&<)~~~~(3)各種會議。國內、國際的相關會議都是出去浪的機會,做好自己會議彙報以後就可以想辦法自由玩耍了,去過成都、長沙,最嗨的是去了一次美國的波特蘭,第一次出國,也是蠻開心的。(4)有一次不是去城裡,去了汪清林業局,調查林業可持續發展,成天在自然保護區,天然林里跑,據說可能會遇到東北虎、豹,不過虎豹是沒見著,倒是被蜱蟲咬了,有毒的蜱蟲是可以致死的,還好是無毒的沒事,那會可嚇死寶寶了。

今年找工作啊,談談自然地理專業碩士生就業。主要去路包括(1)不限專業行業,比如互聯網、銀行、房地產什麼的,這個拼軟實力,一般有群面,要會撕。(2)規劃院,憑自然地理專業去規劃院其實不佔優勢,但如果組裡平時做一些規劃項目的話還是有可能,得看運氣。(3)中學地理教師,先考教師資格證,不過作為非師範的沒實習經驗的非主要科目的還想要戶口的,拿下這個崗還是挺難的。(4)公務員,選調生,憑自然地理專業能報的崗位很少,個別不限專業的可以報,要不是智商超群還是得練練行測申論。(5)事業單位,環保部、國土部、住建部等下屬事業單位可能會有專業符合的,筆試要考行測申論,據說這個中榜可能性還行。往屆師兄師姐去事業單位的比較多。(6)繼續讀博。

碩士期間發了三篇中文一篇英文,找工作被虐得很慘,學術≠求職。地理理應是個很有趣的學科,然而並沒有找到支持自己讀博士的興趣點,不過無論如何回憶起來還是會珍惜這三年時光的。

求順利畢業,畢業快樂~


碩士自然地理,本科和博士氣象。碩士主要研究冰川,同一個所的人有研究生態、水文、氣象、地質、地球物理、遙感等等。幾乎人人要出野外,但是每個學生勞動強度完全不同。

野外觀測其實挺枯燥的,沒有想像中那麼有趣。每天重複一樣的數據採集,有時天天都要負重幾十公斤儀器和樣品,爬十幾公里的山路。高原地帶活動很費力,同樣的動作,體力消耗是內陸的三倍以上。有同學一年有六個月連續在野外連續觀測,過年都不能回家。

在野外不能經常做衛生清潔工作。一件衝鋒衣能穿幾個月不洗,頭髮結塊了也不敢洗,怕著涼有高原反應。但是主要是因為太累,幹完活就直接趴床上挺屍。

去個有科考站點的地方出野外是比較愉快的,有電,還可能有Wi-Fi。一般在野外露營的話,晚上就只能說說段子,打打牌,當然有時也湊不齊牌友。我有個同學在冰川腳搭帳篷住了一個月,把GRE紅寶書背了一遍,特別佩服。

女生出野外比較痛苦,所以這個專業的女生比較少。事實是女生在負重、耐力等方面確實存在弱勢,容易給隊伍拖後腿。而且,女生生理上的問題比較麻煩。畢竟男士下車集體在車邊尿尿的時候,我在車裡就很鬱悶……

出野外最重要的是保證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和連續性,無論觀測的時間點是下雨下雪還是下冰雹,即使下刀子也要去。因此有時候就會出現危險,比如我知道的有人掉進冰裂隙就沒有回來,野外開車被洪水沖走、被泥石流掩埋,車輛故障導致各種車禍,凍傷截肢,嚴重高原反應導致死亡等等等等。

當然,回到辦公室和實驗室,我們就跟一般的研究生沒什麼兩樣,主要是分析野外採集的數據和樣品,然後發文章。

如果說到就業,大部分讀到博士的會選擇去各大院校和研究機構繼續科研吧。碩士有去事業單位,比如環保局氣象局,也有去企業的,比如石油或者新能源一類的公司。地理這個專業就業範圍較窄,招聘也不是很多,其實供大於求。但是由於這個專業發文章也不是很容易,尤其SCI,想畢業也不容易。加上有的實驗觀測,三年博士時間根本不夠,博士的絕大部份人都要延期。碩士延期倒是不多,因為發文章要求低,加上同課題組的博士的師兄師姐們基本要被老闆要求給組裡的人數據共享,所以按時畢業是沒問題的,至於工作,呵呵,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在讀博士呢。

最後說個重點,不要輕易把數據給不同課題組的人,也不要隨便問別人討數據,在地理界這是禁忌禁忌禁忌。


這輩子基本就離不開雜牌衝鋒衣了


謝邀~

地理和地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工作內容也很不一樣。我本科的院系專業設置神奇,所以這兩個學科的基礎課都上過一些。地質課就是敲石頭看石頭,地質實習就是爬山看石頭,看這是啥啥石,多少年前形成的,從岩層來看這地方滄海桑田啊還是桑田滄海啊還是先滄海再桑田又滄海還桑田。不過地質實習實在是太TM苦了,有回在鐵道邊上看岩層,貨運火車咣咣就來了,六十多號人貼在岩壁上感受火車氣流把你往後吸得感覺。選專業的時候果斷棄地質。

至於地理研究生階段,專業內部大不一樣,因為地理研究內容實在太廣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歷史地理,城市地理,區域地理,經濟地理,海洋地理,地理信息系統GIS,每個子類下面又有無數小方向,根據研究內容不一樣,而且還各種交叉。人文地理很多要做社會調研做問卷啊啥的,旅遊地理應該很happy,自然地理基本也要爬山。搞GIS么天天就是寫程序,比如我,連選課都是選計算機系的,本系就沒什麼我感興趣的課。當然當初選這方向主要是不喜歡做野外調研,因為我方向感差,分不清東南西北(不要嘲笑我,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時候帶隊教授去那5年了還給我們帶錯路,他說他年年帶錯。。。)


整個地質大專業下的任何一個小方向,都是野外+室內研究的。

我現在是大學工作,讀研、讀博和現在都差不多,每年5月-10月大概有2-3個月的野外工作,其它時間都是室內研究工作。

我的導師是一個大牛,所以,我的碩士、博士基本都是放養。

野外都是幫別人幹活。

出差一般都是縣城裡最好的賓館。吃的也非常好。從來沒有在野外搭過帳篷。

和別的老師差別挺大的其實。

碩士博士期間走遍了祖國大東北、大西北、大西南。

曾經3次從東北開車到新疆,三個來回。

家裡電腦沒多少圖片。

有時間再編輯。

可以先看看以下兩個內容相似的話題答案。

自駕橫穿無人區是怎樣的體驗? - 李小明的回答

已有大學專業就讀經驗的同學,會如何向今年的高考生介紹自己的所在專業? - 李小明的回答


本科地大北京,目前研究生UBC做地幔地球化學,博士還沒定。感覺目前碩士主要的工作都是在讀文獻積累基礎知識與課題背景,同時噹噹助教豐富下生活。可能接下來樣品數據出來以後就要開始寫論文然後找地方發表。感覺一點也不後悔選這個方向,如果說每天都出野外的那種工作我感覺確實沒什麼意思,畢竟工作的東西都局限性太大了; 如果做的課題很大會比較有意思。地質最終目的還是研究地球嘛,把課題尺度放大一點會讓人覺得手頭做的東西很有意義。希望將來能夠繼續走這條路,也希望回北京時候能找到個研究方向的工作 :)


大致看了一眼大家基本都是跑野外的·真·地質工作者啊,心疼並略有點羨慕。。。作為從來沒去過野外的·偽·地質狗來給點不一樣的體驗吧(?? . ??)

答主本科是大地測量,碩士是行星大地測量,博士是行星地質學,雖然兜兜轉轉都還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這個大坑裡面轉來轉去,但實際上既沒有地質基礎,也沒有去過野外(就本科在學校扛尺子做過測量實習,相比於各位的辛苦程度簡直不值一提啊),因為,我倒是想去啊但想去也去不了啊╮(╯_╰)╭

別說去野外,行星地質學做實驗方向的都很少(一般以隕石分析為主),大部分都像答主一樣,處理和解析各種探測器的數據和影像然後分析,或者做理論和計算,基本實驗室一台電腦就能打發了,成本低廉啊╮(╯_╰)╭

好處就是,畢竟不是重體力勞動,跟男生相比沒有地質領域(據說)比較普遍的性別差異,畢竟做行星的,男生和女生一樣找不到工作~

我也好想看看現場長啥樣啊,答主隕石坑撞擊過程的,長這麼大連真的隕石坑都沒見過啊(不過組裡有做實驗的,隕石還是經常摸噠,然而我看石頭什麼都看不懂啊。。。)!心塞π_π


專業:地學信息工程。實質就是數學地質在計算機上的延伸。

研究方向?沒有,就是幫老闆打工的,謝謝寫代碼、寫軟體的操作文檔。

要問我什麼感覺?

感覺就是被坑了,一點意思的都沒有。當初別的學院的學長說工科研究生大部分情況下是幫老闆打工的,我以為打工起碼也是搞項目——結果,我真的就是打工的。我們專業的老師合開的公司,我們跟著這些導師的學生都要簽合同,當實習生,天天來上班,打卡。哎。

剛剛看到一哥們跨專業,我想說我高中文科,高考被法學錄取,然後轉專業到地理信息系統(理科),然後研究生讀地學信息工程(工科),人生也圓滿了。


地球化學專業一直到博士,在nju待了十來年,野外去過湖北,湖南,海南,福建,安徽,貴州,最爽還是去了兩次海南………


注意!!!前方高能!不喜勿看!

-------------------------------------------------------------------------------------

慎入!!!千萬別往坑裡跳!

地質就是艱苦行業!真正的艱苦行業!你苦學多年的結果是完全限制你以後往別行業發展的可能性!無論是你畢業考公務員還是去的行業應聘!而且常年出差你覺得你和社會關係會變成怎麼樣?你基本上就與世隔絕了!僧多粥少!你想進研究院及一些好的單位簡直難上加難!

現在就算那些有編製的單位工資都少的可憐!溫上任期間還算有所好轉,但是隨著現有形式的急轉直下,加上很多單位人滿為患,上面天天叫著要節源縮流,面對著很低的效益只能夠停發或者少發員工工資!特別是現在很火的什麼國企體制改革,我就呵呵了,你想想大的形式擺在這,財政權不放給底層,就是干著私企的活拿著公務員的工資!沒有關係、沒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背景,要想畢業求得編製,要想求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幾乎非常渺茫!更關鍵的是這個行業對知識要求非常專!你要是不讀博或者以後沒機會能力從事研究崗位(行業水很深!),基本上你下半生就是風餐露宿,在大山裡面!像民工一樣的奉獻自己的青春了!就算你讀了博也不一定能進好地方呢,而且讀博之後也只有一條黑走到底!若入坑,面對常年出差跑野外,拿著微薄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以及橫亘在你面前巨大的專業壁壘,你覺得你還能夠風輕雲淡的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說大不了轉行(你還有心情拍風景)?!你信不信搞不好頭上就綠了!我現在不少本科哥們都工作在什麼新疆、青海、大慶等油田地區的偏遠山區,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拿著微薄收入喂狗!你們能夠體會那是種怎樣的絕望嗎?!(本人就是中國石油大學的)

對於那些沒關係,科研能力不強,學歷一般,對地質專業談不上喜歡的同學,勸你們沒入坑的別被騙進來,已經入坑的慎重考慮自己未來,想跳出坑的不要猶豫,拼盡一切可能跳出去!


自然地理碩士在讀,環境演變方向,研二。柔弱女生,常年出差於青海內蒙甘肅陝西的沙漠中…大西北風大太陽大,4000開始高反,頭疼的痛不欲生,我又是逢出門必生病的體質,典型拖油瓶。我們天天早起晚歸,白天乾乾淨淨出門,晚上蓬頭垢面好像乞丐回窩。日行十公里算正常,負重爬陡坡高山,帶安全帽安全繩,大風大雨也要採樣,海拔4000m挖剖面,站著就能睡著,午夜十二點還坐在地上收拾樣品。無聊了就抓蜜蜂追蜥蜴,趕羊群學羊叫,喂小牛香蕉問它還要不要。午餐白餅子夾老乾媽,哦還夾著沙呢,有熱水泡麵已經熱淚盈眶,晚飯一般八九點,餓的抓狂。上個廁所真是翻山越嶺找不到地,下山全靠滾,摔了好幾個屁股蹲。有次遇到沙塵暴,找不到北,感覺生無所戀。姨媽一個月來兩次,發燒不下高原不退燒。哭了一次是因為鎮子停電,摔破了膝蓋,委屈突如其來。但是呢,我們能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景色,遠離景點與人群,孤寂卻又靜謐,常常迎著夕陽參透人生:特么的這都什麼日子。一年了,現在不怕懸崖峭壁不怕蚊蟲,不怕臟但略有潔癖,不洗澡不能睡,力氣大不怕苦,沙漠故事多多,收穫多多,感慨多多…先說到這兒吧。


巨坑,慎入。本碩都地質告訴你。

這裡不是貪圖享樂的地方,也不是追逐功名利祿的跳板。唯有的是一個背包,一把小錘,和累了時,暢飲山泉,望峰息心的寧靜。流過血,流過淚,變黑,變糙,唯一不變的是對大好河山的熱愛。

文不對題,略表心意


為毛都是地大的人再回答問題……我成都地院人何在?難道都出野外去了?


在讀自然地理學博士來回答一個。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學下屬的學科,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上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下屬的學科還有水文學、土壤學、冰川學、湖泊沉積學、景觀生態學、環境地理學、氣象學與氣候學,這裡面每一個學科下面其實還有細分的領域,在此不細談。

1、課程學習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要學的東西很多。以水文學為例,最基礎的專業課有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學、水力學、水文測驗、水文預報、水文水利計算、地下水水文學等。地球上各個圈層往往是存在交互作用的,所以對於水文學來說氣象學與氣候學、地貌學、生態學、土壤學等相關的知識也應該了解。具體到細分的研究方向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學科交叉,比如課題組同樣是自然地理學專業的師兄做的事凍土微生物,甚至需要用到基因組測序。目前自然地理學早已進化到定量分析的階段,監測技術的發展使得什麼都要用數據說話,統計學是必備技能。自然地理學領域經常用到的技術比如同位素、遙感、GIS等也需要學習。

2、讀研體驗

基本上自然地理學的所有下屬學科都需要室內和野外工作,人文地理學也需要野外調查,但是少一些,而且多是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自然。野外工作客觀講還是相對辛苦的,一般都在人煙稀少、環境艱苦、不易到達的地帶,為什麼?因為這些地方研究的人少啊,容易到達的地方都已經被研究過了。像我們課題組就經常在三四千甚至五千米海拔的地方工作,我第一次上高原的時候高原反應讓我整夜睡不著。當然如果把出野外當作旅行的話那就賺了,不僅免費還發補助。我曾經坐越野車從成都出發半個月走遍長江上游,總路程八千多公里,很享受。我導師那個年紀的搞地理研究的基本上都是走遍中國了,有的還去過南極、北極之類的。前面說相對辛苦,是相對同時代其他行業而言的,因為我導師那個年紀的人當年做科研的時候更辛苦,風餐露宿都是家常便飯,出野外也沒有補助,現在再不濟也不會這樣了。

室內實驗主要是分析樣品,現在的儀器先進而複雜,一開始會比較懵,多學多用就習慣了。相比室內實驗,我還是喜歡出野外,不夠最喜歡的還是分析數據寫文章,哈哈。

3、就業方向

博士畢業的話,科研院所、高校和設計院是首選,也有去企業和政府的。待遇不差,肯定夠溫飽。

如果要進這個行業,沒有熱愛肯定會非常痛苦,要是喜歡和大自然打交道,喜歡出野外到處跑,就會比較享受。

針對題主的問題暫時寫這點,其他的想到再補充。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破碎岩石?
上海地質結構是怎樣的?歷史上發生過強烈地震嗎?
地理信息科學和地球物理學?走哪個好一點?
地質學專業如若轉行,做什麼工作比較好?
學地質有很少出野外的研究方向嗎?

TAG:地質學 | 地球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地球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