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中有哪些對於女性的歧視?
如果你想讀一篇正經的回答,請在閱讀到大段空白處後停止閱讀並點贊離開,謝謝合作!
柏拉圖《蒂邁歐篇》(其實蒂邁歐篇最後還有一段,我懶得抄了):
?41D:說完這些話,造物者就再次轉向那個他曾經用來混合與攪拌宇宙靈魂的攪拌容器那裡,倒進那些之前用剩下的材料,這次攪拌所使用的方法與前一次基本一樣,但沒有那麼純潔。而是次等的和第三等的(deutera kai trita)。攪拌好後,他把靈魂分開(dieīlen),其數目和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每一個都有一個星星對應。然後,他讓他們上了神車,告知他們宇宙的本質,宣誓命運的法則。生成的初始,於每一個都是平等的,他並不偏待他們,然後他們被播種到時間的工具中,每個都被播種到適合他們的時間中,而他們都降生為極敬畏神的受造物。而人的本性是雙重的,強壯的那一面就是之後被稱為「男人」的。
……?42B那些在臨到他的時間中生活的體的靈魂,要回到所指定的星星中去,過著幸福和諧的生活。要是沒做到這一點,就得在第二次投生時變為女性的本性。如果其罪惡仍未改變,則根據其墮落的品格投生到與之品格相應的那類動物的本性上,這樣不斷輪迴,直至那些混亂的火水氣土受到內身所具有的同和整一運動的制約,通過理性的控制而回到其原始的完善狀態。
在柏拉圖這裡,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的根源更多是在和靈魂的關係上——由於靈魂本身是純潔的和與肉體完全分離的,而人是這種純潔靈魂的墮落(《斐德若》248cff),因此相對來說,越少受到「塵世羈絆」的靈魂是越高貴的。而由於女性負責生育,並傳統上被認為受到很多生理問題的限制而難以像男性那樣可以很好地「探索世界的真理」(這被認為是靈魂的本性),會在「探索真理的路上」比較遲緩,因此女性(或者確切地說,是被女性肉身束縛(這什麼表達)的靈魂比束縛在男性肉身中的靈魂更低等。
亞里士多德似乎也受到很強的這方面的思路的影響,比如他認為女性沒有辦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但是由於他的哲學中沒有什麼「脫離肉身的靈魂」這種東西(至少機制不明),因此他無法從這方面構建他的男女關係體系。所以他的進路是從性別的互補性來強調男女差異(《論動物的生成》1.18,724b6ff.),所以女人更多地具有一些被動的品性(《政治學》1.13.1260a20ff),所以她們也比較少有自覺性,比較不會考慮事情(《政治學》1.13.1260a12ff.),女人因此就本性上而言是被男人統御的(《政治學》1.5.1254b2ff.)。
總結(畫風急轉,閱讀注意!):
柏拉圖:基佬視角(女人什麼的,根本不需要,男人玩在一起才是墜吼的~);
亞里士多德:直男癌視角(女人嘛,就是拿來讓男人嘿嘿嘿的~)
(逃
參考文獻:(卧槽居然有人寫過專著)
S. F?llinger, Differenz und Gleichheit. Das Geschlechterverh?ltnis in der Sicht griechischer Philosophen des 4. bis 1. Jhs. v. Chr., Stuttgart 1996.
本人女,美國某野雞學校哲學狗,學校氛圍很女權。雖然不會到處嚷嚷自己是個女權主義者(因為女權主義本身的諸多問題而非任何歧視),但對於女權主義這個主張大致上懷有一種基於同理心的批判性理解,同時西方哲學勉強算得上入門(更擅長分析哲學,但著名的歐陸哲學家的著名作品也很淺地讀過那麼一些)。對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特別多的想法本身,但是看完了其它答案基本充滿了想當然,感覺有點不忍直視,所以瞎說幾句不足為道的淺見。
1 何為歧視
個人淺見,歧視是由社會,歷史,文化,政治體系,科技水平,醫療水平等等多元因素構成的非常複雜的社會現象,因此是一個主觀存在而非客觀存在 - 意思是,如果沒有了人類,「歧視」作為一個概念是不可能獨立存在於自然中的。它必然是人類自身社會性的一個產物。
我們能觀察到的很多現象告訴我們歧視的產生同時是相對的 - 譬如我們能在身邊看到的一些相對缺乏思考的對於穆斯林的歧視性言論,可以想見的是當事人本身或許並不認為這是歧視而是事實 - 正如農奴制度下的沙俄中上階層的許多人認為農奴嚴格意義上算作財產(果戈里的死魂靈是一本好的相關讀物),或許他們自己都不認為這是一個歧視。再比如有些人很喜歡打地圖炮,比如xx省的人都是騙子或者xx省的人都懂不懂砍人。看到這裡,如果你心中浮現起了那麼幾個中國省份,或許你也或多或少是心懷偏見乃至歧視的,因為歧視往往來源於某一個特定社會團體對於另一個特定社會團體(比如同一個民族,也可以是同一個性別,也可以是同一個特定社會階層,也可以是同一種工作的人,等等)一定時間以來建立起的固化形象(stereotype),這個固化的形象,也許受到媒體的渲染(比如香港八卦雜誌老愛爆一些未經證實的小道八卦造就某些特定女明星在大眾眼中成為了具有負面意義的象徵),也許受到直接利益驅動(在很多美國內戰前的南方農場主之間,的確有打心眼兒里認為幹活兒的黑奴算是可以買賣的牲口的人),也許受到其它因素驅動,但最根本的成因是我們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往往是具備排他性的 - 甚至可以講,我們的社會性是具有排他性的 - 「非我族類」這個概念是很廣泛地存在的。我們往往跟自己相似的人親近,而疏遠那些跟我們不相似的人 - 無論是政治觀點,性格,文化,愛吃的食物,乃至愛看的電視劇,最簡單的,當你超愛看甄嬛傳我卻劈頭蓋臉一頓黑,你還願意跟我交往嗎?顯然不願意,雖然我可能講的點都很對,你也老大不情願地承認我講的都對。但你的內心到底渴望一種認同感 - 這個認同感無關事實對錯,很多時候你只是需要對於你的想法的肯定而已。 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人,很自然地會被你排除開來。了解了這一點,歧視作為一個相對概念就比較好理解。歧視的根源在於排它性;當我們看到一個跟我們極度不相同的他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國家;不同之處可以是種族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蘋果好吃還是李子好吃」的觀點),我們會自然傾向於排斥;與此同時,排他性的反面是自我優越感。當我們看到比如異見的存在,在這個異見沒有顯著buff加持的前提下,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更優秀的。排他性現象的出現往往因此在同時建立自身優越感。因此,當一部分法國本地人歧視阿爾及利亞移民的時候,不僅僅混雜了第一世界對於第三世界的排他性/自身優越感,歐洲大陸對於非洲大陸的排他性/優越感,「正版法語使用者」對於「盜版法語使用者(意思意會就好=。=)」的排他性/優越感等等,還有各種各樣的建立在「非我族類」這個概念上的其他在這裡不能一一舉出的排他性/優越感。歧視的產生因此只能是相對而不能是絕對的。倘若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彼此的克隆體,歧視必然不會發生 - 沒有任何分歧和不同,我們不可能歧視「非我類者」,因為在這個克隆人的世界裡,根本就沒有非我類者(除非你要告訴我克隆人和克隆人之間會歧視彼此的時空坐標系)。
歧視的產生是相對的,並不意味著歧視的存在是相對的。也許不同人對於「什麼是歧視」持有不同看法(前段時間上油管的朋友可能都知道PewDiePie引發的風波),但嚴格意義上,沒有一個人會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毫無歧視的社會。有分別,歧視自然產生。我們最終都不是完美的理性人。
2
了解了歧視的本質之後,我們可以來檢驗一下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問題在於問題本身 - 就不說先問「是不是」再問「怎麼是」的這個簡單道理了 - 就「西方哲學」的本質來言,我個人沒有明確感受到西方哲學的本質存在歧視女性的成分。的確有很多女權主義者質疑西方哲學歧視女性,但這些論點往往談論的是哲學語言或者道德哲學中一些可能沒有考慮女性的一些假設先覺條件等等。我認為只有哲學語言是可以被證明具有歧視女性的傾向的 - 但是這個傾向首先不是哲學本身的問題;語言僅僅是思想的載體,而我們的語言往往不能準確表達我們的思想 - 最簡單的例子,我和你都覺得我們應該做個好人,但是我對於好人的定義是對大家都好,而你對好人的定義是不對任何人做壞事兒。這是最簡單的一個語言無法準確表述思想的例子之一。比如當你說「草泥馬」的時候,這個語言本身就是具有歧視女性傾向的 - 但這個並不一定是你的問題,而是我們語言被社會,習俗,文化,歷史等種種因素所建構的過程中父權意識問題。此外,我們的語言甚至不僅僅是歧視女性的,而且歧視各種各樣其他的社會人群(最簡單的,黑人牙膏-。-或者「green教」等語言歧視都暗藏了一種預設的偏好和否定)。因此我不覺得單獨拎出來「西方哲學中有哪些對於女性的歧視」這個問題有任何建設性。
首先反駁幾個觀點 - 羅素寫的教材里沒有提到幾個女哲學家,因此哲學歧視女性 - 首先羅素的這本書本身不具備權威性(提到羅素這本野心勃勃的書,我所認識的哲學教授們沒有一個不望天的)。其次,不知為何很多人認為學哲學得從哲學是開始。首先哲學史能達到什麼目的,應當如何撰寫,是非常不明朗的,正如所有歷史的撰寫目的和合適的撰寫方式都是值得推敲和反覆思考的 - 一個最基本的點,雖然我們常常看到的歷史文本傾向於時間線索來組織材料,但是哲學的發展是非線形的(其實歷史也是一個道理),只是我們傾向於通過「線性發展」這個思維來解釋一切東西。我常常覺得這個想法很經不起推敲。比如一個通常觀點認為人類是在隨著時間不斷進步的 - 這是一個在我看來很狹隘的方法。如果我們對於進步的感受只是從一些科技所帶來的「更快更智能」之類的體驗中得到的 - 比如更快的交通方式 - 那麼我們對於人類進步的所有定義僅僅局限於科技而已。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進步顯然並不能被科技進步或者娛樂方式之類的感官刺激或效率的提升所定義。此外,倘若馬爾薩斯主義者們是對的,那麼我們正在接近環境無法支撐人口數量的那個系統崩潰點 - 因此我們的看似繁榮實際有可能是一個迴光返照。此外,即便從近現代幾次革命來講,推動任何平權運動的勢力 - 無論是女性平權,或者是黑人平權,或者是農奴解放,等等 - 都並非來自於時間的勢能。換句話來說,長時間的不自由並不顯然是導致後來自由的顯性原因 - 只不過我們常常依附於線性/時間思考,加上習慣了「有因就有果」這種思維方式,常常認為線性因果關係是合理的。我更傾向於認為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並不具備某種依附於時間的客觀必然性,但我的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線性因果/線性關係並不是自動正確的,事實上很可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沒有讀羅素的書,不確定他是否以時間線來整理哲學史(如果他真的這麼幹了我只能抱頭痛哭一下)。如果他使用了時間線索來整理,那我們可能需要懷疑一下他對哲學最根本的架構理解。
但是讓我們來假設這樣一個情況:假設羅素這本哲學史使用了最合適的方式嚴格並準確地記載了哲學的發展進程;再讓我們假設,羅素本人是歧視女性的(對於他本人我一無所知,只是假設而已)。當我們看到這本書裡面壓根兒沒出現幾個女性哲學家時,我們能通過這本書沒有記載女哲學家而證明羅素是歧視女性的或者/以及西方哲學是歧視女性的嗎?
答案是不能的。
第一,我們不能證明羅素是歧視女性的,至少不能通過這本書缺乏女哲學家的事實來認定。他或許歧視女性,但他對於女性的歧視與他所撰寫的西方哲學歷史中女性哲學家的缺席根本沒有關係。
你也許可以反駁,他因為歧視女性所以故意漏寫了很多女哲學家。這是個機智但是錯誤的回答。
讓我們來假設歷史上值得寫進史書里的哲學家分別有50%是男的,50%是女的 - 他們和她們都是同樣值得寫進史書里的,唯一的區別在於性別。當我們看到羅素只提到了男哲學家,而只提到了女性作為非學術的存在,而不給予她們任何學術肯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羅素是歧視女性的 - 因為當其他條件相當,只有性別不同的時候,羅素只選了男哲學家而不是同樣優秀的女哲學家。
然而這個論點的假設本身就是錯的 - 歷史上哲學家的性別分成就從來沒有達到五五開的水平(依稀記得即便是今天哲學也是男性數量遠超女性的一個看似「性別歧視」的學科)。考慮到歷史上教育機會往往是將女性排除的,在這個角度來說歧視女性的往往並不是哲學本身而是哲學所依託的教育制度,其根源又在於社會,經濟等社會結構(所謂social institution)方面的歧視 - 我們人類的歷史雖然有過母系社會的出現,但維繫下來的都是父權社會。由於性別不同所產生的歧視往往是歷史社會原因而跟哲學本身的內容無關。因此雖然女性很多時候並沒有在哲學領域有所作為,但這個並不代表哲學本身是歧視女性的/對女性門檻高的,而是女性在一開始就被剝奪了學習任何東西的機會。在這個角度來講,就算羅素本人試圖漏寫女哲學家,他已開能夠寫的女哲學家可能根本就沒幾個;反而他忽略沒寫的男哲學家,無論從絕對數值還是相對百分比來講,可能都要比他漏寫的女性哲學家要多得多 - 難道因為他漏寫了更多男性,我們要就此說他歧視男性嗎?這當然不合理。因此僅僅是因為從結果上來看,羅素沒有寫到女性哲學家,首先就無法證明他本人歧視女性,因為這個結果本身更可能是歷史社會教育經濟等多種元素所造就的結果,而不是羅素本人歧視女性的結果 - 我們絕大部分學哲學的學生知道的女性哲學家遠遠少於男性哲學家(雖然有名的遠遠不止de Beauvoir, Arendt, Anscome這幾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女性哲學家的出現本身就被我們的父權社會和歷史限定了它是個小概率事件。難道就要因為我們知道的做出突出貢獻的女哲學家少,就說我們是歧視女性的嗎?這是不合理的一個假設。
你可能會反駁我說,即使女哲學家的稀缺是因為歷史文化之類的原因,但你不可以否認,哲學所要求的思維方式 - 普遍來講是一種高度抽象化,高度邏輯化的思維方式 - 首先決定了它更適合男性而更不適合女性。
這個觀點顯然是錯的 - 沒有嚴謹的科學實驗表明男人思維更抽象和邏輯。此外,這個說法假設了男人和女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然而即便我們同意男人和女人思考方式不一樣,這個不一樣的成因或許根本不在於我們的生物機制上的不同而在於男人和女人在這個父權社會中被灌輸了非常不一樣的觀點 - 比如最簡單的,很多人都會覺得男孩子數學好是合理的,女孩子文科好是合理的;換句話來說,女孩子數學差一點「沒什麼,」或者男孩子文科差一點「沒什麼。」恰恰是這個「沒什麼」合理化了「女孩擅長文科男孩擅長理科」這個想法,讓學生自己也覺得這是合理的,進而剝奪了她們/他們挑戰這個看似合理存在的動力。我的論點不是說,男人和女人的思考方式必然就是社會造成的,而是在說,男人和女人思考方式不一樣,未必就全是自然形成的 - 這個不同很有可能是被長期的父權社會所有意無意建構的,因此就算今天測試了世界上的所有男人和女人,結果顯示男人更擅長邏輯女人更不擅長邏輯,也並不能說明女性就沒有邏輯的能力 - 這個能力僅僅是被社會抑制或者剝奪了。在智力潛能方面來講,我並不認為男人與女人有本質區別。因此,男人和女人都有相似的潛力達到哲學需要的邏輯能力和抽象能力 - 只要她們和他們的大腦是正常運轉的。因此哲學作為一種知識來講並沒有在智力方面歧視女性。造成女哲學家出現頻率低的,還是那句話 - 我們的父系社會以及哲學這個知識所賴以為生的教育體系,文化等等。
這個回答同時反駁了那些認為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的回答
不過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其實可以說哲學歧視是歧視智障的 - 進行哲學思考的確需要一個正常的腦子,因此的確是可以被說是歧視智力有阻礙的人的。這個,好像是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接下來的部分可能會涉及比較多的術語)
第二點,我們能通過羅素這本書沒有記載女哲學家而證明哲學歷史上作為一門知識是歧視女性的嗎?我的答案依舊是不能的。哲學作為一門知識絕大部分的內容並不觸及性別。哲學有很多二元對立式的分類方法,雖然我特別討厭二分法(雖然省事兒但普遍錯誤),但我們可以大致說哲學存在兩個基本方向:價值理論(value theory)和非價值理論(non-value theory)。價值理論包含一切探討價值的理論,比如道德論(ethical theory)(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非價值理論包含一切不討論價值的理論,比如認知論(epistemology)(怎麼證明我的經驗知識 - 比如我知道我現在在打字 - 是真的?換句話來說,我怎麼知道我不在the matrix裡面?)。絕大部分非價值理論部分是完全不觸及性別區分的。或許你可以說所謂形而上學(metaphysics)里,一些(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的)哲學家會在談論「什麼是人」這個話題中有意否定女性具備人的資格的。首先反駁亞里士多德和尼採的兩個觀點。首先第一點,只有兩個哲學家的言論不代表普遍歧視 - 注意問題問的是西方哲學。兩個哲學家的言論的確不具有代表性,此外哲學是一門脫離了文本非常容易被斷章取義的學科 - 僅僅是甩句子上來根本不具備參考性。再者,我們剛剛都在假定這些「名哲學家名言」都是真的。嚴謹點講,首先我們需要確定諸如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文的原文或者尼採的德文原著里有這句話。確定了存在後,我們其次需要確定他們所表達的意思在古希臘語中或者德語中和我們所使用的現代漢語並沒有差異;其三需要確保翻譯過程中不丟失任何重要的哲學含義以至於任何誤解,其四需要對兩位哲學家的哲學體系充分了解以給予其文本最慷慨的解讀才能確定這些quotes是否的確指向歧視。最末了,亞里士多德和尼采最重要的哲學理論恐怕都不在於他們對於女性的看法 - 以上這些答案的言論,假定的確是這些哲學家本身的言論,首先在哲學領域本身內就不存在有被證明的可能 - 亞里士多德和尼採在寫這些話的時候可能甚至都沒有試圖去組織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論點來說服人;他們更有可能只是在發泄個人觀點。而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是個人觀點和真正的哲學理論。哲學理論往往都在試圖證明某個觀點是合理的,而這些缺乏證明的個人觀點不能算在哲學的領域之內。一個哲學家的個人私德不能決定他的學術貢獻,尤其是當他們的學術貢獻跟「女性價值」基本沒關聯或者即便探討了「女性價值」也是缺乏哲學重要性的 - 這個是專門回復第一個答案有上下文地quote了柏拉圖的同學。我認為柏拉圖的這個看法並不具備哲學重要性 - 事實上,讓今天的哲學家來講,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他政治/道德理論中的弱點。哲學作為一門對於自身內容不斷的思辨和反駁的學科,對於所謂「權威」意見和「歷史最佳答案」的不輕易苟同(其實嚴謹一點的學術人都是這個樣子,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方面的現象)恰恰保證了哲學作為一個整體最容易撇除囿於歷史文化科學等外在因素限定下所導致的歧視。
3 為什麼哲學作為一個學科不具備「歧視」女性的能力
當我們說歧視的時候我們在表達什麼意思?我認為歧視的發送和接收者,到底還是人(或者sentient being)。我不認為數學會歧視我,但是數學老師可能會;我不認為大學會歧視我,但是大學招生官會/我不認為這個社會歧視我,但我認為這個社會裡面的人歧視我。很多時候我們在談論這些「物」歧視我們的時候,我們其實說的是人。同理,哲學不會歧視我,但是一個哲學家會。然而哲學作為一門自我批判技能滿點的學科,overtime只會不斷地證明這些歧視性觀點的錯誤性並在自我修正的路上不斷前行 - 當歧視的存在是絕對而不能徹底被去除的(我們並不能直接放棄我們具有性別歧視的語言),而歧視的產生是相對的時候(往往產生對於表象的相對分別;然而哲學的抽象高度預先防止了任何對於表象的討論而專註於抽象出邏輯(尤其是分析哲學)並對其邏輯進行理解或批判。你說真理,我覺得哲學壓根兒不是用來尋找真理的。但至少從一個懷疑論者的角度來講,哲學保持我們對於任何思想的絕對警惕,並對於自己和他人未曾意識到的歧視保持絕對警惕。一個角度來講,哲學家的說服門檻很高,但是只要你的理由足夠,改變想法/說服一個哲學家/讓哲學家承認錯誤往往比說服別人簡單。
有人可能會說 - 你之前寫了女哲學家不是被哲學歧視,而是被哲學所依附的教育體系所歧視,教育體系並不是人,因此歧視的發送者不必要是人。
這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反駁。我在這裡做出一個更深入的細分:我們在談論歧視時可以分別討論主動歧視和被動歧視。主動歧視,一般來講是需要一個人類意志來去觀察到另外一個sentient存在與自己身上的區別的 - 這裡尤其高亮homocentrism;被動歧視,當我們沒有一個人主動去歧視,但社會裡還是有人被歧視了。 舉個例子,每天麵包店老闆都賣十個麵包,住的最近的十個人每次都買得到,但第十一個人因為住的比前十個人都遠(假設所有人出發時間一致速度一致),每天都買不到麵包。這裡面沒有人歧視第十一個人,但這第十一個人覺得自己被這個麵包店歧視了 - 這個例子也許或多或少列出了一些政治現象,比如當政府資源分配不公,即使他人並沒有有意歧視或者剝削你,比較常見的做法是你還是會抱怨政府很黑暗之類的。但麵包店不可能也不會歧視你,政府作為一個組織不可能也不會歧視你;只有和你的利益呈負相關的人,才會造成你的被動歧視。所以說,歧視最終還是一個需要人來達成的社會現象。真正哲學本身並不存在「歧視女性」或者「穆斯林」或者「墨西哥人「等等狀況。
(請隨意批評任何邏輯/學術問題)
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就舉個例子:在中世紀以及後來16-17世紀,哲學討論很多是和宗教神學討論聯繫在一起的,然而女性是不準去學校學經的。就算你是個女的,自己思考和寫作,也是沒多少人給你出版的。就算你僥倖發表了著作,也是不會有太多人讀的。比如,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之類的東東,之前有個女的(忘了叫啥也懶得去查了)提出來了,也寫出來了,思路基本一樣,笛卡爾牛逼哄哄幾百年,那個女的到現在也沒多少人知道。這個女的只是一個縮影。在羅素那本印刷量極大的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裡面,除了提到誰誰誰他媽,誰誰誰他妻子或情人之外,真的一個女人都沒有。
大多西方哲學史的教材裡面都是這樣的,不會有任何女性作為主角出現,全都是男人的配角。
然而在美國,女權主義運動很火熱。於是很多哲學史的教材都在改版的時候會加入女性思想家,而且都會提到「我們這個新版的優點就是同樣尊重了女性在哲學思想發展中的作用。」
我自己也是如此,如果不算現在還活著的哲學教授的話,在已故哲學家當中,我除了阿倫特、波伏娃、安斯康姆之外,很難再想起別的名字了。
叔本華《論女人》
男女平等恐怕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概念吧?西方哲學多少年了?所以一般西方哲學裡女人都不是人
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人類的文明史都是由野蠻蒙昧走向人性人文的。如果想探尋西方人對於女性的偏見,可以從他們的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裡去尋找一點蛛絲馬跡。_(:з」∠)_這一點也不女權!
ps:女妖在愛爾蘭神話里是女性的精神,通常被看作是一個死亡的預兆和從另外世界來的使者。bean-sidhe故事以一個仙女這樣的重要人物死亡為開端。在後來的故事裡,女妖的外形能預知死亡。根據傳說:女妖能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形式中。她最常被認為是醜陋的、可怕的但也可以出現在一個美麗的女人身上,如果美麗女人洗掉了衣服上弄髒的血,無論多大年齡都將要死去。雖然並不總是看到,但她的叫聲卻總是被聽見,通常是晚上在樹林里有人快要死了的哀嚎。 對女妖的描述基本上就是原始的西方人對於女性的某些壓迫和恐懼延伸出來的。這正是教育一個懵懂的小女孩如何做好一個女人的「三從四德」的威逼利誘絕佳材料。相應的,對男性的描述因為為保護家園和和開疆拓土的需要,所以不管是哪個民族,都著重把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去往英雄主義和「巨人傳」的方向,這時把原始的童話和信仰編織成一個民族公共認可的美麗神話就顯得尤為重要;(說的不是潛規則,其實潛規則和宗教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ps:Nephilim是在希伯來聖經中提到的偉大人類,在這本書的成因具體提到了。他們也提到在其他聖經和其他一些非標準猶太人的著作中被提到。他們被稱為倒下的人們,因為審視他們的時候人的心會失敗。一些人認為:他們是巨人,當他們倒下來時地面震動著,其他人也倒下了。另一些人認為,他們也許不是歷史人物,但出現了古代的意象也夾雜著質疑的含義。一些觀點又認為,他們是混血子女墮落人間的天使和人類婦女。在希伯來聖經中也提及Nephilims,這些人都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這些在鐵器時代流傳千古的巨人被認為是地球上的隱士。 以上。貌似古希臘人發現娶回家的老婆不是處女的話,有權把老婆帶到娘家門口亂石砸死……另外,貌似中世紀的歐洲人將女人當做財產以及戰利品……甚至是戰爭的直接目的……
魏寧格:惟有當男人產生性慾的時候,女人才能具有實在性和意義。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到女人那裡去,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後來看了安德烈亞斯 莎樂美的回憶錄慢慢了解到 尼采說這話的目的大概是為了撫慰自己曾在莎樂美那裡遭到拒絕而受傷的虛榮心 極端但也尚可理解亞里士多德好像說過「精子如種子女人如土壤,孩子只會遺傳父親特徵」之類的話…我不為這條回答的準確性負責(逃
蘇格拉底---------有些人生來上等,有些人生來下等
哲學家基本上都對女人不待見,女人是歡樂,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但不能說就是歧視,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說你力氣小就是歧視。?
很經典的歷史大事件,獵巫行動,德國巴洛克時期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慘案,「正史」記載迫害的女性就已超過500萬,那個時期的思想狂熱而極端,他們不允許女性有超脫現有思想的可能。
對女性的歧視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尼采。(或許我只知道這麼一個(⊙o⊙))
尼采年輕的時候向一位女性求愛,結果受到了拒絕。從此之後他變的厭惡女性。(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我記得主要是這個)
於是在他的大作中就會出現這類的語句
「去女人那邊嗎,別忘了帶你的鞭子!」
「男人應當訓練來戰爭,女人應當訓練來供戰士娛樂。其餘一概是愚蠢。」
詳情可參見羅素《西方哲學史》。但是尼采這種「藐視」是基於一種對女人恐懼。
其實我就只記得鞭子那句。。。。。。話說尼采這裡面確實有點變態。尼採的文字還是十分優美的,我曾一度痴迷。
補充,魏寧格,看的時候非常憤怒。
所謂歧視不過是缺乏尊重和敬仰機會的冷漠而已。
多的去了,西方哲學提到人時,一直是用man來指代。女性壓根不屬於他們思考的「人」的領域。
誰讓我們的哲學家們一個個都那麼崇拜理性,而厭棄慾望,那麼作為某種程度上更偏於感性的女性,自然變成了一個排斥的對象。這種情況在中世紀基督教統治時期好像更嚴重。
《生存空虛說》第一篇 論女人,叔本華著,封面寫著哲學大師尼采最鍾愛的讀本。
拿一本西方哲學史看吧
你看古代哲學家沒一個女人 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 ? ?ω?? )?而且古代希臘雅典小孩和女人都沒有選舉權
推薦閱讀:
※學哲學專業的人和看哲學著作研究哲學的哲學愛好者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學西方哲學,有什麼比較詳盡和有價值的書單?
※馬克思哲學強調偶然性,主觀能動性,為什麼還要給歷史的發展下一個預言?
※現代西方哲學的出路在哪?
※黑格爾的邏輯學是不是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