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俠小說現在不流行了?

如題


謝邀

原因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第一個原因:武俠小說的巔峰早已經達到了。如同 @基迦所說的一樣

我們細想一下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的武俠小說,金古黃粱溫(主要還是金庸和古龍)。除了這五人呢?說實話,真的沒有了。就算有人寫,有人看,那也是很小眾的。影響力也不足以和這五位齊名。這是為什麼?因為武俠的內核:俠;武俠的外在:武。早就被這五個人寫盡了。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金庸先生。可以說,金庸先生憑一己之力,將武俠推到了文學的最高峰。將武俠,詮釋到了哲學的高度。什麼是俠?俠的本質是什麼?怎麼做才是俠?這一串的問題,金庸先生都想到了,也展示給我們了。俠的兩個極端:郭靖和蕭峰(這兩個人是最明顯的)。郭靖是明顯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蕭峰更高,蕭峰的俠,滲進了骨子裡。不僅僅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天下!更是一種犧牲獻身精神。其他如楊過、韋小寶。又是另一種形式。

楊過是什麼俠?楊過的俠,在於他的「自由」和「思考」。楊過是金庸小說中為數不多有著鮮明性格的人。他沒有像郭靖一樣投身為國為民的事業。這種俠,是隱士的俠。韋小寶也是俠!韋小寶的俠,已經脫下了俠客的外衣。如果說陳近南的死,是金庸對於俠客精神的失望和迷茫。那麼韋小寶就是金庸在俠義精神上新的出路。俠,不再局限於人、身份。

如果說金庸的俠,是人們期望的俠(行俠仗義、鋤強扶弱),那古龍的俠呢?

古龍的俠,是自己!

古龍的俠,沒有什麼為國為民。古龍的俠只有兩個:女人和兄弟

這是把俠看做人在寫。寫出了最貼近俠客內心真實的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麼武呢?

整個武俠武功的體系,其實已經無法走出內功、外家功夫兩個基本了。

從梁羽生的栩栩如生,到金庸的無招勝有招。再到古龍的意境意念。

功夫,早就已經到了極致。

所以,綜上:武俠已經被寫盡了。後人幾乎寫不出新意了。只能在故事上挖掘。但武俠的內核、功夫的敘述,已經走不出這幾個大師劃定的範圍了。

第二個原因:讀者不再需要俠。。。

人們為什麼需要俠?

因為人們需要一個絕對客觀公正的第三方來幫助弱勢的自己。

所以,往往在世道混亂之時,俠客最多,人們也最需要俠客

所以我們看《鹿鼎記》,最後陳近南的死亡、韋小寶的隱退,加上康熙的治理。我們就會明白,在一個太平盛世,俠客就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那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國家。說實話,每天的進步是非常大的。

雖說不平依舊存在,但法律更是我們應該藉助的力量,而不是俠

因為韓非子早就說了:俠以武犯禁

法治國家你應該用法,而不是用武。

另一個原因:現代社會的文化發展太快。

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化作品已經不能僅僅用眼花繚亂來形容了。

這樣的前提下,其他文化作品(網路小說等)很大程度上稀釋了原本的武俠小說的讀眾,導致了讀者數量的下降。

所以

源頭上的乾涸,加上讀者群體的稀釋。

最終導致了武俠小說的「不流行」


作為一個題材類型的潛力被暫時挖盡了而已。

對於讀者來說,讀武俠小說帶來的愉悅感和新鮮感越來越少;對於作者來說,創作新小說的成本越來越高收益越來越低。基本處於邊際效用遞減的狀況。就像一個礦脈暫時被挖盡了,也許深層還有埋藏,但是想挖出來需要大量增加成本,所以買家和賣家都傾向於放棄這片礦,尋找新的礦源。

武俠小說已經出現了太多的精品和高峰,傳統價值觀念和技巧的範疇內很難超越金庸;古龍的新武俠在價值觀和寫作技巧上都做了創新,相比與金庸可以說是開拓了新的境界;溫瑞安的文字更加劍走偏鋒,但在價值觀念上並未有太多進展,因為傳統觀念里武俠是受時代背景舒服的,雖然溫瑞安搞了不少神經病一樣的創新(機關槍,穿越等等),依然無法突破這個局限。古龍也寫過都市背景的武俠小說,但是看著也有些不對味。

現在很多網路小說實際上換一層皮可能就是武俠小說,但是這層皮帶來了很大的自由度和新鮮感,可以融合進去很多東西,因此在市場上更有優勢,同等競爭條件下武俠小說是難以取勝的。這也是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當年我們看的武俠小說都是出版社刊印成書的,現在網路創作門檻極低,靠的是海量和速度,所有人都在求新求變,讀者作者都是,單一類型的小說很難長青。


我從一個寫作者的角度分析一下吧。

寫作傳統武俠小說,比寫仙俠難很多。(其實我不是很同意很多人說的「俠文化」已死的說法,畢竟仙俠作品還是很多的)

就這麼說吧,傳統武俠,雖然有飛檐走壁,有內力有點穴,但總體上,作者仍舊想著把裡面人的功夫限制在一個比較「正常」的體系裡面。也就是說,武俠小說是在俠的基礎上,努力保持現實感的一種小說。

武俠小說里的人輕功再好,也不可能飛,也不能日行千里。

武俠小說里的人功力再深,也不可能長生不老,生老病死都和正常人相似。

所以,傳統武俠是很難寫的。既要寫出一個能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的體系,又不能寫得太誇張,不能寫得太超自然,這對作家的要求是極高的。要寫好武俠小說,作家需要懂得中醫學,人體穴道,古典詩詞,歷史知識,琴棋書畫等大量知識,才能寫得像模像樣。

而仙俠小說則不同,裡面的人可以御劍飛升,可以永葆青春,人物能力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無疑會讓作者創作起來比較輕鬆。

想塑造出人物能力的不同?多加幾個等級就可以。

想讓主角飛速升級?可以隨手設計一種丹藥讓主角找到就行。

所以總的來說,仙俠小說要好創作得多。


我會覺得社會價值觀變了,你沒看古龍那個年代李尋歡的行為最多叫爭議,現在知乎變為渣男成為政治正確(我是小李粉)同理多少淪為知乎渣男的主角人物比如胡斐等等

是的,武俠小說核心的價值取向一直在變,從俠之大者要為國為民到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從為義氣兩肋插刀到誰搶我衣服,我砍他手足,現在傳統武俠里的俠義精神在這個世界吃不開了(也許是90後起,所以實體不行了;而80後是看著這些成長起來的,所以討論的多,在緬懷青春嘛)

尚武是存在的,這麼多奇幻、網遊、黑幫、混混盜墓都是武的部分延伸,只是俠的部分變得更加個性化(偏激,邊緣,中間色,沒有絕對正邪底線的主角)言情化(瑪麗蘇、霸道總裁愛上我、愛情至上、多壞都行只要痴情(看龍嘯雲都那麼多人為其翻案)低齡化(愛權謀,霸道總裁,但筆力腦力實在幼稚)

所以傳統武俠沒落了,不適應社會年輕人了;但武俠變種一直在


謝邀。

大致看了下,說什麼的都有,沒市場了,題材挖掘殆盡了,巔峰過了。

我想了想,似乎都對。

但對我來說,總有點不對味。

我看武俠是什麼時代?初中,對,就是中二病最嚴重的那些年頭。

那時候網文還沒開始流行,手機在我們這幫學生這裡還算是奢侈品。所以小說全靠互相借閱,以及校門口的借書店。

金庸古龍黃易梁羽生溫瑞安。

以一個初中少年的想像力和中二病病情,武俠世界中的快意恩仇,兒女情長,通通滿足了。

那時候白天上課看,晚上開著檯燈裝成在學習也看,不亦樂乎。

而且不存在什麼書荒,只要這幾位作者,文筆劇情都有保證,且幾位先生一個比一個產量高。

你問我懷念那個時代么?懷念。

懷念武俠么?懷念。

可是我們還回的去么?

回不去了。

當玄幻,架空,穿越,龍傲天,漸漸地從網路上刮成一股大風的時候開始,我們和武俠,就都回不去了。

不是武俠不好,也不是網文有多麼多麼好,是少年的心亂了。

我當初沒得選,只能做個好人——哦不,做個借本《金劍鵰翎》《大唐雙龍傳》就滿足的孩子。

現在呢,一本從頭到尾扮豬吃虎,開掛升級,開後宮的爽文和一本規規矩矩甚至還帶點文言的傳統武俠比起來,少年選哪個?

我都忍不住要嘆氣了。

武俠究竟是什麼?

十幾年前,不過是和如今的網文一樣,出連載,賺粉絲,現在時間久了人們提起來帶了情懷的老東西。

只不過恰好有幾位功力深厚的老先生鎮著場子,在華山之巔立著塊金字招牌。

但是再多再偉大的內涵,沒了。

真沒了。

總之對我來說,滿足了我中二的時代,是武俠對我的最大意義。

如今武俠沒落了,我也會溫一壺酒,唏了個噓,嘆一口氣。

情懷這東西,恰到好處很美,過了就糟蹋了。

所以僅此而已了。

當然,我還是要謝謝那些少俠女俠大俠們——至少我最初的人生理想不是成為一個龍傲天。

以上。


謝邀。

古時候少年英雄白衣飄飄,拔劍四顧,口中清嘯:我欲鋤強扶弱,還這世道一片清明!

路人都指指點點:好一個俏後生,年少英雄,以後必為一代大俠。

如今要有少年,額前半抹劉海遮住了左眼,擺開陣勢也是氣勢凌人,面上勘不透喜怒,一臉淡然:諸位,賣我個面子,小麗是我同班同學,放過她吧!

路人也指指點點:中二啊。

所以說,現在這個時代,武俠小說或許有人喜歡,有人憧憬,但不會有人再相信了。


支持一種作品創作的因素,在我看來應該有兩點:一是文學性,有其高度;二是經濟性,能得錢財;二者兼得自然是更好的。而武俠小說現在是二者皆不可得,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支持現有作者寫下去的理由大部分是情懷罷了。

造成現狀的原因我以前在回答里也有提到過,武俠小說始終是寫的武俠,脫不出去。這就是最大的局限。

武俠二字,武是外衣,俠是本質。你問俠字大不大?俠字太大。金庸先生寫大俠,古龍先生寫小俠,從廟堂到江湖,從愛情到人性,都寫遍了,確實是夠大。

可是,俠字小不小呢?俠字又太小。武俠小說始終是通俗文學,俠也只是一個人的俠,一小群人的俠,做不得一個社會的俠。題材寫的再遍,卻寫不透;人物寫的再多,卻失了代表性。題材本身的桎梏使得武俠難出經典,即使偶有精品,能到達的高度也是有限。

金庸先生可以在這個題材上寫出其文學性,成為經典,自然是厲害,可其他的作家又何必來趟這趟渾水呢?

武俠在文學性上到不了高峰,現在在經濟性中也支持不了作者的創作。金古黃梁溫的時候武俠為什麼大熱?因為人們愛看,作者寫武俠有收入。

通俗小說的創作,囿於其本身的文學地位,是不得不考慮一個普通受眾的問題的。能不能夠大賣,就是一個題材火不火的根本原因。人們現在獲得信息,獲得故事,橋段的方式不勝枚舉,「大家都見的多了」。在知乎看到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雷雨公益場中會引發觀眾的大笑?」原因基本是相同的,這些情節都隨處可見,少了新奇性,哪裡來的觀眾買賬呢?

一個題材的自我更新能力強大與否,決定了它能夠獲得市場的時間長短。市場是通俗小說生命力的源泉。

在這兩點下都沒有了生存空間的武俠小說,現在只能是靠著作者的情懷創作,靠著讀者的情懷買單,不流行是自然的。

一點淺見。


二十年前的春晚怎樣?現在的春晚呢?

曾經降服大眾,是因為那時沒太多選擇,社會的發展帶來文化的繁榮,給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領域分化越來越細,其受眾也越來越集中在真正的愛好者之中。


謝邀

曾經的武俠,現在的玄幻,變得不是我們,是事情


首先沒有金古那樣的功力深厚的大家,其次價值觀不再推崇俠義,老人都不敢扶怎麼行俠仗義?


謝邀

就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樣,宋人大多數寫不出超越唐人的詩,就開始寫詞,以下相同。所以,就像現在的人寫不出超越當初那批武俠作家的武俠小說,所以就開始寫別的小說了。而好的武俠小說不再出現使得人們開始轉移目標,看起別的小說。


謝邀

以前看過一個說法,說武俠被稱為成人童話,是因為大俠的破壞力和能量之大,甚至凌駕於帝王之上,所以很多人愛看武俠,然而,人總是不滿足的,於是乎出現了破壞力更大的仙俠~~~那自然就去看仙俠了唄~~~

不知道這個說法對不對~~~


呃…匿名反對最高票答案……

武俠小說的巔峰早已經達到了?

以下文字摘自古龍的雜文:

寫《包法利夫人》的大文豪福樓拜爾曾經誇下一句海口。

他說:「十九世紀後將再無小說。」

因為他覺得所有的故事情節,所有的情感變化,都已被十九世紀的那些偉大作家們寫盡了。

可是他錯了。

他忽略了一點:縱然是同樣的故事情節,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寫出來的小說就是完全不同的。

人類的觀念和看法,本來說在永遠不停的改變,隨著時代改變。

武俠小說寫的雖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嘗不可注入作家自己新的觀念。

因為小說本來就是虛構的。

綜大師所述,武俠同樣是沒有,也不可能寫絕的,

還有很多答案都提到現在換了設定名詞的網文其實還是那一套,這不就說明設定和故事並非制約要素么?

內功設定,故事套路,這些在金庸之前同樣被認為是寫絕了,但是金庸依然能開一個時代的新派武俠,古龍也是看著金庸的書入道的,古龍依然能再次求新求變。

嘛,當然,武俠現在是不流行了,我並非反對武俠不流行的結論,

只是武俠畢竟是通俗文學,即使有些大師用通俗為體載寫了具備相當文學價值的小說,也改變不了題材本身的通俗性,而通俗的口味總是在變的,僅此而已。


據我觀察,都看爽文去了,更能充分滿足自己的YY慾望,主要是,還不需要動腦子。


題主要對比一下社會環境和武俠作品形成的土壤。天下太平時期,流行的,一定不是什麼俠義報國,打抱不平這類的文學作品。天下太平流行的一定是什麼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這類玩意。就算有披武俠外衣的作品,實際上寫得,也是這麼一回事。


簡單翻看了一下之前的評論,融合自己所想小小總結以下兩點:

1.人

所謂人,倆,寫書的和看書的。先說第一個,寫書的人沒有了之前古溫黃金梁等大家的深厚文學積澱以及生活感悟。通過筆頭輸出一些文字首先需要你有足夠的文化積累,才能下筆如有神。文學積累出著作代表首推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所幸都有所涉獵,不敢言透徹,但射鵰三部曲還是翻來覆去讀過幾遍的。金老先生行文背景大都有明確的時間,笑傲江湖除外。在一個確切的歷史環境下寫出社會中的俠義,非厚積薄發不能為。即大環境下寫一個人物,哪怕於歷史影響不大,但融入時代背景,非一朝一夕積累就能寫出的。正如之前一位答友所說,金庸先生80多還出國充電唐史。文字儲備諸如老先生還尚有不足,更不要提現如今大多數坐著文字儲備水平。畢竟真實世界的代入感會讓人有願意讀下去的興趣,而重新創作一個虛構世界也需要參照現實世界改編,就像冰與火之歌,維斯特洛雖然是虛構世界,但其大多文化背景都能在中世紀歐洲找到一些影子。所以,在當今且不能系統深入學習語言文化且不能有效積累,還指望能成為弔書袋甚至寫出好文,在下妄議一句,做夢。當然也有以生活閱歷寫出好文的大家,在這不才首推古龍先生。如果列為看官有意,可去參考下其生平,就能明白古龍先生作品為何多個人情感表達,充斥著傷感。好酒好煙好佳人的古龍在寫作中很多時候把自己寫了進入,如流星蝴蝶劍中的一醉解千愁,天涯明月刀中為情破和欺騙而不能自已………太多的社會閱歷讓古龍把寫武俠小說作為了一個發泄,但結局無不慘勝甚至妥協,一股對現實的無奈。反觀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有豐富如斯的閱歷?即使積累的足夠,又能讓自己不是為了發泄而喪失故事的結構性?難。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總結一句話,沒有時間的積累是出不了好作品,今兒得不到讀者認可,好書就無從談起了。

接著說下讀書的人。前面零零碎碎按了好多,無非想說積累對於寫作而言的重要性。但是,積累對於讀書理解的重要性更為重要。對比現在武俠類小說和過去的大家之作,個人是有悲觀的態度的。現如今浮躁,不切實際,急功近利思想瀰漫社會。現在所流行的武俠仙俠小說,完全為了時下流行口味而顛覆了本身行俠仗義的主旨,更別提各種蘇各種段子。平時接觸這種多了,再看就不再有原本的尿點了。再言之,當一個處於長時間接觸過於淺白世俗數目的人,會再去看更有文字內涵的東西嗎?不會,因為看著費腦,直說就是不適應略為複雜的故事架構和背景。不適應的東西會去強迫自己適應嗎?絕大多數情況不會,除非影響貼身利益。

(猛的一下子沒收住,邏輯混亂了,估計會虎頭蛇尾,望海涵!)

2.社會

上文一筆帶過社會風氣,浮躁和功利無不影響著我們的思維邏輯。在下也多少受到影響,至今無法徹底脫離低級趣味比如空談爆粗。但話說回來,出身平凡意味著很難離不開一些世俗化的東西,後天努力也是重要願意。不扯廢話,回歸正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就導致了大量的速成思想,抄襲作弊漫天飛舞連寫文章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何談佳作與發展?更有甚者連改寫都懶得改,直接套用,怎麼能出好作品?簡單說說3本書,估計90後尤其是喜歡網文的男生大都讀過,並奉被一些網友為神文必讀。星辰變,誅仙和罪惡之城。這三本書都有一個共通的模式,那就是小人物成大事且結局歡樂完美復仇。究其根源,這都是其作者成名作,且真的用心去寫了,寫的量很多。第一個吃螃蟹的,還是用心吃的,居然吃的法子還很多。相比以前文化素養較低的我們,渴求新鮮題材的我們,怎麼你不說是一種巨大誘惑?於是乎好評如潮。但回過頭來,其後續作品又如何?一個模式吃透了,就沒有其他發展了,一直套著一個模子走下去,怎麼能出更好的作品?反觀其他大家,繼續用金庸先生舉例,寫了不同的俠客,有郭靖類魯鈍努力的,楊過類天資卓越的,也有韋小寶的小人得志。塑造鮮明的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總能讓人在俠義主題之下耳目一新。再回來說例子3本書,幾乎同樣的刻苦努力,同樣的好運連連,除此之外又有什麼讓你深刻記憶的東西?竊以為辜鴻銘老先生言之有理,文言文通了白話文自然通,就如同拉丁文通了英文也水到渠成。要在足夠的文字積累下才能寫出面向大眾的好文章,厚積薄發永遠不錯。不才誅仙閑暇解悶看的不少,情節不多說,單說文筆,一個"天地不仁萬物為芻狗"萬能銜接句,情節氣氛烘托到定點也只能"仰天,長嘯"這等直白的不能更多的表述。雖然很多爽文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樂趣和一時快感,但你還會去反覆研讀?會去和旁人認真討論品味?不會,因為文章深度不到。為什麼不到?作者文化沉澱暫不足以支持筆下出真正的大作。那為什麼這麼多人讀這麼多人推薦?因為我們水平低,平時只願意欣賞白到掉渣的文筆和劇情,還懶得提升自己就隨波逐流,世俗到底。又有人會問,答題人這麼有志氣怎麼不去讀大作反而會在這裡啰嗦?答曰,閑的蛋疼。

以上淺薄言論均屬個人觀點,初次答題,望輕噴!在此多謝諸位看官賞眼看我手打1.5小時的胡謅文!


這麼說吧 。俠不在 ,王霸在 不過呢網路小說里的俠 不是犧牲自己 為國為民 ,而是犧牲他人為國為民 。不過呢我覺得二共喜歡的肯定是前一種俠 ,百姓人民群眾喜歡也是前一種 。看拍的電視劇 就知道了。而後一種 就是屬於直接把自己當成真小人 。但我看了那麼多年覺得 就是一偽君子 。所以中二依然要拯救世界 ,不過矛盾的是 中二卻當算當最終boss 。還是最無恥的boss 。徐公子的書還有俠再吧


俠的精神不再被時代傳頌


只是因為這是一個沒有大師的平庸年代吧


現在修真的小說動不動就打破幾個地球了武功高有什麼用滿足不了yy需求啊


推薦閱讀:

怎麼看金庸小說中的「渾人」形象?
為什麼武俠小說總說「左腳在右腳上一踩,輕飄飄翻起丈余高」,難道作者都不學物理的么?
如何才能打敗張無忌?
用中國武俠小說的形式來描寫美漫超級英雄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呢?

TAG:小說 | 武俠 | 武俠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