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好喝嗎?

我沒有辦法喝白酒,一點都不能喝。多少錢的白酒我都喝過、多少年的白酒我都喝過。都不能接受,真的難喝!真的難喝!!!!!!!!!!!!!!!

我就一直納悶兒,『喝點小酒』這樣的話是怎麼說出口的,又沖又辣的白酒,貴一點的不沖也辣,怎麼能叫喝點小酒呢?

前兩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提到『古代的士大夫喝的其實是黃酒』,我沒喝過黃酒。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想問問,和白酒相比,黃酒能喝嗎?能咽下去嗎?


謝 @藺佳 邀。這個問題在我關注列表裡很久了,但是遲遲沒有下筆,因為黃酒的複雜度相較於葡萄酒或威士忌來說,一點都不遜色。雖然黃酒的歷史在中華文明中已流傳了數千年,但距離我們真正地去認識黃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既然現如今葡萄酒清酒啤酒雞尾酒我都講過一圈了,那也是時候稍微聊一聊黃酒了。

一、黃酒的歷史

相較於外來的啤酒或後期才發展起來的白酒,黃酒的釀造技術實際是更早出現在中國的。與擁有果糖,天然能夠發酵成酒精的果實酒不同,需要首先進行糖化作用而後才能發酵的糧食酒在賈湖遺址的出現,才真正標誌了人類歷史進入了釀酒時代。

圖為Dogfish Head角鯊頭根據化學分析重現的Chateau Jiahu,有興趣可買來一試。

黃酒與啤酒同為糧食酒,但和啤酒之後湮沒在中華文明長河中直到再次由歐洲傳入不同,黃酒的釀造技術卻被完整地繼承並發揚了,其特有的雙邊發酵的技術和酒麴的製作,在19世紀傳入西方後甚至奠定了酒精和酶製劑的工業基礎。而自彌生時代起日本便有的『口嚼酒』,也終於在獲得了自大唐傳來的釀酒技術後,進入了奈良時代的清酒高速發展期。

什麼JK巫女口嚼酒,想多了,不存在的~

在《天工開物》等歷史著作中,『酒』一詞甚至專指黃酒。『酒』與其他酒精飲料如早已失傳的『醴』或目前大行其道的『日本酒』最大的不同點即在於使用了麥曲(醴由櫱釀製,日本酒由麴Koji釀製)。其中《禮記》中記載的『仲冬之月、乃命大酉、秫稻必齊、曲孽必時、湛炙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酉監之、毋有差忒』非常詳盡地介紹了當時的釀酒要點。

而到了南宋由於避金遷都至杭州後,大量北人南遷,隨之而來的還有制曲及釀酒技術。同時得益於更佳的水質,終於出現了歷代黃酒技術的集大成者:紹興酒。使用糯米為原料,加上鑒湖水並結合長期實踐的經驗,紹興酒早已成為黃酒最傑出的代表,而之後的黃酒產業直至今日也基本集中在紹興鑒湖沿岸。

這樣的局面一直維持到了元朝。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黃酒那麼小清新的口感顯然不會是他們喜好的風格。於是蒙古人從阿拉伯引入了蒸餾技術,並廣泛應用於釀酒上,這才有了中國的白酒產業。

所以說白酒人長期所拜的杜康……大約是只喝過黃酒的。各種青梅煮酒或流觴曲水的故事,喝得也都是黃酒。至於喝完三碗不過崗後還能打死老虎的武松,你猜如果喝的是白酒,武松到底是不是俄羅斯來的?

但根據明清小說如《紅樓夢》、《鏡花緣》等描述,在上層社會飲用黃酒仍佔據主導地位。無論是北京還是廣州,紹興酒都少不了一席之地。著名美食家唐魯孫就在《談酒》中描述過民國時期北平對紹興酒的追捧:

  紹酒在產地做酒胚子的時候,就分成京庄廣庄,京庄銷北平,廣庄銷廣州,兩處一富一貴,全是路途遙遠,舟車輾轉,搖來幌去的。紹酒最怕動蕩,搖幌的太厲害,酒就混濁變酸。所以運銷京庄廣庄的酒,都是精工特製,不容易變質的酒中極品。

  早年仕宦人家,只要是嗜好杯中物,差不多家裡都存著幾罈子佳釀。平常請客全是釀酒庄送酒來喝。遇到請的客人有真正會品酒的酒友時,合計一下人數銷酒量,夠上這一餐能把一壇酒喝光的時候,才捨得開整罈子酒來待客。因為如果一頓喝不光,剩下的酒一隔夜,酒一發酸,糟香盡失,就全糟蹋啦。紹酒還有一樣,最怕太陽曬,太陽曬過的酒,自然溫度增高,不但加速變酸,而且顏色加重。您到上海的高長興,北平的長盛、同寶泰之類的大酒店去看,柜上窖里一罈子一罈子都泥頭固封的酒瓶裝的太雕花雕,全是現裝現賣,很少有老早裝瓶,等主顧上門的。

反觀現在黃酒卻大多只用作料理,恐怕是當時人怎麼也想不到的。那這種轉變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1937年吶,鬼子進了村…長期戰亂導致的交通阻塞,終於切斷這延續已久的歷史進程。所以說黃酒的現狀,都tm怪日本人!

二、黃酒的風格與工藝

黃酒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按照原料、風格、工藝等。但其中最為主流也廣為人知的分類方式是按照糖度,分為四個等級:

1. 元紅,干型,含糖量低於15g/L,在浙江省以外非常少見。

2. 加飯,半干型,含糖量15-40g/L,因為其裝壇時在壇口會有特殊花紋所以又稱花雕。大約是市場上最主流的黃酒了。

3.善釀,半甜型,含糖量40-100g/L,由著名酒廠沈永和酒坊的第五代傳人沈酉山在1890年首創,以元紅酒代替水進行二次發酵。隨著酒液中酒精度的提高,酵母無法繼續工作,因此停止發酵,得以保留更多糖分。

4.香雪,甜型,含糖量高於100g/L,由周雲集信記酒坊釀酒師吳阿惠在1912年首創,相對於善釀用酒精度較低的元紅代替水,這位師傅比較直接,用糟燒白酒上……做法可能有點類似於法國加強酒中的Vin de Liquour,基本把米中的糖分全保留在酒里了,所以會相當齁甜。

古越龍山有出一個名為『風味四品』的品鑒套裝,一次能喝到四種不同風格。至於好不好喝,=w=

順帶一提,女兒紅和狀元紅基本是花雕,紹興的這個習俗因為江湖傳說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故事。唯獨有一點,這一缸酒是不埋在地下的,黃酒通常在缸中保存時還保留有活性,如果埋入地下會快速因為缺氧而酸化。所以知乎上某個號稱自己沒滿18就把家裡那缸女兒紅挖出來自己喝了的就顯得十分有趣了,不負『與大家分享你剛編的故事』之名。

黃酒釀造的整體工藝比較複雜,畢竟中間經歷了2000多年的發展,大量創新和機械的使用使得流程和產能都與過去手工制酒階段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幾大黃酒廠商的主流產品都是機制黃酒,價格集中在20~30元/斤,性價比相當高。這其中研發能力最強的當屬古越龍山,建立了許多實驗室,為黃酒的產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而手工酒則完全是另一種產品。正如幾十年間精釀啤酒從小眾走向大眾,終於在今日成功地席捲全球一般,手工的精釀黃酒現在也漸漸開始起勢。

圖為塔牌酒廠所存放原漿酒,酒液在缸內陳年,仍處於活性狀態

傳統的黃酒製法流程包括浸米——蒸飯——落缸——開耙——後發酵——壓榨——煎酒——灌裝等流程,大部分步驟按照既定流程與機制黃酒差異並不大,但根據釀酒師個人經驗調整,而個人經驗是個玄之又玄的東西,好的釀酒師幾乎在每一步都可以有所創新或改變,這就造成了手工精釀黃酒的千差萬別。

三、飲用方式

講到飲用方式,便不得不提對目前黃酒產業影響甚廣的台灣埔里黃酒了。當年浙江奉化人空一格蔣委員長去到台灣後,苦於無酒可飲,便也在台灣建了個黃酒廠用於生產『紹興酒』。但是對釀造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發酵需要一個穩定的低溫環境,不論是葡萄酒、啤酒、清酒(吟釀即意為低溫發酵)都不例外。而台灣位處熱帶,在上世紀50年代並無太好條件能保證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因此出產的黃酒品質普遍不高。相傳加入薑絲話梅溫煮後飲用的習慣也是因此而來,再加上傳統養生理念包裝,現今已成為了約定俗成的黃酒飲用方式。

然而真正優質的紹興酒,並不需要加熱,甚至冰飲更好。用上好的白葡萄酒杯,倒入一些冰鎮過的黃酒,慢慢搖晃將香氣散發後細細品味,又未嘗不是一件樂事。近年經過大量清酒知識的科普,已經有許多人接受冰飲吟釀大吟釀了,隨著高檔手工精釀黃酒的出現,大家也要試著改變飲用習慣。

國際著名杯具廠商Riedel就為清酒專門打造了一款酒杯,而另一家廠商ChefSommelier也有類似產品,並且加上了能持續保溫的底座。

冰飲的個中原理我曾在小林立直:是不是越高級的清酒越適合冰飲?原因是什麼?中有回答過,在此順便再重複一下:

簡單地說,控制溫度的高低本質上更接近於一種和芳香類物質的博弈。溫度低,則酯類芳香物質可能散發較慢,而無法有足夠的香氣散發;溫度高,則醇類酒精物質可能散發過快,而蓋住其他的香氣。那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說妥協,就是把控溫度的目標。

另一個同樣非常值得討論的飲用場景則是配餐,尤其對於我等(我可能得加個前字233)侍酒師來說。相較葡萄酒和啤酒,黃酒中擁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特質,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鮮味。鮮味主要由氨基酸提供,黃酒中所含的氨基酸量大約是同等葡萄酒的6~10倍,不光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同時使得它的配餐理論在五味的維度上又多出一維,天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具體到食物上來說,富含鮮味的海鮮、菌菇等食材,都和黃酒能夠容易地搭配起來。黃酒中第二種獨特的風味是氧化帶來的堅果和蜂蜜味,這類特質適合與擁有較多油脂的菜肴搭配,比如一些油鹽較重的中餐,與黃酒的咸鮮味相結合可以出現意想不到的美味口感,同時減輕口中的油膩感。 參考同為米酒的清酒與日本料理的搭配,黃酒的表現應該也值得期待;而在西餐中,鵝肝、烤鱸魚等搭配酒體相信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和其他許多日常飲用的酒類相比,黃酒的配餐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和發展潛力,不局限於已有的搭配,勇於去做更多的去嘗試,在不久的將來,黃酒也會成為餐桌上的絕好伴侶。

四、黃酒的創新與新趨勢

在90年代時,古越龍山和金楓酒業率先推出了『年份酒』和『改良型黃酒』,也成功將『X年陳』與『和酒』等新概念和產品打入了市場。但進入新世紀後,黃酒的發展卻放緩了下來,再無更多實質性的創新。與此同時的日本清酒卻成功弘揚了『吟釀』『大吟釀』風格,甚至釀造出許多『幻の酒』,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直至打入世界最大葡萄酒教育機構WSET,單獨為清酒開發課程。

在經歷了不斷以提升產量為目標的機制黃酒發展階段後,提升品質成為了當下的主要目標。這時手工精釀黃酒便應運而生了,相較於缺乏機動性、產量巨大、品質穩定的機制黃酒,手工黃酒的出酒率低,品控也很難保證,對釀酒師的技藝要求也更高。然而雖然整體下限可能有所降低,但是上限和創新性也大大提升了。

舉例來說,以出口為導向的手工黃酒品牌塔牌,即在『非遺』繼承人王阿牛大師的帶領下,釀出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好酒,也將手工黃酒技藝成功再現發揚了。

圖右

下面想仔細講講黃酒的創新……然而最創新的酒是我參與的項目,所以這裡只能硬廣了(趴

不想看廣告的歡迎先點個贊再右上角=w=

----------------------------------------------------有廣告嫌疑的分割線-------------------------------------------------

這兩天我在知乎新的功能想法下,跟風開了一個轉發抽獎的塔牌作品『良宵』,即為一款質量極高的手工精釀黃酒,並且我也有參與此項目的運營,融入了許多個人的想法。對於黃酒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它不夠現代化與年輕化,卻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結合了我個人對葡萄酒、清酒、精釀啤酒等酒種的經驗和塔牌酒廠王阿牛大師的弟子一級釀酒師章生榮師傅的技術,『良宵』這個類似威士忌IB(獨立裝瓶)的概念產品終於正式登場了。

2012年冬至手工原漿黃酒『良宵』

首先在這個產品中融合的是一個單一年份概念,傳統上年份酒主要是針對葡萄酒等重視原料的酒種,但這裡的年份同樣重要。這是針對『X年陳』而言,因為黃酒陳年中,『X年陳』實際是一種調和後取平均年份的陳年數字,這樣可以保證品質穩定,但也喪失了每一年的獨特性。黃酒雖為糧食酒,但是因為發酵時的溫度與釀酒師每年的操作手法,同樣存在差異,而2012年因為冬至投料時節的低溫,成為了近年來品質最出色的一年,章生榮師傅的原漿酒也在該年份塔牌所有原液的盲品中榮獲冠軍。單一釀酒師的無調和原漿酒,也保證了酒的原汁原味,不會與大廠貨風格雷同。

而後要講的是精白度,在日語中又稱精米步合。釀酒米(酒造好適米)中,外層有部分脂肪和蛋白質,而澱粉主要集中在中心部分,中間最為疏鬆最易於糖化發酵的稱為心白。釀酒過程中,只有澱粉能夠參與釀造轉化為酒精,而脂肪與蛋白質都會給酒帶來雜味,影響最終成品的品質。所以,對原料進行磨米成為了提高米酒質量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清酒的等級制定中,精米步合佔有絕對地位,如我們熟悉的本釀造為70%,吟釀60%,大吟釀50%,還有獺祭二割三分(23%),光明(1%)這樣更進一步甚至瘋狂的產品出現。此次『良宵』的精白度為70%,相對於市面上大部分還沒有開始進行這一工序的產品,『良宵』已經走在了最前沿。

另外『良宵』的釀造方式中去除了傳統黃酒釀酒工藝中的人工添加焦糖色,焦糖色可以增加酒的酒體,提供出一種渾厚的口感,還會增加酒的甜度,掩蓋許多缺陷。去除焦糖色後,黃酒的顏色會更為通透,整體風格也更清爽優雅,但對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僅有少數酒廠開始了這種復古嘗試,『良宵』也是最早的一批。

包裝上,按照 @陳振宇 觀雲的介紹說,內在的改變發生了,外在也必然發生變化。『良宵』採用的是375ml的葡萄酒瓶和雪莉波特酒採用的葡萄牙T型塞,並按照清酒的習慣加以裝飾。論顏值我們是認真的~

純飲之外,『雞尾酒』也是黃酒之前從未踏足的新領域。在9月的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調酒節Bar Show上『良宵』也以獨立品牌商參展,並吸引了全場最廣泛的目光。Barules的知名調酒師Sam更是在Bar Show上開了以『東方元素在雞尾酒中的應用』為題的講座,以黃酒為基酒,調製出了許多有趣的新配方。

左為Sam Guan,中為Martina Brezňanová

上海的幾家知名雞尾酒吧如Barules(一夜春宵)、Mingo(鑒湖之水)、Genesis(黃梅調)等,都已經有了『良宵』黃酒為基酒的雞尾酒,調酒師們也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調出了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以上括弧內的即為作品名,去酒吧都能夠喝到。

Barules調酒師Mike Zeng作品一夜春宵One Night Spring

隨著黃酒產業的不斷發展革新,像『良宵』這樣具有革命性的產品應該也會不斷出現,品質也能得到不斷提升。大部分黃酒可能現在還不夠好喝,但是在將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好喝的黃酒逐漸湧現。

也歡迎大家繼續轉發我的想法抽獎活動。另外想直接購買嘗試『良宵』的請戳https://h5.youzan.com/v2/goods/1yl8f8yybtic4。

最後感謝@阿九的松鼠代言~


紹興人怒答!

黃酒當然能喝,能咽下去,而且~非常好喝!

你知道嗎?黃酒不僅可以直接喝,還可以作料酒,是家庭主婦在烹飪中的得力助手。

紹興人家裡常備黃酒,一般選用的是「加飯酒」,倒不是為了平常小酌,而是因為,做菜必不可少。特別是作為魚米之鄉,各種水產海鮮是餐桌常客,烹飪的時候加一些黃酒,嘖嘖,不僅去腥,而且還能增加菜肴的香氣~

(為了避嫌我可是把其他瓶子轉了個面的!)

除了做熟菜,料酒還可以醉各種的新鮮食材~《舌尖上的中國》,有講到上海的醉蟹。其實紹興也有,不過我們一般都是拿白玉蟹來做醉蟹。另外還有醉蝦啦醉魚啦,統統都有!聽老人們講,從前水質好,剛撈上來的河蝦,用井水沖洗一下,盛在碗里,倒上一些黃酒,等蝦「醉」了,就直接當下酒菜吃了。不過現在水質越來越不行,吃新鮮醉蝦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這個就是醉好的白玉蟹。白玉蟹個頭兒很小)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這是醉好的泥螺,不過我們一般叫做「吐鐵」。我姨父特別特別愛吃這個。有時候親戚一起吃飯,看見他端著一碗熱飯,嗦一口吐鐵,能扒拉好大一口飯,就眼饞得不得了。但其實我自己家是很少吃這個的,因為媽媽腸胃不好。)

哈哈,除了醉各種水產,黃酒也可以像其他酒類用來泡東西。舉個栗子,上虞盛產楊梅,到了楊梅旺年,市場啦超市啦街邊小攤都在賤賣,於是乎就買一兩筐帶回家,吃不完就用黃酒浸泡著,用密封罐儲存好,一兩個月以後拿出來吃。和燒酒楊梅不同,黃酒浸的楊梅帶了特有的微甜,連不敢喝酒的饞孩子們都特別愛吃!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這個就是酒浸楊梅~我家裡以前也泡過,裝在大玻璃瓶中,確實很漂亮)

說到正經喝酒,黃酒最配的還是冬天。過年了,散在四海的親友們又聚在一起,圍著大圓桌吃飯。桌上一定有一把小鐵壺,盛著剛熱好的黃酒。黃酒暖暖的,呷一口,吃一筷這家主婦的拿手菜,大家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黃酒性溫,可以活血祛寒,因此在秋季,成了大閘蟹(寒性)的好拍檔。所以,每次看《紅樓夢》,見林妹妹吃了點螃蟹,心口微微發疼,說出「須要熱熱的喝口燒酒」這樣的話,我心裡是拒絕的~

黃酒後勁很足,所以對酒量一般的人來說,一次不要喝太多,以不超過一碗為宜。另外,紹興人在酒桌上,會經常勸菜,尤其是對那些不善飲酒的人。確實,喝黃酒的時候多吃些菜,酒勁要來得溫和些。細想想,恐怕「溫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孔乙己,酒量是過人的好吧?

想到再補充~

————————————————

評論區說好的給酒罈圖,但是問了農村的舅舅家,嗚嗚嗚,本來儲存酒罈的柴房今年拆掉了,所以提供不了地道的圖片,放一張網路的,並不是廣告,侵刪

類似右邊這樣的罈子。當然現在酒瓶越來越精細高檔,青花瓷類的酒瓶也有。裝這些容器李的酒,味道葯醇厚得多,才是拿來上酒桌的。


喝酒,最好的設定是雪夜裡提一簍秋天漏網的螃蟹,溫一壺花雕。燈光要暗而暖,座位要寬而軟,同飲的人要熟到能胡說八道參野狐禪,夜深酒酣,窗外一層薄雪泛光,筷子在碗沿上敲敲節拍唱唱歌,掃掃蟹殼抵足而眠。

可惜作為一個南方人不曾經歷過一個雪夜,而黃酒也實在太不香艷,平常提起它,不是做菜,就是禦寒,抑或暖胃,實用為上,風月無關。

那你應該試試咸亨酒店裡的太雕,比花雕滋味厚重,甜而不媚,仁厚,似煎得濃稠的湯藥,治寒冷,治煩悶,治仕途不暢,治兩地相思,治百病。

好黃酒像傳統江南文人,李漁呀,袁枚呀,想像中大概是貌不驚人的,有才情也有點流氓作派,不能做倚馬仗劍的英雄,卻有江湖隱俠的自在不羈,非常的饞,非常的可愛,因此也別樣的家常。

很多時候酒的屬性決定了劇情,江湖好漢一定要大壇白酒大塊牛肉,孔乙己一定是小盅黃酒數著茴香豆,古惑仔一定是隨手砸了啤酒瓶火拚。白酒鋒利,黃酒是鈍刀子。紅酒是妖嬈胭脂,黃酒是蓬門碧玉。不知道從前的綠蟻又是怎麼個綠法,"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哪天能集齊酒的顏色,造一個浮醉世界多好。


甜中帶酸 略澀 餘味有糧食的芳香。

不像啤酒脹肚,白酒醉人。

價格低廉,順便一說黃酒的口感和質量與年份關係不大。

工藝簡單成本低,喝的人少基本上買不到假酒。

以黃酒製成的藥酒沒喝過,光看廣告詞就覺得要補出鼻血了。

其中北方的黃酒算是青島產的即墨老酒,口感香氣甜度都太高,喝不慣。

最重要的是

喝黃酒最容易達到微醺的效果,盡興而且不傷身,四肢軟綿綿的,看周圍的一切都在晃來晃去,聽到的一切嘈雜都像是歡笑,開心的像個傻逼,滾去床上睡一覺,又是美好的一天~


黃酒這種即能冷飲又能溫飲,既可以甜也可以不甜,既可以配牛肉又可以吃火鍋的酒,價格又非常親民的酒為什麼就許多人不知道。

黃酒適合男女尋常對酌,啤酒脹肚子,白酒考酒量,紅酒要看菜,黃酒稍微有點酒量的都可以分喝一瓶,配什麼菜都很自然,喝下去體力還在,對方又能變的更好看。。。

喝柔和的酒,睡硬朗的男人。讓你事前感覺到慢慢滿足的沉淪,事後感受到後勁淺淺的圍繞,就像想睡你的我一樣。

(請古越龍山塔牌石庫門公關自動送酒過來。。。)


初飲黃酒在杭州,西子湖畔,金秋肥蟹,女兒紅。初一入口,口感綿柔,但頗有酸度,彼時的我尚無法欣賞這種口感,隧要求換啤酒,現在想想也是暴殄天物……

第二次喝黃酒在南京,已是初冬,寒風初起,頗有涼意。約一好友,下廚燉一鍋羊肉,炒一盤花生。那時應酬較多,厭倦了洋白紅啤,於是買了兩瓶石庫門,加了薑絲,枸杞,冰糖煮沸,盛出置於熱水盆中溫著。一口羊肉,一顆花生,一口黃酒,任熱氣在窗戶的玻璃上凝出水霧。始覺黃酒的醇厚綿長。。

第三次喝黃酒在紹興,初春時節,出差。當地兄弟熱情好客,陳年老酒更覺香醇,不知不覺就喝多了。等到發覺,為時已晚,徹底斷片。。此後半月有餘,聞酒色變!黃酒雖好,切不可貪杯

再後來,喝酒就過了拼酒的階段,喝的更隨意,也更自在。越來越喜歡黃酒入口的綿柔,飲後的暖意和微醺時的感覺……

又是一年秋風起,蟹兒肥時黃酒香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先上結論:好喝。

北方人多喝白酒,對於黃酒,一直等同於料酒般的存在。

二十多年來,我從不覺得黃酒好喝,更不覺得它是美酒。

直到去年,我因為工作原因到訪位於浙江紹興的中國黃酒博物館

才發現,黃酒實在是太TM好喝了!

完全顛覆了此前我對黃酒的印象。

從此深迷其中,不能自拔。

有圖為證。右一為中國紹興黃酒集團的董事長傅建偉,也是我此行的講解。

(本文所有圖片均為我在中國黃酒博物館所攝)

關於黃酒,下面給大家分享點乾貨

1.黃酒怎麼分類?

與葡萄酒一樣,黃酒按照甜度可以分為干、半干、半甜、甜四種類型。

與這四個甜度等級相對應的紹興黃酒分別叫:元紅、加飯、善釀、香雪

光聽名字是不是就逼格滿滿!

然而,對於沒喝過黃酒的人來說,光看名字,完全不知道該喝哪一種啊。

下面就解決這個問題。

2.第一次喝黃酒,應該嘗試哪一種?

我們平時常喝的葡萄酒類型,一般是干紅。

與之類似,我們平時常見的黃酒,一般是元紅。

干紅和元紅,都是干型,也就是甜度最低的那一種。

可是朋友們啊,你們想想你們人生中第一次,記住是第一次,嘗到干紅的時候。

是不是舌頭被酸了一下?

心裡是不是覺得,干紅原來是這個味道啊,好像不怎麼好喝啊。

遠沒有甜甜的貴腐酒、冰酒這些類型的葡萄酒好喝。

這是因為干紅的含糖量很低,初入口時舌頭並不那麼喜歡。

當你漸漸多喝了幾次之後,才能慢慢體會到干紅的美好。

黃酒也是一樣的,沒怎麼習慣它之前,你並不能感受到元紅和加飯的美味。

所以,對於準備初嘗黃酒的人,我建議先從善釀開始嘗試。

善釀半甜型黃酒的代表,是以貯存1至3年的陳年元紅酒代替水,釀製而成,也就是以酒釀酒,因而酒味也更醇香濃郁。

與善釀相比,香雪雖然甜度更高,但是酒精度也高了,不適合初嘗者。

如果你是第一次喝黃酒,相信我,先給自己倒一杯善釀

3.上面說了這麼多,怎麼沒提到花雕酒?

其實花雕加飯的一類。

只不過加了兩個條件

一個是封裝它的泥壇雕繪有彩圖。就像下面這樣。

雕花的罈子盛裝的加飯酒,就是花雕

那第二個條件呢?

第二個條件其實是相對的。

費了這麼大勁兒雕了個罈子,裡面裝的肯定不能是次酒,一般都會是陳年酒。

這就是第二個條件。

所以,花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用雕花罈子裝的品質好的加飯酒

也就是說,古裝片里隨便拿個土罈子說是花雕,其實都不能算是花雕……

黃酒應該溫著喝還是涼著喝?黃酒是怎麼釀製的?

除了紹興黃酒,還有別的黃酒么?應該怎麼挑選黃酒?

後續的分享,慢慢更新,看你們點贊嘍~


黃酒,主要喝過兩種,一種是紹興黃酒,一種是即墨黃酒。

兩種酒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從釀造材料上說,紹興黃酒主要為水,小麥,糯米。即墨黃酒主要為水,小麥,黍米。紹興黃酒較即墨黃酒性偏涼,即墨黃酒性偏熱。

從口感上說,黃酒都有一種酸味。紹興黃酒的酸性要偏大。

從季節上說,個人偏愛夏天和紹興,冬天喝即墨。喝黃酒之前總要燙一下,我家喝黃酒一般是煮,紹興黃酒煮的時候放點烏梅,陳皮,冰糖。煮完冷卻後加點冰塊。冰涼酸爽。即墨黃酒煮的時候一般加大棗生薑枸杞,加紅糖。煮完後趁熱喝,黃酒度數不大,老少咸宜,尤其是過年時候,煮上一壺黃酒,更有年味了。

從入葯上說,更常用即墨老酒,尤其是一些虛寒性疾病,多用黃酒來溫通經脈。

黃酒整體上口感偏甜,煮酒時加上點佐料,還是很不錯的。

祖傳三代酒量不行,老媽算是家裡的酒量擔當,冬日的中午,煮上一壺黃酒,我和老爸一人二兩,喝完便呼呼的睡去,剩下的黃酒和收拾飯桌的活便都由老媽承包了。


喜歡一個紹興的姑娘,習慣把和紹興有關的內容都看一遍。不過這輩子不知能不能見她一面


好喝啊!

桂花開時,肥蟹一盤,黃酒一壺,陳醋一碟,嘖嘖嘖。

待到入冬,一家子人聚餐,把話梅扔進酒里一起煮了,酒味裡帶著點酸甜,簡直絕配

曾經被外公在酒席上匡了三大杯梅子酒,回來倒頭就睡,第二天起來覺得整個人都香噴噴噠^ω^


黃酒在新石器時代就存在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之一。一般正常的黃酒有柔和、愉快、優雅的香氣,口味有種甜辣的感覺。酒精度較低,一般十來度,但是喝多了的感覺比任何一種酒都來的厲害!

由於黃酒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所以種類繁多,主要分為傳統型、清爽型以及特型黃酒三種。類似於葡萄酒,它也按照含糖量分為干型黃酒、半干型黃酒、半甜型黃酒、甜型黃酒以及濃甜黃酒,所以你可以按照你的口味挑選適合你的那款。


冬天的時候,買一個小錫壺架在煤氣灶上燒黃酒,加上薑絲和紅糖。

味甘而醇,一小碗下去微醺。

余華小說里,嘉興人許三觀每次賣完血都會去店裡吃頓飯補補身體: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

而同樣是浙北人的我爸爸,過年時也必要和我喝一壺,南方寒風,渾身緊繃,一杯下肚舒暢無比。真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美滋滋。


作為一個老家在江浙的湖北武漢妹紙。。。。

我知道的黃酒有兩種,請認真區別這兩種,雖然都叫黃酒,但是完完全全是兩個品種

【A】一種是江浙一帶的紹興黃酒那個種類,個人感覺就是

1.這不就是做菜用的料酒嗎。。

2.很醇厚的口感,比水喝起來,入喉的時候有點稠稠的感覺OTZ我也說不太准

3.辣口,雖然沒白酒那麼刺激那麼辣,但是也不太能接受。

4.貌似一般喝白酒的人比較能欣賞這類口感,還能評出好壞。

5.別人送過一瓶據說很貴的很高級的黃酒,喝起來雖然有點點甜,有姜味,有辣味,醇厚的讓我懷疑喝進去了一口芡汁,不太能欣賞這種口味

【B】另一種是湖北的房縣黃酒這個種類,不能更好喝!!!!

我已經到有點點上癮的程度了O(∩_∩)O哈哈~

1.房縣黃酒、咸寧黃酒、襄陽黃酒、大別山黃酒等等各種湖北黃酒之間是有些微區別的,有的比較甜,有的酒味比較重,有的帶點氣有的不帶氣。但是總結起來大體上都是類似米酒,但是比米酒更濃一些。具體哪種更好喝,因人而異吧。

2.喝起來甜甜的,似乎度數不高,但是一不小心就喝暈了。

3.在淘寶上買過各種,以及在各種餐館喝過,目前個人最愛的是武漢萬松園老街燒烤自家釀的,感覺他們家黃酒比燒烤更吸引我(real不是廣告~~~),甜度剛好酒味也剛好,每去必喝(昨天和另一個妹子去吃燒烤,喝了一罐,喝完兩個人就開始暈。今天還覺得有點醉),冰的比熱的好喝20倍。在我的記憶中顏色是淡黃的(圖片來自大眾點評,侵刪)不造為什麼大眾裡面的圖片是白色的。。。

4.去大別山玩的時候喝過大別山黃酒,大桶裝(5L裝),感覺酒味比較淡,比較甜,50一桶,度數略低,有點類似糖水,不是太愛(沒有wuli老街的黃酒好喝),不過當飲料喝還不錯,我一個人能喝半桶沒什麼醉的感覺。顏色淡黃透明(圖片來自淘寶,侵刪)

5.喝過襄陽牛肉麵的店裡賣的襄陽黃酒,顏色發白,口感略帶氣泡(圖片來自淘寶,侵刪)

6.在淘寶買的湖北黃酒似乎比店裡喝的酒味重很多,夏天溫度高的時候買很容易買到發酸的

And 歡迎來武漢喝黃酒~~~~


武漢有房縣黃酒,口感偏甜,可以試試


黃酒,既熟悉又陌生。它就是飯桌上長輩們愛喝的那種傳統酒,它是如此貼近我們的日常以至於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關於它,個人有個人的說法。你已經有的關於黃酒的常識,是否真的恰當解讀了這種悠久古老的酒飲呢?請往下讀。

1.黃酒是南方人喝的,國酒白酒是北方人喝的?

其實歷史上黃酒統治中國版圖的時間遠長於白酒。商周時期,酒麴式發酵法已經被發明,黃酒大量釀製。而通過蒸餾獲得的白酒大約起自元代。直到清朝中葉,中國人飲酒的主流都還是黃酒,白酒的普及程度完全無法和黃酒相提並論。

中國過去的確有南酒北酒一說。但所謂北酒,並不是指白酒,而是指產於北方的各類黃酒為主的酒世界。當時山西、山東都是黃酒的重要產區;而南酒,則是南方江浙為核心出產的黃酒。

明清時期的黃酒格局中,南酒相對北酒來說是不那麼因循守舊的。由於工藝革新,南酒銷量逐漸上升,成為中國最主流的黃酒,而紹興黃酒大行其道。南酒中著名的花 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紹興酒自清初開始,質量大幅度提高,而且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那時候家家戶戶釀造紹酒。據分析,這主要是因為這 里水土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程序、統一規格。

到了清中期,由於社會財富逐漸縮減,戰爭不斷,糧食產量開始減少,黃酒在經濟價值上不如燒酒,因為費糧多,而酒精度低,開始逐步縮小產量,北方飲用黃酒的習俗逐步被燒酒所取代。

目前,在北方只有山東、山西還有少量出產黃酒。而紹興黃酒就產業來說是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脈。

2.紹興黃酒里有女兒紅、狀元紅、花雕等種類?

這些俗稱並不專業。紹興黃酒的專業分類中,按照製作工藝(糖度)分類只有四種:元紅、加飯、善釀、香雪——分別代表紹興干型黃酒、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

元紅:又稱狀元紅,因過去在壇壁外塗刷硃紅色而得名。是紹興黃酒的大宗產品,屬於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克/升以下。但現在直接喝元紅已經很少了,酒廠做元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用其在生產其他類型黃酒時調節酒體。

加飯:又稱花雕,是紹興黃酒的代表和最佳品種,屬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大約在15.1-40克/升。之所以得名加飯,是因為制酒時控制出酒量,用的米飯多一點,使酒體更厚。

元紅和加飯在發酵時加水,而下面兩種可以叫加強酒了,或者叫「酒套酒」。在發酵時加入酒而不是水抑制發酵,提升糖度。

善釀:在發酵時以儲存1-3年的元紅替代釀造用水加入其中得善釀酒。把釀好的酒用來釀酒,謂之善釀。這是半甜型黃酒的代表,含糖量在40.1-100克/升。

香雪:將酒糟蒸餾得45度烈酒,以此烈酒代替水用淋飯法製成,香雪的稱法得於白色的酒糟以及加入烈酒的香氣。這是甜型黃酒的典型代表,含糖量在100克/升以上。

*所謂太雕,則是改良式紹酒,以善釀和香雪勾兌而成。

*海派黃酒,則是在加飯酒基礎上的改良,加入了話梅、枸杞等,並降低了酒精度。這已經不屬於紹興黃酒的範疇。

花雕酒不是專業的叫法,也不是黃酒的品種,而是一種俗稱。它其實就是經過長期貯藏的黃酒,因其酒罈外面繪有五彩雕塑裝飾而得名。品質好的花雕酒,酒罈內裝的一般是紹興加飯酒,放在地窖或酒庫中經過多年儲藏而成。

女兒紅、狀元紅都是花雕酒的一種,也是一種俗稱,是從古代習俗演變而來。早年間的江浙人家生了孩子,父母會釀幾罈子酒埋後院大樹底下,等孩子長大成人後挖出來喝。生女兒長大出嫁時喝的叫女兒紅,生兒子讀書金榜高中時喝的叫狀元紅。

3.黃酒就是料酒,便宜!?

這樣的認知和長期以來的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導致酒品質下降,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銷售和定價方式有關。但這不等於沒有高品質的黃酒,更不等於黃酒只是一種低價料酒。

此外,低質-低價-低質的惡性循環更加導致廠家更願意把高品質的產品銷往國外,而把低端產品投放國內市場(請不要和愛國的問題相綁架)。曾經有酒廠把出口產 品在上海投放,可最終不得不全線撤退。因為五年陳這樣的中端黃酒賣到100元時是無人問津的。商超里常見的黃酒,它的生產方式和手工黃酒是不同的。

也許今天高價白酒司空見慣,但其實明清時代的燒酒還只局限在平民階層的飲用範圍,上流社會的飲酒時尚是喝當地所生產的黃酒。在當時許多人看來,只有出身不正的家族的人,才喜歡飲用那種酒精度高的燒酒飲料,以尋求刺激。《清詩鐸》中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的詠唱,正體現了那時黃酒與白酒之間的造價存在巨大的差別。

4.黃酒應該加話梅或者薑絲喝?

當然,你想要這麼喝,也沒人攔著你。有一種說法是,蔣介石去台灣後,因為懷念故鄉的黃酒,所以帶了師傅過去做酒。但由於當地氣候不合適,所以做出來的黃酒不好喝,所以放了話梅薑絲,以掩蓋一些不悅的味道。接著飲用這種方式又由南而北地傳遞。

但是高品質的黃酒是不需要這樣做的,完全適合純飲。

5.黃酒應該溫著喝?

長 久以來,人們都認為黃酒用小酒壺溫著喝好喝。但這觀念恐怕有點過時了,清酒也有類似的情況。誠然普通黃酒仍然可以溫著喝,但是高品質的手工黃酒,其實更適 合室溫或者冷飲。好的黃酒,不僅有豐富的鮮味,還有麥香以及荷葉的香氣,且餘味悠長。我們的建議是,飲用前將酒瓶在冰桶中放置一段時間,在6攝氏度左右適 合飲用。因為其香味成分脂類物質是酵母在低溫中長期發酵才能產生的,也需在低溫中保存,所以好的紹興黃酒基本都適合冷藏、冷飲。

6.黃酒總是太甜?

好的黃酒,拿更符合現代人口味的元紅來說,其主要的風味恰恰不是甜,而是鮮,比如半干型的加飯酒,含糖量大約在15.1-40克/升。大約相當於靜止葡萄酒的半甜型。這樣比較,可以看出來,干型的紹興黃酒,其實沒那麼甜,喝起來不發膩。

7.喝黃酒應該用碗或者小酒盅?

這可能是很多人對於去咸亨酒店喝一碗黃酒吃一碟茴香豆的深刻印象,或者是家裡習慣的傳統喝法。

不過,就如同專業人士建議用葡萄酒杯而不是常見的小瓷杯來品鑒清酒一樣,黃酒同樣適合用葡萄酒杯來品鑒。敞口的碗並不足以讓你全面感受一款黃酒的好處,特別是在喝高品質的手工黃酒的時候。大量的工業生產機制黃酒並不注重香氣。要完整地享受高品質黃酒的風味體驗,最好是採用闊身收口的葡萄酒杯,這有助於辨析其細緻的香氣

8.顏色越深,說明酒越陳,越好?

黃酒中也是可以加焦糖調色的,因此光從顏色是不好判斷酒的好壞。此外,根據黃酒廠的老師傅說,手工黃酒,放得時間越長,顏色反而變得越淺(如下圖);而機制黃酒,時間越長,顏色越深。

9.黃酒很容易上頭?

這 可能和你喝的是什麼黃酒有關。善釀、香雪均是加強型黃酒。非加強型的紹興加飯酒在發酵時應該是加水的,其酒精度在16度左右,並不那麼容易喝醉。但加強型 黃酒會在發酵時以酒代替水,抑制了發酵,使得酒的含糖量上升。一旦酒的甜味足以掩蓋酒味,你可能就掉以輕心,不設防地喝下很多,自然而然就很快醉了。

10.黃酒只是吃大閘蟹的時候才喝?

好 的紹興黃酒酒質柔和,香氣豐富,有一種很明顯的鮮味。而鮮味是中國菜的顯著風味特徵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黃酒和中國菜的搭配是先天性的。尤其是南方的 菜肴,調味偏清淡、鮮爽、原汁原味,膩滯感不高,而以米生產的紹興酒,酸度適中,帶有絲絲甘甜,更適合搭配這類南方的中餐。像白切雞、蒸魚之類的粵菜,配 紹興酒是再合適不過了。此外,日本料理甚至生蚝,黃酒都是可以壓得住的——恐怕只有四川火鍋的辛辣猛烈對付不來啦!

當我們放眼全球搜尋、頌揚甚至有些艷羨那些經年累月卻延續不變的手工傳承時,也希望這與我們自身割不斷的風味在歷經動蕩和工業化浪潮之後能夠繼續留存。


這要看你是什麼地區的人,江浙滬一帶喜歡黃酒的很多。北方人喝黃酒可能正像某個答案說的「像喝藿香正氣水」。

作為紹興人,當然覺得黃酒好喝。特別是入秋以後,河蟹上市,開一壇5年份壇裝酒。河蟹與黃酒,你會感嘆這是食物搭配的極致。為什麼說壇裝,因為它比瓶裝的黃酒好喝5倍。

黃酒好不好喝,題主最好自己去感受。別人怎麼說都是「然並卵」。


我來答!!我來答!!

作為一個紹興人,強推黃酒!!我家旁邊就是女兒紅的酒廠,每次路過的時候都會有濃濃的酒香飄出,把我都腌成了黃酒的滋味

深秋初冬的時候,把黃酒稍微溫一下,酒精微微散發,紅泥爐還有點暖暖的火,拿一隻膏厚肉鮮的螃蟹就著慢慢喝

很多個深夜,我就和我爸兩個人慢慢地喝,然後我爸就開心地對我吹牛,講他年輕的時候的事

所以黃酒對我來說,還是有超乎其本身的意義,對於大多紹興人都如此吧


黃酒如相思,一時雖要不了人的性命,卻深入骨髓,不可斷絕 ,不知何時,你便醉了。彈指相思,傾杯便醉。最適合言談有味,清歡慢飲了。


超級好喝!!不辣很溫和又有酒勁。每次來大姨媽都喝黃酒那是從內而外地暖和!


純種東北糙漢子來湊個熱鬧,知乎首答。

祖上往上數N代都是白山黑水長大的,雖然戶口本上是漢族,實際上是蒙古漢子,從小到大就沒出過東北超過一個月,可就是這種大環境下,仍然沒培養出酒癮來。

一般我們這邊喝酒都是喝這個!(圖片來自網路)

或者是這個!(圖片依然來源於網路)

大夏天的,馬路邊燒烤攤,一群大老爺們光著膀子,甩開腮幫子一頓灌的,都是上邊這倆玩意。

然而我對於這倆玩意是深惡痛絕,聞著就噁心,嚴重影響擼串心情,以至於在家裡樹立起了滴酒不沾的良好形象。

兩年前某天,老爸可能是閑的無聊想換換口味,從超市裡拎了一罈子塔牌回來。。。

就這玩意。。

我打開了聞聞,嗯,挺好聞。。倒了點嘗嘗,嗯,挺好喝。。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

現在家裡陽台上還擺了壇48斤的,,每周五周六來兩杯,喝完了暖暖的,很貼心。。


推薦閱讀:

喝黃酒適合吃什麼樣的下酒菜?
黃酒本是中國土產,是什麼原因導致北方飲酒習慣從黃酒倒向白酒?
上聯:千里留車軌,茱萸白髮黃花酒。如何對下聯?
如何辨別黃酒的品質?
黃酒哪個品牌的最好喝?

TAG:生活 | | 酒文化 | 白酒 | 黃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