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的年化收益已不足 3%,而 P2P 理財產品宣稱收益高達 10% 以上,原因是什麼?
- 餘額寶收益不斷下跌,從最初的 5% 左右已經到近日 2.9% ,餘額寶便利性毋庸置疑,但哪怕以貨幣基金的收益來看也算是很低了,收益連續下跌是否意味著經濟的頹勢?
- 同樣的時間段,不論是股票還是基金也都是一路下行。
- 反觀不少 P2P 理財產品,都宣稱收益可以實現 8%、10%、甚至 12% 的年化收益,並強調極低風險。他們是否有意在弱化風險?造成這種收益差別的原因又是什麼?現階段這種理財方式是否值得投入?
望各位予以指導,謝謝。
你們說這麼長是為了騙贊?
為什麼餘額寶收益不足3%,P2P卻超過10%?因為前者風險低,後者風險高。
——————————————————————————————————————上面算把問題答完了,下面說點別的~————————————————————————————————————————我不是不支持P2P,P2P就應該有自己的細分市場。連夜寫這麼篇東西,一是看不慣二爺莫名其妙被噴,二是看不下去某些從來沒做過債權的外行的荒謬言論,再做一下投資者教育,免得大家受騙上當。向投資者支付10%的收益意味著借款人需要支付超過12%的成本,在這個財務壓力下的貸款不良率是多少?用一個很簡單的公式來算 借款人成本-投資者收益=平台毛利 如果平台毛利小於等於不良率,P2P就會出現虧損,投資者出現利息損失,如果不良率高於借款人成本,投資者就會出現本金損失。而需要關注的是在投資者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平台毛利和借款人成本與不良率是正相關的。另外我很想知道10%以下是安全的,這個10%是怎麼算出來的,別扯什麼經濟規律,二級市場~按我之前好心的假設平台只收2%的過手費,那麼12%的借款人成本意味著基準利率上浮160%,這個成本下的不良率~嗯~畫面太美不敢想。剛發現有人自曝家門毛利10%還拋去運營成本,這麼說借款人得有20%以上的成本了~這種收益人家敢給,銀行都不敢收。接下來看投資標的。普天之下投資標的的底層資產不過兩種,一種股權,一種債權。先說股權,1、標準化股權,A股 新三板,有沒有人聽說某個人炒股或者哪只基金只賺不虧給你10%的年收益還能保持流動性的?當然,算上管理費要11%。2、非標準化的企業股權,比如PE、VC的跟投,相當於借錢給風投。企業有種風險叫做代理人風險,意思就是債務人更傾向於將借貸用於投資收益更高的項目,正如我前面所說,高收益就是高風險。而至於債權,我在前面已經說過,在這個收益率下的債權不良率是不忍直視的。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借款平台沒有風控,在債權質量存在先天不良的情況下缺乏風控是一件多麼感天動地的精神啊。我來說說為什麼沒有風控:1、大多數公司在技術上沒有條件,我不是說演算法,我是說基礎數據,沒有銀行會大方地把他們的經驗數據分享給P2P公司做模型。所以說什麼高科技批量審批,秒放貸款的,真的就是扔骰子。2、由於技術上實現不了風控,只能用人力去彌補。什麼?要招人去一家一家訪問?寫報告?不不不,這不符合互聯網精神的政治正確,再說也沒這麼多人。3、本來人就不多,專業風控的人就更少,現在你們聽說這麼多互聯網金融牛人大V,到底哪位是做資深信貸的?做過幾年審查人,現場盡調做過嗎?授信做過嗎?押品做過嗎?貿易企業經營特點知道嗎?零售商店資金流轉規律知道嗎?一上來就是我做風投所以我懂,別鬧,不挨著,對於沒有建立模型的機構,看小企業就是憑經驗,看得多,吃過虧了你才知道這些人到底在怎麼玩。所以各位投資者借給P2P的錢風險跟你們本地民間借貸的是一樣一樣的,本地借錢出去你還有個二姨,大表姑的可以打聽,還能收個兩分利前置,P2P可直有1分、分五的利啊~還不能前置。考慮到這裡,真的,各位投資者,你們還是去做民間借貸吧。當然我雖然不反對民間借貸,但我也不支持投資者去做這項投資,因為民間借貸是個「檸檬市場」。投資人會因為壞的借款人而提高投資收益,而高投資收益會驅逐好的借款人,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對了,作為投資人,如果P2P真的把你們的錢送去投這些了~你們知道嗎?他還舔著臉跟你說保證本息無憂呢~~大V有一句說得好啊,找股東背景好的,這句話本身很正確。但是卻讓我突然想起來進銀行時候一位前輩說的話「銀行不是典當行,不是有抵押物就能放款,你得想著他能不能掙錢還你。」你們一上來不去考察一下自己到底投資了什麼東西,反而把寶都壓在素未謀面,註冊資本是不是實繳,B輪吹牛的那3、5億美金有沒有到位都不知道的互聯網平台的資本金上。擔保公司還算有個金融辦管管,死了多少~投資這麼個東西還想要10%收益?美的你,這不是作死什麼是作死?扔骰子吹牛你還有個對手,這就是比大小~
總結一下,往後三五年,我相信P2P會洗牌,我們的投資者會接受教訓,投資渠道會多樣化,P2P也會成為金融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但是昨兒看朋友圈有個P2P的人說當前金融四大支柱銀行、證券、保險、P2P,這就屬於過分缺乏常識~馬上需要被屏蔽朋友了)。而現在的P2P市場就是在燒資本金,你不知道哪家資本金會燒完,一般散戶投資者沒有資源也沒有能力去做平台償付能力的調查,對於投資人而言,就是扔骰子,所以讓別人去接受教訓吧~我們看看教材就可以了~市場未來會更好,現在不要去做烈士。附1以下言論不足以作為論據:1、某教授、領導、專家、來自常青藤的我表哥、來自高盛的我同學說,P2P是安全的。2、我、我二大爺、我同學、我七姑媽一直在投P2P賺到錢了,所以P2P是安全的。3、某P2P都這麼多年了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他是安全的。等類似論據附2我認為的投資品風險順序表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銀行保本理財 貨幣基金銀行非保本理財 村鎮銀行各類存款基於有部分債權納入政府負債的政府融資平台 上市國企 央企發行或保證的資管或信託基於沒有納入政府負債的AA+級以上國企(不包括部分債務偏高的地區) 一般上市公司發行或保證的資管或信託(上述兩級一半會在信託、券商的財富中心銷售)基於沒有外部評級的國企(以及部分債務偏高地區的AAA以下的國企)、一般上市公司中的房地產企業發行或保證的資管或信託(一般會在地方政府背景的P2P平台銷售)基於一半區域大型企業發行或保證的資管或信託基於銀行資產的ABS劣後,比如車貸和個貸 基於未知債權的知名P2P基於本地關係的民間借貸基於未知債權的不知名P2P
基於求三塊錢回家,良晨他日必有重謝。附3尹小二同學的答案里還有這麼一段話讓我覺得很搞笑:
「現在投資貨幣基金,就好像一個平均的色子,你每次擲出來的結果都在2%-3%之間。投P2P呢,大多數時候集中在8%-10%,但是偶爾就落到-100%去了(跑路鳥,延期兌付鳥)。你要是覺得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歡迎來到賭場。但是如果要這種博弈,我更願意跟小夥伴來幾局得州。」
如果玩金融都是這麼個思路,那麼 VC、PE、信託、基金都可以關門了,尤其是做互聯網行業投資的,成功的項目十不存一。
你說VC、PE十不存一,這很有道理,但是信託基金如果真的也是十不存一的話,真的會關門的!你拿去投資什麼沒所謂啊~問題是投資者不知道你們拿錢去投資什麼啊~投資者的錢不是錢啊?我們做金融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把投資人的錢當錢,不是玩金融,投資者的錢投出去了,投向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會損失,血本無歸還是損失利息,而不是投資者把錢給了我們金融機構,我們就能去玩了。金融也分好多種的~王思聰可以去玩VC,怎麼玩都行,但你不能把普通投資者當王思聰看,如果你要用他們的錢干王思聰乾的事兒就一定要讓他們知道。
理財就是資產和資金匹配的遊戲。嚴格意義上,資金自身是不會增值的,類似於一堆鈔票放在金庫里是不會產生利息和回報的。只有將資金投入到各種資產,才會產生利息和回報。
資產是自然人、企業、國家甚至是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的載體也稱為特殊目的機構/公司)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借款、投資、票據等等。
回報率或者收益率是消費者或者投資者最關注的。回報率基本是由資產的風險及流動性等因素決定的,其中風險是核心。這個行業的一些鐵律:- 風險越高,收益越高;風險越低,收益越低。
- 要獲得更高的流動性(對於理財產品,可以簡單理解為存款周期或者將資產變成現金的難度),必然就要犧牲回報率。
所以脫離風險和流動性談資產回報,就是耍流氓。回到問題,如果拋開風險和流動性來比較P2P資產和餘額寶的回報率,是沒有意義的。
P2P理財產品說是P2P理財產品,其實就是P2P借貸。只是將貸款人通過P2P平台找到借款人的資金需求信息,然後在網上完成借貸的過程,美其名曰成為「P2P理財」。(相信如果說是P2P借款,轉化率會降低一半。不知道如果叫做「匹凸匹投資」,會不會提升轉化率?)P2P借貸,即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需要藉助網路撮合信息平台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係並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方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
P2P平台,其性質被限定為信息中介,因此只負責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P2P的紅線為:不能提供鋼兌或者不能承諾保本保息益。2015年7月頒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此已經有明確規定。
P2P理財產品對應的是P2P小貸資產。基於以上原因,P2P資產的風險必然高,而且因為P2P資產的借款方多為急需資金而又無法從銀行獲得授信的個人或者小企業主,所以借款周期必然很長,即資產的流動性很差(總不能違約讓借款方提前還款)。最終的結果就是P2P資產的回報率很高,要達到年化10%甚至更高,才能平衡其風險及流動性方面的損失。這個回報率的標杆是參考民間的小貸公司。
但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概念在中國的大熱,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有自己的P2P平台,加之一大批靠互聯網金融獲得巨額投資的創業企業,他們為了吸引用戶,雖然口頭不敢明確宣傳鋼兌,但是在實際運營中都或多或少實現了鋼兌或者保本保息。理由很簡單:互聯網玩法,羊毛出在豬身上;獲得用戶總是需要補貼的,通過保本保息的補貼能留住用戶,也是能算得出來的賬本。
餘額寶理財產品餘額寶是螞蟻金服和天弘基金聯手打造的餘額增值服務。把錢轉入餘額寶即購買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餘額寶貨幣基金,可獲得收益。餘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於網購支付,靈活提取。螞蟻金服背後是強大的阿里集團。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天弘基金成立於2004年11月8日,2014年年底,天弘基金公募資產管理規模5898億元,排名行業第一。2013年,天弘基金通過推出首隻互聯網基金——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餘額寶),改變了整個基金行業的新業態。截至2014年年末,餘額寶規模5789億元,穩居國內最大單只基金。
所以餘額寶實質是一支貨幣基金,其資產端基本都是高評級的債券(比如國債或者央行票據)或者貨幣式基金。雖然名義上貨幣基金是不承諾保本的,但是其背後的資產風險都特別低,國家級的背書;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又以交易所的債券抵押、槓桿等手段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兌付。因此這類貨幣基金不能保本的概率非常之低。考慮餘額寶對應的資產為貨幣基金,其標杆應該是AAA級債券。而此類高級別債券在2015年底的平均票面利率在4%左右,餘額寶扣除自己的服務費或者收益,投資者拿到手的收益在3%左右很正常。
總結
P2P理財對應的資產是民間小貸,並且往往有較長的還款周期,所以回報率往往在10%往上。而餘額寶對應的資產是國家級或者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借債,並且是類似於活期(可以當天或者次日兌現),所以回報率往往就只能在3%左右。兩個資產的對比如下圖,所以回報率的差距就不奇怪了。
—————————————————————————————————————更多文章及分享請關注我的專欄,數據冰山:http://zhuanlan.zhihu.com/hemingke
說的沒毛病啊。
銀行定期存款一年收益穩定4%。
買彩票一個星期收益250000000%。
有毛病么?
「極低風險」也沒毛病啊。
他就是省略了個主語而已,確實是極低風險沒錯,只是沒講誰的風險極低而已。
給你動不動開個10%朝上的收益率,這麼誘人的收益有的是傻子來投。沒有風控,運用資金憑感覺,要個JB風控,賺不賺錢全看運氣。
運氣好借出去的錢都能還回來,一年賺個20%,給你10%,扣掉成本還不美滋滋?
運氣不好,投了各種不良債權,不良投資人,高利貸借錢的各種賴賬,錢收不回來,大不了就跑路。
這都算良心的,還願意好好去做個金融,雖然沒風控,但還是在按照金融的套路玩,好歹還運用一下資金。
頭鐵一點的,直接跟你玩龐氏,反正10%收益率有的是人來投,後來的錢用來還之前的利息,只要投資人增長越來越快,就能玩下去。哪天增長速度放緩,直接關門跑路。
反正現在跑路那麼多,警察抓得過來嗎?只要不弄得跟錢X某X寶一樣大,警察管都不管。再不行進去蹲幾年出來又是一條好漢。反正這輩子的錢都賺來了,該轉移的也轉移了,蹲幾年號子算什麼。
你告訴我風險是不是極低?
「風險極低」是說給他們自己聽的,不是說給你們聽的,別想太多了
首先,餘額寶收益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受到央行雙降的影響,其對接的天弘基金其中一部分資金還是對接的銀行協議存款,央行雙降必然影響到餘額寶的收益率下降。另外,貨幣基金本身的收益都會呈現出波動的情況,餘額寶的收益很難再返6的時代了。
回歸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經濟下行,央行通過雙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希望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下行趨勢。這也成為了餘額寶收益下挫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在整個P2P行業內,都大範圍存在誤導投資人的宣傳方式;例如,100%本息擔保;零風險;等等的存在一定誤導性的宣傳方式。
那麼,為什麼P2P企業能夠保證年化10%左右的收益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利差足夠支撐這樣的收益率。
P2P和貨幣基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P2P平台的資金,直接用於的就是放貸業務。很多平台放出去的利息都在三分四分這樣的區間,就算給投資人年化十以上的收益,平台也能能夠承受的。
目前,來看,個人覺得P2P平台的理財產品是可以投資的,但是還得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別過份迷信高收益,不少平台能夠給出年化20%以上的收益率。有背景的平台更好,特別是拿到知名風投的平台。p2p大法好。
本來只是普及常識才寫了一篇回答,沒想到還是被那麼多金融民間科學家噴,說我給P2P洗地。
(1)利率反映風險的基礎是市場完全有效(包括信息完全對稱,要素完全流動,交易完全無摩擦等),當市場雙規分割的時候利率和風險因為市場分割會產生錯位。 理論基礎請參考CAPM模型,現實案例請參考08—12年的信託(12%收益剛性兌付)
(2)雙軌制的另外一個明顯證據。目前餘額寶利率已經上升到3.9%,且還在上升。P2P收益卻升反降,一路下滑。餘額寶的收益變化反映了市場資金鬆緊變化,但P2P卻不受資金鬆緊影響。 這充分說明,餘額寶和P2P是雙規運行的金融市場。
金融不能僅僅停留在掉書袋的層面啊
--------給金融民間科學家科普的分割線---------
餘額寶的年化收益已不足 3%,而 P2P 理財產品宣稱收益高達 10% 以上,原因是什麼?
大部分原因是利率雙軌制。
1、利率雙軌制是什麼鬼?
雙軌簡單的說就是「官方票」和「黃牛票」。同樣一張票,官方正常買100塊,黃牛那買就成了300塊。
利率雙軌,簡單的說就是「官方利率」和「民間利率」。同樣的貸款,你問銀行貸利率6%,你從民間貸利率20%。
為何會產生雙軌,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
(1)供不應求;
(2)人為管制導致市場割裂。
比如平時火車票愛買多少買多少,但到了過年,一票難求。而火車票又不是全部放到網上公開賣,會留一部分給線下每個站點。這就造成了市場分割,網上的「官方票」早被搶完了,線下的票黃牛卻可以倒騰出來一少部分,翻幾倍的價格賣。 其實雙規對於中國人來說最不陌生,最早面、米、菜等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是雙軌制,因為供不應求,官方會嚴格管制銷售,給你發糧票,菜票,憑票購買,有錢也不賣給你,官方市場雖然價格便宜但嚴重供不應求,還想買就必須到「黑市」高價買。直到80年代末,隨著商品生產充足,管制才慢慢廢除,價格逐漸同軌。
同樣,利率雙軌制的根本原因就兩個:
(1)金融壟斷,國家嚴格管制銀行的開設,導致整個金融基本被4大國有銀行壟斷。
(2)民營經濟大發展,改革開放,小企業、小商家大爆發,他們數量和體量越來越大,借錢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小企業連銀行的門都進不了,只能去民間借錢。民間不像銀行可以吸收大量存款,民間放貸的錢都是自有資金,資金數量很少,嚴重不能滿足小企業的借款需求。嚴重的供不應求導致民間利率比官方利率高好幾倍。
這就是說了十幾年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怎麼解決呢?只有一個辦法,打破金融壟斷,增加給小微企業貸款的小型金融機構。P2P其實是新一屆政府金融開放的產物,P2P本質就是個微型銀行,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小企業貸款。
2、我們再說為何餘額寶收益3%,P2P收益10%
實際上P2P比餘額寶收益高主要有兩部分構成:少部分原因是P2P的風險高於餘額寶,對應了更高的收益。大部分原因是利率雙軌制,金融壟斷打破使得普通人可以通過P2P投資「民間貸款」市場,享受了一部分「黃牛」紅利;餘額寶的錢投資到了「官方貸款」,放貸利率3%—4%,所以投資人的收益只有3%左右。 P2P的錢,投到了「民間貸款」,放貸利率20%,所以投資人的收益10%。
為何P2P比餘額寶收益高?大部分的原因是利率雙軌制。我們看一組數據:
柱狀圖為P2P成交額
折線圖為P2P收益率
從上面兩幅圖可以清楚的看到,P2P規模越大,P2P的收益率越低。背後的原因就是隨著P2P規模的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難已經逐步得到了解決,民間借貸利率也越來越接近官方銀行利率,之前的利率雙軌正在逐漸「並軌」,投資P2P享受到的「黃牛」紅利越來越少。目前一線P2P平台的收益已經快接近官方銀行。所以過去幾年P2P比餘額寶收益高數倍,大部分原因是利率雙軌制。
3、P2P未來還能不能投資?
能!
(1)監管使得P2P風險降低
P2P監管越來越嚴,會加快優勝劣汰,風險也會逐步降低。P2P雖然收益已經大幅下降,但是P2P收益依然高於銀行、保險,而且比信託、私募的門檻低,又比股票、期貨的操作難度低。對於普通人來說,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2)P2P未來的收益還會繼續降,現在依然是紅利期
P2P高收益主要因為利率雙軌制,隨著P2P的發展,利率會逐漸並軌,P2P的收益會越來越接近銀行,現在還有3-4年的紅利期,目前依然是很好的投資時機。
(3)投資注意識別
我說P2P收益高,有投資紅利,並不是弱化其風險。P2P的風險比餘額寶高不少,P2P目前依然魚龍混雜,投資還需要進一步挑選。
挑選核心看兩個點:
a.硬實力強不強。銀行為什麼安全,因為銀行是國家開的,出了事情國家兜底。如果銀行是村裡的二狗子開的,那稍有風浪可能就倒了。P2P也一樣,P2P投資本身是靠平台兜底,平台硬實力越強,風險越低。 如今很多上市公司、大型集團開設了P2P平台,這些風險相對較低。
b.夠不夠專業。銀行的核心是風控,P2P也一樣。P2P只有團隊非常專業,有多年金融從業經驗,開發的風控技術非常強,壞賬率低而且穩定,風險才真正可控。
寫在最後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在公眾號留言,我會集中回答(知乎不常登陸)。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直接把你的問題完整寫出來就行。
3、如果問問題,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理財產品安全么?(該類問題真心沒法回復)。先把讓你不安的原因寫出來,我才好對症下藥。
http://weixin.qq.com/r/6T_OlrHEb_wQrfX192r7 (二維碼自動識別)
閑來無事,爪機答個題,不出意料被噴成狗屎。
那位說我利益相關的無業朋友,我也很想利益相關,我也很想成為餘額寶的基金經理,可惜我不是。我從來沒有說過P2P是龐氏,lending club的本意是完全不帶龐氏屬性的,那是某些中國版P2P的私貨。
為什麼說投P2P不如跟朋友打得州?
因為P2P的概率不可測,它的結果不是一個骰子。雖然你們口口聲聲在那裡談論風險收益比,可是有幾個人能夠量化隔壁老王向我借1萬塊買煙抽的違約率呢?即使某些人忽悠說他有大數據,可是這個行業才出現幾年?沒有穿越經濟周期的數據怎敢妄談概率?即使某些老牌小貸公司甚至高利貸轉型的平台有了,那麼作為投資者你捫心自問,你有嗎?
P2P對於它的投資者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概率不可測。當一個投資的結果不可測時,那就不是風險,是不確定性。
作為投資者,如果你不知道老王賴賬的概率,你咋知道該收一分利還是兩分利呢?
作為一個職業投資人,無論公私,我投資的第一要務就是投資風險,規避不確定性。
以上就是我送給大家的投資理念。是的,我的確就是在無私地黑P2P,因為它與我的理念不符。
–––以下原回答–––餘額寶跟你算的是利息,P2P盯上的是你的本金。並不是說P2P都是有問題的。只不過風險和回報的特徵不一樣。現在投資貨幣基金,就好像一個平均的色子,你每次擲出來的結果都在2%-3%之間。投P2P呢,大多數時候集中在8%-10%,但是偶爾就落到-100%去了(跑路鳥,延期兌付鳥)。你要是覺得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歡迎來到賭場。但是如果要這種博弈,我更願意跟小夥伴來幾局得州。P2P其實就是披了馬甲的民間借貸。說低風險,你信?個人觀念,這種本金有潛在損失可能的投資都不能稱為理財。工作本身已經充滿風險,至少我自己肯定不會去買的。手機簡答一下
餘額寶,招財寶和普通P2P的基礎項目是不一樣的
無論大家選擇投什麼產品,最終資金是要有出口、要有項目對接的。如果沒有基礎項目,難道大家的投資資金會坐地生息? 餘額寶也好,招財寶或者 P2P平台也罷,他們集合了投資者的錢,就需要找到合適的企業把錢借給他們。由於這三個產品在投資者購買時都明確了到期固定利率(即變相宣稱保本保收益),所以對外投放以債權類產品為主導。
那麼投資者能拿到多少收益率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前市場上需要錢的人願意付出多少成本。
在當前央行不斷降息的大背景下,企業的貸款成本不斷下降是必然的。那麼相應的,非銀行渠道的資金也就必須下調對外投放貸款的利率,否則企業不借你的錢,這遊戲就玩不下去。所以大家看到餘額寶,招財寶和普通P2P的利率都在不斷下降,這是當前市場的正常表現。沒什麼好驚訝的。
低利率的環境,一方面會刺激實體經濟發展,一方面會造成金融業收益的萎縮。這沒什麼好悲觀的。金融寄生於實體之上,只有繁榮的實體經濟才能最終激發金融產業的活力。所以很多投資者必須要從前幾年那樣狂熱的投資回報率中清醒過來。
那麼所謂合理的利率水平到底是多少呢?我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值。注意只是參考值!!不代表個例!!
首先,餘額寶。由於餘額寶的定位是螞蟻金服的活期產品,所以資金只投向於高評級的債券或者貨幣式基金,並以交易所的債券抵押、槓桿等手段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兌付。那麼參考今年AAA級債券的平均票面利率(4%左右),餘額寶扣除自己的收益,實際能給到投資者的利率,大概也就3%到3.5%上下。所有餘額寶的同類產品,包括京東的,騰訊的,小米的,蘇寧的,都應該是類似的收益水平。如果同類產品高於這個水平,要麼是短期內沖流量,要麼就是投資策略有問題,應當謹慎介入。
招財寶相當於螞蟻金服旗下的定期產品,其推出的理財產品或資管計劃的存續期一般不會超過兩年,且絕大部分的產品均基於確定的貸款項目,風控措施是要求AA+以上評級的擔保公司、保險公司承保。因此,其利率一定是圍繞著央行的貸款基準利率上下浮動。最後成交的利率一般比銀行會略高,比傳統的信託、資管等產品略低。
2015年10月24號央行最新調整的年化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以內為4.35,一到五年4.75,五年以上4.95。因此企業如果要從招財寶平台融資,實際願意支付的總利率成本不會超過9%,否則就寧可去傳統信託或者資管渠道借錢了。那麼9%的總成本,扣掉擔保費,招財寶平台服務費,資金託管銀行費用以及其他中間環節的支出後,實際給投資者的收益,就在年化6%到7%左右。同類型產品包括京東,蘇寧的非標理財產品,收益率略微比招財寶高,但相應的項目擔保機構要略微弱一些。
需要說明的是,招財寶自己是不審核項目風險的,風險兜底完全由擔保機構來做,所以實際的風控措施也就由擔保機構來操作。鑒於此,招財寶上能夠成交的項目絕大多數都是單筆額度大、且利率偏低的項目,因為好的企業議價能力一定強。否則擔保機構風控是不會承保這個項目的。也是基於此,如果到了年末,擔保機構收縮業務,推送到招財寶的項目數量降低,而招財寶內沉澱資金又比較多,就會壓住當期利率持續下行。所以最近招財寶直接預約借款利率居然到了5%左右,也是年內一景了。不過倒是很符合當前的實際狀況。通常到年關,資金利率都會往上抬一下,但今年的例外因素太多,反倒使招財寶產品現階段利率降低了。
最後是P2P,也是最難說的一類,因為各平台的風險偏好和項目來源存在極大差別。但相對於餘額寶,招財寶等來說,風險就大的多了。比如廁所里常見的房產和車輛抵押貸款,現在被包裝成P2P產品了;某些小房地產商的樓盤,銀行拿不到開發貸的,包裝成P2P了;還有一些達不到在招財寶上融資條件的企業,也包裝成P2P了。更有一些龐氏騙局、擊鼓傳花、根本沒有基礎項目做依託的東西被包裝成P2P。
倒不是說P2P產品的風險一定大到沒邊,但是確實發生違約事件的概率會大大增加。這完全取決於P2P平台對項目的控制水平。管的好,操作的好,能全身而退,都能掙大錢。操作不好,分分鐘血本無歸。前一段時間知乎上某知友分享河南擔保公司資金鏈崩盤的帖子大家看了嗎?跟那差不多。
至於利率水平,先說前端總成本,就是實際借款人願意承擔的利率。房產和車輛抵押貸款,客戶大概願意承擔月息2分,換算成年化就是24%左右;某些小房地產商,大概能承擔17%左右;達不到在招財寶上融資條件的企業,但又不是開發商的,至少前端利率也在13%左右。考慮到P2P平台的扣點比較厲害,實際能給到投資者大概也就在10%到15%左右了。聽著收益率很誘人哦,不過,出了問題呢……
綜上所述,請大家科學配置資產,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對於P2P項目,先看看是幹嘛的,考慮下收益率是否合乎邏輯,你選擇的平台能否執行好風控措施保障資金回籠,否則……答案非常的簡單。 假如你運作一個p2p項目,資金遇到了問題,你會怎麼辦? 唯一的選擇就是提高收益率。拿固定利率的錢,干天使投資的活,你覺得多高才算高。這也是銀行寧願不貸款,也不願意提高利率發放給高風險企業的原因。
原因在於兩者有著不同的風險收益差。
餘額寶是貨幣基金,貨幣基金主要做國債、協議存款、央行票據這些,風險極低。 P2P的話,縱觀整個市場來說,風險是較高的,根據一份報道,截至9月份行業總計3448家平台中出現問題的達到1031家,但出問題的資金總量比例是較低的,畢竟大部分資金在大平台,而大平台是相對安全的。 那為什麼p2p行業風險高呢,有幾種,第一,存在那些一開始就準備卷錢跑路的平台,第二,存在風控做的不好導致資金鏈斷裂,接著跑路或者兌現困難的平台。 真正的p2p是民間借貸中介,所以風控非常重要,風控好不好決定了這個平台能活多久,換句話來說,這個行業其實無非就是一個資金鏈的遊戲,只要資金鏈不斷,投資者的錢就能贖回。 那麼資金鏈怎樣會發生斷裂呢,第一,就是壞賬率突變,有的人說壞賬率太高是跑路的關鍵其實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平台本身只要能將壞賬率控制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比如10%,那麼他的貸款端的利息只要能穩定覆蓋這個壞賬率,那麼資金鏈就不會斷裂,之前寧波有一家p2p公司天弘財富的倒閉,就是因為一筆5000萬的大額資金放貸給大企業主,結果企業不能及時償債導致資金鏈斷裂,這種就是壞賬率突變,類似的案例太多太多,就不一一列舉。 第二,就是資金挪用,雖然名義上很多p2p公司對外宣稱是資金銀行託管,但真正做到託管的並不多,而且就算託管了也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安全,因為企業只要想用錢,偽造幾份債權即可。 現在p2p行業這麼亂,真正規範的p2p其實並不多,目前很多p2p公司會出現設立資金池的行為,或者挪用投資人資金用於其他用途,為什麼呢?因為企業要快速發展。打個簡單的比方,有個人投資100萬給我,我年底要還120萬,那麼現在我通過偽造一份債權,將這100萬全部用來打廣告做宣傳,廣告在年底又給我帶來了500萬的投資,那麼我還掉120萬我還可以將380萬用來放貸。 所以對於發展非常迅速的p2p行業也是要抱有謹慎態度的,因為很可能它已經挪用了客戶的資金用來發展自身的企業,今年極速發展的e租寶就有一定的嫌疑。 這些對於我一個從業者所見所聞來說,是很正常的現象,就如一個龐氏騙局,哪怕我再怎麼玩,只要投資人還有錢進來,資金鏈不斷掉,就不會出問題。總的來說p2p平颱風險高還是歸結於監管力度太差,太多太多的阿貓阿狗平台都來做了,張三投資幾千元建個交易網站就說是一個p2p平台了,這樣你能保證他資金鏈不斷掉?反觀美國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就像現在的餘額寶一樣家喻戶曉。 隨著中國整頓互聯網金融的決心,隨著監管越發的嚴格,門檻不斷提高,未來p2p肯定也會面臨行業大洗牌,最終留下幾家安全靠譜的企業。ps:最後如果一定要投資p2p的話,選擇背景硬氣點的吧,平安旗下的、國開行旗下的,相對安全。要區分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所有的固定收益產品,宣傳的都是名義利率,也就是你能拿到收的最高回報。名義利率是不包含任何風險的。
實際利率是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實際能得到的回報期望值。當風險不發生時,所有人拿的都是名義利率,當風險發生時,投資者大多拿的是負利率(甚至血本無歸)。期望值包含這兩者幾率的加權平均數。
舉個例子,某P2P產品,宣稱年化收益率10%,是它的名義利率。假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為5%,風險發生後只能拿回一半本金,則該產品的實際利率是
5% * 0.5 + 95% * 1.1 - 1 = 7%
假如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為10%,風險發生後本金盡失,則實際利率變為
10% * 0 + 90% * 1.1 - 1 = -1%
對於相同的名義利率,風險越高,實際利率越低。
根據資產定價模型,風險越大,投資者會要求對風險有所補償,期望更高的實際利率。
餘額寶的風險近乎於0,所以其名義利率可看作實際利率。P2P產品的風險顯然大於0,其實際利率應該比餘額寶高。問題是網站只宣傳名義利率,而淡化風險,計算實際利率變成了一個黑匣子。對投資者來說,就看你是否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最近餘額寶的收益已經突破4%,P2P的收益卻降低到了10%以下,一升一降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一、你的錢借給了誰從根本上決定了收益差別
首先我們先弄清楚一個問題,投資為什麼有收益?
投資者收益=借款人支付的利息-金融中介機構的運營成本-金融中介機構的利潤,你的錢借給了誰從根本上決定了收益差別。
餘額寶的錢大多借給了銀行和國家,他們借錢的利息很低,所以投資人的收益低。
P2P投資的錢都借給了農民、藍領,他們借錢的利息較高,所以投資人的收益自然就高。
1,餘額寶的錢大多借給了銀行和國家
餘額寶實際上就是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資產主要投資於短期貨幣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內),包括1年以內的銀行定期存款、國庫券、公司短期債券、銀行承兌票據等風險評級很低的產品,這些產品利率本身就不高,餘額寶扣除自己運營成本和利潤,實際能給到投資者的利率也就維繫在3-4%左右。
通過2016年三季度餘額寶資金投向我們詳細的看看餘額寶究竟把我們的錢投到了哪裡。
(1)、債券(占投資比重 17.91% ),
債權投資分配比例如下:11.45%的國家債券、12.5%的政策性金融債、11.98%企業短期融資券、63.93%的同業存單。
國家債權:國家發行的債權,不用解釋,基本無風險;
政策性金融債:國內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行的債券,基本無風險;
企業短期融資券:大型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風險很小;
同業存單:通俗一點講,就是同一行業的互相做業務(同行本來應該是冤家的)。比如餘額寶和理財通,但是它們彼此之間做交易,餘額寶在理財通里存錢,風險很小;
(2)、返售金融資產(占投資比重 1.53% )
返售金融資產: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是指公司按返售協議約定先買入再按固定價格返售的證券等金融資產所融出的資金。簡單的說就是A 以約定的價格買入 B 的債券,然後 B 以一定的價格從 A 手中買回他的債券,並支付給 A 一定的利息。這部分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餘額寶投資所佔的比重不多。
(3)、銀行存款(占投資比重 80% 左右)
銀行存款大家都耳熟能詳,風險性多多也不用多提。這部分投資和我們去銀行存款一樣,只不過餘額寶玩了一個「團購」,簡單的說就是把淘寶用戶放在餘額寶內的錢,幾元幾千幾萬都行,打包在一起,然後到銀行去存。這個時候因為擁有幾百億資金,找到銀行時可以討教還價,讓銀行給到一個較高的利率。
2,P2P的錢借給了小微人群
P2P的錢主要借給了急需資金的微小型民企,藍領、社會邊緣人士,他們支付較高的利息,所以P2P的投資人收益較高。
多多分析了一下現在很火的線上借款人群特點,大家可以直觀感受一下。這部分人群銀行眼中就是「蒼蠅肉」,既討厭又難啃。
我們來看一下全國地區性民間借貸的利率數據,一直維持在15%以上,近期達到16%。
P2P的借款人支付較高的利息,扣除P2P平台的利潤和成本,投資人依然可以獲得10%以上的收益。
一、影響餘額寶和P2P收益差別的其他重要因素
1,風險溢價
P2P比餘額寶收益高,首先隱含了較大的風險。
任何金融產品,都具備這樣的特性,就是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風險溢價就是確定的收入與較高的報酬之間的差。
金融產品價格(利率)=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
所謂無風險利率一般是根據同期的國債利率來定的,當我們想要獲得超越這個利率之上的超額收益,就必須承擔對應的風險。
當然,由於市場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在市場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供給需求有可能會發生扭曲,這時候風險溢價可能就會停留在一個扭曲的水平上。
2,P2P市場供需失衡紅利
至2017年初,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673家,貸款餘額9273億元,擔保公司和典當公司的部分無法統計,整個民間借貸市場據估算體量在3-6萬億左右。
而民間借貸市場爹不親,娘不愛。銀行看不上這塊業務,一些小貸公司業務受限(資金量不足、放貸區域受限),個人游擊隊(高利貸)很草根沒有什麼力量也成不了氣候。整個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民間借貸利率高達24%-36%,超過36%以上的「高利貸」也屢見不鮮。
P2P進入的幾乎是一個空白市場,放貸利息高,給投資人利息也高,投資人收益甚至達到13%。
很多人異常困惑什麼樣的行業能承受24%的高利息,投資人收益怎麼會13%!!!其實長期來講任何行業都承受不了,13%的高收益也是病態,只有壟斷管制的扭曲市場才會短暫出現這種怪現象。
3,監管套利
P2P平台具有與銀行一樣吸收公眾存款的能力。在P2P出現之前不允許任何非金融機構吸收公眾存款,連小貸公司也是明令禁止,吸收公眾存款往往是非法集資的大罪。P2P出來後,原來的地下公司搖身一變成了高大上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不但可以吸收存款,還可以不受區域限制放貸,同時又不用像擔保小貸交納沉重的稅賦,也不用像銀行一樣嚴格監管。這是中國金融監管莫大的紅利,綜合成本至少節約20%-30%。
4,燒錢競爭紅利
(1)P2P平台95%還在虧錢
P2P行業門檻低,各種P2P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我們從行業數據來看95%的平台並沒有賺到錢甚至還在虧錢,少數高調拋出財務報表的企業也僅僅是近期才從虧本轉盈。各平台為了吸引用戶和資金還是拋出十八般武藝,陸金所豪擲800W紅包,借貸寶燒錢的廣告營銷等等,競爭把企業的利潤都轉化成了投資者的收益。
(2)P2P行業燒錢嚴重
虧本賺吆喝也是有原因的,互聯網流量集聚規模效應和邊際化成本效應,讓從業者不顧一切的跑馬圈地,搶流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小便宜,簡單的來說就是撒錢,滿足人們對錢的慾望從而進行營銷和慢慢製造粘性,獲得大量用戶進行融資。截至2017年4月底,P2P網貸行業總融資金額約357億元,各上市公司和國企也加入戰場,一句話「不差錢」,各平台羊毛齊飛,除了本身投資的收益以外,投資人還享受到了一波附加的紅利。
三、P2P如此高的利率只是階段性現象
直接看數據
P2P的體量增長了幾十倍,平均利率卻從2013年最高21%跌至10%,下降一倍。說明隨著民間借貸市場供給增加,供需趨於平衡,收益逐漸回歸合理水平。
當然這種現象並不是P2P所獨有的,信託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
在08年之前信託行業發展非常緩慢,直到08年」4萬億」救市計劃的開展,房地產和基建的資金需求大增,而這些行業很多都是銀行限制貸款行業,導致很多房地產商借錢無門,於是紛紛找到信託借錢,從而迎來信託大發展。2008年突破1萬億規模,2013年突破10萬億規模,截止到2016年突破20萬億,發展非常迅速。
在13年時候收益率能夠達到16-18%,16年卻跌破7%。隨著市場逐漸飽和,基建和房地產逐漸成熟,信託市場資金供需平衡,使得收益率腰斬,紅利不再,我們來看看15年到17年兩年之間信託的收益走勢,一路下跌。
投資的根本就是把握這樣的紅利,一旦市場進入成熟,賺錢將變得異常困難。
太陽底下沒什麼新鮮事,關鍵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樣才能抓住紅利,悶聲發財!!
寫在後面:
1、P2P投資有什麼問題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公號(米多多P2P投資筆記)留言,我會盡量幫忙解答。
2、拒絕伸手黨,上來就問某某平台安全嗎?或者我該怎麼投資P2P。這類問題真心沒法回答,請先調查學習基礎的資料,了解基本的信息再提問。你怕麻煩,我的時間更寶貴。
3、大家普遍關心,而且性價比特別高的平台我會每周在公號深度分析幾個,本身也是我自己投資分析的需要,大家可以參考.
作者簡介:米多多,2012年開始鑽研P2P,近6年P2P投資經驗,踩過行業第一個跑路平台「淘金貸」,折戟過e速貸,目前P2P平均收益15%左右,收益數十萬,微信公號:米多多P2P投資筆記。
一本正經 胡說八道
~~~~~~~~~~~~~~~~~~~~~~~~~~~~~~~~~~~
麥道夫,一個傳奇人物。美國著名金融界經紀,前納斯達克主席,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製造者。案發前是納斯達克OMX集團提名委員會的一名成員。
1960年,從法學院畢業後的他拿著自己在海灘上做救生員賺來的5000美元創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並因此聞名華爾街。這家公司主要以擔任股票買賣的中間人而聞名。2001年,麥道夫公司被稱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三大提供上市諮詢的經紀公司之一,紐交所第三大經紀公司。
2000年功成名就後,麥道夫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轉變。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以穩固的高投資回報率使自己再次成為華爾街的傳奇人物,直到2008年12月初露餡。
世紀詐騙案造成的一部分損失,羅列出來給大家看看 :
Fairfield Greenwich 集團 損失75億美元
萬通金融集團旗下的對沖基金Tremont公司 損失33億美元桑坦德銀行(Santander)損失28.7億美元奧地利銀行(Bank Medici AG )損失21億美元Ascot Partners 損失18億美元紐約投資公司「Access International Advisors」損失14億美元富通(Fortis Group) 損失13.5億美元瑞士銀行 損失10億美元HSBC 損失10億美元瑞士BENBASSAT CIE私人銀行 損失9.35億美元Primeo SelectFund 損失8.35億美元還有很多數據 就不羅列了
而這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多少人哭著喊著也要投錢的騙局,造成損失如此大的騙局,他承諾的回報率是多少呢?
8—12%的年收益率因為風險人家沒跟你說啊。
我來告訴各位一個經典的理財產品吧。
假設有一個資產,我們先稱之為底層資產,假設是某個AT1,COCO或者優先股什麼的吧。年收益是5%,然後呢我們投行去融資,可以拉來利率為3.5%的某種融資(有很多種形式,先不贅述)。
好的,這時候某某銀行/券商的一個衣著光鮮笑容可掬的理財顧問X小姐,找到了剛剛賣了兩套房的你。 這個畫風的:
你張嘴就說:收益沒有10%免談。
X小姐有備而來。她微微一笑,說「沒問題。我這有個11%的。您有興趣嗎?風險評級僅為中等而已。」於是,你大筆一揮投下1500萬。
她沒告訴你的是,她知識把底層資產加了4倍槓桿而已(5 x 5 - 3.5
x 4 = 11)。但是有個小問題,如果底層資產跌20%呢?那麼你剛剛好血本無歸。
反正你也不管下面投的是什麼怎麼投,也不看產品說明書,當然他也不會主動給你這東西。
光看收益多容易啊?券商往後只招初中畢業都夠了。
- 貨幣基金利息應該還是能達到3%以上的,這並不能直接反映經濟情況。
- 二級市場並沒有一路下行,而是一直都在波動罷了,這同樣不能直接反映經濟情況。
- 所有網貸平台都在弱化風險,我覺得10%左右的網貸平台構成了固定收益投資的分層市場,而再高利息的網貸風險收益比較低,不值得投資。
如果你認為我想賺的是網貸行業發展的錢,那麼我覺得你可以不用投P2P,你如果要賺行業發展的錢你自己做股權投資更好,債權投資不是為這個而生的。所以我覺得在現有的情況下,如果投高收益的網貸,你要想清楚自己從何處賺錢,我覺得能夠想到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龐氏騙局的錢,否則無論剩下是賺行業發展的錢還是固定收益的錢你都不應該投高息P2P。至於如何利用打新來賺龐氏騙局錢,其實呢我之前寫過很多文章,但是目前這個節點各品牌燒錢已經結束,我就不多贅述了。
二、平台想做好也不是自己說了算因為我現在在VC行業做事,所以我接觸更多的也是風投圈子對網貸的評價。基本上大家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已經幾乎沒有平台會投資天使輪了,也幾乎沒有天使投資人會投資網貸了, 現在風投圈對網貸的一個看法就是,我投資一個後期平台,看運營水平和壞賬率,然後探索真實的數據,來決定是否有後期併購的價值, 來籌備往新三板走或是被一些上市公司收購,為什麼大家都不投資天使輪和P2P,因為P2P還是有規模效應的。
之前我講p2p規模效應的時候,很多平台的老闆反駁我,他們說這個互聯網是寡頭壟斷的,但金融不是。再小的一個地方也有很強勁的金融市場,金融和線下零售一樣,它有區域性、市場非常大,完全不可能壟斷。他們的論據確實有說服力,一些很小的城市二三線城市它們的金融老大一樣能賺很多的錢。但是在我看來他們的論據針對的是短期,也就是說短期,金融行業再小的公司也能轉起來利潤,但是你要把它放到長期來看,把它未來的放貸的壞賬記錄都算上,這個長期來講依然是寡頭壟斷。
第一點風控能力,其實風控能力各家都是一樣的,同一利率水平,誰的風控能力嚴,他的客戶就跑到別人家去了,所以風控的力度不分高低。但是有一點存在高低,業務量大的公司,找他貸款的人多,他的風控的餘地就強。比如說小貸領域領先的宜信、平安,一群人去找他們放貸,他們就有了選擇的餘地,而某些小的平台,他們很難得找到一個借款人,他再風控他就沒有借款人了。最極端的情況,有一些通道型的平台完全沒有業務量,只能對接融擔,來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風控部變成了法務部,除了審核材料,其他啥也幹不了。
再講理財觀。在不少平台談論過,就是互聯網金融要去做品牌。你要麼就像e租寶、人人投這樣,全國大範圍的做品牌深入人心,否則你就不要打廣告。就打品牌這個事,要大手筆去做才能花少錢辦大事,就像e租寶,花的錢不少,但融的錢更多!像一些小平台他們根本不可能做打廣告這件事,他們的資金太小,根本沒有品牌效應。任何一個行業的開始都是群雄割據,但是當風險和逆境來臨的時候,大資本是唯一可以生存的並在最後不斷吞噬更多市場份額。
最後一點就是低資金成本的優勢。人人貸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做的很早,其實他的這個業務模式和現在很多新的P2P平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他的低成本使他具有更多的利潤空間,能夠活的更久。上面講的都是講的長期的、網貸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夠活下來的問題,現在講一下短期燒錢結束對平颱風險的影響。從風投圈子角度來說他們投資是有周期的,差不多半年一輪。現在網貸已經融不到天使輪,資方都在著眼於後期併購,玩法都已經窮盡,像我們研究互聯網金融的公司,我們都是在看你給我們的數據是否真實,這個數據在行業的水平怎麼樣,對你的模式已經不怎麼看中,越在這個時候寡頭優勢更能顯示出來,金融本來就是一個加劇寡頭壟斷的事情。
從一些個人的觀察中,我還發現三個問題。
現有P2P平台都缺資產端,這一點相信絕大部分平台的從業者深有體會。宏觀經濟差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目前網貸發展的太快,但是理財端的發展遠遠大於資產端的發展。太多的投資人,太少的資產端——任何一個平台都在缺資產端,包括線下龍頭的宜信的宜人貸也缺。缺資產端的一個必然結局就是次貸,就是放寬放貸標準,你看一個政府或看一個企業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因為它裡面的員工和老闆各有各的利益。對平台來講,底下員工一定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對吧?高層的員工希望提高業績,這樣一來從上到下都希望擴大業務量,都在做次貸。
深圳這邊有一個平台——小牛資本就是典型的例子。業界人一定知道的,它是換CEO、職業經理人非常頻繁的平台。小牛資本做了一個網貸ETF的東西,然而他是業界唯一一個敢把它做成活期而且不設置投資限額的一個。只要所有人同時提現這個平台就會垮掉,但是他沒辦法,他不斷換高管,所以在職的人理智的選擇就是不斷擴大業務量,把攤子留給下一任接盤,這種就是一個很大問題。
高息資產必然高風險。這一點不容我多說。相信看過金融歷史的人都明白,垃圾債永遠不是一個好的投資途徑,在歷史上大部分金融事故都是垃圾債引發的。
通道型平颱風險收益不成正比。從新浪微財富事情之後,大家對這個事情有個理性的認識。就是平台,他最終的利益點是在資產端這個環節卡住的,不是說在你這個售賣理財產品卡的這個贏利點。任何一個做通道性的平颱風險都是非常高的,風險收益都不成正比,這一點我也不多說了反正大家不要投就好了。
最後一個現象是,平台資金鏈綳得很緊不得不燒錢推廣,這個是我和很多P2P同行交流的一個體悟。就是現在網貸為什麼燒錢,為什麼推廣渠道都這麼貴?原因很簡單,就是各個P2P平台的決策已經不是市場化的決策。他不是推廣貴我就不燒錢而是不得不燒錢。我停止燒錢一周我就掛掉了。資金鏈蹦的很緊不斷提高了推廣渠道的價格,更加惡化了網貸行業的競爭環境。
三、如何挑選平台如何挑選平台?我的標準無非三個——大背景、老資歷、安於低息。
所以以上就是我認為為什麼不應該投高於10%利率的平台。這個理由已經講完了,如果你是博這個行業的發展你就投股權吧。如果你是安於固定收益,那麼你就投一個10%利率以下的。除非你有非常大額的資金,然後你希望把你所有工作時間都拿去研究一個平台的好壞,不斷去賺平台的錢,去拿平台燒錢燒的高收益,成為一個半羊毛的人。否則我就不認為投一個高息的。
還是那句老話如果要是賺高額收益那麼就是股權投資,如果要是安心賺固定收益就不要去想怎麼創新,想著一個好平台別人沒發現讓我發現了,軟文都是這樣寫的,但我們還是要投一些被市場認可的有背景的平台。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知識創新金融不是我們這些人應該乾的事兒。具體推薦的例子,如果8%的利息就直接推薦銀行系統的平台。無非這幾個大的像陸金所、包商銀行的、興業銀行的等。目前市場要求差不多就是這樣,8%左右最合適。11%的利率有三種選擇:上市公司背景平台、早期巨頭平台(人人貸、積木)、大集團背景平台(網信理財、麻袋理財)。
投資這些平台的時候,心裏面一定要記得,我多拿了多少收益,就多承擔了多少風險。無風險利率就是那麼一點兒,再牛逼的金融家都沒辦法獲得更高。
來,撕逼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餘額寶降息到了2-3%,因為央行今年利率五連擊,基準存款利率已經從2.75%降到了1.5%,作為基金的餘額寶不降息,馬雲就得貼錢,地主家也不能隨便燒。為什麼P2P還有10%左右的收益率。第一,P2P和餘額寶的性質不同,所以兩者的收益率其實沒有可比性,所以,只談P2P為什麼有10%的收益率。先撕逼: @尹小二 的原答案沒有一個可以支撐的事實或者數據,這個答案就是逞一時嘴快,圖個政治正確。但是,同意一個觀點:P2P其實就是披了馬甲的民間借貸
話粗理不粗。
但是,淘寶也就是個披了馬甲的百貨商城,關鍵就看這個馬甲怎麼做!接下來撕逼 @NERV
1、大多數公司在技術上沒有條件,我不是說演算法,我是說基礎數據,沒有銀行會大方地把他們的經驗數據分享給P2P公司做模型。
確實,目前要大數據風控,數據是最大的瓶頸,但是央行的徵信報告雖然不對外開放,但是有第三方介面可以買得到!所以,銀行的數據給P2P,並非沒有渠道!經驗不談了,銀行從業人員跳到P2P並不少見。
2、由於技術上實現不了風控,只能用人力去彌補。什麼?要招人去一家一家訪問?寫報告?不不不,這不符合互聯網精神的政治正確
很抱歉,敝公司就是有人實地考察的,可以借貸的地方,都是有加盟合作機構或者直營店的城市,互聯網精神的政治正確,我認為在利益面前,這種政治正確薄弱不堪。
他的觀點反倒論證了我們老闆的觀點,金融不可能複製電商的指數級速度,需要緩慢布局資產端。反駁了P2P沒風控的觀點,可以好好談模式了。
但是,我同樣會主張,投資有風險,P2P也是的,而且金融必然有壞賬,無論你的風控有多牛逼。二 為什麼P2P有這麼高利率
1 利率必然會降到一個合理區間網貸之家統計的行業平均數據,去年這個時候是16.3%,今年10月是12.38%,毫無疑問,利率需要下降到一個合理區間,敝公司10月平均利率是9.79%,(絕對沒有說10%一下就是安全的!)2 民間借貸的利率遠比P2P的利率高同意一個觀點:P2P就應該有自己的細分市場
我們的目標市場是銀行可能不感興趣的小微、小小微,這些企業他們的銀行借貸率低
100家小微企業,只有57.8家會去銀行申請貸款,剩下去申請的,只有46.2家會獲得貸款。62.9%的小微企業僅有民間借貸。其中民間借貸的平均利率是18.1%(以上數據來源: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報告:中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2014)就是因為民間借貸普遍不低的借款利率,所以可以支撐P2P平台10%的收益率如果P2P就是披著馬甲的民間借貸,這個民間借貸有市場空間,有盈利空間,關鍵就是「馬甲」,運營模式的問題了。
三 P2P到底有多危險
如果問題回到「P2P就是瞄準你的本金」問題,我只能說這是以偏概全,一個事實是,目前有3000多家平台,確實有1000多家問題平台。因為在今年以前,都沒有一個政策去維護這個行業的合法性。但是,你不能否認這個行業有人,有公司想實實在在做事,踏踏實實賺錢!
今年7月出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關鍵兩條:門檻5000萬註冊資本金;必須要銀行存管。第一條,硬實力,不夠格的出去
第二條,平台賬目走銀行系統,真正讓平台成為信息中介;如果這兩條落地,估計行業會好看很多。所以結論:P2P有風控!!!民間借貸利率不低,可以支撐你10%的收益率;行業必然會超規範方面發展,不能以偏概全! 這是我們老闆 @許建文明明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們偏偏要弄複雜,說P2P好的,莫不是利益相關者。說P2P是龐氏的,也真的太不了解P2P了,你們幾乎不知道陸金所,網金社。
投資標的不一樣!投資標的不一樣!投資標的不一樣!重要的話說三遍。
首先我們看看貨幣基金把錢拿來投到什麼地方了。1)現金;(2)通知存款、銀行協議存款、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3)剩餘期限在397天以內(含397天)的高信用債券;(4)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債券回購;(5)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中央銀行票據。其實就我所知貨幣基金的主要投嚮應該是銀行間短期拆借,參考利率shibor。所以,你知道了,其實貨幣基金投向於一些貨幣工具,往簡單了,其實說白了也是變相借錢給人收利息,只不過借款主體是多為銀行,還有部分大型企業。這些機構的信用想必不多說你也知道是個什麼狀況,欠債不還這種事還是比較難的。當然對應的就是這些機構借錢的利息絕對不會太高,因為它有能力借得到。
再來看P2P。投P2P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錢去了哪。正規的P2P究竟是在做個什麼事兒,是不是真的如某些人所講,全部都在玩兒龐氏騙局。一個簡單得道理,如果這個行業都是在騙錢,這個行業也就不必存在了。陸金所背後股東的是平安,網金社背後是阿里,騙局嗎?
那P2P的錢究竟去哪了?收益又從何而來?其實他們做的也是放貸,只不過這個貸可能沒你想的那麼簡單,貸這種東西到實際操作的時候可以演化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什麼信用貸,抵押貸,融資租賃,保理……於是基於不同的類型,衍生出一些好像有些不一樣的平台,但實際上大多都是在做一個貸的事。那在這些平台都是誰在借款誰在付息呢?這就要講講民間借貸了,可能沒接觸過的會真的以為貸款只是銀行乾的事兒,其他的都是非法的。傳統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行,對貸款設定的門檻是比較高的,你的資產負債情況要如何,你的現金流要怎麼怎麼樣,當然這是基於銀行自己的風控考量(只是奇怪,銀行的設限怎麼到了國企那就可以放鬆了呢?)於是乎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達不到要求拿不到很高的授信,或者根本就拿不到貸款。這種貸款銀行不放沒關係,總有人會覺得把錢存銀行太坑爹,又沒有好的項目好的途徑投到實業,那就拿出來放放貸吧,實力強的乾脆成立公司。民間借貸在一定利息範圍是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在一定利息範圍是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在一定利息範圍是受法律保護的!這個一定範圍是什麼呢?八月份的時候規定了,24%以內的受法律保護,也就是每個月2%,俗稱兩分。也就是說只要在這個範圍如果發生糾紛,你去法院打官司,是要判你有理的。36%以上不受法律保護,每個月3%,俗稱三分。24到36之間,我的理解是法院判的時候視情況而定。實際上民間借貸每個月兩分,一年24%是算低的了,正常一點都是3分,一年36%。至於高於這個數怎麼做到還能受法律保護,他們自有其招就不多講了。好了,這下你明白了,算上資金閑置率,這種機構每年可以獲得的收益至少也在20%以上。給到投資者的10%左右,根本就不算個事,因為平台可以從中間拿得多得多。如果直接這麼吸收資金然後放貸出去,那麼很容易就會弄個非法吸儲,非法集資的罪名。所以就會有我們現在看見的在頁面上有一個一個的標,讓你來投,這樣就變成了感覺好像是你直接在投,而平台只是做一個中介而不經手資金的感覺。但實際上很多平台可能最開始連項目都沒有,先弄幾個假的標放上去,有了錢再找項目,這個就是資金池。至於那部分本來就打算跑路的,當然標的更是假的。接下來,要談談P2P的風險了,現在很明顯你可以看到你的錢借給了誰,通常都是一些情況達不到銀行放款標準的小企業或者個人,他們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如果能拿到誰還去拿民間金融機構那麼高利息的貸款啊?就如之前在某文章上看到的把信託定性為垃圾債(當然我覺得叫次級債更為合適),這種貸款的質量只能更加不高。現在其實有些P2P平台也意識到了問題,慢慢在去擔保化,如陸金所,前期陸金所是有平安擔保的,債務人違約平安是要賠的,現在陸金所去擔保,要是債務人發生違約不賠付了,跟平安是沒關係的,因為陸金所只是家平台,這效果應該就像交易所和企業債之間的關係,而陸金所從成立那天本來就是要做金融資產交易所的,只是後來P2P業務的強化讓人感覺它就是家P2P。那這樣是不是說有平台擔保就一定安全了呢?國內目前稍微大點的P2P平台目前的註冊資本大概都在幾個億,而有些平台的交易規模上百億,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爛賬過高,這種擔保是沒有實際效果的。那麼是不是說P2P就不能投呢?其實很多人做銀行理財或者P2P或者其他投資一直是有誤區的,真的太懶了,以至於很多時候不願意也不會去學著分析一個東西的風險,總是希望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躺著賺錢,偏偏最後卻都選了最危險的方式。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安全的,唯一不變的的是變,最危險的是那看似的安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做投資理財就必須學會分析,不願分析就放銀行,本金安全了,可是每一天都穩穩地貶值了。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安全最後說一下龐氏騙局吧,最近好像挺多的,金朝陽900個億,以及一些其他。其實要辨別,我以為是極簡單的,其實金融產品的收益,只能來自於兩個地方,第一種是盤剝實業的利潤,這種就是貸款生息的類型,無論貸款給企業還是個人都是在用資本的力量分配其他人創造的財富。而第二種,是博弈,典型的像期貨,外匯,是把人家口袋裡的錢變成自己的,但是總的來講,對參與的所有全體這是一個零和博弈,有人賺了就一定有人虧了(股票不屬於這種類型,其實某種程度是二者兼具)。其他 那些宣稱穩賺不賠又沒有和實業對接的,都是騙子。兩者不一樣,一個是貨幣基金,一個是借貸產品,兩者比較意義不大。但是如果不關心其究竟是什麼,只關注收益點這眼前利益的話,提供個結論給你參考:
p2p公司可能隨時資金鏈斷裂跑路,別管規模有多大。網路上資訊不少,可以搜一下。
再提供一點案例給你,個人資金投在P2P中,拆藉資金投入P2p的,我身邊有三個血本無歸的,少的十幾萬,多的那個一百萬,中間人都跑路了。
網路上朋友,有兩個跳樓的。
給點甜頭讓目標逐漸陷入從而無法自拔的案例,近百年來廣泛流行於賭場和金融市場!
個人感覺:很多地方拆借的資金鏈都斷了,是否被公開而已。
最後:如果有躺槍的公司或者機構,對不住了~餘額寶給你賺的息差,是常規的金融生意,感興趣可以看看文藝復興這個牛逼到不行的私募,年化也就約2%,已經是xxx中的戰鬥機了。
P2P賺的是你的本金,10%以上?見過25%的,交給它本金然後它就跑路,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在超額利益的誘惑下選擇貪婪,然後把你本金騙走,這就是區別。
在中國現在這種實體經濟和稅收體制下,做什麼生意年化能過10%?掰著指頭都能算出來,而且這掰著指頭的行業里,基本都不是你能涉足,或者P2P能涉足的。
所以小心為妙,大家現在日子都不好過,隨意就承諾10%,真的凶多吉少。
謝邀。
自己去貸羅盤看數據,答案很清晰了,
推薦閱讀:
※有誰了解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ing)這個領域?能夠詳細說明SRI具體運作和職責是什麼嗎?
※如果有一天錢寶網倒了,那些投資人會有怎樣的動作?
※星巴克一家店大概得投資多少錢?
※進口商品店(港貨店)賺錢嗎?有沒有進貨渠道?
※你從比特幣賺到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