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真經》作者是誰?是否可以考據出來?
「這日午後,將四卷經書從頭至尾翻閱一遍,揭過最後一頁,見到真經作者自述寫真經經過。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在嵩山斗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雖深佩真經中所載武功精微奧妙,但一味崇揚「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於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以中文寫下了自己所創的「九陽真經」,自覺比之一味純陰的《九陰真經》,更有陰陽調和、剛柔互濟的中和之道……」 《倚天屠龍記?十六回 剝極而復參九陽》
——這人與王重陽等五絕並世,卻顯然非五絕之中任何一人,但能夠自創比《九陰真經》更厲害的《九陽真經》。這人顯然比同時代的五絕更牛逼,他是誰?是否有跡可循呢。。。
儒者,致學修身;道者,求難渡劫;僧者,普度眾生。這位斗酒僧自言「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想必他一生經歷了這三個過程,卻終不能滿足開悟,只得以斗酒和研習武藝排解心中鬱氣。
重陽真人乃北宋之人,料想這斗酒僧也應是北宋之人。不過其儒釋道三者皆臻化境,或許早已大大延命,而為前朝遺民也未可知。此人不喜老子之學,或許是與道家有一段恩怨所致;其又深諳剛柔並濟之法,想必自己的武藝也能剛柔並濟、變化萬端,若其使用兵器,想必也是無形無影,收放自如。
至此,吾已想起一人。此人承應天命,生於厚土,幼時求學,習得一身武藝;本想入廟堂為官,怎奈朝野之中儘是昏庸之人,無人賞識其才華,只授以小吏之位;既難得大用,此人乾脆掛印回鄉,揭竿而起與那朝廷作對。一番大戰之後,朝中有人愛惜其才華武藝,將其招安,引其與朝中使節一道出訪西域,期間苦難,自不必多言。西域事成,此人封得高官厚祿,蔭蔽家族。但此人終究生性懶散,不好為官,終日雲遊四海,以武為樂。此人身兼儒釋道三家功夫,又使得那變化萬端之兵器,故能從《九陰真經》中看出破綻,寫下《九陽真經》之絕世妙篇。此人並非生於宋代,但以其武功修為,在宋代與重陽真人相會也絕非異事。
我想你們應該猜到此人之姓名了,那麼請跟我一起大喊:
自創比《九陰真經》更厲害的《九陽真經》——題主,你在逗我?
《九陰真經》的精華在梵文,講真,九陰武功不及五絕武功(降龍十八掌、蛤蟆功、一陽指、落英神劍掌、先天功等),但那堆嘰里咕嚕的文字才是全書精華,比五絕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主張陰陽調和,而斗酒僧自以為參透九陰才寫了九陽,大誤!經我多方考證,作者是《九陽豆漿機使用說明書》編寫者!!!撿到豆漿機說明書 誤以為是九陽神功 視頻
(第一次看時,笑得肚子疼……)
據小道消息,是虛竹...
謝邀,我來認真答一下:可以考據出來,《九陽真經》作者是虛竹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
這幾乎就是虛竹在天龍八部中形象的最佳總結,小說開始時候為僧,一心想做一個好和尚,然而命運弄人,成了逍遙派掌門人,入道;又在天山童姥的撮合下和西夏公主一見鍾情成了駙馬,為儒(西夏党項族大量吸收了中原儒學,在虛竹的年代更是進入了鼎盛時期,見《簡明西夏史》第八章第二節)。而面對這一切改變,虛竹發現無法掌控自身命運,求不得。甚至作者還告訴我們,虛竹的經歷到了駙馬還沒完,後面又做回了道士,最後竟又回到了和尚。這可是真的詮釋了「無所適從」四個字。
撰寫《九陽真經》的這位高僧在皈依佛法之前乃是道士,精通道藏,所撰武經剛柔並重,陰陽互濟,隨機而施,後發制人,與少林派傳統武學的著重陽剛頗不相同,與純粹道家的《九陰真經》之著重陰柔亦復有異。
——《倚天屠龍記》第二回 武當山頂松柏長
2、在嵩山斗酒
飲酒是佛門根本戒中首五戒之一,與殺生偷盜等同列,更不用說與人斗酒。嵩山有少林派,如果是德高望重的少林派之人的話,怎麼說也不會破大戒去斗酒,方丈斗酒行不行?達摩堂首席能不能斗酒?玄慈告訴我們就算是方丈也不能亂來,破了戒是要挨棍子的。因此這個人雖然是「高僧」,但是一定不是少林派的人。
一位不是少林派的、很會喝酒、毫不在意戒律的和尚選擇長時間住在律法森嚴的少林寺附近,一定是有原因的。比較合理的可能性就是這個人對少林有特殊情懷。虛竹恰好又符合這個條件:出身少林,當年被逐出少林怎麼說也還是一大遺憾,過了那麼多年,回到嵩山,以嵩山為家是自然而然的了。
3、四卷《楞伽經》
這一點其實很多人沒注意到,然而卻是暗示性最強的:少林經書那麼多,又不缺紙張,為什麼偏偏寫在了《楞伽經》之中呢?書里是這麼說的:因為《九陽真經》的作者,會把一本千年來少林寺都沒什麼人看的梵文《楞伽經》隨身攜帶(下文也同時明說了《九陽真經》的作者不屬於「少林僧人」):
千餘年來,少林僧人所讀的《楞伽經》均為華文譯本,無人去讀梵文原本。這部《九陽真經》在藏經閣中雖藏得年深月久,卻從來沒人去翻閱過一句一頁。
——《倚天屠龍記》第二回 武當山頂松柏長
以及
這位高僧當年悟到此武學深理,不敢在少林寺中與人研討參悟,只隨手寫入鈔本之中。
——《倚天屠龍記》第二回 武當山頂松柏長
那麼誰會有這個動機這麼珍視一本千餘年來沒什麼人讀的書呢?金庸全部小說中明確提到會有這個動機的人,恰好是虛竹,因為四卷《楞伽經》正是虛竹的師伯祖玄難臨死前託付虛竹要用心研讀的:
玄難道:「你向方丈稟報,本寺來日大難,務當加意戒備。一路上小心在意,你天性淳厚,持戒與禪定兩道,那是不必擔心的,今後要多在『慧』字上下功夫,四卷《楞伽經》該當用心研讀。唉,只可惜你師伯祖不能好好指點你了。」虛竹道:「是,是。」聽他對自己甚是關懷,心下感激,又道:「師伯祖,本寺即有大難,更須你老人家保重身子,回寺協助方丈,共御大敵。」玄難臉現苦笑,說道:「我……我中了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已經成為廢人,哪裡還能協助方丈,共御大敵?」
——《天龍八部》第三十二回 且自逍遙沒誰管
這就很合理了:活了那麼多年,功力已經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境界,卻依然覺得無所適從,在追尋那一個「慧」字,讀完了譯本覺得還不夠,又把原文讀完,並且把原文隨身攜帶,真不愧為「用心研讀」。
4、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
當年梅超風自學九陰真經時候因為沒有道教功法的底子,連裡面基本術語都得向馬鈺討到個解釋。能看出九陰真經不足的人必然對道教功法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這種理解甚至得在王重陽之上,因為王重陽並沒有看到九陰真經的不足,只是用其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經而已。並且王重陽肯斗酒輸了給對方看書也是看在覺得對方不會武功的份上。在武俠/仙俠的世界裡,只有境界比對方高很多,才能讓對方看不出來,比如慕容復面對掃地僧。
慕容復喝道:「是誰?」不等對方答話,砰的一掌拍出,兩扇長窗脫鈕飛出,落到了閣下。只見窗外走廊之上,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小,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行動遲緩,有氣沒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樣。
——《天龍八部》第四十三回 王霸雄圖 血海深仇 盡歸塵土
王重陽本身是當時的道教大宗師,華山絕頂號稱天下第一,比這樣的人還高很多的也只有天龍時代練功似修仙的那幾個了。而這個人的功夫又必須自身是陰陽互濟的,能在陰陽之間隨意切換,否則也寫不出來。
在所有金書里能做到這些的寥寥無幾,而虛竹恰好是一個:
虛竹叫道:「不錯!」右掌揮舞,不絕向丁春秋進攻,左掌掌心中暗運內功,逆轉北冥真氣,不多時已將掌中酒水化成七八片寒冰,右掌颼颼颼連拍三掌。丁春秋乍覺寒風襲體,吃了一驚:「這小賊禿的陽剛內力,怎地徒然變了?」
——《天龍八部》第四十二回 老魔小丑 豈堪一擊 勝之不武
這本書儘管是講陰陽互濟,然而不叫做陰陽互濟經,卻是九陽真經,且覺遠、張無忌等人練過後都覺渾身火熱難耐,因此雖然可以陰陽轉換,本身卻一定是陽剛內力,這與虛竹自身的內力恰好相合。
至於是不是九陽真經就更勝九陰真經一籌,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小說中對九陰真經梵文總綱的描述是:
這《九陰真經》的總旨闡述陰陽互濟、陰陽調和的至理,糾正道家但重陰柔的缺失,比之真經中所載的功夫更深了一層。
——《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一回 鴛鴦錦帕
而對《九陽真經》的描述是:
更有陰陽調和、剛柔互濟的中和之道。
也就是說斗酒僧覺得糾正的還不夠,應當以陽為主來剛柔互濟。
5、年齡
這一點實際上被質疑很多,就是天龍八部結尾在宋徽宗時期,大概1094年,而王重陽得到並在古墓刻下九陰真經大概1200年,即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見評論區討論),虛竹的年齡在天龍八部結束是25歲(少林寺大戰時候葉二娘說了虛竹二十四歲,到結尾又過去了幾個月),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他大概是131歲。虛竹的壽元有沒有可能到達131呢?
首先金書中並不缺壽元上百之人,比如老頑童周伯通、九陽真經「得其純」的張三丰,以及創立九陰真經的黃裳。其中周伯通和張三丰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結束時候分別是100歲和121歲左右,而且還活得好好的;而黃裳按照史書給的生辰、修道藏(67歲)、繳明教(76歲)和鑽研武功期間「十六七歲小姑娘變成六十多歲老婆婆」推算,在創立九陰真經時候是在120歲-125歲之間。
不過我們這裡對於虛竹就只限於討論他的逍遙派功法,也就是逍遙派的鍊氣功法能不能讓他活到一百餘歲?首先我們知道以逍遙派功法鍊氣之人,比如無崖子93歲(天山童姥說過自己96歲,無崖子比自己小3歲)的時候,在逍遙派之人的觀念中離死亡卻還很遠,是「死不了」的層次,除非散功:
那女童全身顫抖,問道:「怎麼他會命在垂危?他……他一身武功……」突然轉悲為怒,罵道:「臭和尚,無崖子一身武功,他不散功,怎麼死得了?一個人要死,便這麼容易?」
——《天龍八部》第三十五回 紅顏彈指老 剎那芳華
凡人可能覺得93歲的人類有一天去世了蠻正常,然而在天山童姥看來這個年齡死了是不可能的,懷疑對方撒謊,因此才「轉悲為怒」。並且虛竹見到無崖子的時候,其相貌描述是:
他微微抬頭,向那人瞧去。只見他黑須三尺,沒一根斑白,臉如冠玉,更沒半絲皺紋,年紀顯已不小,卻仍神采飛揚,風度閑雅。
——《天龍八部》第三十二回 且自逍遙沒誰管
顯然無崖子還可以繼續活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也並不急於傳功:
那人向他端詳半晌,嘆了口氣,道:「你能解破我的棋局,聰明才智,自是非同小可,但相貌如此,卻終究不行,唉,難得很。我瞧終究白費心思,反而枉送了你性命。小師父,我送一份禮物給你,你便去吧!」
——《天龍八部》第三十二回 且自逍遙沒誰管
最後改變主意,決定傳功的原因是覺得虛竹福緣深厚:
那老人嘆道:「天意如此,天意如此!」突然間愁眉開展,笑道:「既然天意如此,你閉了眼睛,竟誤打誤撞地將我這棋局解開,足見福緣深厚,或能辦我大事,亦未可知。好,好,乖孩子,你跪下磕頭吧!」
——《天龍八部》第三十二回 且自逍遙沒誰管
那麼除了無崖子等三人活到90餘歲,有沒有活到100歲以上的例證呢?《天龍八部》最終章告訴我們這樣的例證還不少:
段譽微覺詫異,問道:「不老長春谷是什麼地方?」巴天石道:「這一帶人都說,善巨郡之北、吐蕃以南的高山中,有處地方叫做『不老長春谷』,那裡的人個個活到一百歲以上,且百歲老人又都烏髮朱顏,好似十來歲的少年少女一般。臣沒去過那地方,也沒見過那地方的人,不過許多人都言之鑿鑿,臣從小就聽說了。王姑娘要臣帶領前去查看,也不知『不老長春』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天龍八部》第五十回 教單于折箭 六軍辟易 奮英雄怒
而虛竹的話,25歲時候就身具200年余的功力,並且繼承了靈鷲宮包括《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在內的所有功法,不散功理應比無崖子和童姥們活得更長,因此壽元到達131歲並不是一個問題。
國家隊
這個斗酒僧很有可能是武松
沒錯,就是我們熟悉的武松
這並非抖機靈或戲說,而是實實在在有一定合理依據作推測的。
首先從最基本的年齡入手。
武松在水滸傳里生於1090年,殺嫂時虛過25歲,也就是1115年時他在24到25之間,大宋宣和六年梁山徹底完蛋,在1124年散夥,武松33到34歲之間,而後又活80歲善終,也就是說根據施耐庵的設定,武松是在1170年去世。
那麼依時間軸看,武松是跟王重陽一個年代的人,兩人一生無論是施耐庵設定,還是金庸里王重陽壽命被改,亦或者歷史上的王重陽,至少都有幾十年時間兩人在同一時間段。
而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是第一次華山論劍後,根據其他考據者計算,普遍認為第一次華山論劍是在1190到1200年之間,所以斗酒必須在這其後某段時間裡王重陽很快也就仙逝了。
這樣看也許不合理,但歷史上的王重陽比施耐庵設定的武松剛好小23歲,也是在1170年去世,小說里王重陽被金庸續了大概二三十年的命,從年齡上來看是出生日期被延後了,也就是說武松的出生日期也可能遇到被延後的情況。
因為這是另外一個延續施耐庵設定,但又由金庸重新改編後的武松,所以年齡上大致可看齊王重陽,但肯定又比王重陽年紀大一些。年齡的基礎有了,那麼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斗酒僧就是武松呢?
斗酒僧是通俗說法,實際上九陽真經作者同樣說自己儒道皆沾
說僧佛的話,是武松也不難理解。而武松一生在落草前,實際上也一直代表了儒家最基本的正麵價值觀。例如禮義廉恥忠孝仁愛,還有一些更為傳統的封上仕途蒙及子孫。武松是個出身社會底層有仕途目標的人,自幼無父母,武大郎就是父母一般的存在,也是唯一的親人。
因此對潘金蓮才有如此尊敬,徹底的長嫂如母,排斥與厭惡潘金蓮對自己的撩撥,對兄長的敬愛孝順,都屬於傳統儒家價值觀範疇。在復仇時也尋求合理法律途徑,直到最後被迫要殺人,也搜集足夠證據,只殺主犯,王婆一類則暫且放過。再到後來得施恩於是圖報,打了蔣門神為止,都能看得出武松大體上內心堅持的儒家觀念。當然,他後來被陷害後便徹底放棄了傳統儒家的觀念,對過去社會退路被斷絕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化妝頭陀前後,武松的打扮和一些稱呼,實際上不止是佛教專用,也包含了大量道家的東西,例如行者,以及打扮與行走名喚等。
後期被敕封時的封號,也是道佛並用的。
而道教有固定的模式規範套路,很多毛病實際就是從全真教開始,更早期的道家更為閑散,各自差異極大,而斗酒僧又自稱為道,怎麼又可能避的開當時推崇新道教模式的王重陽呢?
老子精神里,無為順性即是道,替天行道或殺人任性,也是道理,武松就是這樣順著自己的性子,隔做了個更冷血現實的行者武松,但書里又一味寫他與道教的不對付,例如蜈蚣嶺削道冠殺道人一併幾個無辜者,後又被道人砍斷手,卻剩點皮肉又覺煩,才一口氣「扯掉」,最後在佛院出家做了和尚。
無不從中透露武松與道家的明暗關聯,跟他師兄魯智深剛好相反,一個是和尚卻不像和尚,一個不是和尚卻打扮成頭陀,卻又與道家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做為佛家弟子,是武松看破後的最後結果,精神面貌是受規束的儒家時,事事克制明理,破滅後的道家精神面貌則是放蕩形骸,最後又道家人取他一手,再醒悟一番,入了佛門。
這便是武松亦儒亦道亦僧的過程。
同時,九陽真經的作者對道家有諸多:不滿,還特意批評而寫了九陽真經對著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武松被道人砍了一手,又濫殺無辜道童,無論哪方面設定,都能看得出施耐庵骨子裡就在安排武松與道家的種種碰撞和摩擦,實際上落草後的武松表現的就是徹底的放縱和無為,想做就做,與之前行成巨大反差。
而金庸延續這種設定後,再進一步根據自己添加的新設定去詮釋人物性格,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結果了。
斗酒僧極能飲酒,武松恰巧也是,既然王重陽死都不願意給周伯通看的九陰真經如此寶貴,那麼說明王重陽看到的斗酒僧,必然有一些讓他放心的特點。
第一,無法發揮九陰真經的內容,說明可蹦是個殘廢,武松恰巧只有一隻手。
第二,年紀很大,就算學了也不會有多大危害,武松也很符合,王重陽華山論劍後沒多久就死了,比他年紀還大的恐怕離去時不遠。
第三,符合以上兩點,而且王重陽對自己酒量非常自信,被陌生人激了就去硬撼。
第四,這是他很熟悉放心的一個人
無論哪一點都好,都能發現武松的年齡酒量與經歷都很符合。
最重要的是武松武功極佳,所使用的武術與打法都是剛正陽極的風格,而又與道家有怨,長期學習下以自己風格寫下九陽真經並非不可能。
也許看到這會有人覺得是牽強附會的說法。
但請不要忽略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梁山是的確存在於金庸世界觀里的
但金庸從來沒正面描述他們,比王重陽或獨孤求敗這樣的人更要隱晦。
例如郭靖是郭盛後人,方臘是明教教主,魯智深的瘋魔杖法傳人是丐幫長老。
水滸傳里施耐庵是沒有說魯智深的功夫叫什麼名字。
金庸選擇了評說名字,並且後來新修加了黃裳取代達摩成了九陰真經作者後,又連入了明教方臘等人。這說明金庸腦海里創作里,的確架設了一個沒有公開描述過的梁山體系,還特意進行了間接定位,採取在小說與戲說基礎上再開發一個新體系。
意味著金庸有在施耐庵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把熟悉的角色豐富後添加到故事背景里來。而武松是主角中唯一一個明確描寫過活到八十歲圓寂的頂尖高手,其餘的人無不是沒有下文,就是後來戰死。
同時酒量極好,經歷符合,除了是他,暫時沒有更合適可以引入到金庸體系里的人了。參考武松單臂擒方臘,而方臘是明教教主,金庸很可能採取了戲說故事做創作基礎,讓練了至少兩層乾坤大挪移的方臘被武松單手碾壓。
也就是說,衡量梁山人馬的基礎上要加入金庸體系的概念才行,儘管沒說出來,但的確存在會內力的武松等人,所以寫下九陽真經也就不足為奇,而九陽真經並不是逆向的九陰真經,而是斗酒僧自創的另一套東西,大概只是看了有感而發寫,年輕時期已經可以碾壓明教教主的武松,其功力可想而知。
另外,黃裳所打明教的年代卻又恰巧不是明教最強的一代,因為被他殺戮許多法王使者後沒多少年,明教就能做到起義造反的水準,跟後來有主角光環庇護的元末明教性質又不太同。
之後又和梁山拼個你死我活還輸了,梁山也半垮。有崇古精神的金庸,恰巧有對南宋不滿而不做嚴謹考證的憤青時代,或許梁山人在他眼裡就是一種先賢般的精神寄託,否則不會屢次將三部曲聯繫北宋末年,乃至到倚天時甚至乾脆說明方臘就是教主,讓讀者產生遐想空間。掃地僧
王旭寧
我覺得是掃地神僧
上頭有個說虛竹的,我覺著,還真塔嘛有可能是虛竹啊!虛竹是逍遙派的!逍遙派的武功貌似有駐顏的(虛竹和李秋水第一次見面時候貌似把李秋水描述得挺年輕的)還有逆天返老還童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逍遙派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都是八九十歲了啊。估計要不是李秋水和天山童姥對杠,她們活過百二十歲不成問題。估計無崖子不散功還能熬個二三十年什麼的。虛竹是逍遙派嫡傳啊!嫡傳啊!!!!
誰告訴你九陽比九陰強的,九陽第一個會的覺遠一夜狂奔見如來,第二個小張沒有大挪移被滅絕吊打,連重傷陽頂天都能動的石塊都動不了,而且從和尚特意在嵩山等中神通看出來,丫的要是能打早上華山了。
推薦閱讀:
※金庸筆下的喇嘛為什麼都是反派,不是高原凈土洗滌靈魂嗎?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為什麼經常仰天大笑?
※金庸作品裡哪個一對多場面描寫得最酣暢淋漓?
※黃蓉看上郭靖,我能夠理解,可是趙敏怎麼會看上張無忌呢?
※除了喬峰黃藥師,金庸小說有那些人物一出場就極具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