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凱歌在《道士下山》之前最高票房電影不過兩億但還是有很高的地位?


評定一個人的身高,不會依據他蹣跚學步或老年佝僂的背影,而是他光芒萬丈、傾倒眾生的青春、偉岸。

陳凱歌江河日下,作品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但30年前的兩部電影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一個中國乃至亞洲電影史無法繞過的導演。

光輝歲月:漢語影視十佳 - 西風獨自涼 - 知乎專欄:

《黃土地》(1984)

攝影非常講究,人物經常處於邊緣,黃土地佔據大幅畫面,環境對人的壓迫,折射人物內心的壓抑、憋屈。

「鐮刀斧頭老钁頭,砍開了大路工農走!」外來者顧青(八路軍)給封閉的陝北山村帶來無限希望。姐弟倆歌送八路,黃土高坡高千丈,不及翠巧送我情!未料,這一闋驪歌竟是最後的笙簫。

「五穀里數不過豌豆圓,人裡頭數不過女兒可憐。」來不及等候入伍通知,翠巧渡河投軍被急流捲走,歌聲於「蘆花子公雞飛上牆,救萬民靠咱共產——」處戛然而止。

農民靠天吃飯,雨是生命的希望。求雨的人潮中,弟弟逆流而動,想把姐姐的消息告訴連續三次出現在地平線上的顧青;鏡頭定格於一大片堅硬、荒蕪的碎石,在翠巧洪亮的歌聲中結束。

貧瘠的黃土地、渾濁的黃河水(傳統的象徵),哺育、束縛、吞噬著它的兒女;改變命運的機會、追求幸福的希望,有時意味著更大的風險與災難。

影片含蓄而又熾熱,彷彿整個民族和時代的寓言,令人震撼。

《孩子王》(1987)

以知青、學校的日常表現國家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貧困。

班長為一字不漏背誦老師的講話感到驕傲;學生抄寫字典;全班鏗鏘有力、精神飽滿地背誦循環反覆的課文:「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麼呢?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講故事……」

一切的一切都在呈現真實的荒誕:中國的教育、歷史無非是悲劇的簡單複製和循環。

有多少悲哀可以重來?老師離開學校,給學生留下一張字條:「今後什麼都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

影片堪稱改開號角,中國再也不能稀里糊塗地重複上演古老的悲劇了。


小時代票房累計過十億,你 覺得郭敬明是個偉大的導演嗎?


評價導演水平真不能拿票房來說事。票房依託於大眾的審美,而貴國大眾品味本來就比較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看電影是用來爽的,是用來打發時間或是啪啪啪之前找個黑一點的地方培養感情,他們根本不懂電影也是門藝術,也不知道各種流派、新浪潮、蒙太奇和長鏡頭的作用、隱喻與致敬,當然也看不懂藝術片。中國的導演中,像王家衛的電影就比較小眾,王導電影票房成績也很一般,可人家就是大師就是可以得無數的獎。婁燁的推拿也是叫好不叫座,王小帥還被迫為自己的闖入者求排片。國外的大師,庫布里克、侯麥、貝拉塔爾,他們那些神作才多少票房,照樣能讓今天的我佩服得要跪下來。

當然在中國還有個問題是有些好片被禁了,票房根本不可能高。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在華語電影各大榜單基本上都是雄居第一,當年先被禁,後來因為在國外得獎影響太大,允許小範圍公映。我媽二十年前看過,當時還沒看懂。


去看他的每一電影吧。還有,大眾審美是臭狗屎。


單以票房來說,現在的兩億和過去的兩億不是一和數量級吧。


小蘋果很流行啊,但豈能和青花瓷比?


霸王別姬


對人的評價機制有一個類似反木桶的原理,其容量取決於最高點,但往往水卻裝不滿。


以前一張電影票幾毛錢,後來幾塊錢。而且有些電影被禁。就算唯票房論,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的。


火車進站就幾百美元票房,哪個敢跟他比肩?


之前調查出有虛假票房的事情,廣電也說了,會不會更這個問題有關呢


霸王別姬


一提陳凱哥就是霸王別姬,看過黃土地,邊走邊唱之後再來提問吧。


香港金像獎投票選出的華語電影100部,陳凱歌的《黃土地》排名第四。是大陸導演排名最高的。


樓主的思維認識是票房是奠定地位的因素了,這個沒錯,但票房不是唯一因素。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賈樟柯的電影在國內是零票房,但他的地位一直在上升,或者說他的聲譽越來越高。回來我們說陳凱歌,凱歌導演拍出來具有世界級別的史詩大片《霸王別姬》,從此踏上了宗師之路。


推薦閱讀:

經常看電影和經常看小說人會有哪些不同?
諾蘭在蝙蝠俠三部曲中的中國元素算是腹黑么?
如何評價電影《少年時代》(Boyhood, 2014)?
「投名狀」殺降兵那段龐青雲是對是錯?
日本黑幫電影是怎樣發展的?如何理解它?

TAG:電影 | 武俠 | 影視評論 | 道士下山書籍 | 道士下山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