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地質學和國外的地質學有多大差距?


不謝邀??我就說下自己感受到的幾點吧??

要說純研究水平的話中美這邊差距並不算太大),但美國地學優勢在於他的前沿性,主要體現在研究思路和技術手段兩方面。

首先這幫人啥腦洞都能開,全世界哪裡有新的研究熱點他們跑的比香港記者還要快(尼泊爾剛地震完就有一個組殺過去)。眼界比較開闊,項目遍布世界各地,比如我知道有一個組的頭在做和做過的各種項目就分布在墨西哥 加拿大 加拉帕戈斯群島 格陵蘭和美國本土??這個其實沒法比,畢竟美國護照世界暢通??而且很多人在搞天體地學,NASA也會在地學系給自己辦的summer school招生。

在技術手段上畢竟積累深厚,該有的設備都有,自己沒有也能很輕鬆的找到可以提供的單位,同時對於硬體的要求比較嚴格,比較少出現國內有時候存在的差不多湊合湊合現象(而且從業者野外裝備陪備的簡直不能再齊全)。

當然國內在很多領域是不落後乃至超過美國的,但是整體上還是可能處於一個仿效和追趕的階段。但是現在就算美國人也說現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錢加大對於基礎科學領域的投資,購買新的設備(設備儀器這玩意買的越晚越先進,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後發優勢吧??),同時國內也出現了很多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者,再加上國內學生的基礎普遍要比美國這邊的好一些,因此可以說地學是基礎科學研究中美差距比較小的一個領域,而這個領域在未來還會繼續縮小。


石油地質中國水平絕對不低於國外,因為我國地質條件太複雜啊!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不敢答

作為一個地質專業的研究僧,我的見識還太少。姑且把國外定位成美國等西方國家,我覺得這樣一個實踐經驗性比較強的學科,其實分析技術上的差距比較小,像據我所知nature,science 的文章裡邊的分析方法國內也都可以做,而且外國人來參觀普遍表示中國人真有錢,XX儀器我們捨不得買,你們居然買兩台...

真正的差距還是在基礎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的進展是其他工科學科進展的推動力,很多複雜的地質作用都可以用模型歸納出來,數學不好是辦不到的,各種元素在地質作用里的行為其實最終還是化學問題,尤其是晶體化學,這方面太枯燥了我至今也沒怎麼看懂,據我所知我們大部分學校都比較重視應用,比如礦產勘查,這些基礎學科的課程不多,而且就算開了其實也沒多少人樂意上。

還有我覺得就是地質樣品的差距了,這個跟國家經濟水平有關係,比如月壤,比如全球性的大洋科考,這些樣品很難拿到,但是一般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拿出來就很有份量,美國是有這個實力的,不過說起來無論哪個學科的發展都是與國家強盛分不開的,所以諸君努力讀書吧!

一點感想,難免有偏頗,過幾年再來看這個問題肯定又會有新認識。


國內某綜合性重點大學普通地質學的課堂,本專業的,選修的加上旁聽的將近30人,就我一個旁聽生最積極認真,出勤率最高……

給我們講課的老師是文革後最早一批大學生,他說他們當時做野外考察,專業設備儀器什麼的既不齊全,也不精密。考察過程就是就一個大卡車拉出去「放養」兩天,雖然「原始」,但是人家有知識和幹勁啊,所以他們這一批人在地質學尤其是工程地質上的成就很高。就是這一批人,主導了改革開放到現在的中國頂尖工程,什麼世界十大橋樑、三峽大壩、向家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

現在的設備條件畢竟不像文革後那麼捉襟見肘了,除了精密度方面不好說,其他方面大都比以前有了提升,品類相對齊全,方法相對完善了。然並卵,學生素質下降,再好的設備也沒什麼用。畢竟只知道把地質羅盤當指南針用的,要學會用其他儀器恐怕也比較困難吧。

(以上觀點也許是課餘時間老師跟我扯野棉花時扯的,不完全代表個人觀點,下同。)

(BTW,據說三峽大壩選址之後,工程方讓國內頂尖大學提交地應力的評估報告,結果真是花樣百出、千奇百怪,數據差異大到沒朋友,最後只好採取折中的辦法:去掉一個最高值、去掉一個最低值,取平均數)


我覺得除了數值模擬和定量計算以外,就學科本身而言,差別不大。另外一個,從從業人員而言,頂尖科學家太少。


學的東西是差不多的,但是可接觸和使用的資源天差地別


沒出過國,站坑日後答。


國外的學生其實都很菜,但是他們有語言優勢,吸收信息的能力並進行輸出的效率比較高。


我只想看看有沒有人分析珠寶玉石檢測這方面。


這個問題好像快被我們學校的人刷屏了(?? . ??)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會選擇學地學?
沒有衛星時怎樣繪製等高線地形圖?
讀地理/地質方面的碩士或博士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何有效破碎岩石?
上海地質結構是怎樣的?歷史上發生過強烈地震嗎?

TAG:地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