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牧區的蒙古族人生活的怎麼樣?
每天都做些什麼 經濟條件如何 有自己的草原嗎?
是不是牧區的蒙古人要比 漢人的農牧民幸福的很多?有錢的很多
內蒙古牧區東到呼倫貝爾西到阿拉善, 伴隨的生活狀態也很不一樣。
地理緯度上不同,以東部為例基本以大興安嶺為分割線,內側以務農或半牧半農為主,外側牧業為主。但這分法也不絕對。時間緯度上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有些地區還保留著較好的草原和生活水平,比如東烏珠穆沁旗這樣。生活方式更接近原本意義上的牧區,或者游牧。曾經在計划去內蒙古,有什麼建議么? - Bayanjirgal 的回答簡單答過。
但在變化的更多。近幾十年的變化因素有分地,氣候,賣地,禁牧,礦業,城市化,打工就業,牛羊價等等。
分地: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蒙古地區沒有分地,牧場在行政區內沒有你我之分。騎馬趕路的人們朝著目標直奔而行。放牛羊,尤其放牛不需要人跟著,牛會自己回來。九十年代分地後牧民紛紛拉起鐵絲網把自己的分地包圍起來,另外放牧開始小心翼翼以免牛羊跑到別人分地引起糾紛。
氣候:氣候總體上近20年明顯變差。常年乾旱,很多曾經讓騎駱駝的人淹死的湖(註:蒙古人形容一個湖的深喜歡這樣說,猜是用來嚇唬或告誡小孩) 已乾涸見底。不少叫「**烏蘇」,「**淖爾」 的地方多隻剩地名,不見淖爾了(烏蘇為水,淖爾為湖)。這對牧民生活有些影響,當然原因到底是因為過度放牧,或者開墾,開礦還是全球氣候周期影響,不得而知,不做討論。
禁牧:主要兩方面,一是限牲畜數量,二禁放牧變圈養(但沒有徹底)。這對生活方式也有影響,好壞不做討論。
城市化:全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運動在內蒙也在進行,蒙古人各種原因搬進城市。牧區牧人也有在城市買房的。
打工就業:牧業不再是牧民唯一生存方式,年輕人外出打工的近些年變多見。
牛羊價錢:以今年為例,乾旱導致牧民買草喂牛羊,有牧民說一頭牛一天草料大概花費30元,而他是養牛大戶大概有100頭牛。這成本對於牧民家庭是無法承受的。活羊價下降讓養羊也入不敷出。有些牧民家庭賣光牲畜另尋出路。
務農:以目前售賣價格務農比務牧收入明顯高,半農半牧地區有往務農變化趨勢。甚至十五年前還是基本純牧的地區在往務農轉。務農對草地帶來的影響較大,蒙古地區就算雨水好的地方也和內地農田比非常脆弱,有地方種地幾年變成沙漠,抽地下水澆灌土變硬。更進一步的,對文化帶來的影響,牧民們無暇顧及。
賣地:賣地帶來一次性收入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多。這些有時是強制性的,有些則是自願買賣。這些錢對牧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不過賣地意味著對這一地區帶來不可逆轉的變化,即使不抽象到文化層面考慮,牧民們也會有所顧忌,但很多情況下看起來似乎誘惑很難抵擋,也不少見。
不能說牧區沒有發展,這世界誕生的新東西也幾乎同步到牧區,尤其年輕人手中。不過總體來說牧區並不樂光。但這回答不是為吐槽,也無意展開討論這些問題。描述下即可。
我是一名生活在蒙古個內蒙古的邊界的蒙古族守邊人 還是一名學生 每年放假都會回 牧區 家有將近一百的駱駝 兩百的羊 草場十幾萬畝地 最主要的是住在戈壁 當然不是另一個戈壁別想錯了 我們祖祖輩輩放牧生活 到了我這一代有可能會喪失放牧生活 但我希望一直放下去 一旦不放牧 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就會失去你的草原文化 有時候我們的文化是以放牧為基礎的 如果比喻的話就相當於 你的國家被殖民地了 當然了 有點誇張 不過有點類似, 我想蒙古人最大的優點在於自然的平衡 和對於大自然的尊敬吧,額………有點跑題了 好吧 就寫到這裡了!勿噴 謝謝
曾在草原某煤礦生活過一段時間,簡單說說周邊牧民的生活,部分內容為道聽途說
草場:每戶牧民都有自己的固定草場,面積很大,用一米多高的圍網圍著,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原始的游牧。
住房:告別游牧生活,牧民基本不住蒙古包了,大多住那種北方農村很常見的磚房(沒有圍牆和院子)。也有牧民冬天(9月-4月)住磚房,夏季(5月-8月)住蒙古包的,或許是因為夏天住蒙古包更舒服?飲水:飲水靠打井,當地地下水礦物質含量較高,我們平時只喝礦泉水或凈水器過濾過的水,不清楚牧民有無凈水措施。用電:草原地勢平坦無遮擋,光照足,牧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備,這一塊政府有補助。放牧:當地牧民以養牛羊為主,也有養馬的,基本上每戶牧民都有幾百隻羊或近百頭牛或近百匹馬。所謂放牧就是把牲畜扔草場上任期四處遊盪吃草,隔一段時間牧民在家用望遠鏡觀察一下,消失在視線外就騎摩托或開著皮卡轉一圈,沒人偷就好。。。騎著白馬,穿著袈裟。。不,是蒙古袍放羊的也有,比較少。關於牧民的經濟條件:牧民富裕嗎?我並不了解畜牧業的成本和收益,不過看著幾十頭牛,幾百隻羊悠閑地吃草,應該差不了。有屌絲通過娶家有近千隻羊的牧民獨女完成逆襲的,也聽過90年代富裕牧民組團到澳洲考察生態養殖,甚至考慮買直升機放牧的傳說o(╯□╰)o 當然,牧民的收入並不全靠畜牧業,內蒙大小煤礦遍地,趕上征地賣草場就發了,附近有草原道佔用草場的牧民也有得賺,礦上會跟牧民商定補償款,以彌補粉塵污染和碾壓草場給牧民帶來的損失。也有牧民組團自建收費站的,拉煤大車過1輛收200,一個冬天賺一輛奧迪。。。這些事利益關係和衝突比較複雜,11年還出過運煤車碾@死#牧¥民%的不幸事件,在當地引起****,每年5月多有蒙古族青年轉發朋友圈紀念,遇難牧民祭日前後堅決不準拉煤車通過。關於漢族牧民:個人感覺當地漢牧和蒙古族牧民在收入上應該沒有太大差別,草場都差不多大,放的都是牛羊,污(過)染(路)補(費)償也是一塊拿。誰更幸福不好說,這個得請央視記者去做調查,但我相信當年和陳陣、楊克一塊下鄉並留在當地娶妻生子的知青牧民對草原是真愛。
當地民風:普遍上待人誠懇,熱情好客,夠朋友。但是也不要像我一樣臆想路過蒙古包就會被牧民請進去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早20年確有過路客能受到如此禮遇,還有順便勾引人家姑娘的。。。後來么,騙子太多,乾脆就不鳥路人了orz。小偷小摸的事很少,曾有一哥們喝多了車窗沒關車扔外面一宿,第二天去看錢包還在車座上。以上。我是內蒙古西部盟市的,土生土長的牧n代。其實牧民的生活真的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好,我們雖然差不多每家有兩三千畝的地,兩三百隻羊。但每年全家的純收入也不過是十萬上下。而且牧民們要做的事很多,夏種田,冬餵羊。最近因為禁牧的原因,夏天也需要餵養飼料,但羊肉的價格卻是一路下跌。政府給的補貼差不多有一萬元左右,也就是剛和買飼料的錢持平。至於別的答主說的牛啊馬啊駱駝啊之類的因為對草場的破壞比較大,所以很少有人養。
我是內蒙古西部的漢族。對於蒙古族了解的還算比較多,首先明確一個觀點,無論民族和國家,咱們討論的都是努力奮鬥人的生活狀況,如果題主覺得蒙古族自帶三分富貴相的話,這個問題也就不值得討論了。 現在在牧區的牧民,按人頭每人都會分到大量的草場,注意是「大量」。因為具體數據我忘了,只能用大量來給你個概念。但是真的很多,國家按照每畝2到3元的標準給牧民補貼,標準是前幾年的數字了,最近不知道提沒提。這筆錢就已經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了,作為牧民,維持基本的生活起居還是不成問題。 牧民的收入現在分為幾大塊,第一還是自己的老本行,養殖,放牧。尤其現在飼料羊,飼料牛充斥市場,大家對天然的牛羊肉的喜愛越來越強,直接推高了自然養殖羊的價格,一直體型普通的羊現在的價格在3~4k而且還得找認識人才能買到。 而且這才光是肉的價格,不包括其餘剩下的物價的價格,比如皮和雜碎。靠近山的牧民,還回養駱駝,這種最健康的肉,價格大約是羊的兩倍,同樣需要找人才能買到。 內蒙最近有風電,光電項目和各類草原項目,如果自己家的草場被選中,這將會是一筆很大的錢,又會增加自己的收入。 如果這個牧民家養馬,那麼一匹普通的馬按整個賣可以賣到一兩萬,這還只是普通的,如果是種馬或者養出了身體素質比較好的馬,價格是普通馬的十倍,甚至不止。
如果這個牧民還有公職,收入就又多了。
至於生活起居,其實花不了多少。 所以一位普通的牧民其實是一個大土豪,現在囂張的程序員,其實普通的程序員一年最多也就十幾匹普通馬。 有些人會疑惑了,既然收入這麼多,為什麼各類傳媒不見牧民的身影,我要告訴你,人家是有信仰的人,和咱漢族不一樣,人家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有一百匹馬,肯定不會把他們殺掉去投資或者置業。人家享受的是翱翔天際,縱橫草原的快感和酒肉穿腸,瀟洒人生的痛快,這是多少年來草原和長生天賜予蒙古人民的智慧和榮譽。 這也就勾起了我的一個問題,現代人自以為自己擁有了知識與技能,其實知識與智慧是不能等價的。草原的智慧,值的我們學習。快節奏的生活,不止疲倦的奔跑其實也是作孽。 草原!吉祥!我是呼倫貝爾的蒙古族~我家住的地方就叫牧場,但是不是真的牧區,真的牧區生活的蒙古族我們這兒叫他們「草地老鄉兒」,酒量很好,也很熱情豪爽。不過也很少只在草原上生活的,多數在城裡有房子,一段時間為了放牧方便才住在蒙古包里。漢族蒙族沒啥區別,乾的活兒一樣賺的就一樣,關於有自己的草原嗎這回事兒ˊ_&>ˋ只能說你有一片兒地可以在這片兒地上隨便兒搞蒙古包(旅遊用)以前牛羊都是遍地跑,感覺也沒啥限制不管你的我的(當然這只是我看見的可能那片兒他們商量好了怎麼來)近幾年限制了不讓瞎趕,因為有條主公路要改高速怕不安全啥的,應該是都給圈好地方了。
關於經濟條件,散戶是肯定不如大戶,散戶在允許放牧的幾片兒地方放放沒人管,大戶都有自己的「點兒」就在那嘎達放。
講個好玩兒點的事兒吧,不知道你們聽沒聽過一個笑話說內蒙的室友剛來說自己家裡為了供他上學賣了一頭牛,大家就覺得他家經濟條件不太好,老請他吃飯,後來發現他每學期都賣一頭,問他到底有多少牛,他說也就一百二百頭吧。123
有人調侃過澳大利亞「忙著跟袋鼠作鬥爭,沒空跟我們的老奶奶國君起義」。(大意)
如法炮製一言概括之:忙著跟沙化作鬥爭,沒空再想我們是拿著金碗要飯吃。(烏蘭夫的原話,結果那十年里他就因為這句話倒了大霉。)PS:我家(我爸家)坐標——敕勒川,陰山下,青冢旁。雖是蒙古人,用東北的行話三百年前可以算是「隨旗當差」,綏遠城將軍麾下。至於當的什麼差,是不是官,我不在意,只記得多年前給祖父掃最後一次墓時,沒有看到墓碑和墳頭,倒是和《元史》中成吉思汗的葬制仍然一致。這個好習慣保留至今,我很欣慰,並且準備死後照辦。牧區放牧的大部分蒙古人,也有漢族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起早貪黑放羊,冬季給羊喂玉米飼料,雪大還要喂捆草。羊下羔的時候尤其忙,白天黑夜得去羊圈看有沒有新生的羊羔。母羊不要羊羔還要人工哺乳。不說了,想想就累。現在已經賣了所有羊搬進縣城生活了。
本人作為非呼倫貝爾人士說一下我眼裡的蒙古族吧:
1、他們還是逐水草而居過游牧生活嗎?答:目前大部分為定居的牧民,居住在城鎮上,漢族人為主,半定居半游牧的也有一小部分,主要是蒙古族和顎溫克族。2、他們騎馬上學馬?
答:真沒人騎馬上學!首先,馬已經很少。只有以養馬為主業的牧民家的才會有很多馬,幾十匹或上百匹。這些馬都是沒被人騎過的,具有一些野性,牧民自己也不騎,這些大量天然放養的馬匹最終走向我並不太清楚,也許作為食物是一個去向。3、民風彪悍?4、那些草原深處的牧民他們賺錢花在什麼地方啊?給下一代用啊。小孩上學要在城裡,沒錢怎麼給他們在城裡買房。5、我想體驗下住蒙古包行嗎?現在住蒙古的牧民非常少,半定居半游牧的牧民,定居的時候住磚頭房,夏季在夏牧場時會住一段蒙古包;如果你只是要體驗下蒙古包,公路邊有很多旅遊接待用的,既有傳統蒙古包的風格,又有現代生活設施,即可享受草原風情,又有現代化設施。6、有什麼特產?奶和奶製品,羊肉。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我覺得寫得還不錯,蠻真實的系列連載《我在呼倫貝爾經營騎馬旅行第三年
見過一些牧民開皮卡去鎮里一車一車的買東西,不問價錢要多少給多少。
對於具體的生活情況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在聚會時喝醉了,他這樣對我說:「你知不知道從小生活在牧區的感覺?方圓幾公里看不到其他人,小時候都沒有別的孩子和我玩。我不願意再回到那裡,也不會讓我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里長大。」在此之前,我和他同窗三年沒有說過超過30句話。不過這只是這個同學的個人感受,也許會有很多人享受這樣的生活呢哈哈!我本人對牧區生活並沒有惡意勿噴。。。^_^
大學老師講的:一個牧民有很多馬,外地來了朋友要他賣上幾匹,這樣就能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牧民對他講,這是我的朋友,不賣。錢並不是人唯一的追求。牧民,坐擁大量操場牲畜,有的人眼中他們是富有的。然而他們手中的現金可能並不充裕。可是這樣的生活用金錢無法衡量,這僅僅是某一個群體的生活狀態罷了。
噻拜喏。我是陝北人。離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這些地方近。我特別喜歡蒙古族。可惜沒有蒙古族朋友,也沒去過內蒙古。希望看到的蒙古族朋友,願意跟我做朋友。我的QQ是:903533309 微信同步。
和你想像的差不多,荒化嚴重,草得買,年輕人基本不在牧區生活,就像你們一樣,升學 考試,留在城市。
通常都是以放牧為生 生活條件因人而異 有特別好的(有房有車blah blsh blsh)也有相對來說生活拮据的 普遍都會有自家的草場或是租別人的草場
所在的地區蒙古族比較多,貧富差距也蠻大的,土豪也很多的,隨隨便便幾千上萬畝草場。但是聽說很多不怎麼會花錢,征地給幾百萬暴發戶有幾年就敗完的
不好說,牧民生計是高度分化的。
決定牧民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地的多寡,其次是有沒有被體制納入,第三是風險,家裡有沒有重大變故。草場多的,家裡有人當幹部的,家裡沒有出事故的,一般生活都不錯。貧困戶往往是丟掉了土地,生病,負債多,酗酒等原因造成的。具體可以看馬戎教授,王曉毅研究員,蓋志毅教授、達林太研究員等人的內蒙牧區田野調查。一般論文資料庫都可以下到。推薦閱讀:
※滿族和蒙古族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蒙古族的人們取名方式是怎樣的?
※內蒙不比蒙古國富嗎?為什麼有些中國蒙古族不希望蒙古國併入中國?
※明代為何最終未能順利羈縻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