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釘釘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釘釘推出三年來一直領跑企業服務市場,可以說是繼360之後唯一敢正面挑戰騰訊的產品,讓騰訊高層坐立不安。據說現在已經在海外開始挑戰Slack了。釘釘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團隊?


我來簡單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我 2014 年 7 月加入釘釘團隊,算是非常早的一批成員,我的職業是前端開發。

雖然釘釘從屬於阿里巴巴,但是和阿里巴巴大部分事業部的工作方式很不一樣,無招努力的讓釘釘保持創業團隊的氛圍。我們不在西溪園區辦公,早期在湖畔花園辦公,現在在外面租了 4 層辦公樓作為辦公場地。這都是為了盡量和 「大公司」 保持一些距離。

釘釘有個特殊的共創文化,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和我們的用戶共創,讓用戶試用我們的產品,我們通過和用戶的溝通,觀察用戶的使用等方式,獲得反饋,不斷的優化我們的產品。這個工作並不僅僅是產品和運營的事情,我們絕大部分技術都會去參與共創。這些共創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產品,一方面接觸了真實的用戶後,我們對自己的責任也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促使我們去做出體驗更好,性能更快,穩定性更好的產品。

釘釘從最早期就堅持用 Scrum 的方式來管理迭代,我沒有接受過完整的敏捷開發培訓,也不知道我們的Scrum 和正統的 Scrum 到底差距有多大。關於如何更好的管理好項目和迭代,這三年,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爭論。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團隊規模,需要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樣的,我們也是在不斷的摸索前行。雖然有過不少的痛苦,但總歸是在不斷的變好。

在釘釘,一個工程師的成長,也是多方面,多維度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共創,這在我以往的工作中從來沒有接觸過,以前很少直接接觸用戶,不知道用戶用我開發出來的產品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單純在技術上的成長,也是多維度的。我們稍微大一點的項目和需求,就要求要做技術 Review。這個技術 Review 和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不一樣,我們要求這個項目組的一個同學來準備一個簡單的 PPT 或者流程圖,找架構委員會的同學約時間,做 Review。這個同學必須把這個項目涉及到的服務端,前端,客戶端的所有技術架構都講清楚,而不是只負責自己擅長的這部分。這就對我們的工程師有了更多的挑戰,需要有對總體的架構足夠的了解。對總體架構的足夠了解,是更容易讓我們不同端的同學更好的配合,完成高質量的產出。我自己從這種技術 Review 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些感興趣的項目,我也會去聽聽,經常會獲得一些啟發。

在釘釘,我們對待技術的心態是 open 的,只要你的方案切實可行,帶來的好處是可以評估到的,投入產出比也 OK,就可以去推進把這個事情搞定,獲得到團隊的認可。我們每周都會有技術同學做一些小而美的優化,通過較小的成本,提升用戶體驗,提升性能,提升穩定性。也一直有一些投入較大,受益也非常大的技術改造在穩步推進中。在這裡,最不擔心的,就是技術發展空間。我自己也在推進著這類的項目,對我的挑戰是非常大的,當然,成長也會很大。

另外,釘釘團隊總體來說,比我之前工作過的團隊,要更優秀一些,身邊有不少牛人,各個職業的牛人都有,每當遇到一些困難,無論是技術上的還是其他方面的,總能找到合適的人去諮詢,得到一些靠譜的建議,幫助我把事情做成。

先寫這麼多,有空再更。總結下,我很喜歡釘釘這樣的團隊,這是一支很有戰鬥力,又很有愛的團隊。

最後說一句,有想加入釘釘,想和我們一起來改變中國 4300 萬中小企業工作方式的同學,歡迎聯繫我,知乎私信,釘釘加我:allenm56 或者郵件 honglun.menghl@alibaba-inc.com 都可以。我們招聘的職位非常全,產品,運營,軟硬體,服務端工程師等等,詳細職位可以查看:職位搜索 - 阿里巴巴集團招聘


打個醬油

我就是想問問——對於每天下午5點鐘準時自動下班打卡這種由管理員設定的無恥功能你們是怎麼允許存在的


我也在釘釘工作,,,

已經一個月沒有簽到了。

就是這樣


反人性的東西


其實本質價值不大,但從需求角度而言,有存在的必然性。


推薦閱讀:

星巴克的拿鐵怎麼喝?上面全都是奶泡,請問需要攪拌還是直接喝裡面的咖啡?如果需要攪拌的話用什麼攪拌?
你見過的最不靠譜的投資人是怎樣的?為什麼?
如何零基礎學習並用金融和互聯網掙錢?
Google DeepMind 為什麼持續開發 AlphaGo?
產品經理沒做過成功產品,應該何去何從?

TAG:創業 | 產品經理 | 阿里巴巴HR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 釘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