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僅正式服役十幾天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因螺旋槳周邊密封不嚴導致海水倒灌而被迫返港大修事件?
QE這種複雜度的首制船,還大量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能按計劃完成時間節點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
多跟船跑幾次就知道了,新船尤其是首制船能出的毛病多了去了:軸系漏水,主機滲油,滑油過熱,航速不達標,船體裂紋,震動和雜訊超標,電磁兼容性不良,烤箱漏電,下水道堵塞……
只要是人造的東西,不管是哪國造的,都有可能出問題,尤其是在剛服役和快退役的時候。浴盆曲線的理論,學工科的都知道吧。
只不過有的船總是被人360度X24小時地盯著,有的船保密工作做得好或者無人關心,就這麼簡單。
相關回答:《怎麼看待台灣名嘴說遼寧號在港不準拍照是因為生鏽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37531/answer/281143720》
艉管軸承有油潤滑、開/閉式水潤滑等,對應不同形式的艉軸密封。
艉軸密封超出設計條件的滲水/漏水會破壞艉軸和軸承間潤滑環境,惡劣工況下可能會燒軸/軸承。(說人話: 類似於大卡車的後差速器牙包進水)不能說是小問題,哪個老軌碰見都撓頭(老軌: 輪機長)。。。。。。。。。。。。看bbc的口風,近期估計將就著把機艙里的前軸封換了,拿內窺鏡檢查軸承摩擦面,磨損不嚴重就再跑跑看。回頭肯定還是要進塢拆舵拔軸,仔細檢查軸承軸封下沉量等。費用自然由船廠、供應商買單。一般交船總價10%的保修費還扣在客戶手裡,一年後結算。當然漏這點水扯船舶穩性的蛋也是夠了。
。。。。。。。。
老妖婆軸封的供應商不是瓦X蘭吧
丫這幾年業務領域膨脹的厲害,很有點扯著oo近年軸封產品出過不少幺蛾子,很是坑了一些船廠。。。。。。。。。眼下沒多少有價值的信息。
她的軸繫到底是用了賽龍還是白鋼軸承,油潤滑還是水潤滑,氣封還是油封等等等都不知道。大家扎秧子起鬨圖個樂呵得了,沒有認真分析的條件。前、後軸封示意圖 某軸封漏水案例分析:
有一些人可能是懶得看完我的全文,或者是我表達有問題導致他們看不出我想說的重點。所以我在前面說明一下。
我的觀點是:英國海軍一步步潰爛下去已經是世人皆知的事實了,這兩艘大號無敵級本來就是它最後的迴光返照了,為什麼我們有些人還是做不到堂堂正正地去鄙視它?如果別人比我們強,我們編造點謠言,添點私貨,意淫一下它哪哪不好,這還可以理解;現在它明顯在走下坡路,再過五年十年跟我們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玩家了,為什麼對它還需要編造謠言添油加醋?
一句話說,這航母本身就是值得嘲諷的對象(花了三十億鎊,七萬噸排水量,就造出個這玩意,最多憑著四代機裝幾年B,等別國的常規四代機上艦它就毫無優勢可言),為什麼還要揪著它一個小事故,還要誇大其詞來嘲諷?
——————————原答案——————————
本來覺得這就是個搞笑的新聞笑笑就過去了,現在這問題一次一次地出現在首頁推薦上,還總有一批人揪著這個問題不放寫各種和問題無關的段子,看得我很是不爽,所以強答一波。
以下正文:
這是題目,題中關鍵點有兩個:
1)本月18號2)被迫返港維修看了這個問題詳情,大多數人腦子裡對這個事情的印象大概是這樣的:這船剛服役,18號的時候應該是不知幹什麼任務在海上呢,結果漏水了,只好趕緊跑回來。更嚴重的是,這問題之前就發現了,但是沒修,導致這次被迫返港。
那麼事實如何?看看這艘船海試的過程,6月26號從羅賽斯(造船廠所在地)出發,進行第一階段海試。期間和美國布希號航母進行了編隊航行。出發前原計劃7月返回羅賽斯解決海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但最後決定不需返廠(即不需要維修或修改設計),8月16號直接前往朴茨茅斯海軍基地。
入塢進行一系列檢查維護後,10月30號再次出發,進行第二階段海試,11月21號返回朴茨茅斯準備服役典禮,12月7號服役。預計下次將在明年1月再次出海進行下一階段的海試。*以上來自維基,個人翻譯
再看題主這個問題,本月18號?漏水問題是海試期間(即10月30號-11月21號期間)發現的,返港是11月21號,都和本月18號無關。
接下來看第二點,被迫返港維修。
以下是BBC報道內容,其它答主已經貼了鏈接,但我懷疑大多數人不會有閑心點開,所以貼上截圖。以下都是BBC評論員的話,就不貼了。這裡頭說的大意是,海試期間發現了密封不嚴導致漏水的問題,已經計劃在航母停靠朴茨茅斯港期間維修,海試計劃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被迫返港維修」在哪呢?說起被迫返港維修聽起來就好像這船開不了了,再這麼開下去沒準自己就沉了,快別繼續海試了,趕緊回去修。可實際上是這樣嗎?「海試計劃沒有受到影響」,另外強調這次泄漏不會影響明年初的出航。結合上面說過的海試計劃,明年要進行的是Operational Sea Trail,是下一階段的測試,也就是說之前的測試已經按計劃完成了。結論:
所以說呢,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小很小的事故,軍艦損管的排水能力都是以噸為單位的,這種漏水根本就不是問題。完全不影響航行,也不影響海試。(感謝@順煎包咂 指出,軸封漏水不應說是小事故,但這個事故並沒嚴重到需要「被迫返港大修」的地步)這個問題(或者提這個問題的人看到的國內報道)是給新聞本身添油加醋之後發出來帶節奏的。
為什麼這麼一個原本無關緊要的問題會引得這麼多人高潮?網上總是有很多人想在RN身上搞個大新聞,包括上次觀網造謠說6艘45全部趴窩,還有之前說英國人不準備繼續買魚叉了,就有媒體添油加醋說45型變成了火炮驅逐艦。
這些人目的何在?嘲諷一個沒落的昔日強國來刺激某些讀者的民族主義情緒收割流量罷了。然而拜託,我們是中國人啊,我們國家的海軍早就已經把這個沒落的大英帝國超過去很多了好不好?難道中國人還不能擺正心態,客觀理性地看待一個末流列強的軍事力量?
或者換句話說,嘲諷一個末流列強的海軍有多鶸,還需要添油加醋甚至造謠嗎??
——————————分割線——————————
我發現有人針對我說「包括上次觀網造謠說6艘45全部趴窩」來搞人身攻擊。在這說明一下,這句話我並不是想反駁45全部在港口,我知道現在45的確全部在港口,我批評的是【觀察者網造謠】。
觀察者網自己的文章已經撤下,英國海軍現役最先進45型驅逐艦全部因故障「趴窩」這是新浪轉載觀察者網的文章。看看題目就看明白為什麼說是造謠了,「全部因故障趴窩」。
貼個闢謠的文章,腐國6艘45型全趴窩,你敢信么?
軍艦在港口維護休整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什麼到了英國人頭上就成了新聞呢?
如果有人配這麼一張圖,然後寫個標題,《震驚!東海門戶大開,東海艦隊主力支隊竟全體趴窩!》。我估計全國人民都會群起把它噴成篩子。所以再重複一遍,軍艦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時間很少,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港口裡休整維護。
哦對了,鑒於驅三的4艘現代級正在改裝,所以上面那個UC體造謠標題恐怕可以改成,《震驚!東海艦隊驅逐艦全體趴窩!》
1.首相:聽說航母進水了?
國防大臣:…首相:華盛頓和莫斯科知道不?國防大臣:如果我們知道了,他們肯定就知道了…2.國防大臣:不過眼下有件比航母進水更嚴重的事…
首相:比航母進水更嚴重的事情?是什麼!國防大臣:媒體知道航母進水了…
3.首相:為什麼漏水了?
國防大臣:新技術總是不可靠的,需要充足的時間和錢來實驗。首相:有可靠的航母不?國防大臣:「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4.首相:搞成這個樣子,怎麼讓外國相信我大英的實力!
國防大臣:華盛頓、莫斯科、巴黎和北京都知道我們沒實力…首相:那要國防部幹什麼?國防大臣:讓英國人覺得自己有實力…5.首相:沒有航母,皇家海軍靠什麼保衛英國?
國防大臣:海軍上將們…
首相:?國防大臣:皇家海軍缺航母,不缺海軍上將…6.首相:皇家海軍還能打贏馬島不?
國防大臣:沒問題!首相:因為海軍變強了?國防大臣:因為阿根廷變菜了…7.國防大臣:首相…
首相:?國防大臣:缺錢修航母…之所以用國防大臣而非常務秘書,是因為常務秘書這個職位不為人知,看上去一個沒什麼權利的職位,實際上掌握了很大的權力。
另,天下烏鴉一般黑…
劇照出自Yes, Prime Minister
一個如此龐大的系統,一定會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毛病,輕的修修補補就好,嚴重的甚至會伴隨系統一生甚至提前報廢,只不過這次毛病被媒體知道了。。。
我倒覺得黑英國皇家海軍現在不行了沒啥意思……
誰發一下那份英國皇家海軍一戰前的戰列艦裝甲帶問題,我找不到那份資料了……
剛才百度了一下搜到了一個,但是不全。
此外還可以搜一搜謝菲爾德為何被一發入魂,45型為何趴窩不出等種種問題……
總而言之,一句話說明。
「這是英國皇家海軍100年以來的光榮傳統。」
非黑。
既要考慮到船隻的自我條件,也要考慮到環境的行程——畢竟巨浪在不斷地增長。海軍技術日新月異,像中國這樣動輒花巨資造船是不可取的。英國應當從中國的錯誤行為中吸取教訓。
將造船之資存到美國銀行,待到戰時取出,即可購買當時最新型的戰艦。動密封是世界性難題,
再好的軍艦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一般要設置一個抽水泵,專門用來抽水的。
這臉打的啪啪響。
伊麗莎白號航母是一艘還沒有下水就被西方和台灣列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航母。
這是2017年7月5日某網站的航母排名,伊麗莎白號是僅次於福特級和尼米茲級的航母即使排不上前三,也是赫然在街。即使中俄法航母依然在役。
一提中國航母,就是山寨,就是二手,就是低端落伍。
一提俄羅斯航母就是冒黑煙,保養的差。
一提英國航母就是現代、高端、是適合英國國情的航母。
伊麗莎白號下水,最興奮的就是台灣人。
他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遼寧號再落後,它已經基本形成戰鬥力,動不動就繞著台灣航行。
還有就是英國人為美國馬首是瞻到何時啊。
一起維護世界和平??
還是等到伊麗莎白號再次下水再說吧……
年久失修了吧,總覺得這艘船上的時間會過得特別快
屁大的一點小毛病就讓你乎高潮了,海軍淡定的很,直接回復不影響海試進程,製造商也淡定的很,過元旦修修,也就BBC的公知嚷嚷兩句要不要進干船塢花費民脂民膏,海軍說廠家出錢,完畢。
總共就這麼點破事到了你乎變成各種大英帝國乙烷的證據,醒醒吧,大英帝國早亡了,大清也早亡了
你們這些不懂專業技術的不要亂講了好么,實話告訴你們,中國的航母都安裝了好幾個抽水泵。本來就是一邊舀水一邊航行的。知道為什麼伊麗莎白號往下沉進水多麼?人家用的是高級鋼,重量沉,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而咱們的偷工減料,所以輕,浮得好好的。
論戰鬥力是根本無法跟伊麗莎白號相抗衡的。它的質量和技術比起中國航母好多了,我們的的畢竟是老古董,雖然說已經形成戰鬥力,但終究是樣子貨撐門面的。
你們裝得有點太過了,上頭的指示是叫我們假裝軍事力量強大,讓台灣心存顧慮不敢動手,但你們講的也太誇張了吧,會讓台灣人起疑心的!
我之前做的高鐵全息投影就是因為過於先進才露出破綻的,你們這些年輕人啊,也要避免浮誇的問題,咱們戰忽局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宣傳工作,PS一些精美的圖片讓灣灣以為我們發展的很好,形成戰略威懾,同時一定要注意適度,不要用力過猛。
我年輕的時候也犯過這個錯誤,因此一度被打發到知乎辦事處做了一年臨時工,現在因為任務繁重,加上我反思態度又好,現在已經調回原處當差了。
悄悄告訴你們,大陸的下一艘航母,叫「梧桐號」。
意思就是咱們的飛機是鳳凰。真沒什麼別的含義,別多想。
怎麼就不多堅持幾個月,來南海巡航的時候再進水。拖回大陸,過個一年就有003咯http://www.bbc.com/news/uk-42406138
先上鏈接。按說這事不算啥大事(在戰時),每小時200升的漏水其實不算多,然而這是在海試將要進行的時候,恰巧出問題的地方還是螺旋槳軸,這就很尷尬了,花這麼多錢造了這麼個玩意,也無怪rn震怒了。總結一句:我看這大英帝國啊,藥丸!更新一蛤為啥說這事算是重大事故呢?因為出事的地方是螺旋槳軸,一般來說只可能是兩種情況:中心線沒校準,或者是機械磨損。老佛爺號剛剛造好,出這事只能說明造船廠技術不行或是偷工減料。另外出事的地方很尷尬,所謂危害不大風險不小,在這裡漏水不及時修好下一步就可能倒灌輪機室了。所以,大英帝國,丟人的。
海上從業人員冒昧一答,螺旋槳密封不嚴的話應該就是尾軸漏水,問題不是很嚴重,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修的,漏水嚴重的話我們船一般都是上船廠上架修的,不嚴重就自己加點潤滑脂油,暫時不漏了就好了,而且此類故障大部分船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的。我的船才600噸,不敢說航母的問題是一樣的,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勿噴
「遙想當年,我西洋水師之一二三四五六艦隊面對中特弟四艘航母和數十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毫不膽怯,奮勇作戰,儘管沒有反艦導彈,也沒有艦載飛機,仍然在兩艘漏水半沉航母龐大身軀的掩護下,冒著如雨的航空炸彈和反艦導彈向著中特弟艦隊方向全速突擊,最終奇蹟般靠近了對方的防禦圈,在數十海里外沉沒前的一輪炮擊,居然擊傷了最新入役的055K型「巴黎號」的前甲板……先烈們用血汗證明了我們不負當年納爾遜的榮光,也為我們贏得了尊重。我大英皇室得以破例成為「盎格魯?撒克遜人保留區」的名譽主席,世襲罔替,直系後人每代可以有一人在18歲時免試進入清北大學學習社會主義建設專業……。」歷史老師慷慨激昂地說道。「老師,我抗議!」台下五顏六色的一群孩子中站起來一個戴著黑頭巾的雅利安女孩,「你剛才說了一個土語單詞「盎格魯?撒克遜人」。你應該說「盎撒人」,我們學生來自不同的保留區,按照規定,使用普通話以外的土語教學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看新聞里有一段英國海軍自己的分析
Leak found on new £3.1bn aircraft carrier
Rear Admiral Chris Parry, a former director of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t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said the headlines were "very embarrassing" but the leak "in reality is no big deal".
"You expect to take some water in when you"re operating a warship at sea," he told the BBC, adding that was why they are equipped with pumps.
He said: "It"s been out for sea trials, it"s been under pressure. They"ve been testing all their systems to the extremes and I"m afraid to say this is what happens at sea."
簡單翻譯下,海軍少將Chris Parry先生說「這是個丟人的事,但實際上不是個大事」「當軍艦在海上時一些進水是預料之中的」這就是為啥船上會配有泵。
不清楚是少將這話是真不當這是一回事還是媒體搞不清狀況瞎寫(我猜可能後者居多)。
船在海上航行的時候,由於海浪,風雨等等影響,有少量進水確實是正常情況,所以船上會配有排水系統。但是一般機艙進水都會認為都是嚴重事故。說尾軸那裡進水是正常情況就純屬是睜眼說瞎話了。
這是一條民船的尾軸剖面示意圖,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軸系會有些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
紅圈圈起來的地方稱為尾軸管,軸從裡面穿過。
在尾軸管前後兩側藍色箭頭指向的地方就是軸密封。
這是瓦錫蘭的軸後密封系統示意圖,就是靠近螺旋槳一側的軸密封
圖裡面紅色管路是空氣,黃色是潤滑油。他們在軸和軸管之間形成兩道空氣環和兩道油環來進行密封
基本原理就是用壓縮空氣讓間隙處的空氣壓力始終比外面海水壓力大。這樣只有空氣漏出去,不會有海水漏進來。而潤滑油呢則是在空氣密封失效情況下再加一道保險,油壓也是比海水壓力大的。
而且這只是軸的後密封,看上面那張圖,軸還有前密封,前密封原理也是一樣,一般會是2~3道油密封。
只有突破了這全部7層密封,海水才能從外面漏進來船里來。
很多民用船舶行駛十幾年尾軸都不會漏水。應該說我們常常都不考慮這東西會漏水。
新聞里提到海軍認為不用進塢就可以修理軸封,個人推測可能是系統管路上出了問題,這部分是完全位於船體內的,否則任何尾軸封的拆裝檢查工作都必須進塢。但是這套系統出問題,不做完整檢查,只能說皇家海軍心大。
但軸密封問題對船來說無論如何都是大事,修理完成之後即使只為了軸密封也要專門試航一次。這裡牽扯到的費用,返工等等都不是小數目(估計為這一項損失就可能會上千萬了)。或許使用方皇家海軍真的不認為這算什麼大事。但是從船舶建造的角度看,這個就是嚴重的質量事故。
從服役到現在QE一直停泊在朴次茅斯,這返港維修(或返廠維修)幾個字不知從何談起。
A Royal Navy spokesman......added: "It does not prevent her from sailing again and her sea trials programme will not be affected."
皇家海軍自己說問題小到連後續試航計劃都不需要更改,如果真的那麼嚴重,不是應該馬上進廠或者進塢修理?
2050年美國小學課文:《為英國崛起而讀書》
12歲那年。托尼·喬納森離開曼徹斯特,來到了倫敦。當時的倫敦,是共產主義列強中國滲透歐洲的跳板。他在倫敦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喬納森不解的問。
「那是中國的租借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喬納森打破砂鍋問到底。
「為什麼?英國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喬納森進了倫敦希望小學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借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英國人不能去那,而中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英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喬納森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喬納森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借地。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黑頭髮的、黃皮膚、黑眼睛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城管。
正當喬納森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一旁哭訴著什麼,一個小個子亞洲人則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外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英國的巡警局能替他撐腰,懲處這個亞洲人。誰知英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亞洲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頓。圍觀的英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中國的租借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喬納森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英國不振」的含義。
從租借地回來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喬納森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喬納森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修身課上,魏德曼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你們為什麼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哲學而讀書」…….
喬納森一直靜靜的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德曼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喬納森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英國之崛起而讀書!」
魏德曼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英國之崛起而讀書!」
喬納森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德曼校長的喝彩;「好啊!為英國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喬納森啊!」
是的,少年喬納森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英國人要想不受到共產主義中國的欺凌,就要振興英國。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尾軸進水,這個其實不奇怪,我以前有次試航機艙底都淹了。這個東西不是技術問題,是人不負責任的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沒有航空母艇?
※軍艦上都有哪些武器?
※我國第二艘航母有沒有可能起名台灣艦?
※為什麼英國不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研製固定翼預警機?
※航母的左右配重平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