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話、海南文昌話、潮汕話都屬閩語,為什麼雷州人、潮汕人之間幾乎互相不能聽懂對方的方言?

同時,為什麼閩語從東到西的傳播過程中,而中部的廣州卻沒有被影響?閩語是如何傳播到雷州半島的?


在下潮州人,就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吧!其實呢,聽粵西閩語我可以勉強聽懂大約五成,尤其是海康城,電白一帶,海康西南至海南我就真心無力了!因為聲母的變化太大,比如說s&>t,tsh&>s就讓我招架不住了,至於海南北部的th&>h(天hi),kh&>x(去xu),h&>hh(濁音h,號hho)也是醉了。

還有,粵瓊地區的閩語跟莆田並沒有明顯的對應關係,跟泉漳一帶倒是有更多的共同點,尤其是潮州話,可以跟泉漳話互通約一半左右,粵西的話,跟潮州可以勉強溝通,潮州跟海南就真的不行了,粵西和海南可以互通,而且雷瓊地區可劃為一個片,叫雷瓊片。

先說到這了,有什麼要補充的下次再說!


分化久了互通程度自然不高。福建境內的閩語,閩北語、邵將語、閩中語、閩東語、莆仙語、閩南語也互相不通,但是對照字,同源詞一大堆。
雷州話是由泉漳人的移民帶過去的古泉漳話演變而成。雖然很多家族寫著祖上來自莆田,但一對照字音,雷州話和泉漳話更加對應,尤其是漳州話。「來自莆田」,因爲莆田就是個移民中轉站。

http://tieba.baidu.com/p/3754291331?share=9105amp;fr=share


海潮卷上來的時候,帶走的只是沙礫,堅固的礁石是不會被沖走的。


謝邀。

1.潮汕是晚近擴散(明清時期),早期潮州府民政被閩粵分管。

2.他們之間隔著客家人。

ps。閩人擴張與沿海地區強烈關聯,長江以北沿海也有閩人擴散的痕迹(舟山、膠東、天津、遼東的林姓及媽祖廟)。

哪怕是福建,內陸也是客家人。


福建因為破碎的地形導致閩方言內部有極大的差異性,在漢語的幾個大方言門類里,內部互通率算是最低的了。所以說雷瓊地區的閩語和潮汕、福建本土的閩語不互通是自然而然的。時間空間都隔了那麼遠,不出現差異才是怪事呢。

而且閩人入雷瓊是通過海路吧,怎麼會對珠三角產生影響呢?


本人雷州人,沒接觸過福建閩南人,接觸到不少潮汕人,潮汕人說話我聽加猜可以聽懂一些,不過聽閩南歌看這歌詞,感覺閩南話比潮汕話更容易聽,有時候我聽潮汕人講話,感覺他們在講泰語(為什麼說像泰語呢,因為我看泰國鬼片,裡面說泰語聽不懂,聽不懂潮汕話時就感覺像泰語的調調)……

還有,雷州話也是分口音的(聽說潮汕話也是有分各種口音的),各地的口音和使用的辭彙大同小異,要是自己能了解的口音多,再加上聽感好點(每個人的挺感都不一樣)。你要是叫老一輩的雷州人去聽潮汕話,加上語境,肯定能聽懂的更多。我和我一個老鄉,他說雷州話跟潮汕話完全不一樣,但是我感覺潮汕話我能聽懂不少,雖然能聽個大概,不能完全聽懂,可能我老家不是雷州城區(口音和使用的辭彙跟雷州城區有點出入),但我在雷州長大,所以我對同個字,了解到有不同發音,再加上我對這個有興趣,所以我聽懂了不少。

海南和雷州話的形成,與福建移民有很大關係。雷州移民大多數是從福建坐船來到雷州半島,而且移民也是自己陸陸續續移民到雷州,雷州閩語成為半島的主人也是在移民以後的朝代。珠三角一帶,本來就有廣府分布,大本營,也是大平原,也是省城的輻射地帶,福建移民陸陸續續來到只會被同化。例如中山閩語,現在差不多粵化消亡啦,而且中山閩語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之前看過一個視頻,粵語是強勢語言,中山的閩語人口會學習強勢的粵語,分布慢慢的就萎縮啦。


汕頭市的金平區跟潮陽區最多就隔著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吧。但是市區的汕頭話和潮陽話的聲調和一些字的讀音差別就已經很大了。

我能說作為一個講市區汕頭話的孩紙,是去潮陽上了三年高中才能勉強聽懂潮陽話的嘛?

你跟我說雷州話,那是什麼鬼?


我是雷州的 男朋友是潮汕的 無聊的時候我們倆就用方言對話 其實還是有很多都能聽得懂的


我家講閩南話,雖然閩南話、潮汕話、雷州話、海南話都被歸類在廣義的閩南語中,但我只能聽懂閩南話和大部分的潮汕話。閩南話和潮汕話有很多詞互通,發音近似,只要習慣變調,加上對方講慢一點,我可以聽懂很多。雷州話和海南話我現實里沒接觸到相關地區的人,但我在網上找過雷州話和海南話的視頻和音頻資料,感覺跟閩南話、潮汕話都相去甚遠- -勉強聽懂個一兩成。。不過這好像跟聽不懂沒區別。。


額,我是雷州人,舍友是潮汕人,我們基本能聽懂對方的話


南宋末年福建莆田的民兵在南宋滅亡之後定居/逃亡到雷州,帶來了莆田話,莆田話與雷州方言混合發展成了今天的雷州話。因為是民兵逃亡並非漸進式影響,所以粵中地區並沒有被影響。

莆田話與潮州話(閩南語)雖共為閩語,但相差太大,加之年代久遠,故。


其實都是古漢語,廣州。。。只能說隔太遠了。本人閩南人,在福建和廣東交界處,很多人都是閩南語,客家話,潮汕話都會講的,其實閩南,客家人,潮州人要學粵語也比較容易,因為很多都一樣,就類似……英國人想學法語,或者國內很多英語系的學生碩士都是讀法語,因為有想通的地方。以下是我在別的問題上的回答:

大家說了那麼多古漢語,對上了這些語言的移民時期了嗎?。 這個古漢語可以包括閩南語(唐朝洛陽,又叫洛河話)、粵語(宋)、客家話(元明時期),因為以上的語言使用者的先人均是來自古中原的遷徙,有的因為戰亂,有的是隨軍隊剿夷蠻。本人閩南人,在南方各處的村落同姓之間的祭祖上,都可以看到」開漳聖王「「越國王公」之類的祖先。閩南有兩個城市叫漳州和晉江,漳河在河南河北交界處,晉江在山西。而閩南人的傳統民居正門之上也都會有題字表明自己的源頭身份,稱之為:堂號。看看上面的地址,全是北方。

大家應該都有看日劇韓劇,本人也看了一點,最基礎的算術0~10,我都驚了,不用學,一樣一樣的。比如朝鮮的報道,金KIM,將軍JIONG GUN,同志DONG JI,和閩南語一樣一樣的!!!

遂產生了興趣,更深入研究。去東北大學的時候,日語老師聽說我是閩南的,頻頻點頭,說你們閩粵來的一般會學得比較快,語文老師也湊來了熱鬧,說建議你去古漢語文學吧,也比普通人快!為什麼呢?

」 如果如贛語像刀,客家話像圈子,那麼閩語就像是石頭,而且是活化石。

 閩語的形態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黑叫烏,鍋叫鼎,繩叫索,翅膀叫翼,圖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襖叫裘。當兩個福建人相互詢問「食糜未」(喝過粥沒有)或「有佇無」(在不在家)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進了時間隧道? 「《易中天談閩南語》。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全文。

此視頻是YOUKU的節目《唐朝1+1》的一集,《唐朝的普通話》,視頻中古詩念出來與閩南語發音相同。

《大唐1 1》第三集:唐朝的普通話

大唐1+1

有語文常識的人都知道,念唐詩還是用閩南語通順。舉個例子,小學語文老師就教我們: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詩中,兩句詩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押韻的。」斜「如果讀xie,和末句的」家「則不押韻。

小學的古詩教育中,有經驗的語文老師已經要求同學們遇到斜xie則讀」xia2音「。

還有例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而眾所周知,唐朝對朝鮮日本的影響有多深遠,雖然不能下結論,但受到古漢語應該毋庸置疑。


我是雷州人,老婆是普寧人。我們是大學同學,一起走到現在7年。她會說聽和理解80%的雷州話,我只會60%潮汕話。其實只要用心去領悟發現兩個地區的話只是音調和個別詞語不一樣而已,其實很多都是相同的。我的堂嫂是汕頭市區的,嫁來雷州十一年(其實定居在廣州)只要她說雷州話,我們根本分辨不出她是潮汕人,雷州話說的比我們還好。

很多人會誤入地區界限去理解,導致越來越多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說我的家族跟我們潮汕地區太多聯繫,我們選擇去削弱之間的差異,已達到互通!


雷州話、海南文昌話、潮汕話都屬閩南語,為什麼雷州人、潮汕人之間幾乎互相不能聽懂對方的方言?

因為閩南語內部差異是非常大的,幾乎是中國八大方言裡面最大的。這個和閩南破碎的地形有很大的關係,隔離形成語言差異,使得閩南語中有一村一種方言的說法。所以雷州、海南文昌、潮汕三地方言不通是很正常的。

同時,為什麼閩語從東到西的傳播過程中,而中部的廣州卻沒有被影響?閩語是如何傳播到雷州半島的?

珠三角一帶,本來就有廣府分布,也是省城的輻射地帶,福建移民陸陸續續來到只會被同化。加上雷州和海南的福建移民大多數是從福建坐船來到雷州半島和瓊州海峽的,很多都沒有經過廣州。

雷州話的形成,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就有一撥莆田先民遷入雷州半島,到漢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雷城便形成了雷州話的雛形,又南宋年間,因戰亂,莆田先民大量移入雷州半島。先民在此繁居,廣散中閩文化於雷,後逐成自為一體之雷州話。雷州城的雷州話是雷州話的正音代表,因為雷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海南話的形成,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以及閩南沿海的天災、人口過剩,幾十萬的閩南莆田、泉州、漳州、廣東潮州人移民到現在的海南島,帶來了閩南語和閩南潮汕文化,促進了瓊閩語的形成。經過歷史演變,各民族的某些特徵在不斷被同化,但是作為本民族最基本特徵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續下來,形成了今天眾多的海南方言,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瓊閩語,也就是你說的海南文昌話。

潮汕話的形成,古代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潮州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9至15世紀期間,為了逃避戰亂,一些閩人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向南遷徙到廣東東部,即今潮汕地區。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方言,也就是現在的潮汕話。

PS:與其說3種方言都是閩語,不如說都是閩南語更為準確一些。


試著回應一下"中部的廣州卻沒有被影響"的問題。

一是閔人大規模遷移時期的南宋,廣州(番禺)已經有相當穩定的粵語使用人口;二是可能當時在廣州(番禺)留下的閔人不多,後逐漸被同化。

而在珠三角留下的閔人主要在中山的隆都(本人家鄉)、張家邊、南朗和三鄉等地,也形成如今粵語區當中的閔語方言島。 另外,答主 林生南 說的中山隆都話屬於閩東語,本人覺得有待商榷,在《廣東的方言》一書中提到,中山的閔方言有閩東、閩中和閩南方言(特別是閩南方言)的成分和特點。

.新年在看《廣東的方言》這本書,從以往查閱... 來自李泳歡


因為閩人是海洋性的民族,他們漁民非常多,所以他們是由海路移民的


前陣子去雷州 在醫靈堂聽一個老人在念籤詩 我一邊看著籤詩 發現相當大的部分聽得懂 但是在茂良村跟古堡里的一個老人交流 我用潮州話 他用雷州話 不得不說 倆種語言已經漸行漸遠了 有想通的地方也有不相通的地方 只能聽得懂一小部分 老人也說聽不懂我說的 但是明顯聽到一些相同的發音 但是倆語言真的是相差太遠了 雷州話里很多本地少數民族語言的遺存 比如地名很多帶茂 調 那 邁字 但是 當我看雷劇的時候 發現只要有字幕我就聽得懂


不然為什麼要有語系?因為他們是不同語系啊哈哈哈。不過作為一個人會講雷州那邊跟潮汕話的人,表示有時候會說串...就是潮汕話的詞語用到雷州話那邊去...


雷州話是俚語好嗎


廣東的閩語文讀,明末開始受到北方官話嚴重影響,總體不如福建的閩語文讀那麼規則完整經典,所以漢語方言中最接近中古音的就是閩南文讀。


推薦閱讀:

漢語以前是沒有語法的嗎?如果是,漢語為什麼要引入主謂賓的語法?
能否利用相同偏旁或相同聲母的漢字組成有意義的一段話?
德語和漢語的語法是否有相通之處?
漢語翹舌音、輕唇音 (非pf, 敷pf?, 奉v, 微?) 、前後鼻音、撮口音ü是哪個時期出現的?
受英語影響的漢語錯誤表達有哪些?

TAG:方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閩南語 | 漢語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