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上市,是否標誌著氫燃料電池汽車時代的到來?
上周,全球第一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美國上市。新聞鏈接:Hyundai delivers first Tucson Fuel Cell vehicles in the US market。
為什麼只以出租的形式而不是銷售的形式進行推廣?這是否標誌著氫燃料電池汽車時代已經到來了?
謝謝邀請,以下是個人觀點,供參考。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只以出租的形式而不是銷售的形式進行推廣?就目前的技術、市場等環境因素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面臨著比純電動汽車更加困難的推廣限制條件:製造成本高企導致售價高昂;產品本身可靠性存在爭議;缺乏加氣站等基礎設施;消費者尚且對電動汽車的認可度有限,更何況氫燃料電池汽車。
在上述條件下,汽車製造商想要推廣產品,需要從大致三個方向入手:
1、儘可能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售價。2、提高產品的性能,保證安全性和駕駛性。3、儘可能向消費者宣傳,讓消費者有機會嘗試新產品,進而接受並帶來購買需求。基於此,現階段直接採用銷售的方式面向市場,很可能面臨消費者不買賬的窘境。而採用租賃的方式可以使得消費者在相對成本不高的情況下接觸到氫燃料電池汽車,並在消費者適應的過程中,逐步完善使用環境(包括和政府、能源行業的合作等)。在消費環境培育起來之後,才有更多的機會實現市場銷售。第二個問題:這是否標誌著氫燃料電池汽車時代已經到來了?氫燃料電池並不是新鮮的產物,之前豐田等也有相應的產品推出。目前形容「時代的到來」尚缺乏明確證據,只能說在現階段,汽車企業有努力推出新的產品去提前布局,但是也未曾放棄過傳統化石燃料汽車。上面袁先生的回答已經非常完整了,這裡再補充一句題外話,這個世界是充滿利益的,諸位資本家在不斷的互相博弈。目前這個世界上靠石油吃飯的國家還不少;即使氫能源技術已經成熟,一旦推廣,這又動了誰的乳酪?
太空飛船早就研發出來,我們還是沒有上月球。
恰好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氫燃料電池的作為能源來源的汽車--豐田Milai,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順便回答了問題。
將氫燃料電池應用在汽車上的企業有很多,比如賓士、寶馬、通用等,而這些車最早的量產也要到明年,那就先說說早在兩年前就已批量生產的豐田Mirai。
試想一下如果普通車汽油箱爆裂,油濺一地是個多麼可怕的景象,且將久久散之不去。如果是氫氣罐則不存在這個問題,瞬間就沒了(豐田還為氫氣泄漏設計了容易擴散的通道,前提是罐壁遭到破壞或爆裂等)。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一杯汽油和一杯液態氫氣暴露在空氣中哪個燃燒時間長呢?話說氫氣應該在一瞬間就沒了,且氫氣爆炸是需要和氧氣有一個比例的,達不到比例是不會爆炸的,是不是覺得汽油還是挺可怕的。
氫氣是無毒的,所以萬一儲氫罐泄漏了也沒事兒,因為你身體壓根不會吸收。畢竟是儲氫罐,萬一出了車禍怎麼辦,氫氣罐會不會爆炸?其實這一點,廠家考慮的遠比我們多,豐田甚至還真槍實彈地對儲氫罐做了多次試驗,事實證明小口徑子彈根本無法打穿罐壁,換用50毫米口徑狙擊步槍射擊,伴隨而來僅僅有氣體泄漏,並不會發生爆炸等更嚴重的安全問題。Mirai使用和續航里程怎麼樣?Mirai有兩個儲氫罐,總計可加5.5公斤液態氫,整個加氫過程僅需3分鐘左右。保守估計可供車輛行駛600公里以上,如果需要的話再加幾公斤氫,續航里程也將輕鬆過1000公里。筆者對Mirai做了短期試駕,行駛起來也同傳統電動車無異,且主觀感覺會比油電混動強了不少,無論是震動還是噪音,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Mirai用了豐田全新的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平台。以後得大趨勢還是純電 時間問題
答案是否定的。
先來看一條舊聞:開創產業新時代 BMW Hydrogen 7【圖】_07廣州-寶馬_太平洋汽車網
BMW 早在2007年就建設了加氫站。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的技術早就有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應用到實際中呢?關鍵是制氫,儲氫的難度。制氫要麼電解水,要麼是裂解石油,這是主流技術(非主流的由於產量有限不做討論)。這兩種技術都價格不菲,而且效率堪憂。
如果說制氫是成本問題,那麼儲氫就是科學問題了。
氫原子的電子只有一個,分子小,沸點零下252攝氏度,這就要高壓低溫,這些非常規物理條件需要巨量的材料和能量成本。後來的金屬儲氫,能和氫形成化學鍵的材料都是活潑金屬,如何保存自身也是個大問題。按儲氫合金材料的主要金屬元素區分,可分為:稀土系、鎂系、鈦系、釩基固溶體、鋯系等,都是不可再生的非廉價金屬,而且用料動輒一百公斤!成本還是小事,安全是大事。如果這些儲氫單元破裂,爆炸的風險是極大的。
儲氫難,於是出來了一個異端:甲醇制氫的氫燃料電池,也就是儲氫太難了,我現場從甲醇中得到氫氣。這顯然又是異端,甲醇從哪裡來?甲醇制氫的效率是多少?多了一道步驟後和直接燒甲醇的內燃機比較誰的效率高?
早在十多年前,燃料電池的研究的正朔是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不挑食,吃任何可以燒的東西。可惜工作溫度一直降不下來(800攝氏度以上),只能在大型設備上應用。未來的趨勢是做大,上軍艦,為全電式軍艦供電,直接淘汰燃氣輪機。
日本豐田的Mirai,顯然又點錯科技樹了,就像松下的等離子體顯示。但是以日本人的加拉帕戈斯特性,這種事情多了去了,隨它們去吧。
技術瓶頸才是普及的障礙,不過相信有一天會解決的。
在2003年的日內瓦車展,量產的氫燃料汽車已近展出了,時至2017年,世界汽車發展的主流方向是電動車而不是氫燃料,說明氫燃料在投入實際使用過程中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目前氫燃料主要用在商用車(大巴等)上做燃料電池,小批量的運用。也許就和上海的磁懸浮一樣,技術成熟,但廣泛推廣使用仍需要很長的時間,說不定這項技術就會被遺棄。
第一個問題是價格,氫氣的價格;
第二個問題是環境,氫氣泄漏到大氣中去問題也很複雜,雖然沒有溫室效應,但是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很大。
第三個問題是安全,氫氣的爆炸極限範圍太寬了,安全上的問題很複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上汽榮威?
※如何評價蔚來電動汽車公司NEXTEV?
※如何看待豐田計劃對外銷售普銳斯動力系統?這將對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有怎樣的影響?
※如果想從事新能源汽車設計開發相關的工作,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
※現在是否可以確定氫動力汽車將超越純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