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詞語在任何語境下都是固定的,沒有動詞時態、名詞單複數之類的變化


分析語,又稱孤立語或詞根語,這類語言的特點在於其一般不是通過詞形變化(即詞的內部形態變化,又稱作屈折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是通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語缺乏多數的格變化。

看看這個維基百科分析語:

除了漢語語族下的語言外,彝語、壯語、苗語、越南語、泰語、緬甸、巴布亞皮欽語等都是分析語的例子;而現代英語和保加利亞語的語法則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見下面的英語詞彙例子)。


我給杜帥的答案點了贊。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中文/漢語中的有沒有意義範疇,也就是我們說的性(陰陽中性)、數(單復雙數)、格(主賓格)、式(命令式虛擬式)、時(現在過去將來)、體(進行完成)、態(主被動態)、人稱等,這些都是辭彙屬性。

如果按照中文/漢語辭彙有沒有時態語態,那答案自然是:當然沒有!

但是!

是否只有中文/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答案是:中文/漢語是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表示行為動作的時間與參照時間(一般是說話時間)的時序關係)

過去(了、過)

現在(著、正)

將來(要、就要、快要)

(表示動作行為的各種階段和狀態)

很多語言學家認為漢語中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時態,但是其實漢語有七類運用虛詞表達的時態:

  • 普通貌(動詞無標識)
  • 開始貌(動詞後有「起來」)
  • 進行貌(動詞後有「著」)

  • 繼續貌(動詞後有「下去」)
  • 完成貌(動詞後有「了」)
  • 近過去貌(動詞後有「來著」)
  • 短時貌(動詞重疊,試試、看看等)

S-ba-DO-V-(X) 「把」表主動

S-bei-O-V-(X) 「被」表被動

(名詞後加「們」)

(命令式用祈使句表達)

所以你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意義範疇每種語言中都有,但是運用的手段不同。

如果你的理解是意義範疇只通過辭彙的變化來表達,那麼中文/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而如果將意義範疇的定義擴大,那麼中文/漢語是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就醬紫~

晚安(我的晚安時間從來都是這麼任性~╭(╯^╰)╮)


我不懂漢語語法。

但是討論問題要先搞明白概念。

「時(tense)」是個語言學術語,不是我們一般所講的時間(time)。tense與形態相關,和time不一定一一對應。漢語不像英語韓語等語言有詞的形態變化,有沒有tense這個語法範疇另論。

但是表達時間的手段除了tense外還有很多,我們高中英語語法講的許多種「時態」,其實是「學校語法」為了方便教學的籠統劃分,雖自稱「tense」,但混合了表達時間的多種手段。像英語韓語,很多語言都只有過去時和非過去時,而將來的表達是通過tense之外的手段實現的,比如情態(modality)。

最近看的一本書,說印歐語系裡只有三個語言有將來時。

有人問文獻出處。上圖是隨手拍照處理的,我沒有電子版。

原書見下圖 507頁 tense部分


隨手摘自Quora Are there languages that don′t use verb tenses to express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if so how do they express the idea of tim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很多很多語言都沒有時態,中文是其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相當多的美國本土語言都沒有時態標記(tense marker)。

比如一種叫Kiowa的語言(Oklahoma州的一種美國印第安人的語言):

à chán

沒有標記,表示完成:我到(了)

對應的英語(有時態):I arrived

à chán-thàu

thàu標記未來:我會到 / 我應該會到 / 如果我到了

對應的英語:I will arrive, I should arrive, I ought to arrive, if I arrive

à chán-

標記未完成:我正要到 / 快到了

對應的英語:I am arriving / I was arriving

à chán-mà-thàu

thàu標記未完成和未來:我那個時候(未來的某個時刻)快到了 / 如果我快到了

對應的英語:I will be arriving, if I"m arriving


我要反駁這個提問者。

漢語也是有時態變化的,只不過它的變化不是像印歐語言體現在詞語的變形上,而是表現在副詞的增減和變換。

「我要去吃飯了。」——將來時

「我正在吃飯。」——進行時

「我吃完飯了。」——完成時

在詞語的單複數形式上,漢語的大多數名詞是通過在其後加「們」來表示複數形式,少數是藉助與數量詞。而印歐語言則是通過在單詞後面加s或es來表示(只有可數名詞才可以)


時和態是語言學里兩個不同的範疇,詳見《語言學綱要》,一個有問題的命題無法討論真偽。


注意:漢語是有aspect的(著了過 是漢語的aspect marker),但是沒有tense。


南島語系完全沒有時態變化(可能連體貌都沒有),但是有很複雜的語態變化


漢語語法有「態」的變化,但沒有時的變化。

時間,可以和任意態相結合,表達很多英語等無法表達的意思。


推薦閱讀:

有哪些語言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但可以互相交流?
日語中漢字有聲調嗎?
為什麼有人說粵語像越南語?
你們學語言的時候,有沒有那麼一個辭彙或片語的發音,聽起來特別像搞笑的中文?
為什麼漢語拉丁化改革沒有成功?

TAG:語言 | 漢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