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萬能和弦走向比如GDEmC或者EmCGD?
當然還有比如說卡農的經典和弦組合。這麼多年來聽到很多很多歌都是由這些和弦組合(的升調或降調)作為歌曲的結構。我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和弦組合最有能力造就好聽的旋律,還有這是否意味著或多或少的抄襲
1. 關於為什麼和聲進行能塑造好的旋律
首先,好的和聲進行基礎是要有合適的和弦來配。而在流行樂中的常用三和弦與七和弦構成的音程關係都是相當諧和的音程,所以只要不和旋律線起衝突,別說和弦進行了,就是停在一個和弦上也不會難聽的。參見下面這首歌。這首歌,Adam Levine開頭+主歌連續掃了12個小節的Fmaj7,一直到了導歌才換的和弦,照樣一上來就把人聽醉。而如果你一上來就扔個D7#9上來,一半聽眾都溜了。Lost Stars 官方版2-亞當·萊文-音樂-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那為什麼,和弦要變化,要往前推進呢?除了要避免和旋律線發生衝突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和弦進行就像是在說故事。好的和弦進行會經歷:音程上從諧和到不諧和這個積累聲音張力,然後又從不諧和音程回到諧和音程這個放鬆的過程,後面這個從不諧和到諧和的過程被叫做「解決」(Resolution)。就像你講一個故事,會有開始、鋪墊、發展、高潮乃至結尾,中間會有無數個可能跌宕起伏一樣。好的音樂也需要這個從好奇、興奮、激動、狂熱,然後慢慢地慢慢地放鬆的過程,而好的和聲與和聲進行在這其中功不可沒。
想要更好得理解我說的這個過程,推薦官大為老師的兩集視頻[NiceChord.com - 好和弦] 和弦有什麼功能?以及[NiceChord.com - 好和弦] 和弦還有什麼功能?。
2. 關於知識產權保護
但是,大調裡面就只有7個音,7個調內三和弦。根據上面官大為的視頻,我們知道7個和弦其實只有3種類別:主和弦(家),屬和弦(外面),下屬和弦(橋)。因此,你的和弦翻來覆去一共就只有這麼多組合,不同歌曲出現同樣和弦編配再正常不過了。因此,和弦是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如果有的話,披頭士早已經把流行樂的和弦進行玩透了,那別的樂隊都可以歇菜了。而樂曲的旋律是或多或少受到保護的。因此,一般我們界定抄襲,更多的是從旋律和其他因素上面做考量。
有興趣可以看看類似相關問題:
李榮浩是否抄襲了John Mayer?有沒有哪兩首音樂是因為巧合而十分相似?--------------------------------------------------------------------------------------------------------------------------以下是專欄推廣時間:我在知乎開設了一個專欄叫《樂理101》,用好玩的文字和圖片講解基礎樂理。歡迎大家關注!
知乎專欄【樂理101-樂理原來可以這麼學】和弦只是和弦,只是音樂的內部框架,而不是音樂的全部。
使用新的和弦進行,在創作上比較費時;所以在流行音樂領域有時候為了節約時間會用一些已成範式的和弦套子。
或者有的創作者根本還不具備嫻熟的作曲技能。
不存在哪種和弦套子最有能力造就好聽的旋律的說法,因為歌曲的悅耳性很多時候就不完全是旋律的功夫所致。
就算我們單說和弦與旋律,究其根本也還是看旋律本身寫得如何。
另外目前尚不存在和弦套子抄襲的說法。GDEmC不就是G大調的1564么。
這個不是萬青的專利啊,是很常用的和弦搭配。比如許巍的《那一年》,多看譜子的話會發現這個搭配很多很多。
一、為什麼經常使用我想有兩反面原因吧:
1 慣性。因為試著自己想配些曲子,所以發現如果習慣了某些搭配會下意識的去使用,比如我練習的時候總是使用1625的搭配,導致現在隨便哼個旋律基本都是這個框架,想要換的時候只能聽著和弦再去想調子。
2 風格。像他們這種算是職業的音樂人,應該對自己習慣的搭配能夠做出更獨特的風格,了解一些和弦編配的基礎知識,能夠知道幾乎所有和弦的組合會是什麼感情色彩,而每個人應該都有對某種搭配的獨特理解,比如我個人就特別喜歡Am-Dm的這個過渡,沒來由的喜歡。
這個抄襲問題我也曾困惑過,問過一個老師,一樣的和弦搭配,不算抄襲嗎?得到的肯定回答是,不算。
首先和弦編配只是一首歌曲的一部分,只是一首歌的框架,而這種常用的架構更是經過無數的經驗得到的能夠讓更多人覺得悅耳的一種搭配。
另外一首歌即使和弦搭配一樣,那麼還有節奏型、速度、調式、旋律、音色等很多很多種的元素來組成這首歌,這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僅僅是和弦,是完全不能判斷抄襲的。
舉個例子:
《every breath you take》
《Love Story》
《我就要和你在一起》
這三首歌前奏的幾個小節
《我就要和你在一起》和《Love Story》相比較,分解節奏幾乎是一模一樣,編曲也同樣是兩把琴一把分解一把用悶音鋪節奏,所以單就開始的前奏段落來說,是很值得稱之為抄襲的。但是整首歌來看風格卻也不盡相同。
《Love Story》和《every breath you take》相比較,總體的分解幾乎是差不多的,但是用木吉他的分解為主代替了原曲悶音,聽起來多了一種很明媚的情緒,可以說是完全變了一首歌,個人認為是非常值得稱讚的借鑒,當然可能是我自作多情,編曲的同志並不是參考這個經典段落。
總之作為聽眾,我認為無論是框架、技巧、還是風格,都是可以借鑒的,但是要有自己獨到之處,要用已有的素材創造出完全不同的作品,這樣才算是借鑒。否則那叫「山寨」
以上純屬業餘扯淡。湊巧也比較喜歡萬青而已。
====================割========================
我看錯一個字。。。萬能看成了萬青。對不住。不過對回答影響不大0_0
沒人會批評程序猿總調用庫函數(或許該說就應該這麼做不然效率就會出問題),所以使用現成和弦進行套路也沒有可指摘之處。
不過咯這些和弦進行和庫函數不一樣,這些和弦進行基本都很簡單,庫函數卻是十分高效實用的。所以這些和弦套路能幫你的基本就是讓你省點時間寫和弦進行了。對於想要追求更好的聽覺效果以及想要裝×的,就可以琢磨出一些流弊的和弦進行,聽起來更帶感而且逼格更高。
我個人比較喜歡求異,基本每次寫歌都要自己找新的和弦進行。和聲知識基礎不夠時可以調用這些庫函數不過如果你有一定的基礎,最好還是不要犯懶,畢竟多練一練有好處,還能寫出不一樣的曲子。======================其實我個人是不太喜歡流行歌里總套用簡單現成的和弦進行的做法的,讓我覺得那些製作人缺乏創新精神,同時也以實際作品鼓勵聽者去放棄創新。不過話說回來,和弦只是編曲的一部分。配器配出新花樣來,和弦一般般也就無所謂了。比如我一直很迷的一些funk音樂,和弦進行也很多都是走套路不過沒辦法,那些音樂聽的就是節奏。和弦只是毛胚房,最後家裡怎麼樣還得看裝修。
和弦走向一樣的歌海了去了,也沒見每首都好聽。題主所舉的兩例屬於最經典的和弦進行。 比如港台殿堂級的~超越樂隊~的金曲 &<光輝歲月&>就是。
可以發現經典的和聲進行都是四個一組。和聲色彩上符合起承轉合的韻律感,和聲節奏上具有偶數節拍的對稱美感。
往深了說都是美學和心理學了。
關於韻律 可以讀一下古詩"紅豆生南國 ,春來幾發只。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可以嘗試不咬字 只發音。就是聲調的起伏。就是韻律了,就是起承轉合了。 這種起伏 韻律 最舒服,最能帶來美感。說白了就是爽。
再來看節奏 為什麼說偶數節奏最爽呢。 可以試試保持同樣的速度讀第一句 "紅豆生南國"。當讀到"國"的時候會自然的停頓一下,再開始"春來..."。 當這個停頓的長度剛好相當於前面三個字的長度時 是最舒服的。 所以5+3=8 塔噠噠躂!(這個可以試不停頓和停頓兩個字長度。分別是5和7。看看是不是8的時候最舒服。) 當然6也還行 就是空一個字元。但是8是最舒服的。
所以當和聲進行滿足一定的韻律和節奏的時候就會很爽,所以大家都愛用。這是心理學 美學和人性。
G大調:G 135 D 572 Em 613 C 461 。1級、5級、6級、4級和弦。這四個簡單的大和弦小和弦可以表現不同的音高、不同的情緒,變換順序、變換節奏可以搭配不同的旋律走向。而且最重要的是,相比7、9和弦,這幾個和弦沒有太多「個性」,即組成音少,這導致他們搭配旋律更加容易。為什麼是這四個和弦呢,可能是現代流行音樂的風格和這幾個和弦表達的內容更貼切吧,吉他伴奏就是要和人聲聽起來和諧嘛。把Em換成Bm應該也能唱遍流行歌的,試試看。
萬能和弦只是一種比較能勾起情感起伏的和弦走向。其中由張力較強的和弦開始,到較為收縮的和弦,再回到張力強和弦,這樣就滿足了一個""進行""。其中萬能和弦有很多,1546,4656等等。現在新派音樂學家就一直嘗試著尋找新的和弦走向美感,參照一些新浪潮的作曲,還有一些比較混亂的金屬樂曲。
如果鋼琴曲的分數是100,那麼和弦是30分,主音是70分,和弦很好聽主音很難聽也是一首爛曲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