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抄手、扁食、雲吞、肉燕、清湯、包面有什麼不同?


最早只有餛飩,所有這些類似的食物都是由以前的餛飩演變而來,但各地又融入了各地的特色。

餛飩的歷史我在後面直接貼書了。

抄手是四川叫法。沒去過四川,可能吃到的不正宗。我吃到的餡兒以肉為主,看起來就像江浙的大餛飩,然後比較有特色就是紅油抄手。

雲吞是廣東叫法。廣東麵食應該在清代後期才發展起來,之前都是吃的北方面食。雲吞一詞可能也是清末才出現的。

包郵區說的餛飩分大餛飩和小餛飩,大的就餡比較多,小的主要吃皮喝湯,各地基本上差別不大。

扁食有很多地方叫,題目應該說的是福建一帶說的餛飩。沒吃過,不知道什麼特色。

肉燕也是福建的,特點在皮,是豬肉砸成泥撒粉擀出來的。肉燕皮就算不拿來包餛飩,切成條裹肉丸子蒸著吃也可以。

邱龐同教授的《食說新語》里收錄了他一篇1994年發表在台灣《吃在中國》的文章《古往今來說餛飩》。


看見女神贊了不敢苟同的答案,遂來博女神一票。

肉燕(扁肉燕)外皮由豬肉和地瓜粉製成,內餡以魚、豬肉為主。多見於福建,是福州著名小吃。肉燕皮煮熟後皮會顯得晶瑩剔透,口感爽滑筋斗有嚼勁。

肉燕皮

餛飩在江浙滬一帶分兩種,一種是大餛飩,外皮由麵粉製成,內餡有豐富程度與餃子無異。外型包法上大餛飩注重包出帶有稜角的外形:

大餛飩

大餛飩包法

另一種是小餛飩,外皮由麵粉製成,內餡以豬肉為主。包法上小餛飩講究快速,包出的外形多為肉團帶一個大尾巴:

小餛飩

小餛飩包法

抄手叫法多見於巴蜀,外皮由麵粉製成,內餡以豬肉為主。包法如下:

紅油抄手是四川著名的漢族小吃。

雲吞外皮以雞蛋和麵粉製成,內餡有豬肉、海鮮(鮮蝦為主)、冬菇等,包法上與小餛飩差不多。叫法多見於廣東及其他粵語區

廣式雲吞包法

扁食(扁肉)外皮、內餡用料基本與小餛飩是一樣的,叫法多見於閩台,有一點細節區別是扁食內陷多用槌敲打而成,不過現在流行絞肉機直接製作出內餡。

清湯、包面外皮、內餡基本與小餛飩是一樣的,叫法多見於江西和湖北襄陽市。.

因此,小餛飩、抄手、扁食(扁肉)、雲吞、清湯、包面泛指同一種小吃,唯獨大餛飩因內餡豐富更趨同於餃子,很多網友反映在北方餃子也叫餛飩、扁食。

當然還有一些地區有其他的叫法和外形,但請不要糾結於形式,知道它好吃就行。_(:з」∠)_


選自:美食的故事-兒時故鄉的那碗餛飩 - 知乎專欄

北方 餛飩

中國北方統稱餛飩,因為餃子更主流,所以北方的餛飩比較中規中矩,創新點不多,又因為受了餃子的影響,北方的餛飩普遍皮兒厚,餡兒也多,個頭兒比餃子只是略小,當然也有南方人把地道的小餛飩傳到北方,不過始終不是主流。北方的餛飩餡料的調配可比南方複雜多了,各種蔥姜蒜、料酒、胡椒粉等調味料樣樣不能少,而湯多以肉湯配上切絲的紫菜、豆皮、雞蛋、蝦皮、蔥等調製,上桌前再滴兩滴香油,一碗鮮香味美的北方餛飩就成了。

四川 抄手

餛飩在四川被稱為抄手,因為四川人嗜辣,所以有道紅遍大江南北的名菜叫做「紅油抄手」。各地的餛飩中,抄手的皮是最厚的,餡料相對北方簡單很多,就是肉沫、青菜沫和鹽、料酒、薑末的組合,抄手的精妙之處在於「紅湯」,紅湯是由花椒粉、辣椒粉、生抽、芝麻油、辣椒油、芝麻、花生碎和蔥姜蒜調製的澆頭,抄手出鍋後根據個人口味淋上紅湯,吃起來口感麻辣鮮香、蒜味濃郁,是無辣不歡的吃貨們難以抵擋的美味。

湖北 包面

餛飩在湖北叫包面,是除了熱乾麵之外,當地人早餐經常吃的一道美味,也是大年初一的頭一頓飯。包面的餡料和抄手比較像,不過一般不會放青菜沫,以豬肉末居多,外形也和餛飩差不多。吃包面講究的是湯頭,一般會在清湯中加入豬油、黑胡椒、蔥末、味精、鹽和湖北當地產的醬油,這樣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包面才好端上桌。

江浙、上海 餛飩

下面隆重推出鼠寶貝最喜歡的江南餛飩。上海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前者是的典型代表是薺菜肉餡的,後者是純肉餡如蟹粉鮮肉小餛飩,湯頭很清淡,一般只放一些蔥末、胡椒、鹽、味精和兩滴豬油提味即可,不會因為湯過於濃郁而壓制了餛飩的鮮味,上海把這種清湯餛飩稱為「縐紗餛飩」。蘇式餛飩個頭很大;此外,出名的江浙餛飩還有江蘇無錫的三鮮餛飩、浙江金華的豆腐餛飩、湖州的元寶大餛飩等等。

上海菜肉大餛飩

上海鮮肉小餛飩

江西 清湯

江西的餛飩在明清時代就已經盛行了,當地叫清湯,和北方的餛飩從外型上看很相似,但是皮薄了很多,此外清湯的餡料非常少,基本上只比火柴頭大不了多少,吃到嘴裡大部分是薄薄的皮,估計這也是當地人管餛飩叫清湯的原因吧。出鍋的清湯的湯頭是肉湯或骨頭湯,根據個人口味不同有原味、雞湯、海鮮味、紅油味等,在湯中飄著幾片白菜和蔥末,鮮香味美,回味無窮。

廣東 雲吞

廣東人說普通話發音比較困難,因此管餛飩叫雲吞,英文的wonton就來源於粵語。廣東餛飩的皮是用麵粉摻了雞蛋製成的,然後切成大約8cm X 8cm的正方形。廣東人一貫講究美食,雲吞的餡料多以肥瘦混合的豬肉末、鮮蝦仁,魚碎以及蛋黃和各種調味料製成,餡料一般有魚丸大小,用很薄的皮快速包起來,外觀好看倒是其次了。煮熟的雲吞皮近乎透明,裡面的肉餡和蝦仁隱約可見,也被成為「玻璃雲吞」,入口鮮爽味美。

新疆 曲曲

新疆人把餛飩叫曲曲,是當地維吾爾族非常喜愛的傳統小吃。曲曲是以羊肉末加洋蔥末、胡椒粉、孜然粉和鹽混合為餡料,羊肉湯做湯頭,出鍋的曲曲皮薄餡嫩,湯里放著薄荷葉或者香菜末,散發著濃郁的香氣,新疆人喜歡吃番茄和辣椒,因此會在湯中放入西紅柿、醋和辣椒油胡椒粉,做成酸湯曲曲,既美容養生,有可以解酒暖胃,讓人頓時胃口大開!

福建 扁食或肉燕

福建管餛飩叫扁食,也有肉燕,其特點之一是皮非常薄,薄得就像水母一樣在湯里飄著,很難用筷子夾起來,所以必須用勺子食用,而且口感很勁道。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餡料非常細膩,一般多為肉沫、香菇、馬蹄和蔥薑末混合而成。湯頭多為清湯或者高湯加入紫菜、蝦皮和蔥末。

肉燕和扁食還是略有一些區別的,肉燕是福州的特產,皮是用澱粉加精肉錘成的,所以吃起來很Q彈滑糯。福建的餛飩因為皮薄餡少,一般不作為主食,而是小吃。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官方網站:樂鼠基地 | 國內外精品美食資訊分享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區別在於餡料是單一餡還是混合餡。湯頭也好配菜也好,都是地域特色,而非菜色的區別。

餛飩通常指的是小餛飩,是純肉餡或純蝦餡,最多有些輔料提香,但不能是混合餡料。另有隆重的溫州大餛飩(就是元寶餛飩),就是肉菜餡料,是混合餡。所以無論是青菜白菜鮮蝦,非單一肉餡的都是大餛飩類。

川渝的抄手是屬於小餛飩而用大餛飩的包法,所以看起來是簸箕形或元寶形,但餡料是單肉的。所以你在京滬吃到的餛飩,和在川渝吃到的抄手,雖然湯頭不同,形狀也很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一類。在荊楚叫做「包面」的,即是抄手小餛飩。既是「包」面,一目瞭然是道工藝了。

吃法上,餛飩只能是家中午後或街頭閑食,不能待客的。如果家中請客,一咸一甜兩道點心,惟有混合餡的溫州大餛飩才行;長輩們打麻將後的宵夜所食,也只能是溫州大餛飩。但午點通常不能上大餛飩,小餛飩又不得待客,所以家中請客時午後總是沒有餛飩類的。要是有川渝的客人,抄手倒是可以待客。個中緣由傳統不得而知,慣例如此。

京城人家的小餛飩甚至是不用雞湯和紫菜,單放點蝦皮和油潑辣子,味道和抄手便極相仿。惟獨的區別便是江南的包法是便利快速的滾包或者團包,而川渝抄手是元寶/簸箕,形狀上比江南隆重些。兩者互換下湯頭,通常是吃不出區別。

雲吞也是單一餡小餛飩,大概是餛飩的訛字。但香港如果不點吃雲吞而非要單點吃「餛飩」,上來的必定是溫州大餛飩了。

扁食比較宋代的概念,同時指代兩種餛飩。既然是在八閩才有的詞,也只能用來描述八閩的食物。閩地的扁食與江南、兩廣、川渝都不太相同,皮紮實厚重些。但因著這種獨特,也很容易與其他些個的名詞區別開。

肉燕的皮中便帶肉餡,其他幾位先生都提到了,不贅計。


在這裡有三種東西。

第一:餃子.北方的一些省份管餃子叫做扁食。例如我的河北省的同學,提到扁食就認為是餃子。還有類似於餃子的大餛飩,是扁肉的包法,但是放著餃子的餡。第一次來上海的時候我震驚了,頭一次知道扁肉原來有這麼多種餡料,還有三鮮的,蝦仁的。

第二:肉燕。據傳古代有一廚子把肉打碎,與地瓜粉混合做成燕皮,加上肉餡。給某官員看上了。問,這叫什麼呀,廚師看著像飛燕,就隨口一說,扁肉燕唄。於是就此得名啦!

注意!樓上說的都是澱粉有失偏頗,肉燕的皮是肉加地瓜粉。

第三 餛飩.扁肉(福建),扁食(閩南)小餛飩(上海),雲吞(餛飩的粵語發音),抄手(四川),還有清湯(江西)都是一種食材,詳情請進中國著名連鎖餐飲沙縣小吃一閱。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有稍微不同,為了迎合不同地方的人的口味。例如肉的多少,江西喜歡只用一竹籤,所以叫做清湯。還有就是包法的不同等等。但本質是一致的,皮包上肉,過清湯一撈,加上作料。一碗餛飩就上桌啦!

-------------

順便提一句,餛飩,「饂飩」在日本漢字中指的是烏冬面哦。


上面所有回答都沒提及肉燕的皮,並且排第一的答案完全不敢苟同。肉燕的皮是含肉的,是肉泥加粉慢慢做成的,很多時候不包餡單吃皮都可以,口感很特別。


我自己只做過抄手和餛飩。

二者麵皮形狀不同,包法也不同,另外餛飩麵皮比抄手的要薄一些。

抄手的麵皮是正方形的,包出來煮熟以前是元寶狀。

餛飩的麵皮是梯形,包出來是枕頭狀。

各式餛飩的做法(圖解)!

這個鏈接上面說的官帽式對應我見到的抄手,枕包式對應我見到的餛飩,傘蓋式對應我見到的廣州雲吞


皮的厚度:抄手&>=餛燉&>肉燕&>雲吞&>扁食

餡的複雜程度:餛燉&>雲吞&>肉燕&>扁食&>抄手

湯的複雜程度:抄手&>餛燉&>雲吞&>肉燕&>=扁食

個頭大小:抄手=餛燉&>肉燕&>雲吞=扁食

餛燉:其實就像是皮更薄些的餃子,餡料類似餃子種類繁多,湯多以高湯配上切絲的豆皮、紫菜、雞蛋等,滴入少量香油即可。

雲吞:餡料以豬肉餡、蝦肉為主,常與竹升面一起食用,加清湯或干拌。

抄手:單從一個抄手的角度看,它皮最厚,餡料最簡單,餡料只是剁碎的鮮肉+薑末+鹽。抄手的特點在於紅湯。

肉燕:其最大特點在皮,是加肉做的...口感非常筋道,餡只是配料而已,常為香菇+鮮肉+馬蹄+蔥。湯一般為清湯或高湯+蔥+紫菜+蝦皮。

扁食:其特點之一是皮薄,有多薄?在湯里時就像水母一樣飄逸,必須用勺子食用,皮薄到難以用筷子夾食。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餡料是最細膩的,肉糜如魚糜般細膩,加入特殊調料(我確實不知道加了啥),口感爽脆。湯為清湯或高湯+蔥。


這些食品有共同點,都是澱粉做的皮,包裹著一些餡兒,然後煮熟了吃。在英語中都可以粗糙地翻譯為dumplings。

餛飩有點像餃子,但麵皮薄而大,餡兒小。一般放在湯里一起吃,湯里有紫菜等東西。

扁食是北方某些省份對餃子的稱呼。河南焦作是這樣稱呼餃子的。

抄手是四川和重慶對餛飩的稱呼。

雲吞是廣東等東南省份對餛飩的稱呼。

肉燕是福建的一種餛飩,但外皮是用肉和番薯澱粉用木棒打成泥一起做成的。


四川人,只能說出餛飩和抄手的區別。

個人覺得最主要是包法不同。

我在沙縣看到的餛飩包法比較粗獷,左手攤一張皮,右手用木片挑一些餡兒放到裡面,然後左手隨意一捏,往放餛飩的容器里一扔,就ok。

而小時候看路邊的太婆包抄手,正方形的皮,先放餡兒,然後沿著對角線折一下,用挑餡兒的木片在一個角上沾點水,然後把餡兒那部分往上一頂,剩餘的皮兒順勢圍成一個圈兒,最後把兩個角一粘,然後放在竹簸箕上擺好。

第二點是餛飩的皮比抄手要薄。。。


餛飩,雲吞,抄手,扁食(扁肉)應該是不同地區對同一種食物的不同叫法。因地區差異做法稍有不同。

抄手常見於四川,雲吞是廣東的叫法,而餛飩大概算是各地都有的統稱。扁食(扁肉),閩南地區稱為扁食,福州等其他福建地區亦稱為扁肉。

最為不同的是福州的傳統美食肉燕。與其他餛飩類食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皮是由豬肉加番薯粉,用棒槌反覆打製成肉漿,再晒乾製成皮,稱為「燕皮」。燕皮薄如白紙,其色如玉,口感軟嫩,韌而有勁,單獨食用也是一道美食。肉燕的肉餡多為瘦肉,蔥,香菇,荸薺等,是一種「肉包肉」的福州傳統美食。肉燕在福州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每逢婚喪嫁娶,都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

福州肉燕傳統老字號,同利肉燕:首頁-同利肉燕老鋪


在我們那邊這個叫 扁食

個頭比較大,有半個拳頭那麼大!


補充一下關於扁食的,浙江台州臨海有個小吃就是扁食。通常餡為茭白、豆腐乾、炊皮、肉丁或白蘿蔔、鹹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此句來百度)。一般蒸著吃或者煎著吃。樣子有點像餃子包很多餡兒,再兩邊皮往中間折回來再粘住。不過我是台州另一個區的,沒包過扁食,所以回答的略局限。


看到有人說包面的 重慶奉節管抄手叫包面

--------------------------------------------------------------------------------------------------------------------------------------------

還有以下解釋都是基於我了解的範圍 大餛飩小餛飩的叫法也聽說過 但是各地定義都不太一樣 我也不太清楚

----------------------------------------------分界線------------------------------------------------------------------------------------題中五種食物除了雲吞我都能解釋(吃過)排名第一的答案我不敢苟同

  • 餛飩:皮薄 四邊形 皮包著陷手一捏就包成 肉陷 帶湯吃 湯一般調味咸鮮

  • 抄手:皮稍厚 四邊形 放餡兒捲成圓筒再兩頭沾水捏緊 肉餡兒和混搭餡兒都有(和餃子的餡兒類似一般是生的)重慶一般就是老麻抄手肉配蔥或韭菜或不加 成都的龍抄手口味還蠻多的蝦仁什麼的也吃到過 (圖為老麻抄手)

  • 扁食:一直以為只有我們台州臨海有扁食 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才知原來別地也有稱作此的食物 我只說我們那兒的扁食菜陷分什錦時蔬和以蘿蔔為主的時蔬 都是炒熟後再包的(想吃我媽炒的餡兒了……) 還有一種豆腐豬肉餡兒的是生的包進去的樣子也比較特殊四四方方的像麻將 帶湯、不帶湯、蒸、炸 想怎麼吃怎麼吃 皮和包法和抄手類似

  • 肉燕:我家冰箱里現在還有肉燕皮!很好吃像魚皮有點脆。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寬條下湯下麵,可以切成方形當餛飩皮用,肉燕就是用肉燕皮包的餛飩啦。肉燕皮是肉一邊敲打一邊撒番薯粉做成的,電視上經常放的,有興趣可以去搜來看一下。

雲吞嘛沒有親眼見過,電視上看是和餛飩類似吧


我感覺

肉多皮厚點的叫餛飩,肉一丁點皮超級薄的叫清湯


【補充】來給家鄉搞點兒存在感 四川達州雖然也屬於四川 但是我們不叫抄手 叫包面


每次過年的時候大家都說大年夜吃餃子,其實皖北根本吃的不是餃子啊,而是扁食!扁食!據我所知,我身邊的同學們都沒聽說過扁食,sign~

扁食皮兒是圓的,用擀麵杖擀出來的,餡是用韭菜和紅薯粉做的。其實吃年夜飯的時候還有點小小的風俗,會在一個扁食里包硬幣進去,誰吃到這個扁食就表示這年行大運

上圖,包的太難看了。。。。。渣圖慎拍~


我看了一圈,大家都沒有解釋「清湯」的。

算是補漏吧,清湯其實是湘東一帶的一種早餐麵食,也是餛燉的一種,屬於厚皮,包發方式不一樣。

抄手的話,主要是皮厚為主要特點吧。

餛燉,其他地方不清楚,北京是以小餛燉為主,肉少,皮薄,主要用蝦米和紫菜來提鮮,為早餐佐餐的湯食。

雲吞,我在廣東最愛的食物,皮薄,餡兒大,再加以蝦仁,胡椒粉提味。

扁食(也叫扁肉),福建主要叫法,代表其實大家應該都明白,沙縣小吃的餛燉,就是福建人口中的扁肉。肉是碎肉捶打支撐,配以薄皮,包法應該就是直接捏了下(這個我還真沒看清過,一般在沙縣都是直接捏的)

肉燕,沒嘗過···可惜了···


作為四川人要來說一下,抄手是四川噠。

特點是:皮是正方形的,很薄,餡兒是基本純豬肉的,分量足,包出來是一個船型的。

小時候在菜市場見過阿姨用一個小竹片包抄手,絕對是快手神速,可惜網上找不到視頻。

另外吃過餛飩,感覺和抄手的不同在於:首先形狀是圓的,其次餡兒不同於抄手,而是和餃子類似,有肉有菜的混合,但是餡兒很小,吃起來感覺皮太多,皮的厚薄程度和抄手類似。

另外餛飩一般都是做成清湯的,而四川的抄手是有清湯有紅湯(辣味)的,以辣味出名。

而成都的特色小吃---龍抄手,即是一個典型。

弱弱地黑一下餛飩,手法完全是捏橡皮泥一樣,捏成一坨就好了,視頻:

遼寧大學食堂1樓包混沌快手

抄手沒視頻,給一下圖(居然寫的餛飩包法!不能忍!):


餛鈍、抄手、雲吞都是餛鈍類,而扁食是山西陝西人對餃子的叫法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鍋正宗美味的羊肉燴面 ?
你吃過哪些奇葩餡兒的餃子或包子?
如何做出好吃的流沙包?
山西和陝西的麵食有什麼區別?
怎樣煮一碗暖心的面?

TAG:美食 | 食物 | 小吃 | 麵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