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島在我國魏晉時期一直到元朝滅亡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僅僅是阿拉伯半島地區,有沒有被蒙古人統治呢?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國家嗎?
該題時間跨度達千餘年,涉及多個王朝乃至帝國興亡,亦繞不開伊斯蘭教,鋪開來談難免啰嗦(比如各種戰役,伊斯蘭教內部派系,各部族間恩怨等等都挺有意思的,但是全寫出來,我肯定要吐血),因此答案旨在梳理脈絡,即便如此,答案仍顯冗長,閱讀之前,推薦先上廁所,XD。
先來完善概念,
魏晉是指從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的前一階段,元朝亡於1368年,因此本題論述年份便是公元220年--公元1268年。
現代意義上的阿拉伯半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以及科威特、約旦、伊拉克領土的一部分(百度百科),因此答案著重論述半島歷史(敘利亞跟巴勒斯坦一帶也算上了,畢竟衝突較多),阿拉伯帝國的東征西討不會著墨太多,埃及,小亞細亞同樣不會詳述。
PS:奧斯曼土耳其也未曾拿下整個阿拉伯半島,只是佔據了其中一些發達地帶,不過已經可以認為征服半島,畢竟中間那塊地帶實在很難征服,Orz。
《阿拉伯通史》一書將阿拉伯的歷史做了以下斷代:
(1)賽伯伊—希木葉爾時代,至公元第六世紀初告終;
(2)蒙昧時代(查希里葉時代),意指伊斯蘭教興起之前的一百年。
(3)伊斯蘭時代,自伊斯蘭教興起,以至於現在。
下文將會按照以上三個歷史階段進行討論(為了簡單起見,自己按照伊斯蘭教創建前後進行劃分,主要內容也來自阿拉伯通史一書,部分引用維基百度相關詞條):
(1)賽伯伊—希木葉爾時代以及蒙昧時代(查希里葉時代),伊斯蘭教創立之前(公元前?年-610年)
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可以分為游牧的貝都因人(馴養出舉世無雙的阿拉伯馬,而且曾讓貝爺吃羊睾丸,XD)及定居者,其中游牧民族大多位於半島內陸以及北方,定居者則大多位於半島南部,歷史當中南部首先開化,基於商業建立起了國家。
下文沒介紹到的地區:
gerrha,可以參考:http://www.answers.com/topic/gerrha(需要翻譯請@我)Mascat?,在今阿曼一帶,古時又稱馬乾,包括今天的阿聯酋,是著名貿易地區。9,10分別代指查拉塞尼王國(Characene)和埃利邁利王國(Elymais),亡於安息帝國。
先從半島南部說起(術語部分善用搜索引擎,詳述不能,而且資料很雜,撿主要的說,T.T):
定居者多居於葉門,哈拉達毛以及沿海一帶,靠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產乳香、沒藥等香料)及地理優勢(便於開展商業貿易)崛起,早期較大王國,包括賽伯伊王國(又稱薩巴王國,曾經一統阿拉伯的南部)及米奈(馬安?)王國,以及蓋特班王國和哈達拉毛王國,115年以後,希木葉爾人取代了賽伯伊,建起第一希木葉爾王國,國祚至公元300年。
公元300年左右,希木葉爾王國進入第二時期。國王被稱為「賽伯邑、里丹、哈達拉毛和葉姆拿特(yamama?)之王」(可以看出哈拉達毛,賽伯伊等國都被滅了,蓋特班也從政治版圖消失)。第一個採用這一尊號的國王舍姆爾·葉爾阿什,是希木葉爾王朝最有名的統治者。公元400年前後,希木葉爾統一了阿拉伯南部(來自百度百科,不敢肯定)。
525年,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人打著宗教旗號入侵,希木葉爾王朝終結。
575年,傳奇英雄賽義夫藉助波斯力量復國成功,不過已然成為傀儡。
公元628年(回曆紀元6年),波斯駐葉門的第五任州長巴贊信奉了伊斯蘭教,阿拉伯的南部至此進入下個紀元。
再說北方:
游牧民族貝杜因人,其社會基礎是氏族。每個帳棚代表一個家庭;許多帳棚集結的地方,構成一個區域(hayy);同區域的人員組成一個氏族(qawm);幾個有親戚關係的氏族,結成一個部族(qabilah)。爭奪水草的劇烈競爭,令沙漠里的人民分裂成許多互相殘殺的部族,後在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當中居功至偉(不過阿拉伯的騎兵還是馬木留克名氣更大)。
公元前六世紀初葉,奈伯特人建國,定都於皮特拉,公元1世紀為羅馬所滅。
PS;奈伯特的草書字體,公元三世紀時,發展成為《古蘭經》和現代阿拉伯語的書法字體。
公元第一世紀時,羅馬人把皮特拉當作一個對付安息國(帕提亞)的緩衝國加以保護,不過隨著安息國征服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公元一世紀後開始大規模使用新商道,敘利亞中部一塊綠洲里的一個城市巴爾米拉成了新的交通樞紐以及商業中心,
公元第二世紀時,這個沙漠里的都會,變成近東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272年春天,奧里力安攻入巴爾米拉,巴爾米拉變為一片廢墟,遺迹至今仍然赫赫有名。
公元三世紀末葉,加薩尼人(據說來自半島南部)驅逐首先在敘利亞建立王國的阿拉比亞人——撤里哈人,建起了加薩尼王國(後依附拜占庭),接過巴爾米拉衣缽。
同期,奈斯爾王朝或者說萊赫米王朝(其後依附波斯)建國,有史可查的第一個國王是伊木魯勒·蓋伊斯一世(公元328年卒)。
公元第四世紀,胡志兒建肯德王朝(首次聯合多個部落,對於穆罕默德很有啟發)。
529年前後,萊赫米國王孟迪爾三世重奪希拉(前萊赫米都城),之後斬殺肯德國王哈里斯(不是下文那個),肯德很快土崩瓦解。哈里斯二世(約當529—569年)其間加薩尼國勢力達到巔峰,哈里斯被拜占庭封為國王(阿拉伯語)。
公元571年或當年前後,有一個小孩誕生在麥加的古萊氏族,他母親給他取了一個名字,那個名字,或許永遠難以考證。他的同族人稱他為「艾敏」(al-Amīn,意思是忠實人),這顯然是一個光榮的頭銜。在《古蘭經》中,他的名字多是穆罕默德,有一次是艾哈邁德,這位先知早年經歷今天已經不得而知。
580年,哈里斯的兒子努爾曼被拜占庭拘禁,之後其子反攻失敗,加薩尼人陷於無政府狀態之中。
602年,萊赫米國王努爾曼繼位後,波斯總督把持了萊赫米的權利,萊赫米終併入波斯。
613年,波斯薩珊王朝的皇帝胡斯羅·伯爾威茲於奪取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給了加薩尼人最後一擊。
上文沒提過的:
Hejaz:希賈茲介乎東方的納季德高原和西方的帖哈麥低地之間,是一個不毛之地,只有三個城市是值得誇耀的:塔伊夫和兩個姊妹城市麥加和麥地那,在此期間依靠商路出名,基本與世無爭,穆罕默德出生髮跡於此。
azdi:即今天的阿曼,資料不詳,推測可能換了族群統治,仍是貿易城邦。(2)伊斯蘭時代,自伊斯蘭教興起,以至於現在。
告別含混不清的遠古年代,來到史料較豐富的年代(長舒了一口氣,可以大量引用維基百科咯,:-)
穆罕默德以及正統哈里發時期(610年—661年)
公元610年開始,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奉真主之命而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隨著傳教逐漸公開,伊斯蘭教徒先從貧民開始增加,後來甚至一些商業貴族家族成員也加入進來,並引起以倭馬亞家族為核心的麥加統治集團的關注。為了自身的統治利益,倭馬亞等貴族開始對穆罕默德進行迫害。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遷往雅特裡布城。雅特裡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來而改名為麥地那·納比,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地那。
624年,穆斯林方襲擊了麥加倭馬亞家族的一支武裝商隊,從而引發了伯德爾戰役,最終以少勝多,被穆斯林稱為神佑。
627年,穆罕默德以堅守之策,挫敗麥加萬人大軍對麥地那城的圍攻,穆斯林解除了新興政權面臨的軍事威脅,日益壯大,漸有君臨半島之勢。
630年初,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軍兵臨麥加城下,雙方締結《侯德比耶和約》,兵不血刃下降服了麥加城,市民紛紛皈依伊斯蘭教,隨後,阿拉伯半島遠近的各個部落紛紛遣派使者往麥地那表示歸順,少數對抗者遭到鎮壓。自此,阿拉伯半島上的各部落民眾開始以伊斯蘭教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
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逝世,由於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而出現動亂,最後經各派協商,同意由穆罕默德的好友阿布·伯克爾出任穆斯林的領袖,稱為哈里發(khalīfat Rasūl Allah,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阿拉伯進入正統哈里發的時代。
634年,趁著薩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國連年征戰,國力空虛,第二任哈里發奧馬爾一世(634—644年在位)開始遠征,率領貝都因人為主的穆斯林軍隊進入敘利亞地區,接連擊敗拜占廷軍隊。
636年攻陷大馬士革,兩年後進軍耶路撒冷地區;繼而分兵東西兩路,展開全面進攻。東線接連攻破波斯軍隊防線,佔領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區;西線繼續連敗拜占廷,順勢佔領巴勒斯坦和埃及。
644年,第二任哈里發遇刺,奧斯曼任新哈里發,哈希姆家族中部分親阿里派的人對出身於倭馬亞家族的奧斯曼出任哈里發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其實也是輔士遷士之爭),並組建起什葉派,與普遍接受奧斯曼繼位的遜尼派相對立(當今遜尼派是主流噢)。
651年,東線阿拉伯軍滅亡薩珊王朝。
656年,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不幸遇刺,阿里繼任哈里發。但此時反以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為首的倭馬亞家族拒不承認阿里政權。雙方數次火拚,未分勝負,僵持不下。
661年1月24日清晨,最後的正統哈利法阿里返回庫法清真寺的時候,被人使用帶毒軍刀刺殺。其陵墓發展成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聖地之一,即為今天伊拉克的納賈夫。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
公元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
圖為倭馬亞王朝的疆域。公元669年,隱居的阿里繼承人哈桑死於麥地那,據傳死於毒殺。
683年-692年,為爭奪哈里發,伊斯蘭教爆發了第二次內戰,倭馬亞王朝笑到最後。
歷史學家認為,從此開始這個母島對於帝國影響已然不大,最初那批信徒已在各種內訌當中消耗殆盡,帝國失去先輩靈魂,所以之後半島歷史其實乏善可陳,一切從簡。
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人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8世紀中葉的倭馬亞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印度河,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軍事帝國。
倭馬亞王朝貴族為首的阿拉伯統治者殘暴地統治其征服領地,導致眾多被征服民族的怨恨不斷加劇。同時,遜尼派、什葉派及其他派別的教派爭鬥日趨激烈,並逐漸與階級、民族矛盾聯結在一起。帝國不僅未能徹底把什葉派鎮壓下去,反而又出現了一個自稱為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後裔的阿拔斯派。各種反抗力量在720年後開始逐漸匯合。
阿拔斯王朝時期(747年(750年?)—1258年)
鼎盛時期的阿巴斯王朝747年,阿拔斯的後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穆斯林,於750年(一說752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定都在巴格達。阿拔斯王朝旗幟多為黑色,故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之後近一百年半島政治穩定,阿拉伯帝國進入了極盛時期。
850年,帝國人口達到5000萬。
下面分成兩個支線來說:
帝國篇章
接下里的50年間,帝國由盛轉衰,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不斷激化。
進入9世紀後,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有巴貝克起義、黑奴起義和卡爾馬特起義。阿拔斯王朝因此國勢日衰。
9世紀中葉,從中亞來的突厥人逐漸取得權勢。突厥將領掌握軍權,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里發。哈里發完全成為他們手中的傀儡。
進入10世紀後,帝國四分五裂,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名存實亡。
934年,裏海南岸的德萊木人白益第三子阿里於佔領法爾斯的都城設拉子;
945年,其弟艾哈邁德進入巴格達,哈里發穆斯台克非成為白益家族的傀儡。
1055年,另一支塞爾柱突厥人攻陷巴格達,解除了哈里發的政治權力,僅保有宗教首領的地位。
之後數十年間,帝國一度出現中興。
11世紀末,什葉派主要派別亦思馬因派(即「七伊瑪目派」)中出現了一個極端恐怖的阿薩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拉穆特山區為根據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山地謝赫)霍山(哈桑·本·薩巴赫)統率下專門從事暗殺哈里發、蘇丹及達官貴人等排除異己的恐怖活動(刺客信條,fate此刻靈魂附體)。
11、12世紀之交,阿拉伯帝國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擁有大片地產和稅收大權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餘個封建小邦,更兼十字軍的東征,聖城耶路撒冷多次遭到血洗。
12世紀末年,中亞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爾柱人,控制了哈里發,但突厥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觀。
13世紀初,強大的蒙古帝國開始興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滅了花剌子模。
13世紀中葉,蒙古鐵騎沖入西亞大地。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領蒙古軍隊洗劫了波斯、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
1258年摧毀帝國首都巴格達,並且屠城,巴格達哈里發裹在地毯里被戰馬踩死,阿拉伯帝國滅亡。
帝國末期及滅亡後誰在控制半島:
查了一堆分裂國的資料,發現西岸經歷了如下過程:至於東岸資料並沒多少,只知道伊斯蘭教什葉派伊斯瑪儀分支的一個宗教團體在阿拉伯半島東部建立的一個烏托邦式共和國,宗教領袖伊瑪目同時也是政府首腦和軍事長官,也稱「卡爾馬特國」。統轄著現今的巴林及巴林灣沿岸半島地區。暫定認為大部分的領土仍然處於帝國名譽控制之下(實際應該是各部族各自為政),帝國滅亡之後繼續各自為政。
下面繼續談談蒙古與阿拉伯半島:西南亞的征服者是孛兒只斤·旭烈兀,簡單來說此人順利攻取了巴格達,滅掉了阿巴斯王朝,然後又攻佔敘利亞,但是突然蒙哥戰死於釣魚城,諸兄弟陷入了汗位的爭奪,他也決定率主力東歸,只留下怯的不花率領5000人留守敘利亞,然後埃及奴隸王朝優勢兵力圍攻怯的不花,敘利亞全部落入埃及政權之手。旭烈兀很想復仇,但新的威脅迫使他放棄了重新進軍敘利亞的打算。新的威脅來自他的堂兄弟之國——金帳汗國。旭烈兀受他的母親和妻子的影響(她們都屬於基督教聶思托里安教派信徒),在西亞實行親基督教,仇視穆斯林的政策(儘管他本人並非基督教徒,他信奉佛教,崇拜彌勒佛),引起了親穆斯林的金帳汗別兒哥的仇視,別兒哥同埃及的蘇丹拜伯爾斯結成同盟對付旭烈兀,雙方還在高加索地區打了一仗。
所以蒙古算是無暇顧及阿拉伯半島(價值不大)。
元朝時的世界版圖,半島大部都在阿拉伯人手中。關於奧斯曼是不是阿拉伯帝國?
這個真心不是,你可能疑惑的是認為土耳其奧斯曼是繼承了阿拉伯帝國,否則百度一下兩個詞條,就能清晰知道答案,不再贅述。援引阿拉伯通史的一句話來回答:
有人說,阿拔斯王朝最後的哈里發,曾把哈里發的稱號和所有的權益,全盤讓給奧斯曼的征服者,或者是他在君士坦丁的繼任者,我們在同時代的歷史資料里卻找不到這方面的任何證據。所以土耳其奧斯曼絕非阿拉伯帝國的傳承,連最後這半毛錢的關係也沒有了。總覺得是亂七八糟,理理思路再做修改,現在一片混亂,連著寫了接近5個小時傷不起啊!主要參考資料:阿拉伯通史,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159591.html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4%BC%AF%E5%B8%9D%E5%9B%BD先回答一下,有完整資料在進行補充。元朝時期曾經被蒙古人攻下一部分,囊括在貌似叫伊爾漢國里。第二個小問題,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不是一個國家,阿拉伯帝國是由阿拉伯半島的穆罕穆德建立而後擴張到北非和西亞的一個跨三大洲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擴張被拜占庭帝國抵擋,未能進入南歐巴爾幹地區。在南歐西班牙部分的入侵獲得成功,但是並未進入法國。之後西班牙和葡萄牙復國成功。在西亞同唐朝接觸,擊敗唐軍,即著名的因羅斯戰役。帝國後期分裂成幾個國家,在小亞細亞部分被塞爾柱突厥人蠶食,這部分人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並逐步戰勝拜占庭帝國,成功入侵南歐巴爾幹地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隨後擴張到西亞北非成為繼阿拉伯帝國後的又一橫跨三洲的大帝國。該帝國阻擋了東西方商路,由此間接導致隨後的西方地理大發現。該時期為中國的明朝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之後被肢解。當今的土耳其共和國為其繼承。
倭馬亞王朝不到一百年,阿巴斯王朝……就四分五裂了
推薦閱讀:
※縱滿清一朝,自乾隆嘉慶後即開始敗落,為什麼在愛新覺羅家族的統治下中國遭到後來如此慘烈的劫難?
※有哪些名字很有意境的古人?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走的現代化路線是什麼樣子的?
※熱田神宮是否為織田信秀崛起的主要助力之一?
※劉備是如何搞定蜀地本地士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