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的旋律來自哪裡?曾被譜成哪些歌?類似的百用旋律還有哪些?


我記得曾經是國民革命軍歌,稍微查了一下。

《兩隻老虎》曾被改成革命歌  據著名作曲家何仿介紹,兒歌《兩隻老虎》:「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使用的也是歐洲兒歌的曲調,最早源自10世紀的格列高里聖詠。

  傳入中國以後,由鄺填詞,創作出了《國民革命軍》,成為北伐軍的軍歌。歌詞是:「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

  而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人又用這個曲調填詞創作了《土地革命》:「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5033.htm

《雅克弟兄》(法文:Frère Jacques)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兒歌,可以單以本來的曲調或者不停的四部輪唱的方式演繹。對於華人,其中文版《兩隻老虎》和《打開紋帳》更為熟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5%E5%85%8B%E5%BC%9F%E5%85%84

類似的我覺得《德皇威廉練兵曲》也算吧,《國民革命軍軍歌》也是改編自此曲,然後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

馬勒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

-

視頻封面伯恩斯坦指揮馬勒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視頻這是我知道的最早的出處了,旋律基本是一樣的,大膽推斷現在已有的《兩隻老虎》的旋律都是由此而來。


暈倒,這歌在國外也算家喻戶曉吧,各國版本都有,當然不是中國的了,原曲叫做Frère Jacques,它的起源很難說,就像中國很多歌謠一樣難以查證。中文歌詞和原版也差了很多

具體介紹看這裡http://en.wikipedia.org/wiki/Fr%C3%A8re_Jacques

改編的中國版本比較多,除了兩隻老虎和上述《打倒列強》,還有23年前群眾也改編過


補充—個。slythe family stone《underdog》的前奏是。


小調版本的兩隻老虎出自波西米亞民謠,馬勒出生在奧匈帝國境內的波西米亞小鎮,馬勒的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也是根據波西米亞民謠改編的!由於是地方民歌很難再追溯源頭,我們國家的茉莉花出自的國家民族時間我們到現在也沒有研究出來....


它的原曲《雅克弟兄》(法文:Frère Jacques)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兒歌。

跟在中國大陸流傳的《兩隻老虎》版本的歌詞不一樣,歌詞的原曲唱的是貪睡的修士,是否聽到催促起床做早課的鐘聲。

Frère Jacques

  • Frère Jacques,
  • Frère Jacques,
  • Dormez-vous?
  • Dormez-vous?
  • Sonnez les matines!
  • Sonnez les matines!
  • Ding, dang, dong.
  • Ding, dang, dong.

(中文翻譯)

  • 雅克弟兄,
  • 雅克弟兄,
  • 您在睡覺嗎?
  • 您在睡覺嗎?
  • 響起早晨的鈴!
  • 響起早晨的鈴!
  • 叮,叮,鐺。
  • 叮,叮,鐺。

《獵人的送葬行列》就是馬勒的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Titan") );這曲樂章里他用低音提琴將這個活潑歡快的旋律演繹為一首葬禮進行曲。

古斯塔夫·馬勒(1860年7月7日 --- 1911年5月18日)Gustav Malher, 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一位處在過渡時期的音樂家馬勒的大型管弦樂作品根植於德奧傳統交響樂,以受到民族風格影響的晚期浪漫主義風格為表達形式,其創作靈感常來自傳統的藝術遺產與奧地利民歌。

據說這個《獵人的送葬行列》的創作是受雅克·卡洛(Jacques Callot,1592-1635)所作《獵人的葬禮》的影響——這是一本童話故事中的插圖,奧地利的孩子們全都知道它。

插圖裡刻畫著一群森林動物們抬著去世獵人的靈柩送往目的地,最前面是一隊波西米亞風格的動物音樂家,兔子們舉著旗,貓、蟾蛛、烏鴉在周圍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飛禽走獸跟隨著這隊送葬的行列。

作為一首葬禮進行曲,它的開篇暗淡低沉,每一個鼓點都重重的敲在心上,等待著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幽長的鳴奏。與內容戲謔而採用歡快活潑、激昂向上的大調的《兩隻老虎》/《雅克弟兄》不同,馬勒在編曲時採用了更為黑暗扭曲的小調來表現葬禮的哀樂,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讓人情不自禁的進入某種微妙彆扭的壓抑之中。

而隨著進行曲的不斷發展,當動物們給獵人送葬時,即便做出了涕泗橫流的姿態,馬勒卻還是用嘹亮的小號來表達動物們內心對死難獵人的歡欣雀躍,刻畫出漫畫一般誇張歡慶喧囂的舞曲反覆的出現,表現出想要隱藏卻又抑制不住的非凡的興奮;這樣諷刺性的歡樂更增加了這首樂曲不可思議的陰鬱與壓抑。

總覺得這些藝術都是相通的,不知道所謂「通感」是不是這個道理:同樣的體驗感受,從詩詞到散文到小說,從流行到搖滾到歌劇,從卡通到綜藝到電影,都可以用來被來發現、被表達。詩歌可以變成音樂,小說可以變成電影,繪畫可以變成歌劇;作者們也其實不過想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希望找到更多理解自己的人吧。

最後希望大家長按二維碼關注這個喜歡cult音樂的公眾號:張然然


偏題一下,聽過老柴的船歌和神童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才發現杰倫和SHE這種大牌都要抄古典……


推薦閱讀:

大腦中總是反覆回憶一段音樂旋律,在心理學中是怎麼回事?

TAG:音樂 | 歌曲 | 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