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傾聽別人說話?


我個人覺著會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是情商特別高的人,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團隊的核心和主心骨,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傾聽,要專註,要聽進去別人表達的內容,需要時再發表看法。

別人和你談的時候,要用真誠的態度聽,眼神交流和適當的表情應答,比如聽明白的地方微微點點頭,讓對方知道你有興趣聽下去。

如果你很忙沒有時間,或者沒有意願去傾聽,那就盡量不要開始,聽到一半就離開或者打斷,是不禮貌的。

一個人肯對你講心裡的話,要感激他對你的信任,當他徵求你意見時,你應該真實地表達你的想法,如果是令他難以接受或者不能直面的,除非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不然就不要說了。要麼不說只是聽,要說就說真話。

說真話也是有技巧的,同樣的話不同的角度和語氣說會起到不同的效果,換位思考,寬容的態度,用他能相對接受的角度去建議,略微誇張好的一面,削弱不好的那面,給對方以自信。

聽陌生人傾訴,因為互相不了解,最好不要引導他講過於隱私的內容,一是因為不了解他的處境,你不能給出好的建議,二是避免將來見面尷尬。

當熟人有難堪的問題向你傾訴時,其實不妨講一個你自己身上類似的故事(如果有),我覺著是一種寬慰和理解,有些人傾訴是在緩解壓力和尋求理解,這樣目的就達到了,他覺著自己不是孤獨的,還有人能理解他的感受。

親密的朋友或者愛人,因為彼此都很了解,你也真的未必能給他什麼建議,他明明知道這個還來和你說,那其實就是他有點累了,煩了,把你當作樹洞了,這個時間裡就靜靜地看著他,微笑,聽他講完,如果他很累,借他一個肩膀靠靠,就是最好的安慰方式了。


每當有人問我「如何才能學會傾聽」的時候,我都會講這樣一個故事。

一、表達

2013年的秋天,我在美國矽谷的聖馬太鎮參加了一個奇特的年輕企業家學校,Draper University。40名來自17個國家的年輕創業者住在一棟當地舊賓館改造的樓里,每天接受有意思的技能培訓。

大家相處了一段日子後,我開始熟悉每個人的性格、思想,知道哪些是社交圈中的受歡迎者,哪些是難以接近或是古怪的學員。前者比如金髮碧眼、性格異常開朗、賣快樂花生醬的美國白人女性Sophie;後者比如身形瘦小、性格孤僻、研究發電機的尼泊爾少年天才Raju。

從陌生到熟悉,我們這群有強烈自我意識形態的創業者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一起喝酒泡吧,一起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斷地在思想上衝撞。

有一天的下午,我們突然上了一堂非常形而上的課,叫「學會如何傾聽」。

導師是一位很有活力的猶太裔美國女士,舉止充滿了涵養。她布置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放鬆環節:先是30分鐘的冥想,又讓每個人站起來和所有人分享自己人生中最搞笑的時刻。然後她講述了人類大腦對於語言信息的處理過程和機理。在大家都放下了警惕後,她給了所有人一個任務:

「請回憶你人生至今最痛苦的那個時刻。」

她的助手放起了伴奏,」Intro – the XX」,那是幫助人進入專註狀態的最佳音樂之一。所有人都閉上了眼睛。

時間過了一分鐘。她說,「請拿出紙和筆,將這個最痛苦的時刻用語言寫下來,不要去控制你的語言,只要保持筆尖在紙上滑動,不斷地寫,直到音樂停止。」

我愣了一會。不知該怎麼寫。但我知道我要寫什麼。對於這個命題,我們每個人內心其實都一直知道我們要寫什麼。我們只是一直在逃避。

我環顧四周,一些人已經進入了狀態。罷了,我將筆尖觸在了紙上,不受理性壓制的思維開始控制我的書寫。我發現我寫的越多,我想寫的就越多。

二、傾聽

音樂停止。

女導師說,「希望你們中能夠有人走到台前來,和大家分享自己寫下的內容。」 她說無論是誰在分享,請所有台下的人遵守一個規則——正是這個規則讓我最終決定站起來分享:

「請給予你所有的專註去聽,就好像你的生命就寄托在這些內容上那樣。」

「Listen attentively, as if your whole life depends on it. 」

我忘了為什麼,但是那一刻我真的很想表達。我幾乎是第一個舉手的。

走到台前,我看了看台下注視著我的人們注視著我的表情——你知道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嗎?演講者是可以看到台下每個觀眾的表情的。絕大部分觀眾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又看了看自己手裡的那張紙。

「謝謝大家。我所寫下的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刻,其實是每次我面對我母親的時刻。我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是由我母親帶大的。她並不是那種會做針線活、會替你洗衣服做菜的媽媽,她是個女強人。她努力地工作,給予了我所有經濟上的支持,帶我去見這個人那個人。她用她的方式愛我,但你知道的,我所得到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母性的溫暖。」

說到這裡,我停頓了一下。「事實上,在我年少的時候,我母親脾氣非常不好。我的童年裡有很多棍棒交加的經歷,甚至更多。幼時的我,曾經很多次在內心裡發誓,我從此再也不信任我的母親。」

「直到我17歲離開我的母親,獨自來到美國讀書以後,她開始意識到她的問題。之後分隔兩地的六年里,我很少見到在上海的她,也時常忘記給她打電話。但我可以感覺到她通過學習心理學、禪修等等,改變了很多。雖然到了她的這個年紀,有些壞脾性確實是積習難改了,但我知道她一直想努力彌補從前的問題。這讓感到痛苦——年少時原生家庭留下了太深的恨,在成年後變成一種抹不去的慣性,一和她對話就心生抵觸。」

「我不知道親人間親密的感覺是怎樣的,不懂得如何去愛她,甚至因為在原生家庭種缺乏愛,而不懂得如何去愛家庭。我的前女友也因此說我不是結婚的料。但我真的很努力想改變這一切。」說到這裡的時候,台下發出了「Awww」的憐憫聲。看著台下的四十個學員,我這才發現我已經說遠了。

我整了整思緒,說:「這差不多就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刻,也可能是我現在的人生中少數還令我痛苦的事。我依然在努力。最後我想說,我很羨慕在座的大家,你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擁有一個大家庭,以及和家人非常親密的關係。好好珍惜。」

這就是我。我幾乎沒有和任何人講過這些。更不會在公眾場合講這些。為什麼?可能是因為我怕別人發現我是個缺愛的怪胎。也可能是怕暴露我人性上的大缺點。或者是怕別人攻擊我。在常人眼裡,我是個心智健全的正常人,還貼著一些看似很厲害的標籤。我不想要別人可憐我,但內心深處,又有個柔軟的地方希望獲得憐憫。但無論如何,和在讀這這篇文章的你一樣,我周圍交往的人都看似太「完整」了。我的這點事,抑或是覺得不值得一提、抑或是想要深深地掩蓋起來。說實話,一直以來,我也不知道是哪一種。

但這還不是結束。

三、更多傾聽

在我之後上台的是之前提到過的尼泊爾少年Raju。

Raju是我來到這個學校的第一天見到的第一個學員。他在17歲的時候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能源公司。之後的三年,在尼泊爾、泰國、矽谷的顛沛流離間,他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堅持研發一種可以將任何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力的小型裝置。用他的話說:「熱能、風能、太陽能、甚至打個噴嚏都能發電」。最驚人的是轉化率可以達到30-40%,這也要遠高於現在太陽能發電15%的轉化率。來到這兒的第一天,放下行李後的整整一個小時,我都在聽這個皮膚黝黑、身形瘦小、一天只吃兩頓飯的少年,略略駝著背,跟我謙卑卻又老練地講述他的裝置利用光子發電的原理,以及他將如何一步步在2015年實現量產。瘋子,或者天才。

在之後的幾個星期的合作中,我和團隊中的人都發現Raju有太多怪癖的習慣。他會在所有團隊成員集體討論的時候,一聲不響地走到離我們十米遠的小角落,一個人托著下巴,思考他的答案,完全不理會其他人態度,只留下我們不明所以。他平時非常內向,但在遇到演講嘉賓的時候,又很喜歡搶著提一些聽起來很深(zhuāng)奧(bī)的問題,這也讓大部分人討厭,難以相處。

不過這個時候,Raju站在台上,左手握著右手,有一種我第一天見到他的時候的那種謙卑,那種有點女性化的感覺。

「不知道大家對尼泊爾內戰有多少了解,我的童年是在尼泊爾戰爭中度過的。」 他平緩地說到。其實在場知道尼泊爾從1996年開始的十年內戰的人並不多。

「小時候,我上學的地方離戰區很近,所以我們的物資一直非常的緊缺,甚至可以聽見槍林彈雨。。。」 他緊接著描述了戰爭中種種曲折遭遇對他內向和複雜的性格造成的影響。「那時班上有個男生一直喜歡親我,他說我是他的幸運星(Lucky Charm)。這讓本來已經壓力很大的我,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感到羞辱。」

他說在他的生命中,他最愛的人是他的姐姐,他可以為了他的姐姐去做任何事情。但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大家對於他怪癖的性格的排擠,以及周圍人對他那些奇思怪想的不接受,他很多次想過自殺。

「是我姐姐的存在,讓我堅定了活下來的意念。。。我很高興我現在能活到今天,和這麼棒的一群人分享這些。」

當他說到的這裡的時候,我身後那個賣花生醬的金髮女生Sophie突然哭了出來。她哭得很兇。所有人都回頭看著這個平時班裡最爽朗豪氣的女人。身旁的人遞上了餐巾紙,抱住她,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導師說:「It』s okay. Let it out.」

「真的對不起,上個星期五。。。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從金門大橋上跳下去輕生了。」 抽泣中,她滿含淚水地看著Raju,「我真的很希望,你可以有機會和他講你的故事。讓他知道,無論多麼的困難,都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真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愛他。」

這是班上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人的故事。但是我們的大故事還沒有結束。

四、最後的故事

我的思維一直都沒有來得及反應。因為這個時候,很多固有的思維定勢都已經被打破了。你看到一個個平日里熟悉的朋友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定義了每個人。

黎巴嫩人Zuhair在班裡很受大家喜歡。他話雖不多,但是性格和長相都天真可愛。只有在離開人群的時候,你才能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一絲孤獨。他走上台說,在黎巴嫩戰亂中,他的祖父因為炮彈襲擊受傷,而他衝進被炸毀的居民樓,背著他奄奄一息的祖父去醫院,最終眼睜睜看著他祖父在他眼前死去。

而平日里不善言辭的瑞典人Luke,他的紙上寫著「我在14歲那一年患上了血癌(Leukaemia),我曾經一度覺得這就是命,但是想要生存的想法讓我活到今天。」

三十多歲的印度人Kumar是我在班上交往很密切的朋友,他具有一名優秀企業領袖的包容力。他總是帶著平易近人的笑容,柔和的言語間投射出在多次創業經歷中積累的自信和底蘊。Kumar走上台說,一年半前自己還在劍橋讀MBA的時候,他在短短三天時間裡聯繫接到了來自家裡的三個噩耗:兩個親人去世,一個被確診患上癌症。就在他從英國趕回印度奔喪的飛機上,他收到創業合伙人提出撤資的郵件。Kumar還有一個曾經出軌的女友。他曾經為了他們的關係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就在那段最悲痛的日子裡,他的女友不顧一切地和他提出分手。就這樣,在短短一個星期里,事業、愛情、家庭全部崩潰。

最後一個走上台的,是美國女生Megan。Megan是那種乾乾瘦瘦、皮膚蒼白、穿衣風格有點朋克的美國白人女生。她是雙性戀,愛抽煙,但性格很好。她在班裡最為人知曉的身份,是作為著名的Thiel 20 Under 20的入選者,矽谷明星投資人Peter Thiel選出的20位20歲以下最傑出的創業者之一。這對於矽谷的年輕創業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聲譽。

這時,優秀的她站在台上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一名強姦受害者。」

那一刻,整個房間的空氣有一種凝固了的感覺。

她也停頓了一下。

「在事情發生後的第一年裡,我一直不敢去面對曾經發生過的事。」 她說,「我沒有敢告訴我父親母親、我最好的朋友、或者任何人。我想要去忘記這種羞辱。」

她平靜地訴說著那段日子。「但我無論如何也忘記不了。」 她把自己關起來,將自己籠罩在那件事情中,每天都希望時間更快地過去。「我感到我和這個世界隔了一層罪。」

「真正讓我走出來的,是當我意識到這一切都不是我的錯。我並不是罪惡的那個人。我不能接受罪惡的人在外面逍遙。我意識到,只有我站出來,才能讓那個人接收到懲罰,而不是我自己。」

她敘述著過去,我們四十個人所處在的密閉空間里繃緊了的重量,只在她一個人輕柔而平靜的言語中找到了支點。直到,坐在第一排的荷蘭女生Katie有了反應。

Katie是那種體格健碩、性格硬朗的運動型女性,身高1米8的她來自阿姆斯特丹,一直從事著體育運動相關的行業。而在這一刻,在我幾乎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她突然哭著衝上前去緊緊地抱住了台上的Megan。高大的她把頭埋在了Megan的身後,只說了一句話,伴著哭泣: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你不是一個人。」)

你不是一個人。兩個平日無比堅強的女性相擁而泣。

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結尾的。而這一切發生在不到兩個小時里。

這是一群再正常不過的人——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職場中、還是社交環境下遇到他們。但只有當你聽到這些難以置信的故事時,他們才變得如此的真實。其實真實一直存在著,只是我們活在彼此對對方的假設里。而這一刻所有的觸動,都源自於一個不完美的人類對於另一個不完美的人類最深層的理解。

那天晚上我走在一個商場里,看著每一個和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我突然覺得他們有了厚度。看著那個人的面孔,聽著那個人的正在說的話,我開始想像他們背後的故事——在她的裝扮背後,這個黑框眼鏡的白人女性可能活在一個怎樣的屋檐下;那個穿著樸素的亞裔爸爸十幾年前可能經歷過一個怎樣的青春;這個脾氣暴躁的黑人胖大媽可能要照顧幾個怎樣的熊孩子。這些真實的人像一本本厚厚的書一樣,走進我們的視野,又從左右兩邊流過。我沒有機會翻閱他們,但我第一次開始思考,封面背後,有著怎樣沉甸甸的內容。

戴爾卡耐基在他的那本傳世著作《人性的弱點》中寫到,最善於言談者就是最善於傾聽的人,通過與他人連接,它賜予你改變他人的力量。這本書是我們那四十個人的必讀書目。但只有在那一天以後,我才真的開始懂得去傾聽。

因為你遇到的每一個人背後都會有一個深邃的故事。這個故事定義了這個人。

或是在遇到你之前,或是在愛上你之前,又或是在賦予你生命之前,她與你一樣,有她的童年、她的成長、她的家庭、以及她所經歷的種種的酸甜苦辣,讓她成為今天的她。

當你可以想像這一切時,傾聽就開始了。

---

來自作者微博@奶牛Denny 和博客Denny"s Blog。轉載請註明。


看他的臉。

強調自己存在的同時,體現對他的重視。

之後,如果可能,坐在他的側面,而非對面。

這是更容易被接受的位置,對面容易產生對抗的感覺。同時,人的表情最容易被自己忽視。側面能避免你的表情惹他不快。

多回應,但是少說話。

多回應代表你的注意力在他的身上,少說話是因為很多人只是想傾訴而非找你建議(他想聽建議的時侯,自然會留空白給你插入)。

問問題。

很多時侯,說的並非想說不是一碼事。你要會提出好問題,如果問得到位,那麼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明白癥結所在。當然這事情真的需要弄明白的話(比如挖掘客戶需求)。

最後,據我觀察,善於交際的人,多數是天生的。他們自然而然的對別人的態度和情緒敏感而且充滿興趣。而另一些人真的屬於先天不足,比如我。。只好慢慢學一些技巧彌補。


先背書吧,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講,傾聽一般是要求三個要素:

1.真誠Genuineness:就是真實地做你自己,誠實地表現你作為一個人真實的情緒和反應,真誠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2.同理心Empathy:就是穿對方的鞋,體會訴說者所經歷的,趨近她/他的情緒和想法;

3.接納 Acceptance:就是放下自己的成見和分別心,接納對方的外表和內心,以及所作所為,可以不認同(不認同也可以適當地表露,參見真誠原則),但必須接納對方所做過的,所體驗的,所想所慾望,都是作為人會發生的情況,並予以尊重.

作為朋友或普通人,我覺得也差不多啦,真誠和接納當然是必須的啦,不然也沒法做朋友。傾聽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不要指責不要把用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攙和對方內堆麻煩事,同時除非對方請求,要充分信任對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找你訴說只是為了排解情緒而已。

作為一個摩羯座,我一般是直接指出對方邏輯上不合理之處以及我所理解的癥結所在(以上兩段完全拋於腦後)


我經歷過的,一般能向自己傾訴的人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還有一種是和自己關係已經很好的。

如果關係一般,突然跑過來和你說些心裡話,說明這個人心裡是信任你、有和你交好的意願的,或者就是他說的這件事是他不在乎的,否則他把自己心裡話說給一個不熟悉但又會時常見面的人,會很尷尬。

陌生人找自己傾訴的時候,是那時他正好有很強烈的傾訴慾望,他可能並不需要一個不了解的陌生人的建議,他要的就是一個能宣洩的出口,能夠把憋在心裡的東西說出來,這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鼓勵他把事情說完,過程中可以說「嗯,然後呢?」、「繼續說」、「真的嗎?」,適當的對他說的話表示認可,表示你對他傾訴的東西感興趣,這樣他才能毫無顧忌的把話說出來給你聽,他心裡上也可以得到排解和滿足。

聽陌生人傾訴最好不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除非他問你,聽完以後,最好的就是送上自己的祝福。

和自己關係很好的人,過來傾訴的時候,自己對這個人應該是很了解的了,所以你可以根據他的近況來判斷他是不是需要你的幫助,如果是單純的傾訴,那就同上,不過最後還是要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安慰,有需要提醒他的地方,還是要提醒的,接不接受看他自己,就像@小背心說的,不能強加自己的觀點。如果他很迷茫,就是來找你幫忙的,那你聽完他的話後,要幫助他分析內心的想法,最後也不能完全就讓他按照討論的結果辦事,他自己應該有自己的主意,當然也可以找出好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可以選擇他認為對的。既然是朋友,傾聽中最重要的是認真、真誠,別人才願意找自己做垃圾桶。


關於傾聽的藝術,我一直有所研究,以下列舉三點

【在內心騰出傾聽空間】

想要把自己努力的成果與他人分享是人之常情,但應該先保留,試著讓出自我空間去接收對方說的話,這麼一來,對方也會覺得「你是個能夠溝通的人」,願意與你建立關係,並由此受到激發而創造出新事物。

【入對方的境,隨對方的俗】

為了有一顆「傾聽心」,必須先放下自身的價值觀,入對方的境,隨對方的俗。「對方的境」是指對方一路以來的人生經驗積累。既然要入對方的境,當然也要跟隨對方的俗,這是對話的基礎。

【不忘伴隨對方的心】

心理諮詢師是全面騰出自己這方面的空間,並伴隨對方的心去找出其內心煩惱,並幫助其解決問題。心理諮詢師被採用的傾聽法,絕不是由傾聽者發出指示或試圖改變對方,而是在背後推動對方,讓對方憑靠自己的意志去改變。人們會因為收到對方認同而獲得莫大的力量。對話中接受對方的真實模樣,不做任何批評和否定,這就是心理諮詢師的伴隨方式。如果忙著做判斷或批評,就會漏聽他人發言里的精髓。如果內心沒有保持中立,就無法容納對方任何事物。更進一步的,我們應該追求自己和對方都有改變的「傾聽力」。

另外,還有5種改善傾聽的方法

1、安靜:找一個安靜的地方

2、混合氣:在噪音或者安靜的河邊中分辨出幾種不同的聲音

3、品味聲音:將某個噪音變成旋律

4、隱形合唱團:幾種噪音的交響樂

5、接受關註:反應在交流中多用「對、我贊同」等類似語句。「因此、所以」多作總結

50贊繼續更新!


本人最近看一本書,《非暴力溝通》,看到有關這方面的一些技巧,大概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如果有需要,可以找這本書看看,看完一本書,理解可能會深一些。

1、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單純地為了安慰,或否定、建議、同情、辯解、糾正都會妨礙我們體會對方處境。如果一個人想要別人了解他的處境,聽到的卻是安慰和建議,那麼,他就有可能覺得不太舒服。

2、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通過疑問句來給他人反饋。在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之後,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這樣做有助於人們體會自己的狀況,從而深入了解自己。

什麼時候需要給別人反饋?(1)在對自己的理解沒有把握時,我們需要對方的確認。(2)即使自己已經明白了,我們可能還會發現別人正期待我們的反饋。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

4、保持專註。在談話剛開始時,人們所表達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一角,有許多相關的感受並沒有得到表達。傾聽將為他們探究和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創造條件,如果急於了解他們的請求或表達自己,會妨礙這個過程。所以直到他們充分表達前,要一直保持專註。充分表達:變得輕鬆、停止了談話。


有時候當自己是空氣,有時候當自己是樹,時而是手絹時而是電閃雷鳴。

有同理心又有反對意見但不抗辯的時候,會讓對方把話說得比較徹底。

如果說話者都能有「原來我是這麼想的」的念頭,這種傾聽高於單純的「聽」。


今天剛好聽了一個TED演講,將自己的筆記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原鏈接如下: 10 ways to have a better conversation

10 個技巧:

1. 不要三心二意。

放下手機,處在當下,進入情境,不再想上午跟老闆的爭吵,晚上該吃什麼。如果你想退出交談就退出交談,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

2. 不要好為人師。

如果你實在想為人師,去寫博客。真正的傾聽需要把自己放在一邊。先把自己的個人觀點放在一邊,對方能感受到你的接納,才會逐漸打開內心世界。而你總能從別人身上學到什麼。

3. 使用開放式問題。

一個複雜的問題就會得到一個簡單的回答。試著問:當時是怎樣?你感覺怎樣?讓對方去描述,對方才是當事人,可能就會得到一個更有趣的答案。

4. 有一個想法流入你的腦子,要學會放棄。

有時跟某人一起交談,突然想到一個好像很有趣的問題和經歷,我們就沒有再繼續聽了,而只是在找機會等對方說完,把自己想說的話插進去。我們的傾聽變成不是為了理解,而只是為了插話。

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6. 不要把自己的經歷跟對方比較。

如果對方說失去了一個親人,不要就勢開始說自己失去家人的故事。這不一樣,任何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不需要在此刻彰顯自己。

7. 不要重複自己。

不要為了強調把一個觀點換著方式反覆說,這很咄咄逼人,也很無聊。

8. 不用仔細描述不相干的細節。

對方關心的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和你有什麼共同點。沒人在乎那些年份,名字,日期,你努力回想的種種細節。

9.閉嘴。

你嘴巴一直張著,你就沒法學到新東西。為什麼相比聽我們更愛說?我在說話,我在掌控,我不用聽我不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強化自己的認同感。而且聽別人講話很費神。但是你不得不去聽。否則你們不是在交談,你們只是在同一個地方彼此嚷嚷不相關的話。

10. 簡明扼要。

以上10條,匯成一個點,就是:對別人產生興趣。

放下預設,真正和別人交談,準備好大吃一驚。


傾聽者的主要任務就是豎起耳朵耐心聽。

傷心的不妨安慰幾句,迷惘的不妨提點一下,炫耀的不妨恭維兩聲。適可而止。記住,你不能,也不會改變些什麼。ta只是想找個地方來表達從而釋放自己的情緒,僅此而已。

誰也不是誰的救世主。


1.真誠的眼神看著他/她;

2.讓他/她感受你是可信任、在乎他/她,並且願意聽他/她說話;

3.隨著他/她說話的語調和表情,一起變化,但不誇張;

4.適時地插話,但不要過分打斷其的傾訴;

5.要是人家有麻煩或難解決的事情,想辦法用緩慢的語速或真實的實例幫助其走出困境或作出決定.

..............


`

傾聽是一門重要但需要練習的「交流」技能。

「交流」,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對方說話,自己傾聽,合適的時候進行反饋,這就形成了信息的流動。

好的傾聽方式,可以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自己也可以理解、甚至學習對方傳遞的信息,雙方都很爽,從而取得生命的大和諧。

1. 所以首先,傾聽需要真誠。你的眼神、肢體語言無時無刻不再傳遞著你的態度。

兩臂打開,面向別人翹二郎腿或者微微分開,對對方的注視,這些都是開放的姿態,表示你很放鬆,對對方的話題感興趣;

而抱著雙臂、背對別人是封閉的姿態,躲避的眼神,對方會有距離感,對話也進行不了多少;

談話過程中適當的點頭、微笑,更是一個積極的反饋。

表現的態度和肢體語言,是為了給對方產生「安全感」。對方覺得你是open的,關心自己,會更放鬆,更加樂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觀點。

2. 其次,也是最重要最難的一點,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體會TA要表達的「感受」。每個人講話,無非是

  • 分享事實

  • 表達感受和需要

  • 請求

第一個和第三個容易分辨,但第二個不容易體會,也可能體會錯誤,尤其對於不直接表達自己感受的人,或者傲嬌的。這個時候,要集中注意力,問自己2個問題:

「TA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

「TA想要傳達什麼樣的信息?」

經過自己的思考,可以嘗試使用疑問句進行反饋:(來自《非暴力溝通》)

對於事實:「上周我沒給你抄作業,你說的是這個回事兒嗎?」

對於感受和需要:「你很傷心?你希望得到撫慰嗎?」

對於請求:「你是不是想請我預定酒店?」

另:我們在提問前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話,對方更可能受到鼓勵。如:「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對我說下?」

上面的第二點,鼓勵對方表達感情,也是為了使對話產生「安全感」。想想,我們一般是和親密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果和一個外人分享感受的話,往往預示著你們的感情更近一步。

如果自己不確定自己是否體會出正確的情感,可以在結尾加個「是嗎」,即使猜錯了,對方也會解釋的。

上例子:

A:你從來不好好聽我說話。

B:聽起來,你有些失望。你需要體貼,是嗎?

A:老闆說我工作速度太慢,如果我不改進的話就要炒我魷魚。

B:聽上去這份工作對你很重要,你不願丟掉它吧?

A: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的孩子不論我和他說什麼,他都不聽。

B:聽起來,你有些傷心。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方法。

對於事實不明白的,可以詢問具體內容,然後再體會:(請忽略邏輯)

A:你不關心我.

B:你為什麼這樣說?(詢問具體內容)

A:如果關心的話,你就應該對我更好些.

B:你希望我怎麼做呢?(詢問具體內容)

A:(沉默)

B:是不是剛才你說看電影,我沒帶你去看?(詢問具體內客)

A:不是。

B:是不是我沒抱你沒親你?(詢問具體內容)

A:是的。別的女朋友都有,我卻沒有。

如果需要開展其它話題,可以關注對方話中的「自由信息」。比如:(來自《談話的力量》)

A:比利,你的皮膚曬得很漂亮啊。

B:謝謝,格倫。我是這個周末和多林一起去野營曬的。(自由信息:野營)

A:我從來沒有野營過,很想知道你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去野營?(提出開放式問題,繼續進行談話)

3. 然後,可以適時地表達看法、感受

透露自己的事實和意見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願說出自己的感受,別人很可能會認為你cool、不喜歡和他們接近。但這個也是一個很需要審時度勢能力的。

對於傾聽,就像ls的親們說的,可以分享自己相似的經歷。

如果仔細觀察,在很多美劇中,裡面的角色經歷挫折,很鬱悶,主人公過去安慰,會說一些相似的經歷,分享與此時情景符合的感受,進而提出建議,加以鼓勵,然後擁抱在一起,然後。。取得了生命的大和諧。

4. 另外一點,可以傾聽對方的「非語言信息」

TA的態度、肢體動作都是非語言信息,都體現他的感受。這個時候,自己可以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 告訴對方你所看到和聽到的、藉以得出自己結論的內容。

  • 試探性地告訴對方你對其動作的理解。

  • 問對方你的結論是否正確。

如:

你剛才說不喜歡我,可是提到我的時候又禁不住笑。是不是還是有點喜歡我的?

(實際上這個例子是這樣子的:你剛才說喜歡你的職業,可是又皺了皺眉頭。是不是有什麼令你不太滿意?)

5. 最後,一些注意的問題

  • 不要分析問題,跳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尤其是與女孩子交談。

詳細請見:對於無論怎麼回應都會遭其反駁的女生,該怎麼回復? 話說《魔鬼搭訕學》很多內容都是說這方面。

  • 不要重複,顯得多沒誠意。

如:

A:我非常高興。

B:你很快樂。

A:過山車是我的最愛。

B:你最喜歡過山車。

A:。。

A:你是復讀機嗎?

B:我是復讀機。

  • 開始練習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都能體會到對方要表達的感情和意思,但不能因為害怕出錯而不嘗試。熟能生巧,失敗是成功之母,大家都知道的。

更多例子和思路詳見:

1. 《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 (豆瓣)

2. 《談話的力量》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83730/


邊聽,邊想,別人說完再回應,少一些批判,多一些認同。。。


《傾聽有套路?愉快聊天只需一個公式?》

傾聽,主要目的在於形成雙方正面積極的情緒。

可是我們大部分聊天的時間裡,都會忘掉傾聽的概念,甚至會以為,「我問了你,你回答了我,我不就是傾聽你了嗎?」

我們先來玩個情景代入的遊戲,之後再慢慢解答。

——————————————————————————————————————————

一、情景重現

首先!假裝我們現在都是「受害者」,來看看有沒有朋友對你犯過以下的暴行:

1.兩個人吃飯,只有朋友在說,你基本只有聽,很難插話;

2.和朋友聊天,對方吐槽自己公司的時候,一直用行業術語,又不解釋行業術語的含義;

3.安利一些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和事物,比如和你聊「怎麼伐木不累」、「一張紙巾有什麼成分你應該怎麼循環利用」等等;

4.你說生病了不舒服,朋友回復「多喝熱水吧」、「平時多點運動,不要熬夜」;微信聊到12點叫你快去睡覺;

5.像審犯一樣被問。比如不斷被問:「吃飯了嗎?」「吃了什麼?」「有沒有做運動呀?」「有什麼電影好看呢?」

6.說完一件事之後,對方回答:「你這樣不對的」、「我不這麼認為」、「其實,應該要...」

通常這樣的朋友,都是缺乏真正傾聽的概念的,這樣的談話想要有正面積極的情緒,實在艱難。換個位置,如果你曾經做過「施暴者」,相信你也能感受到當時聊天的氣氛的不愉快。

往深點延伸,你可以觀照一下自己和伴侶、父母甚至子女的關係,會不會很多時候都是出現「互相施暴「的狀態。

二、原因分析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聊天狀態呢?

簡單來說,「施暴者」傾聽的出發點是自己,不是對方。

讓多喝熱水,是「施暴者」認為你應該喝水,但其實你未必需要喝水;

安利你「怎麼伐木不累」等無聊話題,是「施暴者」認為你會對這個知識會有興趣;

審犯一樣不斷問問題,是「施暴者」認為你需要這種形式的關心。

一方不去理解對方的心情硬生生認為對方喜歡這樣的話題而不停說,很難去產生正面積極的情緒。

三、公式時間!

那該怎麼應對聊天暴力呢?

如果你是被虐的,可以點贊這篇文章或轉發到朋友圈,讓對方不經意間看到即可。千萬不要私發,不然就變成「我覺得你需要提升」。

如果你是施暴者,那就先去改善自己的傾聽模式。

重申,傾聽的目的,是讓雙方產生正面積極的情緒,讓雙方的溝通像汽車行走在高速公路上一樣暢通無阻。

所以,要產生正面積極的情緒,在傾聽的時候,就應該先去回應對方的情緒。

簡單來說,就是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具體做法可看公式:

傾聽=封閉式提問+開放式提問+表達自己的意見

封閉式提問:是指你去提取重點詞,讓對方回答只有yes或者no。

封閉式提問的目的是告訴對方,你有在聽,對方通常只是希望有個好的聽眾。對方說出yes的時候,正面積極的溝通就開始展開了。

舉例:

對方:「今天上班路上看到一個怪人。」

你:「怪人?」

對方:「對。」

開放式提問:是指針對重點詞,問對方重點詞的意思。可以使用what、when、why、where和how。

承上例,針對怪人展開提問:

你:「怎麼怪?」

對方:「那傢伙30多歲,騎著個掃把左手拿著條繩子邊跑邊喊:「駕,駕,駕」,迎面向我衝過來,還叫我快點上馬,嚇死我了。」

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是針對對方說的,你去作出回應,可以說說你的看法,也可以說說你遇到類似的事。

當然,也可以在你繼續發問之後再表達自己,不必急於回應。

繼續上例:

你:「什麼?叫你上馬?」

對方:「對啊,我當時都差點就反應不過來了。」

你:「那你當時怎麼樣?」

對方:「當時旁邊有個路人把我拉開了,不是他估計我真的被那怪人撞飛了。」

你:「挺驚險的,可惜這個場景沒有拍下來。話說,我小時候也遇到過怪人......」

看完我舉的例子之後,我的講解也基本完畢。

習得這個公式之後,趕緊對身邊的人下手吧!

在下手之前,給大家看個示範(視頻網站為秒拍,請放心享用)。

由生活大爆炸的Sheldon and Amy傾情演出,共1分54秒,可從40秒處開始觀看,不為什麼,只為帶大家感受一下使用傾聽公式的氣氛。

最重要的提醒!!

如果對方沒有問你該怎麼辦,千萬不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傾訴(情緒宣洩)和請教(尋求問題解決),要區分好。

最後提醒!!這個方法也是有一些禁忌前提的:

不要用在還不怎麼會說話的小孩和根本不可能說話的小貓小狗身上!


以前一直不會傾聽他人說話,總是我一個勁的說,怎麼學也學不會,直到自己經歷了一些事情,發現傾聽其實不是練出來的,而是自己對他人真誠時自然而然的反應。經歷多了,對人能誠摯相待,傾聽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你要的傾聽是對團隊合作時的那種傾聽,那往往是一種習慣,要在了解清楚事情全部,想清楚之前不發表片面的意見。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先入為主。在面臨困難的談話的時候,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首先要讓自己採取一個相對客觀中立的立場。

舉例:

下屬慌慌張張的來報告一件事情搞砸了;

一個原本跟你無關的事情現在忽然有人找你;

孩子不聽話;

很難做到客觀中立,但是往往決定接下來的成敗。


傾聽者也思考下對方是向你求建議,還是單純發發牢騷。前者你可以給出真實答案,不必刻意討好給他他想要的答案,這是真心為他好。後者你可以認真聽聽,甚至小小附和一下,令他心情變好就可以。有些話當時你暫時想不通,也不要編造。事後思考過,下次見面再表達出來。給對方的印象是你不會把他的推心置腹當兒戲。


1.得體的肢體語言 例如:真誠的眼神注視對方 適當的時候可以擁抱 別人說到傷心的事情表現出哀傷的眼神 拍拍肩膀 ==

2.對方停頓的時候,可以用最簡短的話表現出同理心 和 引導對方說更多。例如:「很棒」 「有點難過」 「你的想法很好」 「然後呢」 「好有趣的,還遇到什麼有趣的」


有效傾聽

傾聽是溝通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日常生活交際中重要的技能。然而現代教育中最缺乏就是如何傾聽,這次主要介紹與朋友交流中,通過簡單方法引導信息、理解信息然後反饋信息,讀完後能做到正確傾聽。

傾聽首先需要一個正確的態度,眼神要關注對方,身體正面面向對方,不要做各種小動作,不要注意力分散的關注其他事情,然後,讓我們開始一個有效傾聽。

引導信息

一個話題被給出,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引導談話,而不是草草給出結論,迅速終結話題。首先,引導話題可以得到各種細節,沒有了解問題得出的結論都是片面的。其次,引導發起者說更多,可以使談話者表達得到滿足,心情更加舒暢。那麼我們該怎樣引導呢?

1.
當想獲取更多信息

當談話者提出一件事情,我們想要了解更多的細節。

·一個事件,問「後續發生了什麼/怎麼講/那是什麼意思」

·對方的想法,問「你心裡怎麼想的/你生我氣么」

·對方的心情,「你看起來有些困惑/你不生氣么」

·對方的期望「你希望我xxx嗎」

2.
鼓勵對方思考

當談話者問到「你是怎麼想的/你看該怎麼辦」,其實大多數時候並不是要尋求答案,我們應該鼓勵對方做出自己的思考,或講出自己已有的想法:「從你的立場你看到什麼/什麼是你理想的解決方法」。而被問到無法幫助別人做決定的問題時候,用沉默,或者簡單回應「嗯哼/是啊」
通過眼神姿勢上的支持,鼓舞對方多說,是對方自己協助自己解決問題。

理解信息

現在我們引導談話者說出了足夠的信息,需要確認確實對方信息,用於交叉檢視對方想法和自己理解是否相同,這一步被稱為釋義。注意,釋義並不增加任何新的想法,但也不是簡單複數,下面有幾個釋義的技巧

1.
改變措辭說,「你看我說的對不對/你

有xx感覺是因為xxx/你是Xxx想的對不對」

圖一

2.
從總信息中找到具體例子支持「你今天有些邋遢——你是說我今天的頭髮沒打理么」

圖二

3.
提升得出潛在寓意「你說讓我最近小心,是有人要找我麻煩么」

圖三

反饋信息

當我們知道了事情細節,也知道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到達最後一步,對這個話題做出反應。這篇文章只討論支持性回應,因為支持性的回應可以安慰對方,是對方心理得到安慰。分析、忠告、評斷這種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不適用於大多數對話。許多朋友抱怨「我只是想訴說情感,結果回復我一堆無用的解決方案」這種回答並無益於改善對方心情。

1. 同理心使自己站在交流者一方,「我了解你xx的心情/xxx對我來說也很困難」,在對方高興的時候不應該吝惜自己的讚美同意「看起來xxx很適合你/你做的很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這樣很容易使對方的心情變好。

我們通過舉一些例子說明不益於對話的回應。

· 使用忠告評斷過多 一個人說出自己自豪的事情時候不是為了得到「你應該更謙虛些/你xxx很怪」這種喪氣的回應,而且這樣使你在談話中處於居高臨下的態度,並不是與對方平等地位。

· 認為對方擁有某些情感是錯的 只有信息中情緒觀點被明確清楚的接受,你的回應才是有效的。「別難過了,反正XXx」這種回應完全否認了

對方情感,根本無法有效安慰對方

· 看輕事情的重要性 「就只是xxx而已」
這樣回應只是說出自己的看法,對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對待態度也不同,也許你看輕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十分重要。

2. 鼓勵支持使對方恢複信心,「我想你會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最糟糕的已經結束,現在開始會越來越好/我了解你,你一定會做的很好」,這種回應並沒有給出自己的建議,而是使對方信心增強,根據自己情況做出自己思考。

我們通過舉一些例子說明不益於對話的回應。

· 關注時點錯誤
「也許十年後XXX」這樣說事實上確實如此,但是對現在發生的事情,對方的心情沒有任何用處。

· 沒有站在同一陣線 「當初你不該這麼做/我早就說過你會這樣」這樣只能使談話者更加困惑、痛苦並不利於傾聽。

3. 提供協助給對方,「需要我,我就在這/假如你喜歡的話,我願意xxxx」

就這樣 覺得靠譜就點贊快去實踐吧!


技術上來說 以上的答案足夠了

不過簡單點來說 : 要有一顆心 心中有愛


推薦閱讀:

如果你的親戚當很多其他親戚面,很兇的說你母親,你該怎麼辦?
如何拒絕收紅包?拒絕納稅人給的紅包??
關於人性你有什麼想說的?
剛上班,作為新同事不知道怎樣和同事相處,不想和同事說話,感覺有代溝該怎麼辦?
如何解釋人際交往中的「六度空間」理論,它是如何證明的?

TAG:生活 | 教育 | 交流 | 人際交往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