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乞食到葷菜怎麼辦?
中國好多地方以前都用豬油炒菜 那麼和尚化緣到這樣的菜 怎麼辦?
這是個好問題啊!
- 我同意@負二 說的,現在沒有化緣的說法。具體不鋪展,都懂。
- 題主問的,是以前,沒有標註確切年份,我就權當是中國近代以前。印度不了解,避而不談。
- 中國古代的家庭食用油。我不得不說,其實中國幾千年來,頓頓能吃得上油的那都是鐘鳴鼎食之家。像自耕農、賃農等是很少能吃得上油的,吃油也得放在節慶吃。
- 食用油的發展史來看,最先出現的一定是動物油。植物油的出現稍晚。動物油有一個顯著的優勢是利於提煉。植物油的提煉是有很大的難度係數的,每次我看見古裝戲大批量使用桐油用於戰爭,我就納悶了,那是油又不是水!
- 油料的來源,我們是農業社會。第一、在自然生產力的情況下,農作物的產值是很低的。1962左右的華北平原一畝地也就產小麥100市斤左右,甚至更低,據長輩描述小麥都沒有茅草長得好。公社囤積的化肥都化了,村裡人都不敢用,因為不知道這玩意又啥用圖。第二、動物油的來源主要就是家畜,豬牛羊、牛是勞作的主要動力pass。知乎也有不少農村出來的,應該知道農村養豬是個啥狀況。總的來說,豬在古代的基層是個稀罕玩意,珍貴著呢。
- 寺廟是有田產的。這些田產來源主要有和尚開墾的、達官仕宦朱門富庶人家捐贈的等。所以一般的和尚都吃的是自家寺院出品的糧食。
- 化緣到底化的是什麼。一般狹義的化緣就是托缽沿街上門乞食。但是真正乞食的和尚大多都是雲遊的行腳僧,居無定所。他們都是為了修持,普渡眾生,所以對食物的要求都是很低的。一粥一飯足矣,趕不上飯點,窩窩頭就水就美哉了。和尚化緣另外含義就是募化,僧團向信眾公開主動或被動的募集物資廣修善緣,募化的所得一般都是修繕廟宇、衣食穿用。
- 南亞地區,依律托缽的更不可能會遇見動物油。
綜上:基本上是不會碰見誤食動物油的狀況。
參考:明清以來潮汕寺院田產之變遷唐宋寺院田產來源的變化與影響
中國古代的食用油及其多種用途佛家說不可殺生,所以不吃肉,為什麼不包括同樣為生命體的植物?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我的師傅,將大家提到的一些情況都拿出來說說我的理解吧:
1、現在僧人在行腳修行的時候,有時依然會去化緣。2、在化緣的時候,如果化得葷腥菜,會跟施主直言「佛家弟子禁食葷腥,是否能夠給我素齋」3、特別解釋下,葷菜指的的:大蒜、韭菜等五葷,並不是肉食。而肉食稱為腥菜。這點可以從葷是草字頭,而腥是月字旁看出來。4、如果施主依然執意要布施葷腥,那麼和尚也只有吃下去。因為佛教中是禁止浪費的,而如果拒絕施主的布施,那就是斷了施主的善緣(布施僧侶是有大福報的)。作為僧侶,只有自己來承受破戒的業報,也不能斷了施主的善緣。=====================分割下=====================
布蘭卡 評論到:因為看到過一些人說現在的僧侶是冒牌的,是騙子勾當,所以曾在街上拒絕過一些僧人模樣的行乞,不知這樣拒絕布施會不會為自己種下惡因呢?小忐忑ing...
樓主的理解:進入偉大光榮正確的新時代以後,宗教法規定宗教活動只能在特定場所進行,寺廟僧侶都遵守規則,因此在路上行乞碰到僧人的概率極低極低,大多是騙子。但很多寺廟依然鼓勵行腳修行的方式(各位有空可以嘗試下,類似徒步三天走75-100公里),一般僧侶都會帶足現金和乾糧從一個寺院趕往另一個寺院,通常並不需要乞食。偶爾出現意外,僧侶也會手機聯繫僧團,或者直接找當地警察的。所以如果你真的有布施的意願,還是去寺院布施靠譜一些。(這裡還需要分清你布施給的是僧團僧眾,還是布施給了宗教協會或者是旅遊區風景管理處)托缽乞食還是在南傳佛教中常見一些。Tony Wong 回復 陸家賢(作者)也就説講心,多於形式?宗教真的對於人是多麼重要。並不能這麼說,如果你真的遁入空門,那麼佛教所有的清規戒律你都必須遵守,形式還是很多的。如果你只是作為居士,那麼也是有對應的居士戒律等著你。向我這種,只是將佛教作為一種信仰,從佛學中領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自然只要對得起心就可以,不講究形式了。(歡迎轉載,並預先隨喜轉載者功德無量。南莫阿彌陀佛)
葷腥的葷,也就是五葷,指的是大/小/洋蔥、蒜、韭菜、藠頭(有時被歸為小蒜,在中國常被做成罐頭食品,形狀像小蒜瓣)、莞荽、興蕖(又叫阿魏)。葷腥的腥,指的是任何動物(包括但不限於魚、蝦、貝類、雞、鴨、鵝、豬、牛、羊等等)的肉類。佛入涅磐前最後那一餐沒有肉,是蘑菇,然後因為蘑菇聽上去(當地語言)/看上去和豬肉茸很像,結果後來就訛傳成了佛入涅磐前吃的是肉食。那蘑菇還是有毒性的(但布施者自己並不知道,是無意造成的),導致佛病情加重,吃了後開示完就入涅磐了。
佛佗在世的時候印度除了最底層的賤民(旃陀羅)有可能吃肉,其他各層人士都不吃肉的,所以當時印度大部分人是不吃肉的,出家人乞食所得一般也都不是肉食。而且,佛也規定了就算萬一化到肉食也不能吃。
梁武帝只不過用國家的力量將出家人不得食肉這一點強制執行而已。中國僧人也有乞食的,現在還有,就是很少罷了,比如遼寧省海城市曹家堡子村的大悲寺及其下院道源寺,每年都會行腳隨方乞食。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濟公的這兩句名言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出家人乞食時就應該說清楚不要葷腥,萬一還是收到/乞到了,也不代表要吃下去。佛接受了小孩放入其缽中的沙子這一布施,但佛沒把沙子吃下去。大般涅磐經里已經說了若被布施食物,吃的時候發現裡面有肉(量不多),應當將肉揀擇出來,剩下的食物用水洗凈直至徹底無肉味為止,才能吃下去;若可以明顯地發現被布施的食物裡面有大量肉,則不應接受該食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淨肉?「迦葉!是三種淨肉,隨事漸制。」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種不淨,乃至九種清淨,而復不聽?」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迦葉菩薩後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梗米、石蜜、一切穀麥,及黑石蜜、乳酪、酥油以為美食。雖說應畜種種衣服,所應畜者要是壞色,何況貪著是魚肉味?」迦葉復言:「如來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盂器,如是等物亦不應受。」「善男子!不應同彼尼乾所見,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異意故,聽食三種淨肉;異想故,斷十種肉;異想故,一切悉斷,及自死者。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獅子已,眾人見之,聞獅子臭,亦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淨之食猶尚不食,況當食肉?善男子!我涅槃後無量百歲,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貌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飲食,長養其身,身所被服麤陋醜惡,形容憔悴,無有威德。放畜牛羊,擔負薪草,頭鬚爪髮悉皆長利,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貓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多諸病苦,眠臥糞穢,外現賢善,內懷貪嫉,如受啞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如是等人,破壞如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說解脫果,離清淨法,及壞甚深秘密之教。各自隨意,反說經律,而作是言:『如來皆聽我等食肉。』自生此論,言是佛說,互共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善男子!爾時復有諸沙門等,貯聚生穀,受取魚肉,手自作食,執持油餅、寶蓋、革屣。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璃、車渠瑪瑙、玻璃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貝、種種果蓏。學諸伎藝,畫師泥作,造書教學,種植根栽,蠱道咒幻,和合諸藥,作倡伎樂,香華治身,摴蒲圍碁,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惡事者,當說是人真我弟子!」爾時迦葉後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汙,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即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是則名為能隨問答。」」——摘自 大般涅磐經迦葉菩薩曾問過佛陀類似問題,如下: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凈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
————《大般涅槃經》和尚可以吃三凈肉(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化緣所得應大多為三凈肉。
匿名用戶
2 票,來自 陸雲、張學順
和尚可以吃三凈肉(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化緣所得應大多為三凈肉。同意以上說法,記得去年去西藏,包車去林芝和珠峰都是找的一位藏族師傅(信仰藏傳佛教,車上掛大寶法王照片)。一路上我們吃什麼他吃什麼,各種肉都沒有問題(沒有吃魚肉,因為西藏難吃到魚類)。
但是有一天我們在林芝,第二天想吃當地的烤藏香豬,於是讓農場主提前一晚殺豬烤豬。那晚在旅館裡聽到豬的慘叫,結果第二天那兩位藏族司機就說什麼都不吃了。所以,應是三凈肉就可以。戒肉是梁武帝頒布的戒令,並不是原來佛教的戒,佛教的戒只是不殺生,居士是可以食五凈肉的。在佛教比較早期,僧侶是化到什麼吃什麼的,如果挑剔是否是肉,反而是執著了。
和尚吃素也就是應為南朝梁武帝以為吃素後長壽,且篤信佛教,才把這個當成了和尚的傳統由此傳開的。這麼矯情幹嘛?
化到葷菜就吃,難道出家人還要挑三揀四嗎?在現代佛教,肉是葷,但在釋迦牟尼時期,肉根本就不是葷。在釋迦牟尼傳法那個年代,人類剛走出原始社會,還是以打獵為主,所以去化緣的時候人家有什麼就給你什麼,既然不能有執著心就不能挑三揀四。那時候的葷是指蔥姜蒜,因為味道比較大,大家在一起打坐學習的時候會影響別人。後來的佛教漸漸把肉也歸為葷,但是吃肉跟殺生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火車站遇到的和尚,吃大碗面,挑出了牛肉粒,也沒有放醬包。
吃。
釋迦摩尼帶著信徒化緣的時候是什麼都吃的,後來才演變出的各種清規戒律,提高了門檻。
宗教相當於一種精神的服務, 而僧侶,道士,傳教士等相當把這種精神服務像生意一樣運營。 信徒則是用戶。 初期都要盡量降低用戶入門的門檻, 慢慢通過清規戒律,布施等活動進行用戶分級,找到高端用戶。
當年新教從天主教出來自立門戶,就是因為天主教要信徒買贖罪券, 新教免費,門檻低。
個人對待宗教特別是佛教的態度, 信佛不拜佛,敬佛不禮佛。 佛傳下的是彼岸之道,而我們拜佛求得無不是功名利祿或是臭皮囊的安康,佛怎麼可能保佑我們。 而禮佛,給錢佛就保佑我,佛豈能如貪官污吏一般? 禮佛不過是給宗教行業從業者發工資而已。
扯得有點遠非和尚專業人士回答,我覺得這個都不專業。
奧爾良沒有雞翅土耳其沒有烤肉老和尚沒有出家老和尚不是和尚謝邀
現在大陸和尚都不化緣了哦,而南傳維持托缽傳統的僧人是可以吃葷菜的。關於托缽可以參考http://online-dhamma.net/anicca/images/begfood.html
漢傳已經失去了化緣的傳統 統治者可不喜歡和尚跑來跑去的跑江湖,這可是最早的串聯 因此漢傳佛教也不得不根據國情自食其力,進行經營
到了明朝 朱元璋為了限制和尚的流動以及防止人們隨意出家
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如進行國家認證的寺院和尚必須進行登記出家頭上燃戒疤等等不吃的話家畜不白死了嗎,想想老和尚和小和尚背女人過河的故事當然吃了會吐就另當別論
和尚化緣從來都是施主給什麼吃什麼 體現佛教無分別心的思想 不吃葷腥也是佛教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收文化因素影響的結果
佛教中的放下執念是指什麼意思?僧人苦心鑽研佛經算不算執念?!
漢傳佛教的情況不太清楚
在藏區待過一段時間 跟當地的和尚有一些交流 藏傳佛教的情況是這樣的
他們吃牛、豬等大型動物的肉但十分抗拒魚肉比較抗拒雞鴨等小型動物的肉問之 得到的解釋是這樣的一頭豬,或者牛的肉可以給很多人吃 而一條魚或者雞等只能有很少的人吃所謂眾生平等 以上。推薦閱讀:
※和尚冬天戴帽子嗎?
※真正的高僧是什麼樣的?
※寺廟裡的人際關係複雜嗎?
※出家人的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僧人真的不會有煩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