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互聯網產品的機制是基於人性的優點的?
我個人覺得,Dropbox 還不太算。
在所有紮根於分享的產品中,我理解的鼓勵人性優點是 Wikipedia 和 Quora、知乎這樣的產品——我幫助別人的原因,是我喜歡這樣做,這樣做給我帶來快樂。
換言之,我貢獻知識,不是因為我貢獻之後可以獲得獎勵,不是因為我下回需要的時候別人就會回報給我。我相信,維基百科、知乎這類產品的用戶的出發點——至少直接出發點——不是「這回我罩你,下回你罩我」的心態。有很多人是回答多、提問少的。維基百科就更「極端」了,非真實身份,完全沒有激勵機制。
而 Dropbox、電驢、BT 這樣的產品,看起來秉承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但實質還是對利益交換的預期,一個默認通過信用維繫的貿易協議。
但凡這種「我給你帶來好處,原因是這樣我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事情,我覺得都還不算是真正的發掘人性光芒。
根據上述邏輯,除了分享類產品之外,其他基於人性優點的產品還有:豆瓣的打分、影評、書評,IMDB 的電影評分。
也許我太苛刻了。不過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我很喜歡 Dropbox 和電驢的。
最典型的是Wikipedia,相信人都樂於分享,相信好人多,相信邪不壓正,相信奉獻帶給人的某種滿足感。
其他的包括各種開源產品,如Linux、Firefox等。Quora、知乎這類產品算是人性優點的發揚吧。
如果就說分享說的話,好多產品都是,比如有幫助朋友施肥的機制的農場類遊戲,這要看具體機制設計怎樣而定了;那還應該有從Napser算起的許多P2P分享網站吧。Dropbox:每邀請一個好友,則雙方都增加 250 M 存儲量。
百度知道。維基百科。分享,幫助別人獲得滿足
在我看來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需要。從這一點上出發而做出的的產品....
知道問道類產品: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問答,Quora.....
開源類產品:linux等公益項目:擲出窗外(關注食品安全)等這好像先要定義什麼是人性的優點。樂於分享是嗎?好像樂於分享的只是極少數人。上面 Keso 說的也是「相信」人都樂於分享。是信念,不是事實。
我想說的是社交網路興起後分享的定義被稀釋了,原本分享是指「我有一個東西,跟你分享之後我就沒有了,或者少了,但我還是跟你分享」。幾乎無成本地把自己發現的東西傳遞來傳遞去,那是義務快遞員,不是分享。
所以寫維基百科和知乎的人確實是在分享,不過我們也知道寫維基的人只佔維基總用戶的很小一部分。
我想來想去還是沒想出人性有什麼優點。知乎啊,助人為樂。
Kickstarter
BT就夠啦,分享會有更快流量
CL,快播等xx網站,分享和互助精神的完美體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太行山上》為了避免暴露八路軍位置而捂死嬰兒的情節?
※我應該實話實說嘛?
※如何看待江歌案最近的發展?
※當你覺得很喪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呢?
※中國人很多時候是對自己人非常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