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金屬絲,例如金絲、鐵絲、銀絲、錫絲這些是如何製作的呢?
古代有金縷衣,金絲製成,而且很多青銅器的裝飾都是用金銀絲加工製成,現代加工鐵絲是通過盤條和拔絲機冷拔製成,那麼古代是如何製作這些金屬絲的呢?
你別看古代鋼絲、鐵絲網是稀缺品,裝飾品用的那點金銀絲還真不算大事,因為金銀錫銅(注意是紅銅不是青銅)都很軟,不用上機器,肌肉力量就能隨便揉搓。所以首飾匠人可以在較硬的孔上拉出粗絲,再用粗絲逐步「減肥」得到細絲。
實際上,現代的金銀絲也是這麼來的,隨便百度一下「拉絲板+首飾」,我就搜到了樣品照片:
21世紀的今天,某些首飾匠還在沿用類似的工藝。先把金銀打壓成長條,然後過拉絲板:
新品上架
【手藝人日記】花絲工藝不遙遠:親手做一枚花絲球送給自己
工匠精神 「火」力全開
金銀的熔點在1000℃左右,加熱之後比較容易塑形,金匠們將加熱融化的金塊先倒模成金條,再在鐵板上捶打敲長,最後通過上面不同尺寸孔洞的拉絲板拉成需要的直徑。
「拉絲之前先過蠟,先從大尺寸的孔拉過去,一遍一遍,最終拉成需要的尺寸,就可以作為手鐲、項鏈、戒指的原材料。」一名金匠老師傅解釋道,局部加熱的時候,在金條上撒上一些粉狀的硼砂,用來作催化劑,更容易加熱,而且燒完之後飾品會更亮。
爐火、化金、拉絲、灌模、敲打、焊接、定型……經過近10道的工序和金匠們精心雕琢打磨,冰冷的金箔彷彿被注入魔力一般,變成了炫麗奪目的黃金飾品。
至於這個拉絲板,在絲孔附近的確需要強度和硬度較高。否則不是撐大就是磨損,拔出來的絲肯定不是最初的粗細。現代可以用硬質合金做板,古代只能用手工鋼材,通過反覆捶打滲碳增加強度,拔絲不易。但這個「不易」,對應的是現代社會大量製作鋼絲鐵絲,便宜到牧場和工地隨隨便便就能圍一圈。古代工匠費心思造點高附加值的金銀首飾,處理幾斤幾兩的軟金屬,還是很容易的。
對稱的回答:
馬前卒:有哪些生活中可大量購買的東西在三百年前屬於神兵利器的?
有什麼東西在1717年肯定可以製造,原理異常簡單,但限於工藝和成本,從未在戰場上大規模應用呢?最合適的東西莫過於帶刺鐵絲網。
其他相關內容:
馬前卒:為什麼商周之後,大型的青銅器越來越少了?
馬前卒:如果意外挖出 10 噸黃金,有那些將它們洗白、正常使用的方法?
馬前卒說了金銀,我就補充一下銅鐵比較難拉拔的吧
我比較懶,直接貼書了
就是拉拔的…我突然也想問,一些重金屬的絲是怎麼做的,比如鑥、__、鉭等元素。
說到金屬拔絲讓我想起曾經建築工地上盛行一時的鋼筋拉細。
推薦答主看凡爾納的《神秘島》
完整介紹了從煉鐵到有線電報的全部工藝其中包括撥鐵絲只用一把小刀開始粗絲可以用鐵鎚敲出來,細絲必然要通過拉絲板,因為金屬絲無法像拉麵一樣被均勻地拉細,延展性好的金屬也會在剛發生範性形變時突然斷裂。古代的拉絲板可採用鑄鐵鑄造而成。拉絲板上的孔可以在澆鑄前在模具中放入不同直徑的耐火材料細絲。
另外,我可以用金屬絲手工製作手鏈,各種金屬材質。如果感興趣,可以在某寶上搜索我的名字。
推薦閱讀:
※這個圖片里的鋼材紋理是怎麼弄的,還是買來就這樣的?
※汽車主機廠一般都有什麼職位?
※超高精度的零件真的需要用手最終製造出來嗎?
※測量誤差對於加工誤差、機床誤差有什麼影響?
※數控技術在其他設備上有沒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