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強的人搞機械設計是不是屈才了?
一個機械能正常運作是正常的,但在機械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巧妙的設計除了自己又有誰能知道。很憋屈,自己有很多想法,設計巧妙,可靠,預見性也很強。但這個行業始終奉行工作經驗至上,我一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空有滿腔熱情卻無處施展。機械行業偏重於穩,不像其他行業那麼低的試錯成本,一個認知能力強,思維活躍的人是否真的不適合從事這個行業。
謝邀。
我個人覺得這和個人的認知能力沒有任何關係,其實作為一個機械行業的研發人員,我們必須對這個行業有一個起碼的認識,也要有最基本的判斷,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點來分析你碰到的問題。1,產品在於平衡。
我們向市場提供的是一個產品,或者說是一個商品,而商品的本質就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在產品的製造上,我們更多的是關注產品平衡,而產品平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獲得。A,成本最小化,任何產品的生產都是需要成本的,在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的今天,產品的成本控制就意味著產品的利潤空間的擴張,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最好的產品就是利益最大化的產品,產品在成本上的平衡主要看兩個方面,第一是用戶的接受度,如果用戶對產品沒有更嚴苛的要求,那就說明現行的產品還具有足夠的市場空間,還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具有為企業創造利潤的價值,企業可以通過最小的投入來換取最大,最持久的利潤和價值;第二是看競爭對手的產品情況,如果在產品功能和質量上我們還存在一定的相對優勢,在市場佔有率上還存在一定的主導地位,那也說明我們的產品還具有足夠的市場潛力,還具有領導市場的能力,暫時無需在這款產品上花費多餘的投入。
其實市場上所有產品的更新迭代需求都是市場倒逼的結果,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尷尬,因為產品創新和製造的成本太高,大家都玩不起,主要的因素大概有:研發費用和時間周期的投入,新產品工藝和製造流程的更新和調試,供應鏈的更新和布局,新產品市場接受度的對賭,持續批量生產的布局與投入,新產品生命周期的不確定性等,這一切對於市場而言都是未知數,都是成本。對一步未必海闊天空,錯一步一定萬劫不復。所以一個企業雖然會在新產品的研發上會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投入和預判,但是在產品的更新迭代上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不會輕易的自我淘汰。B,產品的主導者是企業,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說過:其實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直到你把東西放到他們面前。其實真實的市場就是這樣子,消費者只會基於已有的產品來選擇消費,如果你想通過所謂的市場調研去研發一款具有滿足消費者普遍需求的產品,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消費者並非專業人士,他們對產品的功能和設計根本就沒有概念,他們也不會真的花心思去考慮這些產品未來的樣子,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任何偉大的發明都是在一片質疑和嘲諷的噓聲中誕生的,像天生飛的飛機,地上跑的汽車,喬幫主的蘋果手機,引領這個時代的永遠是少數精英份子和他們異想天開的想法,說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其實你不更新你的產品,消費者就會一直依賴你的產品,你就可以以最低成本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直到有個競爭對手實在看不下去了,忍無可忍的推出一個更牛逼的產品來替代你的產品,並喚醒大多數消費者愚蠢的認知,讓他們知道原來還有更多的東西,這時候你的產品才算是壽終正寢。當然,在你閉著眼睛賺大錢的時候,你的腦子千萬別閑著,否則你的產品就真的是一鎚子買賣了,超前的預判性研發是保持產品生命活力不可或缺的法寶,也是你的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但是這裡面的平衡一定要掌握有度。2,創新需要成本。
單獨來說機械行業的創新成本問題,我們這個行業和IT行業或者其它的行業有所不同,在創新這件事情上有兩個特點:A,一個是成本太高,可以說創新就是在打一場金錢戰,從研發,採購,外協加工,裝配調試,供應鏈布局等,都牽涉到大量的金錢投入,很多時候這種金錢的投入換來的是一條「狗屁不通」的死路,雖然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這個媽太貴,而且可能還是一個後媽,所以很多企業並沒有創新的能力和實力,不是不為,而是無能為力,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時候企業也只能是有多大的鍋就煮幾個人的飯,接受現實比裝逼挨餓強一萬倍。B,研發生產周期太長,一個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從樣機到定型,從小批量試製到大批量生產,周期短則三五月,長則好幾年,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這個實力和魄力去做這個事情,更悲催的是,可能你剛投入做產品測試的時候,競爭對手的同類型產品已經開始上市了,這就意味著前面的投入全部打水漂,所以有時候企業比拼的與其說是智慧和實力,不如說是運氣。沒有多少企業的領導者喜歡去賭這種運氣,哪怕是最具冒險精神的企業家,他們也會盡量規避這種風險。3,成功在技能之外。
說完企業和產品層面的事情,我們再來說說你存在的問題,中國有句老話「勝人者智,自勝者強」,人要看清自己是件很難的事情,你我都無法逃脫「當局者迷」的局限,更有「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迷茫,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有一種「蜜汁自信」,雖然這種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會成就自己的事業,但有時候也會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我不敢確認你的那些設計是不是真的「巧奪天工」,「極盡巧思」,但是我個人覺得,你的溝通能力應該還有進步的空間。因為,你沒有說服主管者按你的意圖去給你一次嘗試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你個人的問題。
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創意,也需要一個好的表述和溝通,你真的確認已經將你的奇思妙想完全的表達給你的領導了嗎?並確認他們真的已經完全領會了你的意圖和目的嗎?這值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是你溝通無效,還是你對自己的設計沒有堅持,你是否評估過失敗的結果,並已經做好了承受失敗的勇氣,是否估算過失敗會給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你如何去將這種失敗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並讓你的領導看到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這些工作都有待你去推薦和努力。
其實對於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而言,真正的成功來自於技術之外,所謂的專業技能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更不是一個人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把一個正常的人放在相應的職業崗位,他就一定可以具備相應的崗位專業技能,但是如何將這些技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卻完全依賴於個人的綜合素質,這些素質我曾經無數次的重複過,例如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人際關係處理等等,這些東西才是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
對於一個理工科的從業人員而言,切忌自視過高,目空一切,所謂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永遠都不是最好的那一個,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此刻的我在貴州旅遊,今天導遊說貴州出了兩個成語,一個叫「黔驢技窮」,一個叫「夜郎自大」,作為一個理工男,切忌做一個黔驢技窮而無能為力,夜郎自大而不自知的人,加油,你值得更好的人生。不適合你干,而不是不適合認知能力強的人。題主你說說認知能力強提現在什麼地方?讓我們這些弱雞們開開眼,看看我們到底差在什麼地方了。世界上第一台車床發明到今天,已經220年了。原理性質的東西一百年前就都定型了,德國魯爾工業區大發展的時候,就是傳統機械理論最後的黃金時期,可供你發明的基本沒啥了。但是,大兄弟,你學完了么?四種古典強度極限你都整明白了么?多個機械組合構件的自由度能算對么?沒經驗你就上去設計,報廢了算誰的?走過設計流程么?稍微正規點的地方思路算個屁,真正設計工作能占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不?剩下的三分之二就是無盡的評審流程,無盡的修改流程,無盡的文件時間。好好想想,如果覺得真不合適,別浪費時間了。
先把自己的「巧妙設計」做出來,試試看再說吧。
機械行業從來都很缺能實際解決問題的人,你能實際解決一個小小的工程問題,就可以把一車皮所謂「老技工」、「專家」趕到廁所里吃翔。
前提是你的「巧妙設計」真的能解決問題,而不是胡思亂想。
恕我直言,你大概率不是「認知能力強」,而是「思而不學則殆」。對對對,像這麼厲害的人,牆上供起來才行。
謝邀
知乎最近也需要手機號碼認證了,不然所有的內容只能遠觀,不可褻玩,好生麻煩。
介於老闆肯定看不懂中文,正文前先上來默默吐個槽。近期工作壓力繁重,除了研發個新設備還要偶爾給商務部客串一下翻譯,供貨商和客戶跑的不亦樂乎,估計明年我的里程卡又要升級了…所以精神上始終處於疲懶狀態,也一直懶得換國內的手機號認證,結果邀請,問題和私信一直拖到了現在才弄,抱歉。
好了,下面開始答題。
1:首先我認為沒有什麼屈才一說。我們先客觀的假設樓主確實是具有某一天賦或能力,那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區別。介於問題內容,我覺得樓主可能入錯行了,工業設計顯然更適合你啊。講概念,表現也是外在的,要炫酷,設計要新穎,設計是不是吊炸天一打眼就看出來了。完美貼合你的職業訴求啊。不過像我這種人傻錢不多的貨,感覺這行還是棒棒噠。
2:回復里許多人都說了,這行確實經驗很重要。也許在我們年輕人眼中新穎巧妙的設計,其實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人想到了。但是介於生產技術限制或者其他方面的桎梏,最終沒有推廣。和很多數學定理一樣,在適當的條件下才能很好的生長。
同時,各個行業本身會根據自身特點,自動篩選適合本行業特質的從業人員和企業。在優勝略汰的叢林法則中,能生存至今的企業一定是符合這一行業文化的企業。我們需要創新,同時也需要穩妥,因為錯不起。我們假想有那麼一個公司,文化激進,勇於嘗試,也許工程人員有過100個很好的點子,在沒有驗證或者只有很少的驗證的前提下就投入量產,並且確實可行,公司發展蓬勃,眾基友生活和諧。然後出現了一個失誤,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公司玩不下去了。要麼出了人命,要麼資金鏈斷裂,要不設備銷量歸零。越是重工業越是這樣。不光公司的試錯成本高,用戶群對缺陷的容忍閾值也非常低。比如現在我供職的企業,內部需要模擬或計算的設備數據,主結構各項安全係數最低達到3以上,震動設備或是易磨損的設備甚至是4。很多重要機組甚至會佔用大量資金自己製造樣機。即使這樣,在實際投入量產後還是會經常發現潛在缺陷。所以還要在設計之初,就預先設想某部分如果有缺陷是否能夠快速用別的部件替代,可兼容性是否強,改造成本高不高等等。真的很難。設身處地的為老闆考慮考慮,很難想像他會接受某個設備一次性加入大量的新元素。每次改一點,賣出去很長時間沒問題,下回再改一點才是正確途徑。因為只有活下去,才能繼續讓理想變成現實。
而且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保證這隻有百分之一的出錯率。沒辦法,要想生存,就只能在創新和經驗中找個平衡點,因為活下來的都是穩健型。製造業尤其是重工業的宗旨其實就是八個字:簡單易用,皮實耐艹。
我曾經的導師就對我說過:你要永遠記住,設計機械的是你們,你們是從眾多人的篩選中 走到最後的人,你們擁有工程學士,碩士或是博士的頭銜,有機會接受精英教育。但使用成果的人最終是工廠的工人,他們沒有安靜輕鬆的環境,日夜訓練的思維。設備的操作和維護需要簡單,然後再簡單。簡單到不會出錯,簡單到無需培訓,簡單到上手即會,簡單到最好每個人都認識它。
3:競爭優勢。做為年輕人,你覺得老闆為什麼付工錢給你。相比老工程人員,你沒有經驗,缺乏閱歷,沒有職業直覺。沒有浸淫幾十年的觸類旁通。別人拍拍肚皮就能大概知道的構型,厚度,結構和材質,我們還得模擬,查資料計算花上幾倍的時間也不敢拍著胸脯保證肯定行。其實,他已經在為你的奇思妙想埋單了呀。因為相比老人,我們唯一還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年輕的激情和新奇的想法。怎麼就無處施展才能了呢。我個人認為,好的工程師是要在保持激情和新奇想法的同時,慢慢學習別人的經驗,直到你能夠接手全局。正所謂,別人虐我千百遍,我卻待她如初戀。
如果你現在還不能改變它,那麼就要不忘初心的先去融入它,最後領導它,再用你的理想去引導它。如果你能夠成功,如果你最後能建立一家健康成長的,同時文化像Google
X那樣的企業,我相信那時好的工程師一定趨之若鴻。我懶癌又犯了…回頭有時間接著更新
據說包餃子機,包小籠饅頭機,自動拉麵機的市場需求都很大……現在人工智慧火了,無人超市火了,但生活中還有大量的人工作業是可以用機器來代替的,絕對可以讓你的奇思妙想有用武之地
這點辦法都想不出來,還自誇認知能力強、思維活躍么?
對不起,這個回答不夠友善。
但我覺得認知能力強難道連現狀都認知不了嗎?對自己的能力、對方的需求、對方的成本收益都認知不到嗎?思維活躍到辦法都想不出來溝通無法實現跑到知乎來發牢騷嗎?我覺得這是新入行的朋友的誤區,無論是在機械,在製造,哪怕在互聯網,在新媒體。你以為的銳意進取、天衣無縫,和實際需求往往脫節。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實力至上。我覺得你只是沒實力又不自知罷了。恕我直言,這個問題可能是找噴的。認知能力強幹什麼都在行,做什麼都有市場,樂高慧魚各種有趣的設計不是認知能力強的人設計的?難道沒人認可他們的能力,他們被屈才了?不要幹個幾天自以為自己設計出了個什麼好東西結果沒人理腦子一熱就上知乎問這種問題。沒人理只不過是排不上號而已
你說自己認知能力強就真的強?我還說我游泳吊打孫楊,乒乓球單手虐馬龍呢
機械行業信奉的是「做出來」
你有好的想法,做出來讓大夥看看像你這樣喜歡吹牛的我們公司的人事平均一天要pass十多個
不適合,你這麼牛逼的我建議轉行,不管你是不是吹牛
如果你想默默無聞的花幾年幾十年干一件事,不停的學習並積累經驗,很長時間內沒有較高的收入,沒有鮮花和掌聲,每天就是重複的思考和畫圖,圖紙出錯產生廢品會受到指責和處罰,辛辛苦苦搞出來一點成果大頭歸領導和同事,年齡越大說話才越有分量……
唯一一點自豪,來自某天電視上某條新聞:某某行業某某東西取得XX成績,填補國內空白……(不過沒有多少人知道你在這個事情中做了哪些工作、起了什麼作用。)
你還想干機械設計這一行嗎?
搞機械設計不需要激情,也沒聽說過什麼所謂認知能力,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建議你轉行吧。
機械設計啊,我想說,目前全世界最精巧的設計全在機械行業,你拎個汽車差速器這種100年前的精巧設計出來就能完爆其他行業,更別提現在的技術了。但是那靠的可不只是認知能力啊!萬一你設計錯了,汽車會死人,輪船會死人,飛機會死人,工程設備會死人,機床也會死人。有想法你可以去申請專利啊!真的有價值的專利民企搶著要跟你合作,題主完全可以憑這個自己創業了。但是不要以為自己能像各種小說動漫裡面一樣,開個腦洞就能成為大師,這世上可一點都不缺天才。
更新,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炸出這麼多同行,也蠻好的。
不知道知乎能不能組聊天群?
--------分割線-------
模擬軟體,好好研究一下。
我用了很久才知道機械設計真沒那麼甜,不過確實很有趣。
試錯成本挺高的,但好歹不是玩晶元那種價格。
模擬很有前途,很有意思。謝邀,作為傳統機械類的研究生,我反而覺得越是有想法的人,越適合做機械設計的工作。
但有想法不單單是指天馬行空,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方案,還包括能把它實現的所需的各種元素。同時,我覺得還應該準備好被現實不斷打臉的準備,所有的東西到現實來的時候都是不簡單的,遠比寫個論文難得多。回到問題的上,我個人覺得真正好的方法和想法,是要建立在足夠經驗上的,不然只是瞎想。為啥這樣說,可能就是因為我也瞎想過不少吧,讓現實狠狠地打臉後,才慢慢的明白為啥他們這麼重經驗。機械設計絕對不只是腦補個結構這麼簡單,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具體就讓更有經驗的人來說吧,我也只是學生,很多東西也還搞不清楚,就拋個磚吧,謝謝。
思維活躍的人可以搞非標
有人說積累經驗的過程本身就是能力的體現,也有人說只有淋漓盡致的施展才是能力的體現。我覺得如果真的能夠通過自己的才能有效地去記憶,去領悟,並將經驗、知識、才能完全施展在作品上,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這也是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追求的東西。能夠通過作品展現才能固然是好,殊不知經驗與知識的重要性同樣不可替代,而積累經驗與學習知識本身也是才能的體現,只是這種體現更加內在,去享受這個過程,感知這種內在的體現意義重大。假如真的對機械有天賦,則勢必在積累和學習的過程體現出來,假如沒有,那也不必自嘆屈才,只是有想法,有創新而不適合搞機械,早換行業算了。感謝知乎,讓我想通了這個道理。也希望能夠幫到與我同樣迷茫的人。
題主說的跟認知能力是兩回事。
聰明,想法多,是個很好的優點,做機械設計也很適合,但不是只有想法就可以。
機械設計同時注重思考與實踐(包括前人的實踐)。
如果想法多又不願深入大量實踐中學習磨練自己。的確不適合做這一行。
可以來知乎,寫寫想法,寫寫評論,更自在。
哪裡有什麼屈才說。現在的傳統製造業想轉型,都在提產品領先,效率驅動。產品如何領先?無非就是保證品質,效率如何驅動?無非就是改進工藝。你的創造力強,沒有一家想前進的製造企業會不給你機會,如果不給,那隻能說明兩點,要麼是這個企業想玩完,要麼是你的創造力能力還不夠強。我偏向於後者的可能性更大。騷年,有想法就別空談了,多動手去做吧,機械行業是一門實踐出真理,最後的效果遠高於想法的行業。
瀉藥
贊同 @James Ding 的觀點,最後一句思而不學則殆!
中級工程師證考下來沒?有多少比機械還燒腦的工作
推薦閱讀:
※機械專業出身的你現在怎麼樣了?
※女生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活齒 CVT 是什麼概念?同傳統 CVT 相比,它的改變在哪裡?
※進入非標自動化領域從事機械設計工作需要做哪些準備?